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農村建設大學生實習鑑定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4W

第一篇:新農村建設實習大學生自我鑑定

新農村建設大學生實習鑑定

新農村建設實習大學生自我鑑定

即將踏入社會,好像實習已經成為了必然。希望通過參加xxx社區新農村建設發展成就,瞭解在新政策,新環境,新條件下我國新農村建設由量變到質變的艱難發展過程;同時瞭解組織變革中遇到的阻力以及更好的解決這些阻力的有效辦法;明白政府在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工作的技巧,能更好的理論聯繫實際,將所學所用有效合理的應用到實踐中去,在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的同時也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我毅然決定去實習,以下就是我對自己在實習過程的鑑定。

我們是集體乘車去的社區。車一到區,我們全都看的目瞪口呆,這是農村嗎?大家都禁不住驚歎的喊了出來。漂亮的花園小區,整潔舒適的樓房,靜謐安逸的環境,幼兒園,衞生所,社區服務中心,亭,廊,花草樹木整齊而乾淨,各項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市級標準的免費幼兒園,國小讓我們垂涎三尺;高大挺拔,氣魄宏偉的文化中心讓我們豔羨不已。我想,這就是我們新農村建設的領頭羊,真正的領軍人物了。

單從表面上看,我們只能看到一些不全面的物質性的東西,比如酒店,道路,老年活動室,健身房等真實的表象,當你深入瞭解時,就會有一種按捺不住的衝動,不光是優秀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它的優惠政策和濃厚的人文氣息更會深深的吸引你。瞭解後田社區的發展,那不是簡單的像建一棟樓房那樣一年兩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體系。要有強大的資金積累和雷厲風行,實幹的管理者與博學多才的領導者。看看後田十多年的發展進程,一個個數字都那樣觸目驚心,那樣虛幻而又真實。從出了名的貧困村到今天新農村建設的楷模,農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較後田村史,我們更是難以想象它成長並發展壯大的艱辛。

通過此次實習。讓我不論是在思想覺悟上,還是實踐能力上所得到的提高,都是對我自己的超越。我會繼續努力,在黨的思想指導下,做好自己的職責,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奮鬥。

第二篇:新農村建設大學生自我鑑定

新農村建設大學生自我鑑定

即將踏入社會,好像實習已經成為了必然。希望通過參加xxx社區新農村建設發展成就,瞭解在新政策,新環境,新條件下我國新農村建設由量變到質變的艱難發展過程;同時瞭解組織變革中遇到的阻力以及更好的解決這些阻力的有效辦法;明白政府在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工作的技巧,能更好的理論聯繫實際,將所學所用有效合理的應用到實踐中去,在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的同時也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我毅然決定去實習,以下就是我對自己在實習過程的鑑定。

我們是集體乘車去的社區。車一到區,我們全都看的目瞪口呆,這是農村嗎?大家都禁不住驚歎的喊了出來。漂亮的花園小區,整潔舒適的樓房,靜謐安逸的環境,幼兒園,衞生所,社區服務中心,亭,廊,花草樹木整齊而乾淨,各項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市級標準的免費幼兒園,國小讓我們垂涎三尺;高大挺拔,氣魄宏偉的文化中心讓我們豔羨不已。我想,這就是我們新農村建設的領頭羊,真正的領軍人物了。

單從表面上看,我們只能看到一些不全面的物質性的東西,比如酒店,道路,老年活動室,健身房等真實的表象,當你深入瞭解時,就會有一種按捺不住的衝動,不光是優秀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它的優惠政策和濃厚的人文氣息更會深深的吸引你。瞭解後田社區的發展,那不是簡單的像建一棟樓房那樣一年兩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體系。要有強大的資金積累和雷厲風行,實幹的管理者與博學多才的領導者。看看後田十多年的發展進程,一個個數字都那樣觸目驚心,那樣虛幻而又真實。從出了名的貧困村到今天新農村建設的楷模,農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較後田村史,我們更是難以想象它成長並發展壯大的艱辛。

通過此次實習。讓我不論是在思想覺悟上,還是實踐能力上所得到的提高,都是對我自己的超越。我會繼續努力,在黨的思想指導下,做好自己的職責,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奮鬥。

第三篇:大學生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的綜合性工程,是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同時也是一項促進就業的積極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根本前提,是要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懂科學、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基於這一前提,廣闊的農村沃土需要和呼喚廣大大學生立足新的起點、展現新的風貌,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新農村建設建功立業。

大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人力資源,應當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富有驅動力的知識羣體,是一支先進生產力。為發揮大學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進生產力作用,有必要立足當前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現實,依據市場經濟的規律和國家長遠發展規劃,把大學生投身農村建設列入長遠的勞動發展和勞動力資源轉移計劃。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諸要素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主導因素。大學生是學習、理解和傳播人類與民族文化的先進代表,能把文明的進程呈現給農民,並在與新農村建設互動的環境中用知識反哺農民,以簡捷、高效、科學的手段把人類知識成果普及給農民,進而促進新型農民的成長,催生新的農村精神的形成。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這20字方針非常明確地提出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和要求,進而也為大學生投身新農村建設指明瞭定位和切入點。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涵蓋農業、資源、環境、人口、教育、衞生等多領域的龐大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多專業、多渠道、多形式的智力資源輸入,從而提供了大學生為農村建設施展才華的寬廣舞台。

中國的發展,不可能是割裂的發展;中國的發展,必須是均衡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窗體頂端窗體底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經濟持續高效發展的根本。中國社會只有實現了均衡發展,才能形成真正穩定的社會結構,才能在現在的基礎上內生出真正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

大學生與新農村建設的對接可以實現雙贏。其一,讓知識、技術和人才的光輝在農村大地上閃現;其二,大學生可以到農村播撒文明的火種,並讓播撒者在文化尋根中成長;其三,在農村開闢大學生就業新天地,並形成城鄉互動的良性循環。通過雙贏的實現,讓大學生對未來的發展和農民對新農村的建設都有一個美好的預期。

大學生掌握着基礎知識和最新的科技信息,在專業學習中積累了較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技能,在課題科研鍛鍊中形成了嚴謹的態度和嚴密的邏輯思維,在豐富的閲讀過程中形成了寬闊的視野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而建設新農村關鍵在於培養一批懂科學、有知識的新型農民,而大學生能夠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運用自身具備的知識反哺農民,以簡捷、高效、科學、實用的手段把人類知識成果普及給農民,進而促進新型農民的成長,催生新的農村精神。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有足夠的舞台讓我們得到鍛鍊,不可否認,大學生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這些工作的背後,浸透着大量大學生志願者的心血和汗水,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堅信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有團中央的支持和指導,新農村建設事業中一定會湧現出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志願者,而大學生志願者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總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面臨的諸多課題和重任,有賴於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專門人才承擔起以知識反哺農民的重任。

第四篇:實習報告-新農村建設

關於夏邑縣新農村建設成效與難點的調查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

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這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黨中央根據我國城鄉關係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所做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對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縮小城鄉差別,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為此,我們就“十五”以來夏邑縣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面臨的難點問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一、 夏邑縣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

“十五”時期,在黨中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指引下,全縣高度重視“三農”問題, 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深化農村改革,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推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面貌的改善,使農村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一)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實施,促進“三農”發展的大環境初步形成“十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支農惠農政策連續集中出台,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開始由“以農補工”向“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邁進。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三補兩減免”和“兩免一補”的惠農政策,還在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開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啟動農村金融改革、提高支農國債比例、堅決制止和糾正亂佔濫用耕地、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等方面連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全縣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政策,使“十五”時期全縣農民享受到的實惠之多,創建國以來之最。2014年,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全面取消了除煙葉税外的所有農業税、特產税,結束了農民種田繳納“皇糧國税”的歷史,加速了促進“三農”發展大環境的形成。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穩定健康發展

“十五”期間,隨着中央“一號”文件及各項“三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普遍高漲,全縣種植業生產穩步發展,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畜牧業生產快速推進,畜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林業和漁業生產勢頭良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2014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72.1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比2014年增長15.5%,蔬菜總產71.4萬噸,比2014年增長46.9%,肉類總產量9.2萬噸,比2014年增長4.9%,蛋類總產量3.1萬噸,比2014年增

長24%。201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39.2億元(絕對數按當年價,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比2014年增長14.2%,年均增長2.7%,其中:種植業總產值21.4億元,牧業總產值16億元,與2014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2.8%和1.1%。201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22.3億元,比2014年增長14.4%,年均增長2.7%。

(三)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優化,綜合生產能力提高

“十五”期間,全縣因地制宜,突出抓好優質糧食基地、果品基地、瓜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優質畜產品基地和板材加工業基地建設,推進傳統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現代農業轉變,農業開始向經營規模化、種植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的方向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得到不斷優化,現代農業生產格局初步形成。五年來,全縣第一產業增加值在總量增加的同時,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49.54%下降到38.8%,下降了10.74個百分點;林果、食用菌、蔬菜等特色產業增加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不斷提高。全縣還緊緊抓住省政府實行良種補貼政策的有利時機,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提高市場競爭力,促使了優質專用農產品的較快發展。2014年,全縣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5%以上,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70萬畝,比2014年的20萬畝增長2.5倍。優質

專用小麥面積所佔比重2014年達64.4%,比2014年提高了45.3個百分點。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勞務經濟發展迅速

隨着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力度的加大,以及優化務工環境、保障農民工權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實施,全縣農村勞務輸出獲得長足發展,勞務經濟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2014年,全縣成功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0餘萬人,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33%;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佔鄉村從業人員的比重比2014年下降了12.8個百分點。勞務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外出務工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14年,全縣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641元,占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由2014年的20.3%上升到27.6%,提高了7.3個百分點。

(五)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十五”期間,全縣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1946元增加到2014年的2319元,增長19.2%,年均增長3.63%。農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隨之提高。2014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63元,比2014年的1134元提高73.1%,年均增幅達11.6%。其中,人均食品消費支出749.6元,比2014年增長39.2%,年均增長6.8%;人均衣着消費125.1元,比2014年增長62.0%,年均增長10.1%;人均居住支出406元,比2014年增長79.9%,年均增長12.5%。2014年,全縣農村居民每百户擁有洗衣機、電冰箱、摩托車、

電話(含手機)、彩電的數量分別為42台、9台、40輛、138部和70台,與2014年相比,洗衣機增加35台,增長5倍,電冰箱增加8台,增長8倍,摩托車增加36輛,增長9倍,電話增加122部,增長7.6倍,彩電增加46台,增長1.9倍。農民住房也開始由平房結構向小洋樓發展,人均住房面積大幅增加。

(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

“十五”期間,全縣積極籌措資金,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建成了一批農村沼氣、節水灌溉等小型基礎設施項目,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一、二期工程,實現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價。2014年,全縣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30.2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達到105.1萬畝,分別比2014年增長2.1%和14.2%。全縣還加強鄉村道路建設,達到了村村通公路,初步形成了以省道幹線公路為骨架,以縣鄉公路為支線,以農村道路為脈絡的四通八達的路網格局。還增發農村客運班線、增加投放農村客運班車,極大方便了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

(七)農村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力度,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十五”期間,全縣財政加大了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了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和公用經費保障機制,使編制內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辦公經費得到有效保障。五年來,初步建立了農村義務教育救助體系,積極籌措資金,新建、改擴建一大批校舍,基本消滅了d類危房。二是初步建立了科學規範的農村救災、救濟、救助制度,農村特困人羣的生計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費也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加強鄉鎮衞生院改造建設,配套完善醫療設備,並積極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80%以上,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四是全面實施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從2014年起,在全縣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主要針對農村只有一個子女和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夫婦年滿60歲後,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進行獎勵扶持,獎勵扶持均不低於600元的標準,使遵守國家政策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及時得到國家的獎勵及扶助。此外,在各級政府的積極努力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也取得明顯進展。

二、新農村建設面臨的重點與難點

“十五”以來,全縣“三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面貌得到較大改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少有的好勢頭。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投入不足,基礎脆弱。集中表現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有建立;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並沒有消除;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的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觀。農村改革和發展仍然處於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還非常艱鉅。

1、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一是繼續靠政策補貼拉動農民增收難,財政難於在較高基礎上繼續投入大量資金支持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二是靠價格上漲拉動農民增收難。在糧食等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帶動下,2014年全縣實現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2014年以來,隨着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下跌,糧食價格上漲對農民增收的拉動作用明顯下降,今後靠價格上漲來拉動農民增收將會更難。三是靠低成本拉動農民增收難。2014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在上年大幅攀升的基礎上,繼續上漲8.5%,其中尤以化肥、種子、農機用油等上漲幅度較大。農資價格的上漲,加大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益,使農民獲得的效益縮水,一定程度影響到農民收入的進一步增加。

2、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整體質量不夠高,與市場的關聯度較低。種植業結構上,糧食作物比重仍然偏大;品質結構上,優質農產品相對不足;區域佈局上,特色農業規模小,不少地方缺乏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農村的二、三產業發展仍顯緩慢,分散的農户家庭經營與客觀上要求的適度規模經營矛盾突出,小農户與大市場的矛盾突出,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率低,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

3.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農業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一是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薄弱,技術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農業生產缺乏全面正確的生產技術指導,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降;二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存在年久失修的現象。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功能弱化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降,農業生產基本上仍是望天收。三是農村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仍較落後。四是農業信息體系、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農業執法體系不完善,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落後,小農户與大市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4、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龐大,勞動力轉移任務艱鉅

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龐大,勞動力文化素質和農業科技水平不高,組織化程度低,就業渠道難以拓寬,向城鎮轉移困難。據測算,2014年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約有10萬人,這些勞動力文化程度更低,受過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的人數很少。由於素質較低,未受過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的勞動者,其創新能力、適應能力較差,市場意識、風險意識淡薄,通常只能從事一些依靠傳統經驗生產的工作,很難開拓新的就業渠道。同時,由於素質低下,必然使其由農業部門向非農部門的轉移缺乏穩定性,從而出現轉移中的“迴流”現象。通常情況下,實現了地域轉移的勞動力,絕大部分集中在20-35歲之間,其中男性的比重高於女

性,與農村勞動力的平均水平相比,其受教育程度較高。與這些已經走出去的人相比,還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相對素質更低,要實現這部分富餘勞動力的繼續轉移,面臨的困難更大。

5、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等方面較為薄弱一是農村衞生機構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後,醫療設備十分簡陋,不能滿足農民醫療服務需求。二是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後,文化建設硬件設施不夠,給農村三項文化活動開展造成了困難。三是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較多,教學硬件設備還相對不足,師資力量較弱,教學質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6、農村村莊建設不夠科學,農民居住環境不盡人意

目前,全縣只有個別經濟條件整體較好的村莊建設進行了科學、統一規劃,而大部分村莊建設缺乏規劃,建房分佈無序、雜亂無章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老村莊村道狹窄,行走困難;廁所簡陋, 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用水隨意排放,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的現象在農村大量存在,更有少數地方生活環境基本上是髒、亂、差、散,農民人居環境不盡人意。

7、農村社會保障事業進展緩慢

農村社保體系還較孱弱,低保和養老保險制度有待完善。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仍然較低。2014年,全縣農村養老保險投保人數只有0.7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也只有2.2萬人。已經建立的農村特困人羣低保體系的標準還很低,範圍也較窄。同時,因財力不濟還存在應保未保現象。建立健全農村的低收入保障和養老保障還有相當大的工作要做。

8、農村基層組織運轉仍然比較困難,實現“管理民主”的任務還很艱鉅一方面,基層機構運行經費比較緊張。農村税費改革後,隨着鄉統籌、村提留和農業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級公益事業管理的資金來源減少。為了確保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縣財政給予村鎮一定補助,但補助資金數額有限,很難滿足基層機構正常運轉的需要。另一方面, 部分村委會還存在着管理不民主,重大事情村長或支書説了算的“一言堂”現象。“一事一議”的民主科學決策制度沒有完全落到實處,沒有達到農民羣眾積極參事議事,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力量的效果。另外,個別村村務、財務公開流於形式,監督缺乏活力,直接影響到幹羣關係。要實現“管理民主”,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五篇:大學生新農村暑期實習總結

我還沒有真正的在農村生活過,到現在為止,我只是路過,也沒有住下過,所以我很渴望到農村中體驗一下。學校暑假會統一安排一些實習的同學到農村中去實習,從農村的發展中找到自己成長的軌跡。我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到示範農村,開始了我的實習之路。

高村共有村民613户,2535口人,耕地3260畝。xx年,全村工農業總收入達1.14億元,人均純收入5500元。曾先後獲得省級“村鎮建設明星村”、省級“安全文明村”、省級“衞生先進村”、省級“模範村民委員會”、“濟南市文明單位”、“濟南市明星村”等榮譽稱號,去年,分別被濟南市和章丘市命名為“五個好”村黨支部。

一、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中央現在進一步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非常及時的,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抓到了點子上。

一方面,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明顯提高,工業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國已經發展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已經開始實施,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新農村建設活動從解決農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產生活等基本問題入手,建設新村鎮,培育新農民,把堅持以人為本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一了起來,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村風改善。同時,新農村建設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村級發展穩定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對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農村建設中的做法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可以説是任重而道遠。在新村建設的進程中,我們的主要做法有三點:

1、長期堅持。一個村莊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長期堅持。一是政策要有連續性。多年來,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無論是村幹部的晨會制度,還是義務巡邏制度,都做到了嚴格遵守;二是要保持連續投入。近年來,我們加大公益設施的投入力度,每年投入都在50萬元以上,先後建設了公寓樓、村國小、老年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自xx年以來,村社會事業總投入達350萬元;三是意志上要堅定。只要對村級發展有利,能夠讓羣眾得到實惠,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想盡辦法克服,毫不動搖的貫徹執行下去。我們村在新農村進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村公園建設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作為“村莊西遷”的第一步,聘請專家,在村西部規劃建設了佔地20餘畝的村級公園。建設之初,部分村民不理解,紛紛到村裏找我們理論,説一畝地一年能打多少糧食,收益多少,要是建公園20餘畝地不就糟蹋了嗎?對此,我們非常理解,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尤其是在當時的經濟還比較落後的現實情況下,村民對土地的有着過分的依賴,20餘畝地能夠養活20口人,但是,從村裏的長遠發展考慮,我們覺得建公園利大於弊。於是,我們慢慢的給村民講村裏長遠規劃、講發展前景,最後,他們也轉變了觀念,支持我們建公園。隨着建設逐步推進,我們在公園裏鋪設了草坪,栽植了各色花卉,建有游泳池、旱冰場、健身路徑、籃球場等休閒、娛樂、健身設施。如今,村民一早一晚、工作和農閒之餘,都到公園散步、賞花、晨練、健身,成為理想的大型綜合娛樂場所。

2、超前規劃。規劃是先導。現在的向高村就是我們於90年描繪的藍圖。當時,我們村經濟發展勢頭不錯,集體經濟達到50萬元,村民生活比較富裕;我們村兩委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依託鎮村主要幹道寧向路,確定了“村莊整體西遷”的總體構想和規劃,形成了實施舊村改造、建設新型農村的總體思路,計劃把向高村建成一個富裕文明的新村莊。目前,向高村正沿着這一目標快步前進。可以説,科學的規劃成為我村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

3、突出特色。落實舊村改造、建設新型農村的總體思路,既要符合高起點的要求,又要具有向高特色,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按照規劃,以“兩區一園”(工業小區、住宅小區和街心公園)建設為重點,紮好新村的大框架,全力建設現代化、花園式的“新農村”。村內外的主要交通道路進行了硬化改造,並進行了綠化,安裝了路燈,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綠樹成蔭、花草掩映的交通格局;小康樓和公寓樓統一設計,改變了向高的村容村貌,體現了向高的特色和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讓羣眾生活富裕的同時更加舒適;在全村重心西遷同時,對舊村全部改造,所有搬遷入住新村的農户,舊房屋全部拆除後,土地復耕,實現再利用。

由此,我們深深的認識到:規劃是前提,經濟是基礎,堅持是保障。沒有科學的規劃,村莊建設就會失去方向;沒有強大的集體經濟作後盾,建設就只是一句空話;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不能持之以恆,什麼事也幹不成。同時,隨着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我們對村莊規劃作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十一五”期間,向高將新建一處休閒廣場,一個森林公園,6幢公寓樓,村民的生活將更加富裕而美好。

三、新農村建設的優勢和麪臨的問題

建設新農村,我們村主要有三方面特點:

一是集體經濟較為發達。我們向高集團公司擁有村集體資產6000萬元,去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四家企業實現工業利税500萬元,位居全市“五強村”之列;二是班子團結務實。我們村凡事講民主,重民意,村投資辦企業、建設村民公寓,都是村兩委形成意見後,拿到村民代表議事會上定。村兩委成員還堅持每天開晨會,查找問題,安排任務,真正把每天的工作做實、做細;三是村風淳樸、秩序井然。我們堅持嚴抓全體村民的普法學習,村幹部組成義務巡邏隊,10餘年來堅持晝夜值勤,開展了“春節花燈展”、“五四”聯歡等一系列活動,倡樹了文明健康的村風。多年來,我們村社會穩定,未曾發生一起上訪事件和刑事案件。

新農村建設,向高村主要面臨以下困難:

一是勞動力素質較低。村民思想觀念落後,就業能力差,阻礙着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建設急需相應的支持。我們的新農村建設還只處於一種初期探索階段,規劃上需要科學的指導,基礎設施建設還不盡完善,建設需要政策和資金的扶助。

四、下步打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農村的支持力度,實施糧食直補、免徵農業税、教育“兩免一補”等舉措,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今後工作中,圍繞新農村建設,我們按照“20字”方針的目標,確定了“超前規劃、加大投入、突出特色、建設新村”總體思路,我們將以壯大集體經濟、美化人居環境、構建和諧村莊為重點,給村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

一是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引進先進技術人才,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拓展國外市場;二是全面落實發展規劃,進一步美化環境。嚴格按照村莊的十年規劃,大力實施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工程,使居住環境更加美好。三是充分發揮陣地作用,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遠程教育、電子書屋的作用,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活動,進一步建設娛樂、健身、休閒的大型活動場所,滿足羣眾求富求美的需要。

以後的路途中,我還是要繼續努力,雖然自己的能力還是不足,但是這部足以讓我感受到艱苦,我的能力還是需要繼續的進步。以前的路途中,我的生活一直很安逸,所以我要吃一些苦,找一下曾經的苦楚,讓自己快速的成長。也許自己的想法還是有一些幼稚,但是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