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3W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 篇一

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運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對戀愛大齡女青年的情感問題進行心理諮詢的案例報告。來訪者王某,女,32歲,俗稱的那一類“三高”未婚女青年,因為3個月前最近發現男友保留着以前寫給他前女友的日記而引發的一系列感情問題。同由於最近失眠,由於身心交互所導致的矛盾衝突日益激化而前來諮詢。經觀察與訪談後診斷為由感情問題引發的一般心理問題,根據來訪者的問題和年齡、文化水平等特點,採用認知學派中的合理情緒療法,後經過四次的心理諮詢,幫助她逐步的意識到是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導致了今天的問題,進而通過改變其信念中不合理認知的方法,改善了與男友的關係,取得了較好的諮詢效果。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合理情緒療法 情感 信念 一、一般資料:

求助者,王某,女,32歲,女博士,研究生導師,未婚。身高約1米6左右,體態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史。求助者來自於一個離異家庭,父母在她小時候就離婚了。其後跟母親一起過,母親也至今未婚。父親偶爾會看她,但關係並不是很好。由於母親一個人把自己帶大,求助者從小乖巧懂事,性格內向,交友少,喜歡看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高一時曾和班上的一位男生關係密切,被母親發現後勸止。後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專心學習直到博士畢業,經人介紹才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

求助者看上去心情不好,但談話思路清晰,自控能力良好,舉止文雅。

二、主訴及個人陳述

主訴: 情緒不穩定、失眠、焦慮不安、經常哭泣、感情糾結、持續近3個月。

個人陳述:我半年前與現在的男友相識,感情發展順利,並準備過段時間回家見雙方父母談論結婚事宜。但最近她偶爾看到男友以前的日記,發現他對前女友一直念念不忘,心裏不是滋味,接着又查看男友的QQ空間,也保留了其前女友的蛛絲馬跡。此後拒絕和男友頻繁接觸,而且一想到他和前女友的昨日相處時的種種情景,我的心裏就會不停的難受。後來發展到與男友吵架,對男友的解釋都置之不理。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明明又很在乎男友,捨不得為此事而分手,更加上自己的年齡已經到了高處不勝寒的階段,所以前來求助。

三、觀察和他人反應

諮詢師觀察到的情況:求助者衣着整潔,面容較白,中等身高,微胖,身體和智力均發育正常,講話清晰,思維符合邏輯,反應正常。雖情緒低落,但有很好的自我意識,主動求助,自知力完整,無幻覺、妄想。

四、測量、評估與診斷 1.症狀自評量表SCL-90測驗結果:

項目

軀體化 1.9

強迫1.4

人際關係1.5 抑鬱1.3 焦慮 1.9

敵對 1.6

驚恐1.4

偏執1.7

精神病性 1.2 其他1.5

諮詢前 總分:96;陽性項目數為27 病人的軀體化、焦慮、敵對、偏執均超中國常模,但均未超過2分説明對求助者無實際影響,或影響輕微。

2、心理狀態的評估:根據求助者對其症狀的自知程度、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以及收集到的臨牀資料可以初步診斷為:由情感問題引發的一般心理問題。

3、診斷與鑑別診斷:

診斷:

求助者的問題為由感情引發的一般心理問題。

與嚴重心理問題鑑別:

(1)與精神病相鑑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

一、主客觀世界的一致性;

二、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性;

三、人格的相對穩定性;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

一、協調的,有主動求助行為,故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神經症相鑑別:求助者雖有緊張焦慮、睡眠不好等症狀,但都與現實刺激有關,並無泛化,未嚴重影響到其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其心理衝突與現實處境直接相聯繫,故可排除神經症性心理障礙。

根據求助者的特點和問題,由於是在近期內發生,內容尚未泛化,反應強度不太強烈的情緒問題,有確切發生的原因,有明顯的道德性判斷,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並且求助者思維合乎邏輯,無明顯或異常的行為問題,故確診為由情感問題導致的一般心理問題。

3、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首先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來訪者失眠導致了自己的一般性軀體不適,無其他重大軀體疾病;根據來訪者的童年經歷,可能是對愛的不信任;另外根據求助者的軀體疾病史以及家族精神病史排除是由一般軀體障礙引發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病。從社會學角度,求助者求助者社會功能良好,能正常的上課,與人交流,無社會功能障礙,社會適應良好。最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最近心情不好,內心矛盾衝突有現實的刺激物導致,為一常形衝突,確定其為一般心理問題。

五、諮詢目標

根據以上評估與診斷,以及同求助者的協商與溝通,確定如下諮詢目標:

具體目標:

(1)改善求助者當前的情緒狀態,改善其睡眠;

(2)改善求助者對自身情感的不信任,找到懼怕的情緒,有效的處理諸如悲哀、遺憾、挫敗感和煩惱等負性情緒,建立信賴的歸因;

(3)改善求助者對男友的溝通方式,增加其對幸福愛情生活的追求及信心,通過辯論使其明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自身及諸多問題,而是自己對整個事件的看法決定的。

(4)學會如何用有效的、理性的認知來取代無效的思考方式,從而最終建立其與男友良好的互動與溝通方式。並將其中所學習和領悟到的技能應用到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上。

最終目標:

幫助求助者能夠更理性的進行思考,情緒反應適度,以更有效的行動,獲取幸福生活。建立其與男友的良好的溝通模式,完善求助者的個性,引導其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資源與方法,並進一步完善其人格,促進心理健康的保持。

六、諮詢方案

諮詢過程分四階段:

第一階段為收集資料的評估和診斷階段,建立諮詢關係,進行心理診斷,確定諮詢目標。

第二階段是綜合分析與領悟階段,首先幫助其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從根源入手,找到其引發的不合理信念以及由不合理信念引發的情緒和行為。

第三階段是諮詢幫助的修通階段,從不合理的信念入手,通過辯論與駁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使其學會怎樣發現、辯論與分辨自身的不合理信念。

第四個階段檢查鞏固的結束階段(再教育階段),通過對上述三個階段的諮詢,對此時已解決的和未解決的問題做一個全面的評估,並教會求助者一些技術,使其應用到生活中,泛化到方方面面解決以後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的保持。

1、主要諮詢方法與適用原理:

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理論方法,它是認識療法中的一種。這種方法旨在通過純理論的分析和邏輯思辯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該理論強調思考、判斷、決定、分析與行動。這個方法基於一個假定,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情緒和行為有明顯的交互作用,其中有可逆性的因果關係存在。即如果改變了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那麼事物所引發的情緒和行為就會得到明顯改善。本案例應用了埃利斯ABCDE的治療方法:

A(Activating events)誘發性事件;

B(Belifes)信念,具體是指在在遇到誘發事件後相應而生的信念;

C(Consequences)結果,具體指在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對不合理信念的駁斥與辯論;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新的情緒與行為的治療效果。

2、諮詢過程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 向諮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2) 積極主動地與諮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 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 (1) 有權利瞭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2) 有權利瞭解諮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3) 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諮詢師;

(4) 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諮詢;

(5) 對諮詢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1)遵守諮詢機關的相關規定;

(2)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3)尊重諮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諮詢師。

諮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2)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3)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説明保密例外。

權利

(1)有權利瞭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2)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

(3)本着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諮詢。

義務

(1)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2)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3)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3、諮詢時間和收費

諮詢時間:每週一次,每次50分鐘,諮詢次數4次;

諮詢收費:每次200元;

心理測驗收費:10元。

七、諮詢過程

1、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

第一次諮詢

時間:2009年3月17日 週一

目的:

(1)收集資料,瞭解基本情況;

(2)建立諮詢關係;

(3)確定主要問題;

(4)做出初步診斷;

(5)確定諮詢目標。

方法:會談法、觀察法。

過程:

(1)詢問基本情況,介紹諮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2)攝入性會談收集臨牀資料,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願意;

(3)向求助者瞭解其個人成長史,以及有無重大創傷事件;

(4)初步診斷,確定造成求助者問題的關鍵點。

(5)鑑別診斷,確求助者的問題是否屬於心理諮詢的工作範疇,排除精神性精神障礙和神經症。

(6)確定諮詢目標

(7)對問題進行初步分析,來訪者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從她以住的感情經歷和原生家庭方面着手。

(8)向求助者説明心理諮詢的性質,以及選擇合適的諮詢方法,並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DE模型)

家庭作業:

引導來訪者能站到男友的角度看看自己能發現什麼,如果男友拿你的前男友糾纏不休你會做何反應在?

2、綜合分析與領悟階段

第二次諮詢

時間:2009年3月24日 週一

目的:

(1)進一步加深諮詢關係;

(2)從求助者的現實刺激入手幫助求助者一起尋找和確認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3)幫助求助者領浯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係,進而改善求助者的情緒和行為。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上次的家庭作業;求助者對自己的男友表現出一點理解和同情。

(2)幫助其找出與自己情緒和行為問題有關的不合理信念;通過發問動搖其不合理信念如:你認為男友和你在一起完全是和前女友不能在一起的權宜之計嗎?那他為什麼還不去找前女友,假如他們那麼相愛的話?你願意把自己的私人日記拿來和男友分享嗎?

(3)根據默茲比提出的5條區分合理信念與不合理偏偏的標準:

?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於一些書籍的客觀事實而不合理的信念則包含更多的主觀臆測成分;

?合理的信念能使人們保護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的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則會產生情緒困擾; ?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地達到自己的目標;不合理的信念則使人難於達到現實的目標而苦惱;

④合理的信念可以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煩,不合理的信念則難做到這一點;

⑤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緒衝突,不合理的信念則會使情緒困擾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而造成不適當的反應。

通過以上五點使求助者對此產生領悟。

(4)通過交談、啟發、思考與引導,幫助求助者意識到,也許是自己對事件本身的解讀導致了問題,領悟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進而改變其不合理偏念,改善情緒和行為。改變其給男友附加上去的一些過分概括化的思想。

家庭作業:

(1)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不要帶着情緒去處理事情。

(2)你要的是解決問題,行動之前,將你的不合理信念與這樣做對我們關係的改善有沒有幫助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其利弊再去做。

第三次諮詢

時間:2009年3月31日 週一

目的:

(1)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2)幫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減輕或消除情緒困擾。

(3)幫助求助者正確使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並泛化使之對生活中一些不合理信念起到修正作用。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諮詢作業,此時求助者與男友的溝通已經有了明顯好轉,或不再糾纏於男友與其前女友的事情之中。

(2)並教育求助者可利用“黃金法則”即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你也要怎麼對待別人進一步改善與男友交往中的關係。

(3)王某是一個長期極度缺乏愛的人,當他發現自己將要嫁給的人所給的愛含有其他成分時,無疑會勾起童年父親拋棄母女二人的童年經歷體驗的激活,你擔心父母的悲劇會在自己身上重演,從而產生了對男友的不信任感和對自己愛的能力的懷疑。此時針對求助者自身對自己一些核心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

T為諮詢師,P為求助者。

T:你對男友態度的轉變,我很為你感到高興,你對現在和男友之間存在的問題有什麼新的認識嗎?

P:是的,我發現我以前做的那些事情根本對解決問題沒有一點幫助,但我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原諒他的做法。

T:他對他女友的好就一定是對你的背叛嗎?有沒有可能二者沒有什麼聯繫?這些聯繫也許是你人為加上去的……

P:你是説他的解釋我可以信?事情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我真該好好聽聽他的心聲了。

T:看來你很在意你的男友。他是你的初戀嗎?

P:當然不是。

T:也就是説,在他之前你有過其他戀人。

P:是的,我們都不是初戀,以前怎麼能沒談過呢?

T:能説説你的過去嗎?

……

T:你與初戀男友的事,他有沒有追問過?

P:他沒有。

T:那你對前男友的情感還是會偶爾想起的吧,雖然你沒有寫出來。看來你男友還是比較明智,從來不問你的私事。

P:王某説,我懂了,也許這件事沒有對和錯。是我給他規定的他這樣是錯的,是不可原諒的。

(以上為截取部分)

4、作業

1、指導求助者將自己的一些絕對化、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及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回家整理並以列表形式加以糾正。

2、指導求助者寫一份合理自我分析報告。

第四次諮詢

時間:2009年4月7日

目的:

(1)鞏固上次諮詢的成果,幫助她建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育其將所學的技術和方法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去,重建其新的、客觀、理性的反應方式。

(3)結束諮詢。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家庭作業,求助者的反省能力很強,對不合理信念的歸納也很詳盡,諮詢師就這些不合理信念的原理再次重申給求助者。

(2)指導求助者將其所學到的一些對抗不合理信念的技術應用到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上。

(3)對諮詢的整個過程做回顧性總結,並對求助者的進步表示支持和鼓勵,結束諮詢。

八、諮詢效果評估

1、心理測驗評估:

項目

軀體化0.7

強迫1.1

人際關係1.0

抑鬱0.6

焦慮0.9

敵對0.6 驚恐0.8

偏執1.0

精神病性1.0

其他0.7

諮詢後總分37,陽性項目7。

治療前後心理測驗結果對比:(縱軸表示心理健康程度)

結果分析:根據求助者諮詢前後SCL-90廓圖顯示,各因子分有顯著降低,治療前總分96,治療後37,減分率:(96-37)/96=61.4%,結果大於50%,所以諮詢效果為顯效。

2、求助者自述:通過諮詢,首先改善了我的情緒,另外使我學到許多應對生活事件的方法,並徹底改善了我和男友的關係。我對未來充滿自信,感到自己把握一切,並能很勇敢的面對愛情中的一切考驗了。感謝諮詢師!

3、諮詢師的評估:求助者通過以上四個階段的心理諮詢,情緒情感狀態良好,自我評價積極,認知恢復理性,與男友建立了相互信賴的良好關係,人格獨立性有顯著增加,敢於面對生活愛情中的一切挫折,諮詢效果較為理想。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 篇二

請注意對孩子的言語!

孩子真的是天生內向、自卑、憂鬱嗎?這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孩子的這種性格的形成大多數都是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初期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和平時的生活習慣。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們對孩子説:“別鬧了,媽媽生氣了!”、“你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認為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聽話。但是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説“我生氣了”,可是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喲,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性生氣,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甚至有自殺的傾向。所以作為父母在對孩子的問題尤其是教育問題必須要合理的進行處理。

第一:分析是什麼事情讓你生氣,學會冷靜處理

對待孩子的言行,爸爸媽媽們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用生氣來管教孩子。如果孩子出現反常的舉動,比如突然不聽媽媽話了,大哭大鬧,家長們首先要保持冷靜,如果覺得很生氣也要先壓住火氣,仔細想想孩子哭鬧是不是有他的原因,用輕柔的語氣詢問他:是不是病了累了,還是在幼兒園受欺負了,瞭解情況之後,慢慢地撫慰孩子,在平復孩子心情的同時,爸爸媽媽的火氣也慢慢消退了。如果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比如亂扔東西,或者説粗話等等,也可以嘗試着先耐心地引導他,告訴他“要將東西放回原位,而且小孩子要講文明,不能隨便説粗話,這些都是壞孩子的行為,大家都不喜歡壞孩子!”看到孩子認真地改正了,爸爸媽媽要及時地誇獎他,讓他感覺到自己聽話就能受到表揚,也會高興起來,看到孩子又是乖乖的了,爸爸媽媽怎麼還會生氣呢?

第二:分析是孩子的行為錯了,還是大人的理念錯了

小孩子都有自己玩樂的世界,有他喜歡的遊戲方法,這些都是大人不懂或不瞭解的,所以爸爸媽媽認為孩子不應該做的事情,他自己可能覺得沒什麼不對的,就是可以這麼做。這樣一來,如果爸爸媽媽生氣了,他就會更加疑惑,甚至懷疑自己,產生自卑了。 比如説,孩子正在用蒼蠅拍打蒼蠅,他是把它當作玩具玩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不懂他的想法,覺得他是在玩髒東西,馬上命令他:“快把這個髒髒的拍子放下去洗手,你要是不放媽媽就生氣了!”這時候孩子會覺得媽媽連玩具都不讓他玩了,好傷心啊!其實媽媽不妨嘗試一下,跟着孩子一起玩,拿着拍子跟他一起拍,一邊問他:“寶寶告訴媽媽,你在幹什麼呢?” 孩子在給媽媽講解的時候也會產生成就感,能夠培養他的小自信,而且聽到孩子乖巧的解釋,媽媽的心情也會變好呀!玩過之後再帶孩子去洗手,並告訴他:“蒼蠅拍是拍蒼蠅的,上面有好多好多細菌呢,寶寶以後如果一定要玩的話,玩過後一定要把小手洗得乾乾淨淨的,知道嗎?”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游戲的願望,又能讓他長見識,一舉兩得。 第三:分清楚大錯小錯,不要輕易用生氣制服孩子

許多家長總會時刻盯緊孩子,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麼不好的舉動就馬上制止,想從根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但是這樣做反而更不容易讓孩子的不良行為消失。而且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管制着孩子,他一犯錯就用生氣來制服他,反而會形成副作用:使性情較弱的孩子會變得內向自閉鬱悶,而開朗外向的孩子尤其男孩會變本加厲故意使壞搗蛋。 其實,如果孩子犯了無傷大雅的小錯,爸爸媽媽大可以裝作不知道,讓孩子嚐到事情的後果,以後自然而然就不會再犯錯了。比如吃飯的時候,孩子想伸手抓飯吃的時候,媽媽沉住氣,不要立刻制止他,讓孩子看到抓飯的後果就是把飯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飽,那麼他以後就會乖乖地用勺子吃飯啦。等孩子長到五六歲後,開始慢慢懂事了,爸爸媽媽就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引導他,在平時聊天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告訴他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錯誤拿出來分析,幫他改正壞習慣,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教導才能讓孩子能耐心聽完,認認真真地改正錯誤。 第四:用生氣來硬碰硬,則會形成反作用

面對爸爸媽媽生氣,比較調皮的孩子也會使出絕招,學着大人一樣用生悶氣的辦法來要挾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家長們再無奈地妥協,就容易讓孩子形成要挾大人的壞習慣,以為生悶氣爸爸媽媽就拿他沒辦法了,反之,如果家長們繼續生氣,跟孩子硬碰硬,也只會讓矛盾更加激烈,這可怎麼辦呢?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保持好心態,先不要生氣,不給孩子要挾大人的機會,同時,爸爸媽媽也要儘量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為並加以讚賞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信任,給他樹立美德的機會。比如孩子如果不肯洗澡,大人不妨通融一次,告訴他今天不洗就算了,但明天要洗,這等於期待孩子能做到説話算數,是對孩子信任的具體表現,孩子都很重視爸媽對自己的信任,一般會樂意第二天洗澡的。爸爸媽媽要生氣時,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之後,再採取相應的行動,看看孩子是需要關心撫慰,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對症下藥,既能夠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大人們生氣給孩子帶來心理影響,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經歷。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格式 篇三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作業(模板僅供參考)

摘要:

關鍵詞:

一、案例背景描述

內容:求助者的個人陳述與主訴,字數:500以上。

二、心理診斷

三、成因分析

字數:300以上。

四、治療過程

內容:主要諮詢的具體內容,諮詢目標;諮詢方案的設計實施;諮詢技術的具體運用等,字數:1000以上

五、理論與技能

內容:諮詢中運用的理論與技術,字數:500字以上。

六、諮詢評價

內容:諮詢師對諮詢的評估與分省,字數:500字以上。 參考資料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 篇四

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鑑定

心理諮詢師文章

(國家職業資格二級)

文章類型:案例報告 文章題目:一例中學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諮詢案例報告

姓 名:熊紅英 身份證號:***843 所在省市: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 所在單位:三角國小

一例中學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諮詢案例報告

三角國小、熊紅英

摘要:求助者袁某,男,16歲。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難得與他們見上一面。近一個月來愛打架,與同學關係相處不夠融洽,作業書寫潦草,偶爾有曠課現象。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求助者逐步改變不良情緒和行為。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兩個月後隨訪,求助者情緒好轉,並與大家和諧相處,社會功能恢復正常。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認知行為療法 一、一般資料

求助者袁某,男,16 歲,中學七年級學生。學習成績良好。足月順產,母親身體健康,孕產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藥物,11個月走路,12 個月説話,沒上過幼兒園。

二、主訴與個人自述

主訴:近一個月心情煩躁,對學習不感興趣,感覺不到爸爸媽媽地關心, 同學關係緊張。不開心,不想學習,還很討厭英語老師。

個人陳述:我很好動。一天上英語課,我和後面的同學玩耍,他碰了我一下,我大叫了一聲。以此引起同學和老師的注意,老師很不高興,説我搞惡作劇,打斷他的思路,當全班同學面罵我。我反駁不是我的錯,情緒因為激動,就頂撞他,還和老師動手。老師以破壞課堂秩序為名,説我是壞學生並把我趕出教室,我感到心裏委屈,從此開始自暴自棄,上課故意不聽老師的講課,跟老師作對,課堂上惡作劇,把正常的課堂秩序打亂了。班級沒有人願意跟我坐,我也沒有玩伴,很孤立。

三、諮詢師觀察、瞭解到的情況

1、諮詢師觀察到的情況:求助者衣着整潔、大方,目光上方斜視,講話比較急促,神情顯得很焦急,意識清楚,接觸交談合作,語言通順,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但説到學習情況時,顯得更加煩躁。尤其迴避其老師。在爺爺陪同下求助。

2、諮詢師瞭解到的情況:求助者既往身體和智力發育均正常,無器質性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病史。家中排行老大,有個弟弟。平時性格較外向,好動敏感,個性要強,做事追求完美,朋友不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是爺爺奶奶監管,老

人家對孩子非常溺愛。因怕孩子受人欺負,爺爺奶奶總是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但父親很嚴厲,一發現孩子有什麼錯誤,就以粗暴的手段,進行干涉,把所有的責任讓孩子承擔,求助者對父親懷有恐懼心理,不敢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跟父親説,怕受到更為嚴重的懲罰。母親偶爾來電話詢問其成績。這段時間他的學習成績下降,他不敢跟母親説自己的狀況,怕批評指責。親子關係不良 ,妨礙了父母與其的正常溝通,因此家長無法得到孩子近期的厭學信息 。

四、評估與診斷

1、綜合臨牀資料,對求助者的初步診斷是:一般心理問題

2、診斷依據如下:

(1)根據區分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心理學原則,該求助者的主客觀世界統一,精神活動內在協調一致,個性相對穩定性。對自己的問題有自知力,能主動求助,表述中無邏輯思維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可排出精神病性問題。

(2)該求助者出現的焦慮、迴避、煩躁,與現實處境相符,為常形衝突,可排除神經症性問題。

(3)該求助者的主要症狀是煩躁,僅限於老師,尚未泛化,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4)該求助者的情緒症狀由現實因素引發,尚未泛化,持續時間兩個月內,社會功能影響不大。據此,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

3、對該求助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得出該求助者產生問題的原因是: 生理原因:16歲,男孩。 社會原因:

① 家庭中父母關注太少。

② 同齡朋友較少,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 心理原因:

①個體心理素質不良,有厭學情緒。

②愛的缺失,被愛和個體尊重的需要,近階段出現焦慮、迴避。

五、諮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和診斷,經過與求助者及監護人協商,確定如下諮詢目標:

1、近期目標:營造愛的氛圍,讓求助者體會到家的温暖;減輕焦慮,建立信任感,穩定情緒,減少求助者的偏激行為;家長協助求助者改善其當前人際關

系;改變學習態度。

2、長期目標:完善求助者的個性,滿足愛和尊重的需求,增強其社會(人際)適應能力,指導求助者掌握健康有效的人際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模式,實現心理健康成長,達到人格完善。

六、諮詢方案的制定

1、針對本案例,計劃採用的諮詢方法及諮詢原理如下:

通過學校、家庭的配合,營造愛的氛圍,同時引導求助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的愛,使其感到安全,找到歸屬感,體會到來自大家的愛和尊重。

① 諮詢方法: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加以矯正

②諮詢原理: 認知行為療法原理: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目的。其特點是求助者和諮詢師是合作關係;假設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認知過程發生機能障礙的結果;強調改變認知,從而產生情感與行為方面的改變;通常是一種針對具體的和結構性的目標問題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療。

2、責任、權利與義務

(1)求助者及監護人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責任:向諮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積極主動地與諮詢師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有權力瞭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有權利瞭解諮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諮詢師;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諮詢對諮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諮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諮詢師。 (2)諮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説明保密例外。

權利:有權利瞭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本着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終止諮詢。

義務: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遵守諮詢機構的有關規定;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3、諮詢時間:每週一次,每次 50 分鐘,共五次。

4、收費:免費。(本諮詢室為學校機構之一,對本校學生免費)

七、諮詢過程

1、諮詢方案:諮詢進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心理評估診斷階段,建立諮詢關係。收集資料,進行心理診斷,確定諮詢目標;

第二階段是諮詢階段,幫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社會認知,改善當前人際關係,端正學習態度;

第三階段是鞏固與結束階段,使求助者把在諮詢中學到的東西運用於今後的生活中,不斷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溝通健康模式。

2、具體諮詢過程

第一階段:心理評估診斷階段,建立諮詢關係。(第 1、2 次諮詢) 目的:收集資料,瞭解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探尋改變意願,進行心理分析、診斷,確定主要問題,確定諮詢目標。

方法:會談。 過程:

(1)填寫諮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諮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2)用開放式提問與求助者交談,通過傾聽、共情、無條件地積極關注,讓其盡情傾訴,收集臨牀資料;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瞭解受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願。 諮詢會談內容摘要:

諮詢師:你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

求助者:有啊,不然找你幹嘛。我很煩,不想讀書了。你幫幫我。 諮詢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求助者:爸爸媽媽都不愛我,很少過問我的情況。 諮詢師:你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你,是嗎? 求助者:是的。 諮詢師:怎麼不愛你? 求助者:(沉默)

諮詢師:你能具體説説他們怎麼不愛你了?

求助者:他們就知道在外打工,不管我。 諮詢師:你認為他們外出打工就是不愛你?是嗎? 求助者:是啊。

諮詢師:那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打工嗎? 求助者:我知道,賺錢我讀書。 諮詢師:那,他們是愛你還是不愛你?

求助者:(笑)好像是愛我的,為我賺錢哦。可我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和同學們關係相處也不是很融洽,感覺他們都瞧不起我。 諮詢師:你認為同學也瞧不起你?

求助者:他們不跟我玩。可我很想和他們在一起。 諮詢師:他們為什麼不跟你玩?

求助者:不知道,可能是我不聽話,愛打架吧!還有學習也不好。 諮詢師:你和老師關係怎樣? 求助者:(沉默)

諮詢師: 我很理解你此時的心情。成績不如以前不僅僅是你個人的原因。落後是暫時的,只要你樹立自信,認真學習,不懂的問題多向老師請教,我相信你會很快趕上來的。多和同學們一起,會很開心的。

求助者:嗯,可是我現在都沒有勁學習,心煩意亂的。一到學校,就不開心。到家也一樣。 諮詢師:怎麼會這樣呢?

求助者:爸媽不在家,家裏冷冰冰的。 諮詢師:你感到家裏缺少温暖,是吧? 求助者:是的。

諮詢師:你可以和爸爸談談你的內心想法。叫爸爸媽媽倆留個人在家管你。在我們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會面對不同的生活環境,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主動地適應環境變化。你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相信你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也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你現在的情緒是你的認知不良所致。我們先從改變你的認知開始,認知行為療法是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為目的。你看行嗎? 求助者:好吧。

(3)同時向監護人瞭解求助者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確定諮詢近期和長期目標;

(4)將交談結果反饋給父親及受助者,並作出初步問題分析, 讓監護人與受助者認識並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對求助者及監護人進行心理學教育。

(5)佈置諮詢作業:

a.讓父親學習與演練與求助的溝通。

b.父親與老師去談談受助者的情況,讓老師增加對受助者的瞭解,多關心受助者,讓他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同學的友愛。

c.讓受助者觀察班上人緣最好的同學是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的。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幫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社會認知, 改善當前人際關係,端正學習態度; (第 3、4 次諮詢)

第三次諮詢目的:瞭解溝通效果。

方法:會談 過程:

(1)反饋諮詢作業:父母與受助者溝通效果,父親與老師談了受助者的事,老師在理解受助者的情況的基礎上引導受助者、並讓同學主動邀請受助者一起玩,讓受助者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已逐步開始融入集體,其作業比以前進步了許多;

(2)與受助者人緣最好的同學談如何與同學交往,找出差異,促進自我覺知。

第四次諮詢目的:整理反饋信息,指導如何正確評價他人。

方法:會談 過程:

反饋諮詢作業:“作業”完成順利,得到老師表揚;父母説對受助者採取賞識教育,讓父母與受助者體驗到溝通的融洽,常常與受助者溝通;

進一步分析受助者的行為與情緒、人際的關係,強化“合理觀念”,並引導對人對事的合理評價,練習評價老師及父母;

佈置諮詢作業:和父母逛街,做遊戲增強親子之間的聯繫。 第三階段:鞏固與結束階段。 (第 5 次諮詢) 目的:收集反饋信息,指導制定行為目標。 方法:會談

過程:

反饋作業:評價“提問”應用,調整提問角度; 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自我監督與控制;

基本結束諮詢。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4)進一步鞏固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係。

八、諮詢效果評估

1.通過諮詢,受助者漸漸和父母、老師、同學的溝通積極有效,情緒趨於穩定,生活開始陽光了,感覺自己不再是孤獨的一個人,而是有人關愛的孩子;

2、其父母感覺受助者有了明顯變化,能主動跟人打招呼,有時會陪小弟弟玩一會,遇到困難會向父母求助,老師反映受助者在學校幾乎不與同學發生衝突,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上課積極舉手發言,有時還會主動幫助同學,情緒衝動的時候明顯減少了。

3.諮詢師的評估:通過回訪和跟蹤,發現諮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受助者能充分感受到來自父母、老師和同學的愛和尊重,個體的第三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改善了偏激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提高了環境適應性,危險感逐步消失。諮詢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參考文獻:

1、郭念峯主編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心理諮詢師(二級)、心理諮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 許又新 《神經症》(第2版)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8年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 篇五

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

1、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排除精神病

2、對照症狀學標準:(1)由於現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內心衝突,引起不良情緒反應/(是較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引起心理障礙,體驗着痛苦情緒),屬於生活中事情,有現實意義且帶有明顯的道德色彩(2)求助者的情緒體驗持續時間未超過2個月/(超過2個月未超過半年),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緒反應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態,基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下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影響/(遭受的刺激越大,反應越強烈。多數情況下,會短暫失去理智控制,難以解脱,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影響)(4)情緒反應的內容沒有泛化/(反應對象被泛化)

3、如有心理測驗就寫

4、根據以上依據診斷為……

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神經症)

1、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排除精神病

2、對照症狀學標準:(1)引起的心理衝突與現實處境沒有什麼關係,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沒有現實意義且不帶有明顯的道德色彩(2)痛苦的情緒體驗持續時間為2-3個月,未超過3個月/(超過3個月)(3)精神痛苦時間較難以解脱,對工作和學習有一定影響(4)心理衝突的內容出現泛化

3、根據許又新教授神經症評分標準:在嚴重程度、有無泛化病程上得分小於6分且大於4分/(得分大於6分,可以診斷為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神經症)

4、該求助者的症狀主要有……持續時間較短/(長),社會功能受損程度不嚴重/(嚴重),未達到/(達到)神經症的診斷標準,故考慮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神經症)

神經症臨牀評定方法

1、病程:不到3月為短程評1分;3月到1年評2分;一年以上評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動設法擺脱1分,需藉助外界2分,無法擺脱,即使別人幫忙也無濟於事3分。

3、社會功能:輕微妨礙1分,顯著下降2分,完全迴避3分。(2和3的評定至少要考慮三個月的情況,時間太短不可靠。)總分為6分及以上,神經症診斷成立。4-5分可疑神經症,需進一步確診,3分及以下排除神經症。

鑑別診斷

1、抑鬱性神經症:與精神病、抑鬱症、焦慮性神經症相鑑別

2、嚴重心理問題:與精神病、具體神經症、一般心理問題

3、疑病症:與精神病、具體神經症、嚴重心理問題、軀體疾病

4、精神病(偏執型精分):與具體神經症、偏執性精神病

5、焦慮症:與精神病、嚴重心理問題、具體的其他神經症

6、其他神經症:(1)與精神病(2)與一般心理問題(3)與嚴重心理問題(4)與焦慮症:焦慮小神經症在症狀表現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出現泛化和迴避,反應也與初始事件不相關,持續時間長,大於3個月或半年。而該求助者雖然也以焦慮為主要特徵,但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沒有泛化和迴避,而且持續時間小於3個月,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症(5)與抑鬱症:該求助者存在明顯抑鬱情緒,情緒低落,意向下降,興趣下降,但皆因心因衝突引起,且程度不嚴重,無自殺傾向和自我評價低等症狀,為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因此可排除抑鬱症(6)與恐怖症:恐懼性神經症的特點是對不應感到恐懼的對象和情景感到恐懼。該求助者的症狀是對疾病的一種正常情感體驗,切恐懼不是其最主要症狀,因此排除恐懼性神經症

如何對非精神病性心理問題進行系統分類診斷?

1、一般心理問題:符合由現實因素激發、持續時間較短(持續一個月或間斷持續兩個月)、情緒反應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效率下降)、情緒反應尚未泛化的心理狀態。

2、嚴重心理問題:由相對強烈的現實刺激激發、初始情緒反應強烈(靠自然發展和非專業干預難以解脱)、持續時間長久(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內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有時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經症:接近神經衰弱或神經症的早期階段,嚴重心理問題但沒有嚴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攝入性談話法需要注意

(1)態度必須保持中性(2)提問中避免失誤(3)除提問和引導語之外,不能講題外話(4)不能用指責、批判性語言阻止或改變求助者的談話內容(5)在攝入性談話後不應給出絕對性結論(6)結束語氣誠懇、客氣,不能用生硬的話做結束。在攝入性談話中提問問題時怎樣注意避免提問失誤

1、避免“為什麼”的問題,因為這類問題有強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選擇問題,因為這類問題是封閉性的,會影響諮詢師獲得信息。

3、避免多重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飾性反問,因為這類問題不需要也無法回答。

5、避免責備性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往往使求助者產生防衞心理。

6、避免解釋性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可能減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攝入性談話時選擇切入點(確定談話內容和範圍)

1、根據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深入瞭解相關資料

2、根據在諮詢中觀察到的疑點深入瞭解相關資料;

3、根據心理測驗結果初步分析中發現的問題深入瞭解相關資料;

4、根據上級諮詢師下達的談話目標深入瞭解相關資料。

5、談話目標中若有一個以上內容,應分別處理。

對談話內容的選擇應把握的原則

1、適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興趣。

2、對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間接的針對性。

3、對求助者的個性發展或矯正起關鍵作用。

4、對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層病因有意義。

5、對求助者症狀的鑑別有意義。

6、對改變求助者的態度有積極作用,對幫助求助者改善認知和正確理解問題有幫助。

7、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作為談話和討論的內容。

8、談話法有效實施的關鍵在於諮詢師是否能正確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特點。

權利、責任與義務

求助者的責任:①向諮詢師提供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科②積極主動地與諮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③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求助者的權力:①有權瞭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與執業資格②有權瞭解諮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③有權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諮詢師④有權提出轉介或終止諮詢⑤對諮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求助者的義務:①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②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和各方面內容③尊重諮詢師,遵守預約時,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諮詢師。

諮詢師責任:①遵守業道德、國家相關法律、法規②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③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説明保密例外 諮詢師的權力:①有權瞭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科②有權選擇合適的求助者③本着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終止諮詢 諮洵師的義務:①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②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③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而的內容④有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心理諮詢師還要了解哪些資料

1、心理測驗的結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養史等:性慾發展情況,軀體、精神檢查是否正常,有無重大疾病和遺傳疾病史。

3、案例有關求助者目前精神、身體和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狀態等方面缺乏的資料。

4、婚姻家庭狀況及重大事件

5、個人成長史、早年的回憶、有無負性情緒記憶、重大的變化及評價

6、個性特徵,以往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7、求助者社會支持系統社會交往情況

8、對未來的希望

引發求助者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1、生物原因(1)性別(2)年齡、是否青春期、中年期、更年期(3)是否有家族疾病史(4)是否有身體疾病。

2、社會原因:①該求助者有負性生括事件②家庭教養方式③社會支持系統:該求助者未得到理解關注和正確指導等)④人際關係:缺乏交流溝通、人際接觸不良等。⑤社會文化

3、心理原因:①該求助者在認知方而存在認知錯誤②在情感情緒方而,求助青被★★情緒困擾,不能自己解決;③行為模式,該求助者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巧,而對★★問題,沒有解決辦法。④個性特徵

合理情緒療法

原理:埃利斯,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分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核心理論是ABC理論,A是誘發事件,B是信念,C是情緒反應和行為後果。ABC有如下關係:

(1)A不是C的直接原因(2)B不合理的、不現實的信念導致情緒困擾和神經症(3)治療核心是通過改變不合理的信念來改變、控制情緒及行為結果

過程:(1)心理診斷階段:尋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領悟階段:實現三點領悟:(a)是信念而不是誘發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緒及行為後果。(b)求助者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應負有責任。(c)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各種症狀。

(3)修通階段:(a)與不合理信念辯論(b)合理情緒想象技術(c)家庭作業(d)其他方法(4)再教育階段:重建心理與行為模式。

陽性強化法

〔一)基本原理:

1、行為主義認為一個習得行為如果得以持續,一定是被它的結果所強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種行為,必須對其施加獎勵。

3、以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止常行為,漠視或淡化異常行為,這種方法就是陽性強化法。

(二)工作程序

1、明確治療的靶目標

2、監控靶行為

3、設計新的行為結果

4、實施強化

(三)注意事項:1.設定的目標應是具體的、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2.陽性強化的標準應是現實可行的,可達到的3.設計一個漸進強化時間表,促使行為超期望方向發展4.當求助者出現適當行為時給予強化5.內外強化物要同時使用,對求助者要有足夠的吸引力6.在撤銷強化物時,可採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會性強化物代替,以繼續維持所需行為 怎樣和求助者商定諮詢方案(目標)

1、先向該求助者介紹諮詢目標的內容及制定的原則;

2、根據諮詢目標的有效特徵,按照屬於心理學範疇的、積極的、具體(量化)的、可行的、可評估的、雙方可以接受的多層次統一的等項內容逐一商定;

3、諮詢目標是雙方商定的,不能由諮詢師或求助者單方制定;

4、當求助者與諮詢師的意見不一致時,以求助者的意見為主;

5、諮詢師應對諮詢目標進行整合;

6、最終制定的諮詢目標以文字或口頭形式固定下來;

7、諮詢目標制定後,經雙方認可,可以進行修改。

諮詢時怎樣制定諮詢目標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關資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問題

2、判斷求助者心理問題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3、選擇優先解決的問題

4、向求助者説明有效諮詢目標的基本要素

5、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整合心理諮詢方案的主要內容

1、諮詢目標

2、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

3、諮詢的次數與時間安排

4、諮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5、諮詢的效果及評價手段

6、諮詢的費用

商定的諮詢方案可以隨着諮詢的進程而有所調整。

選擇諮詢方法的一般原則:

1、不同的問題應選擇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階段可選擇不同的方法;

3、根據不同對象選擇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專長和經驗會影響方法的選擇。

制定諮詢目標的原則?

1、與求助者共同協商制訂諮詢目標,協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標為主;

2、正確判定求助者的期望與諮詢目標的關係。

3、向求助者説明不能把他的快樂、滿足作為諮詢目標;

4、向求助者説明,諮詢中發現更深層的問題,需對原有目標做出調整,重新確立新的目標。

為求助者擬訂有效的諮詢目標

與求助者協商確定諮詢目標,如協商不能確定,以求助者目標為主。擬定的諮詢目標是:

(1)近期目標:(緩解情緒,減少不良行為,改變不合理認知。)緩解焦慮情緒、逐漸減少強迫行為次數(商定該次數),直到強迫症狀消失。使用Scl90、SAS測驗,使焦慮分數、強迫分數降低至正常範圍。

(2)遠期目標:使求助者正確看待自我,接納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認識和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

為求助者擬定諮詢方案

1)對方案實施的簡單説明:對某人的諮詢方案(在與求助者達成口頭或書面形式的諮詢協議後,實施以下方案)

2)説明諮詢總體目標

3)方法選擇與理由:a)針對求助者,採用的諮詢方法是:b)選用以上方法的理由是:

4)矯治的操作原則:a)各階段功能及目標b)諮詢的中斷和轉介

5)具體操作步驟:(一)心理幫助階段:心理幫助階段內的各個具體階段描述:a)該療法實施階段的原理及實際操作b)該階段諮詢效果的評估:方法與指標(語言、行為、情緒等。)(二)鞏固提高階段:c)該療法實施階段的原理及實際操作d)該階段諮詢效果的評估:方法與指標(語言、行為、情緒等。)

6)諮詢效果的評估:完成階段性評估後,通過訪談法、觀察法、測驗法等方法和外部語言、行為、情緒等指標對諮詢效果作整體評估。

如何把握諮詢效果評估的時間和方法

1、時間:(1)在開始諮詢一次或幾次後進行評估(2)在諮詢結束前進行評估(3)在諮詢後追蹤複查時評估

2、方法(維度):(1)對照諮詢前後心理測驗的結果進行評估(2)求助者自我報告(3)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報告

(4)求助者社會生活適應狀況(5)諮詢師對求助者各方面的觀察

對擬訂的諮詢目標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1)符合心理學原則:解決求助者認知、情緒、意志、行為方面的困擾,屬於心理學範疇

(2)積極的:消除或減輕求助者的痛苦、最終達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積極的;

(3)可行:對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進行,符合自身能力,諮詢師也能提供條件,因此是可行的。

(4)具體:將近期目標集中在症狀的消除上。

(5)可接受:諮詢目標是雙方協商的符合求助者願望,諮詢師也可以解決,協商不成以求助者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

(6)可評估:可通過問題的改善程度,如強迫出現次數、心理測驗分數作為量化評定指標。(7)符合多層次統一

如何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1、尊重:完整接納、一視同仁、以禮待人、信任對方、保護隱私、真誠為基礎

2、熱情:適當詢問表達關切、注意傾聽、耐心認真、不厭其煩、是求助者感到温暖

3、真誠:不等於説實話,不是自我發泄,要實事求是、適度

4、共情:走出自己的參照框架進入求助者的參照框架,必要時驗證,因人而異,善於使用軀體語言,善於把握角色,考慮求助者的特點和文化背景

5、積極關注:避免盲目樂觀,反對過分消極,立足實事求是

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諮詢前的準備工作:如服裝、表情;

2、禮貌接待、禮貌用語:

3、間接詢問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的幫助,不可直接逼問;

4、結束後表明態度能否提供幫助;

5、避免緊張情緒

6、語速適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

7、反覆説明保密制度;

8、不吸煙、不做多餘、下意識動作。

阻抗

阻抗本質上是求助者對心理諮詢過程中自我暴露於自我變化的抵抗

原因:

1、阻抗來自成長中的痛苦,舊行為的結束和新行為的開始都將使該求助者產生痛苦,進而產生防禦和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來自功能性的行為失調。阻抗的產生源於失凋的行為填補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從中有獲益,也來源於求助者企圖以失調的行為來掩蓋更深一層的心理矛盾和衝突。

3、阻抗來自對抗諮詢或諮詢師的心理動機。求助者只是想得到諮詢師的某種贊同意見的動機;求助者想證實自己與眾不同或諮詢師對自己也無能為力的動機;求助者並無發自內心的求治動機

表現形式:

1、講話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少語、贅言

2、內容:理論交談、情緒發泄、談論小事、假提問題

3、方式:心理外歸因、健忘、服從、控制話題、最終暴露

4、諮詢關係:不認真履行心理諮詢的安排、誘惑諮詢師、請客、送禮

處理沉默:

1、由求助者引起的沉默類型懷疑型、情緒型、茫然型、思考型、內向型、反抗型

2、諮詢師缺乏面談技巧

3、諮詢師的對策沉着冷靜靈活

應對阻抗的要點:

1、解除戒備心理:不要草木皆兵,不要有徵服意識,不要亂貼標籤

2、正確進行診斷和分析

3、以誠懇幫助對方的態度對待阻抗

選擇量表對求助者進行心理測驗

1)選擇直接與臨牀表現有關的量表,量化問題嚴重程度。如判斷求助者焦慮情緒的程度,可選用SAS等。

2)用與臨牀表現有密切關係的問卷和量表,探求引發臨牀表現的內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慮的人格因素,選EPQ等。

3)選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遠期影響因素。如選用“生活事件量表”瞭解兩年以內的重大事件等等。

4)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測驗的種類: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心理衞生評定量表

MMPI——探尋其病理人格特徵以及做精神病的鑑別診斷

EPQ——瞭解人格特徵及認知

SCL-90——瞭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評價及症狀嚴重程度;評定諮詢效果

社會事件量表和社會支持量表—瞭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社會因素

SAS——在焦慮方面的狀態及程度 SDS——在抑鬱方面的狀態及程度

通常從哪些方面來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亂的嚴重程度?

(1)臨牀症狀表現(2)求助者的自知力(3)社會功能受損程度(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5)問題持續時間(6)問題是否泛化(7)心理測量量表的評定

諮詢對象的特徵

1、具有一定智力基礎

2、諮詢內容合適

3、人格基本健全

4、動機合理

5、有交流能力

6、對諮詢有一定信任度 面質的目的:

1、促進該求助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等深入瞭解

2、鼓勵求助者解除防衞、掩飾心理,面對現實,並由此產生富有建設性的活動

3、促進求助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言語與行動的統一

4、促進明確自己資源並善加利用

5、給求助者樹立榜樣,模仿面值的榜樣,將來有能力對他人或自己做面質

面質要注意

1、要有事實依據

2、避免個人發泄

3、避免無情攻擊4。以良好諮詢關係為基礎

諮詢師轉介時要注意

1、諮詢師發現自己與該求助者不匹配時,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明智地轉介

2、首先徵求該求助者的意見,向其説明轉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該求助者介紹新諮詢師的有關情況

4。向新諮詢師介紹該求助者的情況

5、一般不干預新諮詢師的活動

6、不能再該求助者面前對新諮詢師的方法為人等進行評論,更不能指責

心理諮詢效果通過哪些機制起作用

1、宜泄助者的感情而緩解情緒壓力

2、鼓勵求助者傾訴內心痛苦,並進行鍼對性指導。

3、探求求助者的潛意識,並使求助者領悟。

4、協助求助者改進認知結構,學會合理思維。

5、通過學習與訓練,來建立積極、有效的行為模式。

6、幫組求助者捧除心理行為障礙,促進自然復愈與成長

心理諮詢各種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1、諮詢師與求助者之間建立的和諧、信任關係,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點。

2、求助者求治的強烈動機、積極態度,3、有一套雙方都相信的理論和方法。

4、諮詢師本身的特徵。

5、促進求助者的認知改變、情緒調節、行為改善。

一切諮詢的最終目的都在於啟發求助者的主宰意識和激發應變能力。實戰中所有產生良好效果的方法,都是注重行為,以求助者為巾心,有心理分析,合乎人性,並把求助者視為一個整體的。

制約心理諮詢有效性的因素

l、一般性有效岡索,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狀況動機:對工作人員的信心,因得到幫助而產生的希望,以及工作人員的關切等。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針對性的諮詢

3、求助者本身的潛在適應能力與生長、復愈能力。在一個完整的過程中,這三方而的困素是同時作用的。

表達共情應注意

1、諮詢師應走出自己的參照框架而進入求助者的參照框架,感受越準確越深入共情層次越高

2、諮詢師必要時要驗證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可使用嘗試性、探索性的預期來表達,請求助者檢驗並做出修正

3、表達共情要因人而異,共情反應的程度麻與求助者的問題程度、感受程度相適應

4、表達共情要善於使用軀體語言,如目光、而部表情、身體姿勢、動作變化等等

5、表達共情要善於把握角色。要能進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處

6、應考慮到求助者的特點和文化背景

劃分諮詢階段

1、診斷階段(初期):包括建立諮詢關係、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診斷、調整求助動機、確目標、制定實施方案。

2、諮詢階段(中期):是心理諮詢最重要的實質性階段。主要任務是幫助求助薦分析和解決問題,改變其不適應的認知、情緒或行為。

3、鞏段(後期):這一階段是總結、提高階段。結束有兩種:一種是一次諮詢結束,要做好此次諮詢的小結和下次諮詢的準備。包括佈置家庭作業,商定下次諮詢的時問、主題。另一種是整個諮詢的結束。做好諮詢的回顧總結,鞏固諮詢成果,是求助者學到的東西可以應用到今後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做好追蹤研究,既是對其負責,也有利於自己總結,提高自己的諮詢水平。另外,各階段所涉及的主要內容時有重疊,這是因為心理諮詢是個整體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