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矛盾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7W

矛盾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矛盾論讀後感 篇一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須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鬥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鬥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鬥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着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着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一樣的鬥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

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於我們的革命事業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我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複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論文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如何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在發展事態下如何持續清醒的認識,這篇論文無論是昨日還是這天,都可作為我們處理事物的方向座標。

實踐論矛盾論讀後感 篇二

這篇《實踐論》彷彿又重新上了一堂思政課,感觸頗多,既是對歷史的一種感悟,也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思考,更是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的一種深思,一種領悟。

也許是今日無事,也許是出於想盡快完成任務的目的便從百度搜來讀了一下,沒想到為完成一個任務卻讓自己感觸頗深。從客觀的角度,從大的方面來説,我個人覺得它有重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初步的瞭解及把握了《實踐論》的基本內涵。總的來説毛澤東的《實踐論》是一部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著作,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系統地論證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學文的都知道: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的辨證過程包括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從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第二次飛躍是從理性認識實踐。因此,認識的辯證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在感性認識中獲得的豐富的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整理,將符合實際的部分上升為理性認識,去指導實踐活動和接受實踐的檢驗。

《實踐論》對經驗主義的批判實踐論。學了中國近代史及現代史的都能瞭解經驗主義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舉例來説,如一隊科研人員要到某雪山頂上探險。一位專家指出,高山頂上酷寒,煤氣孔容易被凍住,需多帶幾根鋼針以防不測。但是負責裝備的是個老隊員,他僅憑經驗認為,一根鋼針就足夠了,因而沒有聽從專家的勸告。結果這羣人全部被凍死在山頂,就因為那根鋼針不小心弄斷了,煤氣孔堵塞,無法取暖。這個例子能夠極好的説明,好的經驗可以給我們的實踐帶來益處,但經驗主義是卻會在不經意中令你萬劫不復

從字面我們就可以瞭解到與經驗主義者相反,教條主義者是隻講理論,不聯繫實際,一切硬往理論上套。這也就讓我想到我們高中學思政時老師的舉例:我們學生往往容易如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社會實踐活動和實習活動,就是為了要我們多聯繫實際,少説空話,避免教條主義。同時,實踐又有利於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這也就是我們學習了關於數據庫的理論同時還要做實驗的原因,即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

當然理解這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到,實踐固然重要,但實踐不是一切。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通過接受外部信息,通過主動觀察,形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一定資料的同時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如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一樣,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一定是正確的理論。這也就是我們從書本上所瞭解到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實踐論》在世界觀上的重要性。從而我們不難理解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當然,實踐論還有其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矛盾論》讀後感 篇三

從生活中的“矛盾”轉向哲學上的“矛盾”應該是一個質的轉變,而在這種轉變當中,我有幸拜讀了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澤東的《矛盾論》。一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抗戰開始的特殊歷史時期的偉大著作,仔細品讀這部著作,蕩氣迴腸,它依舊能夠使我們這一代已經和革命階段有段歷史感的青年人深切感知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嚴峻形勢下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我想著作對現在和平建設時期各項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這部著作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特別是列寧的辯證法思想,並結合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吸收了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對唯物辯證法的核心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毛澤東的《矛盾論》主要探求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他在文中指出:在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種是最主要的矛盾,它對事物起主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矛盾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當然着重地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過程階段的推移,主要矛盾可能降為次要的,次要矛盾也可能上升為主要的。而在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裏,必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導作用。這兩方面的地位也不侍定的,在矛盾鬥爭中因力量的增減可能會互相轉化。對矛盾的各種不平衡情況的研究説明在領導革命時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在毛澤東看來,無論什麼矛盾,矛盾的諸方面,其發展是不平衡的。有時候似乎勢均力敵,然而這只是暫時的或相對的情形,基本的形態則是不平衡的。

當我把整個文章讀下來的時候,感覺毛澤東同志用豐富的例證在無聲中向我們説明了他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閲讀廣泛、理解深刻,所以可以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非常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來。因為這種紮實的功底,他能夠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像我們闡述關於矛盾的哲學原理。而這種心中的敬仰和自己現實中哲學的修養何嘗不是一種矛盾呢,但同時自己也懂得了要用矛盾的觀點去看待問題,所以,懂得去用實踐和行動讓矛盾能夠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