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矛盾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16K

矛盾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矛盾論讀後感 篇一

人生本來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矛盾的過程。對於不同的人,對於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矛盾。面對矛盾,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如何披荊斬棘、開拓道路,做到堅守初心,得以始終?讀完《矛盾論》《實踐論》之後,我想對於矛盾及知行關係的理解、把握,都會給人以啟發。

面對矛盾最重要是不要迷失,堅守初心。現實生活中,時時有矛盾,處處有矛盾,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在眾多矛盾中把握主要矛盾,在矛盾的各方面中把握主要方面,才能把握住問題的關鍵,使矛盾得以解決,甚至得以轉化。《西遊記》中唐僧團隊西行路上歷經八十一難,度過萬水千山,面對妖精的糾纏、女皇的痴心,唐玄奘可曾動搖過?依舊堅守初心,不懼貪嗔痴的考驗,取得真經,終得大道。曾幾何時,我問自己“我的初心是什麼?”一度認為是改變家庭的狀況,在城市裏紮根立足,後來覺得自己的初心應該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面臨紮根大城市的困難、矛盾,自己也曾迷茫過,甚至受到打擊後萌生退意,不過也多虧了自己的堅持,如今雖説依然舉步維艱,但有嬌妻愛子陪伴,倒也不至於苟延殘喘。正如曾經看過的那句話“當你感覺無路可走之時,告訴自己,繼續堅持”。秉持初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面對苦難、矛盾要有“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心態。

面對矛盾,我們要學會辯證法。矛盾的雙方是對立統一的,且互為存在的條件。正如老子所説“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相倚,互相轉化。此次華為事件,貌似華為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可是5月2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講“在我們沒有受到美國打壓的時候,孟晚舟事件沒有發生的時候,我們公司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現在我們公司全體振奮,整個戰鬥力在蒸蒸日上,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是在最佳狀態了。”華為公司相繼推出了鴻蒙系統,並上演了備胎轉正的故事,網上稱華為公司註冊了“半部山海經”。“危機”之中,既有危險,又有機會。在“危機”面前,要把握住機會,規避危險,利用有利條件轉危為安,化險為夷。任正非正是因為他的“居安思危”、“盛時當作衰時想”,故而早在2012年的時候,已經開始了自主研發,才做到了從容面對此次危機。

面對矛盾,解決之道要勇於實踐,做到知行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不要做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要做聰明的一休,尋找辦法解決矛盾,主動開展調查研究,找到制約事物發展的內因(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實踐,想辦法、找差距、抓落實。“小馬過河”的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面前的小河你不親自下水淌一下,永遠不知道它的深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實踐,才能將理論知識得以運用,才能對於理論知識進行總結提煉。人類認識世界經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此過程不也正是逐步解決一個又一個個矛盾的過程嗎?

如今,大家都面對着工作與家庭的矛盾。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幅畫,一位農民工面對孩子的內心獨白“我搬起磚無法抱你,抱起你就無法養你。”有了小孩之後,我也深切的理解了這句話。這誠然是一種矛盾。在農村青壯年為養家餬口的需要,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留下了很多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作為父母誰都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可是生活的壓力要求你又不得不選擇出走遠方。

《矛盾論》讀後感 篇二

我認真學習了《矛盾論》,發現了其特點。

特點之一,全文構思嚴謹,有一個縝密的邏輯結構。

文章第一部分介紹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簡略,因為作者對黨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已經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可以説明白;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為了這個緣故,當着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普遍性的問題。”作者對於客觀情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對全局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幾種情形。“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進而,“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情況上,我們必須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必須注意。”進而,“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結上。

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這就是在部分的邏輯結構: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層層明晰,渾然一體。第四部分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這一部分開頭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必須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第四部分是對第三部分的細化。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最後一段説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係。“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説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樣就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聯結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這是對前面內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講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又是對第五部分矛盾鬥爭性的細化,作者明確了“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

第七部分,作者進行了總結。這七個部分層次關係清楚,邏輯結構明晰;部分與部分之間、論點與論點之間銜接過渡自然。這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統領全局的能力。

特點之二,例證豐富。

作者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閲讀廣泛、理解深刻,可以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非常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來,對《漢書》、《資治通鑑》、《水滸傳》、《山海經》、《淮南》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舉的例中,主要關於革命的例(因為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寫作針對的對象),但不侷限於關於革命的例,還有關於自然科學等等的例。這些足以見出作者知識的淵博。可見淵博的知識是進行創作的前提條件。

特點之三,語言準確而生動。

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這篇論文語言的準確、精煉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説,作者論述運動的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時有這樣一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一、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中所顯現的面貌。而統一物的分解,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的面貌。”作者像連珠炮似地一下羅列了十數個詞彙來説明矛盾的統一的狀態,個個不同,但個個精當,個個準確,讓讀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統一狀態,是相對地靜止的狀態。

同時,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還體現在生動性上,作者能夠用很通俗幽默的語言闡明深刻而嚴肅的哲學命題。如在講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這個道理時,有這樣一段。“為什麼雞蛋能夠轉化為雞,而石頭不能夠轉化為雞呢?為什麼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麼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這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作者用這麼活靈活現的語言詮釋了深奧的道理足以見出作者用語之生動。

相比之下,時下一些所謂的論文給自己披上了一層艱深晦澀的外衣,自以為這樣就能夠顯出自己的學識和水平。這些作者忘記了論文的宗旨。我們作研究寫論文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向人們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和結論因而促進理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這些作者弄了一條厚厚的面紗把自己喬裝打扮起來,自己以為很美,殊不知已經隔絕與別人進行目光對視和交流的機會,結果是於人於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總之,這篇論文值得我學的東西太多了,應該好好品味和領悟。

矛盾論讀後感 篇三

前段時間在準備《矛盾論》方面的課件,這本身也是温故知新的過程,有不少別樣的感受。偉人寫作《矛盾論》,直接原因是在抗大講課的需要,間接的也是在反思和總結革命實踐當中出現的左傾和右傾路線帶來的血的教訓。文章的觀點我們都很熟悉,世界是物質的矛盾的運動,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鬥爭性。或許對我們來説,單看文字,因為飽受馬列主義薰陶,沒有明顯的觀點上的震撼,但若結合時代背景,這篇文章能給無數的仁人志士帶來充足的革命熱情和持久的革命動力!

有人説,三十歲之前,哲學可以不必研究。因為那個年齡段,一般人都沒有多少豐富而深刻的閲歷,研究哲學也沒什麼感受,從一個概念到另一個概念,似乎在玩文字遊戲,自以為很認真;三十歲往後,可以研究下哲學。因為有一定的閲歷了,對概念也有感受,這個時候,很容易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言簡意賅,於表達方面,也符合省力法則。偉人誕生於1893年,這篇文章寫於1937年,那時他44歲,暫不論年齡,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他對於世界、社會、人性、人生都會有特別強烈的感觸,這是我們無法完全領會的。1925年,他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可以説,對這個問題,在寫作《矛盾論》時,他已經找到答案了。生命在於過程,這個過程是充滿矛盾的,矛盾無處不在,是人生的動力,借用當下新詞,矛盾是新常態。

曾經,我們有過對自身現狀的抱怨,有過對單純生活的追求,有過對寧靜內心的修行。然而到最後,我們終究無法徹底擺脱。身在水中,想撥開,是一種徒勞。我們可以努力,提升生活層次,新的矛盾也會伴隨而來。所以,不管現在我們面臨什麼樣的矛盾狀態,心力需要放在解決方面,解決不了的就順其自然吧。從心理能量的角度,矛盾產生正能量,亦能產生負能量,這個在於自身的覺悟和選擇。當我們從矛盾中獲得正能量,並且擁有這種轉化能力時,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人生也會有更多的陽光。

矛盾論讀後感 篇四

最近一週跟登頂珠峯實驗室畢業青年共同學習了《矛盾論》的前三個小節,分別包括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三個部分。

第一個感受就是自己的對於生活工作中事物矛盾的存在還有很多看不清,往往看到現象,還不能看到本質,比如就我們青年現在遇到的很多問題,諸多對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如最近比較火的內卷,其下有着什麼樣的矛盾?學習中試着梳理了一番,發現還不是夠全面,以至於尋找解決之法時缺乏有力的着力點。還需要加強對其的理論的鑽研能力,並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實踐中更好的運用。

第二個感受就是發現人非常容易成為教條主義的懶漢,自己在對作文吧待很多問題時常常就顯出教條主義的情況,也屬於這懶漢之列。

文中談到“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犯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需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個別事物的特殊本質,才有可能充分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本質;一方面,不懂得在我們認識了事物的共同本質以後,還必須繼續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或者新冒出來的具體事務。”

而自己常犯的錯誤就是第二種情況,即通過認識一定事物的特殊性的本質,認識到了共同的本質,在新的事物或新的實踐中,不能充分的瞭解事物或實踐的特殊性,而根據之前普遍性的認識給出高高在上的建議。以此來説,是犯教條主義的錯誤的。

正是這種錯誤,或者説是人性中的僥倖心理,讓我們不能成為一個徹徹底底掌握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人,還存在着諸多的幻想,對於此,要不我們以自律來訓練加以改正,要麼等着生活的教訓,讓我們老老實實的改正。

矛盾論讀後感 篇五

矛盾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人們面對、處理、解決、逃避、製造、議論矛盾,但大多就事論事、就人論人,研究矛盾本身的,本人孤陋寡聞,只在十年前讀過這一篇。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是小時候看動畫片學到的,畫面幾乎都還記得可見印象深刻。故事好像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代是不是可以算作我們文明的青春期?矛盾思維也許屬於我們文化中基礎思維之一。

俗話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倘若人人沒有進攻之心,防禦之心就是可有可無的,世界上如果沒有矛要盾何用?既然沒有防禦的盾牌吃虧的概率大,那麼能否説明進攻之心必然存在與於社會的某個角落?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生理需求似乎主要體現了人和自然的矛盾,而人與人的矛盾應該是安全最大的威脅,畢竟人是最高級的動物。

有句話叫作人不狠站不穩,可是道德倫理告誡我們要善良,心狠手辣與温良恭儉讓似乎是矛盾的,但也許這就像坦克的裝甲與炮彈,是可以緊密結合、同時存在的。還有句話叫作難得糊塗,可是選拔人才是不都挑精明強幹的嗎?糊塗應該意味着默許矛盾的存在,不是必須分個高下輸贏,不是每輛坦克都要較真自己的炮能否擊穿自己的裝甲。從同類的實驗中學習經驗,目前的人工智能這方面好像還差點。

難得糊塗似乎隱含了一層意思——大家都是明白人這事兒很難得,人類不明白的東西太多。西方有個芝諾悖論,意思與我們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差不多,説箭的行程可以無限細分以至於射不到靶子上,西方人也喜歡拿武器説事兒。對於芝諾悖論,問題可能出在我們不明白時間是個什麼東西。物理學有個薛定諤的貓,還有個測不準原理,也許量子科學與宏觀世界有相通之處,矛盾可能也是一種不定態,除了矛盾中的雙方,外界並不知道真相是什麼。

矛盾與鬥爭是兩碼事,左手拿盾右手持矛也可以叫矛盾,矛和盾懟的直冒火星應該叫作鬥爭。毛潤之好像曾經説過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説鬥爭才能進步,意思可能等同於“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矛和盾要試試哪個更強,盾破了回頭造個更好的,矛折了趕緊升級一下。鬥爭的過程體現了“狠”,而鬥爭的結果有可能讓人變得更“毒”,有個詞叫作“人心不古”,是不是説古時候的人沒有現在的人狠毒?這應該是適者生存的結果。

矛和盾都在優勝劣汰的變化中進步,更高級的矛造出來後總得找盾實驗一下,一種新的武器被造出來説不定就用在我身上,假如我被摧毀了就可能像廢品一樣被扔進的垃圾堆,類似於做實驗的小白鼠。但矛盾也不總是破壞性的,在網上看過一篇《華為往事》,講李一男和鄭寶用的矛盾,那篇文章裏的所有人,在本人這樣一個*絲看來都是成功的。有的領導應該希望手下有矛盾,因為有矛有盾進可攻退可守,矛盾是阻礙還是促進團隊的發展?團隊壯大的驅動力可能來自於人們對於神性的追求,當矛盾阻礙團隊發展時人們也許就會想方設法讓矛盾消失。

矛盾在形式上達到平衡經常意味兩種情況,一是實力懸殊沒有試驗的必要,二是沒有哪一方有必勝的把握。人與人的矛盾常常在互相威脅中一直存在,典型的威脅比如核武器之於人類生存。但威脅也許只在短時間內有效,害怕似乎是一種強烈的情緒,一般來講強烈的情緒很難持久。人們有時會把怕與愛聯繫起來,可見害怕不僅僅是負面的情緒。用來威脅人的事兒大多是恐怖的,常常需要被威脅者用正面的情緒來應對,當正面的情緒消耗光了剩下的應該只是憤怒了。

人能否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俺爸説人的行為是由自己掌控的,但也可能這是一種唯心的説法。歷史上矛盾經常升級為衝突,難道他們都不害怕?也許他們都害怕過,但經過年復一年持續不斷的威脅,不是他們不想害怕,而是已經失去了害怕的能力。上世紀民主革命時弱小的一方肯定更怕殺頭,但最終表現出的卻是更勇敢。人越是在安全的環境中,可能越會覺得靠權謀脅迫人有用。在勇敢的氛圍裏,相對而言統一思想更重要。大概是環境的不同導致了思維方式的偏差,毛潤之寫文章有人説他是洗腦,但翻來覆去的威脅人更沒意思不是嗎?

《矛盾論》讀後感 篇六

根據支部的統一安排,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學習了《矛盾論》、《實踐論》兩篇經典著作,在學習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一方面注重融會貫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另一方面又充分運用這些基本觀點來解釋和回答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很受啟發,很有收穫。

事物普遍聯繫着,矛盾普遍存在於任何聯繫當中。《矛盾論》告訴人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裏,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國家大事、社會發展等等,矛盾可謂無處不在,對個體生命而言,沒有了矛盾,生命就會化為塵埃,沒有了矛盾,社會生活就會死水一潭,瀕於衰竭。把矛盾的這些特性掌握了,我們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鑰匙”,才正確對待個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做一個清醒的、理性的人。

一是要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

作為公安民警我們每天都面臨各種各樣的治安問題和工作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是一項矛盾或一項系統綜合矛盾。處理治安問題,想方設法完成工作任務,也就是在處理矛盾。

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應該對在工作中可能遇着困難和問題早做思想準備,在工作任務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儘量做到冷靜、從容,站在相對較高角度分析問題。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比如,在治安形勢嚴峻、工作任務艱鉅繁重時,產生急躁情緒,認為問題太多、任務太重,感到無從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點;比如,面對成堆的治安問題、人民內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想在短期內解決所有的困難、問題和矛盾,把各項工作相互割裂開來,孤立的看問題,從而在不斷湧現的矛盾和永遠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動應付,身心感到疲憊;有時遇着重大問題或困難,感到絕望,以為不可能解決了,不懂得矛盾運動變化的絕對性,不知道任何矛盾肯定會向前發展變化的這一規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時機、作出有效的反應和行動。因此,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必須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兩個對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必須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對所從事的工作任務進行認真分析。找出一段時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當前工作中的重點;明確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層基礎建設,當前有許多矛盾和問題,局黨委以“抓基層裝備設施建設,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報信息、科技強警等工作基礎,苦練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法律知識等基本功”為主要矛盾,大力推進基層基礎建設。

當然,矛盾是不斷湧現的,舊的矛盾得到調和、問題得到解決,新的更高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又必然產生了,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早做規劃,不斷的加以解決,推動工作向更高更新層次發展。

有時,在工作中我們會處在矛盾的焦點上,本身就處於矛盾的一個方面,不允許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來處理和解決矛盾。這時,就要求我們認真分析,準確把握矛盾的發展方向,對正確的東西要敢於、善於堅持,爭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轉化;對錯誤的東西必須果斷放棄,順應發展方向與潮流,使自己的觀點和行為向正確的方面轉化,推動工作向前進步。

只要樹立了正確的矛盾觀,就不會出現一味迴避矛盾和問題的錯誤做法。因為,矛盾是無處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迴避。事實上,迴避了這個矛盾,馬上就必然會陷入另一個矛盾或幾個矛盾當中。因此,應該認識到“矛盾”是迴避不了的,我們只能選擇解決矛盾的時機,不能真正迴避矛盾,置身於矛盾之外。

二是要正確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間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是必然的。

與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樣,同事之間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多數是因解決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現矛盾時應取包容的態度。比如,不同的觀點、方法之間會碰撞出火花,不同的性格和習慣會產生矛盾,有時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和意見,這些矛盾的出現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因此,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應以包容的態度,切忌走極端,搞激化。要堅持用化解和調和的方法解決同事之間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樣,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只要堅持正確的觀點,互相體諒,同事之間的矛盾會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調和,大家最終都統一到工作上來,友好共事。對工作上出現的分歧,還應該特別注意多考慮各方的觀點,從中汲取營養與精髓。

三是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矛盾。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當中。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就是生活在矛盾當中,生活本身也是一個矛盾發展變化的過程。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從幼稚到老成,成功與失敗、貧窮與富有、得意與失意、健康與病痛……這些都逃脱不了矛盾觀、發展觀所揭示的必然規律。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順心或不順心的事,或者身處順境或逆境,都應該正確對待。在個人修養上,特別是在對待財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懂得人生矛盾運動發展規律,並不表示我們應該在人生矛盾運動中無所作為,消極對待。在對待事業、工作和人生的價值上,我們應在矛盾鬥爭中,時刻注意保持昂揚的鬥志,積極把握主動權,使自己成為命運的主人。從各方面不斷豐富提高自己,努力工作,使自己的人生矛盾運動向高層次發展,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