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反思 篇一

在體會月光的同時結合藝術作品對以月光為題材的作品進行欣賞與分析,瞭解不同藝術形式的不同表達方式與獨特的美感。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不同藝術形式在表達同一主題時的共性,同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對不同風格、情感作品的分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瞭解藝術作品的共性,同時還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個性與風格,在欣賞感悟藝術作品的同時感受到美的享受,從平凡的生活景象與藝術作品中感悟到月光所具備的迷人魅力,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1、從身邊常見的事物——月亮為題材,教會學生學會觀察、感受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自然界中月光的美。

2、透過欣賞文學、音樂、美術不同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藝術作品,理解藝術作品中月亮這一題材的表現特徵,在體會作品的過程中感受這些藝術作品所表達出的獨特美感。

3、透過欣賞理解作品,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師生共同嘗試體念以月亮為題

材的多種傾情方式。

4、對印象派美術與音樂有初步的瞭解與認識。

以上都是自己課前的設計,但是上課以後感覺很有總結的必要:

(1)、經過教學學生的審美潛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師基本解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2)、課程知識難度控制合理,選材得當,既能夠簡單易懂又要用經典的`藝術作品表現出《月光曲》一課的教學目標。

(3)、在課程中的資料令學生喜歡,學習興趣濃厚,用心參與課程中的欣賞與相關活動,用心思考,感受月亮在藝術作品中的美。

(4)、題目合理,難度適中,能夠到達對知識理解的鞏固與實踐。

(5)、在創作的作品中,能夠解決本課的難點(表現月光題材作品在意境、構圖、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點)。

(6)學生的主體性體現的不夠,我總擔心學生理解不了,觀察不到位;講解多了一點。

(7)擔心七、八年級的孩子小,文化積澱不夠,過多的運用了畫面的美來強調音樂的美,主觀的想透過畫面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走神”,即透過畫面聽音樂。客觀地“壟斷”了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篇二

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五年級二冊《半邊蠟燭》第十二課是一部教科書劇。這篇文章講述了伯努爾德夫人的家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敵人作戰,並巧妙地將祕密藏在半截蠟燭裏的故事。我記得那是畢業班複習考試的學習階段。為了使學生在時態複習階段得到適當的調整,我在期末複習中穿插了對選修課文《半截蠟燭》的學習。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由主人公朗讀課文、由主人公扮演劇中人物、分組舉行教科書戲劇表演比賽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讓學生進入課文,在生動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引導學生品味自己對教科書戲劇的感知,通過自我閲讀和主角扮演,文本可以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悄悄進入學生的內心,努力營造師生、學生與文本相互對話的互動場景。當老師宣佈要舉行教科書戲劇表演比賽時,教室裏沸騰了,學生們紛紛舉手扮演劇中的主角。為了滿足大家的表演慾望,我要求同學們選擇自己的主角,自由組合,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排練。然後,選擇兩組學生參加教科書戲劇表演比賽。老師和所有學生都是觀眾和評委。表現優異的個人將獲得“最佳表現獎”和“最具創意獎”,獲獎團隊的所有成員將成為班級的“今日之星”。

比賽前,兩組同學抓緊時間認真討論和練習,學習如何發揮劇本的當時現場效果,以吸引和使觀眾高興,並獲得好評。在教科書戲劇表演比賽中;觀眾”在台下,他聚精會神地看着它。舞台上的每個小演員都不願意表現出軟弱。他們充分發揮了個人的智慧,認真地獻身於他們扮演的主角。生動有趣的表演贏得了學生們的陣陣笑聲。甚至一些小錯誤也讓學生們感到高興。特別是第二組中的小演員準備充分,道具齊全。他們從家裏帶來了一半的蠟燭和燭台,將教室講台用作餐桌,並按照課本劇的安排像一家人一樣圍坐在餐桌旁。表演自然,表情豐富,動作生動有趣。在劇中,德國軍官可恨的面孔、傑克兄弟驕傲的外表、傑奎琳妹妹天真的語調和可愛的笑容、伯努爾德夫人與兄弟姐妹交談時的善良和善良以及她在德國軍官面前平靜的表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模仿。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華”,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舞台上的表演生動有趣,觀眾的興趣很高。比賽結果公佈後,教科書上的戲劇表演在學生們的喜悦中結束。下課後,學生們仍然陶醉於剛才的表演情況。

從《半支蠟燭》的例子中,我得到了以下經驗

首先,創造一個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探索並與文本對話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語文教師在新課程實驗中應樹立的新理念,也是語文教學的最高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進取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創新探索、積極進入課文的創造性學習動機。在愉快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的語言和情感交流,與文本產生共鳴,通過主角閲讀和課本劇表演,充分表達對文本語言和文本的自我感知和品味,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同時也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對情境教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充滿活力的生活化課堂學習環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的學習目標。

《月光曲》教學反思 篇三

一、創設情境,聆聽曲之美。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經典樂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傾倒了無數音樂愛好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曾三次讓學生★★聆聽此曲,覺得對幫忙他們理解課文資料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次聽《月光曲》是在揭題之前,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這天這節課先讓我們來聽一首樂曲,請你們來猜一猜這是一首什麼曲子?”聽曲子學課文,這樣愉悦的學習氛圍是不多見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二聽《月光曲》,是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重點段第九自然段時(“皮鞋匠靜靜地聽着……波濤洶湧的大海”),此時,讓學生配以時而徐緩抒情時而高昂激越的樂曲誦讀,使學生如見其景、如臨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輪圓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了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繼而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巨浪,波濤洶湧的大海格外壯觀……這樣,學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讀時也就真正到達了聲情並茂的效果;三聽《月光曲》是在即將結束這篇課文時,我邊播放樂曲邊對學生説:“同學們,最後讓我們再次聆聽《月光曲》,並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優美流暢的旋律中結束本課吧。”

二、精讀課文,領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更值得反覆誦讀體會,以幫忙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優美。如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能夠指導學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湧”等詞句,讓學生想象並練説:“透過這些詞句,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到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湧,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此時,即使學生從沒親耳聆聽《月光曲》,但是透過這充溢着優美意境的字裏行間,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細細品味,感悟情之美。

細細品讀《月光曲》這篇課文,我們也不難感悟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當貝多芬聽到盲姑娘兄妹倆的對話而推門進屋時,當盲姑娘激動地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再次為她彈曲時,我都讓學生想象:“當時貝多芬是怎樣想的,是什麼驅使他進屋並再次為盲姑娘彈曲?”當課文最後講到兄妹倆久久地被曲聲陶醉時,我又藉此讓學生練説:“假如你就是兄妹倆中的一個,當你從陶醉中回過神來時,你會對着貝多芬遠去的身影激動地説些什麼呢?”透過以上的幾次想象練説,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貝多芬悄然而來,又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的是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更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位大音樂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懷。

聽曲、品文、悟情,《月光曲》這篇課文不僅僅讓學生感受到樂曲之美,領悟到語言之美,更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學生從中獲得了愉快的審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