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漁家傲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8W

漁家傲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王安石詞作鑑賞 篇一

這首詞是作者退隱之後定林院生活的一個剪影式寫照。

上片寫一次騎驢春遊,起拍二句點明節令,描繪鐘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燈火,指元宵節彩燈。宋時元夜燈節,熱鬧異常。蔡絛《鐵圍山叢談》:“上元張燈,天下止三日。”當時收燈後,又有出城探春的習俗,而江南孟春,不同於北方,往往收燈後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滿野。而鐘山一帶,竹木葱蘢,萬花競秀,景色更為誘人。“撩亂”,寫出山花爭奇鬥豔,撩惹行人。“燈火已收”而山花滿眼,用筆正所謂掃處還生。這二句,即寫了江寧附近的季候特徵,又點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環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詞人覽賞春色的興致,於是筆鋒一轉,由“聞説”領起以下三句,寫洊(jiàn)亭之遊。洊亭鐘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繡,是作者喜愛遊賞的風景勝地。王安石《馬死》詩李壁注引《建康續志》雲:“金華俞紫琳清老,嘗冠禿巾,掃搭服,抱《字説》,逐公之驢,往來法雲、定林,過八功德水,逍遙洊亭之上。”“新水漫”,説明是雨後,經春雨洗禮,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馬行遲緩貌。語出於《後漢書。馬援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李賢注:“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後借指駑馬。這裏作者實用以指他所騎的毛驢,亦取其“形段遲緩”之意。作者退居江寧時,神宗賜他一匹馬,後來馬死了,他外出旅遊就騎毛驢。“蹇”謂蹇驢。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二載,王安石江寧,“築第於白門外七裏,去蔣山亦七裏,平日乘一驢,從數僮遊諸山寺。欲入城則乘小舫,泛潮溝以行,蓋未嘗乘馬與肩輿也。”這次正是騎毛驢野遊,心閒意靜,恬然自若,什麼升沉得失、堯桀是非,彷彿早拋至九霄雲外,其精神超然塵外。定林寺左右,峯巒復沓,後環屏風,前障桂嶺,其間雲霧繚繞,跨驢繞行山徑,時要通過雲層,故曰“穿雲”。山間谷壑毗連,四周巒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叢生的天然塢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塢,洊亭附近有桃花塢等。

詞人行經此種地帶,不免停轡徜徉,訪勝探幽,故曰“入塢”。才行高岡,又入低谷,故曰“穿雲入塢”。

不畏雲霧迷茫,不避谷堐低濕窈深,不計山路崎嶇迴環,而去尋訪遊伴,探奇覽勝,一句中連用“穿”、“入”、“尋”三個動作詞,充分表現了詞人一心尋春的濃厚遊興,描繪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下寫僧齋晝寢,詞人遊興已盡,依然迴歸山寺,就牀而卧。過片另起一意,意脈不斷。卻,還也,仍也。上寫遊山,此寫憩寢,事有轉折,故用“卻”字。

因為孤身棲居山寺,故要拂拭僧牀,撩起白色的`帷帳。“僧牀”、“素幔”,寫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點。“千巖萬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風暖”迴應“正月半”。值此東風駘蕩,春光融融,詞人怡然自適的心境也彷彿與大地春色融契而為一,加之遊山的睏乏,於是他漸漸沉入靜謐而深穩的夢中。不知何時,山間的一派松濤之聲,把他從酣夢中驚醒,抬眼望去,紅日照臨西窗,而詞人的睡意猶未足。煞拍三句寫夢醒。“悲急管”,謂松濤猶如急切的笛聲,深山中嗚咽地悲鳴,仍切山林環境下筆,鬆聲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這首寫政治家兼文學家的王安石,野遊尋春與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靜,沉入了暫時的酣眠,然而,一時的心理平衡,卻被四周突然闖入的急切悲涼的松濤聲所打破,無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夢境之短了,這正隱隱透露了作者身雖幽閒而內心並不平靜的精神狀態。全篇即事寫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氣韻蕭散,充滿脂膩粉香的北宋前期詞壇上,這首詞頗有一枝獨秀的風致。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原文】

漁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註釋】

《漁家傲》: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於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

塞下:邊界險要地方,這裏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兒向衡陽飛去。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峯,相傳雁至此不再南飛。

留意:留連之意。

四面邊聲:四面八方馬嘶風號之類的邊地荒寒肅殺之一聲。

連角:緊隨着軍中的號角。連,緊隨。

千嶂裏:在重重高山環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峯。

長煙:荒漠上的煙。

燕然未勒:指未徹底擊潰敵軍,取得全面勝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在石頭刻字記功。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無計:沒有辦法。

羌管悠悠霜滿地:笛聲悠揚,寒霜滿地。羌管,笛子出自於羌(古代少數民族)地,故稱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譯】

邊境上的秋天風景與內地完全不一樣,向衡陽飛去的雁羣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緊隨着號角響起。在重重高山的環抱中,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年老酒,思念遠隔千山萬水的家鄉,可是燕然山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想回家也毫無辦法。夜裏,羌人的笛聲憂怨綿長,寒霜像月光一樣的撒滿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將軍的頭髮白了,戰士淚流乾了。

【賞析】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諡號“文正”,祖籍陝西,後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詩、詞、文皆好,詞作現存雖僅5首,但情感深沉,風格豪邁,從內容以至藝術手法上都有一種創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時期,遼國從北邊入侵中原,西夏從西北方面侵擾中原。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達四年之久,這首詞就是他在軍中所作。

詞的上闕寫塞外秋天風光。作品運用詞的傳統結構方式,上闕以寫景為主,抓住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事物,粗略幾筆勾勒出邊地秋天的風光,用以反襯人物的內心世界沉重、蒼勁、含蓄、藴藉。

作品開篇首先點名了地點和時間:“塞下秋來風景異”,清秋的邊地,奇異的風光。一個“異”字,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靜的心態。句中的“異”字“異”在哪裏呢?“異”在邊地的秋日與內地不同,“異”在邊地的秋日與當地的往常也不同。

“衡陽雁去無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衡陽那裏有座回雁峯,傳説大雁飛到那裏便停住了。隨着氣候的變化,大雁北來南歸,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説不上“留意”的有無,因此這裏主要是寫人的感受。目睹北雁南飛,而人卻長期困守邊疆不能迴歸故里,故而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情。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三句:“邊聲”,邊地特有的聲音,再加上軍中不絕的號角聲,給人的感受是既淒涼又悲壯,特別是它打破了清秋的寂靜,更增添了某種悲涼的氣氛。最後兩句是寫在重巒疊嶂之間,長煙落日,孤城緊閉,渲染出戰局之緊張。

詞的下闕,作者宕開自認景物的描寫,筆鋒一轉,集中筆墨重點寫情。“濁酒一杯家萬里”,離家萬里,身居異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詩中所云 “一抽一刀斷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濁酒,萬端思緒更難平。深層次分析,思鄉之愁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作者要抒寫主要還是內心的痛苦。自己已經年過半百,面對強敵,卻不能殺敵建功,了卻心願,這就是“燕然未勒歸無計”,到這裏,作品的主題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最後幾句重在寫霜滿地,軍營中飄蕩着淒涼悲苦的笛聲,將軍和戰士們徹夜難眠,憂國思鄉,悲從中來。結尾激動人心,令人難以忘懷!至此,作者的那種抗擊外敵,極想報國殺敵的愛過雄心真真切切地溢於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於使用準確、生動、貼切的詞語,精心選擇歸雁、邊聲、號角、長煙、落日、孤城、羌管、冰霜等景物,構成蒼涼悲壯的氣氛,切合人物心境,有力地表現了主題。

原文 篇三

漁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①。彷彿夢境歸帝所②。聞天語③,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④日暮,學詩謾有⑤驚人句。九萬里風鵬⑥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四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試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上闕一二句所寫的夢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雲霧瀰漫,波濤洶湧,海風呼嘯,從顛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運一般,無數的船帆在風浪中飛舞前進。

2、下闕哪一句是對“殷勤問我歸何處”的回答?該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表達了詞人晚年在現實生活面前懷才不遇、孤獨無依、奮力掙扎的苦悶和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3、“天接雲霧連曉霧”中“接”“連”二字,有什麼表達效果?

“接”“連”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洶湧的雲濤、瀰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4、“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嗟”“謾”二字值得品味,請根據這兩個字的意藴,説説這兩句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嗟”字生動地寫出了詞人彷徨憂慮的神態,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的歎惋。

②“謾”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悵:一是空有詩情詩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無人能會意;二是慨歎自己身逢亂世,有着對現實無能為力的苦悶和懷才不遇的遺憾。

5、從用典的角度賞析“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化用屈原《離騷》中的詩句,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表達了詞人懷才不遇、孤獨無依的苦悶和對現實的強烈不滿之情。

6、從寫景的角度賞析“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①選景典型生動,選取天、雲濤、曉霧、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繪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②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也為下文的夢魂所思做了鋪墊。

7、從用典的角度賞析“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萬里風鵬”是用莊子《逍遙遊》中“大鵬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的典故,寫出了詞人的大鵬高飛之志,同時也反映了詞人對現實的厭棄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

8、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內心的苦悶;②對幸福的追求和對自由的渴望。

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答案】“接”“連”把天空、雲濤、霧氣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描繪了一種瑰麗雄偉的境界。“舞”字化靜為動,變平凡為神奇,既出色地描繪了繁星的閃爍流逝,也傳神地寫出了詞人精神的昂揚飛動。

2、“九萬里風鵬正舉”化用了什麼典故?有什麼作用?

【答案】“九萬里風鵬正舉”借用莊子《逍遙遊》中大鵬的形象,以喻騰飛之志。詞人以述夢的特殊方式,凸顯了心中之塊壘,同時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負。

3、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這首詩藉助對夢境的描述,創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隱寓了詞人對南宋黑暗現實的失望,充分反映了詞人對美好生活以及對自由與光明的理想境界的嚮往和追求。

《漁家傲》閲讀答案 篇五

四、古詩詞鑑賞(共4分,每小題2分)

14、閲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報路長嗟日暮”中的“嗟”在詞中的含義是①,“學詩謾有驚人句”傳達處作者②的苦悶心情。

(2)“九萬里風鵬正舉”是廣為流傳的佳句,你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引用它?請結合此句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

四、古詩詞鑑賞(共4分,每小題2分)

(1)答案:①歎息(或感歎,哀歎,慨歎等)(1分);②才華無用(或空有才華,才華無法施展等)(1分)

(2)答案:示例:我會在遇到困難(或希望自己有所作為,遭遇變故,孤獨無依,奮力掙扎,感覺前路迷茫等意對即可)的時候引用這句話。(1分)我要想大鵬鳥那樣乘風高飛,鼓勵自己不被現實打到,要執着於對美好境界的追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