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佛語經典語錄【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6W

佛語經典語錄【精彩多篇】

佛語經典語錄 篇一

1、人間的所有,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來這世上走一回,一切的擁有隻不過是借來的,總有一天必須連本帶利還回去。

2、心有凡心聖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區別何在?

3、生不可喜,而死亦不可悲。

4、人的死亡,如住久了的房子,一旦朽壞,就要拆除重建,才有新屋可住。

5、生要行善,死是到極樂世界。

6、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

7、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願以償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心的安穩,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8、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

9、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10、人的生命如杯水,茶杯跌壞了不可復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裝回茶杯裏。

1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12、茶杯雖然不能復原,但生命之水卻一滴也不會少。

13、我們為死而生,卻又為生而死。

14、自殺仍然是殺生,佛法不允許人自殺。

15、生之可喜,死則可悲。

16、人的命,天註定。

17、本心本性就沒有生、沒有死,即超越時間、空間,此時,真正是無量壽、無量光。

18、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19、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20、如果輪迴六道,那就生死無終;如果超凡入聖,生死就了結了。

21、我們這個生命,就像一塊沾滿油膩的布。

22、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

23、千生萬死,始獲新生。

24、放過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25、生亦何苦,死亦何哀。

26、當人之生,弄璋弄瓦,皆在慶賀之內;一旦撒手人寰,即呼天喊地,萬分地感傷悲泣。

27、生死,或許就在善惡一念間。

28、因果巡迴,生亦是死,死亦是生。

29、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30、一切不斷生滅的無常,遠離一切生滅,迴歸本有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性本心境界。

31、當人遇到生死,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32、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説覺,亦名為幻,若説有覺,猶未離幻,説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33、人生百年,轉眼成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開,則一切如鏡中花,水中月,雖然賞心悦目,卻非永恆。不如開開心心,坦坦蕩蕩,不讓自己在悲傷中度過,別讓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隨緣起止,隨遇而安,開心生活。人生一場,不過活一回心境。

34、和棺材同眠,早已看破生死。

35、人的生死問題,就是人的生命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36、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義必自斃。

37、有生起就有滅亡,有生有滅,就是屬於生死。

38、人生百年,轉眼成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開,則一切如鏡中花,水中月,雖然賞心悦目,卻非永恆。

39、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40、出離生死,成就佛果。

41、人生的得與失都是一種感悟,得到需要的,是福;貪求過多的,是累。

42、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再也不要來到人間啦!

43、彆着急,命運自會安排好一切,大千世界,世事生死難以預。

44、生命無價,會用才有價值,不會用則是白白浪費。

45、生死,只是換軀殼而已。

46、生死輪迴來,有始有終,看透看破了,就不會害怕不會糾結。

47、人生世緣已了,隨着自然而去;重重無盡的未來,也會隨着因緣而來。能把生死看成是如如不二,生又有何喜?死又何足為悲呢?

48、修身,養心,知命。

49、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50、看破紅塵卻入紅塵,看破生死卻即生即逝,入情入愛卻穿心斷腸甜入迷,入戲戲入情入愛,情否愛都解否,執欲緣逝入塵。

51、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哭着降生,笑着遁世。

52、人生難免會有迷茫,關鍵在於明白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多點淡然,少點虛榮,活得真實才能活得自在。

53、看破生死,笑看風雲。

54、從早到晚,這念心都是不停地生滅,起善念也是生滅,起惡念還是生滅,這就是心靈上的生死。

55、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生死看淡,超脱紅塵,濟顛是也!

56、看破生死,入了輪迴才無懼輪迴,累世尋覓,哪怕只這一世並肩無悔。

57、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終結。

58、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59、斷也好,滅也好,實際上都是轉化。

60、生極是死,死極是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亦死,死亦生,生死一念間?

經典佛語的語錄 篇二

1、生活裏無論坎坷、還是平坦,沒有人會告訴你怎麼做,也沒有人替你做出決定,人生走過去,自己卻必須走出煩惱的圍牆,必須面臨選擇和放棄,也不必要為每一次選擇而沉重,也沒必要每一次放棄而悲傷,在疲憊不堪的時候,才知道覺悟,為時不晚。

2、其實人孤獨時,渴望的只是一份陪伴;心脆弱時,需要的僅是一種懂得。真正的感情,其實都珍藏在每個人的心間。彼此因相知而自然靠近,因默契而無語傳情。

3、問:“佛性與煩惱俱不俱?”答:“俱雖然俱,生滅有來去,佛性無來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虛空。以是無來去故,三世無有不生滅法。”

4、恆順:水隨順不同的器皿顯現為不同的形態,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時以善的方法來引導,遇到惡人時以惡人接受的方式來度化。

5、不畏大事,不輕小事。盡悲智力,究竟無遺。“四十華嚴”卷十二

6、人生是一趟單程車,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好好善待自己,珍惜今天,期待明天。那些走過的,錯過的,都不再回來;丟掉的,失去的,都不復擁有。所以我們不要走得太匆忙,該愛的要用心去愛;該留的,要真誠挽留;該感受的要充分感受,該珍惜的要好好珍惜。

7、慾望的無窮來自人心的貧窮,心靈充實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8、習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須從人的習性中去體會、修為、契合,謂之“神會”,即是由精神體會而領悟出來的真理。

9、能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不在法上,而在聽法人的心上。

10、凡夫眾生就像照相機:它能記錄很多影像,還可以通過調整焦距與閃光燈等方法拍攝遠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卻唯獨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機。同樣,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殼的現象,卻唯獨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往哪裏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

11、應勤修愍破戒者,謂以大慈悲,拔濟犯罪,安置菩薩淨戒中故。“四十華嚴”卷三十一

12、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金錢,也不是名位,而是仁愛。“仁愛”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感動,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能夠常懷一顆仁愛之心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

13、古人云:“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鍊者,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鍊者,則身心交損。”所以,當磨難向我們走來時,躲閃不是明智之舉,我們應該把背脊挺得更直,練好自己的內功。一個人的身心,在錘鍊下才會日益強壯,最終找到自己的天空。

14、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 亂心情,所以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 幫助自己調整心情。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快樂也許 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習慣。

15、勇於承擔,才有改變的機會。

16、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黃金?珠寶?美玉?這些東西在世人眼裏都很值錢,但是值錢就能夠説它們很有價值嗎?顯然不是。一般來説,我們認為最值錢的東西往往也是最沒有價值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並沒有價錢。就像智慧是絕對無價的,這就是佛常説的顛倒。

17、真正的福德,是以平常心守本分、勤付出。

18、信佛者必須學佛,學佛必須效法菩薩精神,“菩薩心中沒有自我成就的企圖,只有成全眾生的悲願”,所以菩薩能夠承擔起人生百味,在人需要的時候適時地出現,救蒼生於水火之中。

19、説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菩薩宜應先知眾生善根及了彼心,隨其所堪,次第説法,如人大海,漸漸至深。《虛空藏菩薩經》

20、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21、天堂和地獄是用心和行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與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22、大心菩提心,諸心中最上,解脱一切縛,具足諸功德。

23、“靜坐常思”,“思”的是什麼?應該是自己不知足與攀比產生的錯誤;“閒談莫論”,不讓“論”的是別人的生活與作風。踏踏實實地做我們自己,幸福、快樂自然會圍繞在我們身邊。

24、名為遍計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是為第一義。

25、濟貧要用愛心,教富要用耐心。

26、做人行事當論是非,不論利害。肯於捨己為人的人,為正義、為真理,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服務大眾、造福人類,這樣的人才堪稱品德高尚。

27、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成功和挫折幾乎都會交替出現,但命運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味自我懲罰、自我折磨永遠與成功無緣。人生事業成敗的關鍵,不在命運,而在於你能正視失敗,敢於跨越人生的敗點。

28、藍天因為雨水的洗禮而更加純淨,生命會因為飽經憂患而更加厚重。生活不僅僅是一場信念,更是一場實踐。不要説眾生難度,也不要感歎命運的折磨,走在這繁雜的世間,這場對寬厚心地的成就,才是最好的自我救度。

29、禪的目的是:試着把身口意三業,轉化為自利利他的慈悲與智慧。

30、得得失失平常事,是是非非任由之,恩恩怨怨心不愧,冷冷暖暖我自知,坎坎坷坷人生路,曲曲折折事業梯,凡事不必太在意,人這一輩子,怎麼都是過,與其皺眉頭,不如偷着樂。冬天別嫌冷,夏天別嫌熱,有錢別裝窮,沒錢別擺闊,閒暇養養身,每日找找樂,苦辣酸甜都嘗過,才算沒白活!

31、當一顆樹不再炫耀自己枝繁葉茂,而是深深紮根泥土時,它才真正的擁有深度;當一顆樹不再攀比自己與天空的距離,而是強大自己的內徑時,它才真正的擁有高度。

32、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着。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裏。

33、如果只是相遇,而不能相守,人生最好不相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有些機會,因瞬間猶豫,擦肩而過;有些緣分,因一時任性,指間滑落;有些感情,因一時衝動,遺憾終生;凡事好好珍惜莫輕易言棄,願體味幸福完美人生。

34、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被自己的心魔擊敗而萌生絕望,經不起任何的打擊。

35、這説明勤奮不能是一時的、短暫的,“三分鐘熱度”是不能成功的,只有不斷堅持勤奮才能獲得成就。學習是燈,勤奮是油,要想點燈,就得加油。

36、為了向人賠禮道歉而送財物,是不淨佈施。

37、苦樂不是外在的“緣”決定,而是我們內心產生出來的。

38、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39、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40、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水坦然平,敲冰來煮茶。

41、佛説,命運並不是天生註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當命運不濟時,我們需要去改變它。若想改變命運,最重要的不是改變別的,而是心態。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42、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43、什麼是真實呢?就是要追隨優秀的人,跟他們一起行動,做有益的智慧之遊,就好像月亮追隨着黃道的星辰循環遊走。這就是真實。

44、渴求離言法,充滿思慮心,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異鄉者,自遠處安歸,親友與知識,歡喜而迎彼。

45、有一次孟子譏笑眾生:如果家裏的羊走失了,人們會去找回來;但良心掉了,卻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去找。

佛語經典語錄 篇三

1、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2、知足常樂。

3、算命不如認命。

4、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5、隨心、隨緣、隨性。

6、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7、今生的相識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的。

8、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在正是時候。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於平凡,卻享受平凡。

10、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11、風平浪靜,訓練不出良好的水手。

12、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3、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14、禍往者福來。

15、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16、面對現實,逆境也會變為順境,總有機會轉機。逃避現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餘地。

17、人既生亦死。

18、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19、徹底的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佛。

20、填得飽你的肚子,卻填不滿人心貪念。

21、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2、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23、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24、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5、過去,已成過去,它只是記憶的殘影。

26、一切皆為虛幻。

27、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28、與其説你賺錢,不如説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

29、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30、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31、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32、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33、萬法唯心。

34、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35、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經典佛語的語錄 篇四

1、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的放棄。在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2、人海茫茫,誰也不曾孤獨,心地的寬厚,承接着人生所有的高低起伏,人生不是用那些自我的狹隘,挖掘生命重複的痛苦,而在於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人生觀,包容那些人生得失,活出人生那份難能可貴的理性,面對所有煩惱的凌厲,更應該學會坦然處之,化解消極。

3、生活裏我們要檢查自己那些逃避的念頭和拖延的理由,這個世界怎麼樣,它和我們的心地是不是温和有關係,和我們的心態是否友好有關係,這天下事就像牙齒咬舌頭,一切都在協調中存在。

4、根深則葉茂,性明則道成。

5、佛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6、所謂教人唸佛,是教他曉得輪迴可怕,唸佛能出輪迴。至於唸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無阿彌陀佛”,張口就是,既無難度,也沒有要求。

7、人往往被他所屬的羣體綁架,被自己所屬的派系綁架,因 此,羣體中的大多數人是不真實的,一切都像電腦程序一樣被現實設 置,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程序規範運行。萬一不兼容,他或者被停用, 或者被置換,或者被當做病毒清除。他只能為所屬的羣體和派系而存 在,沒有誰在乎他作為人的基本屬性。

8、佛法其實很平凡,修行之道無非平常生活,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問題是許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尤其當壓力纏身時,心心念念都是煩惱,又何來吃飯睡覺的平常心?

9、真正的愛情,即使在情感濃烈的時候,也不應失去理智。雖然愛情常會令人變得盲目,但理智還是要存在於相愛之人的心中。如果愛得亂了方寸,失了方向,最後不知道該怎樣去愛對方,這樣的愛通常都是有問題的。

10、僧問:“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師日:“龍騰滄海,魚躍深潭。”

11、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12、慈悲需是非分明;道德需有毅力、勇氣。

13、成就一切智,入於深法海。

14、一切眾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對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説:“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眾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們為什麼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眾生呢?

15、萬物於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16、羣居閉口,獨坐防心!是非窩裏,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17、般若要用、要觀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見五藴緣生無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觀、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導下度一切苦厄。

18、人們常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個人的希望越大,目標越大,得失感就越大,挫折感就越強,也就越容易感到煩惱和痛苦。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在為一個妄念奮鬥,那他的一生只能與苦痛相隨。因此,人們要懂得區分“切實可行的目標”和“妄念”,拋開不切實際的妄念,為生活中切實可行的目標努力。

19、我們並沒有賢明的心,不願意聽善知識的`教言,這時,病便不可少。“修行人,無事常帶三分病”,此話極有道理。病,隨時在身,不能迴避,不能驅離,如同報警紅燈,提示我們:“錯了!”出家人獨身、素食、起居有節,所得的病,多數與心性有關。

20、淨土法門是易行道,弘揚淨土法門也是易行道。老實説,是阿彌陀佛在弘法,我們的任務是:讓眾生聽到這一聲阿彌陀佛。若能念出一聲來,便為萬事大吉,大功告成。至於此後的善根成熟,那是彌陀的事。

21、佛教認為,宇宙萬物流遷變動,永無休止。生與死都不是絕對的,生不會永生,死不會永死。舊的死去,新的又生,生死相續,永無窮盡,恰似沿着圓環轉動。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懼,只求此心光明正大。

22、若人得財,貪惜不施,當知即是未來世中貧窮種子。《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23、而這佈施就猶如溝渠河道一般,能將心靈世界貪毒的洪流疏導至仁愛慈悲 的大海。而這份佈施亦如同一粒粒種子,種下去的時候是種子,但是在四 方開花散葉之後,收穫到的卻是累累的碩果。

24、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情緒,就像變幻的天氣。當你覺得悲觀失望的 時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處在一片陰霾之中;但如果你選擇一種樂觀的 生活態度,你的生命中就會一直充滿陽光。

25、人們往往無法逾越慾望這條鴻溝,甚至會因為過強的慾望而毀滅了自己。人心難滿,欲無止境,人們就這樣在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26、明明本是無家客,逢人卻説是故鄉。禪本無言,卻找本來。沒有必要説的東西,反而一番糾纏。漫步在人間,思索在心頭,曾經多少糾纏放不開,到頭來不過一場痴迷。既然是漫步,那就悠然散步,散了,散了。

27、唸佛成佛,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此是自然。自然者,自自然然,不加勉強造作。

28、歡喜悦樂,離諸憂惱。心意柔軟,諸根清涼。《華嚴經》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29、瞋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30、為善者,讓人感恩;為惡者,令人煩惱。

31、如來依世俗諦為眾生説,若有眾生於此言教起於執着,如是等類,不應依趣。《大寶積經》卷五十二,菩薩藏會

32、益究無上妙道,窮則益堅,老當益壯。

33、煩惱來於比較,是非緣於計較,覺悟的人,既不比較,也不計較,常在安詳裏觀照;魔擾只因貪念,困擾但由執着,通達的人,遠離貪念,淡化執着,卻於平常裏悟道。世間萬化皆是虛妄,一旦着相了就是自己給自己找煩惱,心歇下來了就是歸處,菩提何須向外去尋找。

34、當你覺得痛苦的時候,不要再去增加別人的痛苦;當你覺得煩惱的時候,也不要再自尋煩惱。不會自尋煩惱,是智慧的表現;不增加別人的痛苦,則是悲心的表現。人生本來就有很多殘缺,人永遠無法求得完美。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美,就是自尋煩惱。

35、看見老弱病殘者,憐憫他們,幫助他們,要真心實意,而不是假心假意。

36、請人辦事付的酬金,是不淨佈施。

37、為了出名而送人錢物,是不淨佈施。

38、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39、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40、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説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41、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學習都是修行,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老老實實地認真修。

42、您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43、死亡並不神祕,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死亡根本就不是生命的結束與終結,而是生命的起點,只不過是換一個身體而已。就像把硬盤裏面的數據拷出來,裝到另一個硬盤當中一樣。當然,如果今生做得不好,來世會有不好的果報。如果做的壞事太多,來世能不能變成人就不好説了。

44、單單的看破還不算本事,只有看破了以後再拿起來履行責任,這才是本事。

45、根據佛教哲學,所謂“眾生”、“個人”及“我”,只是經常在變動著的物質與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綜合。

46、放下就是要忘掉,忘得一乾二淨。

47、剋制與隱忍是美德。很多事情,永遠埋在心裏比説出來更美更好。很多時候,我們是那個打着燈籠四處尋找的人。很多時候,我們在花前痴了呆了。很多時候,我們不發一言走在春風裏。風吹二三枝,其中一枝,一定是你。

48、佛曰: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49、嫉妒別人,仇視異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給別人。

50、屍棄佛偈報君今日是十六,唸佛須當戒淫慾。淫慾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51、當有人迷途時,我們為其指條路;當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當有人失意時,我們送去鼓勵的話。這種慈悲之舉在幫助、温暖他人的同時,也是對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慰藉,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當我們的內心充滿慈悲,在踐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時,我們就與佛菩薩是一樣的。

52、人生的最大遺憾莫過於錯誤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東西,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那個期望到達的目標,或許有這麼一天我能夠成為一名教師,或許有那麼一天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到達自己的目標!生活還在繼續,不要忘記微笑地對待每一天,不要忘記珍惜餘下的每一天!

53、寡聞之(愚)人,生長如牡牛,唯增長筋肉,而不增智慧。經多生輪迴,尋求造屋者,但未得見之,痛苦再再生。

54、修行者進入塵世,應該要像蜜蜂採蜜一樣,不損傷花的色與香,輕盈地採取蜜汁,無害於花本體。

55、靜心就是讓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場去心生判斷,更不以個人的利益心生出種種對未來的期盼而紛憂不安。

56、當我們的心潔淨沒有一切不良因子,沒有自我、憤怒、貪慾、驕傲,便不會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為害,心才是自在無拘,才是自己的主。

57、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好事,令他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58、算什麼命,能算出來嗎?

59、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此心本淨,無可取捨。

60、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經典佛語的語錄 篇五

1、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2、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3、一切皆為虛幻。

4、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5、一切無心無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6、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7、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8、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羣,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羣脱俗。

9、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10、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11、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12、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3、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4、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15、不可説。

16、有其因,必有其果。

17、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18、寧靜而致遠。

19、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0、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鈎制令正住。

21、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22、一剎便是永恆。

23、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4、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25、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髮知見。

26、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27、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28、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29、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30、眾生皆平等。

31、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32、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33、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34、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35、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36、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37、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3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9、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40、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41、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2、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着。

4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44、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45、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46、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47、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8、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9、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50、善惡一念之間。

51、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2、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53、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54、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55、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5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57、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58、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59、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60、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1、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62、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63、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64、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65、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6、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7、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68、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69、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70、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71、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72、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73、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74、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75、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76、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77、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78、萬法唯心。

79、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80、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81、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82、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8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84、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85、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86、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87、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88、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89、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90、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91、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92、禍往者福來。

93、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94、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5、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9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97、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脱。

98、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99、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100、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01、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02、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103、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04、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0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106、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107、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108、真心是菩薩淨土。

109、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10、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佛語經典語錄 篇六

1、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2、知足常樂。

3、算命不如認命。

4、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5、隨心、隨緣、隨性。

6、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7、今生的相識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的`。

8、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在正是時候。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於平凡,卻享受平凡。

10、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11、風平浪靜,訓練不出良好的水手。

12、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3、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14、禍往者福來。

15、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16、面對現實,逆境也會變為順境,總有機會轉機。逃避現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餘地。

17、人既生亦死。

18、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19、徹底的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佛。

20、填得飽你的肚子,卻填不滿人心貪念。

21、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2、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23、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24、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5、過去,已成過去,它只是記憶的殘影。

26、一切皆為虛幻。

27、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28、與其説你賺錢,不如説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

29、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30、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31、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32、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33、萬法唯心。

34、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35、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36、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37、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8、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着急。

3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向人低頭,不曾矮小過。

40、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