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范仲淹《漁家傲》詩詞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5K

范仲淹《漁家傲》詩詞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一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1)下列各項中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邊塞秋天的景象與江南一帶的不同。

B.“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峯。

C.“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地寫出了戍邊將士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雖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鳴,生活很有情趣並不艱苦。

(2)“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説説你更喜歡哪一句,並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答案示例一:喜歡前一句。這個詞句通過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將士們戍邊的艱辛和他們因為功業未立,歸期無計又非常思念家鄉的複雜感情。

示例二:喜歡後一句。這一句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抒寫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樂觀,千百年來,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國家效命,為人民效力。(符合文意即可)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裏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翻譯

五月是石榴花開得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着。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裏,送給閨中女子。

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後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

註釋

妖豔:紅豔似火。

生綃: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古時多用以作畫,因亦以指畫卷。

浴蘭:見浴蘭湯。

驚破:打破。

賞析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是宋代歐陽修的一首詞。

上片寫端午節的風俗。用“榴花”“楊柳”“角粽”等端午節的標誌性景象,表明了人們在端午節的喜悦之情。

下片寫端午節人們的沐浴更衣,飲下雄黃酒驅邪的風俗。後面緊接着抒情,抒發了一種離愁別緒的青絲。

歐陽修《漁家傲》寫的閨中女子,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享用粽子後,未出閣的姑娘,在家休息,夢醒後想出外踏青而去。抒發了閨中女子的情思。

簡介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這首詞,歐陽修描寫了過端午風俗習慣:吃多角粽、飲菖蒲酒、沐香花浴。然而,主筆卻是寫了一個深閨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絲心有纏裹的粽子,並且由金盤盛着,由侍婢送進,還要洗一個香花澡,然後睡了一個香夢,而想不到的是被黃鸝聲喚醒。

創作背景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三

漁家傲

[宋]圓禪師

本是瀟湘一釣客,自東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為屋宅,無寬窄,幕天席地人難測。

頃聞四海停戈革,金門懶去投書冊。時向灘頭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誰拘得!

19.從字數上看,本詞屬於__________。詞中的釣客是一個__________形象。(2分)

20.結合全詞分析“自”“懶”字的表達效果。(6分)

答案

19. 中調 隱士(隱者)

20.①東西南北,任我自由往來,無拘無束,三個“自”字的反覆使用,突出了釣客生活的自由自在,塑造飄逸不羈的隱士形象,與“孤舟”相呼應。

②戰爭已止,天下太平,我卻無心謀取官爵。“懶”字突出了他不屑仕途的心態,照應結尾所傳達出的不拘於“浮名浮利”、超然物外的隱者心聲。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四

漁家傲 朱服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際,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註釋】①金龜: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龜。②東陽:今浙江金華縣。

1、請從景情關係的角度,賞析本詞上片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情感的。(5分)

2、下片中而今樂事他年淚,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二評論説:二語合參,可悟一意化兩之法。也即一語兩意,請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上片即景抒情(1分)。寫暮春時節,纖風細雨,煙籠楊柳,鬱鬱葱葱,萬家屋舍,掩

映在楊柳的青煙綠霧中;(2分)水流花落,春光將盡,惹人愁思,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惜春,表現了詩人不捨春離去的感傷情緒。(2分)

2、這句話,一方面寫今日買醉春風裏的快樂,實際表達的是對時光流逝的無奈(3分);一方面借想象將來將追思今日之樂而不可再得的悲涼,何況今日東城買醉,僅為驅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賞心樂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3分)

朱服《漁家傲》【賞析】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熙寧六年(1073)進士。累官國子司業、起居舍人,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歷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徽宗時,任集賢殿修撰,後知廣州,黜知泉州,再貶蘄州安置,改興國軍卒。

這首詞風格俊麗,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題為春詞。

開頭兩句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寫暮春時節,好風吹,細雨潤,滿城楊柳,鬱鬱葱葱,萬家屋舍,掩映楊柳的青煙綠霧之中。正是綠暗紅稀,春天快要悄然歸去了。次三句: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之情。戀樹濕花飛不起是個俊美的佳句。濕花應上小雨,啟下飛不起。戀字用擬人法,賦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辭樹而留戀芳時,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將去的時候,落花有離樹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這愁無比三字,盡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難排遣,故而詞人將它連同春天一道付與了東流的逝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感歎春來春去,雖然是自然界的常態,然而美人有遲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這九十日的春光,也極短暫,説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盡金龜換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詞句中的金龜指所佩的玩飾,唐代詩人賀知章,曾經解過金龜換酒以酬李白,成為往昔文壇上的佳話。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極意把酒留春。寄語東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雖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澆愁,拚上一醉,以換取暫時的歡樂。寄語一句,謂向酒肆索酒。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語兩意,樂中興感。

這首詞襲用傳統作詞法:上片寫景,下片寫情。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意化兩,示遣愁不盡,無限感傷。作者亦自以而今句為得意之筆。(《宋詞鑑賞大辭典》)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五

漁家傲

李清照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粧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①,莫辭醉,此花不與羣花比。

【注】①綠蟻:本來指古代釀酒時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蟻,後來衍為酒的代稱。

22.請賞析“玉人浴出新粧洗”一句的妙處。(4分)

23.作者上片寫梅與下片寫梅,手法各有側重,請簡要分析。(4分)

22.此句以人喻梅(1分),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豔出羣(1分)。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渾然一體。(1分)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讚賞之情。(1分)

23.上片主要運用直接描寫的手法,用“寒梅點綴”“香臉半開”“玉人浴出”直接描繪寒梅初放的明豔嬌媚。下片則轉用側面烘托,則以月色玲瓏、金樽綠蟻、羣花來襯托梅的雅潔不俗。(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共4分。下片答對比可得1分。)

補充資料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粧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羣花比。

易安,每當夜晚來臨時,每當思緒萬千時,總能想起你,那個淡淡有如輕愁的嫣然女子,那個才華橫溢、驚醒古今文壇的曠世才女,總也放不下對你的那份難捨情懷。喜歡你的柔情百轉,喜歡你的滿腹才華,喜歡陶醉在你的《聲聲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陰》裏不知歸期……

腦海中,總有一輪素月,總有一葉孤舟,襯着一個孤零零的倩影,隨着歷史的長河漂流。你可是那個驚起一灘鷗鷺的小舟上走來的嫣然女子?或是那個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出生在官宦人家快樂的小女子?你是那個飽覽父親所有藏書,用歷史文化風韻將自己澆灌得外美如花、內秀如竹的女子嗎?

你一生鍾愛梅花。你寫梅花的詞也最多,時間跨度從少女時代到終老之年,愛梅之情長達一生。對梅花最初的迷戀,似乎是從少女時代這首格調明朗、清新的《漁家傲》開始的。據山西古籍出版社的《李清照集》年譜,此詞作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那年她十八歲。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聖潔如蘭,清純如雪, 晶瑩如冰,梅的影子,橫逸在你心的窗櫺,雪白了梅,梅香了雪……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裏,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凌寒盛開。你站在這熟悉的'庭院中,似乎也嗅到了一絲春的氣息,那些初綻的花蕾,星星點點覆蓋着白雪的梅枝猶如天工雕出的瓊枝,晶瑩剔透,豐潤姣美。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粧洗。”

那香氣馥郁的面龐,半露半隱,柔美而又嬌麗。着一身新粧,洗盡鉛華,玉潔冰清。那一樹的梅花,素潔中帶着輕輕的紅暈,宛如一抹微笑,在寒風中微微顫動,讓人無比疼惜。如此清新嬌媚,宛如剛剛出浴的二八佳人,從這冰天雪地中邁着輕盈的步子徐徐走來。

《長恨歌》裏説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而這梅花的風華,不正如那絕代芳華的佳人嗎?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但梅花無須顧盼,卻早早已傾倒了這花旁的你。

何遜《揚州早梅》:“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露發,映雪凝寒開。”梅花,她開於冬春之交,最能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使人們萌生新的希望。所以,梅被認為是報春之花。因為梅花鬥雪迎寒而開,詩人詠梅,又總以冰雪作為空間背景。庾信《詠梅花》詩:“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裏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這裏,“瓊枝”就指覆雪懸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點綴着它,愈顯得光明潤澤!她含苞欲放,似開未開,“猶抱琵琶半遮面”,有如美人出浴初着新粧,嬌美極妍。

有道是:“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在風雪中綻放,最早向世界告知了春天的到來,所以又稱“東風第一枝”。而在易安的筆下,凌寒吐豔的梅花又是一個有生命、有呼吸、冰清玉潔、超羣絕俗的美人。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豔出羣,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六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 宋朝 晏殊

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淺歡風日好。齊揭調。神仙一曲漁家傲。

綠水悠悠天杳杳。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譯文

在一片動聽響亮的畫鼓聲中,人們不知已經過去了整日。不像發易逝的時間,只會讓人漸漸地老去。能享受短暫的歡樂時光,及時發現風光的無限美好。一齊放聲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動人的《漁歌子》。

碧綠清澈的湖水悠遠無盡,澄澈的曉空縹緲綿長。人生又怎會一直停留在少年時代。不要惋惜發醉後的開懷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間的萬事是永遠不會結束的。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註釋

畫鼓:有彩繪的鼓。白居易《柘枝妓》:“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昏又曉:朝夕,整日。昏即曉黑,曉即曉明。

揭調:高調,放聲歌唱。

漁家傲:此調緣起張志和《漁歌子》,歷經漁歌子--漁父--漁歌子,再到本調。本寫漁家生活。漁家傲之名始於本詞。

杳杳:悠遠渺茫。

浮生:人生。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

長年少:青春常駐。長,音cháng,少,音shào。

在風光和煦的日子裏,大家齊聲唱着《漁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盡情享樂,好似神仙。寓有光陰易逝,及時行樂之意。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賞析

前闋首句“畫鼓聲中昏又曉”,人們在一片畫鼓聲中,由黃昏而達旦,真有點兒快樂不知時間過。“昏又曉”,黑夜與白天的更迭,形象表達時間的消逝。然而,“時光只解催人老”,時光不管你快樂與憂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所以要“求得淺歡風日好”,及時地行樂,莫負光陰。後闋的“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再一次反覆強調,抒發時光易逝、行樂須及時的感慨。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創作背景

晏殊遊湖時,看到蓮葉接天,滿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寫下了《漁家傲》,來唱誦荷花。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七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漁家傲

晁補之

漁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一,熙然在清川。

但見笑相屬,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歸,遠處滄洲微。

或雲後車①載,藏去無覆在。

至老不曲躬②,羊裘行澤中③。

【注】①《詩經·小雅·綿蠻》:“命彼後車,謂之載之。”後車即副車,跟在後面的從車。②《晉書·陶淵明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曲躬即彎腰行禮,引申為屈身事人。③《後漢書·嚴光傳》:光武即位,(光)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鈞澤中。”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詩描寫漁人偏居江湖,未曾到過繁華都市,只能依靠江湖謀生的令人唏噓的艱苦生活。

B. 晴日泛舟,笑語相屬,歡歌互答;日暮歸散,煙波江上,綠洲微茫。詩情畫意盎然,讓人神往。

C. 本詩‘‘因事立題”,述寫世事,與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緣事而發”的寫作手法基本相同。

D. 本詩先寫漁家孤傲性格,接着寫漁人生活,最後用典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相關,脈絡清晰。

15、本詩最後四句,運用典故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

14、A15. ①運用“後車”典故,表明詩人無意功名富貴,主動避世;②運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典故,表明詩人不願沉浮宦海、屈身事人;③運用嚴光“披羊裘釣澤中”的典故,表明詩人想要寄情山水,歸隱湖澤的志向。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説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歌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提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A項,“只能依靠江湖謀生的令人唏噓的艱苦生活”解讀有誤,結合詩歌應該是是表現漁人生活的悠閒歡樂,以及對城市生活的不屑一顧。故選A。

【15題詳解】

本題考核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以詩歌的抒情方式、註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首先指出詩歌運用的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詩歌是如何運用表達技巧的,最後點出詩歌運用表達技巧有什麼表達效果,或者抒發了什麼情感。本題要求結合本詩最後四句運用典故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題目要求非常明確,就是結合用典分析抒發的情感。具體看詩歌,“後車”是侍從所乘的車,後面又接了“藏去無覆在”表明作者無意於仕途紛爭,主動避世退讓;“曲躬”,結合註解説的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表明作者不願卑躬屈膝,委身下人,屈心抑志;“行澤”是借用東漢嚴光的事情,表明自己要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整理一下即可。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八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2.下列對兩首古代詩歌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漁家傲·秋思》圍繞“異”字寫出了塞外的蕭瑟荒涼,體現了將土們生活的艱苦。

B.“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使淪落異鄉的遊子更添悲然。

C.《天淨沙·秋思》意在描繪一幅深秋晚景圖,人在其中起陪襯作用。

D.兩首詩歌,一首是宋詞,一首是元曲,都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23.這兩首古代詩歌皆以“秋思”為題,請指出它們所表達的“秋思”有何不同。(4分)

項“人在其中起陪襯作用”不恰當。《天淨沙秋思》描繪了一幅深秋晚景圖,意在襯托遊子的漂泊之苦,景物是陪襯。

23、《漁家傲·秋思》表達的“秋思”是身處邊寒的徵人之情:既有建功立業的情懷,又有功業難成、有家難歸的愁緒。《天淨沙·秋思》表達的“秋思”是天涯論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羈旅之愁)。

解析《漁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歸無計”大意為“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歸期無法預汁”,而“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大意是“徵人不能入眠,將軍戰士頭髮花白,流下眼淚”。這些語句展現的是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天淨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主旨句,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王安石詞作鑑賞 篇九

這首詞是作者退隱之後定林院生活的一個剪影式寫照。

上片寫一次騎驢春遊,起拍二句點明節令,描繪鐘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燈火,指元宵節彩燈。宋時元夜燈節,熱鬧異常。蔡絛《鐵圍山叢談》:“上元張燈,天下止三日。”當時收燈後,又有出城探春的習俗,而江南孟春,不同於北方,往往收燈後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滿野。而鐘山一帶,竹木葱蘢,萬花競秀,景色更為誘人。“撩亂”,寫出山花爭奇鬥豔,撩惹行人。“燈火已收”而山花滿眼,用筆正所謂掃處還生。這二句,即寫了江寧附近的季候特徵,又點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環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詞人覽賞春色的興致,於是筆鋒一轉,由“聞説”領起以下三句,寫洊(jiàn)亭之遊。洊亭鐘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繡,是作者喜愛遊賞的風景勝地。王安石《馬死》詩李壁注引《建康續志》雲:“金華俞紫琳清老,嘗冠禿巾,掃搭服,抱《字説》,逐公之驢,往來法雲、定林,過八功德水,逍遙洊亭之上。”“新水漫”,説明是雨後,經春雨洗禮,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馬行遲緩貌。語出於《後漢書。馬援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李賢注:“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後借指駑馬。這裏作者實用以指他所騎的毛驢,亦取其“形段遲緩”之意。作者退居江寧時,神宗賜他一匹馬,後來馬死了,他外出旅遊就騎毛驢。“蹇”謂蹇驢。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二載,王安石江寧,“築第於白門外七裏,去蔣山亦七裏,平日乘一驢,從數僮遊諸山寺。欲入城則乘小舫,泛潮溝以行,蓋未嘗乘馬與肩輿也。”這次正是騎毛驢野遊,心閒意靜,恬然自若,什麼升沉得失、堯桀是非,彷彿早拋至九霄雲外,其精神超然塵外。定林寺左右,峯巒復沓,後環屏風,前障桂嶺,其間雲霧繚繞,跨驢繞行山徑,時要通過雲層,故曰“穿雲”。山間谷壑毗連,四周巒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叢生的天然塢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塢,洊亭附近有桃花塢等。

詞人行經此種地帶,不免停轡徜徉,訪勝探幽,故曰“入塢”。才行高岡,又入低谷,故曰“穿雲入塢”。

不畏雲霧迷茫,不避谷堐低濕窈深,不計山路崎嶇迴環,而去尋訪遊伴,探奇覽勝,一句中連用“穿”、“入”、“尋”三個動作詞,充分表現了詞人一心尋春的濃厚遊興,描繪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下寫僧齋晝寢,詞人遊興已盡,依然迴歸山寺,就牀而卧。過片另起一意,意脈不斷。卻,還也,仍也。上寫遊山,此寫憩寢,事有轉折,故用“卻”字。

因為孤身棲居山寺,故要拂拭僧牀,撩起白色的`帷帳。“僧牀”、“素幔”,寫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點。“千巖萬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風暖”迴應“正月半”。值此東風駘蕩,春光融融,詞人怡然自適的心境也彷彿與大地春色融契而為一,加之遊山的睏乏,於是他漸漸沉入靜謐而深穩的夢中。不知何時,山間的一派松濤之聲,把他從酣夢中驚醒,抬眼望去,紅日照臨西窗,而詞人的睡意猶未足。煞拍三句寫夢醒。“悲急管”,謂松濤猶如急切的笛聲,深山中嗚咽地悲鳴,仍切山林環境下筆,鬆聲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這首寫政治家兼文學家的王安石,野遊尋春與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靜,沉入了暫時的酣眠,然而,一時的心理平衡,卻被四周突然闖入的急切悲涼的松濤聲所打破,無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夢境之短了,這正隱隱透露了作者身雖幽閒而內心並不平靜的精神狀態。全篇即事寫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氣韻蕭散,充滿脂膩粉香的北宋前期詞壇上,這首詞頗有一枝獨秀的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