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自相矛盾》課文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8W

《自相矛盾》課文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自相矛盾》課文教學反思 篇一

《自相矛盾》是篇傳統教材,一文內容淺顯、寓意深遠。在人教版的語文書中,它被放在了六年級,可想而知這篇文章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説後還是簡單易懂的。對於這樣的課文該如何教學呢?傳統的教法也許就會止於讀懂寓言故事內容,領悟寓言故事的啟示意義。我想:反覆誦讀這篇文章沒有必要的,仔細分析那更是無病呻吟了。而成語故事浩如煙海,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成語故事,走進成語的世界,瞭解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

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看了回顧前文的課文《金蟬脱殼》,瞭解這是一成語,然後告知學生何為成語,成語根據字數和出處可以分為幾種類型等。再借助漢字的衍變準確記住矛盾二字,感受漢字的魅力。然後就出示了《自相矛盾》的課文,在精講課文時,我抓住誇一字上為大,下位虧,充分理解賣矛和盾的人怎麼説大話,怎麼吃虧。再出示 ——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文字,但由於認識水平較低,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把原文和現代文相對照再來理解關鍵字“鬻”“ 譽” “陷”“ 弗”,解決了這些詞語,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讓學感受古文的魅力,喜歡傳統文化。接着,我引導學生再次閲讀課文,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進一步探究文章內容,品味出寓意。當最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拓展的時候,學生能找到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但都不能流暢表達。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範例,引導學生表達,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具體表達。最後再來讀讀古文,學生整堂課興趣盎然。藉助寓言故事,進行朗讀感悟,發展學生的開放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續寫故事,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這一目標,不僅關注了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情感體驗的過程,更將着眼點放在了學生智慧的生成,是學生智與知、智與情的多向整合。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那個賣矛和盾的人,什麼也沒有賣出去,回到家後對家裏人説……學生想象豐富。這一教學目標的實施,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而言,都是一次智慧的考驗、增長過程。學生學的不是教材內容,而是學習如何從多角度去思考去辨析去發現,在充分的讀書體驗、行為思辨、互相啟發、積極思維中增長自己的智慧;而老師也充分經歷着一場用心傾聽、適時啟發誘導的積極思維過程,這樣的課對於情感體驗課型是一次豐富,更是一次挑戰!

《自相矛盾》課文教學反思 篇二

課堂上,許多教學環節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現將此課教學進行反思如下:

(一)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有所嘗試。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正確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每個老師都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的以下幾個環節體現得很充分:

在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現在課題中。什麼是“寓言”,我沒有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而是藉助電腦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寓”裏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語講述的故事。

在朗讀指導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朗讀。不管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誇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為了幫助學生深化對寓意的理解,我設計了表演這一環節。表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選角色。而老師呢,與學生是平等的,也參與到學生的表演當中順勢而導,導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使表演不是對課文內容的機械重複,而是有延伸、有昇華。

(二)充分開發、利用教材,注重語文三維目標的訓練。

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來。訓練的味道要濃,育人的意識要強,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也要體現。

例如:在導入環節,老師不光是告訴學生什麼是寓言,還交代了學習寓言的方法,並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課的教學之中。

在生字學習中,儘可能的擴大學生學習的信息量。“盾”字的演變過程,展示了漢字造字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詞語連起來説一説,連詞成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些設計既體現了語文基本能力訓練,又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為了突破難點,老師將這個人誇口叫賣的兩句話以結構圖的方式出現,引導孩子抓住這兩句話中的質問點進行文本對話。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有效的幫助學生將零散的思維進行梳理,為寓意的理解搭設了橋樑。

寓言百寶箱,更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為教與學服務。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都得到了體現。猜謎導入、課文動畫、“盾”字的演變過程,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對話和寓言百寶箱兩個環節,媒體的交互功能又為學生的學習搭設了平台。

自相矛盾的教學反思 篇三

《自相矛盾》大家已經對那個賣矛的人進行了“深入的批判”,並伸出友誼之手,對他“熱情地幫助”我想讓他們的認識從書中跳出來。

“今天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呢?”教師要善於順手引導學生思維走向深入,我偏愛此招,哪料想,跨越太大,學生一時沉默了。

好在,這些年,我老練多了,忽然想起近日辦公室發生的一件事,便娓娓道來:“我的辦公室――教導處,有一台飲水機。其他三位主任,他們經常喝熱水,只有我愛涼水。有一天,朱主任問我,‘你怎麼不喝熱水呀?’我説,‘我從來不喝熱水。’可這幾天,我感冒了,就偷偷地喝了幾杯熱水,你們説,如果這時候朱主任進來,她會怎麼説?”

“你真是自相矛盾!”學生齊聲回答。

“我的話裏哪個詞用得不好?”要讓他們知道錯在哪兒。

“從來!”

“對了,從來不喝——太絕對了。同學們,我不會説話,誰來幫幫我,這話應該怎樣説?”一竿子不到底,我絕不罷休。

“你應該説,我一般不喝熱水,感冒了才喝!”

“你可以説,我平時不喝熱水,但有時候喝!”

“這樣講真好!謝謝!説説你們生活中這樣的事件吧!”

學生的討論空前地熱烈、深入。

反思:

“對話”是新課程背景下常用的詞語,我常常引導學生直面語言,直言書中的人和事來進行對話。然而,鑽入文中,易;跳出文外,難。將書中認識再引向生活,學生總有些一下子轉不過彎來。於是,教師例舉頗為重要。例從何來?我建議舉身邊熟悉的例子。

這個案例中,便是舉學校發生的人和事(當時在我校上課,朱主任亦是學生熟悉的教師,當時正在後面聽課)。於是學生便油然而生一種親近感。由此激發他們去發現身邊的人和事,讓他們感覺到書中的人、書中的事、書中的理其實就在身邊,一切就容易多了。教師要善於觀察生活中事件,然後和教材有意識地相聯繫,課堂上“順手拈來”,會起到打開僵局的效果。

教孩子有發現的眼睛,教師首先要有顆敏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