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作文教學(精選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3W

目錄

國中作文教學(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中作文教學第二篇:國中作文教學雜感第三篇:國中作文教學反思第四篇:淺談國中作文教學第五篇:國中作文教學的基本方略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作文教學

國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

巴東縣沿渡河國中 嶽燕

作文教學一般從作文指導入手。然而,面對七年級新生的作文,我陷入沉思。為了省時、高效、大面積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我在研究學生作文心理、分析學生知識差缺的基礎上,決定避免學生厭煩了的大講特講審題立意之類重複內容的無效勞動,一改常規,從作文評改入手,輔以引導觀察、打高分、開闢作文第二課堂等手段,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培養作文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一學期來,學生一個個由怕寫作文到樂寫、會寫,先後有13名學生作文在作文網站上發表,點擊率很高,一人獲作文競賽三等獎,多人獲鼓勵獎。

我在作文評改中的幾點做法歸結如下。

一、在草稿上下功夫

學生作文喜歡一錘定音,草稿寫完即作文完成,不願認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

對此,我把指導作文的主要力量放在評改學生的作文草稿上。為了培養他們自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我一是向他們介紹古人名家錘字煉句的故事,講述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道理,提高他們認真修改草稿的自覺性。二是具體指導,提高他們鑑賞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作文命題後,根據題目的難易,我只簡單地提示題目的要求範圍,可寫哪些材料,注意點,指定交文章的時間,就讓學生下去寫。或觀察,或蒐集素材,或構思、打腹稿,寫草稿,從不讓學生在一節兩節課內完成一篇作文。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養成他們認真作文的良好習慣。作文草稿交上來後,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選一篇,在課堂上評改。然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自改作文,寫得不好的還要重寫。具體修改方法如下:一看格式是否正確;二看卷面是否整潔;三看有幾個錯別字;四看有幾個病句;五看標點符號有幾處錯誤;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集中;七看文章的選材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層次段落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九看錶達方式是否符合老師作文指導時提的要求;十看語言是否簡煉、流暢、深刻,語言簡練就是不重複、羅嗦、簡要、精煉,流暢是指文章讀起來很順口,不疙裏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見解精闢,能抓住事情或問題的本質。最後謄清上交的作文,教師再認真批改、講評。這樣,教師雖然辛苦,卻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種加強作文指導的做法,更加貼近學生作文。

二、在評講上下功夫

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在第二次作文評改上,我着重表揚修改後有進步的同學,評講優秀生作文。因為優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礎,需要錦上添花。我就在文章的立意、結構等寫作方法這些有一定難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給予指導。選評優秀生作文,我把它稱為“突破口”,它可以起到牽一髮動全身的作用。因此,我每次作文,都從中發現一兩篇較好的作文,或修改後的亮點,加以講評、鼓勵。開始只講優點不講缺點,目的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增強作文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鼓勵是最好的方法。我發現受過兩次以上評講的同學,作文態度都較前認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獲評。比如,王慶在他的作文中,寫到他第一次偷偷去上網時的欣喜又恐懼的心理,寫得非常細膩,我把他的這段心理描寫作為優秀片段在班上評講後,他的作文興趣大大增強,作文水平提高飛快。

另外,我還選用相同內容優劣對比的方法評講,讓學生在對比中學會分析好的好在什麼地方,不好的是哪裏不好,在以後的作文中自然學習優秀的寫法,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為了培養優秀學生的作文興趣和能力,我還積極組織他們開展作文課外活動,如辦作文園地,開展作文競賽,編優秀作文選,讀書評報,寫觀察日記,給報刊、網站投稿等。這樣,我的周圍很快團結了一批喜愛作文的同學。他們作文成績的迅速提高極大鼓舞了中、差學生。

三、在批改上下功夫

對於中差生,我以批改為主,讓學生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差生作文差的原因,主要差在知識能力上。而且這種差非一日形成,久而久之,產生了“怕作文、作文難”的心理狀態。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克服這種心態是前提,其次是給他們具體幫助,在最基礎的選材、內容寫具體、字詞句的訓練上多給予幫助,使他們走出作文困境。對待差生作文,我主要是面批面改。針對主要差缺,一學期每個學生只需批改2次。最初面稍大,逐漸形成寶塔形。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嚴,逐詞逐句,從不馬虎;二是愛,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不歧視,有耐性,善於發現他們進步的點滴火花,給予鼓勵。改後作文不免寫上幾句“你進步了,難能可貴”“祝賀你進步了,你是有能力寫好作文的”之類熱情鼓勵的話。寥寥數語,往往起到難以置信的作用。有個學生對我説:“其實我們都怕作文,我們又都想寫好作文,不讓老師失望。”

四、在技巧上下功夫

為了增強評改實效,我備有評改手冊,記下學生作文中共性問題。我發現有些毛病,對學生作文影響很深,十分頑固,必須強制改正,方可湊效。在這些方面我就有重點地教給學生一些技巧。

(一)三段式

對於初寫作文的學生來説,三段式要求是必要的。到了國中仍只會三段式寫法,勢必束縛學生作文思路。對此,我要求學生中間一段必須放開,要有層次。要多一點觀察思考,把事、物寫具體;要多一點刻畫描繪,把人、物寫生動;要多一點論據推理,把道理講明白;要注重細節描寫,要寫出事情的波折。使文章內容充實具體,這樣克服了學生作文三段式的毛病。

(二)開頭結尾模式化

學生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往往模式化,沒有新意,沒有變化。針對這一現象,我就教給他們畫“鳳頭”和寫“豹尾”的技巧。讓他們懂得文章開頭和結尾的方式是千姿百態、風格種種的。學會用各種方法寫好開頭。如描寫環境,渲染氣氛法;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法;巧設懸念,倒敍入題法;言此意彼,曲徑通幽法等。還學會用各種方法寫好結尾。如含蓄雋永,餘音繞樑法;水到渠成,畫龍點睛法;烏龍擺尾,輝映開頭法等。這樣學生逐步學會用各種方法寫好開頭和結尾,讓開頭寫得美麗,讓結尾寫得響亮。如我以“幸福的色彩”為話題作文,吳釔聯寫的《藍色的幸福》開頭是這樣的:“她,自信堅強,做任何事都充滿幹勁;她,博學多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她,育人有方,教育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她就是我的班主任。”抓住班主任的特點,用排比的句式,開頭亮麗。結尾是“恩師如石,堆疊生命之山;恩師如山,呵護生命港灣;恩師如港灣,停靠生命之船;恩師如船,載我出海遠航......我在恩師創造的藍色幸福空間幸福成長。”結尾語言優美,昇華主題。向鎂玉《牽動心靈的聲音》的開頭是“我能看見,夜風打着優雅的手語,從晶瑩小窗前劃過;我能聞到,春雨和着淡淡的清香,飄灑在屋檐上;噓,閉上眼,我聽見滿山遍野的花

骨朵兒正在輕輕地綻放......”正文寫的是友誼之花盛開的事,結尾是“抬頭望望對面的小山,五彩繽紛的花朵點綴着青葱的山巒,閉上眼,甜蜜在心中盪漾開來,花朵兒還在輕輕開放,我貪婪地傾聽着,要將這最動聽的聲音保存在心靈最深處,當我孤獨時,放出來靜靜欣賞。”學生作文的開頭結尾再也不是一個模子,而是多姿多彩了。

(三)孤立地寫人物外貌

寫人物外貌,往往千人一面。男孩不是“大大眼睛,圓圓臉,兩腮有個小酒窩。”女孩總是“紅紅的小臉,烏黑的頭髮,扎兩隻羊角辮。”為了糾正這種寫法,我選了班上一位同學寫的作文《看我七十二變》中的一段,讓學生評講:

雖然,我有時很乖,但我有時也很令人討厭。有一次,我坐在課桌上,看見幾個同學在下軍旗,我走去,心裏癢癢的,恨不得也去與同學大戰三局,可我話還沒説出口,他們就嚷着不讓我來。我心裏火了,想一手打亂他們,那棋子也好像在説:“來呀,打我呀,膽小鬼!”我終於忍不住了,“大鬧天宮”,伸手抓住棋盤,掀了棋子,那一顆顆棋子滿天飛舞,像流星雨似的,落在地上,他們瞪了我一眼,就一個個蹲下來撿棋子。不一會兒,棋子又排好了,我在離棋盤不遠處,注視着他們,我又冷不防地來了個“井底撈月”,一顆顆棋子又滿天飛舞,他們個個都呆呆地站在那,過了一會兒,他們才回過神來,蹲下身子來撿棋子,收起來。我看了方解心頭之恨。

通過講評,使學生了解這段文章為什麼生動形象,主要原因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行為,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不是孤立地寫人物外貌。從此,千人一面的寫法慢慢得到了克服。

通過一學期的作文教學嘗試,我今年帶的兩個七年級班的學生作文興趣很濃,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大面積提高。

2014-05-07人教網

第二篇:國中作文教學雜感

國中作文教學雜感

(一)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談到我國四種作文教學的體系:一、觀察——思維體系;二、模仿——創造體系;三、寫作知識——寫作能力體系;四、文體綜合體系。它們各有長處和不足。

開明版國中語文教材是以“閲讀為基礎,讀寫有機結合”為總體思路編寫的。教材組成以寫作知識為軸心的寫作單元,用寫作知識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鮮明地體現出了寫作知識——寫作能力作文訓練體系的特點。

教材的第一冊與閲讀教學相配合,安排了作文基本規律的指導,避免了文體綜合體系中注重分文體進行綜合訓練,缺少作文基本規律指導的不足。

開明版國中教材以記敍文寫作為重點。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冊等,其訓練過程的設計兼收了文體綜合訓練體系考慮作文教學由易到難漸進提高的長處。注意到由寫事到寫人,由寫一件事到寫多件事、由表現人的一個思想品格到表現多個思想品格,由敍述具體到描寫細節,由敍述為主到多表達方式的運用,??。

本套教材第三、四冊配合閲讀安排了説明文寫作教學,第四冊第七單元和第五、六冊安排議論文教學,這就更加鮮明地體現出它讀寫結合的特點。

(二)

在使用這套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認識到:第一、應從觀察——思維作文訓練體系的角度,重新審視開明版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觀察、思考、積累”單元的意義。該體系強調對周圍生活環境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它很好地解決了寫作素材的問題,為學生作文説真話訴真情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開明版 “觀察、思考、積累”單元的意義十分重大,觀察、思考、積累確實該貫穿作文教學的全過程。我認為,學生寫作文的過程,就是他們心智發展的過程。心智的發展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他們觀察得越細,思考得越深,寫作文的材料也才會越多。這樣寫下的一篇篇作文肯定會記錄下學生國中生活的心路歷程,是他們心智成長的日記。

“觀察、思考、積累”單元把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當作國中階段作文訓練的開始,該單元課文正可用於講授觀察知識。進入第二冊結合閲讀教學——狀物、寫景、人物描寫、場面細節,更可集中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我認為觀察靜物和景物允許反覆長時間進行,是觀察訓練的入門階段,而且靜物和景物的觀察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進而訓練難度相對大一些的事件和人物觀察,不但會變得相對容易,而且學(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生已培養出的對生活美的渴望會引導他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用觀察訓練串聯起記事、寫人、狀物、寫景四類文章寫作知識的學習與作文練筆,順當流暢。在八年級、九年級的作文教學中也要堅持觀察的訓練,否則寫多事件、表現人物多個思想品格、描寫細節等複雜的作文訓練內容很難完成。

第二、開明版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冊教材將不同文體的閲讀與對應文體的作文相結合,但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寫作之間似乎是相互獨立的。我認為除了在作文基本規律相通這一點之外,三者之間還有聯繫。八年級、九年級學習説明文、議論文,記敍文寫作也提高難度——要求學生完成用兩三件事表現一個人的性格或思想品質;從多方面、多角度選材;較全面表現人物精神面貌。之所以這樣編排是因為這個時期是學生邏輯思維開始形成的階段。因此我認為,八年級、九年級的作文訓練在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思維訓練。學習思考正是這三種文體作文訓練的交點,換言之,它們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上是有相互作用的。但實際上説明文寫作一般不受重視,原因是寫作中往往依賴別人的文字材料,很難徹底反映出學生本人的寫作能力,難以完成考試和評價。我認為正可以利用材料組織説明順序,調動學生思考 1

材料間的關係,這就是在訓練學生學習思考,對幫助學生寫比較複雜的記敍文是有好處的,——學生會盡可能深入地思考多事件間的內在聯繫,而不會再用一個過渡性質的複句對事件做表面的膚淺的粘連。對説明文寫作,我們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這個教學資源。議論文寫作對記敍文寫作當然也是可以起到促進作用的。一事一議的議論文及反駁一個錯誤觀點的簡單駁論文可以訓練學生較為多角度地、深入地思考事件的意義,明確事件與觀點間的聯繫;讀後感中“聯”這一環節的訓練,可以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調動學生在更寬廣的生活範圍裏思考事件的意義。這些對學生記敍文寫作中做到立意深刻也是有好處的。

第三、讀寫結合,課文既是學習寫作知識的教材,也是學生作文中嘗試運用寫作知識的模仿對象。模仿——創造作文教學體系告訴我們,作文時以一篇或多篇範文為例模仿,可以減低作文難度。經驗也告訴我,作文好的學生會模仿課文的寫法,而他們的成功習作又會成為其他學生模仿寫法的對象。這裏難度在遞減,而能夠嘗試運用寫作知識的人數在遞增。模仿是創造的起點。學生用在模仿中逐漸掌握熟練的寫作技巧,來自如地表現自己的生活,就是創造。這不也正是寫作知識促進寫作能力提高的過程嗎?

參考文章:

《北京、開明版國中語文教材介紹提綱》(見《國中語文教學參考書》第一冊開明出版社 1999年6月);

《本套教材寫作教學序列説明》(見《語文教學參考書》第五冊開明出版社2014年6月)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王鵬偉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第三篇:國中作文教學反思

對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來説,寫作文是件苦差事,國中作文教學反思。學生面對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一個字來,教師批改那些千人一面、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文章,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對此,老師學生都是苦不堪言,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通過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積累。課外多積累詞語、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寫作的基礎。學生進入國中後,隨着課程的增多,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而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忽略了課外閲讀,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來充實自己,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所以我在每節課前要求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積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語故事及優秀文章等,並且要求其他同學在本子上作好記錄,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積累更多名言名句,同時也能培養寫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反思《國中作文教學反思》。

其次,觀察。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是美的。”何不讓學生有意觀察大自然、練就一雙敏鋭的發現美的眼睛,激發觀察興趣呢?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的大自然,旭日東昇,霞光萬道的清晨,皓月當空、星光燦爛的夜幕,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春色……這一切都對學生有着巨大的魅力。送給學生一把興趣的金鑰匙,讓他們打開心扉去看、去説、去發現、去體會。

再次,鼓勵。美國教育學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稱:“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們培養成優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讚揚和鼓勵。中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讚揚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一點,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挖掘出他們不竭的創作動力。因此,教師都要用賞識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並給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期待肯定和讚譽的心理得到滿足,就會有了寫好作文的自信,就會有希望。

學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與否,都是他們苦心經營的結果,他們勞動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認,因此要善待學生的勞動成果。作文講評中巧妙的運用評語激勵學生或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讚揚,會極大的點燃學生的寫作願望,他們就會投入更大的寫作熱情,儘量去寫好每一篇作文。這樣,讚許和鼓勵,會更大地開發學生的寫作潛能,給他們創設輕鬆愉悦的寫作環境,消除了作文難的心理障礙,學生就樂寫、善寫,逐步寫出較為成功的作品。。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探索,去找到一條能真正體現本人教學風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第四篇:淺談國中作文教學

【內容摘要】:作文是人們用來進行社交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和表達方式,同時,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學習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現代文化中,寫作基礎理論很多,但眾多語文教師仍然對作文教學感到困惑、迷茫。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作文教學的方法論的引導,導致作文指導、作文訓練失去了針對性或有序性。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認為要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應注意以下四點:一、讓學生從範文中臨摹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二、精心設計題目,激發寫作興趣。三、廣泛閲讀,獲取大量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四、採取多種評改方式。

【關鍵詞】:臨摹;激發興趣;閲讀;評改

正文:學生寫文章,正如到深山探祕,到風景區遊覽,不讓他們自己操作,自己走路,他們如何曉得“妙筆生花”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再者,文章是帶有極強的個體性的精神產品,是不能用同一模式去規範的,同一個教師,面對不同學生個體的作文,若用同一種思維方式,同一種語言風格去修改,又怎能符合每篇作文的要求呢?學生創造性的思想火花又怎能不被淹沒呢?所以,我們不能以教師的批改來代替學生的修改,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寫作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

一、讓學生從範文中臨摹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

臨摹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範文,讓學生從範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臨摹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範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練習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時,很多同學寫出的人物面部特徵都是“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樑、櫻桃小嘴、彎彎眉毛、紅紅的臉龐”等。這就不是“臨摹”,而是“照搬照抄”。因此,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另外,老師對典型文章的分析講解也可誘發學生的寫作情緒。學生從範文中的人物形象會想到現實生活中的熟人;從範文的事與理會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從範文的精妙構思,設計自己文章的框架;使學生從多方面受到啟發。

二、精心設計題目,激發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甚為重要,有了興趣才會頓生靈感.有了靈感就成了無形壓力下的自覺行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應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因素。語文老師就是要善於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消除害怕寫作文的心理。但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只要貼近學生實際,標新立異,就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如“國中生活的日子”、“我的內心深處”。所以要重視作文的命題,命題時要貼近學生生活,善於捕捉他們生活中的情景。教師只有善於觀察他們,熟悉他們,才能命出符合學生口味的題目來,進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三、增加課文閲讀,提高寫作能力。

每個人,僅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瞭解總是有限,這樣,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是閲讀書籍。閲讀是寫作的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這樣,寫作時可以很自然地信手拈來,把自己的情感表達生動、完美。所以,多閲讀文學作品是一條通向寫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因為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閲歷較淺,必須每天閲讀,獲取信息,使胸中有素材。把閲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能力,可見獲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難寫作文了。

當然,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覆實踐中體味,才能悟出其中的奧妙。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俗話説“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因此,學生應勤練筆,只有堅持練筆,才能以“量”來促進“質”的飛躍。平時讓學生堅持寫日記,開始讓他們每天都去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圍的變化以及從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個腳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寫我心”,作文自然能夠學得紮紮實實,循序漸進,寫作水平也就不斷提高。

四、採取多種評改方式。

傳統作文教學,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欣賞者和評價者,個人主觀性特別強,不利於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國中生經過幾年的寫作訓練後,學生對各種文體創作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掌握,但有時一些具體的寫法仍然會把握不住,明知這樣寫不妥,卻又不知該如何修改。此時,教師就應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首先教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修改作文。因為朗讀,要讀出字音就必須看清字形,這樣就能更好地發現一些錯誤。同時,通過朗讀,學生能發現自己的作文是否通順流暢,文筆是否優美等。

其次作文修改前,根據本次作文的訓練要求,提出修改的目標,然後,讓同桌間交換或組內交換,也可男女互換,讓學生自由選擇交換對象進行評改。通過交流過程可以取長補短,便於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當然,還有其他的修改方法,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用心發現,適時引導,及時訓練,學生的修改方法一定會越來越豐富,寫作水平也一定能夠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緻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今後,我們要勇於開拓,繼續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

文章

來源 蓮山課深圳物流公司深圳貨運公司

第五篇:國中作文教學的基本方略

國中作文教學的基本方略

利川市毛壩國中 向開和

回顧近幾年的作文教學,我個人認為新課改以來,作文教學的發展勢頭並不十分令人滿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如何,竊以為作文教學可以找到一些基本方略:

一、作文命題範圍──關心事事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階段目標的第四學段(7—9年級)“寫作”要求:“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關於寫作的“教學建議”是“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自主擬題,少些命題作文。”這些要求和建議明確指出中學生作文命題範圍要“事事關心”,即關注自我、關注家庭、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國是、關注世界等等。例如《我也銜過一枚青橄欖》、《為了母親的微笑》、《感受生活之美》、《家鄉的生活環境》、《把愛心帶給他人》、《美國的人權》、《韓劇為什麼在大陸流行》、《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姐弟相處巧門》、《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一次難忘的“旅行”》、《無法打開的門》、《鑿開上天的路》、《走遍東西南北》、《孔乙己,我想對你説》、《于勒,回家吧》、《我的qq空間》、《網友一夜情》、《給災區獻愛心》、《等待爸媽回家過年》、《五一長假還是短休好》、《九年級真累》、《我給教育部長建一言》、??等等。這些文題,直面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關注到方方面面,可以使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激發寫作慾望,迅速進入思考狀態,暢所欲言,下筆有神,落筆成文。有利於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有利於多角度地觀察生活,有利於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二、作文材料挖掘──廣積深挖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是這樣的:生活十分單調,見聞十分狹窄,作業十分繁重,心靈十分扭曲,處境十分孤僻,感情十分脆弱,話語十分粗俗,性情十分暴躁。只要一碰上作文課,就是“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結果要麼浮想聯翩、要麼東拼西湊、要麼“直接借鑑”。

解決辦法可以這樣:

一是充分利用學校視聽設備,在課間或三餐飯時開放新聞頻道。

二是訂閲班級報刊,共建班級圖書角,利用夕會或課外時間或閲讀課閲讀。三是舉辦豐富多彩的語文競賽活動或綜合性學習活動,如觀察、調查、訪談等。

四是開創班級作文診所:語文教師任主任醫師,優秀作文創作者任醫師。作文可以不定時,保持隨到隨就診,每小週會診一次,並及時反饋會診結果。會診時“優生差生,俱為一體。”會診後“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結果定能“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五是“廣積糧,深挖洞”。

如寫《我的媽媽》一文,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觀察媽媽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等不同時期的照片,引起回憶。邊看邊思:媽媽的哪一個時期對我產生過重大影響。

第二步:回家仔細觀察媽媽的頭髮、面容、手臂、腰背、腿腳、眼神、牙齒等等,找出變化較大的方面,並思考其原因。

第三步:找外公外婆、舅舅舅母、伯父伯母、叔叔嬸嬸、哥姐弟妹、爸爸、鄰居,甚至與媽媽有隔膜的人等,聽聽她們是怎樣看待媽媽的,結合自己的瞭解做出思考判斷。

第四步:列舉出媽媽一生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事件,並找出其中最富典型意義的細節、語言、行為、習慣、交往等。

第五步:結合自己表達需要,篩選各個不同渠道收集的材料,並進行精加工處理。

通過種種有效途徑“廣積糧,深挖洞”,學生一定會:有話可説、有人可記、有事可敍、有情可抒、有感可發,“我的媽媽”一定會是一個栩栩如生、形象豐滿的“我”的“媽媽”。

三、材料組織──成竹在胸

有了下鍋的“米”,還得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把“米”放到鍋裏,才能煮出中看、好吃“飯”,這就要寫作者對自己收集的“米”要成竹在胸。否則就很

難實現“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的目的。一般來講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如:

1.時間為序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是這樣安排的:“許多年前”→“有一天”→“過了不久”→“第二天早上,遊行大典就要舉行了。”→“皇帝親自帶着一羣高貴的騎士們來了”→“這樣,皇帝就在那個富麗的華蓋下游行起來了”。全文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把皇帝這個最高統治者的醜陋形象一步步推到讀者面前,給人留下完整深刻印象。

2.片段組合

朱自清的《春》的主體部分依次組織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春人圖”這些片段,既獨立成段,又圍繞“春”構成一個整體,層次分明,結構井然。

3.空間轉換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包括兩個不同空間範圍的故事:一是百草園,一是三味書屋。寫百草園突出“樂”,寫三味書屋突出“惡”。兩部分之間用“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過渡,結構緊湊,銜接自然。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作者選取了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以先生而言,一是知識淵博,二是教學認真;以學生而言,一是敬慕先生,二是伺機尋樂,三是乘機嬉戲等。由此可見,組材方式不是單一的,也可以同一篇文章綜合運用各種方式。

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還可以倒敍開篇、或一線串珠、或精雕細鏤、或邏輯為序等等。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文章就不會雜亂無章了。以後便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創新了。

四、作文完善過程──去粗取精

著名作家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作品,家喻户曉,流傳中外,被選入全國中學語文課本,鼓舞、教育了幾代人。他説,我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志願軍戰士的英雄氣概、英雄事蹟是這樣的偉大、感人。在寫作中,魏巍從20多個最為生動的故事中,幾經推敲、刪減,最後選定了3個最能表現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稿子寫好後,交給《解放軍文藝》主編宋之的徵求意

見,宋主編看後首先被感動了,當即説:“馬上送《人民日報》!”《人民日報》社長鄧拓看了這篇文章十分激動,破例決定將此文放在《人民日報》頭版社論位置發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發表了魏巍的這篇《誰是最可愛的人》。【摘自《魏巍創作<誰是最可愛的人>毛澤東批示印發全軍》】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3個月的朝鮮採訪,《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素材都是王營長流着眼淚向他講述的。我想,作者歷經“3個月的朝鮮採訪”,收集了“20多個最為生動的故事”都只能算作是“粗”,只有那“3個最能表現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才是真正的“精”,如果沒有一個痛苦地“去粗取精”的過程,其作品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功的。

一代文豪魯迅説過:“我寫完文章之後,一般要檢查一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刪去!”“ 可有可無的字句”不是“粗”嗎?剩下的必然是“精”了。

如果魏巍先生是從整體上“去粗取精”的話,那麼魯迅先生則是從局部“去粗取精”。大作家都如此,何況我們這些初學者?

五、作文評價方式──“死去活來”

這是洪宗理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學的主張,所謂“死去”,就是少一些作文教學的條條框框;“活來”,就是採取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

我認為“死去活來”對國中生的作文進行評價也應該是合適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寫作評價的建議是:

1.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2.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

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閲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外,還應有關於學生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

以上這些從階段目標、材料準備、作文修改、評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切實可行的建議,沒有那一條是“死的框框”,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老師一佈置作文就提出若干條要求,讓學生照着“框框”套,評價時也照着“框框”評,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更不利於學生作文良好習慣的培養。當然,“條條框框”不是不要,一般只是用於日常應用文,不要過多用於評價學生的寫作。因此,凡是不利於促進學生作文的評價的“死的框框條條”都應拋棄,都應讓其“死去”。下邊就我自己的“活來”的評價方式略舉一二:

個體尺度:學生個體寫作只要在原來基礎上有了進步,都應適時給予理解、尊重、肯定、鼓勵,而不應用其他學生寫作水平的尺度去衡量“這一個”。如教師給少年茅盾作文評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教師評價的“這一個”只針對少年茅盾,不會影響“那一個”或“那些”。西方諺雲:不當的比較是對孩子的扼殺。不當的評價同樣是對孩子的扼殺。

激勵讚賞:《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用積極的評價”,我認為教師在評價中應重在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獨特點,以讚賞的眼光看待。可以用旁批、等第、分數或當面稱讚等方式評價,讓學生一見到或聽到教師的評價就產生快感,引起再創造的興趣和熱情。

探討商榷:每次寫作各有側重點,評價不宜面面俱到,指出缺點宜用啟發商量探討口吻。評讀時用學生的心理解讀學生作文,用成人的心靈撫慰未成年人的心靈。如老師給少年茅盾《文不愛錢武不惜死論》一文的評語,主要就是針對

文字功夫來評的:“慷慨而談。旁若無人。氣勢雄偉。筆鋒鋭利。正有王朗拔劍斫地之慨。”這樣的評價易於讓學生接受。

總之,作文教學只要教師做到“死去活來”,學生作文也一定會“死去”“活來”。

wang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國中作文教學論文

國中作文有效教學

國中作文教學幾點心得

淺談國中作文教學

國中作文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