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曉》原文譯文及賞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9W

《春曉》原文譯文及賞析【多篇】

春曉的説課稿 篇一

【説教材】

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描寫的主要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鳥雀到處鳴叫,經過一夜的風雨,地上到處是落花。可以説字裏行間都流蕩着春晨的濃濃氣息,流露着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創設了鮮明的聽覺形象。

賞析 篇二

<春曉>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裏,藴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於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説盡,不説透,“迎風户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於生髮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並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着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着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悦耳動聽,是美的。

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悽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户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牆內、讓人想象牆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衝破了圍牆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迴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説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迴環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温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三句轉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託在對落花的歎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春曉》註釋 篇三

⑴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⑵聞:聽見。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⑶夜來: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名家點評 篇四

《王孟詩評》:劉風流閒美,正不在多。以詩近詞,太以纖麗故。

《唐詩廣選》:顧雲:真景實情,人説不到。高興奇語,唯吾孟公。

《唐詩歸》:鍾雲:通是猜境,妙!妙!

《唐詩解》:昔人謂詩如參禪,如此等語,非妙悟者不能道。

《唐詩鏡》:喁喁懨懨,絕得閨中體氣,宛是六朝之餘,第骨未峭耳。

《唐詩選》:玉遮曰:“知多少”,正是“不覺曉”妙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曉景喧媚,莫卜夜無寂寞。惜春心緒,有説不出之妙。周敬曰:二十字清聲婉約。

《唐詩箋要》:朦朧臆想,構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説,又不容不説,誠非妙悟,不能有此。

《而庵説唐詩》:做上二句便煞住筆,復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來,看他用筆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後矣。或問:何不寫“夜來”在前?曰:看題中“曉”字。“處處聞啼鳥”下若再連一筆,則便不算曉矣,故特轉到曉之前下“夜來”二字。“風雨聲”緊跟上“聞”字,“曉”字便隔尋丈。其作“曉”精微有若此。

《唐詩箋註》:詩到自然,無跡可尋。“花落”句含幾許惜春意。

《詩法易簡錄》:亦具一氣流轉之妙。

《歷代詩評註讀本》:描寫春曉,而含有一種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

《唐人絕句精華》:此古今傳誦之作,佳處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聞風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見詩人清致,且有屈子“哀眾芳之零落”之感也。

説教學流程 篇五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説説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後我再設問導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

這樣導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於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瞭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後,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範讀。因為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出示課件)接着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知”,再指導學習四個要求認識的。生字“曉”、“眠”、“聞”、“落”。先領讀,後齊讀,再指名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幫生字寶寶找家。(出示課件)

提示:五個可愛的生字寶寶因為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然後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小組代表彙報成果。如果出現問題,我再相機指導。

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如果只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指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對於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説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如“春曉”、“眠”、“不覺”、“聞”、“啼”、“處處”、“夜來”等詞語(出示課件)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接着我採用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古詩,最後出示動畫課件,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合作交流,讓小組代表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詩句的意思。教師再相機歸納詩意。

這樣入情入境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先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然後引導學生體悟詩的意境,對此教學我採用兩種方法: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出示課件)

2、提議學生用自己靈巧的小手畫一畫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曉圖”。(出示課件)

伴隨着美妙的音樂氛圍,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幾分鐘裏,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絢麗的顏色,動情的語句描繪着他們心中對春天的暢想,既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又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

《春曉》賞析 篇六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裏,藴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於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説盡,不説透,“迎風户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於生髮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並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着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着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悦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悽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户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牆內、讓人想象牆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衝破了圍牆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迴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説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迴環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温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三句轉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託在對落花的歎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活動過程 篇七

1、圖譜導入,引起興趣

師:(展示圖譜)小朋友,現在是冬天,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夏天這西湖旁邊有什麼吧?

老師展示音樂的節奏: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

請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的動作,再由老師自己選擇小朋友的一個動作做打擊樂的空手動作。

2、嘗試聽音樂做空手動作

第一遍聽音樂,老師動作、語言指導

第二遍聽音樂,請小朋友上來聽音樂做指揮,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帶動作(提示小朋友不記得動作就看圖譜)

3、嘗試用樂器演奏

1)老師拿出四種樂器:串鈴、響板、小玲、鈴鼓。找尋用樂器來模仿動作和聲音。

師: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樂器那個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聲,哪個可以做一閃一閃的動作?

2)各組小朋友做自己樂器的空手練習。

師:我們輕輕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麼?我們一起做空手練習。

(教導幼兒明白“拿起”“放下”的動作)

3)拿樂器跟着音樂做動作

師:小玲怎麼跳,鈴鼓要怎麼跳。(老師用語言和動作指導)

4)添加新元素,保持對音樂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待會老師要加一個合奏的動作,小朋友們仔細看看我是什麼時候加進去的。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練習合奏,接着重新聽音樂用樂器演奏。

5)再次添加新元素,調換樂器

各組複習各自的樂器的節奏,老師指導,小朋友一起跟着音樂做一遍。

4、交代音樂的名字,嘗試更快的音樂節奏

師:小朋友,知道這音樂是什麼嗎?叫花好月圓!老師這裏有更快的音樂,小朋友們想挑戰一下嗎?

5、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聽到客人老師們給你們的掌聲了嗎啊?我們一起鞠躬謝謝客人老師吧。

説學法 篇八

1、合作法:

針對於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並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背景: 篇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古詩《春曉》原文及賞析 篇十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註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賞析: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然後運用想象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一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了一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一次花開花落。思想着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迴心頭。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裏,藴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於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説盡,不説透,“迎風户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於生髮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並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着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着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悦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悽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户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牆內、讓人想象牆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衝破了圍牆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迴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説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迴環波折。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悦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孟浩然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説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