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説課稿【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W

國小數學説課稿【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一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學習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確度量角的大小。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學生已學習過角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本節課以學生的好奇心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提出: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貫徹啟發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角色。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並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於探究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量角器,並正確使用量角器。

教學難點是: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將設計五個環節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3、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4、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5、歸納小結,昇華認識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簡筆畫並提問: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圖形是由線段、圓、角組成的,從而教師提出問題:你瞭解哪些關於角的知識?簡單的問題,促使學生動腦回憶所學過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總結,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也為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在此環節根據國小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師問,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麼?小組合作,比一比誰找得多?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並親自將自己的發現通過小組的形式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並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認知和情感得到同步發展。學生認識了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位,並觀察1度角的大小,觀察量角器的刻度,重點認識內圈和外圈。通直觀演示,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1°角的表象,這樣也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接着讓學生動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幾個比較特殊的角,在此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你認為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為什麼?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鋭角小於90°,鈍角大於90°,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同時使這幾個特殊的角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表象;再通過學生找一找刻度線,讀一讀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數,來突破內外圈刻度容易讀錯的難點,為後一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這一環節一開始,教師提出:試着量一量,邊量邊想,你們是怎樣量的?有什麼好辦法?學生帶着問題,親自動手量角,並與同學討論如何量這個角的度數;在學生開始介紹時,引導學生嚴格運用數學語言,並及時糾正,針對難點,設計兩個問題:1。量角器的邊和角的一邊對齊,正確嗎?應該怎麼辦?2。看度數時,有兩個數,應該怎麼看?什麼時候看內圈,什麼時候看外圈?,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深化,是發展學生記憶力、思維力的重要手段。最後,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方法,並電腦課件重現量角的過程,既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又能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釋疑。

整個環節,學生帶着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問題,掌握量角的方法,並充分利用

(四)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本節課的練習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

(1)量一量,排排隊

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這些角排排隊,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量一量,擺擺圖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個角的度數,並擺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動手剪個五角星,小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個角的度數

整個練習環節,讓學生通過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創設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五)歸納小結,昇華認識

首先讓學生自己説説,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既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

國小數學説課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後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3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建立100以內數概念,正確數出100以內數。

教學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二、教法和學法

1、動手操作學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1、本課學習是建立在學生20以內數的認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他們對100以內數看似瞭解,卻概念模糊,教師在引入時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給孩子們送來禮物,100顆星星,通過觀察、估計、比較逐步建立數感。

2、數植物的種子,首先向學生展示1粒種子的大小,接着讓孩子抓一把進行估數,這時也是想通過操作建立數感,但這數感建立已進一步擴展到了視覺,觸覺,和空間的範圍,然後動手數一數,通過數數達到要驗證估計是否準確,學生主動探索數數方法的目的。最後以彙報的形式與全體進行交流。學生數數的方法多種多樣,有些是方便快捷,也有些是繁鎖緩慢,在這時,對於各種方法的優劣我不進行評論,而是讓各種方法得以展示,至於哪一種方法較好,孩子們在操作中是能夠體會到的。

3、數100,這一環節以學生的操作學具為主,要求就更進一步了,物品選擇,正好要數出100,還得讓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們選擇自己認為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並在操作中發現,10個十是100,100裏面有10個十這一知識點。通過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讓孩子經歷數1到100的過程,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在這插入課本36頁的練習題2這幅小皮球圖,我認為並不重在數出100,而在於用什麼方法來數,由於有格子,整齊排列,又有色彩間隔,學生可以較好的去思考以不同方法數出皮球的數量,可能會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二十個二十個數,五十個五十個數,前面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4、數數。

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十的形成,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通過操作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以競賽形式練習數數,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漲。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猜數遊戲的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孩子的數感。遊戲中部分孩子不斷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遊戲過程中學生的數感得到培養,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數

100以內數生活中有很多,通過學生的説一説,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如此貼近,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國小數學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學習小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小數除法經常會出現除不盡的情況,或者

商的小數位數較多的情況。但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並不總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數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很重要。

在本冊前面,已經教學過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數乘法的積的近似值,這裏只是通過例7一道計算錢數的應用題,讓學生自己想一想,怎樣取商的近似值。由於計算錢數時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麼題中的結果應保留兩位小數,除的時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數。然後讓學生自己確定,怎樣把小數點後面第三位小數按四捨五入法處理。接着,讓學生試算做一做中的練習題。這一題是讓學生根據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學生更明確,算出的小數位數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然後按四捨五入法省略尾數。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數除法的計算中正確地截取商的近似值。並且能夠靈活的處理問題。

2、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學會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學生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1、會根據實際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積的近似值與求商的近似值的異同。

四、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是從複習入手,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教師以引導為主,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學會求商的近似數,並且在練習中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處理問題,使知識活學活用。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主要分以下幾部分來進行教學的

(一)複習鋪墊

通過複習和談話,既回顧了上節課的內容,又揭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為今天本堂課的學習內容作準備,為學生完整地認識取商的近似值作鋪墊。

(二)自主嘗試

多媒體出示例題7的情景圖學生通過讀題列式,嘗試計算來初步探究問題這裏多媒體出示生活情境圖,為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探索活動中去,並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個過程是讓學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斷、推理,由實際生活知識引入到所要學的內容,並在從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

集體交流: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我們如何解決?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交流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感悟到取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規律。

(四)點撥探索

師生在共同板演豎式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討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決方法。需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該怎麼辦?幫助學生總結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比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積的近似值的異同點: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還可以介紹一種簡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後,不再繼續除了,只把餘數同除數做比較,若餘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説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捨去;若餘數等於或大於除數的一半,就説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讓學生知道:不斷學習,就要不斷總結。因為總結能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刻。通過歸納、整合知識,讓學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內化。

(五)演練拓展

反饋練習是通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來檢驗的;

鞏固練習是通過一個求商的近似數的表格來進行的,鼓勵學生比快,並且介紹好的方法;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

數學源於生活,本節課從生活的真實入手,從自然引入,還情境為生活本來的面貌,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實化的情境中體驗、感悟數學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在教學《商的近似值》一課時,對教材進行處理,我有意識地開發生活資源。首先教師出示例7:爸爸給王鵬新買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個,這筒羽毛球是19、4元,買一個大約要多少錢?並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數學問題,營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再要求學生根據提出的信息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時,還除不盡。教師巡視中發現,有的學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這時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生:應該保留兩位小數,只要算出三位小數,然後按四捨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後面的尾數。)聽後,同學們都明白了保留兩位小數的道理,使學生學會了根據實際生活需要用四捨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

本以為求近似數是教學難點,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關知識的複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發現計算才是真正的教學難點,由於例題及做一做中所有習題全是小數除以整數,所以當作業中出現小數除以小數計算時,許多學生裝都忘記了“一看,二移”的步驟、所以在設計鞏固練習時應增加小數除以小數的練習、其次我根據學情補充介紹了一種求商近似數的簡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後不再繼續除,只把餘數同除數做比較,若餘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説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捨去;若餘數等於或大於除數的一半,就説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紹了這種方法感覺好的同學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較差的學生聽完後連最基本的保留兩位小數應除到小數點後面第幾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時,此方法的介紹時間可以適當後移,放在練習課上。

其實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因為需要保留兩位小數或保留一位小數而強調學生説只能除到小數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學生除到了比實際需要更多的數位,應加以鼓勵表揚,並及時提示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去除,決不能一味扼殺,一棒子打死。這也許是學生創新的靈感之花,是一種鑽研精神的表現,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是這樣的教學,也需要這樣的老師,更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我們要結合課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學的利用教材,全面貫徹課改精神,實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上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而努力教學,這樣才無愧於學生,才能稱得上是一名新課改下的老師。

國小數學説課稿 篇四

説教材及學情:

我授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

這部分教材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感知幾分之一,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分數,教材提供了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數的意義,並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幾分之一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由於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關係,學生對於一些簡單的整數知識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可是“分數“對於他們來説還是一個未知數。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平均分的方法和經驗,對於軸對稱圖形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對摺後兩部分大小是相等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組織有效的活動,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2、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分數產生的意義。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增加學生的數學情感。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發認知衝突。(分月餅)

二、探索交流,形成概念。

1、初步認識二分之一。

(1)只有一個月餅,想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應該分多少呢?

(2)這一份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3)學着寫一寫、讀一讀

(4)下面哪些圖形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為什麼?

2、認識四分之一

3、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折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

三、鞏固練習。

1、教材93頁做一做1題。

2、讀一讀、寫一寫

3、讀分數,説含義

四、拓展練習。

1、下圖塗色部分能用分數四分之一表示嗎?

2、比比你的眼力。

五、總結。

説設計理念:

1、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初識分數

想讓學生喜歡數學,必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感覺數學好玩,由學生身邊的生活,創設問題情景,增強他們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聯繫生活中初步感知分數的含義。

2、活動延伸,觸類旁通

通過活動,加深學生對於分數的再次認識,感知平均分的含義。動手操作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分數的含義。

3、及時總結練習,鞏固新知

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新知。練習題的內容在聯繫本課新學的基礎上,適當延伸,提高了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

國小數學説課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方塊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通過提供動物運動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接着呈現相應的統計表讓學生整理數據,並思考分析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想想做做”中的練習則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計的完整過程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學會用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3、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節組織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創設熱鬧的動物運動會場景,通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後交流,看到了什麼?想知道些什麼?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計的需求,為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計全過程。首先以談話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提了這麼多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統計經驗,思考出可以用統計的方法來解決。接着,組織學生思考要解決剛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該怎樣統計,要想知道“有幾隻小猴?幾隻小兔?幾隻小狗?”又該怎樣統計。通過交流、引導,引出可以按比賽項目、按動物種類分別進行統計。結合交流,適時出示相應的統計表。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數據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接着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的填寫。最後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比較:看了兩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麼?二張統計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交流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統計標準雖不同,但總數不變。統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而且通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二層次應用統計數據,解決問題。我藉助媒體創設了一個情景:工作員小熊要為跳高運動員每人發一件紅色運動服,為長跑運動員每個發一件綠色運動服。廚師小豬要為每隻小狗準備一份骨頭套餐,為每隻小猴準備一份桃子套餐,為每人小兔準備一份蘿蔔套餐。請你向他們提供一張最合適的統計表。這樣設計,重在讓學生學會應用統計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價值,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聯繫實際,鞏固深化。

結合書中的習題,我安排了兩道聯繫生活的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次結合“想想做做”第1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調查統計小組裏每個同學最喜歡的一類電視節目和一種球類活動。然後引導分析:兩份統計表各是按什麼來統計人數的?從統計表裏你知道了我們班的哪些情況?最後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你還想知道我們班的什麼情況?你最想統計什麼?組織學生開展相似的統計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這一練習通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鍊,並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題。組織學生把一些圖形先按形狀再按顏色進行分類整理並填表,活動後組織學生交流“比一比兩次統計的結果,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這個練習重在讓學生嘗試把不完整的統計表補充完整後再統計,引導學生做事要有序,並且讓學生再次經歷了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體驗不同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

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媒體優勢,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統計活動中採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