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佛語的語錄(經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W

經典佛語的語錄(經典多篇)

佛語經典語錄 篇一

1、人間的所有,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來這世上走一回,一切的擁有隻不過是借來的,總有一天必須連本帶利還回去。

2、心有凡心聖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區別何在?

3、生不可喜,而死亦不可悲。

4、人的死亡,如住久了的房子,一旦朽壞,就要拆除重建,才有新屋可住。

5、生要行善,死是到極樂世界。

6、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

7、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願以償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心的安穩,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8、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

9、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10、人的生命如杯水,茶杯跌壞了不可復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裝回茶杯裏。

1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12、茶杯雖然不能復原,但生命之水卻一滴也不會少。

13、我們為死而生,卻又為生而死。

14、自殺仍然是殺生,佛法不允許人自殺。

15、生之可喜,死則可悲。

16、人的命,天註定。

17、本心本性就沒有生、沒有死,即超越時間、空間,此時,真正是無量壽、無量光。

18、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19、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20、如果輪迴六道,那就生死無終;如果超凡入聖,生死就了結了。

21、我→←們這個生命,就像一塊沾滿油膩的布。

22、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

23、千生萬死,始獲新生。

24、放過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25、生亦何苦,死亦何哀。

26、當人之生,弄璋弄瓦,皆在慶賀之內;一旦撒手人寰,即呼天喊地,萬分地感傷悲泣。

27、生死,或許就在善惡一念間。

28、因果巡迴,生亦是死,死亦是生。

29、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30、一切不斷生滅的無常,遠離一切生滅,迴歸本有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性本心境界。

31、當人遇到生死,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32、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説覺,亦名為幻,若説有覺,猶未離幻,説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33、人生百年,轉眼成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開,則一切如鏡中花,水中月,雖然賞心悦目,卻非永恆。不如開開心心,坦坦蕩蕩,不讓自己在悲傷中度過,別讓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隨緣起止,隨遇而安,開心生活。人生一場,不過活一回心境。

34、和棺材同眠,早已看破生死。

35、人的生死問題,就是人的生命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36、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義必自斃。

37、有生起就有滅亡,有生有滅,就是屬於生死。

38、人生百年,轉眼成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開,則一切如鏡中花,水中月,雖然賞心悦目,卻非永恆。

39、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40、出離生死,成就佛果。

41、人生的得與失都是一種感悟,得到需要的,是福;貪求過多的,是累。

42、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再也不要來到人間啦!

43、彆着急,命運自會安排好一切,大千世界,世事生死難以預。

44、生命無價,會用才有價值,不會用則是白白浪費。

45、生死,只是換軀殼而已。

46、生死輪迴來,有始有終,看透看破了,就不會害怕不會糾結。

47、人生世緣已了,隨着自然而去;重重無盡的未來,也會隨着因緣而來。能把生死看成是如如不二,生又有何喜?死又何足為悲呢?

48、修身,養心,知命。

49、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50、看破紅塵卻入紅塵,看破生死卻即生即逝,入情入愛卻穿心斷腸甜入迷,入戲戲入情入愛,情否愛都解否,執欲緣逝入塵。

51、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哭着降生,笑着遁世。

52、人生難免會有迷茫,關鍵在於明白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多點淡然,少點虛榮,活得真實才能活得自在。

53、看破生死,笑看風雲。

54、從早到晚,這念心都是不停地生滅,起善念也是生滅,起惡念還是生滅,這就是心靈上的生死。

55、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生死看淡,超脱紅塵,濟顛是也!

56、看破生死,入了輪迴才無懼輪迴,累世尋覓,哪怕只這一世並肩無悔。

57、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終結。

58、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59、斷也好,滅也好,實際上都是轉化。

60、生極是死,死極是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亦死,死亦生,生死一念間?

佛語經典語錄 篇二

1、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2、知足常樂。

3、算命不如認命。

4、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5、隨心、隨緣、隨性。

6、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7、今生的相識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的。

8、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在正是時候。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於平凡,卻享受平凡。

10、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11、風平浪靜,訓練不出良好的水手。

12、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3、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14、禍往者福來。

15、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16、面對現實,逆境也會變為順境,總有機會轉機。逃避現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餘地。

17、人既生亦死。

18、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19、徹底的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佛。

20、填得飽你的肚子,卻填不滿人心貪念。

21、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2、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23、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24、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5、過去,已成過去,它只是記憶的殘影。

26、一切皆為虛幻。

27、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28、與其説你賺錢,不如説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

29、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30、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31、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32、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33、萬法唯心。

34、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35、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經典佛語的語錄 篇三

1、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2、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3、一切皆為虛幻。

4、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5、一切無心無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6、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7、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8、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羣,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羣脱俗。

9、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10、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11、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12、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3、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4、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15、不可説。

16、有其因,必有其果。

17、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18、寧靜而致遠。

19、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0、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鈎制令正住。

21、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22、一剎便是永恆。

23、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4、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25、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髮知見。

26、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27、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28、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29、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30、眾生皆平等。

31、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32、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33、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34、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35、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36、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37、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3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9、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40、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41、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2、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着。

4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44、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45、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46、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47、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8、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9、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50、善惡一念之間。

51、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2、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53、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54、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55、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5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57、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58、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59、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60、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1、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62、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63、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64、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65、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6、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7、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68、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69、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70、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71、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72、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73、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74、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75、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76、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77、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78、萬法唯心。

79、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80、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81、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82、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8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84、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85、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86、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87、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88、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89、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90、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91、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92、禍往者福來。

93、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94、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5、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9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97、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脱。

98、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99、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100、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01、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02、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103、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04、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0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106、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107、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108、真心是菩薩淨土。

109、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10、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佛語經典語錄 篇四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4、一切皆為虛幻。

5、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不可説。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2、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14、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17、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18、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脱。

19、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0、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2、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3、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4、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6、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7、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8、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2、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34、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鈎制令正住。

35、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37、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38、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羣,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羣脱俗。

40、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41、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44、261.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46、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8、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51、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2、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54、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55、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58、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9、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60、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61、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2、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65、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66、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67、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68、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70、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71、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72、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着。

76、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79、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80、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81、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83、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84、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85、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86、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88、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89、真心是菩薩淨土。

90、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91、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93、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94、一切無心無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95、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經典佛語的語錄 篇五

1、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2、知足常樂。

3、算命不如認命。

4、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5、隨心、隨緣、隨性。

6、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7、今生的相識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的。

8、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在正是時候。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於平凡,卻享受平凡。

10、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11、風平浪靜,訓練不出良好的水手。

12、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3、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14、禍往者福來。

15、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16、面對現實,逆境也會變為順境,總有機會轉機。逃避現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餘地。

17、人既生亦死。

18、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19、徹底的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佛。

20、填得飽你的肚子,卻填不滿人心貪念。

21、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2、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23、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24、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5、過去,已成過去,它只是記憶的殘影。

26、一切皆為虛幻。

27、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28、與其説你賺錢,不如説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

29、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30、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佛語經典語錄 篇六

1、一個人,不能瞭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説是一種懲罰。

2、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3、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

4、常常原諒自己,不改進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

5、常常責備自己,不斷改進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6、人很奇怪,不瞭解自己,卻又每天想去幹涉別人,弄得痛苦不堪。

7、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8、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因為是——人嘛!

9、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能超凡。

10、任憑你有多大的快樂,無常總是來到。

11、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12、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13、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於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14、金錢化粧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內在。

1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佛語經典語錄 篇七

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則萬緣休罷廓同太虛瞭然無寄。

2、不識本心,求無上佛道,無異煮沙成飯。

3、古德雲:不識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塊。

4、古德雲: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5、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六凡,一心現四聖。

6、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無淨無無淨,即是畢竟淨。)

9、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11、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6、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7、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8、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髮知見。

21、一切無心無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2、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脱體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24、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5、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

26、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27、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脱知見生。

28、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9、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30、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1、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32、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33、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34、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36、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37、爾勿崇飲,狂藥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兇頑童。

38、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39、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40、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41、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2、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45、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46、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48、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49、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50、佛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51、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52、三教聖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説。

5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54、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55、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56、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57、唸佛人心清淨,淨心念佛淨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淨定。

58、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59、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60、終日拈花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61、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前,步步極樂家鄉,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62、坐石看雲閒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傢俬説向渠。

63、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64、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65、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66、莫貪短利將心昧,輪迴之人皆因此;快刀斬斷迷魂夢,直取正心超俗塵。

67、離俗家與出家相應,去業障與道人相應,去習氣與工夫相應,去煩惱與清淨相應,此數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68、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69、若頓悟此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70、源乎源乎,千山勢到(山獄,按:“山*在上,“獄*在下)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71、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麼處相見。

72、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73、悟門了當,澈見聖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盤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74、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捨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75、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76、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77、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78、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79、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説不生。

80、於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名一行三昧。

82、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83、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着。

84、學道須是鐵漢,着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佛是眾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裏面一個“差”)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86、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87、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88、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89、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90、佛説: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91、佛説: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92、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

93、道,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後,有什麼難易。

94、凡夫志量狹妄,説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麼?不是別物,只是個執難執易。

95、妄生取捨者,這個病根拔盡。生死海里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96、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9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鑑之明,好惡妍醜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98、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99、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100、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101、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102、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103、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04、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105、真心是菩薩淨土。

106、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108、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109、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110、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11、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112、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13、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14、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115、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118、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119、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120、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21、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12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123、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24、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125、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2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着。

129、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1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132、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133、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覆滅,虛空本不動。

134、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135、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136、何謂圓照?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正恁麼時,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謂照。圓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圓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淨無比,遍體清涼,便是本來面目。

137、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説有無明,由於妄見耳。

138、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140、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於心,明之於本。

141、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鬚根腳有透脱處,明見本來面目。

142、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143、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難湊處。

144、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羣。

145、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脱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1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不出本淨妙明,無為無事心矣。

148、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脱。

149、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150、道本無言,法本無生,以無言言,顯不生法,更無第二頭。

151、一切皆為虛幻。

152、不可説。

15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5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15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57、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58、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5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6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61、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162、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16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164、為何不必?

165、一切皆為虛幻

166、不可説,不可説

167、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16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69、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170、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17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17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73、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174、剎那便是永恆。

175、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76、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177、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178、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179、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180、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181、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於此也。欲廣歎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182、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183、迦葉佛偈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18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8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186、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過,即非真修者。

187、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之捷徑;日日耽酒食肉,無非種地獄之深根。

188、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18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190、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191、佛言,愛慾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192、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19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處問長安。

194、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19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19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善。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19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98、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199、且破心頭一點痴 ,十方何處不加持,圓明佛眼常相照,只是當人不自知。

200、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滅惡念。

佛語經典語錄 篇八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4、一切皆為虛幻。

5、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不可説。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2、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14、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17、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18、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脱。

19、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0、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2、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3、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4、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6、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7、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8、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2、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34、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鈎制令正住。

35、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37、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38、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羣,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羣脱俗。

40、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41、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44、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46、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8、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着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着計較,徒增煩惱。

51、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2、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54、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55、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58、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9、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60、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61、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2、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65、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66、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67、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68、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70、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71、一念離真,皆為妄想。佛經名言

72、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着。

76、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79、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80、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81、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83、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84、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85、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86、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88、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89、真心是菩薩淨土。

90、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91、忍苦’I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見生心,分別執着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93、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94、一切無心無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95、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96、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97、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9、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100、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佛語經典語錄 篇九

1、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2、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4、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5、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脱。

6、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8、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1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1、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12、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13、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14、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5、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6、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17、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8、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9、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20、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21、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22、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3、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4、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5、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26、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27、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28、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9、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羣,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羣脱俗。

30、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31、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2、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33、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34、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35、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36、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37、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38、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39、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0、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41、261.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42、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着。

43、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44、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45、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46、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47、一切皆為虛幻。

48、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49、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50、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51、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2、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53、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54、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55、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56、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57、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58、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5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0、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61、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62、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3、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64、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65、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66、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67、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68、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69、不可説。

70、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71、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2、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7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74、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75、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鈎制令正住。

7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77、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78、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79、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80、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