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木蘭詩》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45K

《木蘭詩》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誦讀體會,激發感情 篇一

誦讀有利於學生對書面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語文課堂教學就應書聲琅琅,情趣濃濃。從學生們學習時的反映可以看出,由於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展示花木蘭馳騁沙場的生動畫面,和多種形式的競賽題目,引導學生去誦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幾乎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聽他們的朗讀,讓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渾身是膽的花木蘭馳騁在沙場上。通過在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閲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讓學生通過背誦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説是水到渠成。在朗朗書聲中鞏固語言,理解語言,從而學會運用語言。這一課時的內容挺多,但由於學生積極投入,整堂課感覺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通過這節課,我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木蘭詩》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節課讓我感到,課堂教學做到既真實又紮實,既生動又生效才是一節好課。這節課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組合方式,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加強他們的誦讀能力,努力體現知識性、個性、創造性和互動、主動、能動等特色。首先,我認為我這節課的優點有:

(1)課件製作比較精心,經過認真整理,化繁為簡。課前我花費大量時間精心設計準備課件,為的是更好的梳理課文思路,讓學生目的明確。

(2)分析文本和學情,找準切入點和實破口。

對切入點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本、解讀文本、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也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木蘭詩》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可圈可點之處實在太多,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據本課時的設計理念,木蘭可親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因此,把“通過課文原句,找出人物形象”確定為本次教學的核心目標,這也是本次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我認為這個切入點和突破口找的比較好。

(3)注重朗讀,適當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於朗讀的語調、語速、情感方面,我都認真點評、引導、分析,學生的朗讀比較理想。

(4)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都有明確的合作要求,操作簡單,避免了合作形式化。同桌互説,6人小組合作完成不同形式的呈現方式,成果呈現多元化,促進了學習的實效。

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一開始的“温故知新”環節,此環節設計意圖是想感悟詩意,檢測學生前一節課學習情況和概括能力。不過學生還不在狀態,我的調動還不到位。一兩個學生後,狀態恢復,回答和朗讀漸入佳境。

其次是經驗不足,第二個教學目標沒有全部完成到位。只抓木蘭形象,忽略分析本詩的語言美、音韻美。並且沒能實現在課上講本詩背誦下來。

EEPO有效教育,是教師有效的指導,有效的調控,更是學生有效的學習。這節課,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來組織學習,這麼做,學生的個體意識就能夠有效的被激發出來。而自己只當後台老闆,從旁指點,甚至把自己也作為同學們中的一員來參與學習,這樣不單起到了監督學習的作用,還讓學生感到老師非常親切。在今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

我還要多花心思,繼續實踐EEPO模式,讓課堂變得更紮實,而不只是一個花架子!

範例五這堂比較成功的課讓我驚歎於學生身上的潛力,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遊戲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其樂無窮的語文世界中自由的翱翔,學生快樂,我亦快樂。

反思:“遊戲是兒童的天使”,處於兒童向青年階段過渡的學生又何嘗不對遊戲情有獨鍾?教師要因勢利導,進行與教學活動有關的遊戲可以和諧師生關係,挖掘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欲,更重要的'是讓充滿活力的學生們在符合天性的情境下有效地完成知識能力的提升,培養對語文長遠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們在強調培養學生們想象力的同時,也應注重自己創造能力的培養,設計好每一節高效而又符合學生心理的課。

《木蘭詩》教學反思 篇三

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一向為人們喜愛,流傳深遠。木蘭其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形象,她不慕名利、深明大義、替父從軍的事蹟,也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引發學生的敬仰。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真正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改革應是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點撥,引發學生回答。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學習《木蘭詩》一課,給我最深刻的感受。

對於這篇課文,學生的興趣很濃,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通過小組的自主、合作、探究,分析了木蘭的形象。我正準備要求學生背誦課文時,一個學生舉起手,我疑惑不解地問:“有事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我不但不信,更理解不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説:“是呀,木蘭上廁所或洗澡,不是很容易被發現嗎?”為此,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到木蘭的謹慎、機警。果然,有學生回答:“這些生活細節,木蘭可以巧妙地迴避。這從文章的結尾‘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以看出木蘭是謹慎、機警的。”學生都信服了。這堂課結束後,給我的感受是學生應該有參與意識,要積極去思考,通過提出疑問來學習,積極、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

《木蘭詩》教學反思 篇四

作為一篇精讀課文,我想在一、二節課內通過深入品讀語言來品析人物,又不想放棄對學生朗讀詩歌的指導,兩個方面都是需要大塊時間重錘敲擊的教學環節,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我越是想兩者兼得,越是兩個都沒有抓牢,這是遺憾之一;

培養學生讀書質疑的能力,一直是我教學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節課顯然也成了一個並不漂亮的“尾巴”,這是遺憾之二

從教學目標的確立來看,渴望讓學生在並不算長的時間內,從通過準確的語音、恰當的語速語調和節奏的變化到讀出不同內容傳達出的不同情緒,這個願望顯然有點理想化了,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品讀詩歌”環節,原先設計的賞析突顯木蘭女性性格和品質特點詩句的環節,應該是本課的一個亮點,然而由於前面朗讀部分耗時太多而沒有展開,這成為了我這節課最大的遺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正因為遺憾,它才吸引我不斷前行,不斷追索。

抓住情節,瞭解課文 篇五

文言文語言精練,讓學生覺得沒有現代文的容易理解,學生對花木蘭瞭解甚少,所以上課之初,我從感覺形象入手,通過觀看錄像着重感受花木蘭躍馬橫槍、英勇善戰的威武形象。讓學生通過對各段故事情節的簡述感知到課文的大概內容,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花木蘭身穿戎裝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軍的艱辛,感悟花木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優秀品質。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花木蘭是一位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馳騁沙場、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女英雄。這是教學的基礎。

《木蘭詩》教學反思 篇六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覺得的做的不錯的有這些做法,我在第一課時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讓他們想象木蘭回鄉後在家變回女兒身後的形象及火伴看到她後的情景。我想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練筆的情境也有助於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在上課的過程中談到木蘭的形象時,我引入豫劇花木蘭的視頻片段及好萊塢花木蘭電影的片段,這有助於學生了解花木蘭在世界文學中的影響同時也調節了課堂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我還讓學生參照”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樣式,給花木蘭寫一個頒獎詞,很多地方的會考中出現過類似的題目,我想趁熱打鐵既有助於學生深入感知花木蘭的形象,也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明確對學生表示,會背這篇課文那麼就完成了70%的學習任務,剩下的30%中,能翻譯課文佔20%能感知木蘭的形象佔10%。雖然我這樣地位,但是我在課堂中還是沒有創設各種情境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就把文章背下來,説明我的設計還是不精練,沒有抓住重點的字詞開展教學,而且對於文章中的修辭如很難懂的”互文“也是教的很鬆散。所以,這樣留學生在課堂中做練習的時間就相對比較少。在課堂中也出現了一個意外的”回答“,在説到”木蘭不用尚書郎“時,大部分學生都説這句反映了木蘭淡泊名利熱愛家鄉的性格,可是有一個學生卻站起來説”老師,我覺得木蘭這麼做是因為她害怕,因為她怕做官久了自己的性別會被別人發現,如果那樣,她就犯欺君重罪了……“這樣的回答,讓我很意外,好像完全脱離了正統的思想,但是也不能説毫無道理。我只是肯定了這個學生善於思考但卻沒有用很好的方式把她引到”正道“,我想這需要老師的教學機智,這樣的學生也能鍛鍊老師的教學機智。

《木蘭詩》教學反思 篇七

對於文言之類的文章,以前我總是放不開。不能像上現代文那樣大刀闊斧激盪跳躍,總是規規矩矩地先疏通文意再朗讀背誦,最後分析課文,基本上一直是這個模式。因為學校倡導課改,我作了一下嘗試,引導學生按照以下步驟來欣賞這首樂府民歌,在課堂組織教學當中,達到了不一樣的效果。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民歌。為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木蘭的形象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把課堂活動分成三個版塊──我能讀準、我能讀好、我能讀懂。意圖從三個層次出發來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首先讀準字音、知道詞語釋義,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最後是讀懂木蘭的形象,提高學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這篇文章我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看過很多的教學實錄,大部分老師都是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本課的教學,我想這樣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學生在家進行了充分的預先,對文章的字句的理解已是很到位了。我們這裏的學生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我在第一課時中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讀準字音,讀熟課文,在此基礎上自己對照註釋疏通文意。我覺得這篇文章中有很多字的讀音容易讀錯,如“可汗、燕山、轉、裳、同行”等詞,在教學的過程中果真有很多的學生把這些字音都讀錯了,我想從這最基本的字詞開始還是有意義的,如果教學完成後,學生連課文的字都不會讀那是很可笑的。第二課時,對前面的四段內容進行了疏通並讓學生背誦其中的內容,第三課時讓學生學習後面的內容,並讓學生感受木蘭的形象。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種層次分明的教學設計在幫助學生認識,這節課我們需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方面有很大的幫助。能最大限度地讓所有同學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並最終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朗讀的時間把握方面,我用了近30分鐘時間讓六個小組比賽讀整首詩,導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這個教學任務時時間比較緊迫,因此我認識到在賽讀時可以分段進行,那麼在時間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較寬裕了。

其次是在如何能讓學體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其實,讓每位同學都能提筆來寫一寫,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識到,在分析木蘭形象這個環節中,我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上做一些旁批──你從哪些情節瞭解到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在旁邊標註出來,這樣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後是在生字詞的訓練方面,某些同學回答錯誤,雖然我進行了糾正,但沒有時間在課堂上及時過關。詩歌教學注重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注重以“讀”為本,熟讀成誦的訓練,但我在課堂中還是沒有創設各種情境能讓全部學生(六個組基本上只有一半人在課堂上背誦)在課堂中就把文章背下來,説明我的設計還是不精練,我沒有讓學生沉浸在詩歌的氛圍中,徹底領會木蘭這一愛國女英雄的形象。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覺得的做的不錯的有這些做法,我在第二課時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讓他們想象木蘭回鄉後在家變回女兒身後的形象及夥伴看到她後的情景。我想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練筆的情境也有助於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第三節課後我還讓學生參照“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樣式,給花木蘭寫一個頒獎詞,很多地方的會考中出現過類似的題目,我想趁熱打鐵既有助於學生深入感知花木蘭的形象,也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後認真思考一下,在這堂課的組織教學上我沒有用傳統的串講法進行教學,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充分的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特別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木蘭詩》教學反思 篇八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真正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改革應是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點撥,引發學生回答。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學習《木蘭詩》一課,給我最深刻的感受。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通過小組的自主、合作、探究,分析了木蘭的形象。

我正準備要求學生背誦課文時,一個學生舉起手,我疑惑不解地問:“有事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我不但不信,更理解不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説:“是呀,木蘭上廁所或洗澡,不是很容易被發現嗎?”一個學生馬上回答:“這些生活細節,木蘭可以巧妙地迴避。這從文章的結尾‘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以看出木蘭是謹慎、機警的。”有的學生信服地點了點頭,有的又舉起手:“男人與女人在生理髮育上畢竟有所不同,比如從胸部、皮膚、聲音、走路,都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女的,這靠機警是解決不了的。”學生都沉默了。看着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我激動地説:“木蘭喬裝十年,馳騁沙場的傳奇經歷和洋溢全詩的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都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木蘭詩》稱得上是古代文學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成功範例。”學生眼裏流露着喜悦和滿足的目光,快速地作好了筆記。本課的寫作特點,本來想在下一課時解決,想不到學生的一個疑問,就輕鬆愉快地解決了。我不禁感慨萬千:學生如果沒有參與意識,沒有積極思考,很難想象他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既然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上就應把問答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樣他們才能積極、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