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涼州詞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1W

涼州詞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多篇)

涼州詞王之渙全詩的意思 篇一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註釋

①涼州詞:是唐大樂府《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原是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的歌曲,唐代詩人多用此調作歌詞,描寫西北方的邊塞風光和戰爭生活。

②黃河遠上:黃河的盡頭。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邊的城堡,這裏指玉門關。

④萬仞(rèn):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萬仞:形容極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種管樂器,後常作軍樂。羌:我國古代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以遊牧衞生

⑥何須:有什麼必要。

⑦楊柳:指古代的一種歌曲《折楊柳》,其中提到行人離別,常常折柳枝相贈,因“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過。

⑨玉門關:古代西北邊關名,漢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作者】: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晉陽(今太原)人。他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在當時“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傳世僅六首。【註釋】: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涼州:唐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詩題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黃沙直上白雲間”,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門關。”羌笛: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楊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其音悽苦。

【賞析】:

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説:“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這話是不錯的。開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徵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後,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王之渙《涼州詞 》譯文 篇二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涼州詞》原文: 篇三

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二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涼州詞古詩 篇四

涼州詞

王之渙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黃 河 遠 上 白 雲 間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萬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須 怨 楊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風 不 度 玉 門 關 。

註釋: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7、度:越過。後兩句是説,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賞析1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遊)向上(遊)、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湧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着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閒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 ua ,“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習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裏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彙,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係。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説“聞折柳”卻説“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着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瞭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着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藴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衞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賞析2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繫。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着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説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説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

詩文解釋 篇五

葡萄美酒倒滿了夜光杯,正要暢飲的時候,馬上的琵琶也同時在催促着。即使醉卧在沙場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戰在外的又有幾人能回來呢?

《涼州詞》註釋 篇六

⑴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⑵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有作“沙”,“遠”有作“直”。

⑶孤城:是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仞:古代的一套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約等於213釐米或264cm釐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佈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的一種樂器,屬橫吹式管樂。何須:何必。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比喻送別情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⑸度:吹到過。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關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⑹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厥首領。拂雲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⑺來:語助詞,無義。

王之渙《涼州詞 》譯文 篇七

九曲黃河向西扶搖直上,遠遠地、高高地伸到白雲之間,隱隱約約,有一座孤城,背倚着萬仞高山。不要埋怨羌笛吹奏摺楊柳的悲涼曲子,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楊柳自然也就不會返青吐綠,還怨它有何用?

涼州詞古詩 篇八

《涼州詞》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

王之渙(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

薛逢(唐)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涼州詞·其一》

張籍(唐)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涼州詞·其二》

張籍(唐)

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邊使客行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

《涼州詞·其三》

張籍(唐)

鳳林關裏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涼州詞》閲讀答案 篇九

閲讀題:

7、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象之外,還指的是。

8、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又指現實中的楊柳樹。

C.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入情感抒發。

D.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答案:

7、(1分)某種温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

8、(2分)D

《涼州詞》意思 篇十

其一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裏,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台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