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7W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通用多篇】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一

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歐洲工人運動

1、主要原因: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階級矛盾激化。

2、工人運動的時間: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

3、工人運動目的:廣大工人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積極進行鬥爭。

二、英國憲章運動

1、時間:1836—1848年

2、特點:規模大、時間長。

3、政治綱領:《人民憲章》。

4、核心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管理。

5、性質或意義:是世界上第一次羣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6、失敗原因:缺乏科學理論作指導

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誕生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日益暴露。

2、馬克思、恩格斯初次相會於1844年。巴黎。

3、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4、誕生時間:1848年。人物: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綱領。

5、誕生的標誌: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6、《共產黨宣言》內容:

①分析了階級鬥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②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

③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鬥爭。

7、意義:《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8、材料解析題:“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

得將是整個世界。”請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獻?該文獻是由誰起草的?

②該文獻的發表有什麼重大意義?

③上述材料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了必勝信心)

四、巴黎公社:

1、背景:

①1870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法國戰敗。

②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準備鎮壓人民。1871年3月政府軍同國民自衞軍發生衝突,巴黎工人起義爆發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

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

第1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鬥爭

一、拉美獨立運動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長期處於西班牙和葡萄牙殘酷的殖民統治之下。

②受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3、時間:19世紀初。

4、領導人:玻利瓦爾和聖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5、概況:

①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為紀念玻利瓦爾,一個新成立的國家被命名為“玻利維亞”。

②聖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祕魯的獨立運動。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義(1857—1859)

1、背景: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加緊對印度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傾銷紡織成品,導致手工業者破產;兼併王公領地;取消對印度土兵的優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導火線(直接原因):塗油子彈事件

3、領導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傑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是19世紀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2課俄國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國統一:15世紀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稱“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紀初

(1)背景(原因):盛行農奴制,封閉落後,工商業發展極其緩慢。

(2)目的:向西方學習,實現富國強兵

(3)內容:

①政治:加強中央集權,設參政院。

②經濟:興辦手工工場,重商主義,允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③軍事:義務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備軍。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任職,按功勞提拔。

④文化:派留學生,開辦學校、創辦科學院,辦報紙,改革習俗(提倡西方禮節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積極: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増強,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侷限:農奴制進一步加強,成為日後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二、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國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經濟的發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亞戰爭慘敗,激化了社會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革命。

3、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4、內容:

(1)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

(2)農奴獲得“解放”時,可通過贖買方式獲得一塊份地。

5、意義:

(1)進步性:是俄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廢除了農奴制,促進社會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了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2)侷限性:但農奴制的。參與仍然存在,影響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民為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第3課美國內戰

——南北戰爭(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劇

1、經濟概況: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2、雙方矛盾:關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隸制(南方保留)

二、內戰爆發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焦點是奴隸制度的廢存問題)

(2)直接原因(導火線):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2、開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內戰

三、北方的勝利轉折

1、扭轉戰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勵農民到西部耕種。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

(2)作用:調動農民、黑人積極性,踴躍參軍,扭轉北方不利局面

2、勝利: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而告終。林肯遇刺。

3、影響:

①是美國曆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性質)

②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

③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統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專制統治(閉關鎖國)阻礙日本資本主義發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機,激化了國內矛盾。

2、倒幕運動(前提)

王政復古政變。主力:中下級武士發起了倒幕運動。1868年,倒幕派結束了幕府的統治,改年號為“明治”。

二、明治維新

1、內容:

(1)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取消武士特權。

(2)經濟上:推行地税改革,“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近代經濟。

(3)軍事上: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響

(1)積極性: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

(2)侷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殘餘,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複習大綱 篇三

考點二、美國的誕生

(1)獨立戰爭的起因: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2)過程:1775年4月。來剋星頓的槍聲,標誌着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5月,北美召開大陸會議,決定組建軍隊同英國軍隊戰鬥,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

(3)1776年7月4日(時間),大陸會議(機構)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意義)。

(4)1777年,在薩拉託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迫使英軍五千多人投降。薩拉託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83年,英國存認美國獨立。

(5)1787年,美國製定了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6)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美國贏得了獨立。這場戰爭同時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影響)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四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一、俄國廢除農奴制

1、原因:

①俄國農奴制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

②農奴暴動頻繁。

2、目的:為了擺脱農奴制危機,維護貴族地主的利益。人物: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3、內容:

①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②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4、影響(評價):

①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②但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

5材料:“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乾二淨了”----俄國農奴制改革(亞歷山大二世説的)。

二、日本明治維新

背景:(瞭解)

①19世紀中期的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

②外國勢力的滲透,即化了日本的國內矛盾,幕府統治岌岌可危。

③一部分中下級武士,開始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統治,並取得成功。

內容:

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影響:

①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脱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

②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改革的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同俄國1861年改革)。

三、比較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之處:(瞭解)

相同點:

①都是在國家面臨嚴重危機情況下進行的

②都是由統治階級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都使兩國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成為兩國曆史發展的轉折點,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

④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

⑤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四、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途徑有哪幾種?舉例説明。

①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②通過民族解放戰爭,(推翻殖民統治)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美國獨立戰爭

8、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①電力的廣泛使用,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

②汽車、飛機的問世,縮短了人們旅行的時間,使出行更加方便。

③電話、無線電報的發明,加強了世界的聯繫。

④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篇五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為主;2、政治:少數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誌着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紀前後,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大和不斷征服擴張,於5世紀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時間:7世紀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鋭,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

2、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税。

3、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

三、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在這種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

2、過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並在麥加傳教?622年,穆罕默德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一、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興起: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

內容: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3、特點:西歐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係。

4、羅馬教會的地位及影響: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興起於交通便利、相對安全、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

2、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英國的曼徹斯特。

3、意義: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三、拜佔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1、繁榮:拜佔廷帝國的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在這裏保存下來。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是拜佔廷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2、衰落:①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②外族入侵;③專制統治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3、滅亡: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軍攻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拜佔廷帝國終於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