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會考歷史知識點【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47K

2023年會考歷史知識點【通用多篇】

會考歷史複習必背知識點 篇一

明朝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清朝的閉關鎖國:

原因:清朝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當時西方的殖民統治者正向東方擴張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表現: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評價: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衞作用。但是,當時的西方國家正先後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清朝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燬。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後就會捱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會考歷史成績該如何提升 篇二

要會看書

會考歷史內容廣泛,涉及世界和中國的古、近、現代歷史,死記硬背那些條條框框,乾巴巴的歷史知識,不如從宏觀的角度把握,則事半功倍,這裏要求的學生會看書,是融會貫通地看,而不是走馬觀花似地瞧:1.看標題,目的是為了尋找線索,瞭解每一課的結構;2.看標題的提示,尋找課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3.看課內和課後思考題,尋找答案或者從課內得到一些啟示,同時還應該做到邊看、邊劃、邊問、邊寫,看內容,劃知識點,找疑問,寫出疑問來,這是對學生複習時的基本要求。

善於歸納

歸納是指將眾多的或零散的歷史知識,按其同類進行梳理,可長可短,並不一定非依賴老師。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善於“自得其法”上面,歸納的好,條理清晰,棄繁就簡,效果自然就不尋常。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介紹唐文化的這一內容時,有學生製作了下面一個簡表。這樣全新的組合,形成了新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能夠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一段歷史知識。

理清線索

要求學生在看書時,通過對課本的歸類,理出課本內容的縱橫線索,形成知識網絡,這種網絡可以是整個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也可分階段地整理知識網絡。如世界歷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史中美國霸權政策,關聯很多國家和地區,跨時半個世紀,是重點內容,又是複習中的一個難點,如果按大事線索,製作下面這樣一個簡單的圖示,就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學習歷史的意義 篇三

學習歷史尤其是本國曆史,可以培養一種獨特的民族氣質和民族情結,傳承歷史文化。眷戀國土,讓同根同生之華夏兒女落葉歸根,讓歷史與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緊密聯繫到了一起。有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認同感,有着深刻華夏曆史意識的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是歷史的價值,在於建構國民意識。讀本國的歷史,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增長閲歷,培養民族節氣。一個不瞭解本民族歷史的人意味着對國家和民族的背叛,如趙薇披日本軍旗事件,台灣影星楊丞琳的戀日情結等等,這都是對歷史的無知,從而傷害了人民的民族感情。學習歷史,要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瞭解和正確認識國情,提高文化修養,增強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一想到歷史就應當有歷史的映像。三國風雲喚起磅礴之志,魏晉歷史鑄就桀驁不馴,漢唐盛世激起自信豪邁,兩宋衰弱使得我們哀婉惆悵,元清擴張凸現人們鐵血殺伐。這才能達到具有民族國民意識的標準。一個民族,只有重視歷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發展意識,才能胸懷寬廣,視野開闊,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歷史教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陣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是每位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在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挖掘各個環節中有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備課時精心組織,在課堂上舍得花時間增強對學生的感染力,讓學生對愛國主義的重要性有切身的體會。如中國歷史就為我們提供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量素材。其一:可以利用中國古代史上輝煌燦爛的文明、文化,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蜚譽世界的陶瓷、絲綢、四大發明、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等,這些遺產直到今天還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稱讚;也可採用列舉世界之最的方式證明中國古代的輝煌。其二:教材中還記載了大量歷史人物的愛國名言,如: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孫中山彌留之際留下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毛澤東“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要緊扣教材,以情動人,就能激勵學生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其三:歷史教材中還有大量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素材。如:關天培、鄧世昌以身殉國,戚繼光忠心報國,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氣,史可法寧死不屈,譚嗣同捨身變法,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這些英雄行為及堅定的信念,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做老師的,注意因勢利導,充分挖掘這些藴涵在歷史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其四:利用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如:列強對華的五大侵略戰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它可以增強學生自立、自強的信念,懂得強國的重要意義。其五:以中國革命先烈為了國家、民族的危亡前赴後繼,頑強鬥爭的革命史,讓學生記住歷史,珍惜今天,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除利用中國歷史中的愛國素材之外,還可以在世界歷史教學中開拓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如:利用發達國家經濟起飛的經驗,通過找差距、找原因,進一步瞭解國情,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還可以通過吸取東歐、蘇聯社會主義改革失敗的教訓,深刻理解黨中央制定的政策方針,努力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樹立為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的偉大抱負。

國中歷史:常考歷史知識點整理 篇四

1、鴉片戰爭開始的標誌: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

2、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標誌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馬關條約》標誌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標誌着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戰役是——威海衞戰役。

5、《辛丑條約》標誌着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6、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道路的標誌性事件——洋務運動

7、標誌着洋務運動破產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

8、揭開維新變法(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的標誌性事件是——公車上書

9、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標誌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 新青年 》

11、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運動

12、標誌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13、使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4、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15、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是——南昌起義

16、長征結束的標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17、日本局部侵華或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誌——1931年“九一八”事變

18、標誌着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誌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

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標誌——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21、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22、國民黨政權垮台的標誌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24、標誌着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事件是或者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事件或者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事件是——新中國的成立。

25、標誌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標誌着地主階級被消滅的事件是或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標誌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標誌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標誌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的事件是或標誌着改革開放的開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9、標誌着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30、標誌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的事件是—— 港澳迴歸

會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整理 篇五

1、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

2、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強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4、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激化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

5、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根本原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6、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瓜分中國

7、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原因——為了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8、中國近代史清朝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後、腐朽。

9、洋務運動的直接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10、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的統治

11、戊戌變法運動的目的——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

12、戊戌變法運動失敗的原因——沒有依靠和充分的發動廣大人民羣眾,維新派手中無實權,只沒有實權的光緒帝。

13、戊戌變法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_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5、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16、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結果。

17、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18、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的新一代軍人。

19、黃埔軍校的辦學目的——創建革命軍,以挽救中國的危亡

20、北伐戰爭的目的——_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1、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長征的根本原因——“左”傾錯誤

22、長征勝利的原因——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紅軍的英勇善戰;人民羣眾的支持

23、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藉口——1931年9月18日,柳條湖事件

24、東北三省淪陷的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變的目的——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

26、西安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中國的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27、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的藉口——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

28、中國共產黨發動百團大戰的目的——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

29、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

30、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

31、中國共產黨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儘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2、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因為人民解放戰爭是一場順應了抗戰後和平與民主的歷史發展趨勢和民意的戰爭。

33、渡江戰役的目標——殲滅一切_,解放全國人民

34、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一支由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開展武裝鬥爭;組織了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戰鬥;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35、新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國際威望的日益上升。

36、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目的——為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7、新中國進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8、新中國進行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

39、我國實行“一五”計劃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工業水平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40、我國實行“一五”計劃的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41、我國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目的——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42、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後,農民、手工業分散經營,影響生產的發展,滿足不了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43、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44.1958年“左”的思想氾濫的原因——由於中國剛剛從革命戰爭轉發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急於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45、文化_發動的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着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防止資本主義的復辟。

46、毛澤東發動文化_的目的——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47、“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原因——為了香港、澳門和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

48、“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出發點——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

會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六

文獻:人權宣言(革命中頒佈)《法典》(革命後頒佈)

結果: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崙在革命後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打擊了歐洲封建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革命特點:

(1)過程艱難曲折

(2)革命最徹底

6、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840年前後

開始標誌: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的發明

特徵: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廣泛使用,人類進入“蒸汽世代”。

成就:

(1)機器的發明與製造:綿紡織業——冶金——採礦

(2)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

(3)交通工具的創造:輪船、火車

(4)新能源:煤炭

影響:

(1)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2)生產關係:改變了社會面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產生了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鬥爭尖鋭

(3)國際格局: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重點!)

7.19世紀歐洲工人運動

①憲章運動:

原因:19世紀三、四十年代,廣大工人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積極進行鬥爭。

時間:1836—1848

內容: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革命綱領:《人民憲章》) 性質:是世界上第一次羣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