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木蘭詩》原文和譯文【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木蘭詩》原文和譯文【通用多篇】

木蘭詩原文及賞析 篇一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鬆,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卧其下。時餘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餘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裏。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翻譯

錢塘西湖旁有一詩僧,名叫清順,他所居住的藏春塢,門前有兩棵古松樹,樹上有凌霄花攀援,清順常常白天躺卧在松樹下。我為郡守時,一天屏退隨從去訪他,松風騷然,清順指着落花求我創作,我於是寫下此詞。

兩株古鬆沖天而起,銅枝鐵幹,屈伸偃仰,彷彿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於一片墨綠蒼翠之間,讓人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正躺在濃蔭下的竹牀上沉睡。

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只見在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

註釋

藏春塢:清順居處的小庭院。中間窪,四邊高的地方叫塢。

凌霄花:一名紫葳,夏秋開花,莖有氣根,可攀援棚籬。

為郡:指為杭州知府。

屏騎從過之:不帶給隨的人馬而獨自去羣訪他。

屏:除去,不用。

騎從:騎馬跟隨的人。

過:拜訪;上門訪問。

之:指代僧清順。

騷然:騷騷作響。

白甲:鬆皮如鱗甲。蒼髯,深綠的松針。

幽人:幽棲之人,此指清順。

爭噪晚:在夕照中爭相嗚叫。

翠颭紅輕:形容雙鵲跳動引起松葉和凌霄花的顫動。

賞析

這首詞的作意,小序裏交待得很清楚。東坡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説法,這首詞既是應和尚的請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禪機。“雙龍對起”,起筆便有拔地千尋、突兀凌雲之勢。兩株古鬆沖天而起,銅枝鐵幹,屈伸偃仰,如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前兩句寫古鬆,寫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詞人乍一見古鬆,即產生龍的聯想,而龍是興風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見雙龍在風雨中翻騰。當時已是傍晚,濃蔭遮掩的枝幹,若隱若現,也容易產生煙雨的錯覺。接着,詞人從幻景中清醒過來。眼見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綠蒼翠之間,他彷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躺在濃蔭下的竹牀上,清閒地小憩呢。

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多麼温柔,不知是怕吹醒了幽人呢還是憐惜嬌嫩的凌霄花。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爭吵些什麼呢?但樹自在,花自香,幽人自夢。有人説,一對喜鵲爭噪,將”疏影微香“、”幽人夢長“的意境攪得稀糟。這是不明白鬧與靜的辯證關係。人世的紛爭更能顯出佛門的超脱,鳥兒的鳴叫更能顯示境界的幽靜。隋王籍不是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的名句嗎?在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在濃綠的枝葉之中,忽然一點金紅,輕飄飄、慢悠悠地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漸落漸近,安然無聲。過了好一會兒,又是一點金紅,緩緩而下。如此境界,令人神清氣爽,思慮頓消,整個身心都融化在一片無我、無物、無思、無慮,純任自然,天機自運的恬淡之中。

綜觀全詞,在對立中求得和諧,是其創造意境的藝術特色。整首詞寫的物象只有兩種:古鬆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後者是陰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一陰柔之美中。從詞的上片看,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成對比。詞的下片是鬧與靜的對立,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就是在這種對立的和諧之中,詞人創造出了一種超然物外,虛靜清空的藝術境界。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沒有主觀的評價,沒有自我情感的直接表露,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風景畫。而在這天然的圖畫中,沒有任何人力的作用,沒有人的絲毫活動,樹風花鳥自由自在,了無交涉,晝夢的幽人似乎也融化為自然之中了。這是禪意的詩的藝術表現。

創作背景

元祐五年(1090)五月,蘇軾過訪藏春塢。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六:”西湖僧清順,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詩話》:”東坡遊西湖僧舍,壁間見小詩云:‘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自有期,桃李亂深塢。’問誰所作,或告以錢塘僧清順者,即日求得之,一見甚喜。“詞當作與此時。

木蘭詩原文及賞析 篇二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粧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翻譯

無論行走還是靜坐,無論獨自吟詠還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牀榻,我都獨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讓我倍加傷神,更無奈這春寒招惹我的愁緒。

這份愁情有誰曾見到,讓我眼淚滾滾,把自己原先的粉粧沖洗得一絲不留;愁病交加,把燈芯挑了又挑,終究難以入眠。

註釋

獨行:一人行路;獨自行走。

獨坐:一個人坐着。

獨唱:獨自吟詠、吟唱。

獨卧:泛指一人獨眠。

佇立:久立。

傷神:傷心。

無奈:謂無可奈何。

輕寒:微寒。

殘粧:亦作“ 殘粧 ”。 指女子殘褪的化粧。

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約得其半。

相仍:依然;仍舊。

寒燈:寒夜裏的孤燈。多以形容孤寂、淒涼的環境。

不成:不行,不可以。

賞析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眾、善繪畫、通音律、工詩詞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滿,婚後抑鬱寡歡,故詩詞中“多憂愁怨恨之語”。相傳她出身富貴之家,至於她的丈夫是什麼樣的人,其説不一。有的説她“嫁為市井民家妻”,有的説她的丈夫曾應禮部試,後又官江南,但朱與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種説法可信,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後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內容看,這首詞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係。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卧”兩句,連用五個“獨”字,充分表現出她的孤獨與寂寞,似乎“獨”字貫穿在她的一切活動中。“佇立傷神”等兩句,緊承上句,不僅寫她孤獨,而且描繪出她的傷心失神。特別是“無奈輕寒著摸人”一句,寫出了女詞人對季節的敏感。“輕寒”二字,正扣題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詞無一語及春,惟從“輕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一詞,宋人詩詞中屢見,有撩撥、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懷蓬萊閣》詩:“深林鳥語流連客,野徑花香着莫人。”楊萬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詩》詩:“無那春愁着莫人,風顛雨急更黃昏”。“著摸”即“着莫”,朱淑真詞與楊萬里詩用法完全相同。輕寒為什麼撩惹春愁,失去愛情幸福的女詞人深有體會。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對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滿的朱淑真在“佇立傷神”之際,不禁發出“無奈輕寒著摸人”的吟詠,足見兩位女詞人在“輕寒”季節,有着共同的傷心之處。

下片進一步抒寫女詞人愁怨。“此情誰見”四字,承上啟下,一語雙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獨傷情,又兼指下文的“淚洗殘粧無一半”寫出了女詞人以淚洗面的愁苦。結穴處的兩句,描繪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這首詞語言自然婉轉,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心孤悶難遣而導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的描寫。“佇立傷神”兩句,轉向寫靜態的感覺,但意脈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真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

“剔盡寒燈”的落腳點不在“剔”字(剪剔燈心的動作),而在“盡”字。“盡”字是體現時間的。所謂“夢又不成燈又燼”(歐陽修《玉樓春》),顯然是徹夜無眠。對於孤悽愁病的閨中人,只寫這一淚、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裏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況是“此情誰見”,無人見,無人知,無人慰藉,無可解脱!自寫苦情,情長詞短,其體會之深,含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擬閨情之詞所能及者。

創作背景

朱淑真雖家世顯赫,婚姻卻十分不幸,這首詞正是由於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寫。朱淑真書寫時心中充滿矛盾,但字裏行間卻透露着對知音的渴望,對自我才華的肯定,對自我實現的期待。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三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翻譯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註釋

芙蓉:又稱為“荷”、“蓮”。這裏刻畫了一位如荷般美麗、和諧、恬靜的女子。

小暈紅潮:謂臉色微微泛起了紅暈。

鬟:總髮也。

鳳翹:古代女子鳳形的頭飾。

直為:只是由於……。

凝情:深細而濃烈的感情。

回闌:曲折的欄干。闌,同“欄”。

創作背景

據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賞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寫人物則是少見,且是極為困難的。而這首詞,卻以精煉的筆觸,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愛的少女的形象。詞的上片側重靜態的刻畫,寫出了少女外貌的美麗動人。下片側重於動態的摩畫,將其一剎那間複雜嬌羞的心理表現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

上闋開頭四字便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絃,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説,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恰是人物內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第二句通過細節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後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人物素描。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可如此分開又心存不甘,於是抓緊時間,轉過迴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藴着萬般無奈的悽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麼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説,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動作描寫,生動再現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心複雜活動排解矛盾後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少女複雜的內心世界。

其次是環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迴廊的一個典型的環境裏,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迴廊裏,他們幽情暗結。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在《虞美人》一詞中他寫有“迴廊一寸相思地”;在《紅窗月》中寫有“猶記迴廊影裏誓生生”。因此,迴廊也就成為這首詞的一個重要意象。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四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

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故將別語惱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迴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翻譯

我知道您的崇高品格有如得仙道的人,深冬不寒,盛夏不熱。我們真像是千載相逢而別於旦夕之間的人。是我故意拿分別的話語來刺激您,想要看一看您的淚流滿面的樣子呀!

落花已追隨迴風而去,它本是無心逐風的,春鶯懂得其中的真情啊。明天我就要踏上“歸路”,走出錢塘西途了;從此之後,也就看不見春鶯哀啼花落的地方了。

註釋

馬中玉:名鹼,山東茌平人。

仙骨:這裏指馬中玉。

無寒暑:不計年歲。

梨花枝上雨:比喻美人眼淚。

塘西:指錢塘西。

賞析

上片開頭雲:“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詞人首先表示了自己對摯友馬中玉的尊敬和惜別之意。下文,詞人對馬中玉於己的難捨難分之情,又做了最“知己”的表述:“故將別語惱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故將”二字,用語極其巧妙,詞人明知馬中玉對自己的感情,一旦分手,必定會流淚哭泣,卻故意用詼諧語氣調侃友人。是詞人為打破與馬中玉分手時的難堪局面,而故意用分別的話語來挑逗對方使他落了淚。這就是説,詞人把勾起友人拋灑惜別眼淚的罪責,歸在自己身上了。其實,詞人行為的實質,正是用詼諧之語去安慰對方,是故意把分手時滾湧眼淚的情感淡化下來,從此可以看到詞人對友人的摯愛之情,是非常的深切真誠。

下片“落花已逐迴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則着重轉向了對自己內心的描寫。詞人把自己離杭赴京的處境比作了“落花”,説它的凋落花瓣已經被迴風吹逐而去了。其實,落花本是無心逐風的,只是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只有那花枝上的春鶯懂得其中真情,它站在枝頭上啾啾哀鳴,正在傾訴着內心的煩惱——詞章以物觀我,逸筆韻遠,發人深思。末二句則痛書別去:“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詞的感情直瀉而下,有如山洪奔騰無可挽阻。這詞情正與馬中玉贈行詞之“從今寧忍看西湖,抬眼盡成腸斷處”遙相呼應,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這是一首作答詞,全詞賦陳鋪敍,又寄託感發;意內言外,而回蕩反覆。給人以真摯自然,悲從中起的藝術感受。

創作背景

元祐六年(1091年)辛未春三月,東坡守杭任滿,奉召還朝,友人馬中玉時任兩浙路提刑,正在杭州,賦《木蘭花令》詞贈行,蘇軾乃賦此詞作答。

詞多義: 篇五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e.g.:東市買駿馬;b.僱,租,e.g.: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e.g.:願為市鞍馬;b希望,e.g.:願馳千里足。

木蘭詩原文及賞析 篇六

減字木蘭花·立春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翻譯

牽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於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

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綵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捲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註釋

春牛:即土牛,古時農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勸農耕,並象徵春耕開始。

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執,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稱。

丐:乞求。

春工:春風吹暖大地,使生物復甦,是人們將春天比喻為農作物催生助長的農工。

肉紅:狀寫桃花鮮紅如血肉。

春幡:春旗。立春日農家户户掛春旗,標示春的到來。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或樹枝上。

春勝:一種剪成圖案或文字的剪紙,也稱剪勝,以示迎春。

天涯:多指天邊。此處指作者被貶謫的海南島。

楊花:即柳絮。

賞析

海南島在宋時被目為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詠,大都是面對異鄉荒涼景色,興起飄零流落的悲感。蘇軾此詞卻以歡快跳躍的筆觸,突出了邊陲絢麗的春光和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在中國詞史中,這是對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熱情讚歌。蘇軾與其他逐客不同,他對異地風物不是排斥、敵視,而是由衷地認同。他當時所作的《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詩中也説“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寫溪風習習,頓忘身處天涯,與此詞同旨。蘇軾一生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或是遊宦,或是貶逐,但他對所到之地總是懷着第二故鄉的感情,這又反映出他隨遇而安的曠達人生觀。

《減字木蘭花》上、下片句式全同。此詞上、下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後漢書·禮儀志上》)。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習俗後,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一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説:“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二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以後都出以景語: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紅。這裏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寫楊花句,卻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作者次年人日有詩云“新巢語燕還窺硯”,方回《瀛奎律髓》評此詩云:“海南人日,燕已來巢,亦異事。”原來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以此知海南物候之異,楊花、新燕並早春可見。而早春時節,中原時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那麼,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歎了。——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詞內容一是禮讚海南之春,在中國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二是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中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的兩首詞來對讀,朱的《訴衷情》也寫立春:“青旗綵勝又迎春,暖律應祥雲。金盤內家生菜,宮院遍承恩。時節好,管絃新,度昇平。惠風遲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這裏也有“青旗”、“綵勝”、“惠風”、“柳眼”、“醉尊”,但一派宮廷的富貴“昇平”氣象,瞭解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讀者自然會對此詞產生遺憾和失望。比之蘇詞真切的自然風光,遜色得多了。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説:“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九日江亭閒望,蠻樹繞,瘴雲浮。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這是寫南越的重陽節。但所見者為“蠻樹”、“瘴雲”,由景引情者為“山引淚,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見鳳樓龍闕”的流落異鄉之悲。朱敦儒此詞作於南渡以後,思鄉之愁含有家國之痛,其思想和藝術都有可取之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顏持約詞不減唐人語”條也稱讚此詞“不減唐人語”。但此類內容的詞作在當時詞人中不難發現,與蘇詞相比,又迥異其趣。二詞相較,對異地風物有排斥和認同的差別,從而更可見出蘇詞的獨特個性。

這首詞在寫作手法上的特點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複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如果接連使用稱“疊字”,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清人許昂霄《詞綜偶評》雲:“《玉台新詠》載梁元帝《春日》詩用二十三‘春’字,鮑泉奉和用三十‘新’字······餘謂此體實起於淵明《止酒》詩,當名之曰‘止酒詩體’。”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複。《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來獲得別一種藝術效果:音調增加美聽,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而其間用法頗多變化,仍有高下之別。陶淵明的《止酒》詩,每句用“止”字,共二十個,可能受了民間歌謠的影響,畢竟是遊戲之作。梁元帝《春日》詩説:“春還春節美,春日春風過。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處處春芳動,日日春禽變。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不見懷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結,春結誰能申。欲道春園趣,復憶春時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獨念春花落,還似昔春時。”共十八句竟用二十三個“春”字,再加上“日日”、“處處”、“不見”等重用兩次,字法稠疊,頗嫌堆垛。再如五代時歐陽炯《清平樂》:“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蒂,春燕舞隨風勢。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幹春夢無憑。”這首詞也寫立春,為突出傷春之情,一連用了十個“春”字,句句用“春”,有兩句用了兩個“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蘇軾此詞卻不然。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其實,蘇軾在寫作此詞時,並非有意要作如此複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樸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後世詞人中也不乏擅長此法的,南宋周紫芝的《蝶戀花》下片:“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殘紅,不忍抬頭覷。假使留春春肯住,喚誰相伴春同處。”前後用四個“春”字,強調“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伸的《踏莎行》下片“百計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須去。望君頻向夢中來,免教腸斷巫山雨”,共用五個“君”字,突出留君之難。這都是佳例。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元符二年(1099)。蘇軾在惠州貶所得到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不得籤書公事的命令,於紹聖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離開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貶所。這首詞為元符二年立春所寫春詞。

木蘭詩原文及賞析 篇七

當塗解印後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麥,姑孰堂前餘翰墨。暫分一印管江山,稍為諸公分皂白。

江山依舊雲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誰分賓主強惺惺,問取磯頭新婦石。

翻譯

免去當塗太平州知州職後一天,同僚為我在郡中擺設酒席,我寫下這首詞送給郭功甫。

凌歊台上長滿青色的麥子,姑孰堂前只留下了佳篇名章。我暫且做官隱居,稍為百姓分辨是非。

江山依舊,浮雲碧天,昨天的主人今天成了客人。誰要勉強把主客分個一清二白,那就去問江邊的“新婦石”吧。

註釋

當塗:地名,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

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甫,自號謝公山人、醉引居士、淨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北宋詩人。

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關鎮(姑孰),在黃山塔南。

姑孰堂:當塗地名。

姑孰:當塗古名。翰墨,義同“筆墨”,指文辭。

管江山:“吏隱”的代稱,把做官作為隱居的一種手段,不以公務為念,優遊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隱。

惺惺:此處意謂清醒、明白。

新婦石:即望夫山。

創作背景

該詞創作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黃庭堅對徽宗寄有希望。但黨爭復起,朝政更趨腐敗。黃庭堅請求外放,只在任九天就罷官離去。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戲劇性事件讓作者感慨萬千。他在一次宴會上寫成了這首詞。

賞析

該詞從當塗的名勝古蹟寫起。開頭兩句概括了當塗的山川風物。綴以“青青麥”三字,引發讀者“黍離麥秀”的聯想。《史記·宋微子世家》寫到殷商舊臣“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遂作《麥秀》之詩,詩云:“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青青麥”字面上又是用《莊子·外物》所引的逸《詩》:“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為?”昔時高台離宮,而此時麥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滄桑的無限感慨。姑孰本是當塗縣的古名,姑孰溪流貫其中,姑孰堂凌駕溪上,頗得山水之勝。所謂“餘翰墨”,實即感歎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這兩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無盡感慨,無論是稱雄一世的帝王,還是風流倜儻的詞客,都已成歷史的陳跡,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遠。接下來兩句寫出知太平州。經過遷謫的動盪磨難,憂患餘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稱為“管江山”、“分皂白”。再加上一個“暫”字,一個“稍”字,更突出了這種淡然超脱的態度。

下片開頭兩句概括了九日罷官的戲劇性變化,與上兩句適成對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來,山川形勝,碧天浮雲,着一“空”字,是因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來要“管江山”、“分皂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諸公”的客人了!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運用當句對,一句之中既構成今昨主客的鮮明對比,語氣斬截,強調了變化之突兀,其中有感歎、不平、譏諷、自嘲,內涵頗為豐富。最後兩句則展現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變化。新婦石是千百年來歷史的見證,閲盡了人世滄桑,但見人間的升沉榮辱都只如過眼煙雲,本無須有是非彼此之分。“誰分賓主”句,看似作者勸大家無分賓主,盡歡一醉,深乃用“萬物之化,終歸齊一”的老莊哲學來作自我解脱。

這首詞曠達超然之中發泄了牢騷不平,最後仍歸結為物我齊一,表現出作者力圖老莊哲學中尋求解脱的思想傾向。一個“暫”字表現出作者不以進退出處縈懷的超脱。變化的萬物本來只是“道”運行中表現出的一種暫時形式,故宜隨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於心。但一夜突變,畢竟難堪,所以還是不免有牢騷,最後又用齊物論否定牢騷,達於解脱。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八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翻譯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在這種悽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裏去聽了。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餘暉中,儘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註釋

劉郎:指唐詩人劉禹錫。他曾被貶至南方連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戰亂而流浪南方,故以劉郎自比。

重院:深院。

謝家:指歌伎居處。

潯陽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兩句説自己象白居易那樣聽琵琶後落淚傷心。杜甫《春望》

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説面對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感慨萬端。

賞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時,如果處境不利,遇上不順心的事,便自覺老了。謝安有中年哀樂之感,所以袁枚稱謝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難遣中年以後情”。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的,時年三十九歲,就在詞中自稱“老夫”。因蘇軾當時外放山東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鬱悶。朱敦儒生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欽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歲。這首詞是南渡以後的作品,作於朱敦儒四十六歲以後,故起筆便自歎“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這裏暗用兩個典故。中唐詩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詩句。《再遊玄都觀》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句。劉郎與桃花的關係就是從這裏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桃花與笑的關係。作者截去“春風”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遊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桃花”用在此處,一方面與“劉郎”有關,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徵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着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由於金人鼙鼓動地來,才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後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桃花”沒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儘管南宋統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沒有那種閒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詞中也曾無限感慨地説:“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又一次表現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這種悽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裏去聽了。重院,即深院。謝家,即謝秋娘家。謝秋娘,唐代名妓,故詩詞中常用謝家代指妓家,或指詩人所愛戀的女子家。如唐張泌《寄人》:“別夢依稀到謝家”。温庭筠《更漏子》:“惆悵謝家池閣。”都可説明這種用法。

過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曲終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後,產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展的關鍵處。在這關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麼“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原來朱敦儒感到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餘暉中,儘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於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徵和暗示南宋政權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無望。這對於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説,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採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由此可見朱敦儒身經國亡家破之難,流離轉徙於南方之後,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激情。千百年後讀之,仍令人心情激盪不已。

註釋 篇九

1、唧唧(jī jī):紡織機的聲音

2、當户(dānghù):對着門。

3、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

6、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7、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8、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9、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0、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1、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12、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3、辭:離開,辭行。

14、濺濺(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15、旦:早晨。

16、但聞:只聽見

17、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18、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説的“可汗”。

20、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21、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2、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3、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5、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26、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27、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28、不用:不願意做。

29、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0、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裏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將:助詞,不譯。

33、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紅粧(zhuāng):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36、霍霍(huò 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37、着(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8、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39、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説,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眯着眼。

4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隻兔子貼着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42、”火“:通”夥“。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43、行:讀háng。

44、傍(bàng)地走:貼着地面並排跑。

A。字音:機杼〔zhù〕鞍韉〔ānjiān〕轡〔pèi〕頭鳴濺濺〔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