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不要用愛控制我》讀後感: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9W

《不要用愛控制我》讀後感: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精品多篇】

《不要用愛控制我》讀書筆記 篇一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記者採訪對於“不經常回家看老人屬於違法”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有位原本樂呵呵的大爺,忽然情緒失控,大吼:“不回來看我們違什麼法,30歲了還不結婚才違法,該判刑!”有人調侃:難道要判“無妻徒刑”嗎?有人慶幸:還可以再逍遙法外3年。輕鬆一笑後,我突然有種想法,最親的人,往往以愛的名義,向我們灌輸他們的意見,讓我們順從於他們的決定,遷就於他們的想法。實際上,這不是愛,而是控制,但我們很容易信以為真,放棄對自我生活的掌控,並因此受到傷害。

《不要用愛控制我》這本書,能幫你解決以上難題。作者帕萃絲·埃文斯,是加拿大埃文斯人際關係研究中心創始人,在全美也建立了許多工作室。本書被譽為人際關係領域的“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在書中,作者回答了三個關鍵問題:

控制者是怎麼形成的?

控制是怎麼發生的?

如何擺脱控制?

01控制者是怎麼形成的?

對於控制者來説,他們的童年經歷,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步,自我的精神邊界被攻擊;

第二步,放棄自我感覺;

第三步,進行自我分裂。

精神邊界,就像是你心裏的一扇門,當你接受或者拒絕外界評價時,就在打開或者關上這扇門。

如果沒有精神邊界,我們會很容易淹沒在他人對我們評價中,喪失真正的自我,會相信,其他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就是自己本身,

舉個例子,一個小孩在路上摔倒了,他感到疼,開始哇哇大哭。父母卻異口同聲:“你又沒受傷,哭什麼?你只不過想引起別人注意,別浪費時間了,也不怕人笑話!”

如果孩子聽信了父母的話,相信疼痛的感覺是不真實的,他就會失去對自我的感知。他會覺得流淚毫無作用,“我沒什麼可哭的“,將會失去合理表達情感的能力。同時,他會對自我表露產生羞恥感,覺得這樣做很不好,“我只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長此以往,他會放棄自我感覺,放棄思考,喪失自信,根據別人的想法來行事,走上了自我分裂的狀態。處在這種狀態的人,不是根據親身體驗來完善自我,而是根據別人的期望、觀點和評價,來扮演自己。

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對內,逃避被排斥所帶來的痛苦,對外,希望被那些感情不外露的父母所接納。

但是,這樣建立起的自我,沒有深度,缺乏理性、温情和寬容,無法和他人真正融合。

02控制是怎麼發生的?

控制的發生離不開兩個關鍵詞,“逆向聯繫“和”完美的夢中情人“。

逆向聯繫,開始於對他人的假設和判斷。

回想我們上面的那個例子,父母拒絕正視孩子的真實感受,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評價孩子,他們只願意接納一個想象中的孩子,這個孩子既不會犯錯,也不會喊疼。他們只關注自己的感受,無法真正理解孩子。

在夫妻之間,更容易發生逆向聯繫。

比方説,有人對你總抱有非常頑固的看法,以至於在他們看來,你似乎就不存在,無論你怎麼解釋,怎麼做,他們也沒有辦法真正理解你。

控制者在內心中會幻想一個完美的夢中情人,這個夢中人永遠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時刻給予自己正面的迴應。簡單來説就是,完美情人毫無個性,對控制者百依百順。

而在現實中,這樣的完美情人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也有自己的喜好。

當發生衝突和分歧時,在正常的人際關係中,雙方會努力去相互瞭解,彼此理解。而對於控制者來説,他需要的是一個百依百順的完美情人。

當對方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和獨立傾向時,控制者就會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脅,他們會千方百計,壓制對方,甚至以暴力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手段,達到讓對方放棄自我的目的。

03如何擺脱控制?

帕萃絲·埃文斯,對於控制者的建議是:正視自己的感覺,和自我內心進行溝通,放棄自幻想,學會和別人坦誠相待。要認識到,人和人之間需要心靈上的交流,而不是口頭或表面上的服從。

對於被控制者,帕萃絲·埃文斯建議:

警惕他人對你精神邊界的侵犯。

認識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性,把你的生活建立在真實世界上。

對無意識的胡言亂語,不予理睬。因為,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瞭解自己,你是一個有自由選擇權的成人,你有權選擇,是否採納和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批評。

知乎上,有個瀏覽量超過6萬次的問題:

如何評價父母常説的“我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

我喜歡的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我理解他們的想法,但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彷彿用為你好的名義,就可以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去行事。我知道父母是想為我好,但我也希望,能做自己的決定”。

回到文章一開頭,那個“悲憤”的大爺,他的初衷,可能也是希望兒女早點成家,但他的手段,卻是以愛之名去控制。很多打着以愛之名旗號的父母,喜歡用説教、命令,甚至譏諷、辱罵的方式對待孩子。但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最親的人,才能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最不設防的一面,往往也會傷我們最深。所以,識別和應對這種隱形暴力,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自由,《不要用愛控制我》一書中,為深受其害,並且設法尋求資助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過去已去,未來要靠自己把握。

不要用愛控制我 篇二

愛,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字,有着許多種意義,也有千千萬萬種表達的方式,也可以是一個手段,打消別人的戒備心。

對於我來説,媽媽一直在用她的愛控制着我。

我的一舉一動媽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同那如來佛祖,而我就像那隻可憐的小猴子,被她觀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只要頭一扭,她就能猜到我下一刻要做什麼。她真是洞察天機。

對於媽媽來説,愛好像成了一種用來控制着我的趁手的工具。她根本不理解我在想些什麼,根本進入不了我的內心深處。很多的時候,媽媽很想與我交流,可我對媽媽想交流的話題一點也不感興趣,覺得大多是無聊之極。這就是我們之間的障礙。

我承認,媽媽真的很愛我,可她總是認為我只要聽她的安排就行了。她把我牢牢地抓在手裏,可我喜歡的不是這樣。我覺得這樣受掌控的一生,不是自己的一生,而是父母的第二生。

媽媽和我相互尊重對方,可是這樣,媽媽也不該控制綠色作文網我。所以,媽媽,請別用這種你認為最好的方式來愛我!我無法接受一個完完全全由他人掌控而不屬於自己的一生,那樣我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任何地方值得開心,值得去回味。

被規劃好的人生,即使可以順當地發展下去,可依然擺脱不了被握一生的命運,遠不如自己一個人奮力拼搏。縱使會有讓我後悔的事,可也會有令我舒心放鬆的事。

人的一生擺脱不了的是死亡,每個人終究會死。而在臨死之前,人總會想想這一生過得怎樣,是碌碌無為,平淡無奇的一生?還是具有大作為,被載入史冊的日子?還是死後被人不斷地唾棄、痛恨?可沒有人願意彌留之際回憶被操縱的日子。

所以,媽媽,請不要用愛控制,我的一生,需要我自己去創造價值,自己的一生做了什麼我都能接受下去。人若想要出人頭地,一是接受饋贈,二是自己打拼。很多人都願意選擇後者,不僅是因為值得懷念,更多的是自己在嘗試後才覺得整個生涯一片無悔。

《不要用愛控制我》讀書筆記 篇三

《不要用愛控制我1》是一本心理學書籍,作者是帕翠斯。埃文斯,美國人。

初讀本書的時,我十分困惑。讀的時候,感覺自己似乎能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內容;但一合上書,又覺得自己什麼也沒讀懂。閲讀的內容超過一半時,我認為這本書層次不明、邏輯混亂,很難將前後內容系統的聯繫起來。去年我也讀過一本譯本書籍《讓思維自由》,也有類似的感覺。難道外國人的創作都是如此的隨心所欲嗎?

很快,我的想法改變了。某天,我正在閲讀本書時,忽然冒出了一個念頭:我之所以會覺得本書沒有清晰的邏輯與層次結構,會不會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思路不符合我的想象(這種想象是一種刻板印象)。於是,我便認定它結構不明,邏輯不清晰。意識到這一點後,再閲讀時,我儘可能的忽略自己的“想象”,並多次返回前面,去讀自己不明白的章節。如此反覆幾次後,本書的主要內容逐漸在我的腦海裏清晰了起來,我開始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本書的內容體系。

首先,控制者逆向認識自我,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自我與外界的關係,自我與內在的關係。控制者會虛構出一個假想人(泰迪),當被控制者表現出不符合其想象的行為時,控制者便會採取壓制性措施。例如,對被控制者進行逆向定義。被控制者的真實感受、感知和認識遭到控制者的否定。久而久之,被控制者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控制者所定義的那樣),逐漸喪失真實的感受、感知和認識,難以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自我與外界的關係。

當然,也有被控制者會反抗控制者,想辦法逃離控制。這些行為讓控制者惶恐不安,他們會用更極端的語言對被控制者進行逆向定義,甚至會使用暴力行為來維護控制關係。

控制行為普遍存在於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控制者,或者處於控制中。“控制”很多時候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當然,也有人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控制者,對自己的行為表示驚訝和難過,卻難以脱離控制者這個角色,與被控制者建立健康的關係。

控制者往往會包裝出一個“美好”的自己,並且會在他人面前努力維護自己的形象,而在被控制者面前又是另一副面孔。因此,控制關係以外的人難以想象控制者的另一張面孔,也不相信他們會有控制行為,用惡劣的態度和行為對待自己的伴侶或者孩子。

控制者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找到自我的內部聯繫,才有可能逐漸擺脱控制行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在這一過程中,控制者是很難受的。不過,一旦控制者擺脱控制行為,將迎來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快樂、舒心的生活。

越是閲讀本書,我越能在裏面看見自己的影子,看見身邊人的影子。閲讀的時候,我也不斷的反思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行為和語言,並嘗試調整。雖然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選取的案例多為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但這不影響我們把控制原理遷移到師生關係上,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有一定共通之處的。

這是一本有意思的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