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國小生的歷史知識 篇一

1、我們常用“社稷”來指代國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B.五穀之神

2、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其中“衡”指的是哪個方面的標準?(D)

A.長度B.面積C.體積D.重量

3、在我國風俗中,常常避諱73和84這兩個歲數,因為這是兩位歷史人物去世的虛齡。他們是(A)。

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莊子

C.漢高祖和漢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

4、“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B)

A.十五歲B.二十歲C.三十歲D.四十歲

5、下列哪一個成語表達的情義最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蘭之交

C.刎頸之交D.點頭之交

6、哪個成語典故和棋文化有關?(C)

A.勢如破竹B.出奇制勝

C.專心致志D.涇渭分明

7、周敦頤在《愛蓮説》中把菊花形容為(B)。

A.花之君子者B.花之隱逸者C.花之嬌貴者

8、“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裏的“屠蘇”指的是(C)。

A.蘇州B.房屋C.酒D.莊稼

9、“才高八斗”用來形容一個人學問高深,第一個被讚的人是(A)。

A.曹植B.李白C.謝靈運

10、“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B)

A.中秋節B.元宵節

C.端午節D.七夕節

11、古代小説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閉月”是指(C)。

A.王昭君B.楊玉環

C.貂蟬D.西施

12、“梨園”用來指代“戲曲界”,那麼“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B.醫學界

C.文藝界D.桃園

13、“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這個成語與以下哪部著作有關?(A)

A.左思的《三都賦》B.司馬相如的《長門賦》

C.班固的《兩都賦》D.張衡的《二京賦》

14、下面哪個劇種被稱為“中國百戲之師”?(C)

A.京劇B.黃梅戲

C.崑曲D.越劇

15、古代戰爭中指揮軍隊撤退時要敲擊(B)。

A.鼓B.鑼C.鍾D.木棒

16、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C)。

A.指南針、火藥、天文儀、造紙術

B.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織布、造紙術

C.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紙術

D.中藥、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

17、“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幾點?(B)

A.21點至23點B.23點至凌晨1點

C.凌晨1點至3點D.24點

18、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是(A)。

A.筆墨紙硯B.棋琴畫書

C.詩畫茶琴D.琴棋茶書

19、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全國文字統一成了下面哪一種?(B)

A.楷書B.小篆

C.鳥蟲文D.行書

20、中國古代哲學中,有“陰陽八卦”的理論,這一理論出自(C)一書。

A.《尚書》B.《論語》

C.《周易》D.《孟子》

八年級歷史的複習計劃 篇二

一、目的要求:

通過複習,使七年級的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線索更加清晰,同時,也要使學生把以前所學的中國歷史知識能與現實生活中現象聯繫起來,融會貫通,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複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使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歸納能力。另一方面,要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二、重、難點:

重點:隋、唐、宋、元、明、清朝的建立情況,鞏固措施,經濟發展的情況,對外關係,民族關係等方面的情況,每個時期在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各個朝代之間的更替情況。

難點:教材中各個朝代間不明顯的轉折,宋朝與其它少數民族並立,對每個民族的特點的分析,各個朝代中具體的介紹比較概括,時間少,內容多等等這些問題是七年級學生在複習過程中的難點。

三、複習方法和措施:

1、將一些相關的知識點要分類彙總,整理成資料。

2、複習的重點要放在落實基礎知識上,並指導學生掌握做題方法。

3、抓好重點題的過關工作。

4、檢查以每個學習小組組長檢查小組成員為主,教師抽查為輔

國小生的歷史知識 篇三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其主要意思是指(B)。

A.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需要請教他人

B.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

C.自己不想做的事,可以指望其他人來做

2、下列哪組服飾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D)

A.玄端章甫B.羽扇綸巾

C.拖鞋汗衫D.雲鬟花黃

3、古時,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B)

A.面北為尊,面南為卑

B.面南為尊,面北為卑

4、成語“勾(鈎)心鬥角”原本形容(C)。

A.音樂動聽B.人有謀略

C.建築精巧D.官場險惡

5、下列古代稱呼中,哪個是稱呼自己的?(A)

A.不才B.足下C.兄台

6、戰國思想家荀子是(A)學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B.法家

C.墨家D.名家

7、下列傳統節日中,(D)來源於二十四節氣。

A.元宵節B.中秋節

C.端午節D.清明節

8、書畫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種植物?(A)

A.梅蘭竹菊B.梅松竹蘭C.梅荷蘭菊D.梅荷竹菊

9、下列哪項不是端午節的習俗?(C)

A.掛香包B.插艾蒿

C.登高採菊D.喝雄黃酒

10、“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描寫的是(B)。

A.伍子胥B.勾踐C.夫差

11、佛經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指的是(B)。

A.酒的代稱B.佛塔

C.屠夫D.屠蘇

1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C.漁舟唱晚

13、《論語·為政》中,孔子所説的“而立”之年指的是(B)歲。

A.20B.30C.40D.50

14、為了孩子的學習環境而三遷居的是哪個歷史故事?(A)

A.孟母教子B.舉案齊眉C.岳母刺字

15、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四種字體當中哪一種是其餘三種的起源?(D)

A.草書B.行書

C.楷書D.隸書

16、吃年糕的習俗與下列哪位歷史人物有關?(A)

A.伍子胥B.范蠡C.屈原

17、下列哪個成語典故説的是呂不韋的故事?(A)

A.一字千金B.一諾千金

C.一飯千金D.一擲千金

18、《論語》中認為“為仁之本”的是(B)。

A.忠義B.孝悌C.廉恥

19、神話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書?(A)

A.《山海經》B.《世説新語》C.《封神演義》

20、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弱勝強”。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觀點不謀而合?(A)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國小生的歷史知識 篇四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後,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6、“湯”以“網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並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後打敗夏桀,滅夏建商;湯又名成湯,是堯舜時期契的後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後輔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執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並稱。紂創造了“炮烙”、“蠆池”等刑罰,造“鹿台、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姬昌,後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為64卦,並做卦辭、辭。

11、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台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台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後兩位也有説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17、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8、范蠡,是勾踐成霸業的主要謀士,跟隨勾踐20多年,殫精竭慮。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夫差,使其沉於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後,尊其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後,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後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鉅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9、“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變法:商鞅,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21、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蹟,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22、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23、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於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連橫”散聯盟,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國王室貴族,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羅江,百姓乘舟尋屍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後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後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25、藺相如完璧歸趙,廉頗負荊請罪。

26、趙括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27、毛遂自薦: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説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脱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28、信陵君竊符救趙:戰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毛遂),一面委託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信陵君竊取兵符,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後留在趙國未歸。

29、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政後,滅韓、趙,並攻佔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統一中國: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並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為抵禦匈奴的侵犯,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後不久便被農民起義軍推翻。

國小生的歷史知識 篇五

【十大文人書齋聯】

1、諸葛亮的草廬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2、蘇軾早年書房對聯:發奮識全天下字,立志讀遍世間書。

3、樓大防的書齋對聯: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

4、陸游的書房對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5、徐文長的青藤書屋對聯: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6、王夫之的書房對聯: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

7、明末崇禎進士金聲的書齋對聯:窮已徹骨,尚有一分生涯,餓死不如讀書;學未愜心,正須百般磨練,文通既是運通。

8、鄭板橋的書齋聯:咬住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飢;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9、蒲松齡的書齋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0、蔣士銓的書齋聯:至樂莫過讀書,至要莫於教子;寡智乃能習靜,寡營乃可養生。

【月令(農曆)別稱】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徵月,初月,泰月,楊月,寅月,孟陽,春陽,初陽,首陽,新正,月正,開歲,獻歲,芳歲,華歲,歲歲。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陽,如月,杏月,麗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蠶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維夏,槐夏,仲月,梅月,陰月,乏月,麥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呂,麥候,麥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陽。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蘭秋,申月,蘭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壯月,酉月,獲月,仲商,南呂。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涼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開冬,吉月,良月,坤月,陽月,小陽春,亥月,應鐘。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龍潛月,葭月,暢月,黃鐘。

十二月:嚴冬,季冬,殘冬,末冬,暮冬,窮冬,臘冬,嚴月,臘月,冰月,大呂。

【季令別稱】

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陽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豔陽,陽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寧。

【節令別稱】

正月七年級: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無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燈節。

二月七年級:中和日。

三月九年級: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節。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節,蒲節,午日。

六月初六:天貺節。

七月初七:七夕,星節,乞巧節。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節,仲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菊花節,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歲。

【年齡別稱】

孩提——幼兒時期

總角——童年時期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花信——女子24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喜壽——77歲

米壽——88歲

耄耄——80-90歲

白壽——99歲

期頤——100歲

【十二時辰別稱】

一晝夜分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別稱”分別為:

子時——“夜半”

丑時——“雞鳴”

寅時——“平旦”

卯時——“日初”

辰時——“食時”

巳時——“隅中”

午時——“日中”

未時——“日映”

申時——“哺時”

酉時——“日入”

戌時——“黃昏”

亥時——“人定”。

【老人別稱】

老先生:年高學博者之稱。《史記·賈誼傳》:“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力為之對。”

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漢書·張良傳》:“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對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稱呼。《稱謂錄》卷三十二引《孫公談圃》:“周孟陽春卿,英廟宮僚也。聖眷素隆,書簡以老丈稱之。”

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汪啟淑《鹿菲子小傳》:“黃景仁著有《浮湘賦》,老宿鹹稱之。”

老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蒼:謂頭髮蒼白的老人。杜甫《壯遊》詩:“脱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老子:老人自稱。《晉書·庚亮傳》:“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老夫: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謙之稱。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卷贈老夫驚老拙。”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蘇軾《與馮祖仁書》:“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兼重,非老朽所敢當。”

【中國的別稱】

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外國叫海外。

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六

1鴉片戰爭

(一)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二)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

①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為開闢市場和掠奪原料,將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②為了牟取暴利,英國無恥地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2、時間:1839年6月。

3、地點:廣州虎門。

4、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虎門銷煙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三)《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獨立,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甲午戰爭

(一)定義: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二)失敗的影響

(一)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二)《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與此同時,條約也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與此同時,條約也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時間:1900年。

(二)目的: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三)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華戰爭。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四)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五)《辛丑條約》

該條約標誌着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4洋務運動

(一)時間:十九世紀60年代—90年代

(二)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內:太平天國運動;外:列強侵略)

(三)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四)代表人物:地主階級洋務派

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五)學習對象:學習西方先進的機器設備與科學技術(器物)。

(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5戊戌變法

(一)公車上書:①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嚴重;②時間:1895年春;③發動者:康有為、梁啟超;④內容: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⑤意義: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二)維新派:①政治團體——強學會;②機關報——《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

(三)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1)內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減宂官,(封建頑固派最反對)任用維新人士。(有利於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②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有利於傳播先進科學文化和資產階級思想);④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等 (有利於加強軍隊戰鬥力)

(2)失敗原因:①主觀:脱離廣大人民羣眾,依靠無實權的皇帝;②客觀:封建頑固勢力過於強大;③根本: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3)歷史意義: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

6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二)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亦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同盟會在推翻清政府、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三)辛亥革命意義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國小生的歷史知識 篇七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後,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fan)噲(kuai)赴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噲的養護下得以逃脱。

4、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佔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做了皇帝后,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後蕭何與呂后(劉邦妻)設計將韓信處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5、霸王別姬: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佔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zhi),劉邦求和,范增未允,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後採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gai)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6、呂氏之亂:呂雉,劉邦結髮之妻,其子劉盈即位,呂氏便執掌大權,進入了呂后時代,呂后為人陰險毒辣、殘酷無情,殘害劉氏家族,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其中,將劉邦愛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雙目、薰聾耳朵、弄啞喉嚨,扔進豬圈,做成“人彘(zhi)”。呂氏執政16年,死後,劉氏勢力消滅呂氏家族勢力,迎立劉邦之子劉恆為帝,恢復了劉氏家族的統治。但呂氏繼承了漢高祖開創的“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是歷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7、飛李廣: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美名,後被衞青陷害引劍自刎。有唐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説的就是李廣。

8、衞青和霍去病:均為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寫照,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

9、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10、房謀杜斷: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能斷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視為自己的手臂。

11、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為加強藏、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12、玄奘(zang)西遊取經:公元627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各國家,到達佛教聖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餘部,著《大唐西域記》。

13、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17、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8、范蠡,是勾踐成霸業的主要謀士,跟隨勾踐20多年,殫精竭慮。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夫差,使其沉於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後,尊其為上。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後,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後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鉅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9、“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變法:商鞅,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21、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衝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進軍,先是大將顏良、文丑被暫降曹操的關羽所殺,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you)獻計不被採用,且家人被拘捕,棄袁投曹,並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將袁紹擊敗,兩年後袁紹憂憤而亡。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而後曹操各個消滅袁紹殘餘,統一了北方。

22、華佗:漢末註明醫學家,外科技術尤為精湛,首次將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應用於外科手術。並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禽獸創編了“五禽戲”。

23、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i)知: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八年級歷史上冊易錯易混知識點 篇八

易混點:

1、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

2、區分洋務運動“軍事”與“民用”企業。軍事: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近代第一個軍事工業)、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近代規模最大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近代第一家新式造船廠);民用: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洋務運動企業非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4、《辛丑親約》(20世紀第一個不平等親約)中“辛丑”指的是簽訂條約的時間是1901年,不是1900年。條約中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條款是“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標誌性事件是《辛丑條約》的簽訂。

5、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時間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國聯軍和英法聯軍都曾侵佔過北京。

6、新文化運動屬於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但中國近代化思想解放運動只包括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不包括洋務運動。

7、戊戌變法中的“戊戌”指的是1898年,百日維新內容中最能體現這場改革性質的是“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維新變法運動失敗的標誌是戊戌政變,而不是戊戌變法。

8、洋務運動期間創辦京師同文館,戊戌變法期間開設京師大學堂。

9、辛亥革命最大功績是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了清朝統治),而不是建立了資產階級共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易錯點:

1、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書寫。

2、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他只是學習技術,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其失敗的根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持續時間1840——1949,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是一個發展過程,《南京條約》簽訂僅僅是開始。最先破壞中國關税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4、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

5、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專制),不是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易考點:

1、洋務運動期間相關圖片。

2、洋務運動影響: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客觀上為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3、辛亥革命的影響。(政治、經濟、思想、生活習俗)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君主專制。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生活習俗上,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佈新。

經濟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漸漸發展。

4、識看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圖片,知道四場戰役。爆發—豐島海戰。黃海海戰,鄧世昌殉國。遼寧半島戰役,直取大連、旅順。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5、武昌起義形勢圖。

易錯易混:

1、北洋政府對內鎮壓革命 ,實行專制獨裁, 對外依附帝國主義,屬於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政府,而不是資產階級革命政府。

2、改組國民黨的是宋教仁而不是孫中山。

3、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與發展開始於洋務運動,因為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4、張謇創辦的民族企業不止大生紗廠,還有很多。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近代企業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不是在洋務運動時期。

5、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是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以輕工業為主,並不是一個重工業企業都沒有;大部分民族工業分佈在沿江、沿海一帶,也不代表內地沒有近代民族工業。

6.1862年、地主階級洋務派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學堂;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7、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青年雜誌》的創辦,不是(新青年》的創辦。(《青年雜誌)從第二捲起改名為《新青年》)

8、在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口號的提出者是陳獨秀;主張用本站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適;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的是魯迅。

9、新文化運動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0、新文化運動屬於舊民主主義革命,是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而不是無產階級領導的。

11、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領導階級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易考點:

一、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歷程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初步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後,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刺激了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

(3)進一步發展: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 臨時政府頒佈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湧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

(4)“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於歐洲戰事,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麪粉業。

(5)曲折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帝國主義經濟勢力捲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隨着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頑強地掙扎着。

2、特徵:發展道路艱難曲折;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發展水平整體落後;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佈也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辛亥革命後社會習俗的變化

1、表現

①剪髮辮:強令男子剪掉辮子。

②易服飾:旗袍、中山裝等具有民族風情的服裝受人青睞。

③變禮節: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

④改稱呼: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

⑤廢纏足:勸禁女子纏足。

2、特徵:新舊並呈、多元發展。

三、近代教育的發展

1、歷程

①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先後興辦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

②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先後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

③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

④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通令興辦學堂,頒佈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

2、影響: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

3、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1)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2)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四、新文化運動

1、背景

(1)政治:中華民國陷人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

(2)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3)思想: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

2、興起: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並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3、重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4、口號: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口號。

5、代表

(1)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發表《敬告青年》;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

(2)魯迅:發表白話小説《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

(3)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本站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

內容: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7、評價

(1)積極性: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2)侷限性: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五、五四愛國運動

1、直接原因(導火線):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時間、地點:1919年5月4日,北京。

3、口號及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4、經過

5、結果:直接目標得到實現,迫使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6、。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7、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8、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民主和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 (核心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

9、“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體現了五四運動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性質。“徹底”是指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堅決性,而不是指徹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易錯點:

1、重要歷史名詞書寫:

中共一大,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是黃浦軍校的創立和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4、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5、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6、正確的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7、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誌。

8、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9、長征精神是革命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10、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易混點:

1、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於1931的九一八事變,而不是1937年的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不是八年抗戰。

2、九一八事變是局部抗戰的開始,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3、第一次國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第二次國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4、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5、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正式建立是1939年9月的《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

易考點: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人物是李大釗。

2、中共一大的召開,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闢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目標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4、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始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5、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7、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8、七七事變標誌着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易混點:

1、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誌是1936年的甘肅會寧會師,而不是1935年的陝北吳起鎮會師。

2、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的領導地位,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九一八事變為中國人民抗戰的起點,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七七事變標誌着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4、台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易考點:

1、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了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2、台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3、武漢會戰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了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4、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

5、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6、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7、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