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思想宣傳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思想宣傳多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入把握其政治邏輯,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而不斷深化對高質量發展重要意義、科學內涵、實現路徑的認識,確保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形態更加高級、分工日趨複雜、領域不斷拓展、國內外聯繫更加緊密。只有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充分發揮我國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優勢,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一起來,確保我國經濟發展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才能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確保高質量發展沿着正確軌道前行;才能把頂層設計與試點探路結合起來、把長遠制度建設與解決目前突出問題聯繫起來、把破除體制機制頑疾與解決新出現的矛盾問題統一起來,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有效防止本位主義、分散主義,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大勢、謀大局,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國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要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各個方面。

以人民為中心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依據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着眼點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與價值追求,是中國共產黨人從政治上看問題的出發點,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治前提與價值追求。一方面,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着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是人民羣眾。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充分激發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人民羣眾的磅礴偉力,從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目標。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必然選擇,是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要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方向,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和支撐。只有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富強,才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物質基礎、創造前提條件。因此,必須切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着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思想宣傳範文】二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對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形勢進行科學研判,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出重要部署。高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是一塊淨土。推進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當前應重點抓好“五個新突破”。

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上取得新突破。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抓住了政治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綱”和“魂”。高校黨組織作為黨的一級基層組織,其政治建設事關高校的發展方向,事關能否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執行黨的政治路線。要結合高校實際,抓好《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的貫徹落實,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反腐敗鬥爭始終。加強高校師生的理論學習,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認真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從嚴治教、依法治教。

在糾“四風”、樹新風上取得新突破。校風問題關乎高校事業的興衰成敗。要持之以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暢通舉報途徑,緊盯重要節點,開展輿情監控與專項監督檢查,密切關注隱形變異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從講政治的高度着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進一步建立健全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加強師德宣傳教育,講好高校育人故事,弘揚崇高師德師風典型。嚴把師德關,在評比、評審、表彰等活動中,堅持師德問題一票否決。狠抓制度落實,對師德失範行為依規依紀嚴肅查處,堅持師德問題零容忍。改進學風教風,加強對學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嚴格考試紀律,嚴把出口關;嚴格落實教師教學規範,嚴明教學工作紀律,以“教學標兵”“優秀教學獎”評選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鼓勵教師潛心教書育人,讓良好的教風、學風與工作作風交相呼應,相互促進。

在加強日常監督、嚴格執紀上取得新突破。強化黨內監督,重在日常,貴在有恆。要做實做細監督,聚焦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綜合運用聽取彙報、約談、談話函詢等形式,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日常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着眼標本兼治,及時總結日常監督、巡視巡察、查信辦案過程中發現的體制機制問題和制度漏洞,提出整改建議,舉一反三,推動改革和制度建設。持續開展高校黨風廉政教育,組織開展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持續加強紀律教育、警示教育,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法規制度,讓廣大黨員幹部明規矩、存戒懼。嚴格規範執紀問責,紀檢監察機關要嚴格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釐清職責邊界,找準職責定位,依規依紀依法處置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構建紀律處分執行聯動機制,確保紀律處分執行到位,維護紀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精準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監督執紀全過程,做到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

在壓實主體責任、強化黨內監督上取得新突破。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落實主體責任是關鍵。高校各級黨組織必須強化政治擔當,履行主體責任,把每個領域和環節的黨建工作抓具體、抓深入,層層傳導壓力,把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人。巡視巡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劍,必須堅持發現問題和整改落實相結合,既要不折不扣落實上級黨委巡視整改任務,又要深入推進高校黨委的內部巡察工作,指導被巡察黨組織切實抓好整改落實,認真總結工作經驗,進一步改進方法、完善制度、細化流程、充實隊伍,加強部門協同,確保巡察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構建高校黨委全面監督、紀委專責監督、職能部門職能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相互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在擔當作為上取得新突破。今年是教育系統深入實施“奮進之筆”、攻堅克難、狠抓落實的重要一年。攻堅克難,人人都要敢擔當、善作為。要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忠誠履職盡責,爭做推進學校事業發展的排頭兵。要狠抓工作落實,強化問題導向和目標引領,加強督查督辦,把重點工作落實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認真貫徹落實好乾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健全完善幹部選育用管工作體系,強化政治把關,鼓勵擔當作為,努力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高校幹部隊伍。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對待幹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讓幹事創業在高校蔚然成風。

【思想宣傳範文】三

到2020年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中華民族歷史上將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這是一項惠及億萬人民、舉世無雙、史無前例的偉業,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繞不過去的坎。要打贏打好這場戰役,就必須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理論。我國正在進行的脱貧攻堅戰,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領導和發動的一場新的偉大斗爭;指導這場鬥爭有力推進的重要行動指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當前,脱貧攻堅到了最緊要關頭,4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強調:“脱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奪取這場鬥爭的全面勝利,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正確指引,需要我們視野更高一步,認識更深一層,從實踐、理論、政治三重意義上深化對重要論述的理解,牢牢把握其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學深悟透做實。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內涵豐富、實踐意義重大,是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理論最根本的生命在於實踐,來源於實踐並指導實踐。從樑家河到正定和寧德,從基層到省市再到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扶貧工作的實踐與思考,經過了近半個世紀,花的精力最多。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把脱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親自部署、親自掛帥、親自出徵、親自督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各級各地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發揮了重大的指導作用。

系統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需要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七個堅持”基本要求。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強調脱貧攻堅必須堅持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發揮縣級黨委作為全縣脱貧攻堅總指揮部的關鍵作用,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二是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脱貧實效。強調各級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書記)、脱貧成效等“六個精準”,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並就“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三是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強調要發揮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金對脱貧攻堅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廣泛參與脱貧攻堅,形成脱貧攻堅資金多渠道、多樣化投入。並對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對口扶貧的東部地區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和加強資金監管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四是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強調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作用,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更加廣泛、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貧困宣戰。並對區域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定點扶貧的政治責任提出明確要求。五是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幹。強調必須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脱貧攻堅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實施經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確保脱貧過程紮實、脱貧結果真實,使脱貧攻堅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六是堅持羣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強調脱貧攻堅必須充分調動貧困羣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正確處理外部幫扶和貧困羣眾自身努力的關係,培育貧困羣眾自力更生意識,提高他們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技能,組織、引導、支持他們實現勤勞致富。七是堅持弱鳥先飛,做實地方經濟。強調要一切從實際出發,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並對其進行改革,同時要防止急功近利的“顯績”。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脱貧攻堅工作指明瞭方向,為脱貧攻堅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這裏需要説明的是,“七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多數見諸於《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一書,也有部分論述源自於《擺脱貧困》。通過對照學習,讓人深刻地感受到,《擺脱貧困》一書中藴含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一脈相承,有着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都是與實踐密切聯繫着的真知灼見。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思想深邃、理論意義重大,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發展和世界減貧道路的巨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質,為新時代打贏脱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脱貧攻堅的成功實踐,也更加充分地證明了這些重要論述的科學性、真理性,更加凸顯了其理論價值。

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40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從農村到縣、市、省、中央始終牽掛着貧困羣眾,在不同階段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破除致貧根源精準謀劃、為滿足脱貧需求精準幫扶。強調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系統思維聚合力,從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出發,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推動形成扶貧開發大格局。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貫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體現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解決了我國脱貧攻堅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極大地創新發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這些都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拓展和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已經成為新時代打贏脱貧攻堅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

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重點在於解決存在剝削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城市工人階級面臨的貧困問題,其中關於無產階級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以及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對我們開展脱貧工作、實現穩定致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與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一脈相承,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中國問題,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條件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農村貧困問題以及治理貧困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索,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制度下消除貧困的理論和實踐體系。這些重要論述所闡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探索和貢獻了全球減貧和落後地區發展的“中國方案”。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改革開放以來的接續奮鬥,讓7億多人口擺脱了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全面打響精準脱貧攻堅戰,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貧困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脱貧攻堅的顯著成就已經成為我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中國的脱貧攻堅和經濟發展,不僅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也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和參考,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還用相當篇幅對於建設一個人人免於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世界,作了深刻闡述,並就積極開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係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主張,採取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大國領袖,對於全球減貧事業的責任擔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立意高遠、政治意義重大,是對黨保持初心和鞏固執政基礎的又一戰略擘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脱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始終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高度和遠見看待脱貧攻堅,從中國國情和長遠發展大局出發謀劃脱貧攻堅。

貫穿了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發展為了人民,讓廣大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為天下勞苦人民謀幸福的目標,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希望全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現在我國還存在大量低收入羣眾,真正要幫助的還是低收入羣眾,全黨全社會要繼續關心和幫助貧困人口和有困難的羣眾。這些論述,都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觀點。

彰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的指引下,脱貧攻堅工作強力推進。在政策出台上,從2015年11月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定》,到制定10個配套文件,再到32個牽頭部門和77個參與部門出台的118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以及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實施方案,構成了全面推進脱貧攻堅的“1+N”精準脱貧系列文件。在資金投入上,2013年以來,中央、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且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全面推開,有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在強化落實上,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五級書記抓扶貧”,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加大各方幫扶力度,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加大督察考核和扶貧領域問題專項治理力度,有效推動脱貧攻堅責任落實。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脱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有力鞏固了黨在廣大農村地區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羣眾基礎。2012年至2018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239萬人,年均減貧1373萬人,貧困發生率累計降低8.5個百分點。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實際增長8.3%,實際增速高於全國農村增速1.7個百分點。從百色起義策源地和黨在全國民族地區建立第一個紅色政權右江蘇維埃政府的國家級貧困縣田東縣的情況看,不僅2016年以來全縣貧困人口收入實現了翻番增長,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民生保障極大改善,而且更寶貴的是有三個“金不換”的可喜變化。一是貧困羣眾精氣神變足了。由於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多措並舉激發脱貧內生動力,切實把貧困羣眾自力更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自主脱貧的決心和信心激發了出來,實現了“要我脱貧”向“我要脱貧”轉變。二是黨羣幹羣關係變密切了。廣大幫扶幹部積極進村入户扶貧,風裏來雨裏去,“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繪就扶貧工作的動人畫面,用初心換民心、贏民心,在廣大羣眾心目中樹立了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在農民特別是貧困羣眾心中,黨的地位更加穩固,黨員身份認同也得到加強。三是農村社會風氣變好了。脱貧攻堅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極大地加強,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困難羣眾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大大豐富,期待和訴求能夠得到及時迴應,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高。“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正是因為這些變化,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思想宣傳範文】四

內容提要

做好複雜嚴峻形勢下的經濟工作,需要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從事業全局和長期大勢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總量性和需求側的矛盾和問題終歸處於次要位置;通過強化逆週期調節來穩定總需求,並未改變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戰略意圖,依然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我們要抓住工作重點,保持戰略定力,強化政策協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走出一條與高質量發展階段相契合的經濟工作之路。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認清我國長期向好發展前景。深入把握這一做好複雜嚴峻形勢下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對於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來,認清經濟形勢,抓住工作重點,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正確認識和把握複雜的經濟形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多年少有的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新老矛盾交織、兩難多難問題增多,做好經濟工作的難度遠超以往。做好複雜嚴峻形勢下的經濟工作,前提當然是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

就形勢研判而言,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短期與長期、外部與內部、週期性與結構性問題相互交織,是我們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的集中概括。當諸多矛盾和問題混雜在一起並交互作用的時候,便有了對其加以辨識的必要。這些矛盾和問題有無主次之分?如果有,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哪一方面是次要的?

就經濟政策佈局而論,面對來自兩個方面而非一個方面的矛盾和問題,一手強化逆週期調節,一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是正確的抉擇。逆週期調節屬於需求管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是對需求管理的改變。這兩種取向的宏觀經濟政策有無主次之分?如果有,究竟哪一種是主要線索,哪一種是次要線索?

倘若對上述問題認識不清、對中央精神理解不透,在實際經濟工作中便極易出現如下兩個方面的結果:

其一,抓不住當前經濟工作面對的主要矛盾,或者找不準主要矛盾,甚至誤將次要矛盾當作主要矛盾,從而難以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其二,抓不住宏觀經濟政策主線,或者找不準宏觀經濟政策主線,甚至誤將非主線當作主線,從而難以全面深刻領會中央精神、精準有效地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

對做好經濟工作面對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以及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線索的把握,既直接關係到經濟工作的重點,也直接關係到經濟工作的成效,可謂是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的關鍵。

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多是結構性的

面對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問題,我們選擇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往往不是單一的。在由多種或多個方面政策所構成的相互協調、互為依託的政策體系中,必有一種或一個方面的政策是主要線索,它的實施和運行決定或影響着其他政策的實施和運行。

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好,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線索和次要線索也罷,均要從事業全局和長期大勢中去把握和區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又是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且方方面面主動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標、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開端的進程中發生的。從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事業全局和長期大勢看,外部環境的變化猶如“半路上殺出的程咬金”,不過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插曲,充其量是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這意味着,外部環境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固然不容小覷,但相對於結構性和供給側的矛盾和問題,總量性和需求側的矛盾和問題終歸屬於次要矛盾。前者是主流,後者系支流。換言之,前者才是我們本來想做、真正要聚焦的主攻方向,後者則屬於不得不做、為攻克主要陣地而需要掃清的外圍障礙。正如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所指出的,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從根本上説,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結構性的而非總量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供給側而非需求側。

追溯一下我國2018年以來的宏觀經濟政策運行軌跡也會看到,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背景下,強化逆週期調節提法的出現,直接誘因也在於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在此之前,已經有諸如適度擴大社會總需求、持續擴大內需之類的表述,都是為了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由適度擴大社會總需求、持續擴大內需轉為強化逆週期調節,固然反映了外部環境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政策調整壓力,但從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事業全局和長期大勢看,以加強需求刺激來穩定總需求,並未改變將宏觀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的戰略意圖,服務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仍是其基本出發點和歸宿。這意味着,相對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逆週期調節仍系配套舉措或政策。前者作為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線索的定位和性質沒有變,後者作為宏觀經濟政策次要線索的定位和性質也沒有變。從根本上説,當下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從紛繁複雜的矛盾和問題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多種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中抓住主要線索,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效實現政策協同,既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領,也是我們在長期的經濟工作實踐中不斷深化的規律性認識。

黨中央之所以一再強調保持戰略定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固然會對經濟產生一些影響,但不會改變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因此,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做好全年經濟工作,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中求進、突出主線、守住底線、把握好度;提出細化“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落實舉措,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堅持結構性去槓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要求宏觀政策要立足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註重質的提升,更加註重激發市場活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面對來自短期與長期、外部與內部、週期性與結構性等不同方面的矛盾和問題,當然不能顧此失彼,但也不能主次不分。堅持以解決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為主攻方向,統籌好總量與結構、當前與長遠、國內與國際的關係,加強政策協同,是當前經濟工作的焦點和難點。

面對強化逆週期調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種政策取向,既要保持目標兼容,也要有所側重。為了保持經濟發展良好勢頭,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必須針對短期衝擊出台一系列旨在穩定社會總需求的舉措,但這種政策調整不宜過大。説到底,逆週期調節終歸要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來推進。決不能一遇經濟下行壓力就改弦易轍,以速度目標替代質量追求,從供給側跳回需求側,丟下結構問題而專注總量問題。因此,如何將穩定總需求舉措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同結構調整巧妙對接,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和着力點。

無論是針對需求側的總量調控,還是着眼於供給側的結構調整,都需立足於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高質量發展並非標籤,亦非口號,而是有着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內容。不能再以高速增長階段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經濟形勢,更不能用高速增長階段的習慣做法從事今天的經濟工作。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都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做好複雜嚴峻形勢下的經濟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保持戰略定力,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走出一條與高質量發展階段相契合的經濟工作之路。

【思想宣傳範文】五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高等學校最鮮亮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強調“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在新時代,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要求出發,全面建設一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夯實學科發展基礎,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理論和實踐的雙向互動中不斷前進。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要達到這一要求和目標,需要全面建設一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理論和實踐的雙向互動中不斷髮展。

築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理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科學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等問題,是一篇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獻。把馬克思主義學精悟透用好,就必須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性歷史性及其相關規律、關於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規律、關於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可以説,不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這些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不可能真正築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理論根基。

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不斷髮展。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教育培養必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始終。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是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提出的戰略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人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重要使命。在深化改革、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新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為強烈。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本科環節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培養和高水平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塑造的一個重要因素。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構建本碩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勢在必行。

增設本科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長期以來,高校本科專業設置中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在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本科專業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的專業,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發展邏輯,單純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已難滿足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需要。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明確提出,要“逐步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等本科專業,完善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人才培養體系”。為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重大教育部署,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的根基,2018年,教育部批准中國人民大學等8所高校首批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教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完善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流人才。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應從為國家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流人才的高度出發,將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作為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流學科的重要任務。這裏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整體設計貫通本碩博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和連續性的培養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階段應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知識面,打牢知識基礎。一方面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跨專業課程納入學科基礎課程體系,另一方面需要在專業必修課程設置中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課程的比重,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幫助學生築牢專業基礎、培養專業研究能力,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和博士階段培養形成良好銜接。

支撐和服務教學,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支撐好、服務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首要任務。在對“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回答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學理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着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幹渠道和核心課程。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講清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於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解釋力,真正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困惑,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深厚學理支撐。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最重要的依然是增強理論的説服力。大學生有理論思考的需要,有理論分析的興趣,也初步具備了理論探究的能力。當面臨各種似是而非的思潮或者個別觀點的衝擊和影響時,學生渴望老師能夠解疑釋惑。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找到自己所承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和建設任務的結合點,用教學促科研,用科研支撐教學,逐步培育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明確的學科意識,具備較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只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不斷加強和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強、人格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