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佛教語錄(經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88K

經典佛教語錄(經典多篇)

佛家佛語經典語錄 篇一

1、學佛就是學做人,真正學佛的慈悲、學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們生活的方法,輕鬆、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別人,放下我執我愛,慈悲一切眾生,才是佛法的真諦。

4、面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你要知道,沒有恆常,沒有長久。順境,要安心,逆境還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棄,不捨棄一個眾生,這叫慈悲,放下一切眾生,這叫智慧。

6、當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高處。當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低處。

7、真正的慈悲在於愛別人,不是愛自己。

8、唸佛、持咒,嘴上念,心裏不念,有什麼用呢?修行的圓滿不在於表相的改變,不在於形式,主要是心的改變。

9、愚者為自己,因此煩惱、痛苦。智者為別人,因此幸福、快樂。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沒有什麼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夠,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你不挑哪有那麼多毛病。

12、不要總是牽掛,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責任和義務就行了。

13、別人傷害你,愉快的承受,無怨無恨,才能了結怨恨,不再繼續結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麼是善惡?一切為自己就是惡,處處為別人就是善。

16、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痛苦煩惱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找來的。

17、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樂,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念時念心,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沒有煩惱的,慈悲是沒有敵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辦法。只要認真修,堅持修,就一定會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滿的人身才能解脱,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千萬不要虛度此生。

21、真正的快樂不是你擁有的多,而是你計較的少。

22、慾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麼都有了,一切如夢如幻,有什麼可執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內心呈現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轉就是奴才,沒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讓一切境隨心轉,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這才是真正地供養上師三寶,佈施父 母眾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執我愛。饒益一切眾生,承辦眾生的利益才是快樂的源泉。

26、你什麼時候隨緣,什麼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27、寂靜處不在山上,也不在廟裏,只要有一顆清靜的心,到處都有寂靜處,到處都是淨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會上修,修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對境。想逃避現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歷煉出來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點最殊勝,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裏有淨土呀!心淨土淨,不要向外找,什麼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內心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見性。

33、一切隨緣就叫解脱。不執着、不攀緣,苦樂完全取決於自己。

34、自性就是一個完全自然的狀態,完全放鬆,沒有任何所求,來也自然,去也自然,順其自然,不取不捨,無求無慾,保持一種安祥的狀態。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學習都是修行,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老老實實地認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識,就不能成就,沒有上師就沒有佛,一切諸佛都是依止上師而成佛的。

37、不知什麼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唸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麼?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個起心動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誰也障礙不了你。

39、真正隨緣了才能順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還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嗎?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嗎?不攀任何緣,就能順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沒有,放下了才有。

41、為什麼活得累?是因為你的心四處漂泊,沒有歸處,找不到家,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帶回自己的家,讓他好好休息,就輕鬆自在了。

42、整個宇宙是我家,所有的眾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44、菩提心是為度化一切眾生而修持成佛。

45、無論做什麼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麼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發出來了,無論做什麼都有功德,都是為眾生,説話和唸咒沒有區別,説什麼都是咒語,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發自內心的去為眾生着想,為眾生服務,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則,你什麼也得不到。

48、緣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執着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別的沒有什麼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別心念佛是雜修雜念,無分別心念佛是專修專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學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覺大悟,唸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個起心動念都轉換到正知正念,每個起心動念都是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讀經固然好,讀心更重要。

53、業力現前時,象洪水一樣不可阻擋,到那時,誰也幫不了你,誰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擔。

54、有病不要怕,機會來了。有病是消業的機會,還債的機會,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機會。有病時發大願,發大心,觀想和我一樣的眾生,他們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擔,很快就會好的。什麼病都能好。

55、算什麼命,能算出來嗎?除了自己,誰也改變不了你的命運,上師告訴你的是改變命運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發出來了,修什麼法都能達到圓滿,一切佛都是一體,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們現在還沒有認識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認識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當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認了自己是佛,沒有絲毫的懷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學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了。

59、正確地認識自己,這叫覺,很多人還沒有認識自己,沒有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認識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憶過去,不要迎接未來,也不要執着現在。把心自然安住下來,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隨他,不要阻擋他,不要拒絕他。讓他來去自由,放鬆、放下,放到本覺當中,真正懂得了這個道理就成佛了。

61、為自己求解脱,還是沒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為眾生,為度眾生而成佛。

62、每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誰都逃避不了,誰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科學家、哲學家解決不了,有錢有權也解決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對現實,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迴痛苦,真正清楚瞭解脱的利益,你就會認識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誤將假我當真我,以無常當永恆,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觀心、觀相。追求形式,執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遠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從內心發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變命運,冤親債主不會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會找麻煩,會喜歡你、保護你、幫助你,成為你的護法,這就是改變命運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於尋求現世的快樂,而這種快樂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會長久,很快又會消失的。

68、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師三寶、念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69、去掉我執我愛的最好辦法就是發慈悲心,愚者為自己,智者為別人。

70、得到的越多,煩惱越多,壓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愛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71、形式上學佛、唸佛,實際上求名聞利養,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遠一些,少發俗願,多做利益眾生的事。

7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為菩提心,無論修何種法,沒有菩提心,無法獲得解脱,根本沒有成就的可能,若發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夠成佛。

73、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師三寶的加持,上師三寶不在別處,就在心中。你的恭敬心,你的誠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師三寶的加持。心不善,心不誠,怎麼求,怎麼拜都沒有用。

74、對上師三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你自己的相續中也能產生這些功德。你喜歡,你相信,你想得到,這就是信心。

75、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就是因果。

76、請求上師三寶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業障,增加福慧,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77、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煉,正知正念就是調整心態,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善惡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發心,看動機,動機善就是善,動機惡就是惡。

78、打開你的心胸,放開你的心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圓融,越來越豁達。

79、佛力加持不可思議,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繼續堅持修,認真修,老老實實地修,不能退轉,時時刻刻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就不會有違緣和障礙。

80、實實在在,老老實實,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這就是佛。

81、先把自己調整好,不要總想如何去改變別人。

82、不會尊敬別人,不知道照顧別人,不是真正的學佛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要如何對待別人。

83、有和就有安樂,就有幸福,一個家庭和睦,這個家庭就幸福美滿,一個單位和諧,這個單位就穩定發展,一個國家和諧,這個民族就強大昌盛,整個宇宙和諧,就會充滿和平、安樂、祥和。

84、把一切眾生都放在自己的頭頂上,實際上你是在最高處,大家都喜歡你,擁護你,信任你。

85、讓別人一步,實際上是讓自己一步。

86、沒有發心,就沒有修行,發什麼心呢?發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沒有這些最基礎的,永遠也解脱不了。

87、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惡,為眾生無論做什麼都是善。

88、要把修行同生活結合起來,修身體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順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為了眾生,只要是為眾生,修什麼都能得到,一切為自己,求什麼也求不到。

89、不為他人着想,永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90、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

91、爭什麼、比什麼、計較什麼?沒有善心,誰都幫不了你,爭也爭不到,比也比不上,計較也沒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愛,你就會自在。

92、只有開發內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達到生死自在。

93、幫助我們修心的方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叫佛法。

9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堅持,尤其是在面臨諸多障礙和干擾時,更要堅持。

95、認識到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假象,認識到此生都是虛幻,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佛法的真相。

96、錢多了會壓死你,你承受得了嗎?帶,帶不走,放,放不下。

97、時時刻刻發悲心,饒益眾生為他人。

98、珍惜上師,珍惜傳承,珍惜法寶,珍惜人身,珍惜緣分,珍惜光陰。

99、認認真真學佛,老老實實修行,這就是最殊勝,最圓滿的供養和佈施。

100、上師是父親,壇城是母親,弟子是兒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剛道友必須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搞好團結,要珍惜這個緣分。

經典佛教語錄 篇二

1、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2、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善。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3、凡不是永恆的事物,終究會產生變質、變遷、消失的現象。所以感覺敏鋭的人才能察覺出它的不完美。

4、當面吳娘誇善舞,可憐總被腰枝誤。——王國維《蝶戀花》

5、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6、所求的眾生都渴求安樂。為了求得自己的安樂而以刑杖殺害眾生的人,以後不得安寧。

7、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8、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10、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秦觀《望海潮》

11、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2、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13、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14、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15、餘暉灑下,三千斑白的青絲在微風中搖曳,點點白光,折射出歲月滄桑。

佛家經典語錄 篇三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4、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5、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6、佈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7、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10、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12、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説,而是要惜言慎語。

13、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1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15、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16、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17、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18、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19、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20、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21、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22、遇到好事,要隨喜、讚歎、鼓勵,並且虛心學習。

23、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造口業的好方法。

24、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説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語。

26、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27、多聽多看少説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28、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的心。

29、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穩當當做事,着眼宜深遠。

30、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31、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32、‘忙’沒關係,不‘煩’就好。

33、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鬆不要緊。

34、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要緊張兮兮的搶時間。

35、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36、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37、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38、成功的三步曲是: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

39、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

40、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41、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42、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43、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也就愈少。

44、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45、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46、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不遊就沒有路。

47、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48、‘精進’不等於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49、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50、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51、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是愚蠢。

52、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53、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54、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55、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56、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

57、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58、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現在最重要。

59、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60、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辯,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61、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62、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慾。

63、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分的事。

64、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鮮的明天。

65、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66、財富如流水,佈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佈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67、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68、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69、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70、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1、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72、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

73、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74、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75、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76、夫妻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理’的關係。

77、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78、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德。

79、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80、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81、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82、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83、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84、不要用壓抑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85、好話大家説,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86、大家説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

87、每人每天多説一句好語,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88、急須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89、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福。

90、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91、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福。

92、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93、奉獻既是修行,安心既是成就。

94、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95、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96、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97、若希望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98、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着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99、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100、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101、以全心全力關懷家庭,用整體生命投入事業。

102、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佈施、多奉獻、多與人分享。

103、包容別人時,雙方的問題就解決了。

104、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105、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

106、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107、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08、淨化人心,少欲知足,淨化社會,關懷他人。

109、不必要盼望得到誰得理解,做自己能做的,盡心盡力,天下的故事,是經常也是無常,所以,不需要大驚小怪。

110、不依止善知識,就不能成就,沒有上師就沒有佛,一切諸佛都是依止上師而成佛的。

佛的經典語錄 篇四

1、一切皆為虛幻。

2、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3、別説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5、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6、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7、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8、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 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9、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10、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11、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6、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7、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8、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髮知見。

佛家經典語錄 篇五

1、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2、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3、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4、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5、月影松濤含道趣,花香鳥語透禪機。

6、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7、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

8、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9、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10、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11、坐石看雲閒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傢俬説向渠。

12、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捨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13、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4、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15、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1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17、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18、你硬把單純的事情看的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19、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脱體通透。

20、佛説: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21、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22、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23、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24、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25、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經典佛教語錄 篇六

1、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説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説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2、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3、四種往生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而得往生;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臨終時見到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於狂亂中,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即得往生;無記往生是人於平日發心皈命於佛,到臨終時,雖然心神衰弱而成為無記(非善非惡),不能唸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唸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雖然不能出聲唸佛,但中意念阿彌陀佛,一樣可以往生。

4、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淨心為要。明心之要,無如唸佛。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淨心之要,無如唸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5、唸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6、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7、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8、唸佛當發志誠心,深信心,迴向發願心。(謂以己唸佛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無量。若只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

9、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10、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11、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過,即非真修者。

12、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13、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14、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亦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5、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1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7、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18、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19、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0、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1、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2、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3、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脱。

24、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5、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6、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7、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8、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9、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30、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31、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32、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33、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34、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5、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36、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7、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8、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佛教語錄

39、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鈎制令正住。

40、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41、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42、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43、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44、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羣,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羣脱俗。

45、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46、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47、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8、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49、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50、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51、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52、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53、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4、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55、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56、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7、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58、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59、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60、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61、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62、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63、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64、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65、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66、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7、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68、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9、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70、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71、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72、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73、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7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75、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76、一念離真,皆為妄想。佛經名言

77、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78、唸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

79、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80、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81、千悟萬悟悟不到,原來一句佛名號。

82、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8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84、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85、着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86、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87、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88、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89、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説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説。

90、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91、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92、見色起淫心,報之在妻女。

93、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9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95、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

9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善。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97、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9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99、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100、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

佛的經典語錄 篇七

1、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2、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3、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5、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7、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着為了什麼?

8、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9、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10、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着想,這個就是慈悲。

11、説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12、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13、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14、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5、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16、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7、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18、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19、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20、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

21、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22、萬法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23、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24、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25、讓我普渡芸芸眾生。

26、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27、凡事都是有定數的,不能強求。

28、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29、握緊拳頭,你的手裏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30、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的經典語錄 篇八

1、佛説:愛情是一種遇見,遇見是一種緣分,佛又説五百年的修行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2、佛曰: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佛説: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3、佛説: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4、佛説:承諾只怕錦書難託,一念執着,換三生迷離煙火;一生多情愁,來回多緊鎖,燃燒的福禍,忘記你我。

5、佛説:霓虹燈下的幻影,是因為思念的腳步輕輕踏出紅塵萬丈;千絲萬縷的情意,直到遇見了你,才劃過一道憂鬱的淚痕。

6、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也許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還是逃脱不了上帝的安排,那就是命運!緣起,緣滅,一切皆是定數!

7、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碰到你,我落下一顆愁悶的淚。佛説: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我懊悔。佛説:懊悔無用。

8、人若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迴,那麼,我們的前生曾會是什麼?佛説:萬物於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許,你的前世是一枝深山裏的海棠,在逢秋夜半,被捲入姑蘇城外的客船。遠風吹滅了沾霜的漁火,卻吹不盡彎月沉沒的憂傷。也許,我的前世就是忘憂河上撐篙的船伕,孤舟、蓑衣、斗笠,在紅塵中擺渡。拾一抹花瓣,從此瀟湘謝卻,鐘聲不繼……也許,你的前世是一縷彤雲的影,在昏黃天際,劃過蒼涼的露的煙痕,魄散時迴歸佛温柔的水心,傾聽來自神明悲憫的聲音。也許,我的前世是一滴晶瑩的淚,由寒山寺的佛眼,墜落萬丈繁華。在漫天飛舞的季節,凝成枯碎花瓣上相思的露,卻喚不醒沉睡的精靈,只好在清晨中悄然化去。你若是山野柔柔的'清風,我必是因你而復甦的小草。你若是天上悠遊的雲朵,我必是雲朵裏醖釀的雨珠。你若是田間清澈的溪流,我必是溪流中暢遊的魚兒。極至你是萬物的化身,我也依然將你緊緊擁抱,只因有你有我,今生相隨!

9、佛説,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説話再多也是廢話。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

10、佛説若是有緣,時間空間都不是距離;若是無緣,終日相聚也無法會。

佛家佛語經典語錄 篇九

1、尋佛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2、覺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3、佛國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4、禪靜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5、凡聖佛曰: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6、澄境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7、梵淨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8、梵音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樂園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10、淨土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11、禮佛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12、心塵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3、四季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14、沙門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15、過客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説∶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16、過堂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説∶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

18、靜心佛曰。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20、幻滅佛曰:從忘我到無我,那就是禪心的顯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