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經營管理狀況評估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企業管理範文 / 發佈於: / 人氣:1.87W

企業經營管理狀況評估報告(精品多篇)

關於社會創新管理狀況調研報告 篇一

當下中國,一方面,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的高度重視,全國上下圍繞社會建設和管理,進行積極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各級黨政官員、理論工作者、新聞媒介記者和其他社會大眾紛紛對社會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批評,給出建議。另一方面,社會卻以自身的規律與慣性往前演化。突發事件不斷,社會衝突頻繁,環境污染、企業罷工、安全事故、階層對峙等嚴重社會事件日趨普遍。我國的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和個人誠信遭到社會大眾的普遍懷疑,社會出現了廣泛性的“中國式焦慮”和“怨恨式批評”。如何認識當下中國社會的狀況、問題存在的癥結以及未來中國社會建設和管理的前景,筆者結合自己的學習,談點淺顯的認識和思考。

一、我國社會管理的演化

(1)我國原有社會管理體制。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我國人口眾多,卻一再遭受列強蹂躪和歷經戰亂,國家積貧積弱的根源之一,就是社會呈現出一盤散沙狀況。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把所有人都組織在一定的單位中,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府包管一切的社會管理體制。其特徵為:一是政府全能的社會管理體制。政府通過統一計劃,統負盈虧,統購統銷,統收統支,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也通過幹部統一調配,職業身份統一確定,人員統一安置,社會事業統一部署,一切社會活動統一組織等,建立起以政府為中心的全能社會管理體制。二是以“單位”為基礎的從業人員管理體制。“單位”既是工作組織,也是我國解決各種社會事務和落實社會管理控制任務的基層組織體系。三是以“街居”為基礎的城市社會人員管理體制。政府通過街道居委會體系,管理社會無工作人員、閒散人員、民政救濟和社會優撫對象等。街居體制起到輔助單位體制對社會管理的作用。四是以單位制度、户籍制度、職業身份制度和檔案制度為基礎的社會流動管理體制。其目標就是使一般社會成員的就業和居住儘量固定,嚴格限制社會成員在城鄉之間、單位之間和不同職業身份之間的一切自由流動。

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政府全能的社會管理體制,改變了舊中國社會一盤散沙的狀態,建立起高度統一的社會秩序,極大地增強了國家對社會的組織動員能力和控制能力,為我國在一窮二白的經濟基礎上調動一切資源完成工業化體系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這種社會管理體制也存在固有的弊病。一方面,政府直接管理經濟和社會,成為包辦一切社會事務的全能型政府,不但行政成本很高,而且在把一切權力集中到政府的同時,也把一切責任集中到政府,社會缺乏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調節的機制;另一方面,所有社會成員被管理在一個個相對封閉的單位中,阻礙了正常的社會流動,使社會缺乏活力和創造力。

(2)改革開放以後,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遷。其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波及之廣、影響之深,在世界現代化歷史上是罕見的。表現在:一是階級階層結構變化。原有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幹部和知識分子的簡單階級階層結構,轉化成由許多不同利益訴求羣體組成的複雜多樣的階級階層結構,產生了個體户、私有企業主、外資企業高管、民營企業科技人員、各種社會中介組織從業人員和自由職業者等新的社會階層。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整合和協調好各階層的利益,形成既充滿競爭活力,又和諧相處的秩序,成為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二是城鄉結構快速變化。改革開放以來,2億多農民離開了世世代代耕作的土地,甚至離開了農村,轉變為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工人,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如何使轉變了職業的農民,能夠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形成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的新體制,成為當前社會管理的重大挑戰;三是收入分配結構的變化。近30年來,我國從一個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轉變成一個在國際比較中收入差距很大的國家。收入差距擴大、分配不公以及與此相關聯的貪腐問題,成為導致幹部、羣眾不滿和引發很多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如何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迫切需要解決的深層問題。四是人口結構和家庭結構變化。隨着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加速了家庭小型化和老齡化過程。很多過去由家庭和代際關係幫助解決的問題,如養老、單親撫養、心理障礙殘疾、代際衝突等,都顯化為社會問題。這些都是社會管理面臨的新任務。五是社會組織方式的挑戰。隨着經濟體制深刻變革,我國社會生活組織方式經歷從“單位人”到“社會人”的變化。一些單位普遍實行“住房自有化、就業市場化、社保社會化、後勤服務市場化”等改革,單位組織解決社會問題能力弱化,有些則徹底解體。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在城市就業總人口中,過去“單位人”佔95%以上,而現在下降到25%左右。六是社會規範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如對個人利益的追求獲得了正當性和合理性,但約束、監督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規範卻沒有建立完整;社會生活和生產行為複雜性大大提高,適應這種複雜性的社會管理和監督控制技術卻沒有相應提高;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價值理念發生深刻轉變,與這種變化相適應的社會道德和誠信體系建設卻滯後於變化。

以上是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由舊社會到新中國,再經由改革開放而演化至當下管理困境的歷史過程。深入認識這一過程,將有助於我們客觀地、歷史地、辯證地分析理解當前社會管理的狀況。

二、當前社會問題的嚴峻性

當前我國在經濟社會生活面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網絡化和全球化的進程中,社會流動加快,人員流動管理矛盾突出;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後,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矛盾激化;勞動力供求關係改變,非公有制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關係緊張;農村基層財力薄弱,幹羣關係惡化;基層管理體制改變,社會問題解決機制弱化;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分配不公成為諸多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羣體性問題突出,各種新型社會風險增強;社會轉型加速,社會治安形勢日趨複雜、嚴峻。社會管理面臨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有的是在社會結構和體制轉軌過程中,因結構衝突、體制摩擦、規範空白、法律法規不健全造成的;有的是快速發展過程中因各種歷史原因積累和遺留的;還有的是因我們工作缺位、方法不當或某些工作失誤形成的。上述挑戰具體反映到我國目前的社會管理方面,其問題面臨的緊迫性、嚴峻性和風險性,無論如何必須引起各級黨和政府的高度警惕了。

一是社會普遍出現了“中國式焦慮”。年8月19日,新華網新華時政報道,據“中國公眾焦慮情緒調查”發現,我國“基本存在”、“很少出現”和“偶然出現”焦慮情緒的人僅佔1.3%、1.7%和16.4%,而存在“嚴重焦慮”和“經常焦慮”的人分別佔34.2%和46.3%,後兩項合計達到80.5%;二是“權力總被橫着使”。中國青年報年9月28日報道,由中國青年報與新浪網聯合進行的一項公眾參與調查顯示,94.8%的受訪者確認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濫用權力現象普遍存在,68.3%的人認為日常生活中權力濫用現象“非常多”,26.3%的人表示“較多”。大學社會學系郭於華教授指出:這個數據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的社會現實,當下社會中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屢見不鮮,權力總被橫着使,社會生態不斷惡化;三是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比很低。年5月12日報報道,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接受中工網採訪時説,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在年達到56.5%的峯值以後,持續下降了22年近20個百分點,年僅為36.7%(世界上通行比例在60%左右),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升了20%。分配不公導致收入差距過大。

年12月《暸望新聞週刊》報道,我國基尼係數從年的0.35上升到年的0.45,年達0.48(0.4是社會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線),最高20%的收入組的收入相當於最低20%的收入組的8.3倍。收入分配極不規範。據年8月22日中國新聞網記者採訪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蘇海南稱此前有學者測算,年我國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隱形收入的總量達九萬億元(據中證報報道,財政部年2月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2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執行初步統計數為68477億元),嚴重影響社會分配;四是社會衝突和危機不斷。

年6月9日光明日報報道,我國年維穩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令人震驚,全國內保費用達到5140億元,已接近軍費數額,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達47.5%(見5月27日《社會科學報》)。另據年3月6日聯合早報網訊,中國財政部昨日公佈今年的財政預算,涉及內地維穩的“公共安全”支出達6244億元,增幅達13.8%,其數額和增幅已較軍費為高(後者為6011億元,增幅12.7%)。

針對我國社會管理面臨的嚴峻形勢,中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於建嶸分析,到20世紀末,中國形成了一個具有排斥性的統治格局,社會衝突進入新的階段。特徵之一,代表權力主體的政治精英、代表資本主體的經濟精英和代表文化主體的知識精英,在“合法”地享受着社會主要經濟成果的同時,在共同的利益驅使下,形成了具有相對穩定邊界的社會統治集團,實現了所謂的“精英聯盟”;特徵之二,在強大的權力和資本壓迫下,廣大工人和農民因為貧窮被排斥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之外,邊緣化程度不斷加強,成為社會弱勢羣體;特徵之三,這種二元社會的排斥性體制具有剛性穩定,社會核心組織層對邊緣羣體表現出排斥效應,使社會結構顯現出明顯的斷裂帶。於建嶸教授進一步分析認為,從總體上説未來一個時期內,中國將進入社會衝突的多發期,社會弱勢羣體的工農大眾和掌握了政治權力與經濟資源的社會強勢集團的博弈仍然是其主要的內容。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社會利益表達機制以解決社會公平問題,處於社會弱勢地位的工人、農民和下層知識分子有可能實現聯合,以對抗處於社會主導地位的精英聯盟。

三、關於解決社會問題的一點認識和思考

(1)正確認識社會轉型期。哈佛大學教授亨延頓認為,現代性孕育穩定,而現代化的過程卻滋生着不穩定。人類社會面對的問題往往具有類似性或同構性。當今中國與美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進步運動”時期的經濟社會狀況,頗具相似性,充分了解美國的“進步運動”,將有助於我們認清當今中國所面臨的社會狀況,啟發我們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路。

1880-19,美國“進步運動”是以中產階級為主體,有社會各階層參與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目的在於消除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所引起的種種社會弊端,重建社會價值體系和經濟秩序。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工業化過程中,患上了“工業文明綜合症”,遭遇了政治貪腐、道德失範、貧富懸殊、勞資衝突劇烈、經濟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嚴重社會問題。如美國新興工業城市出現了對自然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利用,森林綠地面積被大量吞噬,城市被包圍在工廠排出的黑煙和廢氣之中;食品藥品生產和銷售方面,不潔食品和有害藥物嚴重威脅着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種種混亂失序現象,説明美國工業化快速發展、城市規模急劇膨脹與公共事務日益複雜,客觀上需要一個高效的行政機構來為之服務。然而,舊的行政機構和管理體制卻不能適時得到調整,致使一些政客結黨營私,肆意踐踏民主制度,充當大資本家的代言人,靠出賣各種庇護權、特許狀、工程承包合同來賺取政治贊助和“保護費”,導致不法企業得以偷逃納税、壟斷市場、投機地產,肆意妄為而又逍遙法外。嚴重的社會問題廣泛觸及了社會各階層的利害關係,招致中下層民眾的普遍不滿,將當時的美國社會推向了種種矛盾匯聚和衝突的漩渦。

適逢其時,美國“進步主義”者發出了強烈的變革之聲。進步運動以追求社會正義為旗幟,由社會各屆人士自發形成自下而上的全國浪潮。首要着眼點是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壟斷和競爭、公正和效率、革新和穩定。特別是新聞領域中的“黑幕揭發運動”引起強烈反響,督促政府解決社會問題。此外,進步運動以關懷為原則,呼籲照顧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如宗教界的“社會福音運動”和女大學畢業生們的“社會服務處”運動,通過為貧民提供生活救濟、文化教育和衞生服務,對加強鄰里合作,促進階級融合、和諧社會關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進步運動還注重發揮知識分子的先鋒作用,讓出身於中間階層的知識分子參與政府的變革行動,在變革中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在進步運動中,美國政府也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使運動保持在社會制度的框架之內,避免暴力革命的發生。

美國進步運動啟示我們,當日美國與當今中國都處在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都面臨着諸如政治貪腐、貧富極化、道德失範等一系列影響社會和諧的難題。我國改革可以積極借鑑其他文明成果,博採眾長、擇善而從。美國進步運動的經驗教訓顯示了社會公正及公共責任對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它用事實道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正義意味着進步,責任意味着穩定。只有首先確立社會公正與責任,才會有各階層的和諧相處。進步運動更重要的啟示在於確立了政府對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直接干預。它讓美國人在政治上變得更加聰明,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監管與調節職能,形成了由政府調節和干預經濟生活的傳統。中國改革當然也必須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則必須順合民意,集中力量解決民眾呼聲最高的問題。

(2)克服工具理性思維侷限,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西方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在其著作《經濟與社會》中,把人類的理性區分為兩種: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工具理性指“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情況和其他人的舉止的期待,並利用這種期待作為‘條件’或者‘手段’,以期實現自己合乎理性所爭取和考慮的目的。”通俗地講,就是“用理性的辦法來看什麼工具最有效,以便達到我們(無論是否合理)的目的”。

反映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工具理性思維傾向非常明顯。例如把市場經濟當成是有效的工具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與經濟都是經濟手段。”這段對市場經濟的經典描述,是使得市場經濟作為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有效經濟手段而在中國得到了合法性的證明。客觀地説,工具理性思維在改革開放之初,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歷史貢獻,使我國取得了舉世注目的經濟發展成就。但是,工具理性思維的消極影響也導致我們陷入了對市場經濟的迷信,陷入了對GDP主義的盲目遵從,忽視了對發展目的的思考,對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建設的統籌兼顧。30多年的時間,我們走過了西方國家近220走過的路,但反過來説,西方國家2年之內積聚的矛盾,30年當中我們全遇到了。西方國家有22019年的時間,來回旋、解決問題,而我們沒有。

其實,西方國家在200多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除了工具理性的指導,還有價值理性在起作用。價值理性“通過有意識地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闡釋的——無條件的固有價值的純粹信仰,而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即人們只賦予選定的行為以“絕對價值”,而不管它們是為了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或者出於責任感、榮譽和忠誠等方面的目的。價值理性涉及的是人們對某些事物或行為所賦予的價值含義,以及對某些價值觀念的追求。我們可以在西方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深切感受除了市場經濟制度以外,還有基督教信仰、資本主義新教精神以及民主、自由、法治等文化價值觀念發揮着極為重要的規制和約束作用,使之和市場經濟制度一道共同促成了西方國家從壟斷資本主義向福利資本主義的發展進步。

我國當前社會建設和管理中遇到的社會困境,除了權力與資本的惡意勾結以及特權階層為維護自身利益而選擇“理性無知”的立場之外,個人認為還與各級組織和官員的工具理性思維有關,與缺乏對價值理性的理解有關,與“人的現代化”素質密切關聯。社會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為促進社會系統協調運轉,對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以及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監督和控制的過程。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應對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公正、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

因此,創新社會管理首先需要各級政府官員切實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理論素養,努力解決自身“人的現代化”問題。但社會上此起彼伏的陣痛和人禍告訴我們,相當多的國民、官員的心理和精神,還被禁錮於封建主義的枷鎖之中,構成了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雖然我們可以從國外引進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移植髮達國家行之有效的工業管理方法、政府機構形式、教育制度,甚至把英語説得比洋人還利索,但是,“人的現代化”我們無法引進,只能自力更生。為此,迫切需要各級政府官員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真學、真信、真懂、真用,要把工具思維與價值思維、理論思維與實踐思維、系統思維與辯證思維、矛盾思維與和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內涵,有機把握經濟發展合規律性(工具理性)與人的發展合目的性(價值理性)的統一,才能真正認清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3)關注順德大部制改革經驗,期待我國經濟社會系統變革。在最近兩年的地方政府改革中,廣東省順德區作為縣級政府,建立了大部門管理體制,有效地破解了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性、結構性、制度性難題,符合年我國規劃綱要中“堅定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的精神,為全國縣級政府深化政治、行政體制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探索和經驗。

各國的現代政府,普遍建立於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後。當今世界,無論是哪一國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都要根據其擔負的管理職能,設置部門機構。設置部門一般有小部門制與大部門制兩種類型。小部門制,其特徵是“小職能、窄領域、多機構”,部門管轄範圍小、機構數量大、專業分工細、職能交叉多。大部門制,是一種政府實施綜合管理的組織體制,其特徵是“大職能、寬領域、少機構”。一般而言,在工業化初始階段,為了履行經濟和社會的管理職能,政府按小部制設置機構,有利於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在工業化逐步成長成熟或實現之後,政府則應轉向按大部制設置機構。當代發達國家中央政府,設立機構不超過20個,如美國15個,英國18個,俄羅斯16個,日本12個;州(省)一級大約15個左右;郡(縣)一級大約10個左右。在中國最近的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之前,各級政府實行的仍然是小部門體制。縣級機構一般設有40—50個,如順德就設有41個機構。由於部門機構過多,職能交叉、權責脱節,造成政出多門、推諉扯皮,削弱了政府的決策職能,也不利於集中統一管理。

因此,為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完善的需要,順德在年9月16日公佈了大部制改革的“三定”方案,對現有黨政機構進行整合優化。黨政系統綜合設置了16個工作部門,其中黨委部門6個: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區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員會、社會工作部;政府部門10個: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經濟促進局、教育局、民政宗教和外事僑務局、公安局、國土城建和水利局、文體旅遊局、衞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局、政務監察和審計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另設有一些歸口管理法定執行機構,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歸口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企業投資服務局歸口經濟促進局,安全生產執法局和市場公平交易局歸口經濟促進局,行政審批管理局歸口辦公室,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局歸口經濟促進局。從41個機構到16個機構,順德的政府機構改革遵循了大部門制的管理趨勢和本質要求,按着大教育、大衞生、大文化、大產業經濟、大社會管理、大公共服務的理念而設定。由於具有真實的創新性,順德的大部制改革被媒體譽為猶如“石破天驚”,引發了全國的關注。

順德的大部制改革,遵循了國外通行的規律,但又不是照着西方國家的葫蘆畫瓢。在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市場經濟不完全成熟,公民意識有待加強,社會管理任務十分繁重,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尚未克服的情況下,順德的大部制改革,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大部制原則結合起來,解決了很多難題,呈現出新的特點。第一,妥善解決了黨政關係問題,實現了以黨領政、黨政聯動新模式。例如:黨委不設置與政府對口的部門,工作密切聯繫的部門則合署辦公,如黨委辦與政府辦合署辦公;組織部與人事局以及編制辦合署辦公;宣傳部和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合署辦公;社會工作部和統戰部、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合署辦公;民族宗教和外事僑務局同僑聯合署辦公;政法委員會和司法局合署辦公;創新性地實現了以黨領政、黨政聯動,黨政同體、同心共治的新治理模式。第二,妥善地解決了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實現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相對分離。順德大膽提出“決策民主化和扁平化、執行集中化和統一化、監督外部化和獨立化”,其具體做法是:一是將決策權分為政策制定權和政策審定權,分別交予“四套班子”和黨政局級部門負責人聯席會議,這是決策權的集中化和上移;二是將執行權交予局級部門下屬的股(科、室)和法定獨立執行機構以及鄉鎮政府,這是執行權的專業化和下移;三是將監督權交予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和政務監察和審計局,相對於其他行政部門而言,是獨立化和外移,同時,強調行政體制外的監督,包括強調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順德建立黨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分工清晰又統一協調的高效運行新機制,比較好地解決了權力過分集中和缺乏監督的問題。第三,妥善解決了只重經濟不重社會的問題,實現了從管制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順德通過大部制改革,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真正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全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政府管理的目標就是公民至上,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順德按照大部制的要求,雖然政府機構大幅度減少了六成,但是政府服務的職能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加強,突出了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功能,由此初步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

現在,廣東已要求其他的縣級政府按照順德的大部制模式進行改革,説明順德大部制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普適性。其一,順德的縣級政府改革是奠定國家基礎的改革。“縣治則國治、縣安則國安”。順德的大部門制改革,把縣一級的政府機構理順了,使之推入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運行軌道,這就為全國縣級政府樹立了榜樣。其二,順德的縣級政府改革構成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順德的大部門制改革,雖然屬於行政體制改革範疇,但由於行政體制改革本身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所進行的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設置改革,行政權力劃分和制約、行政監督體制改革,行政決策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等等,必然牽動和涉及到黨政關係改革、人大制度改革、政協制度改革、選舉制度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乃至於執政黨自身制度的建設和改革等等方面,由此造成縣級的全方位的政治體制改革。因此,縣級政府改革構成了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突破口的突破口,成為推動全面政治體制改革的現實的、強有力的抓手。

一是社會普遍出現了“中國式焦慮”。年8月19日,新華網新華時政報道,據“中國公眾焦慮情緒調查”發現,我國“基本存在”、“很少出現”和“偶然出現”焦慮情緒的人僅佔1.3%、1.7%和16.4%,而存在“嚴重焦慮”和“經常焦慮”的人分別佔34.2%和46.3%,後兩項合計達到80.5%;二是“權力總被橫着使”。中國青年報年9月28日報道,由中國青年報與新浪網聯合進行的一項公眾參與調查顯示,94.8%的受訪者確認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濫用權力現象普遍存在,68.3%的人認為日常生活中權力濫用現象“非常多”,26.3%的人表示“較多”。大學社會學系郭於華教授指出:這個數據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的社會現實,當下社會中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屢見不鮮,權力總被橫着使,社會生態不斷惡化;三是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比很低。年5月12日報報道,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接受中工網採訪時説,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在年達到56.5%的峯值以後,持續下降了22年近20個百分點,年僅為36.7%(世界上通行比例在60%左右),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升了20%。分配不公導致收入差距過大。

年12月《暸望新聞週刊》報道,我國基尼係數從年的0.35上升到年的0.45,年達0.48(0.4是社會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線),最高20%的收入組的收入相當於最低20%的收入組的8.3倍。收入分配極不規範。據年8月22日中國新聞網記者採訪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蘇海南稱此前有學者測算,年我國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隱形收入的總量達九萬億元(據中證報報道,財政部年2月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2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執行初步統計數為68477億元),嚴重影響社會分配;四是社會衝突和危機不斷。

年6月9日光明日報報道,我國年維穩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令人震驚,全國內保費用達到5140億元,已接近軍費數額,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達47.5%(見5月27日《社會科學報》)。另據年3月6日聯合早報網訊,中國財政部昨日公佈今年的財政預算,涉及內地維穩的“公共安全”支出達6244億元,增幅達13.8%,其數額和增幅已較軍費為高(後者為6011億元,增幅12.7%)。

針對我國社會管理面臨的嚴峻形勢,中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於建嶸分析,到20世紀末,中國形成了一個具有排斥性的統治格局,社會衝突進入新的階段。特徵之一,代表權力主體的政治精英、代表資本主體的經濟精英和代表文化主體的知識精英,在“合法”地享受着社會主要經濟成果的同時,在共同的利益驅使下,形成了具有相對穩定邊界的社會統治集團,實現了所謂的“精英聯盟”;特徵之二,在強大的權力和資本壓迫下,廣大工人和農民因為貧窮被排斥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之外,邊緣化程度不斷加強,成為社會弱勢羣體;特徵之三,這種二元社會的排斥性體制具有剛性穩定,社會核心組織層對邊緣羣體表現出排斥效應,使社會結構顯現出明顯的斷裂帶。於建嶸教授進一步分析認為,從總體上説未來一個時期內,中國將進入社會衝突的多發期,社會弱勢羣體的工農大眾和掌握了政治權力與經濟資源的社會強勢集團的博弈仍然是其主要的內容。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社會利益表達機制以解決社會公平問題,處於社會弱勢地位的工人、農民和下層知識分子有可能實現聯合,以對抗處於社會主導地位的精英聯盟。

三、關於解決社會問題的一點認識和思考

(1)正確認識社會轉型期。哈佛大學教授亨延頓認為,現代性孕育穩定,而現代化的過程卻滋生着不穩定。人類社會面對的問題往往具有類似性或同構性。當今中國與美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進步運動”時期的經濟社會狀況,頗具相似性,充分了解美國的“進步運動”,將有助於我們認清當今中國所面臨的社會狀況,啟發我們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路。

1880-192019年,美國“進步運動”是以中產階級為主體,有社會各階層參與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目的在於消除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所引起的種種社會弊端,重建社會價值體系和經濟秩序。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工業化過程中,患上了“工業文明綜合症”,遭遇了政治腐敗、道德失範、貧富懸殊、勞資衝突劇烈、經濟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嚴重社會問題。如美國新興工業城市出現了對自然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利用,森林綠地面積被大量吞噬,城市被包圍在工廠排出的黑煙和廢氣之中;食品藥品生產和銷售方面,不潔食品和有害藥物嚴重威脅着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種種混亂失序現象,説明美國工業化快速發展、城市規模急劇膨脹與公共事務日益複雜,客觀上需要一個高效的行政機構來為之服務。然而,舊的行政機構和管理體制卻不能適時得到調整,致使一些政客結黨營私,肆意踐踏民主制度,充當大資本家的代言人,靠出賣各種庇護權、特許狀、工程承包合同來賺取政治贊助和“保護費”,導致不法企業得以偷逃納税、壟斷市場、投機地產,肆意妄為而又逍遙法外。嚴重的社會問題廣泛觸及了社會各階層的利害關係,招致中下層民眾的普遍不滿,將當時的美國社會推向了種種矛盾匯聚和衝突的漩渦。

適逢其時,美國“進步主義”者發出了強烈的變革之聲。進步運動以追求社會正義為旗幟,由社會各屆人士自發形成自下而上的全國浪潮。首要着眼點是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壟斷和競爭、公正和效率、革新和穩定。特別是新聞領域中的“黑幕揭發運動”引起強烈反響,督促政府解決社會問題。此外,進步運動以關懷為原則,呼籲照顧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如宗教界的“社會福音運動”和女大學畢業生們的“社會服務處”運動,通過為貧民提供生活救濟、文化教育和衞生服務,對加強鄰里合作,促進階級融合、和諧社會關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進步運動還注重發揮知識分子的先鋒作用,讓出身於中間階層的知識分子參與政府的變革行動,在變革中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在進步運動中,美國政府也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使運動保持在社會制度的框架之內,避免暴力革命的發生。

美國進步運動啟示我們,當日美國與當今中國都處在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都面臨着諸如政治腐敗、貧富極化、道德失範等一系列影響社會和諧的難題。我國改革可以積極借鑑其他文明成果,博採眾長、擇善而從。美國進步運動的經驗教訓顯示了社會公正及公共責任對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它用事實道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正義意味着進步,責任意味着穩定。只有首先確立社會公正與責任,才會有各階層的和諧相處。進步運動更重要的啟示在於確立了政府對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直接干預。它讓美國人在政治上變得更加聰明,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監管與調節職能,形成了由政府調節和干預經濟生活的傳統。中國改革當然也必須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則必須順合民意,集中力量解決民眾呼聲最高的問題。

(2)克服工具理性思維侷限,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西方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在其著作《經濟與社會》中,把人類的理性區分為兩種: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工具理性指“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情況和其他人的舉止的期待,並利用這種期待作為‘條件’或者‘手段’,以期實現自己合乎理性所爭取和考慮的目的。”通俗地講,就是“用理性的辦法來看什麼工具最有效,以便達到我們(無論是否合理)的目的”。

反映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工具理性思維傾向非常明顯。例如把市場經濟當成是有效的工具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與經濟都是經濟手段。”這段對市場經濟的經典描述,是使得市場經濟作為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有效經濟手段而在中國得到了合法性的證明。客觀地説,工具理性思維在改革開放之初,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歷史貢獻,使我國取得了舉世注目的經濟發展成就。但是,工具理性思維的消極影響也導致我們陷入了對市場經濟的迷信,陷入了對GDP主義的盲目遵從,忽視了對發展目的的思考,對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建設的統籌兼顧。30多年的時間,我們走過了西方國家近22019年走過的路,但反過來説,西方國家22019年之內積聚的矛盾,30年當中我們全遇到了。西方國家有22019年的時間,來回旋、解決問題,而我們沒有。

其實,西方國家在200多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除了工具理性的指導,還有價值理性在起作用。價值理性“通過有意識地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闡釋的——無條件的固有價值的純粹信仰,而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即人們只賦予選定的行為以“絕對價值”,而不管它們是為了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或者出於責任感、榮譽和忠誠等方面的目的。價值理性涉及的是人們對某些事物或行為所賦予的價值含義,以及對某些價值觀念的追求。我們可以在西方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深切感受除了市場經濟制度以外,還有基督教信仰、資本主義新教精神以及民主、自由、法治等文化價值觀念發揮着極為重要的規制和約束作用,使之和市場經濟制度一道共同促成了西方國家從壟斷資本主義向福利資本主義的發展進步。

我國當前社會建設和管理中遇到的社會困境,除了權力與資本的惡意勾結以及特權階層為維護自身利益而選擇“理性無知”的立場之外,個人認為還與各級組織和官員的工具理性思維有關,與缺乏對價值理性的理解有關,與“人的現代化”素質密切關聯。社會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為促進社會系統協調運轉,對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以及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監督和控制的過程。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應對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公正、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

因此,創新社會管理首先需要各級政府官員切實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理論素養,努力解決自身“人的現代化”問題。但社會上此起彼伏的陣痛和人禍告訴我們,相當多的國民、官員的心理和精神,還被禁錮於封建主義的枷鎖之中,構成了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雖然我們可以從國外引進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移植髮達國家行之有效的工業管理方法、政府機構形式、教育制度,甚至把英語説得比洋人還利索,但是,“人的現代化”我們無法引進,只能自力更生。為此,迫切需要各級政府官員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真學、真信、真懂、真用,要把工具思維與價值思維、理論思維與實踐思維、系統思維與辯證思維、矛盾思維與和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內涵,有機把握經濟發展合規律性(工具理性)與人的發展合目的性(價值理性)的統一,才能真正認清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3)關注順德大部制改革經驗,期待我國經濟社會系統變革。在最近兩年的地方政府改革中,廣東省順德區作為縣級政府,建立了大部門管理體制,有效地破解了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性、結構性、制度性難題,符合年我國“”規劃綱要中“堅定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的精神,為全國縣級政府深化政治、行政體制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探索和經驗。

各國的現代政府,普遍建立於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後。當今世界,無論是哪一國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都要根據其擔負的管理職能,設置部門機構。設置部門一般有小部門制與大部門制兩種類型。小部門制,其特徵是“小職能、窄領域、多機構”,部門管轄範圍小、機構數量大、專業分工細、職能交叉多。大部門制,是一種政府實施綜合管理的組織體制,其特徵是“大職能、寬領域、少機構”。一般而言,在工業化初始階段,為了履行經濟和社會的管理職能,政府按小部制設置機構,有利於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在工業化逐步成長成熟或實現之後,政府則應轉向按大部制設置機構。當代發達國家中央政府,設立機構不超過20個,如美國15個,英國18個,俄羅斯16個,日本12個;州(省)一級大約15個左右;郡(縣)一級大約10個左右。在中國最近的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之前,各級政府實行的仍然是小部門體制。縣級機構一般設有40—50個,如順德就設有41個機構。由於部門機構過多,職能交叉、權責脱節,造成政出多門、推諉扯皮,削弱了政府的決策職能,也不利於集中統一管理。

因此,為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完善的需要,順德在年9月16日公佈了大部制改革的“三定”方案,對現有黨政機構進行整合優化。黨政系統綜合設置了16個工作部門,其中黨委部門6個: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區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員會、社會工作部;政府部門10個: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經濟促進局、教育局、民政宗教和外事僑務局、公安局、國土城建和水利局、文體旅遊局、衞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局、政務監察和審計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另設有一些歸口管理法定執行機構,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歸口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企業投資服務局歸口經濟促進局,安全生產執法局和市場公平交易局歸口經濟促進局,行政審批管理局歸口辦公室,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局歸口經濟促進局。從41個機構到16個機構,順德的政府機構改革遵循了大部門制的管理趨勢和本質要求,按着大教育、大衞生、大文化、大產業經濟、大社會管理、大公共服務的理念而設定。由於具有真實的創新性,順德的大部制改革被媒體譽為猶如“石破天驚”,引發了全國的關注。

順德的大部制改革,遵循了國外通行的規律,但又不是照着西方國家的葫蘆畫瓢。在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市場經濟不完全成熟,公民意識有待加強,社會管理任務十分繁重,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尚未克服的情況下,順德的大部制改革,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大部制原則結合起來,解決了很多難題,呈現出新的特點。第一,妥善解決了黨政關係問題,實現了以黨領政、黨政聯動新模式。例如:黨委不設置與政府對口的部門,工作密切聯繫的部門則合署辦公,如黨委辦與政府辦合署辦公;組織部與人事局以及編制辦合署辦公;宣傳部和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合署辦公;社會工作部和統戰部、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合署辦公;民族宗教和外事僑務局同僑聯合署辦公;政法委員會和司法局合署辦公;創新性地實現了以黨領政、黨政聯動,黨政同體、同心共治的新治理模式。第二,妥善地解決了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實現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相對分離。順德大膽提出“決策民主化和扁平化、執行集中化和統一化、監督外部化和獨立化”,其具體做法是:一是將決策權分為政策制定權和政策審定權,分別交予“四套班子”和黨政局級部門負責人聯席會議,這是決策權的集中化和上移;二是將執行權交予局級部門下屬的股(科、室)和法定獨立執行機構以及鄉鎮政府,這是執行權的專業化和下移;三是將監督權交予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和政務監察和審計局,相對於其他行政部門而言,是獨立化和外移,同時,強調行政體制外的監督,包括強調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順德建立黨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分工清晰又統一協調的高效運行新機制,比較好地解決了權力過分集中和缺乏監督的問題。第三,妥善解決了只重經濟不重社會的問題,實現了從管制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順德通過大部制改革,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真正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全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政府管理的目標就是公民至上,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順德按照大部制的要求,雖然政府機構大幅度減少了六成,但是政府服務的職能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加強,突出了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功能,由此初步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

現在,廣東已要求其他的縣級政府按照順德的大部制模式進行改革,説明順德大部制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普適性。其一,順德的縣級政府改革是奠定國家基礎的改革。“縣治則國治、縣安則國安”。順德的大部門制改革,把縣一級的政府機構理順了,使之推入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運行軌道,這就為全國縣級政府樹立了榜樣。其二,順德的縣級政府改革構成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順德的大部門制改革,雖然屬於行政體制改革範疇,但由於行政體制改革本身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所進行的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設置改革,行政權力劃分和制約、行政監督體制改革,行政決策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等等,必然牽動和涉及到黨政關係改革、人大制度改革、政協制度改革、選舉制度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乃至於執政黨自身制度的建設和改革等等方面,由此造成縣級的全方位的政治體制改革。因此,縣級政府改革構成了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突破口的突破口,成為推動全面政治體制改革的現實的、強有力的抓手。

企業經營分析報告 篇二

企業經營分析報告

【企業經營分析報告】

幾年經營下來,大家一定很關心自己的業績,我們可以通過市場角度、財務角度和綜合績效評價等方面對企業的經營進行分析,從而揭示企業經營中的問題,以及提供創造價值途徑。

利用學習過的財務管理知識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分析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1企業籌資分析

1)企業籌資分析的意義:企業籌資分析有利於保證生產經營順利進行;有利於降低企業籌資成本;有利於權衡收益與風險。

2)企業籌資成本分析。企業籌資成本是指企業因獲取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或費用,它包括籌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用兩部分。

企業籌資總成本=企業籌資費用+資金使用費用

資金使用費用單位資金成本=籌資金額-籌資費用

企業籌資成本或單位資金成本(資金成本率)能夠綜合説明企業資金籌集的效益狀況,通常資金成本率越低,説明企業籌資效益越好,反之,資金成本率越高,則説明籌資效益越差。

2綜合資金成本

3)企業籌資結構分析。通過籌資結構分析,可以促使企業籌資結構優化,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提高企業承擔財務風險的能力,降低企業的籌資成本。

3企業負債籌資結構分析

全部負債全部負債構成率=100%*全部資產

一般認為該指標為50%比較正常,超過100%為企業破產的警界線。

某籌資方式成本該籌資方式籌資額各籌資方式籌資總額流動負債構成率=流動負債100%全部負債

一般説,在全部負債構成率正常情況下,流動負債構成率不應太高,否則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

長期負債長期負債構成率=100%*全部負債

一般説,在全部負債構成率合理的情況下,長期負債構成率較高,對企業生產經營是有利的,因為給緩解企業短期負債的壓力。對企業負債籌資結構分析,不僅可從靜態角度分析各項同結構的合理程度,而且還可以從動態的角度比較各項負債結構情況或變動趨勢。企業所有者權益籌資結構分析

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構成率=100%全部資金(或資產)

資本的多少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大小,決定了企業資金實力的強弱。因此,一般地説,企業所有者權益構成率越高,説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資金實力越強。

1企業籌資結構優化分析

該方式籌資額綜合資金成本=(某籌資方式成本)各方式籌資總額=負債成本負債構成率+權益籌資成本資本構成率

要進行籌資結構優化,首先要儘量降低負債成本和權益籌資成本;其次,要加大籌資成本低的籌資方式的比重,降低籌資成本高的籌資方式的比重。

2企業投資分析

分析指標:投資產值率、投資盈利率、投資回收期

3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分析

1)企業生產成果分析。主要分析產品產量、產品品種、產品質量。主要分析計劃完成情況,以及產量增長情況分析。

2)企業銷售成果分析。主要分析全部產品銷售完成情況分析、銷售合同執行情況分析、市場佔有率分析。

誰擁有市場,誰就擁有主動權。市場的獲得又與各企業的市場分析與營銷計劃相關。市場預測和競爭對手分析在第4章中已簡要説明,營銷策劃在"ERP沙盤模擬”課程中集中體現在廣告費用的投放上,因此從廣告投入產出分析和市場佔有率分析兩個方面可以部分地評價企業的營銷策略。

廣告投入產出分析。廣告投入產出分析是評價廣告投入收益率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廣告投入產出比=訂單銷售額÷廣告投入

廣告投入產出分析用來比較各企業在廣告投入上的差異。這個指標告訴經營者:本公司與競爭對手之間在廣告投入策略上的差距,以警示營銷總監深入分析市場和競爭對手,尋求節約成本,策略取勝的突破口。

市場佔有率分析。市場佔有率是企業能力的一種體現,企業只有擁有了市場才有獲得更多收益的機會。

市場佔有率指標可以按銷售數量統計,也可以按銷售收入統計,這兩個指標綜合評定了企業在市場中銷售產品的能力和獲取利潤的能力。分析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展開,一是橫向分析,二是縱向分析。橫向分析是對同一期間各企業市場佔有率的數據進行對比,用以確定某企業在本年度的市場地位。縱向分析是對同一企業不同年度市場佔有率的數據進行對比,由此可以看到企業歷年來市場佔有率的變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企業成長的歷程。

綜合市場佔有率分析。綜合市場佔有率是指某企業在某個市場上全部產品的銷售數量(收入)與該市場全部企業全部產品的銷售數量(收入)之比。

某市場某企業的綜合市場佔有率=該企業在該市場上全部產品的銷售數量(收入)÷全部企業在該市場上各類產品總銷售數量(收入)×100%。

產品市場佔有率分析。瞭解企業在各個市場的佔有率僅僅是第一步,如果能夠進一步確知企業生產的各類產品在各個市場的佔有率對企業分析市場,確立競爭優勢也是非常必要的。

某產品市場佔有率=該企業在市場中銷售的該類產品總數量(收入)÷市場中該類產品總銷售數量(收入)×100%。

4企業成本分析

成本結構變化分析。企業經營的本質是獲取利潤,獲取利潤的途徑是擴大銷售或降低成本。企業成本由多項費用要素構成,瞭解各費用要素在總體成本中所佔的比例,分析成本結構,從比例較高的那些費用支出項入手,是控制費用的有效方法。

在ERP沙盤模擬課程中,從銷售收入中扣除直接成本、綜合費用、折舊、利息後得到税前利潤。明確各項費用在銷售收入中的比例,可以清晰地指明工作方向。

費用比例=費用÷銷售收入

如果將各費用比例相加,再與1相比,則可以看出總費用佔銷售比例的多少,如果超過1,則説明支出大於收入,企業虧損,並可以直觀地看出虧損的程度。

提示:

☆經營費由經常性費用組成,即扣除開發費用之外的所有經營性支出,按下式計算:經營費=設備維修費+場地租金+轉產費+其他費用

如果將企業各年成本費用變化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就可以通過比例變化透視企業的經營狀況。

企業經營是持續性的活動,由於資源的消耗和補充是緩慢進行的,所以單從某一時間點上很難評價一個企業經營的好壞。比如,廣告費用佔銷售的比例,單以一個時點來評價,無法評價好壞。但在一個時點上,可以將這個指標同其他同類企業來比,評價該企業在同類企業中的優劣。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很可能由於在某一時點出現了問題,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以不能輕視經營活動中的每一個時點的'指標狀況。那麼如何通過每一時點的指標數據發現經營活動中的問題,引起我們的警惕呢?在這裏,給出一個警示信號,這就是比例變化信號。

5產品盈利分析

企業經營的成果可以從利潤表中看到,但財務反映的損益情況是公司經營的綜合情況,並沒有反映具體業務、具體合同、具體產品、具體項目等明細項目的盈利情況。盈利分析就是對企業銷售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分項進行盈利細化核算,核算的基本公式為:

單產品盈利=某產品銷售收入-該產品直接成本-分攤給該產品的費用

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分析,它可以告訴企業經營者哪些產品是賺錢的,哪些產品是不賺錢的。在這個公式中,分攤費用是指不能夠直接認定到產品(服務)上的間接費用,比如廣告費、管理費、維修費、租金、開發費等,都不能直接認定到某一個產品(服務)上,需要在當年的產品中進行分攤。分攤費用的方法有許多種,傳統的方法有按收入比例、成本比例等進行分攤,這些傳統的方法多是一些不精確的方法,很難談到合理。本課程中的費用分攤是按照產品數量進行的分攤,即:

某類產品分攤的費用=分攤費用÷各類產品銷售數量總和×某類產品銷售的數量

按照這樣的計算方法得出各類產品的分攤費用,根據盈利分析公式,計算出各類產品的貢獻利潤,再用利潤率來表示對整個公司的利潤貢獻度,即:

某類產品的貢獻利潤/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某類產品的銷售收入-直接成本-分攤給該類產品的分攤費用)/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

儘管分攤的方法有一定的偏差,但分析的結果可以説明哪些產品是賺錢的產品,值得企業大力發展的,哪些產品賺得少或根本不賺錢。企業的經營者可以對這些產品進行更加仔細的分析,以確定企業發展的方向。

6財務分析

不同企業經營成果的差異是由決策引起的,而決策需要以準確、集成的數據為支撐。財務是企業全局信息的集合地,是數據的主要提供者。財務提供的分析數據可以通過各種決策指導企業各項業務的開展。

(1)收益性分析。收益性表明企業是否具有盈利的能力。收益力從以下四個指標入手進行定量分析,它們是毛利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

毛利率。毛利率是經常使用的一個指標。在ERP沙盤模擬課程中,它的計算公式為:毛利率=(銷售收入-直接成本)÷銷售收入

從理論上講,毛利率説明了每1元銷售收入所產生的利潤。更進一步思考,毛利率是獲利的初步指標,但利潤表反映的是企業所有產品的整體毛利率,不能反映每個產品對整體毛利的貢獻,因此還應該按產品計算毛利率。

企業經營情況報告 篇三

路橋公司現有職工21xx人,其中市場化用工417人。公司下設xx個機關管理部室、xx個分公司和4個輔助生產單位。公司註冊資金為1.98億元,年施工生產能力(綜合產值)可達6.5億元。主要經營範圍是道路橋樑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施工資質已經達到:公路工程總承包一級、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二級、公路路基、路面、土石方工程專業承包一級、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專業承包二級。

20xx年,在管理局、建設集團各級領導和部門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廣大幹部職工緊緊圍繞管理局“xx78”總體工作部署,結合“成本效益年”活動,抓經營管理,抓市場開拓,積極謀求企業發展。通過公司上下共同努力,我們克服了生產任務量不足、資金週轉緊張等諸多不利因素,在經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經營現狀及年度經營成果預測

(一)目前經營狀況

1、公司承擔的經營業績責任合同指標

(1)實現目標利潤1872萬元;

(2)上交資產收益xx95萬元;

(3)對外創收13865萬元;

(4)上繳上級管理費xx0萬元;

(5)計提折舊2248萬元。

2、經營指標完成情況

為保證上述指標的順利完成,年初,我們在綜合分析公司的生產經營能力及科學進行保本點測算的基礎上,確定20市場開發目標5億元;工程施工收入目標3.5億元,其中:油田內部2億元,外部1.5億元;其它營業收入xx93萬元,其中:管理局撥款725萬元,其它業務收入368萬元。制定了公司《年改革與管理工作總體方案》,進一步完

善了市場開發、財務資產管理、項目管理及經營業績考核等十項配套管理辦法,並積極推進各項管理辦法的落實,使公司各項工作向程序化、規範化管理邁進。

截至9月25日,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如下:

(1)承攬到油田內、外部工程項目58項,其中:油田內部項目47項,油田外部項目xx項。工作量5.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xx6%,其中,跨年部分約2.2億元。

(2)完成建安工作量2.7億元(不含設備費395萬元),完成年計劃的77%,為去年同期的xx1%;其中油田內部xx188萬元,為年計劃的71%;油田外部xx8xx萬元,為公司年計劃的85%。

(3)實現經營收入28xx9萬元,完成年計劃的78%。其中其他業務收入754萬元,完成年計劃的205%。

(4)成本支出29203.4萬元,主營業務税金及附加xx2萬元,累計支出29355.4萬元。其中:

——上級管理費為0;

——上交資產收益為0;

——計提折舊1809.3萬元,完成合同指標的80%。

(5)累計盈餘為-xx06.4萬元。

(二)年度經營指標完成情況預測

從目前經營狀況分析,由於油田內部活源缺口較大,儘管已經得到上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努力落實了1.4億元,但是距年度計劃目標仍差6000多萬元,並且施工項目零散,施工組織費用增加,利潤減少。外部市場開發情況雖然不錯,跟蹤的'數十個項目,相繼中標7項,產值3.3億元,但由於充實人力物力,加上市場跟蹤、降價競標、設備調運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獲利空間也相對很小。所以,油田內部活源不充足的問題,制約着公司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指標的完成。對此,我們路橋公司領導班子有決心,也有信心帶領路

橋公司兩千多名職工,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深入紮實開展“成本效益年”活動,進一步落實各項管理辦法,認真算好每一筆帳,節約用好每一分錢,多創產值,提高效益,努力完成公司承擔的經營業績責任指標:

(1)預計全年完成工程產值3.2億元,完成年計劃的91%。其中油田內部1.5億元,為年計劃的75%,油田外部1.7億元,為年計劃的xx3%,完成經營業績責任指標的xx3%。

(2)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91%。其中工程產值3.2億元;其他業務收入xx00萬元。

(3)預計可完成公司經營業績責任指標:上交上級管理費xx0萬元;上交資產收益xx95萬元;計提折舊2248萬元,併力爭實現盈餘。(年初,管理局財務資產部核定的利潤指標為377萬元)

需要説明的是,由於管理局年初核定的離退休撥款725萬元一直未撥付,所以公司預測的全年經營總收入3.3億元不包括該筆撥款收入,年終將直接衝減公司上交資產收益指標725萬元,實際應上繳資產收益為770萬元。

1-9月份公司成本支出中發生的上級管理費和上交資產收益均為0,如果考慮這兩項成本支出930萬元(管理費xx0 萬元,資產收益770萬元),則1-9月份實際虧損額為2136.4萬元。公司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目前已實現營業收入28xx9萬元,即xx-xx月份將實現營業收入4851萬元,如果要保證全面完成公司經營業績責任合同指標(上交管理費xx0 萬元、資產收益770萬元,實現淨利潤377萬元),則xx-xx月份成本支出要控制在2337.6萬元以內。

(三)經營管理中面臨的問題

1、工作量落實方面

年初,公司財務預算工作量3.5億元,其中內部2億元,外部1.5億元。目前已落實89%,並且內、外部比例失衡,主要效益來源的內部工程只落實預算的75%;外部市場雖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工程收益率相對較低,影響公司的創效能力。

2、關聯交易方面

一是市場佔有率低。儘管我們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支持和管理局基建系統領導的大力協調,加之關聯交易條款的約定,但是目前的市場佔有率也只達到60%左右。即便是管理局投資的道路工程,如八百垧綜合治理工程,也未能很好執行專業分工,水泥混凝土路面5萬平方米,只落實給我們1.5萬平方米,特別是把大部分任務落實給了那些能力不夠的個體掛靠隊伍,工程後期無法完工,還要來找我們的隊伍去幫忙,對此,我們有些無法理解;二是投標中人為降低費率標準,讓利基數不合理,合同條款不規範,工程結算中更改結算標準、定額標準,並且手續繁瑣,時間滯後。三是超投資或概算部分的調增工作程序不暢,往往活幹了,但結算不回來。四是在效能監察中,對於道路工程個別區段厚度小於設計厚度但在國家質量標準規定允許偏差之內的,仍按測量最小值與設計值之差扣減工作量,有悖於國家工程質量管理規範和《質量管理法》的要求。

3、生產組織方面

油田內部施工項目計劃下達晚,圖紙到位不及時,加之徵地、動遷等因素的制約,導致項目施工無法正常運行,整體開工時間比去年推遲了一個半月至兩個月,錯過了道路施工的黃金季節,進入雨季施工時,難度大、投入多,增大了工程成本;路面攤鋪機等大型專業設備和高級技術人員短缺,在參與高等級路橋工程投標和施工中,也影響施工生產組織運行。

4、資金週轉方面

截至目前,應收賬款餘額25833萬元。其中三年以上應收帳款及其他應收款4813萬元,三年以上存貨268萬元,不良資產729萬元,總計58xx萬元;工程款掛帳17083萬元,營運資金缺口8000萬元,嚴重影響公司資金週轉能力。同時,部分外部項目投資不到位;內部工程按照合同約定,甲方應在項目竣工時撥付總額不超過合同價款70%的工程進度款,但很少項目能夠達到70%的比例。墊資施工和貸款施工,全年增加利息支出約xx00多萬元。

5、固定成本支出過高

一是集體職工有償解除勞動合同xx40萬元,本年應分攤820萬元,上半年已進成本4xx 萬元;二是新增市場化用工417人,增加成本費用493萬元;三是採暖費取費不足,

全年予計支出採暖費2300萬元,但預算取費僅900萬元,差額xx00萬元;以及穩定工作增加成本604萬元(包括市場化用工費用493萬元;落實十一條增加費用56萬;勸阻各類上訪活動增加費用55萬元。),致使今年固定費用較上年大幅度提高,加之今年預計施工總收入3.2億元較保本點3.5億元有3000萬元的缺口,給全面完成合同指標增加了難度。

二、由於穩定工作而增加的成本支出情況

今年3月份以來,公司從大局出發,一直把穩定工作當作重點,積極做好有利於穩定的各項工作。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我們在防止和勸阻各類上訪活動方面不惜體力、不計報酬,全面落實管理局穩定工作各項部署,共勸阻和防止各類上訪人員多人次。我們還按照局裏的統一要求,及時成立了“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服務中心”,更有效和具體地保證了穩定工作的開展。當然,由此也給企業帶來的嚴重經濟損失,儘管我們以“做好工作、厲行節約”為原則,但由於穩定工作增加的費用支出達604萬元。

1、新增市場化用工417人,組織招工費用以及用工人

員的工資、獎金、誤餐、勞保、保險等各項費用達493萬元;(按半年計算)

2、為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落實“十一條”,共計支出

56萬元,其中主要包括:成立服務中心費用xx萬元,房罐補貼、人員辦公、車輛使用等費用44萬元;

3、為防止和勸阻各類上訪活動,公司派出警力xx0天、2220人次,出警值勤車輛390台次,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各項費用達44萬元。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篇四

xxx工信局按照《全縣人才工作綜合調研等兩項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書記、副局長xxx負責的調研課題小組。制定了調研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調研內容、方法和時間安排。從8月中旬到9月末,利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開展了調研工作。

一、調研工作開展情況

(一)調研的範圍及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以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主,在被調查的23户規模以上企業中。其中林產品加工業3户,能源業3户,礦產業4户,綠色食品業7户,醫藥加工業1户,建材業1户,其他產業4户。

調研主要採取了問卷調查,現有經營管理人員統計調查表和在同行業中抽選1—2個有代表性的企業召開座談會的方式進行的。共發放調查問卷23份,在各行業抽選的召開座談會的企業情況是:林產品加工業:xxx有限公司;能源業:xxx股份有限公司;礦產業:xxx有限公司;綠色食品業:xxx有限公司;醫藥加工業:xxx股份有限公司;建材業:xxx有限公司;其他產業:xxx有限公司,共7户。

(二)調研的主要內容

1、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基本狀況(數量、結構、特點、分佈等)和總體評價。

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經驗。 3、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不足、問題及 成因。

4、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中長期戰略任務、主要目標、工作舉措和工作建議。

5、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先進典型案例。

6、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部分優秀人才的簡明情況(主要業績、代表性成果)。

根據以上確定的範圍和方法,通過近一個月的摸底調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和今後的意見及建議。

二、企業目前的人才狀況

通過對23户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調查,基本摸清了經營管理人才的現狀。

目前,23户縣屬規模以上企業共有經營管理、技術人員342人(包括車間技術人員)。

在學歷方面:其中中專以下81人,佔23.68%;大專116人,佔33.92%;大學本科132人,佔38.59%;大學以上13人,佔3.9%。

在職稱方面:具有職稱的人數只有191人,佔經營管理人員的55.84%。其中初級職稱87人,佔45.55%;中級職稱69人,佔36.13%;高級職稱35人,佔18.32%。

在專業對口方面:學歷和所從事行業相符合的只有41人,佔11.99%。其他人員都是通過擔任現任職務後,經過後期學習和實踐積累逐漸從事現任崗位,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提高。

三、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當前企業的資源性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特點依然存在,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比重低,目前對高技術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於企業管理團隊應用先進的現代化管理制度認識程度不高,對接收高級管理人才,併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的積極性不高。

第三,由於企業財力及相關環境的先天不足,也因為接收高技術、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條件、發展空間上提供良好的環境,企業有意願接收,也滿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條件。

第四,部分企業是總公司的下屬企業,人力調動權在總部,企業還存在“等、靠、要”的消極心態。

四、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業對高新技術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於企業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導致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產品競爭力不強,企業精神、文化建設欠缺,凝聚力不足,導致職工隊伍的不穩定。不少企業因為存在這些問題,在發展中吃了不少的苦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需要高級技術人才,特別是產品研發、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技術人才,主要是能為企業研發新的產品,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能改善生產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像xxx有限公司就急需這樣的人才。

2、需要高級管理人才,特別是精通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導企業上市、加強企業管理等方面能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能夠進一步理順目前的企業管理狀態,積極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靠攏,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3、需要建設企業團隊的高級人才,在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精神樹立等方面,能為企業打造出一支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積極向上的新型的、穩定的職工隊伍,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五、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工作建設方面的建議

根據我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提如下建議:

1、應爭取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通過長期的政策支持,在資金、待遇、收入上,採取以企業為主支付、政府相應補貼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級管理人才到企業工作,並通過優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利用網絡、人才市場等媒介,在企業和人才間架起一座“橋樑”,建設吸納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儲備庫。整合人力、教育等資源,外聯網絡、人才市場等媒介,形成一個立足本縣、輻射外圍的人才儲備庫,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企業與教育培訓部門聯手“因需施培,定向培養”,企業提供部分培訓資金協助培訓部門培養人才,政府再給予一定的補貼,保證人才培養效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企業經營情況報告 篇五

一、公司概況:

本公司於20xx年05月xx日成立,並取得廈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第xx號《企營業執照》;註冊資本人民幣伍佰零壹萬元整;實收資本美元伍佰零壹萬元整;法定代表人:王建欽;經營範圍: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集成電路設計、信息技術諮詢服務、軟件開發、專業化設計服務;其他未列明專業技術服務業(不含需經許可審批的事項);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節能技術推廣服務;科技中介服務;通信終端設備製造;半導體分立器件製造;集成電路製造;光電子器件以及其他電子器件製造;電子元件以及組件製造;其他電子設備製造;經營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部另附進出口商品目錄),但國家限定公司經銷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以及技術除外。經營期限:30年。

二、報告期內公司運營情況

1. 公司總體運營情況:

國家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相對穩定的同時,我公司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利用國內外社會資源,積極進行市場的選擇、產品的前瞻性,研究、尋找市場空隙,支持有價值、有前瞻性、有潛力的產品以及技術的創造。加強產品技術實驗、技術創新以及產品升級研發,保證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性。

2、報告期內公司運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發展態勢穩定,資金利潤情況良好。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萬元, 實現利潤總額 萬元,實現歸屬公司的淨利潤萬元。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為198.74萬元,

3、公司未來幾年主營業務發展思路

近幾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儘管目前中國集成電路芯片製造工藝已經能夠基本滿足國內設計企業的需要,但是芯片代工企業設計服務團隊力量薄弱,再加上目前中國IC設計服務也發展尚未成熟,這些都明顯阻礙了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也的發展。

20xx年我們的企業目標是“打造高標準質量、高品質產品”,我司將積極進行市場的選擇,尋找市場空隙加強新產品的研發,抓住發展的契機,着力IP核技術,建立和推廣完整的IP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評測體系,逐步擴展企業的業務的同時,從效益上保證產品的後續性和升級延續性,從而保證自身發展的延續性。

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利用國內外社會資源,積極培養工程師、項目管理和技術管理人才以及複合人才。通過定期的行業、地區交流,技術、管理培訓,為企業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增強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