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文《夾竹桃》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5W

課文《夾竹桃》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一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反思這節課,我覺得自己雖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回顧這一節課,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對強勢,主體的自主性受牽制,所給閲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裕。朗讀機會雖説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指導是不夠到位的,雖然在老師的提醒下他們的朗讀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語調輕重上的改觀,沒有顯著的進步,也仍未從內心品悟到夾竹桃的韌性。

其次,整體把握文本的過程被淡化。本課的段落大意提取並不難,經過充分預習的他們完全有能力把握,因此我將其安排在檢查預習的環節。由於剛由新老師上課,又是第一節,學生似乎有點緊張,發言不夠積極,我呢,便在説出“寫了夾竹桃的花色、韌性”後掐斷,進入字詞的檢查,本打算權當做瞭解他們的基點,待抓住最後一節的學習後再借助板書將“花影及引起我的幻想”順便補充進去,隨之小結一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總體印象。再説,讀詞語難度係數不太高,可緩解一下學生的緊張情緒。然而,實際的效果沒有達到預設,給人的感覺是沒在意文本主要內容的把握,此中的遺憾會給以後的教學以提醒甚至強化。

再次,正如陳所長提出的,本節課沒能從宏觀上,把整個單元內容串聯起來,足夠關注作者是怎樣表達的,感受大師語言的平實、質樸,借物抒情寫法的獨到與精妙。如果課前備課時,能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或者團隊成員能適當引領一下,將單元主題融入本課教學,深入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相信會有別樣的精彩。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以後的教學,更需靜下心來研讀文本,真正實實在在走近學生,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將學習到的教學理念切實轉化為教學行為,教學不止,反思不斷,促進自我成長。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二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課時,我以新課程課改理念為指導,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生情,安排了以下幾個學習內容:

1、出示圖片,仔細觀察。

夾竹桃對學生來説可以説是陌生的,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出示了夾竹桃圖片,不僅拉近了學生與夾竹桃的距離,更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就為後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墊。

2、合作學習,人人蔘與。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提出讓學生每節課每個人都要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所以我們的學生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樣人人都參與到學習當中,人人都有事幹,不僅能使優生、中等生有較大的提高,還可以促進差生學習的勁頭。

3、小組展示,人人登台。

在小組學習後,我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上台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這個環節,不僅是優生的展示舞台,更是差生的展示舞台;不僅可以提高優生的水平,還可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僅展示了自己組的學習成果,還為大家展示了他們讀文的功夫。

4、質疑問難,羣策羣力。

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有一些在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環節就是要解決難題,但是還要首先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學生質疑,學生解決,如果學生真正解決不了,再由老師幫助解決。

5、達標測試,檢驗結果。

在本環節,我由易到難設計了3道練習題,這不僅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鞏固,也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成果的檢驗。

6、反思提高,激勵前進。

這個環節是學生自己對自己本堂課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的評價,是一個自評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讓他們自覺激勵、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對於本節課,我認為自己的教學不僅遵循了新課程理念的指導,而且也融入了自己對學情、生情的瞭解與分析,構思還是比較合理的。但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只注重了學生的展示,未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只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平台,卻未考慮到學生的展示能力還有待提高。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三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抓住了課文四字短語特多的特點,讓學生找出來,為了理解課文表達準確、精練、而又結構整齊,讀起來琅琅上口的特點,我讓學生直接去讀它,悟它,還讓學生學會將它譯成散文句式,比較着讀,從而讓他們透過自己的語感來體會到這種語言形式的妙處。同時,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這一顯得十分可貴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以最後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緊之後講讀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就是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透過個性閲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讓學生朗讀、談感受、説體會,結果學生談得面面俱到,過於細化,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對於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較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能夠透過比較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較襯托作用。回顧我的課堂教學,學生雖也能產生以上認識,但印象必須不及比較朗讀的方式來得深刻。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學生經歷了真實的學習過程,他們透過觸摸語言,加深了對季羨林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與感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而學生透過觸摸語言,這種人文的東西,也都具體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輸注入,而是一種自然的薰陶感染了。

可見語言文字的賞析課並不是單純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結合起來。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四

《夾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對夾竹桃韌性的描述和讚美以及作者在月光下的幻想,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本堂課(第一課時)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構成和發展。”“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託,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紮紮實實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穫,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薰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教完了這節課,我覺得有這樣幾點較為成功之處:

1、由整體入手,整體感知,明確學習重點,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透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文本的呈現本身具有完整性。但很多時候,有的老師為了直接進入主題,跳過文章的開頭;有的老師甚至為了出其不意,全然不顧課文內在的文路,把課文完全支解開來,從而破壞了文本的整體性。殊不知這樣一來,不僅僅不利於學生對於文本主旨的把握,而且對於學生的今後的寫作帶來了必須的隱患。

因此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掃清閲讀障礙,讓學生説説夾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從而找出課文的第一、第六自然段,讀讀,説説產生了哪些疑問,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很快就發現,作者留戀、喜愛夾竹桃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夾竹桃具有可貴的韌性;(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無限的幻想。這樣,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思路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2、以讀書為本,緊扣關鍵字,突破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閲讀教學中仍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課堂上,始終緊扣文本,讓學生緊扣文本中的關鍵字句進行自主研讀,並以此為突破口,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

如在教學夾竹桃“韌性”這一重點段時,首先緊扣“韌性”一詞,讓學生默讀,圈劃出有關詞句,還能夠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在引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緊扣句中的兩個“又”、“悄悄地一聲不響”、“無…不…”、“無不”等關鍵詞展開思考,幫忙學生更好地體會夾竹桃的韌性。透過這種環環相扣,逐層推進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讀,進而理解作者為什麼説“夾竹桃這一韌性”“顯得十分可貴”。

3、瞭解一種寫作手法,加深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們除了要感知課文資料,還需要了解作者的寫法,進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在講述第三段時,主要讓學生與第四段描述夾竹桃韌性的句子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中第三自然段中寫作者家中的花應有盡有,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只是對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起比較的作用,加深對“韌性”的認識。

4、獲得一次人文關懷,昇華主題。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料,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因此學完“韌性”,讓學生聯繫季羨林先生的一生來談,懂得“花似人生”,懂得季羨林先生也正像那堅韌的夾竹桃一樣,懂得我們也要具有這種“韌性”,讓這種“韌性”紮根在學生的心靈深處。

不足之處:

1、六年級學生的課堂有些冷,課堂上對學生的啟發、鼓勵還不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還顯得比較稚嫩,不夠老練、自然。

2、在比較學完三、四自然段後,按教學預設,就應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採用比較、反襯的手法,襯托出夾竹桃的韌性,因此設計了一個説話練習:儘管,然而。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沒能説到位(這在試講時是沒有發生的),我沒能及時引導學生再回顧課文,致使這個環節匆匆而過,訓練沒有紮實和到位,比較遺憾。

3、因為是公開課的原因,課堂上務必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所以在設計上沒能放開手腳,提出比較具有思考價值的大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課堂上亦步亦趨,“牽”的痕跡比較重。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真正靜下心來研讀課文,真正實實在在走進課堂,真正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反思,才會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還在等着我們挖掘,才會發現還有很多遺憾留着我們在將來的課堂中去彌補。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五

季老先生用回憶的筆調、濃墨重彩的語言,描述了這種對在他生命中很有影響力的植物——夾竹桃。説實話,以我目前的教學水平是不能完全駕馭得了文學大師的文章,但是還是想像出生牛犢不怕虎般的去嘗試一下。

教學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緊緊抓住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開教學。學生很快能提煉出,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原因是夾竹桃的韌性和能引起幻想,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感悟“韌性”和“幻想”的內涵。“韌性”是夾竹桃的魅力之一,所以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透過個性閲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學生透過朗讀表達了自己對夾竹桃韌性的理解,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感悟,如從“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裏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體會出了夾竹桃生命力的頑強,從“然而”悟出了“與眾不同”,從“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出了“韌性”就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從而感受到“韌性”就是堅強,就是默默地奉獻,就是堅持不懈。從“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個性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個性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從春天一向到秋天,從迎春花一向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讀出了堅強,讀出了花期長。在其中,我又穿插了雙重否定句的講解,並要求學生仿照文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造句,學生透過朗讀理解了課文透過運用雙重否定句使表達的效果更為強

烈。另外,一段想象説話的練寫更能讓孩子們在寫話中感受夾竹桃韌性的可貴!

第三自然段相對於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較襯托作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沒作過多的講解,只是請學生和我一齊朗讀,然後讓他們找詞語來形容作者家的小院,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較襯托作用。在學習幻想這一段時,我放手讓孩子們去自學這一部分,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小組合作習慣,有着很強的自學潛力,因此學起來不是那麼吃力。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不足:

1、第二部分,在教學夾竹桃花期長,韌性大的這一環節,由於解讀文本還不到位,處理的太碎,導致耽誤的時間太長,而並沒有多少實效性。

2、想象説話,出示三句,訓練量太大,一些老師給我提議,能夠都出示,但讓孩子們選取其中的一句寫,在交流時,把幾中狀況串到一齊,這樣顯得完整而有效果,又不會使孩子負擔重,耽誤時間。

3、句式練習破壞了原本朗讀感悟的環境。

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無不”句式,雙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這是這篇文章一個重要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點。我就把它放在學文中練習,讓學生也學着書上的句式説一句雙重否定表肯定的句子。結果,學生遇到了困難,幾乎沒有人舉手,這是我原先沒有想到的,花了不少時間才讓課繼續下去,繼續品讀文章。這時,就感到剛才的練習和學文的情景是多麼格格不入,破壞了原本學習課文的感覺。如能把句式練習放在課的後面,單獨進行訓練,整堂課的感覺會更好,不會覺得有點支離破碎。

4、自學要求中,問題設計的太多,有些老師説當時課件一出示就感覺自學的量很大,有些問題能夠進行整合,確實是這樣的,一整合會顯得課堂更簡單些。

總的來説,在品詞析句上,我還得下些功夫。透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善於變“死教案”為“活教案”,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實施有靈性的教學,倡導有靈氣的學習。文海深深,泛舟時不僅僅要有明確的方向和欣賞路途的風景,還不忘留下來過的痕跡,這才是我們我要具備的素養。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六

《夾竹桃》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季羨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為當代著名的語言學教育家,季羨林先生的作品,一向以文質兼美而著稱。而這篇夾竹桃能夠説是季羨林先生的代表作。文章用美麗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上課時緊緊圍繞課文的最後一段:“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展開教學,指導學生感悟“韌性”和“幻想”的內涵。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較難體會,因此我採用了“從文本自身入手,緊扣關鍵語句設計迴環再現的朗讀來突破這一教學重點。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劃出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詞句,學生很快地找到了。我又讓他們細細品讀,從”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出了“韌性”就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從“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無日不迎風吐豔”讀出了夾竹桃的堅強,花期長,從“一向……一向……無不奉陪”中體會出了夾竹桃生命力頑強,從而感受到“韌性”就是堅強,就是默默地奉獻,就是堅持不懈。教學到那裏,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已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我認為,他們並沒有真正領悟到作者對夾竹桃可貴韌性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於是,我便抓住關鍵句“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裏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設計了迴環朗讀,讓文本不斷地再現,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一齊去感受。

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的追求目標是讓學生在情境中品讀語言,欣賞語言。不僅僅要讓學生領略到夾竹桃的美,更要讓學生領略到語言的美。因此在學生朗讀時,我注重讓學生抓住重點的詞語,重點體會,提高朗讀效果。如在讀文章第四自然段“夾竹桃卻在那裏悄悄地一聲不響……”我指導學生把“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得輕一些,慢一些,感受到夾竹桃默默無聞的品質。再如,讀“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我讓學生讀出環境的變化,抓住“暴雨、清冷”等詞,讀出夾竹桃旺盛的生命力。

之後,我又帶領學生由情入境,將完美的語言文字記在心裏,就如同在心裏刻記下動人的畫面。隨後,我又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們帶來的幻想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欣賞月光下的夾竹桃片,展開幻想,仿照句式説話。寫不僅僅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參與活動的用心性,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閲讀、領悟和背誦,感受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這也體現了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原則,由讀向寫遷移,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真正靜下心來研讀課文,真正實實在在走進課堂,真正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反思,才會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還在等着我去挖掘,才會發現還有很多遺憾留着我在將來的課堂中去彌補。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七

《夾竹桃》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季羨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為當代著名的語言學教育家,季羨林先生的作品,一向以文質兼美而著稱。而這篇夾竹桃可以説是季羨林先生的代表作。文章用美麗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緊緊抓住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學生質疑為什麼夾竹桃既不美麗也不名貴,卻是作者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學生抓住最後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開教學。學生圍繞最後一段又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裏?

二、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哪些幻想?我因勢利導,這節課中重點指導學生感悟“韌性的內涵。“韌性”是夾竹桃的魅力之一,首先然學生理解韌性的意思,説出和它有關的成語,首次感受它的內涵,然後重點抓住第四自然段的語言文字,把韌性讀厚。

所以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通過個性閲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學生通過朗讀表達了自己對夾竹桃韌性的理解,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感悟,如從“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裏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體會出了夾竹桃生命力的。頑強,從“然而”悟出了“與眾不同”,從“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出了“韌性”就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從而感受到“韌性”就是堅強,就是默默地奉獻,就是堅持不懈。從“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讀出了堅強,讀出了花期長。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較雙重否定句與肯定句的區別:(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吐豔。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在和煦的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每日都迎風吐豔。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全都奉陪。)學生通過朗讀理解了課文通過運用雙重否定句使表達的效果更為強烈。

第三自然段相對於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對比襯托作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沒作過多的講解,只是分別出示了春夏秋三季的花,春季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夏季的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秋季的玉簪花、菊花。在出示每一季節的花時,我讓學生將百花盛開時的豔麗與凋謝時的無奈和夾竹桃一年三季的旺盛對照着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對比襯托作用。然後又抓住“這樣的韌性,同院子裏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這句話展開。並讓學生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師生一起將三四自然段對比讀,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使學生和作者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使學生對夾竹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之後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應用課文中對比反襯的寫法寫一寫我們身邊具有夾竹桃韌性的人或物,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起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體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以下不足:

1、課前鑽研教材不夠深入。只看到三、四小節的花期長短的對比,沒關注到迎春花的炫耀張揚和夾竹桃默默無聞的對比。

2、進行小練筆之前對“幻想”的質疑,沖淡了練筆的熱度。

3、在指導朗讀時有點太機械,放不開。

4、給予學生思考時間不太充足,激勵性評價還有點欠缺,導致學生的感情不是太濃厚。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這節課,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八

早就讀過季羨林的散文,對這位學界泰斗懷着深深地景仰之情來閲讀和教學他的散文《夾竹桃》。雖然課前也進行了較充分的備課,但面對突如其來地調課和聽課的情況,讓我還是有些措手不及。學生也同樣是這樣的情況,換了環境又面對聽課,讓原本就沉悶的他們顯得更安靜了。所以前半節課學生都有些遊離於課堂,讓我不由得心生着急。我暗暗鼓勵自己,一定要沉穩,一定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一定要更關注學生的閲讀感受。

本堂課我循着文本的思路,作者的思路組織教學,由中心句“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切入,找找是什麼原因讓作者對夾竹桃情有獨鍾。接下來就直奔課文的重點段——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找找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夾竹桃的韌性的。我原本設計的是從“悄悄地一聲不響”感受它的不張揚、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品性,從“又……又……”感受夾竹桃的堅持不懈。再抓住“和煦的春風、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感受夾竹桃面臨多變的氣候環境,仍然堅持開花,展現自己的魅力,這樣一種頑強的精神。但在真正交流時,學生的情況讓我始料未及,有學生直接説從“無不奉陪”感受夾竹桃的花期之長,看出韌性。我順勢從雙重否定句入手,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夾竹桃一直都陪伴着這些花迎風怒放,可看出它的韌性——堅持不懈。課堂上一些學生的回答浮於表面,他直接説:我從這句話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我引導學生:如果你能走進文字,你一定能抓住字眼談出自己最真實的體會。課後,我想備課時除了要吃透文本,還要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導學生讀懂文本,更能關注學生的閲讀感受,讓課堂有生成。

我始終認為品讀文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文字,學會寫作。這篇文章為學生的寫作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所以課堂上,我滲透了一些寫作方法:如對比的寫法,首尾呼應的寫法。我原本在學習了第五自然段安排了一個寫話練習,月光下,花香襲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讓作者陶醉其中產生了許多幻想,如果是你,你會產生怎樣的幻想?出示句子練寫:月光下,花香襲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我幻想它是……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前面學生和老師的緊張,以至課堂節奏不是那麼緊湊,所以在拖課的情況下,我只能把這部分“忍痛割愛”了,課堂上也失去了欣賞學生精彩片段的機會。我決定把它放在課後進行練習,也算亡羊補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