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作文指導(精選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第一篇:國中語文作文指導

國中語文作文指導(精選多篇)

國中作文指導

如何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呢?我認為,關鍵是指導學生在審題構思、選材取料、寫作角度、修改潤色上下功夫。

1.審準題眼好下筆——指導學生從審題與構思入手作文

審題立意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一步。

審題就是(請您支持:)用敏鋭的眼睛,精深的思想,仔細分析,推敲辨析給定的作文題目,從而正確地理解題目要求我們寫什麼或怎麼寫。審題不清,往往可能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嚴重偏離題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會大打折扣。而要想準確無誤地審清題目,就要掌握一些審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為順利成文打好基礎。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題目的關鍵性詞語(即“題眼”),審準題目,確定好中心及立意,選擇好材料及寫作角度,安排好文章結構。同時,要指導學生反覆閲讀題目所提供的材料或引言,領會其內涵,並看清楚題目在字數、體裁等方面有哪些要求,有哪些附加條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構思、列提綱的習慣,克服題目都未看清、要求都未弄明白就倉促動筆寫作的毛病。

同時,在審題時還要做到“三定”。

一是定體裁。

審題要思考這個題目適宜哪種文體、本人長於哪些文體、材料宜於哪種文體,從這三者中去尋找相一致的、最善於表現文章思想內容的文體。

二是定立意。

作文要“意在筆先”,文章的結構是根據“意” (即中心思想)來安排的。確定了中心後,寫作時所有的事件都要圍繞這個中心展開。先要確定好中心思想再動筆,不要想到哪兒寫到哪兒。

三是定人稱。

審題時,必須弄清人稱,否則,文章的語氣、角度和內容,就有可能出現混亂。在審題中一旦確定了人稱,作文時,就要按照一定的人稱去寫,做到前後一致,文章才能角度一致,前後連貫。

2.匠心獨具選好材——指導學生慧眼選取寫作材料

人們常説,寫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選材。選材如何,決定作文的高低成敗。因此,每次的作文練習,都應該注重作文選材的指導,引導同學們善於獨立觀察,勤于思考,精於表達,鼓勵他們從小養成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純淨的童心、天真的語言來描繪心中的世界。而在寫作中,不少學生存在選材單一、範圍狹窄的弊端。因此,教師應儘量避免只限於學校生活的作文題目,引導學生突破校園樊籬,自覺走出校園這個圈子,深入到社會中去,用自己手中的筆去寫社會上的人,敍社會上的事,讓作文的內容鮮活起來。同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並指導他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平凡之中看出它的不平凡,使之成為自己的寫作素材。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即使是寫自己十分熟悉的學校生活,也要學會選擇那些別人看不到的典型畫面,給人以新鮮感和真實美。

學生的寫作材料大多來源於平時的積累。因此,在教學中,還應切實加強對學生進行積累材料方面的指導。一是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例如,如何觀察人物、動物、靜物,如何確定觀察的角度,如何撰寫觀察記錄等等。此外,還要採取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觀察方面的訓練。如讓學生在不同場合,根據不同的訓練要求進行觀察,以積累寫作素材。二是要教育學生注意收集。如組織學生根據寫作訓練的要求,到圖書室、網上查找、篩選、分析材料,並製成卡片,使收集的材料為己所用。三是要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積累材料。如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課外活動等,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變化,關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動態,關注人的生命與人生的價值,並就這些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和提煉,以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和寫作素材。

3.立象以盡意——指導學生找準寫作角度和情感傾向

在教學中,應切實加強對學生進行寫作角度的指導,引導他們在精心選材的基礎上,認真思考,選好、找準寫作角度,安排好寫作結構,做到寫作角度新穎獨特,結構形式有所創新。選擇最佳的寫作角度,有兩個要點:

一是要從自我出發,選擇能深刻揭示題意、有社會價值、自己有真切體會並能給人以啟迪的寫作角度。

所謂“從自我出發”,就是選擇的寫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話可説,有理可論的。

二是要符合“小”和“新”兩個要求。

角度要小,選擇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廣,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談,角度小,集中一點,走筆成文,效果就好;角度要新,就是不落俗套,我們説,對同一個問題和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見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寫出來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兒見過,這除了材料陳舊之外,主要是寫作角度不新,無法議論出新意來。只有從新的角度觀察事物,才能發現事物的新的特點,從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獲得對事理的新的認識。寫作角度的選擇和確定也要運用眼力, “獨闢蹊徑”。

4.文章不怕改——指導學生掌握修改潤色習作的技巧

俗話常説:“文章不厭百遍改。”指導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潤色,應把握好以下幾個要點。

一是端正修改的態度。

老師經常向學生介紹文學大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作品與草稿的差別就在於——作品是反覆修改之作。

二是提供修改的範例。

學生完成試寫後,就指名學生朗讀習作,師生傾聽。根據本次習作的要求,教師指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提出修改的意見,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進行修改,久而久之,使學生明白怎樣修改文章。

三是提供修改要求。

作文修改是作文修改的一把尺子,即文章的一般要求和各次習作的要求。要以此對照各自所寫的文章,使修改後的文章努力達到感情真摯、中心明確、詳略得當、條理清楚、語言表達正確、沒有錯別字的好文章。四是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默讀,修改文章的內容和結構;輕讀,修改文章的詞句;朗讀,全面修改提高。自讀自聽,發現拗口、不自在的地方,就得考慮修改,這叫三讀三改。還可以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修改。

第二篇:國中語文作文指導口訣

國中語文作文指導口訣

2014年10月8日 夏石中學語文組 樑凍媚

作文語言的12招

1、要煉詞求新。2、要拆詞求新。

3、要用上口頭禪4、要學會各科學術用語。

5、要借用歌曲。6、要巧作比喻。

7、要恰當引用8、要妙用反語。

9、要恰當引用。10、要排比造氣勢。

11、短長句相錯。12、要巧用文言。

如何要求學生的作文要求

1、要深味生活,感悟真諦。2、要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3、要透過現象,深入本質。4、要因果導因,追溯根源。

5、要由正到反辯證分析。6、要多點觀察,立體思維。

7、要由舊到新,推進一步。

作文的詩意,學生作文在平凡中締造詩意呢?

1、在理性的思維中抒情。

2、在形象的描述中抒情。

3、在生動展示中藴藉個性。

注:美言佳句一路讀來,叫人心悦神怡,這是現實的歌,也是藝術的歌。 作文擬題九技巧

一巧在用修辭填色彩二巧在精妙引用韻無窮

三巧在大膽嫁接妙橫生四巧在推陳出新耳目新

五巧在借用等式兩邊等六巧在多項並列增氣勢

七巧在虛幻生奇引思考八巧在意象組合韻深刻

九巧在正反並列共同用

作文怎樣煽情?

1、看到何物都能夠情感,即賭物爛情。

2、小的情感也能引發到大的情感中,即小情氾濫。

3、把感情在關鍵的時候昇華,即陡然生格。

作文怎樣製造精緻?

1、時刻不忘點題。

2、控制我們的思想控制我們的語言,不能使文章遠離主題。

3、讓語言成為打動人的武器。

4、不要重複“導讀”中的語言。

5、仿製的作文一定要仿其神不要仿其形。

作文佈局如何眉清目秀?

歌決:

謀篇別忘小標題,佈局切忌文脈亂。

井然秩序眉目清,提綱挈領要講究。

開頭結尾總括句,巧用提示妙過渡。

評卷老師精神爽,神仙難改稿分數。

寫作指導:學好開頭與結尾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開頭是寫好一篇文章的首要條件,現介紹最常見的四種方法:

1開門見山式。如:“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茅盾《白楊禮讚》揭示寫作用意。

2引述式。“幸福的家庭都是想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十分欣賞的句話,因為我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學生習作《家》。開頭所引的名言、歌曲等與文章的內容、主題或情節的展開有一定的聯繫,對揭示人物性格、深化主題起到重要作用。

3描寫式開頭。“夜,恬靜而深沉,星星在頭上眨着慵懶的眼臉,像要睡了。一輪明月,撒下一片溶溶的光。天空,顯得高遠而深廣。”———學生習作《月夜情思》。通過景物、人物、環境、場面等描寫作頭,交代人物或事件必要的條件,達到烘托主題的藝術效果。4問句式。“朋友,你到過開山嗎?開山是我們祖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裏,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碧野《天山景物記》。無論是採用設問、反問或一般疑問的開頭,都起到設置懸念的目的,吸引讀者。結尾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結尾,主要有四種形式:

1記敍式結尾。“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已的確死了。”——魯迅《孔乙已》記敍式結尾用記敍性語言,把事情的結果作為結尾,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

2呼應式結尾。“在這線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宗璞《紫藤蘿瀑布》附:文章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通過首尾的相互呼應,不僅使文章有一個完整嚴謹的結構,而且通過與開頭呼應的結尾,從而使文章的主要更加鮮明、突出。

3議論式結尾。“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多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中,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記敍文有時作者在記敍結束時,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結尾時表述出來,這叫“卒章言志”。採用議論式結尾,要以記敍為基礎,要簡明深刻,有哲理性。

國中生活二三事

回到過去,想想國中的生活,既有酸,又有甜,還有苦和辣。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我們渡過每一天,但在國中生活中,總有二、三件事讓我不能忘記它第一件事,就是初四那年在操場上舉行的拔河比賽。

“各就各位,預備,開始!”隨着老師的一聲令下,一根繩子的兩端被無數隻手拉起來,繩子上的紅布一會兒往左歪,一會兒又往右靠,兩個班的同學都使出渾身的勁,我也不例外,只不過我是閉着眼睛,雙手緊緊的拉着繩子,頭上冒着豆粒大的汗珠,慢慢地,我覺得胳膊要斷了,斷了,真的要斷了,馬上要斷了,可就在這時,我和周圍的各位“仁兄”坐在了地上,頓時,渾身的痠痛遍佈全身,傻傻得坐在那裏,可是所有的同學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嘴裏時不時還重複着同一句話:“贏了,我們贏了!”我這才明白,我們贏了。

因為我們依靠了班級的凝聚力,在同一時刻釋放出了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團結就是力量

第二件事,就是那次為我們國中四年的好友餞行。

他是外地人,由於會考的關係要回到原籍貫去考。於是那天語文課上我們準備為他餞行,説出最後的祝福。我們每人都説出了祝福的話,他聽完後,哭了!我們看到他哭了,心裏也很難受,但就是忍着,不想讓他看見。這時老師説:“我們只是短暫的分離而已!短暫的分離代表我們下一次的相遇;今天的分離代表三年後的相遇。有緣千里來相會,因為我們有緣,會坐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3年後的我們一定會在相遇的!”老師剛説完,全班同學都留出了傷感的淚水。

接下來,我們唱起了《朋友》這首歌,歌曲被我們唱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淚水越流越多,越流越多……因為一個“緣”字,使我們相識成為好朋友,再好的友誼,也擋不住離別帶來的傷痛——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

第三件事,就是會考後,老師請全班同學吃大餐。

老師曾説過,會考後,會請我們吃飯。果然,會考後的第一天,大家便集聚到xx餐廳,展開“惡狼攻擊”。菜剛上,就被我們這羣餓狼一盤一盤的搞定。而那個蛋糕呢?更慘。還沒吃,就被我們全部當成武器,仍了起來。不到5分鐘,每個人的臉上全都是奶油,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笑了起來,突然,我們把目光齊聚到老師身上,發出了詭異的笑,我剛説了一句:“老師,今天天氣真好!”全班同學就全都撲向老師,把剩下的奶油都抹到了她的臉上。十分鐘後,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是一個字“慘!”我們噗的一聲,狂笑了起來……“老師,您真漂亮啊!”“是嗎?誇了!”説完,大家一起奔向了老師……

老師,是我們人生的導師,我們一起玩耍、打鬧,一起擁有那些美麗的回憶———無論何時,老師的微笑是春天的。

這就是我國中的生活發生的事。永遠美麗不變的回憶!

國中生活瑣憶

回憶起我的國中生活可謂是酸甜苦辣俱全,每一次都可以讓我記憶猶新。

每當做起回家作業,鼻子都會酸酸的。國中之時,每一次回到家看到的不是可口的飯菜而是成堆的作業。每天晚上,我哪次不是拖着痠痛的眼睛,寫酸的手臂,彎酸的脖子上牀,微微休息又鑽進書中背誦,睡意襲來只能洗把冷水臉,直到凌晨。其中的酸楚數不盡、道不完,其中的淚水止不住、流不停,其中的汗水??國中生活的酸讓我品嚐的“意猶未盡”。甜

國中生活雖然有許多酸楚,但是甜味有時會“放”進一些。

課堂上時有的放鬆,物理課上老師風趣、幽默的話語,課間與同學偶爾的嬉戲都可以成為我與同學之間的甜。

每當看到通過自己努力所付出的所得到的成績,心中也不免產生絲絲甜意;每當看到通過自己努力所付出的所得到的讚揚,心中也不免漾起陣陣甜蜜;每當看到通過自己努力所付出的所得到的榮譽與掌聲,心中也不免泛起縷縷甜絲。

國中生活的甜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説起國中生活中的苦真是有點不可思議。苦之一:每天6點30出門,晚上6點回家~~每天作業一大堆。苦之二:作業堆積如山。每一次作業做完就好比把一座山從這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每天重複着同樣的動作。苦之三:課上課間死氣沉沉。不管在上課還是課間,哪位學子不是埋頭做作業看書,一點聲音都沒有,偶而上個廁所,笑笑,一了百了,十足的一個書呆子,每個人都變的沉悶,毫無生氣。 國中生活叫人叫苦連天,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國中生活雖不是很辣,但我們覺得各科老師都很“苛刻”,很“潑辣”。總喜歡從我們之中挑毛病,不高興了就嘰哩呱啦把我們大罵一通,辣得我們睜不開眼(不敢出聲),真是辣味難熬。熬到頭還不忘辣味的厲害。國中生活的辣確實不簡單。

國中生活的酸甜苦辣,我都一一品嚐,但最終我體會到了學習的五味瓶,學習中的真味。國中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回想起來,覺得很值得回憶,值得留戀,值得珍惜。

第三篇:國中語文作文指導——文從字順

國中語文作文指導——如何做到文從字順

文從字順”是人們對書面表達的基本要求。怎樣才能做到“文從字順”呢?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對作文用語進行推敲。

第一,準確

準確,是作文用語最起碼的標準。

法國作家福樓拜有一段經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們無論描寫什麼事物,要表現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唯有一個動詞;要得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繼續不斷地苦心思索,非發現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與形容詞不可。僅僅發現與這些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相類似的詞語是不行的,不能因為思索困難而去用類似的詞語敷衍了事。”

前蘇聯衞國戰爭進入大反攻時,一位將軍向斯大林報告説:“敵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糾正道:“不是敵人撤退了,而是敵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換成“逃跑”,準確地點明瞭戰況。

電影《風雨下鐘山》裏,有這樣一個鏡頭: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

要做到用語準確,應注意的是:

1.在關鍵的地方儘量不用“歧義”語。

在表達中,凡屬關鍵的地方,為避免誤解,儘量不要用容易產生“歧義”的言辭。比如“驕傲”一詞,就有兩種“歧義”,一為“看不起別人”,一為“自豪”,前者含有貶義,後者則不含貶義。這樣的詞語如果直接運用説:“他因此很驕傲。”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還是“貶”他。

2.運用多義詞時,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詞語,以消“歧義”。

漢語中有不少多義詞,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們應注意的是,在使用時加上消除“歧義”的限制性詞語。比如“大方”一詞,有時表示“花錢不吝惜”,有時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詞來形容對方,便有產生“歧義”的可能。這時,我們可以將前一種含義使用時加上“慷慨”一詞,組成“慷慨大方”一語;將後一種含義使用時加上“美觀”一詞。組成“美觀大方”一語??這時,“歧義”便消除了。

第二,連貫

連貫,指句與句之間要連接得上。文章要連貫,應做到:

l.人稱清楚。一般地講,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稱是固定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稱。因為第一、第二人稱的所指只有一個人,比較清楚,第三人稱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誰。“他”的所指不清,就會影響上下文的“連貫”。

2.立足點清楚。立足點就是説話、寫文章的人所佔的位置。這包括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中沒有表達清楚,也會影響文章的“連貫”。

第三,分寸

如果一種見聞,一種心思,説出口或寫成文,只能有一種形式,那麼,人們的口頭或書面的交際便不會如此豐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樣一種見聞,同樣一種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請看明人馮夢龍輯《笑府》中的一個棋手的妙語:

有個自負的棋手,與別人較量,連輸了三局。後來,人們問他:“你與某人賽了幾局棋啊?” 棋手説:“三局。”

人們又問:“勝負如何?”

棋手説道:“第一局我不曾贏,第二局他不曾輸,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罷了。”

在上述話中,這位棋手挖空心思迴避“輸棋”二字,可謂口頭表達的妙例。

能掌握好用語的“分寸”,是語言運用能力強的表現。“分寸”主要體現在:

1.褒貶恰當。

漢語中,許多詞語都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時,應注意恰當選用褒義貶義,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該用“貶義詞”時用了“褒義詞”或該用“褒義詞”時用了“貶義詞”,不僅表達不準確,鬧出笑話,還會產生料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比如作作文中寫到某個朋友的親人去世了,你該用什麼詞呢?用“去世”、“病故”或“辭世”等都可以,這裏有一種莊重、崇敬的心情在裏面,用語是準確的。而如果改用“沒命了”“斷氣了”“進棺材了”等詞語,就會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味道。所以“褒貶”二字,千萬小視不得。

2.得體。

得體,就是講話、寫文章因時、因地、因對方情況的不同而變化,使之與環境相適合,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有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大財主,非常有錢。可惜,一直沒有兒子。他非常煩惱。直到老年,終得一子。財主大喜。他大擺宴席,廣請賓客。四房鄉鄰,也藉機前往巴結,討好財主。這個説:“哎呀,你看着孩子,長得方面大耳,天庭飽滿,地柯方圓,一臉的富貴相,將來一定可做大官,哈哈??”那個説:“哎約哎,這孩子又白又胖,恭喜恭喜啊,哈哈??”財主聽了眾人的恭維,高興的眉飛色舞,紅光滿面。一個秀才也來賀喜,他走進孩子,左看看,右瞧瞧;俯下身子,又直起腰板。財主在旁邊陪着笑臉,不停地説着“謝謝光臨,謝謝光臨”。秀才終於説話了:“恭喜恭喜啊,這孩子真是相貌出眾少見的奇子。”財主聽了秀才的稱讚放聲大笑,不斷的稱謝。秀才接着説:“可惜呀,這麼好的一個孩子,早晚都得死,可惜!”財主臉色突然大變,大怒:“混賬,哪來的野東西,來人,把他給我哄得遠遠的!”眾人一哄而上,拳打腳踢,把秀才趕出家門。

第四篇:12國中語文作文指導講義之文章細節

【美文回放1】

愛我的爸爸,你好!

爸爸曾是一名軍人在我看來,他對我就像對待在軍營中的從不離身的軍裝一樣,熟視無睹。我們之間也就風平浪靜激不起半絲漣漏。所以,從記事起,我就沒向他説過'你好'。

他在乎我嗎?不得而知。可我在乎他呀!

會考前的父親節,我覺得應該送爸爸一件禮物,興許會拉近我們之間的感情距離。欣喜中,放學的鈴聲剛響,我就衝出了校門,來到一家花店。

滿屋濃豔的鮮花校枝挺立,賣花的阿姨殷勤介紹不同花的象徵意義。我選中了一束正待開放的鬱金香又包裝上一層襯着星點的漂亮紙袋,抱着它興沖沖地跑回了家。

爸爸正在客廳看報,我用最甜的笑容看着他,説着'節日快樂',送上了這束花。爸爸僅僅微微側了一下身子,竟然問'多少錢?'

我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了,我知道他並不在乎我説出的阿拉伯數字,訓話才是真正的內容。我執拗地把頭扭了過去,冷冷地説了句'我不想用這個開始今天的談話!'我不顧一切地宣泄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滿一一把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我後悔自己做了一個多麼傻的決定,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傷感油然而生。

當晚,我執意返回了學校。因為氣昏了頭,到了學校才發現書包沒帶回來,只好轉天硬着頭皮又踏進了家門。

咦,一縷熟悉的清香!陽台的花瓶里居然是那幾支被我摔在地上的鬱金香。

'你真是的,那麼大火氣。你爸捧着鬱金香捨不得扔,花枝斷了,花瓣也散了,可他非説能活……'媽媽從我進屋,嘴就沒停。

我猛地一愣,爸爸原來是在乎我的!

鬱金香受傷了,我受傷了,爸爸也受傷了。

此時,我明白了父愛的深沉和含蓄,不過就是撿起鬱金香的那個瞬間,但他能感動我的一生。

親愛的爸爸,別埋怨我的無禮。在這裏,請接受我真心的問候'你好,爸爸!'

【滿分理由】此文忠實於生活原生態,質樸平鋪地敍述了這一過程,細節的點綴,時空的轉換,人物的真實,不加修飾地向讀者敞開了心扉。矛盾衝突的合理性與文字簡潔的適度性相得益彰,引發着不同年齡讀者的共鳴。

觀察生活,感悟自我。從情感的痛苦到理解後的昇華,構思和立意水乳交融,鬱金香的媒介作用是將不同感情的對立整合在一個結構轉閤中,渾然一體,沒有破綻。

謀篇圓潤,線索清晰。情感線索的設置有情有致,從冷漠到欣喜,從生怨到憤怒,從歉疚到愧疚,真情實感流注筆端,是文章最有亮點的一處。

【美文回放2】長城,你好!

爸爸是攝影記者,媽媽喜愛旅遊。踏着他們的足跡,我見過大興安嶺茫茫的林海雪原,到過鄂爾多斯的千里戈壁,去過遠古的黃河故道。……然而,最使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綿延在羣山之巔,橫貫於黃河南北的長城。

我夢魂縈繞的長城,你好!

孩提時代,爸爸相機裏的長城就給我的夢幻扮上一抹神奇瑰麗的色彩,巨龍的雄姿,襯着藍天,繞着白雲。總想知道它是怎麼回事,爸爸卻故作神祕地不回答'你只有站到了長城上才知道它是誰!'雖然是懵懂地點點頭,但長城卻從此喚起了我對祖先、對民族、對祖國的一種神聖情感。

終於有一天,我登上了長城。爸爸抓取了我的一個鏡頭,成了我至今珍愛不夠的照片,那是攀登最陡峭的一段,我仰起的臉上全是汗珠,手腳同時用勁,既顯可愛又透出幾分豪情。這是難忘的一次經歷,也是祖國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靈的底片上曝光。

我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盡情地遐想着;廣闊的天宇下,古老的城牆在羣山萬整間綿延伸展,跌巖起伏,宛如一條灰色巨龍橫卧在華夏大地上。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奮起的勇士傲視長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對蒼穹。這種偉大,這種雄渾,就是生命的記錄,歷史的見證。

我站在那堅固的灰牆上,發自內心地喊着:長城,你好!

塞外強勁的風夾着天籟的鳴聲呼嘯着,延循着古戰場的遺蹟,我眼前浮現着鎮守邊關的戚繼光,同清兵決戰山海關的李自成,彷彿看見正在燃燒的抗日烽火,聽到了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

你好,我的長城!永遠難忘的長城!

【滿分理由】本文因具有以下幾個優點,而被評為滿分標杆範文:

題材獨特,起筆不凡。構思很刻意追求一種別緻。用多處大江南北的自然風光鋪墊,引發出刻寫民族氣魄的人文勝景一一長城一個古老幽深的華夏象徵,深情地體驗着炎黃子孫的真情。

大氣厚重,彰顯力度。語言凝重有一種悲壯的大度。

語言老道,表現力強。句式變化豐富,整散交錯,時而急促,時而舒緩,一唱三歎的濃重抒情穿行於文字始末,展現出超過同齡人的文字功底。

【美文回放3】老師,你好

説實話,從上學到現在,我從來就沒有發自內心地説過“老師,你好”一類的話。

我一直不怎麼喜歡老師。我覺得,老師太冷酷、太兇狠、太不近人情了。

上學路上碰見老師,老遠我就彎腰鞠躬,一連串的“老師好”送出去,老師卻視我為無睹,聞我為未聞,連個頭兒也不點一下,好像我剛才的一系列動作和話語不是指向他一樣。我心想,老師,你怎能這樣?老師,你不好!

上課的時候,趁老師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的當口,我和同桌咬起了耳朵,説起了昨天的一件趣事,沒成想被猛回頭的老師抓了個現行,我的開心的詭笑變成了苦笑成了苦臉。“你給我滾出去!”一聲炸雷,把我和同桌推到了走廊上,又被巡視到此的班主任叫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哼哼教導了小半天,倒黴!我心想,老師,你怎能這樣?老師,你不好!

週末了,本想去泰達看天津隊的主場比賽,沒成想,作業大山壓了下來。“把要求背誦的課文抄五遍”“綜合練習冊15頁到30頁的所有習題”“這次測驗的錯題每道題做十遍”……

我知道,大下週就要期會考試了,老師們才祭起了這杆“傳統”的大旗,但無論如何也不能這樣懲罰我們呀,這樣的重複性作業對我們的考試真有幫助麼?我們就是不吃不喝不躺不睡也很難完成啊。老師,你太不近人請了。老師,你不好!

有時想起來,老師也挺不容易的,他們的壓力也挺大的,家長的期望,校長的重壓,上級的指標,重重砝碼讓老師有些麻木了。不會笑的僵化的臉,莫名其妙的大發雷霆,臨陣磨槍式的作業,這背後有多少無奈和辛酸哪。我曾設想,如果老師讀了我這篇文章,他們一定會悔之又悔,一定會對微笑着向自己問好的學生還禮,一定會寬容課上偶爾開小差的嘎小子,一定會在留作業的時候掂一掂分量。

於是,我在期望中真誠地對他們説:“老師,你們好!”

【知識點透視】

細節,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它好比人體的細胞,是文章(主要指文藝作品,也包括寫實作品)中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場景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組成單位。細節描寫要具有真實性,要服從藝術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主題思想的表達需要。其中“真實性”是前提,是關鍵。只有文章細節真實,才能使文章具有真實性。只有使文章具有了真實性,它才能打動讀者,發揮其薰陶感染淨化等功能。所以,新課標特別強調寫作要“説真話,抒真情”。而要確保細節的真實性,我們必須有敏鋭的目光深入細緻地觀察事物。古人為了畫老虎,深入險地在樹上搭棚,日夜觀察;有人為了畫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羣,以便做到“以牛觀牛”。有了這種辨細察微的精神,我們的細節描寫就會真實傳神。當然,萬千的事物,我們不可能一一觀察,怎麼辦?那就要多讀書、多思考、多總結,在大量閲讀中掌握生活常識,瞭解動植物的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性。這是把握“生活真實”的一條捷徑。其次,細節描寫的目的要十分明確,即必須為刻畫人物、發展情節、表現主題服務。這就需要我們對生活中的細節精心地篩選,才能確保文章中的細節具有典型性。只有典型化的細節,才有助於刻畫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於描繪典型環境,有助於表現作品的主題。

【名家美文】

等一個電話(蘇蘇)

辦公室裏很靜,靜得可以聽到牆上掛鐘滴答滴答的走秒聲。我在電腦前坐立不安,心裏沒着沒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終不能靜下心來做事。我在等一個電話。

想起女兒中午回家時滿臉的委屈,不由得一陣內疚,不用説,今天的遲到一定挨批得不輕。早上一覺醒來時天已大亮,手忙腳亂梳洗一番便帶女兒衝出家門。屋漏偏逢連夜雨,車剛駛出小區大門就熄火了,半天啟動不了,這下我可慌了神,心虛地問女兒:“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懂事地點點頭。看着女兒揹着大書包慌張跑遠的背影,心裏有隱隱地不忍,走着去肯定要遲到了。

吃午飯時女兒鄭重地提出自己騎車去上學,考慮再三,我同意了。飯後,她把小自行車騎到小區的修理鋪裏去修,調試剎車,整理支腿,又把輪胎充足了氣。然後興沖沖地走了。“要注意安全,靠右邊騎,不要和別人爭道,路上不要貪玩,到家打電話給我……”我扯着嗓子大聲嘮叨時,她已拐出了我的視線,遠遠飄過來一句:“媽媽,再見!”

看着這個弱弱小小曾經寸步不離的可人兒,終於可以不要我張着羽翼護送,第一次自己騎車上學了,心裏除了高興還有深深地不安。要知道從家到學校必須走過長長的兩條路和三個紅燈,途中還要拐兩個彎。小區後面那條路的兩邊,每天早晚都有賣菜做生意的把攤子一直襬到路中央,機動車輛、行人雜亂無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險象環生。最讓人擔憂的是學校門口那段路,每當放學時間,人流如潮,車流如潮,大人呼,孩子應,嘈雜無比。雖然明白孩子遲早要放手要自己飛翔的道理,可做母親的那顆心卻怎麼也放不下。

我不時心煩意亂地看看鐘,都五點了,電話怎麼還沒來?路上不會出什麼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騎車在小區裏轉,結果回來時手蹭破了,褲子也破了個大洞,説是被一輛突然拐彎的汽車擠的。還有那天和我一起去買菜,她居然騎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緊,被自己的想法嚇一跳。

要不,是作業沒做完被留下來了?女兒是班裏年齡最小的,一貫任性妄為,經常拖拉作業。

也許是她又在路邊看到擠在筐裏嘰嘰喳喳待賣的小雞崽,挪不動腿了?這兩天她都在央求我買幾隻來餵養。每次看着她興奮地説起某個街道溜達小狗,或誰家門口依偎着小貓時,眼裏閃過的嚮往和熱望,我也有過動搖,想想自己的懶散,又不忍看着一隻只鮮活的生命由於我的疏忽大意而從眼前消失,都斷然拒絕。

也有可能她現在又蹲在哪叢花下,細心地撿起飄落在草叢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園燦若星辰的花樹下,經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斷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園的進口處,分送給遊人,請大家入園後手下留情。

孩子到底怎麼了?我心裏七上八下的,不行,得趕緊去找找。

飛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準備出門,電話響了。女兒甜美悦耳的聲音穿過空間悠揚起來:“媽媽,我到家啦!”興奮中透着自豪。我一時無語凝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孩子,你真了不起!”

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遲早都要走這樣的路,我們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僅僅

是一個電話,而是一次成長的過程。

【閲讀手記】

文章記敍了一位母親等待女兒第一次自己騎自行車上學返家後一個報平安電話的過程。作者在文中巧妙地運用插敍的手法,通過對往事的回憶,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凸現了女兒“任性妄為”、充滿愛心的性格,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懂事,活潑可愛的天使形象。尤其是,作者在文中成功地運用細節描寫,逼真地展現了“我”在等待女兒電話時的心理,如:“我”“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終不能靜下心來做事。”“我不時心懷意亂

地看看鐘”等處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我”焦躁、不安、擔憂等複雜的心理活動,與下文女兒最終平安到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

【名家美文2】

二十年以後[美]歐?亨利

紐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着街走着。一陣冷嗖嗖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十點,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昏的燈光下站着一個男子。他的嘴裏叼着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他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這兒沒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説。“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這是二十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

男子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藉着火柴的光亮,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二十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繼續説,“我正準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混錢。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吉米約定:二十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不論我們發生什麼情況,也不論我們在什麼地方,我們倆將來到這裏再次相會。”“這聽起來倒挺有意思,”警察説,“你們分手以後,你就沒有收到過你那位朋友的信嗎?”“哦,收到過他的信。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相互通信。”那個男子説,“可是一兩年之後,我們就失去了聯繫。你知道,那西部是個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總是不斷地東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還活着,就一定會來這兒和我相會的。他是我最信得過的朋友啦。”

説完,男子從口袋裏掏出一塊小巧玲瓏的金錶。表上的寶石在黑暗中閃閃發光。“九點五十七分了。”他説,“我們上次是十點整在這兒分手的。”“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當然嘍!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嗖嗖的風穿街而過。接着,一片沉寂。他們倆誰也沒有説話。過了一會兒,警察準備離開這裏。“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説,“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若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説這些吧,再見,警官先生。”“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説着,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空蕩蕩的。

男子又在店鋪門前等了大約二十分鐘的光景。這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領向上翻着,蓋住了耳朵。“你是鮑勃嗎?”來人問道。“你是吉米?維爾斯?”站在門口

的男子大聲説,顯然,他很激動。

來人握住了男子的雙手。“不錯,你是鮑勃。我早就確信我會在這兒見到你的。嘖,嘖!鮑勃,你在西部的情況怎麼樣?”“喔,我已經設法獲得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吉米,你在紐約混得不錯吧?”“一般化,一般化。我在市政府的一個部門裏上班,坐辦公室的。來,鮑勃,咱們去轉轉,找個地方好好地敍敍往事。”

這條街的街角處有一家大商店。儘管時間已經不早了,商店裏的燈還在亮着。來到亮處以後,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看了看對方的臉。

突然間,那個從西部來的男子停住了腳步。“你不是吉米?維爾斯。”他説,“二十年的時間雖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全非。”“然而,二十年的時間有時候卻可以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高個子説,“你被捕了,鮑勃。在我們還沒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給你看一張條子,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鮑勃接過便條。讀着讀着,他微微顫抖起來。便條上寫着:

鮑勃:

剛才我準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當你划着火柴點煙時,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通緝的人。不知怎麼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吉米

【閲讀手記】

故事情節富於戲劇性,結局出人意料,是歐?亨利作品的一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儘管本文的篇幅比較短小,這一特色也是十分鮮明的。不過,除此之外,這篇小説的細節描寫也十分精當,且為結局的戲劇性變化做了許多鋪墊,使人讀來並不感到突兀,大大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作者沒有正面寫鮑勃為什麼會被通緝,但他那“寶石在黑暗中閃閃發光”的“小巧玲瓏的金錶”,他“已經設法獲得”“所需要的一切東西”的表白和他幾次關於不得不“東奔西跑”的感歎,以及他右眼角附近的傷疤——那當然不會是二十年前就有的,使人不難從中窺見一斑。還有吉米離開鮑勃前“假若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的問話,不僅為下文做了必要的鋪墊,而且突出了吉米作為一個警察的精明幹練,真乃“一石二鳥”,堪稱精妙之筆。

【佳作示例1】

老人的心事

我外公、外婆的生活似乎沒有一般老人那種灰暗的色調。每天清晨,他們會結伴出去鍛鍊,然後回家做做家務、看看書。下午外公出去下棋,外婆則熱衷於串門、打毛衣。吃過晚飯,他們又一起出去散步。生活談不上豐富多彩,卻也安閒自在,難怪他們的臉上總掛着笑容。

一次過節,外公和外婆特別高興,一大早就開始忙,又買菜,又收拾家。我在旁邊看着好笑,忍不住説了句風涼話:“又不是有客人,何必那麼折騰?”

外婆笑着説:“過節了,大家又不常回來,難得團圓嘛!”

中午,舅舅一個人回來了。外婆問:“小倩和她媽媽呢?”

舅舅説:“今天下午廠裏放電影,她們不來了。我也只是回來拿東西,吃過飯就走。”

外婆一聽,臉上的笑意全沒了,怔怔地站着,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過了一會兒才喃喃地説:“不是説好下午一家人去翠湖嗎?怎麼又不去了?”

舅舅淡淡地説:“改天去吧,電影可是最後一場。”

媽媽在一旁説:“媽,我和小娟要去買東西……”

外婆猛地抬起頭,聲音微微顫抖:“什麼?你們也不去?”她的眼神黯淡下去,隱隱透出失望,似乎一個美好的願望被狠狠擊碎了……很久,外婆默默地靠在沙發上,似乎倦得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

外公走過去,輕輕撫着她的肩,説:“他們有他們的事,咱倆去不是挺好嗎?”聲音沙啞,語調淒涼,眼睛望着窗外,嘴裏反覆説着剛才説過的話,不像在安慰外婆,倒像在安慰他自己。

我想,他們一定談了很多。媽媽和舅舅並沒有注意這些,各自仍舊忙着自己的事。

中午吃飯時,外公和外婆沒有説一句話,好像有着同樣的心事和煩惱,往日的笑容消失了,眉梢上結着憂鬱。

外公、外婆去翠湖了。我的心緒始終不能平靜。他們表面愉快,內心卻深藏着強烈的孤獨。

他們多麼希望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卻很少能實現。而我們做晚輩的,有誰能真正理解老人的心事呢?

【評析】小作者以細心的觀察解讀了老人們渴望與兒女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心事。過節時,外公外婆特別高興,做了精心準備。然而,兒子一人回家,還是剛回即要走,女兒也留不住。這一切,使文章有了波折。一揚一抑,再現了老人的失望,也營造了耐人尋味的氛圍。更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能着力於對生活細節的描寫,如“外婆一聽,臉上的笑意全沒了,怔怔地站着”,“外婆猛地抬起頭,聲音微微顫抖”,“外公走過去,輕輕撫着她的肩”等,都突出表現每一次情節變化時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的不同變化,使文章顯得生動感人。此外,結尾處以反問收筆,令讀者思索回味,發人深省。

第五篇:國中語文高分作文指導第三講

結合課文教學談作文的立意與選材

確立主題、選擇材料是寫作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環節。

一、立意

立意,就是確立主題。什麼叫主題?主題是作者通過文章的全部資料和表現形式所表達的基本思想。“文以意為主”,一篇文章的材料如何取捨,結構如何安排,語言如何遣用,表現手法如何選擇,以至標題如何制定,都要根據主題表現的需要來加以酌定。古人云: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這就十分清楚地説明了主題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作用。

由於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在文章的構建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在寫作時就要做到“意在筆先”,即在沒有揮筆行文之前,先要確定好主題。

二、立意的要求

(一)要正確鮮明。正確是對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謂正確,是指所確立的主題反映了自然的本質和規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立意正確,文章就有價值;否則,文章就沒價值。所謂鮮明,是指所確立的主題能旗幟鮮明地表示愛什麼,憎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我們所學的課文,或是通過描摹萬物,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或是對人生的敍述,謳歌理想,闡述信念,論説人生修養;或是讚揚母愛,激揚愛國之情;或是倫理、道德、情感等主題。朱自清的《背影》主題是通過父親背影的描寫,體現了父親疼愛兒子,兒子懷念父親的主題。都德《最後一課》的主題是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表現了法國阿爾薩斯人在被分割的悲痛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魯迅《故鄉》則是我回故鄉的見聞及閏土的變化,痛斥了封建統治階級對農民的經濟剝削、政治壓迫及思想統治,進而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則是通過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的痛苦表現了舊中國北京城市車伕的悲慘生活;王安石《傷仲永》的主題也是表現了一個人如果不注重後天的學習,即使是天賦也會成為平庸之人。正因為這些文章主題正確,反映了生活的本質,所以它有強大的生命力。

有些同學在寫作中不事先立意,不確定有生命力的主題,甚至出現不正確的主題。如有學生寫《我最敬佩的人》竟然是希特勒。

再如有同學寫《難忘的一件事》??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對社會主義國家還有乞丐的不滿。

(二)要深刻、新穎。所謂深刻是指所確定的主題能反映生活的本質及內部規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義。所謂新穎是指所確定的主題是作者的新認識,新感受,給人以新的啟示。深刻與新穎,二者關係密切。

要做到立意深刻,一是要掌握思想武器,獨具慧眼,對事物觀察得精細,能見人之所未

見;二是要善於思考,將問題想深想透。寫敍事類文章,要認真思考,努力探究能反映人物和事件本質特徵的閃光點,寫議論文,要努力尋求問題的主要矛盾及要言處。例如《變色龍》這篇小説。再如《范進中舉》。

國中生寫作文很難做到深刻,但只要把握武器,認真思考,善於思考,文章的立意就會達到一定高度,主題也會相對深刻。

選材

選材就是為表現主題的需要所選擇的材料。材料有主次、深淺、輕重、大小、精粗、文野、不能“撿到籃子裏就是菜”。要根據文章的具體要求,對材料進行嚴格的挑選,選取最合用的精當材料,才能把文章寫好。一般地説,選擇材料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條。

(一) 要圍繞主題選擇材料

無論寫什麼文章,都不能不顧主題和材料的關係,都不能離開主題的支配而去任意地、片面地選擇材料。必須對與主題相應的材料做全面的把握,在主題思想的範圍內進行選擇。這是選擇材料首先應當遵循的原則。

選擇材料主要目的是為了用精當的材料把主題表現得充分、突出、深刻,是為了使材料更好地為主題服務。因此,必須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決定材料的取捨、主次和詳略。凡是能夠有力地表現、説明、烘托主題的材料,就要選用。而那些與主題無關,不能表現、説明、烘托特定主題的材料,就要堅決捨棄。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經驗

作文要根據自己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材料。若寫母愛主題,就應該選擇母愛方面的材料。若表現母親愛勞動的品質,就選擇母親勤勞的事;若表現同學刻苦學習的精神,就表現他學習的事;若表現同學助人為樂的好思想,他刻苦學習的事就不寫;若寫國中生活二事,就既包括學習中的時也包括團結、友誼、寬容、競爭、成長等方面的材料。《我有一個“壞”媽媽》就要選擇媽媽“壞”的材料:如何讓你徒步上學;風雨中讓你幹一件事;代媽媽去超市購物不準坐車回來;媽媽去外婆家讓你自己做飯;平時的衣服自己洗等等。寫這些事情,充分表現了媽媽的“壞”,後來篇末寫出媽媽的這些“壞”恰恰是好,它使自己受益匪淺。欲揚先抑,現出廬山真面目,原來媽媽的這種“壞”正是一種更深遠永恆的愛。

若寫《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小事》中的小事就不可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為了表現主題,這件小事也不可能真是毫無意義的小事。選擇什麼樣的材料為佳?應選擇那些以小見大,透過小事折射時代風貌,展示人物內心,符合事物規律的事情。

(二)要選擇真實可靠的材料

文章的生命在於真實。所謂真實,就是説要符合客觀實際情況,還要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主流,這主要是指議論文、説明文而言。寫記敍文本來就應該選擇真實可靠的材料,但真實可靠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不變,也可以適當地進行藝術加工,特別是文學作品,作者筆下的人物命運是則雜糅的人物。

材料真實並不是實事的翻版,而是要在原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將毛皮的東西去掉,留下最本質最能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東西。如《我怦然心動的時刻》一定要在捕捉到這一場面後加大鋪敍描寫渲染的力度去擴大化地寫。還如《月是中秋明》。

寫議論文更要遵循材料真實的原則,該是怎麼回事就是怎麼回事,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憑空臆造,議論文之所以有説服力,就在於事實堅實可信。

(二) 要選擇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能夠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質,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強大説服力的材料。典型材料,可能是一個典型人物,一樁典型事件,一個典型場面,一個典型故事,也可能是人物的典型語言或典型動作。凡是典型材料,不論大小都具有普遍意義,用到文章中有助於使主題深化,使文章精粹有力,能夠以一當十,以少勝多,達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讀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善於寫作的人,都很重視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根據表達情感、描寫人物和景物的需要,去嚴格而巧妙地精選典型的材料。

例如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就是從千百個志願軍戰士的英雄事蹟中選取了三個典型材料,分別從英雄主義氣概、國際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的不同側面表現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

在寫作中要視主題的需要注意精選典型材料。如寫《在中成長》,所填內容一定要有適合補填內容的典型材料。例一次挫折,一場困難的磨礪,一次社會責任,一次誤解的消除??再如寫母愛的文章。

(四)要選擇新穎的材料

新穎的材料就是新鮮、活潑、生動、有趣,具有時代精神和特色的材料。“文章最忌百家衣”,選擇材料貴在新穎。所謂新,不外是指新發現,新產生,別人尚未寫過的材料。別人都寫老掉牙的材料,你卻寫了新發生的材料;別人都説“雪,我愛你”,你卻寫“雪,我恨你”;別人都説“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你卻説“良藥未必苦口,忠言也無須一定要逆耳”。這種逆向思維只要理論得合理,述説得合轍,也往往能獲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選擇熟悉的材料就能找到最佳

的反映角度,寫起來也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寫出別人看不見、想不到、沒有體會到的東西。這樣文章才能顯出鮮明的個性特點,而且深刻動人。

【寫作訓練】

一、培養立意的能力是學好寫作的重要一環。請根據下面兩組材料,各確定一個最佳的主題並説明其原因。

(一)人們喜愛綠樹,因為綠樹使大地充滿生機,為自然調節氣候,給人類帶來幸福。然而,綠樹為了這一切,必須深深紮根於土壤中,不斷吸收水分和養料。有人曾做過試驗,一棵不大的白楊,一晝夜吸收的水分竟達5公斤之多。

(二)50年代美國海軍次長金波爾阻撓錢學森回中國。他給美國移民局的電報中聲稱:“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我們來説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的太多了。無論在哪裏,他都抵得上5個師。”

二、從事物的相互聯繫説,不同事物可以顯示相同的意義。請認真分析下面兩組材料,從相同的角度歸納出一個主題,寫出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三、下面兩題,任選作一個

(一)寫一個熟悉而有意義的小故事,題目自擬。

(二)以《我逐漸瞭解了他(她)》為題,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記敍文。要求:

1.根據掌握的材料提煉主題。

2.再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嚴格挑選材料。

3.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環境中描寫。

4.恰當地運用一些人物描寫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