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半截蠟燭》教學雜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半截蠟燭》教學雜談(精品多篇)

《半截蠟燭》教案 篇一

《半截蠟燭》教學後記

薛元榮

《半截蠟燭》生動地記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片段一

師:絕密情報終於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伯諾德夫人一家也的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祕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傑奎琳。

師:有不同的觀點嗎?

生:(沉思片刻)母親的貢獻最大。是母親想出了這個絕妙的注意,是母親巧妙地吹熄半截蠟燭,儘管危機沒有過去,是母親的鎮定、機智影響了孩子,才有了傑克和傑奎琳的第二、第三次的化解危機。

生:我覺得是傑奎琳起到了關鍵作用。

似乎很少有學生説到傑克,我出示這樣一段文字: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在鬥爭的最後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

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師:讀讀這段文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我體會到了厄運即將到來,我為他們一家擔心、害怕、難過。

生:我體會到了災難即將降臨。

生:傑克真了不起。他“默默地坐待着”,等待的可是生命危險!他還那麼從容,我真佩服他。

師:看來,是一家三口共同化解了危機。

正當我想結束這一片段時,有學生提出來,説,給予傑奎琳機會的是德軍少校,因為他説:“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麼大的小女兒。”怎麼理解德軍少校的“仁慈”。

師:德軍到伯諾德夫人家幹什麼?

生:搜查。

師:顯然不是來看望傑奎琳的。他們是怎麼進來的?進來以後做了些什麼?找出有關詞句讀一讀,體會體會。

(學生圈圈劃劃)

生:“一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闖進”足以説明他們的本質——強盜。

生:“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對一個孩子是這樣的態度,少校也沒有制止部下的野蠻言行,少校為什麼從容部下肆無忌憚,少校本人不會“仁慈”。

生:“……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這惡狼的眼睛有一雙是少校的。

師:那麼少校為什麼會“仁慈”呢?

生:是假仁慈,因為他絕不會想到傑奎琳在保護絕密情報。

生:一旦少校發現了半截蠟燭的祕密,是絕對不會放過和他的小女兒一樣大的傑奎琳的。

生:也許,就在這一剎那,少校動了惻隱之心。一來,或許他也是被迫侵略法國的;二來,看到了傑奎琳,自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兒。戰爭使得自己和女兒無法見面,戰爭使得傑奎琳生活在恐懼之中。

反思:戰爭給德國、法國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是德、法兩國人民都不希望發生的。和平是世界人民的願望。可戰爭這架機器迫使很多人陷入了流血、逃亡和死亡的泥沼中。少校是“德國強盜”中的一員,是執行者,是戰爭的奴隸和炮灰,他的“仁慈”未必全部是假仁慈,他也有像傑奎琳這樣的一個小女兒,這是他的“父親情結”閃現,“少校”角色退隱。但是,一旦發現傑奎琳的半截蠟燭的祕密,他的“少校”意識馬上覆蘇,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厄運難免。戰爭使得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片段二:

(總結課文)

師;課文學完了,你想對伯諾德夫人或者傑克或者傑奎琳想説些什麼?

生:伯諾德夫人,我想對你説,你真了不起!機智勇敢,並且,您的兒女在您的培養教育下也是勇敢、鎮靜。您的心裏裝着法國。

生;我想對傑奎琳説,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你保住了情報,保住了情報站,你那麼鎮定,那麼聰明,你用你的幼小、合理的要求——上樓睡覺、有“禮貌”地道晚安機智地保住了祕密。

生:傑克,你是男子漢,我佩服你。當我讀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在鬥爭的最後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時,我快哭出來了。傑克你真勇敢、機智,你的機智還表現在危機沒有化解後的從容。

生:法國人民真偉大,伯諾德夫人一家真偉大。這是了不起的一家,這是了不起的民族。因為你們深深地愛着自己的國家,所以你們面對厄運即將到來表現得鎮定自若。

這時有學生提出,“戰爭讓女人走開”,伯諾德夫人蔘加情報工作還情有可原,雖然她是家庭婦女,可是讓兩個幼小的兒女也參加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是不是有些殘忍,因為太危險了。至少“戰爭讓兒童走開”。我讓學生們讀讀第一自然段,體會體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

生:她們是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她們的行為是正義的。

生:伯諾德夫人教育孩子要愛自己的祖國。在戰爭年代怎麼愛國,那就是為把德國強盜趕出去做些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情報的傳遞工作。

生:德國法西斯是不會放過任何人的,包括孩子。他們的集中營裏也關着很多孩子,他們慘無人道地殺害了很多孩子。

生:今天和平年代的愛國是好好讀書,身陷戰爭泥潭的法國孩子的愛國是為把德國強盜趕出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戰爭,無法讓愛國的孩子走開。

反思:戰爭與孩子是一個問題。《半截蠟燭》裏的戰爭是真實的戰爭,孩子是真實的孩子。而我們有些反映抗戰的影視裏的孩子簡直是在玩敵人、玩遊戲。過去渲染、激發仇恨,今天暗示孩子的是戰爭真好玩,侵略者真愚蠢。當侵略者踏上法國的土地時,意味着法國人民的尊嚴面臨挑戰;面對侵略,除了拿起武器別無選擇,要麼做亡國奴。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孩子都知道這一點:她們別無選擇。

片段三:

危機過去了嗎?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多數學生説,危機當然過去了。可是,作者為什麼不寫下去呢?

生:我們能看懂了,可以不寫了。

生:文章要留空白,讓讀者去回味、思考。

師:我們把空白來填滿好嗎?

(學生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生: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傑奎琳不敢驚呆了,隨即恢復了鎮定,摸黑走進了卧室,點燃了另一枝蠟燭,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德軍看看搜查不到什麼,灰溜溜地走了。當大門關緊時,伯諾德夫人和傑克衝上樓去,三個人緊緊地擁在了一起,眼裏滿是淚花。二次大戰結束後,半截蠟燭的故事傳遍了全法國。

生: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怎麼回事?”德國少校狐疑地問。

傑奎琳嬌聲地説:“可能我走得太快了,不小心弄滅了。沒關係,還有兩步就到卧室了。我能找得着火柴。”危機化解了。

過了一會兒,傑奎琳舉着一枝蠟燭問:“先生們,要再亮一點嗎?”

生: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伯諾德夫人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上,幸好,他們圍着傑克生的火正在烤火呢。

反思:雖然也有個別學生認為,熄滅了蠟燭被狡猾的少校發現了問題,伯諾德夫人一家慘遭殺害,但大多數的學生以為不合文章的邏輯,應該不會引起德軍的注意。但是,在二戰期間,像這樣的家庭遭到逮捕乃至殺害的很多。法國人民永遠紀念他們。

《半截蠟燭》教案 篇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五 年級 下 冊 科目: 語文

課題:12.半截蠟燭

參備人意見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解釋、負責、無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無損、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瞭如指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瞭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一、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

2、理解生詞: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在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凝視:聚精會神地看。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不動聲色:不説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度鎮靜。

3.寫出課文的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理解課文

1.瞭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説説劇本有什麼特點。

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2.你最欣賞誰的語言,為什麼?要結合課文中的語言來説説

帶同學有感情的朗讀有關的語句。

① 為了有一天能把德國佬趕出去,我們得不惜代價守住它,懂嗎?

②又把那個快要燒到金屬管的蠟燭點燃蠟燭越燃越短傑奎琳慢慢端着蠟燭走上樓去。在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3.選取片斷分角色演一演。

注意分好角色後找到自己的語言,記下來,想象人物動作、語言、神情及心理活動再演出來,注意配上動作神態進行表演。先組內試演,再全班展示。

4.討論一下劇本和一般寫人記事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課後反思 :

閲讀本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但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的閲讀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強調統一的標準答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此視野觀照下,對文本的解讀方式應是開放式的、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在閲讀教學中我們就應以保證閲讀實踐時間為前提,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原則,以讓學生自主實踐、自主探究、自我評價實施策略,從而使閲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閲讀中,教師就應鼓勵學生這種源自內心體驗的理解,成為真正的讀者。

辯一辯,瞭解故事背景。 篇三

上課一開始,我就介紹了伯諾德夫人一家為什麼參加傳遞情報的工作,以及選擇用蠟燭藏情報的原因。在初步瞭解整個故事的大背景之後,請同學們分別站在正反兩方面辯論一下,論證這種用蠟燭藏情報的方法好還是不好,原因是什麼。學生在辯論過程中通過舉例、類比、推理等方式從正反兩方面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認為好,因為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有的認為不好,不怕一萬隻怕萬一,萬一敗露,那時雞飛蛋打,情報毀掉不要緊,連命都斛丟掉,風險太大。在辯論的基礎上,老師順勢指出:正因為它有利也有弊,因此這種方法曾經遭遇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了解故事發生的小背景的過程,為後面理解課文打下了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