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3W

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篇一

作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切入點和着力點,轉作風抓落實事關人心向背、事關事業成敗。長陽港航海事局始終將轉作風抓落實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照問題找差距,對照要求抓落實,深入、持久推進轉作風抓落實工作,不斷凝聚起幹事創業、推動水運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一、突出重點,形成三個自覺

(一)提高站位,形成政治自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始終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綱領,在學思踐悟上下功夫。一是領導班子帶頭全面、系統、深刻學習有關思想和理論,做到學而悟、學而思、學而用,補足精神之鈣,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上來。二是幹部職工通過支部主題黨日、月度工作例會等活動集中學和自學的方式學習原文,撰寫心得體會,結合長陽水運工作實際,在抓實抓細上下功夫,共同形成推動長陽水運事業發展的合力。

(二)對標對錶,形成行動自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高質量發展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付

出更為艱苦的努力。一是我們始終以轉作風抓落實為主線,堅持敬業、專注的“工匠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猛將作風”,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各級文件精神和會議精神,認真研究、迎難而上,自覺將各塊業務工作做實、做細、做好。二是我們自覺貫徹落實各級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力以赴、不打折扣,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為推動宜昌水運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努力。

(三)正風肅紀,形成紀律自覺。作風建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我們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是一項經常性、長期性的工作,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一是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對照“六個堅持、六個嚴禁”,聚焦問題,認真查擺,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突破,不鬆勁、不停步,不斷推動轉作風、抓落實深耕細播、縱深發展,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完善健全領導幹部帶頭改進作風、深入基層調研等機制,堅持把人民羣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自覺樹立監督意識,主動接受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羣眾的監督,不斷提升人民羣眾對水運事業發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狠抓落實,實現兩個到位

(一)責任落實,主動履職到位。以轉作風抓落實推動宜昌水運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按照此次會議的要求,

切實做到責任上肩、主動履職。一是進一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環保”的理念和要求,着力建立非法碼頭治理長效機制,推動船舶污染防治,加強船舶生活垃圾、油污水等污染物回收監管,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綠色發展。二是推動清江航道提等升級,大幅提升長陽境內清江航道通航能力,實現港口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宜昌水運高質量發展貢獻長陽力量。

(二)敢於擔當,工作執行到位。有沒有擔當、能不能擔當、敢不敢擔當、會不會擔當,最能檢驗黨員幹部的政治操守和政治品格。長陽作為全市水上安全監管的重頭縣,安全監管責任巨大,我們將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全員履職能力和水平,同時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思路清晰、管理精準,緊盯安全風險點,並採取有效措施管控好,實行“一天一天守、一週一週守、一月一月守”,堅決守住長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做到積小勝為大勝。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轉作風、抓落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提供養分。我局將以8月3日轉作風、抓落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會議為契機,將思想作風轉變、思想作風建設貫穿於工作的始終,堅持以鋭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鋭氣和蓬勃向上的朝氣,不斷樹立新作風、激盪新氣象、成就新作為,為實現宜昌水運高質量發展、為清江安瀾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篇二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我們要始終圍繞營造“三個環境”來推動組織工作,切實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充分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凝聚黨執政的政治力量、羣眾力量、物質力量、精神力量。

一是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提升抓經濟抓發展的能力,聚焦落實“三新一高”,增強領導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加強對認識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羣與產業鏈、低碳經濟與現代能源、製造業與服務業發展、向北開放與對內開放、開放型經濟與內生動力及實現路徑和工作要求的學習培訓,加強對發展現代農牧業、優化和創新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培訓;着重把抓發展成效顯著的幹部放到綜合經濟部門負責人崗位,進一步改進高質量發展考核,堅持在發展主戰場看幹部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發展新動能等工作的實際效果。

二是營造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提升處理急難險重問題能力,深入深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教育、正確的政績觀教育、鬥爭精神教育,推行“領導幹部帶頭領辦難題、揭榜領題”機制,將幹部在推動“雙碳”工作、鄉村振興、脱貧攻堅、疫情防控、信訪維穩、徵拆一線等方面的實際成效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不斷推動領導幹部掌控局勢、化解危機、精準“拆彈”的能力。開展換屆後班子運行情況調研評估,把幹得好的幹部適時放到重要崗位進一步磨鍊,對不勝任不適宜的幹部及時調整,使幹部隊伍結構更優、領導班子功能更強。

三是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堅持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黨委(黨組)要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必須”“九個堅持”工作要求,主動落實管黨治黨的領導主體、落實主體、工作主體和推進主體,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增強管黨治黨使命感和緊迫感,把加強黨的領導體現在黨的建設、管理、監督中,體現在對幹部的健康成長負責,盡心竭力抓班子、帶隊伍、正風氣,爭做廉潔從政的表率。

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篇三

人才引進來,還要留得住。在人才快速流動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來人”更難。要堅持思想聯繫、感情交流,加強對專家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全力培育“拴心留人”沃土,織密人才服務“網絡”,竭力讓人才享受高質量的“禮遇”,以聯繫關懷、政策獎勵等方式,積極引導廣大專家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同心同德”。

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提升創業“大舞台”。近年來,在支持人才發展、加強人才培用上,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説,吸引高校畢業生、青年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青年到農村就業創業,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入鄉創業青年,及時落實税費減免、場地安排等相關政策,激發了廣大羣眾創造潛能。要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獻才智、建功立業,在崗創業或到省內企業兼職,帶着科研項目和成果離崗創業,並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繫、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有利於激發人才活力和維護人才合法權益的激勵保障機制。同時緊扣發展戰略和民生保障需要,支持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部門急需緊缺及高層次人才需求,推廣“揭榜掛帥”等項目,建立“人才編制池”,力爭集聚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創新創業。

選樹典型示範引領,打造人才“強引擎”。當前,邁上“第二個百年”的新徵程,國家出台了中央1號文件、新國發2號文件,為我們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風正盛。要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通過先進典型的充分挖掘和先進事蹟的廣泛宣傳,大力發現和選拔具有較強生產管理經驗,並在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推廣或鄉村旅遊新業態的開發方面取得較大成果、且服務鄉村振興發展能力較強的農村實體經濟經營者,通過一系列人才典型的評比、選樹,不斷營造健康向上、求實奮進的科技人才成長髮展生態,促使更多人才向先進學習、向模範靠攏,不斷催化產生更為生動、更為激烈的科技創新“化學反應”。

以赤誠之心服務人才,營造留才“好生態”。對人才的關心關愛不僅要做好物質上的後勤保障和獎勵激勵工作,保障其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創造寬容、和諧的工作環境,還要加強與人才的聯繫溝通,讓廣大人才切身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支持。要持續推進黨委聯繫服務專家機制,通過“一對一”方式與專家人才密切思想聯繫,與專家真誠交朋友、結對子,採取印發聯繫卡、通信、網絡、電話等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繫,結合工作到生產、教學、科研一線看望專家,面對面深入談心交心。同時利用春節等重大節日開展走訪慰問優秀人才活動,仔細詢問專家人才的生活、工作、創業等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徵求廣大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與建議。另外建立人才聯絡員工作機制,明確人才服務專員工作職責,常態化開展為專家人才提供建議訴求、跑腿代辦、人才項目申報、職稱評聘等個性化、精準化服務。

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篇四

我們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用綠色行動、綠色產業、綠色鄉村“三支畫筆”擦亮“三色”,繪就生態“新畫卷”。

綠色行動為先,擦亮生態文明的“原色”。保護生態環境、實施綠色行動,政府有職責、公眾需參與,才能塑造“綠色”形象,讓生態環境更美好。政府層面,要實施山林保護、護水、護土、草地保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重點工程,推出草長制、湖長制、土長制、“樹保姆”等制度,確保每片林地、每片草地、每片土地、每坐山脈都有制度管、有人管;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注重日常監督管理,推行常態化執法,落實嚴格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和保護制度,以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公眾層面,要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以一個人帶動一個家庭和一羣朋友做起,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環保生活。

綠色產業為要,打造生態經濟的“特色”。塞罕壩林場成為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綠色銀行”、安吉茶農因茶致富、義烏靠着小商品發家致富、亳州素有“世界中醫藥之都”的美譽等實踐證明,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向綠色、向生態要紅利,能夠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要發展綠色產業,需要立足本地實際,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符合本地特色的綠色生態農業、綠色工業、綠色能源、綠色食品、綠色建築、綠色金融、現代服務業等特色產業、增收產業,提升產業的“含綠量”、擴大產業的範疇,讓綠色成為經濟發展的底色。需要加大對綠色產業在資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綠色技術研發、示範、推廣力度,全力構建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綠色鄉村為靚,厚植生態家園的“底色”。打造美麗鄉村,第一步要打造綠色鄉村,因為“生態綠”是鄉村振興的“主打色”,只有做好“生態綠”,才能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做好“生態綠”,需要加快推進村莊規劃,抓好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山清水秀、生態宜居鄉村。需要加強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一方面開展鄉村“潔化、綠化、美化”行動,實施“一村萬樹”工程,不斷增加鄉村綠化總量;另一方面重點治理垃圾污水、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提振鄉村發展“景”氣。需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發展中藥、葡萄等綠色產業,不斷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各企業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把“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