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3W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多篇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三個生字:梢、暇、戀。

(2)學會本課幾個新詞:留戀、展示、顫動南國、應接不暇。會用“應接不暇”、“陸續”造句。

(3)理解本課重點句:

①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樹,樹幹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②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學習按作者遊覽順序理清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閲讀、思維能力。

2、思想教育目標。

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二、説教材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冊第五組中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他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遊覽的順序記敍的,先寫了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然後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接着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象;最後寫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根據本冊教材的編排,本組訓練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在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時,圍繞重點訓練項目制定如下重點和難點。

三、説重點、難點

1、説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作者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説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3)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四、説教學方法

1、説教法。

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先整體感知,再從中心句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採用以讀為主,先扶後放、質疑問難的方法,藉助電教手段來理解課文內容,一次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思維能力、自學能力。

五、説學法

在教學前,教給學生用“讀、劃、思、議”的方法認真預習。通過讀,讓學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後,劃出中心句,議出文章的訓練難點。

在學習中,藉助配樂朗讀,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

六、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內容,本課安排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設疑、析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遊覽順序。教授學習方法,完成課後第一題;第二課時,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課文,瞭解作者描寫靜態和動態的方法。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課後第二、三題;第三課時,圍繞重點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完成課後第四、五題。

七、説教學過程

1、整體導入,以讀為主

2、教學一開始,教師設計以下問題激發學生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1)課文題目中“天堂”指什麼?在文中怎樣理解?

(2)“鳥的天堂”指什麼?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

(3)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通過以上問題,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可以通過自學。討論以及作者生動逼真的語言描繪,結合課文插圖,使學生從整體上領略本文景象的美妙之處。

1、住重點,深入理解。

在學生整體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景象之美。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以下問題:

(1)我們已經知道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了,那麼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麼?請同學們用書上的話説一説。

(2)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繪“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的?

提出上述問題,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找出本文中心句。此時教師用投影片打出中心句文字讓學生齊讀後,針對這句話質疑問難,從而引出學習全文。

在學習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看到一隻鳥時,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閲讀:

(1)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沒看到一隻鳥看到了什麼?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

在學習中,教師藉助投影讓學生理解“枝幹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茂盛。想象樹葉綠得耀眼。綠得發亮。充滿活力,從而感受榕樹的蓬勃生機。在學習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之所以會有的這樣的景象。是因為南方氣候濕潤,加上榕樹正處於生長旺盛時期,所以枝繁葉茂,每片葉子都充滿生機。

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引入作者的描寫方法———靜態描寫,教學中設計下述問題:

(1)你讀懂了那些描寫榕樹的詞或句?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2)這些詞句都説明了什麼?是什麼描寫方法呢?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出示圖畫投影片,讓學生看榕樹近景,再出示描寫榕樹的詞句投影片,引導學生體會榕樹之“大”,説明生長年代已久遠。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並及時指導朗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靜態描寫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理解重點句子的(1)(2)和能力目標。

八、結方法,放手自學

在教師引導點撥學習了靜態描寫之後,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運用總接觸學習方式、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同學間互相討論、思考、議出疑難問題學習作者動態描寫的一部分。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引導:

(1)作者的感受怎麼會發生變化?為生麼兩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寫榕樹比較,作者寫鳥採取了什麼方法?

(3)本文最後一句話中,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第二個為什麼不加引號?通過上述問題讓學生自學動態描寫,體會眾鳥紛飛,大小不一、顏色各一、動作千姿百態,有的飛,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應接不暇的熱鬧場面,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中,教師藉助電教手段,播放眾鳥紛飛的錄像,加深學生體會從靜到動的壯觀景象。學生課文之後,進行配樂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標。

九、再讀全文,遷移深化

《鳥的天堂》是本組中的第一篇課文,要真正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師藉以配樂朗讀外,再自己從反覆品讀中體會,從電化教學的觀看中對比,體會作者抓住榕樹靜止不動的特點進行靜態描寫,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動態描寫,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十、作業練習

作業是對所學的知識的進一步鞏固,也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我設計了以下作業練習。

1、完成思考練習第三、四題。

2、寫作片斷練習:仔細觀察,寫一處景物注意靜態的描寫。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鳥的天堂》是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象,讓學生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於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目標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點,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單元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對大榕樹和羣鳥歡鬧情景的描寫。

(2)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

(3)使學生領悟作用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本文的重點是寫作用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難點是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出大榕樹的特點。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而且他們的思維也比較活躍,因此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且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並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為了體現精讀課文的特點,我善於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閲讀思考,善於在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交流。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把學生的理解與體會逐步引向深入,並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激發演算珠學習興趣。

四、教學流程

(一)質疑導入、提示課題。

(二)瞭解大榕樹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

1、初讀課文後填空:我們知道作者兩次來到,第一次到了。

2、自由讀描寫大榕樹的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大榕樹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交流總結出大榕樹的特點。

3、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能説明這些特點的句子,想想為什麼?

(三)瞭解鳥的特點,朗讀課文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看到了鳥,這兒的鳥又有什麼特點?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默讀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這部分,同時看多媒體,邊看邊總結板書。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感悟文字深層次的情感。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五)板書設計樹鳥的。天堂茂盛、大、綠、生命力強(靜態)色鳥聲(動態)動五、教學反思從整體上看,這節課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比較強烈,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非常透徹,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學生對重點句子理解不透,有待今後的進一步努力。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鳥的天堂》。這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它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編者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根據語文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茫、槳、律”等生字,會寫“燦、爛、竿”等生字,掌握“燦爛、陸續、白茫茫、應接不暇”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描寫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4.讓學生從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所聞。

難點: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本課的教學將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展開,希望能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二、説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是新課標理念中強調的一點。每個班級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根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四年級學生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期的特點,我將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我將創設一定的情景,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走進課文,走進鳥的天堂,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將播放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圖片,以此達到讓學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學重點。

2.合作討論法: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班級授課教學中,千萬別讓學生閒着。”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難點,我將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課堂主人公的權利,自主進行合作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注重他們的獨特體驗。

引導和啟發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説學法

新課標倡導要讓學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學習,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學生“問一問,説一説,讀一讀”,通過自己的勞動,有所感悟發現,並能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學生的答案,我並不用一個標準答案來要求學生,讓學生各抒己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獨特感受,引導鼓勵那些不能主動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

四、説教學過程

我將分五個步驟完成我的教學:

第一部分,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巴金爺爺嗎?他有哪些作品呢?”針對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取開門見山的談話導入,加深學生對作者的瞭解和認識,增長文學知識,同時引出本文課題《鳥的天堂》。審題設疑,揭示題意。

設問:看到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充分質疑,估計大部分學生會提到:①“天堂”指什麼?②“鳥的天堂”又指什麼?在哪裏?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③“鳥的天堂”裏有什麼?是不是有很多鳥?等等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讓學生質疑“題眼”,可以形成“閲讀期待”心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自主、探究精神。

2、明確題義,簡介“鳥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整體感知理線索。我將引領學生自己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重點解決教學目標中的第一點。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此,我設置瞭如下思考題: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麼?③小組討論,劃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的感受的語句。這些問題較為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儘量輔導後進生。設置自學要求,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接着過渡到第三部分。我會這樣過渡:“課文中的字詞過關了,鳥的天堂到底是怎麼樣的,你已經有印象了嗎?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便於學生再次走進課文。

第三部分,精讀課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吃了晚飯,走到河邊,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麼?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吧!”同時,我將拋出一個大問題,作者和朋友們幾次到達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樣的嗎?”讓學生帶有目的地去讀文本。

這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活結,我將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走進鳥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學生充分想象這株榕樹的模樣以後,我將以課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樹,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株榕樹的特點,再結合文本,出示描寫榕樹的段落,讓學生細細品味語言的優美。讓學生一讀再讀,説説自己的體味與感悟,發散學生的思維,並及時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語言的積累。“這株榕樹被稱作是鳥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幾隻鳥?”我將用這樣的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自然段,他們會發現,靜寂的榕樹上沒有一隻鳥的影子,設下一個懸念:“為什麼鳥的天堂沒有一隻鳥呢?是真的沒有鳥,還是作者他們沒有發現呢?”羅傑斯説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現、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因此,我儘量讓學生自主體會,自然過渡到鳥的天堂的段落。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但他們發現並不是沒有鳥相反卻有成千上萬的鳥以後,就會大膽展開自己的想象,這時,我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充分閲讀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以後,説説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週一貫先生曾説:“學生閲讀課文,既是課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課文信息的加工者,總會以各種形式繼續着作者的創作,實現着作品的價值,而這一切又有賴於想象的參與”。課件,學生在假設想象中創設情景,自我感悟與體會的重要性。在學生充分深入文本後,我將出示課件:真正的鳥的天堂都是鳥的場景,達到思維的昇華,突出重點。

精讀“眾鳥紛飛”場面,領悟表達方法。

1、小組讀“眾鳥紛飛”段落。

2、藉助插圖2,略説大意。

3、討論釋詞“應接不暇”(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

4、指導學生體會“眾鳥紛飛”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讀一句話接連不斷地讀的形式讀第12、13自然段,以顯示紛飛,熱鬧的場面氣氛,為學生的感知理解創設一定的情景氣氛。

5、按原文填空,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了,到處都是(),到處都是()。(),(),(),(),有的站在樹枝上(),有的()起來,有在()翅膀。

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五次,為什麼有時帶有引號有時沒有呢?這個問題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將用課件出示文中含有“鳥的天堂”的語句,讓學生先小組合作討論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再讓各小組彙報討論情況,給予評價,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最後,總結歸納課文,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篇課文後面附有一個“為導遊寫一篇解説詞”的選作題,其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

五、説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結構思路,順着課堂教學認識過程,感受本文的構思美、自然美;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領悟本文的篇章寫作手法,我採用

板書:

第一次 榕樹 大 美(靜態)

鳥的天堂 第二次 鳥 多歡 (動態)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鳥的天國》是國小六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是聞名作家巴金老師的作品。文章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國時所見到的差別情形,詳細形容了薄暮大榕樹獨特的靜態美,以及第二天清晨羣鳥飛鳴的動態美,體現了大榕樹茂盛的生命力與“鳥的天國”的名不虛傳。在作者的筆下,清靜的河面,滿盈生機盼望的大榕樹,生動可愛的鳥兒,迷戀其間的人,調和相融。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徵象的熱愛和稱讚。

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是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本文的重點與難點也體現在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第一次沒有見到鳥,着重描寫了大榕樹奇特的靜態美;第二次見到了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美。本課計劃三課時完成,根據學生情況和教材特點,第二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第一次看到的茂盛大榕樹的情景。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作者在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去體會、去感受,並利用朗讀、交流去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更是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愛擴大自然,愛護鳥類的重要性。

3.教學重、難點:

教材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鼓勵學生在學習課文後説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難點是理解“鳥的天堂”為什麼的確是鳥的天堂,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説教法和學法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

2.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朗讀的過程中思考、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説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情況,可以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文章的語言生動、準確,如“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一個“簇”字,一個“堆”字,我們讀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樹枝葉茂盛的景象。

①課堂上學生的質疑: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各抒己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麼見解。學生通過朗讀,大膽想象是風吹、鳥動、新發的嫩芽、陽光的照耀、綠葉本身藴育的無限生機……

②巴金爺爺用詞用句優美、準確,筆下描繪的大榕樹更是栩栩如生,充滿勃勃生機,作者雖然看不到鳥,但通過描寫榕樹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無限生機,暗藏着成千上萬的鳥都滲透在文字的描寫中。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時候,體會榕樹的美,邊體會邊畫句子,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邊作上記號。通過學生的朗讀、勾畫、體會,理解語句的含義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樹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指導學生抓住這句話進行理解,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體會,學生通過閲讀實踐理解了榕樹有哪些特點?學生在朗讀、體會後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樹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樹,樹的枝幹不可計數。”可以感受到樹的“大”。

2、學習寫作方法。

本課的寫作方法運用了描寫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在教學大榕樹部分時,指導學生體會句子意思後,總結作者在描寫大榕樹時是①按怎樣的順序來觀察榕樹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幾方面寫榕樹?其中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指出作者按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抓住榕樹的枝、根、葉三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突出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這種描寫方法叫靜態描寫。然後在學詞學句的過程()中感悟句子和寫作方法,體會這種寫作方法好在哪裏。最後在教學過程的尾聲,我設計讓學生仿照巴金爺爺的寫作方法,運用靜態的描寫手法去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點去寫。

三、朗讀和背誦的指導。

這篇文章用詞優美,語句精闢、簡練,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例如:“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學生讀時習慣強調句中的“大”字,實際上作者強調的是“一”株大樹,所以要啟發學生朗讀時讀出“一”株大樹。讀好這句話,讀出榕樹的大,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朗讀的感受,説説為什麼這樣或那樣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學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時機,我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四、總結

在這堂課結束的時間,讓學生談本身的勞績,談自己課上運用的學習要領,讓學生領會到每一節課,都應是自己生命里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在每個點上、都應該有勞績,並能帶着疑問和要領走出講堂,走向生活。這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本質。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六組課文中的首篇精讀課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筆記敍了他和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的不同見聞及感受,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裏羣鳥歡鬧名不虛傳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課文語言質樸,動靜結合,美不勝收,觀察有序,筆法細膩,易讀易記,情感真摯,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本文位居第六組課文之首。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與舊版教材有別,現訓練重點是要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並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選編本文的目的在於:1、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2、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組課文的學習又得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這一訓練項目為理解憑藉與基礎,是第六組新閲讀學法要求的再次應用。學好此文是日後學習其他同類型課文的憑藉與基礎,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為此,該文是本組課文教學的“重要練兵場”。綜合考慮教材內容、特點及編排意圖,從本地區學生的實際出發,參照“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教學大綱”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確定如下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

①學會3個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靜寂、應接不暇。

③理解重點句:

Α、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Β、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С、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能力訓練目標。

①熟讀課文,理清脈絡,學會按作者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③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歸納文章中心思想。

④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和寄情於景的表達方法。

3、德育滲透目標。

感受美景,培養保護環境,護我綠色家園的環保意識,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與薰陶。

(二)、教學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真正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

2、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詳見“知識教學目標③”。

(四)教時安排

鑑於本文是本組課文的重要“練兵場”,考慮到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基礎不到紮實、領悟緩慢等情況,為了切實做到學練結合,我給學生以充裕的學習時間,確定用3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①先讀“導讀”,明確目標。②緊扣“鳥的天堂”做有序展開。

第二課時: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精讀細品“大榕樹”和“眾鳥紛飛”,領悟表達方法,讀寫結合。

第三課時:加深理解,探究意義;綜合實踐,煉就能力。

二、説學情

本班學生均為山區的少數民族農家子弟。學生的課外資料較為缺乏,但他們都有向學之心。聽、讀的能力稍好,説與寫能力方面還存在相當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較為低下。對課文的領悟過程較為緩慢,課堂教學不能操之過急。但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學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過《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寫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説教學方法

“教”最終是為了達到“不教”(葉聖陶語)。教師的教在於相機誘導,不在於全盤授予。對於語美意勝的此文教學,不但要求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最為重要的還要學習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方法又必須以充分感知理解為根基,結合平時學生怕作文的實際,我注意做到實施“立體的語文知識循環復顧”教學,做到知新要復舊,知識教學循環復顧;作文訓練要在平時教學中分散隨機進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漸進,根據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邏輯思維的思維發展規律以及及時複習防止遺忘規律,遵循讀寫結合原則,我採取“弄明整體要求——明確題解探中心——中間突破各開花——隨時知新復舊——綜合實踐煉能力”的方法進行教學。

四、説學法

本文語言淺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但由於學生年紀還小,所知有限,類比推理與歸納綜合能力還不夠好,領悟表達方法是有一定難度的。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同步,教學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要由過去舊式的“吸收---儲存---再現”轉向走“探索---轉化---創造”的學習新路子。為此,我指導學生用“明確目標要求——整體感知理線索——次要內容以讀輕帶過,重點部分精讀細品多思——圖文結合多想象——隨時知新復舊——綜合實踐煉能力”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五、説教學程序

有序、緊湊、合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所作的教學程序,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使其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

(一)、先讀本組課文“導讀”,開宗明義交待教學目標。

心理學實驗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閲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設計步驟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學習才能有的放矢。

(二)、緊扣“鳥的天堂”做有序展開。

“鳥的天堂”是本文的環繞中心。由於本組教學重在於從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領悟表達方法。為了達到目的,勢必要緊扣“鳥的天堂”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審題設疑,揭示題意。

設問:看到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充分質疑,估計大部分學生會提到:①“天堂”指什麼?②“鳥的天堂”又指什麼?在哪裏?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③“鳥的天堂”裏有什麼?是不是有很多鳥?等等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讓學生質疑“題眼”,可以形成“閲讀期待”心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自主、探究精神。

2、明確題義,簡介“鳥的天堂”。

3、整體感知理線索。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此,我設置瞭如下思考題: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麼?③小組討論,劃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的感受的語句。這些問題較為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儘量輔導後進生。設置自學要求,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4、依據設問,中間突破,理清脈絡。

引導學生抓住設問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這一次”等字眼,從層次明顯的中間部分突破,劃分段落,理清脈絡。

5、自學生字詞,指導正確讀寫詞語。

6、以讀代講輕帶教學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瞭解遊玩的時間、心情等即可。因為學生在對“九義”第八冊教科書第五組教材的學習過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處教學就讓學生復顧舊識加以應用,以求實現“立體式學習”,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益。

7、達標測評:選詞填空。

靜寂 安靜 沉寂 喧鬧

①鄉村的午夜是多麼的( )啊!②同學們正在教室裏( )地學習。

③小艇漸漸遠去,水面上漸漸( )下來,只見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④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 )起來。

(三)、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細品“榕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1、為了達到讓學生多讀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單一的純朗讀活動,我結合課文內容設置多種讀法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①重點讀此段課文,小組讀。②品詞細讀“簇”。“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與“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後換用“片”、“束”來讀一讀。③比較讀第六自然段。我説“許多株”,朋友一説“只有一株”,朋友二説“是兩株”。④表演讀“逼近”。讓一名學生當“榕樹”,靜立於講台一側。另一名學生當“小船”。其餘學生讀“我們的船漸漸逼近大榕樹了”,“小船”(學生2)慢慢靠近“大榕樹”(學生1)。⑤學生畫船移動圖讀“我們的船漸漸逼近大榕樹了”,以弄清作者觀察基點的變化過程。⑥圖文結合讀,觀察課文插圖1(大榕樹),精讀細品“知識教學目標③”中的A句。⑦結合山區學生生活實際讀“知識教學目標③”中的B句。引導學生結合平時多見綠葉和在陽光照射下綠葉上的水珠明亮晶瑩的情景來理解該句子意思。

2、在多種形式讀中,逐步完善板書。

3、讓學生根據板書提示的觀察方法,引導山鄉學生結合日常生活所見例一簡明提綱

——椰子樹。

(四)、精讀“眾鳥紛飛”場面,領悟表達方法。

1、小組讀“眾鳥紛飛”段落。

2、藉助插圖2,略説大意。

3、討論釋詞“應接不暇”(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

4、指導學生體會“眾鳥紛飛”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讀一句話接連不斷地讀的形式讀第12、13自然段,以顯示紛飛,熱鬧的場面氣氛,為學生的感知理解創設一定的情景氣氛。

5、按原文填空,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 )了,到處都是( ),到處都是( )。( ),( ),( ),( ),有的站在樹枝上( ),有的( )起來,有在( )翅膀。

6、逐步完善板書,同時循環復顧“九義”教材第九冊第八課《十里長街送總理》中“迎靈車”部分,説一説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體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婦(青年)、紅領巾(小孩)。並與本文中總寫“眾鳥紛飛”場面與特描“畫眉鳥飛”互相結合的表達方法進行類比,引導學生加以理解表達方法,形成記憶網絡。

嘗試練習:依照本文寫法,用幾句話寫出“課間十分鐘”時同學們在操場上盡情玩耍歡快熱鬧的場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緊扣最後一句話,體會五處“鳥的天堂 ”的作用與含義,趁勢歸納中心。

(六)、品讀板書,整體領會。

(七)、朗讀全文,加深鞏固。

(八)、主動探究,不忘“環保”。在大力提倡 “保護生態環境”的今天,重讀本文意義猶大。在學習本課前,我讓學生先重新讀第九冊教材第28課《大瀑布的葬禮》和本學期教材第9課《只有一個地球》兩篇課文,給新課教學鋪墊更廣闊的空間。在新課教學時我讓學生以“自願組合、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討論:為什麼這個地方會成為“鳥的天堂”?

引導學生根據“河、樹、鳥、人”四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加以研讀課文,以“自願組合、小組合作”方式來開展討論。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具體的語句,並適當合理展開想象,自由地説自由地議,再選出小組代表進行辯論,探究四者間的生態循環關係與作者“的確是‘鳥的天堂’感受的由來。在學生充分地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整理,最後用投影出示四者關係,讓學生加以對照。

的確是“鳥的天堂” 鳥多(棲息、做巢)

提 樹 好 許

供 長 去 捉

肥 更 處 鳥

料 好

壞 人(保護意識強)

滋 潤

河 榕樹(大、茂盛、枝繁葉茂)

(九)、綜合實踐,煉就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篇課文後面附有一個“為導遊寫一篇解説詞”的選作題,其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早在學生就讀五年級第一學期時,就已經進行過“小小導遊員”口語交際訓練。對此實踐活動,可在課前讓學生“自願組合、小組合作”搭配成“旅遊團”加“導遊”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組”羣體力量廣泛蒐集材料,試學寫解説詞。組織學生開展“模擬導遊”活動,評選優秀導遊,以激發學生興趣,煉好學生能力。

(十)、作業佈置。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擴寫本課學習過程中所進行的習作訓練項目。

六、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將有利於教學和複習鞏固。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結構思路,順着課堂教學認識過程,感受本文的構思美、自然美;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領悟本文的篇章寫作手法,我採用順序系統構框板書的方法。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六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方面作具體的闡述,首先我來進行教材分析。

一、説教材

《鳥的天堂》是S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首篇精讀課文。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不同見聞及感受,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選編本文的目的在於:

1、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

2、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本文的學習為日後學習其他同類型課文奠定了基礎,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因此,該文是本組課文教學的“重要練兵場”。本節課我將教材的課後2題試當一名導遊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在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考慮教材內容、特點及編排意圖,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參照“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寫鳥的天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策略:

二、説教法

新課標提出“國小語文教學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並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正確處理好師生的關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勇於探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到提高和發展”。課標強調了要以學生學習為主,為了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我設計以下教學方法:

1、閲讀感悟法:在閲讀教學中我尊重學生閲讀的個性化行為,設計多樣化閲讀,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新的談感受,在讀中自悟,悟中品讀。

2、情境教學法:本文語言優美,讀文思畫。教學中創設激發興趣的情境:生動語言描繪、畫面再現、聲音播放等

3、啟發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本班學生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較低。對課文的領悟過程較為緩慢,因此課堂教學多啟發,促進學生思考、想象。

三、説學法

本文語言淺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因此採用以下學法:

1、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也滲透了做一個善於合作的人的教育。

2、誦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寓情於景,適合用誦讀法領悟其情感。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理清思路,劃分部分。這裏説第二課時教學,本課時設有複習回顧、設境激趣、品讀自悟、鍛鍊語言,情感昇華和練習測評幾個環節,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四、説教學流程

(一)複習回顧

1、聽寫詞語,這一環節有效訓練了學生的聽、記、寫能力,既檢測了第一課時的知識目標,也有意通過詞語回憶起文中相應的語句,段落,場景等。

2、解説圖片,播放大榕樹和眾鳥紛飛圖片,同時我和學生一起解説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景物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主要景物是許多鳥。這一環節可等同於複述課文,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學習重點部分的印象。

(二)設境激趣、明確目標

1、創設乘船去遊覽鳥的天堂的情境,兩條船一條在黃昏第一次去欣賞到大榕樹的奇異,另一條船在早晨第二次去欣賞到眾鳥的熱鬧場景。讓學生自由選擇坐哪條船,並説説作者去後的讚歎:“昨天,鳥的天堂”。這樣的情境導入激起學生探索課文的興趣,孩子的天性活潑,愛笑,愛玩,喜歡新奇的,這樣的設計體現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也為下一環節分部分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2、男女生分讀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習有方向。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後的各個環節裏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長期堅持朗讀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兩個環節共需要用時5分

(三)、品讀自悟多元解讀

在這一環節主要突破重難點,因此用時較長需要20分

1、獨學自悟,合作探究

首先學生根據導學案上的“學習導航”和提示自學所選學習模塊,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書中或導學案上做好標記。我會到學生中巡視並進行個別指導。學生獨學感悟,能提高自學和分析能力,獨立自主的學習,是保證學生課堂學習中主體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礎和最基本的學習形式。

然後小組內合作交流,探討獨學中的不解和疑問,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思想與智慧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多元化解讀教材,使自己的體會更加豐富深刻。我也會走進小組與學生一起探討、感悟、質疑。

2、展示交流,個性解讀

這部分是在上一步獨學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先由一個小組來彙報遊覽“鳥的天堂”後的收穫,根據導學案第一個學習模塊展示問題:

(1)這棵大榕樹到底有多大?是按什麼順序觀察這棵大榕樹的?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的?讀出描寫大榕樹的句子,重點體會“那翠綠,顫動”在學生彙報這句話時,我會提出質疑作者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激起討論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多元的,也許是風吹的或是 。學生再次朗讀句段,全班進行評讀,我也會範讀個別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榕樹的讚美並整理出榕樹的特點:大和茂盛。我適時板書,並用課件展示榕樹圖片,感受“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引導學習導學案中知識鏈接部分的靜態描寫。在小組展示結束,我會引出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後的感受:“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這樣能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也為結尾句的理解鋪好路。

接下來由下一小組展示第二模塊的問題:

(2)巴金爺爺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與第一次所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學生朗讀出描寫鳥的句子,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播放羣鳥齊飛的情景,通過視覺感受更容易理解“應接不暇”。根據“學習導航”組員交流感受,其他組補充,議讀等,帶上作者的心情讀12—13段,總結出鳥的特點:熱鬧、多。我依據學生所説進行板書。之後我提出問題:相對榕樹的靜態描寫方法,鳥這部分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這一問題的設計是在靜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啟發,讓學生舉一反三學習動態描寫。

學生兩部分內容學完,我再次發出作者的讚歎:“昨天,鳥的天堂”理解兩個天堂的意思。這與課前相呼應,讓學生在設疑中走進課文去探究,在解疑中走出課文。

展示這一環節我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來表現自我,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樂趣,有主動性。通過展示可以檢驗學生的自主預習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檢驗這兩個環節中學生對教材的知識掌握程度,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展示方式及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並根據學生彙報進行板書,突出本課重點。

(四)、活用文本鍛鍊語言

我設置了為“小小導遊”活動,介紹“鳥的天堂”。先在小組內説,在依照課件圖片進行解説。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説話訓練是開啟學生思想之門、引導學生髮表之慾的“總樞紐”。重視説話訓練更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五)、完善板書情感昇華

這一環節通過板書總結課文昇華情感,需用時5分

學生根據板書交流:這裏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我根據學生所答,用繪畫完善板書,體現人、河、樹、鳥的和諧,此時我和學生們一起伸出手為保護環境和動物加油,並播放鳥的鳴叫聲。這樣的課堂總結讓學生熱情高漲,讓學生充滿力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正能量去保護生態環境。板書存在於每節課中,板書對語文教學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把這種無聲的語言轉變為有聲的語言,這是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的又一種方式。

結束時情境再現,讓學生下船,並回頭看看課件播放的“鳥的天堂”的美麗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不捨和留戀,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六)、練習測評

練習測評我設計三道習題,由於需要寫、説、交流,因此這一環節大約需要用時10分。題型設計如下:

1、火眼金睛我會辨。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熟記生字詞。此題由一小組在圍板上展示其他學生寫在導學案上,然後我和組長檢查。

2、按要求寫句子。針對中下等學生,改寫陳述句、運用“有的。有的。有的。”説話,口頭造句,既鍛鍊學生靈活的反應能力,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道題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彙報,交流,互評。

3、課堂小練筆。寫一個熱鬧場面或景物描寫,此題針對優生,挖掘他們的潛能,符合本課教學目標學習景物描寫、靜態、動態描寫,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此題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展示,全班交流。

我將練習題設計成階梯性,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後進生“吃得了”,尊重了各個層次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教學的不斷進步。

五、板書設計

25、鳥的天堂

靜態動態

茂盛熱鬧

大多

樹鳥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七

今天我所説的是《鳥的天堂》一課。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課分兩課時講完,今天我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將採用傳統的四説法。一、説教材,二、説教學方法,三、説教學過程,四、説板書設計。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

一、説教材

《鳥的天堂》是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在本單元處於核心地位。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情境。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讚美。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好,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基礎,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的思維正想抽象思維轉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編者意圖,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本文文字優美,為了讓學生讀出美感,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句子。

二、教學方法

到此為止我的教材分析學完了,下面我來説一下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應該讓自己的課堂不拘一格,根據不同風格的文章、不同的訓練重點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本組教材以“自然景觀”為專題編寫,教學本組課文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品味語言,從字裏行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我選擇了情景教學法,對比閲讀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關注課堂教學生成,實現師生的共同提高。

三、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體會感情,都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閲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得到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讓每個學生都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都能通過獨立閲讀,把課文讀懂並有一些自己的體會。結合本課寫作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環節,一、初讀課文,走進鳥的天堂。二、再讀感悟,想象羣鳥紛分。3、品詞析句,體會作者感情。在每個教學環節我都會設計一個概括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一個環節的問題是這樣的:同學們,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請找出文中的有關段落讀一讀。本教學環節我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五第七第八自然段,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想象“樹葉綠得耀眼。綠得發亮”。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在學生交流過自己的閲讀感受之後,我播放了一組畫面,讓學生再次感受榕樹的蓬勃生機。同時告訴孩子們這棵榕。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樹齡了。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着十八畝左右的河面。近看,猶如一座森林,遠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多媒體的應用不僅體現了情景教學法,而且為學生對課文的再次的閲讀、想象、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一個教學環節大約需要十五分鐘。

接着我會以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的學習,問題是這樣的:作者第一次走進鳥的天堂,卻沒有看到一隻鳥,不禁有些失望。可當他第二次走進鳥的天堂時,看到的又是怎樣的情景呢?通過上述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裏合作學習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的動態描寫,體會眾鳥紛飛,大小不一、顏色各異、動作千姿百態的熱鬧場面,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孩子們與小夥伴一起邊找、邊讀、邊品悟。既進行了説話訓練,又閲讀了文本,而且在閲讀交流中深入理解了鳥兒的形、色、聲、姿。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我會下去巡視,適當進行點撥和引導。在多數學生找出來之後,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説出喜歡的原因。此環節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課時的訓練重點。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之後,我會設計一個按原文填空的練習題,使學生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1、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了,到處都是(),到處都是()。(),(),(),(),有的站在樹枝上(),有的()起來,有在()翅膀。.

本環節的教學順利的話,大約需要十五分鐘。第三個環節我會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並相機指導學生關注課文的中心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思考並交流,鳥的天堂這個詞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為什麼有的加引號,有的沒有加呢?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加引號的“鳥的天堂”表示一種特定的稱謂,是對大榕樹的一種誇張的形容。不加引號的鳥的天堂是因為作者親眼看到大榕樹,看到鳥兒們的自由幸福,真的像在天堂生活一樣。所以在作者心裏,大榕樹是的的確確的鳥的天堂。同時使學生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到此為止,學生對整篇文章的閲讀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閲讀教學應該引領學生經歷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要運用好這個資源,讓學生切實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分層次設計了這樣兩道作業題: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廣告,圖文並茂的向他人介紹鳥的天堂。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體現了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課時的板書我力求達到以上要求,既體現了內容美,又體想了形式美。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附板書:

鳥的天堂

榕樹:枝幹根葉(靜態)

鳥兒:形色聲姿(動態)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當然,課堂教學中的許多情境是無法預設的,我們更應關注的是生成的精彩。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去發展,不斷去創新,一定會有許多精彩的課堂出現。

人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説課稿 篇八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的説課的課題是《鳥的天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展開我對本課教學的理解與設計。

一、説教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國小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5課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寫靜態為主,重點描繪了大榕樹樹大,幹多,枝繁,葉茂的特點;第二部分則以寫動態為主,展現了一幅百鳥齊鳴、萬鳥紛飛的熱鬧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我是這樣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熱鬧情景。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和寄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

確定這樣的目標,目的是讓學生在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同時,在實踐學習中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師在教學中也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知識的傳授。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確定這樣的重點,既符合教材的特點,又突出單元訓練的重點,既讓學生了解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又學到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有助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本課的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確定這樣的難點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情況而制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準確生動地運用詞語。

二、説學情

四年級在國小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這時候的四年級開始轉變思想方法,從過去籠統的印象轉變為具體的分析,偏重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析。在心理方面,四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小時候看不懂,聽不懂的一些知識,現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育學中提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講授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我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在內容理解中,以讀促講,重品味和感悟;在難點問題解決中,採用討論探究法。如對:“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理解。

確定這樣的教法和學法,目的是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全面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情境(1):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你們見過這樣的大榕樹嗎?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感受這裏的美。

通過模像直觀向學生展現大榕樹,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國小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閲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

1、學習“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部分

(1)讀一讀、想一想

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這課榕樹的?“大榕樹”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表現在哪些句子裏,找出來讀一讀。

再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又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的?看到這樣一棵大榕樹,你會產生哪些想法?

提問由淺到深,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能力。

(2)指導朗讀。目的是培養學生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

2、學習“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部分

情境(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1)齊讀感悟,主要是鼓勵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主要是讓他們體會“羣鳥紛飛”熱鬧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

(2)再讀討論、思考:

作者這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與第一次所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者各用了什麼描寫方法?目的是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羣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

鳥兒為什麼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大榕樹上的鳥兒為什麼又那麼多?引發學生對這種現象原因分析。

(3)拓展想象

假如你是“畫眉鳥”你會説些什麼呢?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

(4)再讀課文,在欣賞課文的過程中,領會作者對這一情景的描寫。目的:通過讀體會作者的欣喜,讀出鳥的活潑可愛,讀出鳥的多。

(5)感情朗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課堂練習:為什麼這棵榕樹長得這麼大、美,鳥兒生活的這麼快樂?目的是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的中心,同時受到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

4、小結:學生歸納。目的是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同時培養他們的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外作業

(1)背誦課文

(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2)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找一處自己喜歡的景物進行描寫,要用到動態和靜態描寫的寫作方法。

目的是鞏固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默讀課文的能力,讀寫結合,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於實際。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説板書設計

第一次榕樹大美

鳥的天堂(留戀、讚美)

第二次鳥多歡

這是我本節課的主體板書設計,本板書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言簡意賅,它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文的精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知識積累,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輔助了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