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7W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多篇)

《甲午風雲》觀後感900字 篇一

看着致遠號上海軍戰士們一張張目光堅毅的臉,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勇敢正直視死如歸的人存在。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民族應該有的一精一神和氣節,是他們讓我知道無論西方列強怎樣的侵略,封建統治階級怎樣的壓迫,中華民族是不會被打敗的。

但是,在這種驕傲背後,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致遠的沉沒是一個悲劇,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甲午海戰的失敗,它更是封建統治階級腐朽沒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紀60年代,對中國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個時刻。在中國以曾國藩為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階級接受了“施夷長計以制夷”的觀點,開始了風風火火的洋務運動。而此時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強的壓迫後也走上了變法求存的道路,開始明治維新。同樣的背景,同樣的運動,卻面臨着完全不同的結局。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是中日實行變法三十年後的第一次一交一鋒,然而封建統治階級的強國夢徹底被摧毀了。

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那些所謂的統治階級在面臨改革的時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憐的權利而是千萬中華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幾千年封建思想文化薰陶的士大夫在面對外來侵略者時能更多的保持他們欺辱勞苦大眾時的氣焰,而不是低聲下氣,搖尾乞憐……也許結果就會是另一種樣子了。然而歷史永遠都是留給後人去歎息和緬懷的,又有誰能真切的改變什麼嗎?

一個國家制度的腐朽必將導致這個國家命運的危機。世界是在不停發展的`,沒有人能夠永遠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俯視別人。要使自己能保持強大,只有永遠知道如何保存住大部分人的利益,永遠知道犧牲和擁有在價值的天平上是等價的。其實,這就好比湖水一樣需要的是永遠有活水的沖刷,不然就會枯竭。滿清王朝的破滅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不正説明着這一點嗎?

其實為人處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古語説得好“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可見治理國家與為人處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生命裏面沒有永遠的絕對,所以生命透着許多的未知一性一。曾經有人告訴我“機遇和風險的概率是一樣的”,所以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你就一定會找到你所未知的機遇。

……

眼前海軍戰士們的臉龐已經隨着漫天的炮火漸漸糢糊,海面也慢慢恢復平靜。也許現在的黃海再也找不到屬於那段歷史的痕跡,也許致遠早已在黃海化作一堆泥土,但是,它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留下的印痕是永遠不會被時間所磨滅的,它所給我們的啟示是會被沒一個華夏兒女記住的。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二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那偉大的愛國之情深深地感動了。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大肆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帶領愛國官兵和威海老百姓,堅決要求對日本作戰,但兩次請戰都遭到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無奈只好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然後,旗艦被日寇擊傷。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最後因彈絕,他決定撞沉敵方旗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雖然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官兵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為人民的利益而戰,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做一名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説過:“民意不可欺,士氣不可辱。”他是一個願意為了國家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繼續發揚鄧世昌這種精神,報效祖國和人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甲午風雲有感 篇三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好象又回顧了以往的歷史,是對清政府腐朽無能的體現,更是對中華民族英雄勇於抗爭性格的再現。

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這種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為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以及那種和敵人視死如歸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過這部電影,更讓我們看清了那些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讓我們銘記,時時刻刻不要忘記我們自己的國家,更不要成為國家的敗類,丟盡國人顏面而獲得重生者是非君子所為,是苟且偷生等閒之輩,作為21世紀的青年知識分子,更不能因為一點一點進步而止步不前,要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時刻謹記不要“賣國求榮”從古至今湧現出來的英雄才是值得我們仿效的,是國人就不要忘了憂國,愛國,更不要忘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看了電影,使我知道了,國家不富強,就要捱打,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靠這些民族英雄的汗水和鮮血換來的。也知道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英勇的民族,從來不屈服任何外來勢力的欺壓。面對外國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饒的鬥爭。

為了國家不落敗,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讓國家更加富強。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四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感悟很深,但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

第一次海戰,清朝三艘戰艦遭遇了日本三艘戰艦的攻擊。清朝兩艘戰艦被擊沉,第三艘戰艦的艦長方大人準備逃走。日本主戰艦的艦長吉野,乘勝追擊。清朝戰艦船尾炮手瞄準日本戰艦準備開火時,被方大人制止了。接着,方大人把戰艦加到最高時速。尾炮手看日本戰艦開火了,便連發三發炮彈,擊退了日本戰艦。方大人卻因為這件事情把尾炮手趕走了,世昌收留了他。在慶功宴上,方大人謊稱主戰艦和另一艘戰艦逃跑時觸礁沉默,他佯裝逃跑,用尾炮趕走日本戰艦。

第二次海戰,日本戰艦掛起美國國旗向清朝戰船衝來,中途,取下美國國旗,換成日本國旗。那些投降派以主戰艦的名義命令其他戰艦成橫一字隊形排開,當主戰艦的副艦長髮現時已經來不及了,日本主戰艦一炮打下清朝主戰艦帥旗。接着,日本主戰艦用快炮進攻,擊沉了主戰艦。方大人見主戰艦被擊沉,想轉舵逃跑,世昌看了,掛起帥旗迎戰敵軍,吉野命令原本攻打方大人的戰艦迎戰鄧世昌,自己和其他戰艦合圍林大人。鄧世昌看了,命令前炮瞄準吉野,左前炮瞄準另一艘戰艦開炮。擊沉一艘戰船後,發現林大人被包圍了,鄧世昌讓瞭望兵打出林大人向我一靠攏的旗號。瞭望兵説晚了,鄧世昌一看,林大人的戰船被擊沉了。鄧世昌説,日本主戰艦是吉野指揮的。只要我們擊沉它,就可以反敗為勝。然後,開艦駛向吉野,三門大炮齊射,吉野被迫逃跑。追了一半,鄧世昌沒炮彈了,吉野轉舵追擊。一邊追一邊放炮,當兩船間隔只有五百碼時,吉野明白了。鄧世昌是要和他同歸於盡。吉野還 想向鄧世昌的戰艦開炮。炮手説太近了!吉野決定發射魚雷!譁,鄧世昌連續避開了兩個魚雷。再發一次!轟!鄧世昌的戰艦在即將撞上吉野時,被炸成了兩截。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是靠行動證明的,不能只説不做。鄧世昌為了祖國可以放棄生命,正因為有許多像鄧世昌的人,才有我們今天的生活!

《甲午風雲》五年級學生觀後感 篇五

看着致遠號上海軍戰士們一張張目光堅毅的臉,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勇敢正直視死如歸的人存在。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民族應該有的精神和氣節,是他們讓我知道無論西方列強怎樣的侵略,封建統治階級怎樣的壓迫,中華民族是不會被打敗的。

但是,在這種驕傲背後,我們還 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致遠的沉沒是一個悲劇,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甲午海戰的失敗,它更是封建統治階級腐朽沒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紀60年代,對中國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個時刻。在中國以曾國藩為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階級接受了“施夷長計以制夷”的觀點,開始了風風火火的洋務運動。而此時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強的壓迫後也走上了變法求存的道路,開始明治維新。同樣的背景,同樣的運動,卻面臨着完全不同的結局。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是中日實行變法三十年後的第一次交鋒,然而封建統治階級的強國夢徹底被摧毀了。

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那些所謂的統治階級在面臨改革的時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憐的權利而是千萬中華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幾千年封建思想文化薰陶的士大夫在面對外來侵略者時能更多的保持他們欺辱勞苦大眾時的氣焰,而不是低聲下氣,搖尾乞憐……也許結果就會是另一種樣子了。然而歷史永遠都是留給後人去歎息和緬懷的,又有誰能真切的改變什麼嗎?

一個國家制度的腐朽必將導致這個國家命運的危機。世界是在不停發展的,沒有人能夠永遠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俯視別人。要使自己 能保持強大,只有永遠知道如何保存住大部分人的利益,永遠知道犧牲和擁有在價值的天平上是等價的。其實,這就好比湖水一樣需要的是永遠有活水的沖刷,不然就會枯竭。滿清王朝的破滅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不正説明着這一點嗎?

其實為人處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古語説得好“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可見 治理國家與為人處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生命裏面沒有永遠的絕對,所以生命透着許多的未知性。曾經有人告訴我“機遇和風險的概率是一樣的”,所以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你就一定會找到你所未知的機遇。

……

眼前海軍戰士們的臉龐已經隨着漫天的炮火漸漸糢糊,海面也慢慢恢復平靜。也許現在的黃海再也找不到屬於那段歷史的痕跡,也許致遠早已在黃海化作一堆泥土,但是,它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留下的印痕是永遠不會被時間所磨滅的,它所給我們的啟示是會被沒一個華夏兒女記住的。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六

今天,我們看了《甲午風雲》這片電影,這片電影主要講的是:主角鄧世昌在一次海軍之戰中奮勇殺敵,自己的軍艦被日本魚雷炸到了。

大概內容是:別的國家見到中國的地方很大,而且中國的財寶也很多,想要佔領中國。

説是要和中國一起抗爭,實際上是想趁這個時候消滅中國。

鄧世昌卻不管這一套,他的主要責任是海上戰爭。

第一次戰爭中,一個軍艦上的主管方大人貪生怕死,想投靠日本人,還沒戰鬥就舉白旗。

一個叫王伯承的水手一槍把白旗打了下來,還扔到水裏,意思是誓死不罷休,一定要打敗日本人。

這個方大人看到白旗沒了,就躲在船艙的一角,等着別人把他打死。

這個王伯承水手不管殺頭,開炮把“吉野”號打跑了。

論功請賞的時候,這個方大人一定是跑到最前面邀功。

別人問他為什麼能打敗,他就説:“我這件海上小事還是別説了吧!”鄧世昌問他為什麼掉頭,他就説自己假裝逃跑,在後面攻打敵人。

鄧世昌問他為什麼躲到船艙,他説:“胡説,你有什麼證明我是躲在船艙裏呢?”鄧世昌説:“因為你的水手王伯承説的。

方大人就説:“他胡説!”那樣子就像想一下殺死王伯承。

第二次海上大戰,鄧世昌駕駛的“致遠”號在海面上打,屢中敵艦,百發百中真是厲害,可是最後也被魚雷炸沉了。

鄧世昌在海軍上立了大功,讓別人懂得海軍的責任,鄧世昌是最負責人的。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七

當五星紅旗在城市廣場冉冉上升的情況下,當全國人民為申奧成功而倍受鼓舞的情況下,大家不容易忘掉,在歷史的江河中,以前經歷一個百年老的惡夢。那就是一段中華文化飽受羞辱的歷史,也是一段華夏兒女全力鬥爭的歷史。在這裏段歷史中,中華夏兒女磨鍊出了很多美好的品質。在這裏段歷史中,出了很多熱愛祖國愛民的真英雄。這一段歷史也為未來的生機勃勃打好啦基本。

中華文化是一個傑出勇敢的中華民族,從不屈從一切外地人陣營的入侵,,林則徐、鄧世昌便是在其中優秀的意味着。在今天,大家以便讓自身銘記這種角色,便把她們弄得英雄人物事蹟拍變成影片。而因為我看過在其中額一部講鄧世昌個人事蹟的----《甲午風雲》,它講得是:1894年,日本國在中國領海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竭力求饒。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竭力主場,鄧世昌替代旗艦級指引工作中,帶領致遠號士兵勇敢作戰,把對手打得落花有意。之後由於火炮打完後,鄧世昌做出了一個讓人震撼人心的決策: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一決策以後,全艦無一人膽怯。但在追逐敵艦的情況下,全艦士兵英勇獻身,但是,卻沒人後悔莫及過。這一部與不成功結束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的悲痛史詩大片還每時每刻震撼人心着我的內心!

在電影中,鄧世昌不畏強敵,勇敢抗日戰爭的精神實質已深受感動了我!那膽怯軟弱的民族敗類和恃強凌弱的侵略者簡直十分可恥!這羣可恨的侵略者在我國的國土上橫行無忌、肆無忌憚,簡直喪盡天良!侵略者的貪慾、自私自利讓每一個華夏兒女都覺得悲痛,這如果我們國人去日本農田上欺侮他們自己的老百姓,那她們會有哪些體會?一定也是十分惱怒,十分難過。可這也是由於清廷腐敗問題,如果國家強勁,那還會繼續有其他國家欺壓大家嗎?鄧世昌的堅強不屈、不屈不撓、為人正直考慮的幸福質量都是由於他熱愛祖國!而現如今,我們要做的便是:勿忘國恥,好好讀書,奮發圖強,並學習培訓鄧世昌的幸福質量,未來回報這種為大家一腔熱血,勇往直前的老前輩!

踏過新世紀的風吹雨打,中國萬里長城像巨大在雲上穿行;越過時光的江河,喜馬拉雅山像蒼鷹傲立在世界最高坡。大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像今日那樣強勁,大家的老百姓沒有像今日那樣慷慨激昂!

《甲午風雲》國小生觀後感 篇八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7月。它的發生是日本密謀已久的。觀看《甲午風雲》,我深深地被鄧世昌那偉大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兩次請戰均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為人民的利益而戰,貪生怕死,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當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是一個願為國家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願為民族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我們要好好的學習鄧世昌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學習,在長大了以後繼續發揚這一種精神。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年級:assdd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九

這天,我們看了《甲午風雲》這片電影,這片電影主要講的是:主角鄧世昌在一次海軍之戰中奮勇殺敵,自我的軍艦被日本魚雷炸到了。

大概資料是:別的國家見到中國的地方很大,而且中國的財寶也很多,想要佔領中國。説是要和中國一齊抗爭,實際上是想趁這個時候消滅中國。鄧世昌卻不管這一套,他的主要職責是海上戰爭。第一次戰爭中,一個軍艦上的主管方大人貪生怕死,想投靠日本人,還沒戰鬥就舉白旗。一個叫王伯承的水手一槍把白旗打了下來,還扔到水裏,意思是誓死不罷休,必須要打敗日本人。這個方大人看到白旗沒了,就躲在船艙的一角,等着別人把他打死。這個王伯承水手不管殺頭,開炮把“吉野”號打跑了。

論功請賞的時候,這個方大人必須是跑到最前面邀功。別人問他為什麼能打敗,他就説:“我這件海上小事還是別説了吧!”鄧世昌問他為什麼掉頭,他就説自我假裝逃跑,在後面攻打敵人。鄧世昌問他為什麼躲到船艙,他説:“胡説,你有什麼證明我是躲在船艙裏呢?”鄧世昌説:“因為你的水手王伯承説的。”方大人就説:“他胡説!”那樣貌就像想一下殺死王伯承。

第二次海上大戰,鄧世昌駕駛的“致遠”號在海面上打,屢中敵艦,百發百中真是厲害,但是最後也被魚雷炸沉了。

鄧世昌在海軍上立了大功,讓別人懂得海軍的職責,鄧世昌是最負責人的。

《甲午風雲》觀後感1000字 篇十

一場驚心動魄的海戰開始了,所有船艦都去迎敵。為什麼這次他們這麼積極,還不是因為那個慈禧讓光緒下了命令,可她還暗中讓人去求和?!海上“燕子”對“長蛇”,第一聲炮響起了,海戰非常激烈。不好,“定遠”艦的艦旗被打落了,但很快“致遠”號升起了指揮旗。“致遠”號又被敵人和艦隊隔開了,怎麼辦?只聽“轟隆”一聲敵軍指揮艦“吉野”號的旗子也被打落了,接着,神炮手向敵軍發起了猛烈地炮火。那個偷掛白旗的賣國賊又想開艦逃跑!幸好被愛國將士們及時發現,殺了賣國賊。戰鬥越來越接近白熱化,這時,“致遠”號炮彈沒了!敵軍一顆顆炮彈呼嘯而過,鄧世昌做出了千鈞一髮的決定:撞沉敵指揮艦“吉野”號!越來越接近敵艦了,更近了,敵人的大炮已經發揮不了作用,他們發射了魚雷!躲過第一發,第二發。第三發魚雷接踵而至。“轟隆”一聲巨響,巨浪淹沒了“致遠”號……

鄧世昌的愛國精神令我終生難忘。他雖然犧牲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中日甲午戰爭這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

經過甲午海戰,對中國對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中國,被迫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求富”的夢想最終化為泡影。自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勇敢先進的中國人,也在血與火的交織中奮勇抗擊,和爭取民族獨立,拉開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對於日本,不但擴大了殖民地範圍,戰爭賠款也使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全世界的範圍內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為發動新的戰爭作了準備,最終形成了法西斯策源地,為其上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了伏筆。

110年前,在我國黃、渤海水域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那是場刻骨銘心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110年的國恥,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00年的屈辱,我們將永不忘記。

今天,我們要學習鄧世昌那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和堅強不屈偉大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她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我們將高喊着“振興中華”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