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南春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24K

江南春教學反思多篇

江南春教學反思篇1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對於國小生的詩歌教學我始終有些迷茫。一來在誦讀環節上,結合詩句引導誦讀的技能比較生疏。雖然學生在讀,但是隻是機械的認讀文字,很難從教師的語言中感受到景之美。二來在悟情環節上。如何引導他們理解詩中情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為此,我播放了一些江南的美景,以期加強學生對整首詩的感悟。

本課《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歎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台已經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在教學過程我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閲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閲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閲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閲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閲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在突出學生為主體原則的同時,我還: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靠讀來感受,詩歌所藴藉的感情內涵也靠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我讓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我在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閲讀詩歌的方法。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閲讀習慣。

詩是美好的創造,學生在教室裏讀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着。而春天的詩可以説非常多,這兩首詩學完後,引導他們繼續尋找,儘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於他們綜合瞭解春天,瞭解春天其它方面負載的東西,這對於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

江南春教學反思篇2

就我自己的這堂課,上完後,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認真備課與僅求完成教學任務的結果大不一樣。

因為組內的老師以及主管教學的校長要進行聽課,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時上課那樣隨意,都想上好課。為此,課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找資料,借鑑他人的教學設計,觀看教學視頻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學的思路後,才着手進行備課。所以我的這堂課,真是徹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學古詩的模式,不再僅僅拘泥於講、抄、背,主要是以“賞”為主。課堂更為活躍,更有趣,更生動。

這堂課我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地方有兩處: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學過的古詩詞。用回憶、複習古詩詞的方法,來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學內容。如:在理解“綠映紅”這個“映”字時,我們就聯繫了“人面桃花相映紅”中的“映”字幫助理解。在講“酒旗風”的這個“風”字時,我們也聯繫了以前學過的許多帶“風”字的詩句對比學習。二、對詩歌中字的賞析比較到位。學生們首先不會講,不知道怎麼講,於是我拋磚引玉先講了個“風”字。接着學生們就講到了“啼”“煙雨”“映”等等,就在對這些字的賞析中,體會到了詩的美。

當然,不足之處也有不少。1.對詩的整體把握不夠,詩意的落實不到位。2.主題思想的引導過於生硬。

江南春教學反思篇3

今天教《江南春》感覺很糟。

教學步驟:

一、讀詩將詩讀熟。2、引導學生質疑,找出自己讀懂的詞句。3、疏通詩意。4、背誦5、拓展相關江南春天的詩。

在第二步驟,學生提出“江南”“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詞不理解。首先他們提問的“江南”一詞就出乎我的意料。我講“江南”是長江以南(顧名思義),包括江蘇的常州、江陰、常熟、無錫、蘇州;浙江的杭州等,還有福建的一部分。古詩中的“江南”是一個大概的地理概念,更多是作為一種意象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讓學生回憶了一下白居易的《憶江南》,增加一些感性認識。

下課了,到百度裏一搜才知道還講錯了一點。原來,百度裏説“江南”包括的地方還有江西的上饒和浙江紹興等地,福建不在其中。又找到了幾首有關春天江南的經典詩詞。(《憶江南》全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古詩不好上。作為教師本身的知識蓄備不夠,開口就心虛,傷腦筋。下次課前要作充分的準備呢。

接下來講解詞意,逐句疏通詩意。麻煩了。“水村”“山郭”“酒旗風”這兩句詩,詩人通過列出“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意象來寫江南之春。過去講詩句,一般是由詞到句,讓學生大體領會,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今天這“水村”怎麼講,“山郭”又怎麼説。“郭”字字典解釋為“城外之牆”。“山郭”連起來怎麼講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還是教參聰明:千里江南,到處是鶯歌燕舞,到處是綠樹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把“水村山郭”原樣連在一起了。講這首詩,字字落實,顯然行不通,也沒有必要,教學的時候犯了大忌。這兩句除了“酒旗風”是學生看圖領會,其餘都是我講的。

下面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課前查了南朝一些相關歷史知識,這兩句講南朝歷代君主大興土木,建寺廟保佑其江山,以永享榮華富貴,還有杜牧在詩中的寄喻之意。

唉,這一課我一人講了大半,口乾舌燥,從學生的眼裏感覺他們仍多有不明就裏之處,真累!可是,古詩教學是不是隻要讓他們讀讀背背就行呢,那樣一來教師教與不教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樣一首詩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為宜呢?

江南春教學反思篇4

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設計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讓學生充分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七言絕句的節奏與韻味,培養學生讀古詩的語感。重點之二是帶領學生了解詩意,解讀畫面,進而體悟詩情詩境,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的難點在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句詩上。因為具有政治抱負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內憂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所以對這首詩的爭論各種聲音都有,寫景還是諷喻?從詩歌字面來看,前兩句詩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江南大地,後兩句又把人的視線引向煙雨中屋宇重重、悠遠古老的佛寺,展現的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所以我把本詩定位於寫景詩,但後兩句詩延伸的歷史背景也是應該讓學生有所瞭解的。

基於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我將本詩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對江南美麗春景的讚美與神往之情。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預設的重難點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課確實是一堂真實實在的課而非表演課,我一直認為,一堂課應教給學生什麼,學生上課後從知識、能力、情感上會收穫什麼,這都是備課時教者應重點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朗讀,注重引導學生想象這一詩歌的教學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因為是高年級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了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了詩歌相關知識的梳理,而自制的課件也能清晰地體現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思路: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江南春教學反思篇5

1、識字:第一課時中,通過同桌對讀正音、交流識字方法、開火車組詞來認識生字,但沒有做到每個字都讓學生説一句話;第二課時,通過帶拼音全班齊讀生字、小組合作讀生字卡、識字遊戲等方式複習鞏固。大部分學生能掌握生字,少數學生不能認讀“蓮、南”,nl不分。

2、寫字:第一課時,學寫“東、西”,“東”的第四筆容易錯寫為點,有幾個學生能自覺發現“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區分。書寫時,豎彎容易錯寫成豎折。時間分配不當,課堂上實際寫字的時間不足。

3、誦讀:第二課時的讀比第一課時多,設計了小組賽讀、分角色讀、帶動作讀、吟誦品讀等方式。但讀得還不夠多樣,環節設計不夠緊密。部分學生誤將“蓮葉何田田”讀成“荷葉何田田”。尚須要強化識記,加強誦讀,讀中理解,熟讀成誦。

4、拓展:介紹了《採蓮曲》《小池》等古詩,其中意外發現《小池》是學生幼兒園學過的。這個環節充分暴露了我的問題:不信任學生。我一開始應該先詢問學生知不知道其他關於蓮花的古詩。由於擔心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我在教學中有“滿堂灌”的傾向,這節課我講的時間起碼佔了一半,沒有留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5、調控:不時有學生開小差、搞小動作,我有時不能發現,可見我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留意到每一個學生,同時,也説明我的課堂還不夠生動有趣,不能完全吸引學生。

江南春教學反思篇6

一、注重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詞的朗讀要求語速要慢,而且語調要有高低的變化,課堂上我注重朗讀指導,加強示範,並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帶上動作讀、配樂讀,讓學生讀出詩中的情,讀出詩中的美,讀出感情了,對詩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詩人之所以能寫出優美的詩句,是因為他曾經身處在那樣的意境之中,只有為學生創造詩意的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詩意。所以在教學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詩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不但能説出詩中所寫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説出彷彿聽 到了流水的聲音,這足以見得學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進了詩的意境。

三、大膽嘗試了隨文識字。

識字教學仍是教學重點,我嘗試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兒歌識記、家族識字、給生字組詞,用詞語説句子等多種方法,夯實了識字教學,特別是用詞語造句,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説,不但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課文內容,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