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脱貧攻堅工作督查的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7.58K

關於脱貧攻堅工作督查的情況彙報

關於脱貧攻堅工作督查的情況彙報

尊敬的督查組各位領導:

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脱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關於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省市部署要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貧攻堅,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礎上,集中全部精力、動員全部力量決戰脱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5046户、87070人,已脱貧34480户、85902人,未脱貧人口566户、1168人,貧困發生率0.28%。我縣“一企連三產”“一林生四財”“一地生四金”“一業配多策”生態林業扶貧模式,在中國•南寧生態文明論壇上作為典型模式全面推廣推行。“春雨工程+智慧分級診療”模式,被《中國醫療聯合體建設與健康扶貧》藍皮書收錄,被國務院扶貧辦、人民日報等單位評選為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健康扶貧優秀案例。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同志和省委書記王東峯同志專門蒞臨圍場調研指導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並給予高度評價。省委趙一德副書記對我縣的“N+1”扶貧模式,做出“圍場縣的扶貧從本地資源稟賦出發,體現了改革創新精神”的重要批示。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扛起脱貧攻堅政治責任

始終堅持把脱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把黨的領導貫穿脱貧攻堅全過程和各環節,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壓實各級責任,統籌各類資源,凝聚各方合力,確保脱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一)領導機制堅持高站位。堅持把打贏脱貧攻堅戰作為衡量政治站位的一次重大考驗,強化組織領導、砸實攻堅責任,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市部署上來,紮實推進脱貧攻堅沿着正確方向前進。一是統籌協調到位。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針對剩餘貧困人口脱貧、鞏固提升、防止返貧、問題整改等重點任務,制定出台《2020年脱貧攻堅工作方案和目標責任分工》等政策性文件25個,召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領導小組會等各類會議26次,研究攻堅舉措,協調解決問題,統籌推進脱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地見效。特別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織省市縣1.08萬名幹部與3.5萬建檔立卡户“結對子”,全縣169個貧困村和143個非貧困村實現駐村幫扶全覆蓋,936名駐村幹部全部駐紮貧困一線,確保各項幫扶政策舉措落地落實。二是責任落實到位。繼續保持“1+10+N”組織推進體系人員架構、職責分工穩定不變,嚴格明確職責定位,逐級簽訂責任書,確保事有專管之人、人有明確之責、責有限定之期。縣委書記帶頭遍訪全縣所有貧困村。所有縣處級幹部分包37個鄉鎮,每週至少抽出兩天時間實地督導、一線調度,對發現問題立即處置、及時銷號。行業部門緊盯指標,88個部門分包37個鄉鎮,分行業、分領域進行業務指導和實地督導,及時提供專業支持。各鄉鎮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全員駐村入户,對剩餘貧困户實行疊加包扶,確保全部脱貧。三是督責問效到位。堅持抓過程促結果、強調度促落實、嚴問責促成效,整合各類督導檢查事項,採取“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設路線”的方式,對責任、政策、工作落實等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建立整改、責任、時限清單,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地。對因責任落實不力、工作推進不力等影響脱貧大局的相關責任人,嚴肅問責。

(二)推進機制堅持高效化。聚焦脱貧攻堅重點難點問題,整合資金、政策、機制等資源要素集中投放,加快脱貧攻堅、全面小康步伐。一是加大資金投放力度。制定出台《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2020年度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加大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健全資金使用機制,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今年,共投入縣本級財政資金1800萬元,整合涉農資金5.6億元,安排扶貧項目42個。二是加大政策指導強度。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科學整合、高效對接,制定出台《脱貧攻堅“雙查雙改雙迎”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方案》等系列指導性文件,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形成了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政策“組合拳”。三是加大專班推進速度。圍繞產業就業扶貧、防止返貧致貧、問題整改等關鍵領域,建立專班推進機制,涉及“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的11個重點部門打亂股室、打亂建制,抽調整合本單位80%以上業務骨幹組建專班,集中攻堅、重點突破,活躍帶動脱貧全局。

(三)幫扶機制堅持高標準。搶抓協作幫扶、定點幫扶等多重政策疊加機遇,主動對接、積極作為,全力爭取資金、政策、項目等方面支持事項,匯聚脱貧攻堅強大力量。一是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堅持黨政主要領導交流互訪、分管領導深度對接、職能部門分線合作,雙方互訪對接13批次,互派掛職幹部9名、專業技術人員32名;實施幫扶項目12個,總投資2.86億元,預計10月底全部完工;開展各類技能培訓4期,培訓貧困勞動力280人;累計爭取天津各界捐款944.1萬元,簽定《攜手奔小康協議》11份。二是借勢中央省市定點幫扶。爭取生態環境部定點幫扶資金6149.2萬元,實施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6個,帶動40個村1.5萬人受益。爭取省直“五包一”、市直“三包一”幫扶資金4500萬元,實施村級光伏電站、產業扶貧等各類項目70餘個,脱貧成果進一步鞏固。三是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採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等形式,引導社會幫扶資源和力量向貧困地區傾斜。目前,全縣169個貧困村與120家企業結成幫扶對子,投入資金6684萬元,實施各類幫扶項目282個,幫扶貧困人口24692人。

二、堅持精準方略,聚焦重點、全面突破,確保脱貧攻堅政策落地落實

堅持把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因村因户因人精準施策,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強弱項,以強有力的舉措全面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見效。

(一)聚焦收入“達標線”,用心用力穩定增收。堅持把貧困户穩定增收作為核心,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理念,大力發展肉牛、肉羊、林果等特色優勢產業,統籌推進生態扶貧、光伏扶貧、科技扶貧等成型模式,健全完善入股分紅、進園務工、土地流轉等多重利益聯結機制,全面打好抗疫情、促增收“組合拳”,確保貧困羣眾增收不降低、收入有保障,基本形成了以百萬畝馬鈴薯、百萬只肉羊、百萬頭肉牛、百萬畝林果、百萬人次鄉村遊、百萬千瓦清潔能源”“六個百萬”工程為統攬的扶貧產業體系,貧困户產業項目覆蓋率、貧困村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覆蓋率、貧困村技術指導覆蓋率均達到100%,有效對衝疫情影響、實現穩定增收。一是實施農業產業扶貧。立足農業大縣實際,以綠色、有機、功能為方向,持續壯強馬鈴薯、蔬菜、畜牧、林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今年共投入整合資金2.62億元,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17個,發展種植業172萬畝,肉牛存欄27萬頭、出欄15萬頭,肉羊存欄45萬隻、出欄15萬隻,農業產業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5300元,帶動3萬户貧困户穩定增收。二是實施生態林業扶貧。傳承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廣“一林生四財”模式,充分依託圍場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打造林果、種苗產業專業鄉26個、專業村266個,經濟林達到194萬畝,帶動1.6萬人穩定增收。依託承德木蘭林業集團有限公司,推行“一企連三產”模式,投入資金4700萬元,發展生態苗木基地4400畝,帶動2114户貧困户穩定增收。落實政策資金6080萬元,累計選聘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7458人,每人每年獲得7000至8000元穩定收入。三是實施光伏扶貧。採取多户聯建模式,實施户用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257個,實現併網1866千瓦,帶動1789户貧困户穩定增收;分兩期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55座,總裝機容量48.396兆瓦,帶動159個貧困村、7880户貧困户穩定增收20年,同時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建成集中光伏扶貧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100兆瓦,帶動3400户貧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穩定增收20年。四是實施就業扶貧。堅持科學防控疫情、有序穩定就業,注重內部挖潛與外部拓展相結合,持續穩定貧困羣眾就業增收。加大勞務輸出,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等重大機遇,立足行業、產業、企業用工需求,組織開展面向京津冀“點對點”勞務輸出,採取集中護送等形式,先後安置“點對點”護送農民工返崗29批次481人復崗,其中貧困勞動力87人。加強貧困羣眾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確保每個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項增收技能,實現創業就業。今年以來,共培訓各類人員1841人。開闢就業崗位,鼓勵引導縣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等優先組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大力開發護林、護路、保潔等各類公益崗位,盡心盡力幫助貧困羣眾穩崗就業。今年以來,共落實扶貧龍頭企業補貼資金2274.9萬元。五是實施科技扶貧。建立健全人才下鄉、科技下鄉政策體系,深化科研院所與貧困村、扶貧企業的對接交流合作,大力開展“農民素質整體提升”“個十百千萬”科技扶貧工程,鼓勵引導科技專業人才和業務骨幹開展科技幫扶,全力推動科技人才、科技資源、科技成果向貧困地區集中投放。今年以來,共設立科技服務站37個,選派科技特派員110名,建成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處、科技示範基地5個,輻射帶動5200餘人穩定增收。六是實施鄉村旅遊扶貧。依託塞罕壩、國家1號風景大道等知名品牌,建強文旅產業發展平台和“萬家客棧”鄉村旅遊發展平台,採取“景區帶示範區、企業帶貧困村、客棧帶貧困户”模式,實行加盟户與貧困户“1+1”利益聯結,累計打造鄉村旅遊示範村23個。

(二)聚焦民生“保障線”,落細落實兜底政策。圍繞教育、醫療和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切實兜住兜好貧困羣眾的民生底線。一是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全面落實“兩免一補”“三免一助”等各項教育扶貧政策,落實控輟保學“八位一體”包保責任制,嚴格執行營養餐制度,確保貧困家庭學生“有學上”“上好學”。今年以來,共落實政策資金1400餘萬元,累計資助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等各階段學生18861人,全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在疫情期間,堅持“停課不停學”,採取“一對一”幫扶、送教輔資料等方式推動線上教學,實現貧困家庭學生線上教學全覆蓋。二是把健康扶貧作為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關鍵之舉。實行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大力推廣“春雨工程+智慧分級診療”模式,落實“一站式”直接結算、先診療後付費、慢性病認定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政策,實施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改造提升工程,加強村醫隊伍建設,強化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不斷提升貧困羣眾醫療服務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共提高醫療保障救助待遇20.83萬人,提高救助金額4223.83萬元;落實財政分類資助參保繳費資金2414.27萬元,落實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8.6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數量增加到30種;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421186份,建檔率98.5%。三是把安居扶貧作為提升貧困羣眾幸福指數的核心基礎。堅持貧困村與非貧困村一體推進,大力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回頭看”和“攻堅月”專項行動,緊盯“開工率、竣工率、撥付率”,全面鞏固提升農村危房改造成果,全縣困難羣眾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大力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安置落實、拆舊復墾等工作,確保易地搬遷紮實推進。截至目前,全縣25個集中安置小區全部實現搬遷入住。同時,堅持“兩區同建”,全面落實產業、就業等後續幫扶舉措,全方位增加羣眾資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分紅性收入等各項收益,確保“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四是把飲水安全作為確保羣眾正常生活的重要前提。持續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整合涉農資金1624.27萬元,建設機井76眼,惠及54個村、1.67萬人。同時,解決突發飲水安全風險點32處,實施水質監測工程,完成全縣所有貧困村水樣採集工作,並出具水質監測報告,確保讓羣眾喝上乾淨衞生水。五是把兜底扶貧作為保障特困羣體生活的基本防線。將符合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條件的全部納入保障範圍,把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到4800元,月人均補差提高到260元,農村特困供養標準提高到6240元,投入農村低保、特困供養救助金6592.4萬元,保障38586名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人員的民生底線。

(三)聚焦返貧“預警線”,建立健全防貧機制。堅持把精準防貧與脱貧攻堅同安排、共部署、齊推進,圍繞“為誰防、誰來防、防什麼、怎麼防”,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切實從源頭上築牢貧困發生的“防火牆”。一是精準監測識別。堅持專班推進、專人管理、專項核查,參照因病、因災、因學預警線,採取醫保、教育、應急、交警“四位一體”比對,對擬納入監測預警範圍的防貧對象逐户核查審定,共識別防貧監測對象1033户、2345人,其中脱貧監測户533户、1183人,邊緣户500户、1162人。二是強化防貧幫扶。制定出台《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精準防貧工作實施方案》,精準落實防貧措施,紮緊築牢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產業就業、結對幫扶、兜底保障、孝心養老“六重”防貧保障線,確保基本消除邊緣户和不穩定脱貧户,推動防貧工作逐步實現系統化、規範化、制度化。三是落實防貧保險。投入縣本級資金1000餘萬元,與人保財險合作,設立精準防貧險,設定起付線,對因病、因學、因災、因交通事故等致貧返貧的防貧監測對象及時報銷救助,目前,第一批資金500萬元,已撥付至合作保險公司。同時,投入資金8883.7萬元,設置政策性農業保險8類、特色農業保險4類,切實增強防致貧、防返貧報銷保障。截至目前,共落實保險93.59萬元,累計救助104人。

(四)聚焦脱貧“標準線”,攻堅攻克最後堡壘。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底線目標,強力推進剩餘貧困人口脱貧,截至6月底,全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實現動態清零,剩餘566户、1168人全部穩定達到脱貧條件。一是夯實脱貧舉措。按照對標標準、分類指導的要求,多項政策精準到人、合力突擊。對123名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採取“一對一”方式,通過參與生產經營、產業直補、以獎代補、小額信貸、務工就業、增設公益崗等完善產業就業扶持,提升生產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對733名整户無勞動能力且無法從事產業就業貧困人口,統籌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保障政策,並享資產收益分配等補貼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對312名長期慢病、大病貧困人口,全部進行鑑定,實現慢病、大病救助政策和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全覆蓋。二是壓實幫扶責任。採取“縣級領導+縣直部門+鄉村幹部+幫扶責任人+經營主體+貧困户”的“五幫一”脱貧責任制。縣級領導抓統籌,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解決精準脱貧中的各種難題,落實包保包聯責任,督導各項扶貧政策措施落地;縣直部門抓合力,發揮行業優勢,點對點組織開展社會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等幫扶行動,促進貧困户穩定增收;包村、駐村幹部抓落實,為每一個貧困户量身定製脱貧方案,協調解決產業項目、生產經營、務工就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提高幫扶針對性;包保責任人抓幫扶,定期入户走訪,掌握户內信息,宣傳幫扶政策,查看措施落實,增強脱貧內生動力,提高羣眾滿意度;經營主體抓帶動,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參與生產經營、發展產業項目,對無勞動能力的,直接享受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收益分配。三是確保穩定脱貧。以村為單位,逐户逐人建立剩餘貧困人口脱貧幫扶台賬,明確致貧原因、幫扶措施、脱貧路徑,實施清單化、節點化、責任化管理。建立健全“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監測預警和排查處置長效機制,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研判、隨時解決,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實現高質量脱貧。

三、突出重點領域,較真碰硬、真抓實幹,全面提升脱貧攻堅工作質量水平

堅持把脱貧攻堅重點領域工作作為突破口,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積極應對風險挑戰,以較真碰硬的態度、真抓實幹的作風推動工作落地落實見效,持續提升脱貧攻堅質量水平。

(一)堅定不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對脱貧攻堅影響分析應對的“週報告”“月報告”工作制度,定期彙總工作開展情況,制定《支持企業穩定經營持續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15個,以精準之策、精準之力推動精準落實、精準見效。一是有序推進貧困人口務工就業。建立了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工作台賬,逐村逐人核實掌握貧困勞動力的就業狀態、就業意願;增加招聘活動頻次,加強崗位徵集供給,提供專業高效的供需對接服務;科學設置公益性崗位,明確聘用標準,嚴格履行聘用程序。截至目前,全縣31605名貧困勞動力通過培訓實現就業率達到90%以上;通過就業扶貧專崗安置貧困人口3006人,設置“二次分配”光伏公益崗位4316個。二是加快推進扶貧項目建設。持續加強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政策培訓,推動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和支付聯籤聯審“四聯籤”制度落實;對已批覆的項目加快進行招投標,對未批覆的項目完善好相關手續,確保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共安排資金5.6億元,實施扶貧項目42個。三是強力推進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從財税、社保、融資、審批、就業等方面對復產復工企業予以全面支持,投入資金2274萬餘元,對帶貧能力較強的9家企業進行生產補貼;率先使用《疫情期間物資運輸車輛便攜卡》,為醫藥衞生、應急供應、生產生活等保障性物資車輛建立綠色通行通道;落實縣級包聯領導、行業主管部門、屬地鄉鎮、企業主體“四重”責任,切實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截至目前,23家扶貧龍頭企業和6家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吸納貧困勞動力264人。四是全力推進消費扶貧。立足於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循環,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羣眾受益”的思路,用足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等有利契機,全面加強產銷對接,鼓勵扶貧企業和電商企業積極開展各類線上扶貧產品銷售活動,積極創新網絡直播帶貨、電商扶貧專賣、“線上+線下”等營銷模式,深度對接京津冀批發市場和幫扶單位,與天津武清區益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在武清味道電商平台銷售圍場農特產品,全方位打通貧困村農產品生產鏈、流通鏈、銷售鏈和價值鏈。目前,在天津武清區設立消費扶貧產品線下銷售店1個,圍場縣城內2家大型超市設立專區銷售扶貧產品;上報扶貧產品供應商推薦名錄25個,認定扶貧產品66個,銷售額達到2.4億元。五是紮實推進金融扶貧。完善“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户+保險”五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政府搭台增信、建立三級金融服務網絡,銀行降檻降息,企業帶貧益貧,貧困户誠信承接貸款,保險風險兜底,建立扶貧、財政、金融辦、金融機構等部門聯席制度,縮短審批週期,實現一站式服務;對非主觀因素和疫情導致收入不足,不能到期償還貸款的,幫助協調辦理貸款展期、續貸。截至目前,發放政銀企户保貸款7723萬元、扶貧小額信貸1008.2萬元,帶動608户貧困户受益。

(二)堅定不移抓好問題整改。堅持把問題整改作為有力抓手,較真碰硬、真抓實改,以敢於鬥爭的精神全面提升脱貧攻堅質量水平。一是在壓實責任上發力。成立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書記、縣長負總責,其他縣級領導、鄉鎮黨委書記、部門主要負責人分地域分領域負責,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黨組織書記一線負責,形成三級包聯責任制,掛圖作戰,銷號管理,清倉到位,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放過、成效不達標不放過、羣眾不滿意不放過。二是在統籌整改上發力。制定《雙查雙改雙迎“百日會戰”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把國家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檢視出的問題、脱貧攻堅“回頭看”排查出的問題、省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巡視、審計和督查反饋問題整改統籌推進,一體整改,實行一個問題、一個縣級領導、一個部門領導、一個整改方案、一個整改台賬、一個督辦清單、一個長效機制的“七個一”問題整改工作機制,全面徹底抓好整改落實。三是在建章立制上發力。堅持由表及裏、以點帶面,把具體問題整改與構建長效機制有機結合,深入分析原因,突出建章立制,確保問題整改不反彈、不反覆。圍繞資金、項目、幹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的長效工作機制,做到用制度機制規範權力、嚴肅紀律、堵塞漏洞、治理源頭。四是在督導檢查上發力。組建整改專項督查組,查檔案資料、查推進進度、查羣眾滿意度,嚴防假動作、低標準、被動應付;召開整改專題“擂台賽”,對整改不力、整改緩慢、整改質量不高的單位通報批評、責令重改,確保整改方向不跑偏、整改措施不落空、整改任務見實效。截止6月底,2019年國考反饋的6個點對點問題、20個舉一反三問題全部整改完成。

(三)堅定不移做好普查準備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脱貧攻堅普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國家省市脱貧攻堅普查工作的總體要求,緊盯時間節點,創新工作模式,迅速部署安排,抽調289名幹部組建普查組,紮實推進普查前期準備工作。一是堅持“三級聯動”,推動一體落實。深入學習貫徹國家脱貧攻堅普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及時成立由縣委書記、政府縣長為“雙組長”的普查保障領導小組,組建綜合協調、數據處理、應急和防疫等11個工作專班,明確責任分工、推進舉措等具體內容,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縣級層面,召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和領導小組會,制定出台《清查摸底實施細則》等指導性文件,科學擺佈摸底分組、政策包完善等重點工作,所有縣處級幹部對包保鄉鎮進行點對點實地督導、一線調度,發現問題立即處置、及時銷號。鄉鎮層面,組織縣鄉村幹部及幫扶責任人成立工作專班,認真解讀普查方案,對清查摸底、村表填寫和錄入審核等前期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分解,切實為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開展工作提供有力指導。村級層面,堅持以村為單位,以按照“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落實任務,認真核實户主姓名、户籍地址、建檔立卡人口數等清查摸底具體內容,規範填報《建檔立卡户摸底表》,確保數字準、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堅持“三線同步”,強化靶向指導。科學應對疫情影響,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綜合採取“線上+線下”等方式,加大對普查工作的指導力度,確保普查工作科學有序推進。線上適時調度,用好縣域網絡會議系統,始終保持縣級與鄉村的實時聯絡,遇有問題及時反饋至縣級層面進行現場解答或事後反饋,並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召開線上調度會議,確保各類問題及時高效解決。線下全面培訓,以“擂台賽”形式召開專題培訓會議,就普查重要環節進行全面培訓,切實提高各級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一線實地指導,組織各行業、各領域業務專家成立督導指導組,對村表、縣表填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釋答疑,並對相關內容的全面性、標準的一致性、程序的規範性和結果的真實性進行核實,確保村表、縣表精準填報。三是堅持“三個精準”,築牢普查保障。聚焦普查工作所需“人、財、物”等關鍵環節,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規範機制,為普查工作提供堅強保障。精準選派普查人員,抽調骨幹力量289人赴外地普查,同步抽調專人組成紀律監督組,全程跟班,對抽調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對不遵守紀律、不履職盡責、作風不嚴不實的追究派出單位和個人責任。精準落實資金支持,堅持優先保障、優先支持,加快推進數據採集、集中辦公等硬件設備的採購工作,加大普查資金保障力度。精準強化後勤保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堅決反對“四風”,縣鄉同步成立普查後勤保障機構,建立工作保障制度,全力為普查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四)堅定不移加強作風建設。一是開展專項治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開展扶貧領域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重要政治任務,聚焦作風建設,深入開展漠視侵害羣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大力查處侵害羣眾利益方面的問題,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二是減輕基層負擔。大力推進精文減會,優化考核督查方式,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真正把廣大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到解難題、求實效、辦實事上來。三是嚴格兑現獎懲。把脱貧攻堅的“主戰場”變成檢驗幹部能力和實績的“大考場”,注重在脱貧攻堅一線選任幹部,對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影響整體工作的,從嚴追究責任;對勇於擔當、作風過硬、成績突出的黨員幹部,優先提拔重用。目前,累計提拔重用扶貧一線幹部240人。四是強化能力提升。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先後多次召開縣鄉村、駐村幹部業務培訓會議,就“兩不愁三保障”、脱貧攻堅普查等工作進行重點培訓;用好“河北幹部學院”“學習強國”“專技天下”等平台進行學習,不斷提高脱貧攻堅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目前,累計培訓各級幹部21期、45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