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木蘭詩原文翻譯及賞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木蘭詩原文翻譯及賞析多篇

木蘭詩原文 篇一

原文:

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註釋:

詞句註釋

唧(jī )唧:紡織機的聲音。一説為歎息聲,意思是木蘭無心織布,停機歎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當(dāng)户:對着門或在門旁,泛指在家中。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

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大點兵:大規模徵兵。

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當時北方呼父為“阿爺”。

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指代父從軍)。市,買。鞍馬:馬匹和乘馬用具。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辭:離開,辭行。

濺(jiān)濺:水流激射的聲音。

旦:早晨。

暮:夜晚。黑山:今呼和浩特市東南。公元429年,《北史·蠕蠕傳》:“車駕出東道,向黑山”。

但聞:只聽見。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啾(jiū)啾:馬叫的聲音。公元429年,《北史·蠕蠕傳》:“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軍機,指戰爭。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一説金為刁斗,柝為木柝。李善注:“金,謂刁斗也。衞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鐵衣:古代戰士穿的帶有鐵片的戰衣。

天子:即前面所説的“可汗”。

明堂:皇帝用來祭祀、接見諸侯、選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不用:不為,不做。尚書郎:官名,魏晉以後在尚書枱(省)下分設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務的官通稱尚書郎。

千里足:可馳千里的腳力,指好馬。一作“願借明駝千里足”,均指願得良騎速回故鄉。

郭:外城。扶:扶持。將:助詞,不譯。以上二句是説父母互相攙扶着到城外來迎接木蘭。

姊(zǐ):姐姐。

理:梳理。紅粧(zhuāng):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時發出的聲音。一説,刀光閃動疾速貌。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帖(tiē)花黃:當時流行的一種化粧款飾,把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或在額上塗一點黃的顏色。帖,同“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火伴:古時兵制,十人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

“雄兔”二句:據説,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認。撲朔:形容雄兔腳上的毛蓬鬆的樣子。迷離: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鬆的毛遮蔽的樣子。

“雙兔”二句:當兩隻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時便區別不出它們的雌雄。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以上四句通過雄兔雌兔在跑動時不能區別的比喻,對木蘭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讚揚和肯定,傳達了一種“誰説女子不如男”的觀念。

七年級下《木蘭詩》原文 篇二

《木蘭詩》原文如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寫作特色

《文心雕龍·熔裁篇》説:“句有所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文學作品的語句要繁簡得當;既不可貪多務深,也不能一味求簡。細讀》木蘭詩》,便可悟出這個道理。

《木蘭詩》緊緊圍繞着木蘭的形象着墨。它有時“惜墨如金”,寫得極簡;有時又“潑墨如水”,盡力鋪排。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只有六句三十個字,便概括了木蘭 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衞國的戰鬥生涯。顯得極為簡練!其中寫朔風凜冽,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它通過環境、景物、氛圍的描寫,渲染出木蘭思家的複雜心情和嚴守崗位的戰士氣質。儘管邊地生活是艱苦的,周圍寂靜得只聽見忽斷忽續的刁斗聲,木蘭和夥伴們卻仍然穿着甲胃,隨時準備為保衞祖國而戰。此情此景,寫得有聲(北風聲、刁斗聲)有色(月色、雪色和鐵的反光),多麼耐人尋味!真可謂字字千金,一字減不得。而“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四句二十個字,僅複述了上文“市鞍馬”三字的內容,驟看覺得何等呆板和累贅!但仔細品味,又覺得它十分靈活和簡潔。因為這樣一渲染,木蘭及其一家緊張而又周密地準備戎裝氣氛便完全烘托出來。……這種東、西、南、北循序鋪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居常見,但是《木蘭詩》中用得尤多且話。

如“旦辭爺孃去”以下八句,“爺孃聞女來”以下六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句,或依時間(旦、暮),或依輩份(父母、姊、弟),或依性別(雄、雌),都採用循序鋪排的方式。

正是在這種很容易流於程式化的鋪敍中,《木蘭詩》卻寫得風趣橫生,興味淋漓,使情事如見,景物若畫。從這方面説,它又像是“潑墨如水”了。

全詩着力寫木蘭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後的心理活動,而很少寫她在戰鬥中的英雄業績。表面上看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如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一幅少女思親圖,真是呼之欲出。

木蘭以一女身,在多年艱苦的征戰生活中,能喬扮男裝而不被察覺,已顯得異常聰明和機警;在萬里關山的殊死爭奪中,又能屢建戰功而凱旋歸來,更顯出無比英勇和豪健。在這裏,兒女情與英雄氣不是相得益彰了麼?

由此可見,”惜墨似金“與”潑墨如水“的水法是相輔相成的。這一藝術辯證法啟示我們:寫文章時該簡則簡,該繁則繁,一切應依內容的需要來決定。

《木蘭詩》寫作特點

這首詩敍事有詳有略,詳而不繁,疏而不漏,恰到好處。句式活潑自由,有令人親切的問答式,也有工整的對偶句;有詞相鈎連的連鎖式(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也有加強語勢的排比句,還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句,這些句式方面的特點,不僅加深了讀者的感受,也使語句緊湊,音調輕快,聲音悦耳,便於記憶。《木蘭詩》堪稱具有高度藝術成就的佳作。它生動地描敍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轉戰沙場、奏凱回鄉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機智、剛毅、淳樸、勇敢、愛親人也愛國家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理想和願望。

七年級下《木蘭詩》原文 篇三

《木蘭詩》原文如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註釋】:

唧唧〔jī jī〕── 此處為織布機操作時聲響。有人譯作歎息聲,大謬。

當户織 ── 當:正值,正在。 户:自家門户,家中;有人將在此具體譯作“門”或“窗”,均謬。此兩句,乃詩之引式,表明:正值木蘭在家中織布。

機杼〔jī zhù 〕── 織布機上的梭子。此句指木蘭因心中有事,停下手中操作,連連發出歎息。

何所 ── 因為什麼而…… 此句強調的是問,何人而問,不重要,為詩中“略句”手法。

軍帖 ── 發下來的徵兵通知帖。

可汗(hán) ──又稱大汗,亦可簡稱為汗,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統治政權首領,即指皇帝。古代北亞遊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渾、鐵勒回紇、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裏一般部眾對首領的尊稱,鮮卑語稱“可寒”,原意是“神靈”、“上天”之意。可汗作為一國之主的稱號最早始於 402年柔然首領社崘統一漠北自稱丘豆伐可汗。唐杜佑謂:其“猶言皇帝”。

爺 ── 古代北方民族對父親的稱謂。

市鞍馬 ── 市,此為動詞,指“買”“購置”,下句“市”為名詞。

鞍韉〔ān jiān〕 ── 意同“鞍韂”,指馬鞍子和馬鞍子下面的墊背。

轡頭 ── 指馬籠頭。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轡頭,即嚼子和籠頭的合稱。

赴戎機 ── 赴,趕赴。戎機,指軍情、戰機、緊急軍情。

關山 ── 指邊塞關隘、關隘山川。另指家鄉。

朔氣 ── 朔氣,北方之寒氣。

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夜間報更用器。一説金為刁斗,柝為木柝。《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金柝夜擊,和門晝扃。”李善注:“金,謂刁斗也。衞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

寒光照鐵衣 ── 寒光,指寒冷的'月光。鐵衣,此指鐵甲衣。

策勛 ── 對建功將士冊封勛官。古代凡有軍功的,授以勛官。勛官最高一階稱為“上柱國”,正二品,需要經“十二轉”才能達到。《木蘭辭》裏“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十二轉”就是説:花木蘭立了最大的軍功。

【拓展延伸】

“古代武官勛官”列表:

十二轉:上柱國,視正二品;十一轉:柱國,視從二品;十轉:上護軍,視正三品;九轉:護軍,視從三品;八轉:上輕車都尉,視正四品;七轉:輕車都尉,視從四品;六轉:上騎都尉,視正五品; 五轉:騎都尉,視從五品; 四轉:驍騎尉,視正六品;三轉:飛騎尉,視從六品;二轉:雲騎尉,視正七品;一轉:武騎尉,視從七品。

百千強 ── 強,有餘。此指賞賜很多財物。

尚書郎 ── 古官名。最初東漢始置,選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枱,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魏晉以後,尚書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理政務,通稱為尚書郎。晉時為清要之職,號為大臣之副。

明駝 ── 善走的駱駝

出郭相扶將 ── 郭,城郭。 扶將,扶持。

當户理紅粧 ── 當户,與首二句“當户”意同,指在門户之內,即在家中。

撲朔 ── 在此意為腿腳撲騰。表示雄兔腿腳好撲騰、抖動。

迷離 ── 在此意為眼睛眯合。表示雌兔閒逸時眼睛好眯合。

木蘭詩原文 篇四

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翻譯

鴻鵠春燕已飛走,黃鶯隨後也歸去。這些可愛的鳥兒,一個個與我分離。仔細尋思起來,人生漂浮不定,千頭萬緒。鶯歌燕舞的春景,像夢幻般沒有幾時,便如同秋雲那樣散去,再也難以尋覓她的影蹤。

像卓文君那樣聞琴而知音,像漢水江妃那樣温柔多情,遇到鄭交甫解佩相贈,這樣的神仙般的伴侶早已離我而去,即使挽斷她們綾羅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們的倩影。勸君莫要作舉世昏醉,唯我獨醒的人,不如到花間去盡情狂飲,讓酒來麻醉我這顆受傷的心靈。

註釋

浮生:謂人生漂浮不定。

春夢:喻好景不長。

聞琴:據《史記》

載:文君新寡,司馬相如於夜以琴挑之,文君遂與相如私奔。

解佩:據劉向《列仙傳》

載:鄭交甫行漢水之濱,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贈。

獨醒人:僅有的清醒的人。

賞析

這首詞借青春和愛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無常,細膩含蓄而婉轉地表達了作者的複雜情感。這是一首優美動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詞作,為晏殊詞的另類作品。

起句“燕鴻過後鶯歸去”寫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來,鴻雁春天往北方飛,黃鶯逢春而鳴,這些禽鳥按季節該來的來了,該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來過又走了。這裏寫的是鶯語燕飛的春歸時候,恰逢鶯燕都稀,更覺悵惘。“鶯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繼散去,美好的年華與美好的愛情都不能長保,怎不讓人感慨萬千。“細算浮生千萬緒”一句從客觀轉到主觀,説對着上述現象,千頭萬緒,細細盤算,使人不能不正視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暫起,這兩句前後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兩句:“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這兩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詞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但旨意不同。作者此處寫的是對於整個人生問題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華、愛情與春夢的短長相比較,把親愛的人的聚難散易與秋雲的留、逝相對照,內涵廣闊,感慨深沉。

下片“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兩句寫失去美好愛情的舊事,是對上片感慨的具體申述,又是產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這樣使上下片的關係交互鈎連,自然過渡。“聞琴”,指漢代的卓文君,她聞司馬相如彈琴而愛慕他:“解佩”,指傳説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贈給情人。這兩句是説象卓文君、神女這樣的神仙伴侶要離開,挽斷她們的羅衣也無法留住。隨後作者激動地呼出:“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意思是勸人要趁好花尚開的時候,花間痛飲消愁。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應,是對失去美與愛的更大的痛心。聯繫晏殊的生平來看,他寫這件事,應該是別有寄託,非真寫男女訣別。公元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其時,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琦、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斷明察,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對於賢才相繼離開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們的被貶,比作“挽斷羅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侶”。不宜“獨醒”、只宜“爛醉”,當是一種憤慨之聲。

此詞化用前人的詩句,信手拈來,自然貼切。詞中的複雜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態度和襟懷。

創作背景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斷明察,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此詞即作於這種背景之下。

評析

本詞寫美景不長,春去難歸的無奈及人去難留, 只好借酒澆愁的心情。表面看很消極,骨子裏卻有深深的隱憂和熾熱的感情。上片寫浮生如夢,夢破雲散之悲。下片寫愛侶之逝,曠達自解。尤其“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兩句,既讚美愛侶似卓文君那樣知意,像江汜二女那樣多情,又表達了詞人願與愛侶永結“神仙侶”的美好期望,願像同乘鳳凰遊而去的蕭史與弄玉一樣夫妻和諧美滿。這大約是詞人對往日夫妻和美的眷戀。“挽斷羅衣”句則寫出詞人與愛侶訣別的悲愴,出語激切,在晏殊詞中實為罕見,顯現其悲痛、絕望、難以自抑。這首詞的題旨在於感慨世間萬物皆有定數,而人生苦短,韶華易逝,莫如及時行樂。就人生觀而言,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同時也真誠、坦率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沉體驗。詞的上片,以“燕鴻過後鶯歸去”起興,寫歲月蹉跎,時光易逝。“長於”二句,以工整流暢的屬對錶達了對人生苦短的主題。詞的下片,全是用典。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宛如仙女般的女友既然挽留不住,只有在花酒之間暫時排遣忘卻。“聞琴”暗指卓文君事。司馬相如貧賤時,飲於富豪卓王孫家,適卓王孫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之典出版在漢代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悦,受佩而去數十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這是一段人神相愛的故事。全詞用比興手法抒情達意,用典嫻熟貼切,藝術風格在晏詞中實不多見。

木蘭詩原文 篇五

木蘭花慢·壽秋壑

記瓊林宴起,軟紅路、幾西風。想漢影千年,荊江萬頃,槎信長通。金狨。錦韉賜馬,又霜橫、漢節棗仍紅。細柳春陰喜色,四郊秋事年豐。

從容。歲晚玉關,長不閉、靜邊鴻。訪武昌舊壘,山川相繆,日費詩筒。蘭宮。系書翠羽,帶天香、飛下玉芙蓉。明月瑤笙奏徹,倚樓黃鶴聲中。

鑑賞

《木蘭花慢》,唐教坊曲,從雙調《木蘭花》演變而來。《樂章集》入“南呂調”。雙調,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韻,後片十句七平韻,為定格。還有前片四平韻,後片六平韻的,系慢調變格。此詞為定格。

按照此詞中意思看來,賈似道當時剛從鄂州前線回京。

“記瓊林宴起”,兩句,點似道的壽宴期。賈似道生日在秋天八月八日,詞人另有《宴清都·壽秋壑》詞中有“西風舊色,勝東風秀”之語,可證之。“軟紅路”,指繁華都市,蘇軾詩有“軟紅猶戀屬車塵”句可證之。兩句言當皇宮中設壽宴慶賀似道生日的時候,繁華似錦的都城中已經刮過幾次西風了。以“西風”點出秋天的特徵。“想漢影”三句,借傳説喻似道深受皇帝器重。“漢影”,即天河;“荊江”,指湖北以下的長江;“槎信”,即掛星查,每年從天河而來,從不失信,槎、查音近也。《拾遺記》、《博物志》中均有記載,言“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此言詞人猜想千萬年來倒掛空中的銀河一定與水波滔滔的萬里長江相連通,所以有掛星查每年來回傳遞信息。“天河”也可借指作皇家所在地,“荊江”,又是似道督軍的駐地,所以這裏也是暗示出賈似道深受皇帝器重,年年都有皇上的恩賜物品或是旨意傳送給他。“金狨”三句,頌壽辭也。“金狨”,即金絲猴的毛皮;“錦韉”,即錦鞍;“霜橫”,疑是“霜操”之誤,《南齊書·沈士麟傳》:“霜操日嚴”。霜操,指節操高潔。此言皇上在似道的壽誕之日御賜給他金絲猴皮製成的豪華鞍墊和錦鞍、御馬等物,用來表彰他在湖北前線持節獨當一面,並保持了高潔的節操。“細柳”兩句,也為頌壽辭。“細柳”句,用周亞夫治軍細柳營的典故。此言賈似道在湖北的治軍與周亞夫治軍細柳營一樣軍紀嚴明。他使鄂州一帶能夠不受戰事的侵害,湖北農村才取得了秋日的豐收。上片祝壽頌辭。向人祝壽,難免帶有奉承、失實之語,如説似道“霜橫漢節棗仍紅”、“細柳春陰喜色”等句,所以詞人會被後人誤會為諂媚權貴也。

“從容”三句,也為頌辭。言賈似道在鄂州前線督軍,由於他從容佈置軍事,處理敵情,使敵人不敢冒然侵犯,所以邊關雖設,因無敵來犯,可以經常關門大開,使城內外的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按:元世祖攻鄂之時,似道築木柵環城,一夕而就,世祖顧扈從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其後廉希憲對世祖亦嘗稱述此言,是似道在那時候也曾見重於敵國君相。那末從這裏可以知道,夢窗對似道頌辭的描述,也有其一定的事實依據在。“訪武昌”三句,承上聯想。“相繆”,相互綢繆,即親熱、作伴之意。“詩筩”,即吟詩飲酒。“筩”,竹酒杯也。此言因為暫時沒有戰事,所以大家能去武昌遊覽古時的軍事營壘,並且與鄂州的山山水水相親相愛,盪漾其間,吟詩飲酒快樂。“蘭宮”三句,承上游玩兩湖一帶的山水勝景。“蘭宮”,地名,即蘭台,在今湖北鍾祥縣東。宋玉《風賦》説:“莊襄王遊於蘭台之宮”。“天香”,即宮中傳來之香,蘇軾詩:“朝回兩袖天香滿”句,可證。“玉芙蓉”,即衡山芙蓉峯,古亦稱容峯。這裏指代衡山。此言賈似道因為湖北邊境平靜,所以四處遊山玩水。他遊過了莊襄王去過的蘭台宮,又登上了衡山的芙蓉峯;而皇上仍不斷用“翠羽”飾着聖旨,從都城頻頻傳送給似道。由此可見,當時的賈似道權傾朝野,富貴已極;雖遠在湖北,對都城臨安的信息也仍舊瞭如指掌。“明月”兩句,復結於壽宴中。此言在這裏明月當空,笙歌陣陣,杭城賈府中的壽宴正處在高潮之中,但是不知道湖北前線是否還能夠登上黃鶴樓,倚欄靜坐聽樂。結尾兩句,既呼應首句“瓊林宴起”,也在最後一句中,詞人隱隱暗示出湖北一帶終不平靜也。所以賈似道的治邊功績,終將令人生疑。下片頌辭中,略帶隱憂、疑問。

木蘭詩原文 篇六

減字木蘭花·冬至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遊。已減銅壺昨夜籌。

翻譯

早晨雲霧散去,在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從此以後,白天漸長。也望這日給長輩“拜冬”,進獻履襪的習俗代代相傳。

冬至以後,天氣轉暖,寒意漸少。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慢慢變短。從今天開始,夜間秉燭賞遊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

註釋

寒影初回:從冬至日起,太陽從南迴歸線北移,日影漸短,故稱“初回”。

長日至:指白天開始漸長。

羅襪新成:冬至日晚輩要給長輩“拜冬”,進獻履襪。稱“履長之賀”。

添一線:添加量日影的線長。

秉燭:拿着點着的蠟燭(用來照明)。

賞析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兩句,描寫早晨雲霧散去,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這一天是一年當中影子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的陰陽觀以陰陽來解釋冬至,冬至又稱“長至節”,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此後開始逐漸變為晝長夜短的物候變化特徵。“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兩句主要描寫冬至的習俗。“羅襪新成”,三國魏曹植有《冬至獻襪履表》開頭便是“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 南朝宋沈約《宋書》亦記:“冬至朝賀,皆如元旦之儀,又進履襪。”後魏崔浩《女儀》載:“近古婦人,常以冬至進履於舅姑。”冬至日,從日照角度看,自是從此以後,白天漸長,光照漸多。然從實際感受言,則冬至之後進入數九寒天,這是因為大地萬物皆已冷透,雖日照漸長,此時依然最冷,正如夜間涼在半夜後,午間熱在正午後的道理一樣。冬至對長輩進履襪,保暖祈福,是節日祝福又有實際用處。

下片進一步寫冬至日前後的天氣變化。“綺意寒淺”,冬至以後,天氣漸漸轉暖,寒意漸漸減少。“盡道朝來添一線”,據《歲時記》載:“魏晉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添長一線”,按氣候變化規律,冬至後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應該慢慢變短才恰當。“秉燭須遊,已減銅壺昨夜籌”,從今天開始,黑夜變短,夜間秉燭賞遊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表現出作者對白日漸長的欣喜,對冬日寒意漸去的雀躍。

這首詞雖然是變現節氣時令規律變化的作品,語言平實而不平淡。“曉”、“瑞”、“綺”等形容詞以及“回”、“淺”、“添”、“減”等字眼有效消減了寒日的凜冽之氣,給人以温暖的感覺。此外,全詞語言典雅得體,表現手法嫻熟老道,善於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現了作者的語言技巧。

木蘭詩原文 篇七

韋元甫木蘭詩原文:

禾蘭抱杆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慼慼感激強起顏。老父求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入膚。老父舊贏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粧。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幗理絲黃。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部十年共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歎重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樂府詩集》卷二十五 唐朝人韋元甫《木蘭詩》)

韋元甫木蘭詩翻譯:

木蘭抱着織機的梭子歎着氣,究竟是為了誰這麼愁苦呢?想要聽她説所憂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強顏述説:老父隸屬於兵籍,必須服兵役,但是他體力已經逐日衰減,怎麼經得起萬里征程呢,雖然有兒子但是年紀尚小(不能夠替父服役)。北地的風沙足以淹沒戰馬的馬蹄,凜冽的北風足以撕裂人的皮膚。老父本來就有病了,身體虛弱,依賴什麼來勉強照顧自己呢?

木蘭決定替代父親去服役,餵飽了馬後著上戎裝踏上行程。換掉了華麗的閨閣衣裳,洗淨了鉛華的粧飾。縱馬趕赴軍營,豪壯地提攜着寶劍(注:干將是古劍,此處借用為寶劍。)早晨停馬在雪上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邊。夜晚三更突襲了燕地部族的胡虜,抓住了於滇的酋長。(注:此二句為互文)。將軍(應是木蘭)得勝榮歸,士卒返回故鄉。

父母看到木蘭歸家,高興到了極點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蘭能夠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裝整理絲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卻變成了嬌美的處子之容。親戚們舉着酒杯祝賀木蘭的父母,到現在才知道生女兒原來同生兒子一樣。門前曾是木蘭的舊部士兵,十年來一起出生入死。本來結下了兄弟的情誼,誓死共同戰鬥絕不改變。今天看到木蘭,聲音雖然相同但容貌已經改變了。驚慌地不敢上前,徒自歎着氣而已。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 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裏能夠泯滅?

【拓展延伸】

韋元甫木蘭詩閲讀及答案

木蘭詩

【唐】韋元甫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 欲聞所慼慼,感激強起顏。 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粧。 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 卻卸巾韝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復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 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 驚愕不敢前,歎重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問題及答案

“有子復尚少”的“尚”是什麼意思?

尚且,還

“易卻紈綺裳”的“易”是什麼意思?

換,

“卻卸巾韝理絲簧”的“理”是什麼意思?

整理

“十年共崎嶇”的“崎”是什麼意思?

崎嶇,此處指徵戰途中的困難

整體把握 篇八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户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歎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歎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願為父親分擔壓力;“旦辭爺孃去……”八句以重複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裏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説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祕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裏,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粧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祕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户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着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木蘭詩原文 篇九

木蘭詩/木蘭辭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惟聞,通: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一作:願借明駝千里足)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貼通:帖;驚忙一作:惶;惶火伴:通: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