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甲午風雲觀後感多篇6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甲午風雲觀後感多篇600字

今天,我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這個歷史片是寫了中日兩國在海上大打仗,主角是鄧世昌。鄧世昌領隊打日本鬼子的四艘軍艦,最後鄧世昌英勇的為祖國犧牲了。就是因為鄧世昌的犧牲,我們才懂得了應該愛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你喜歡。

甲午風雲觀後感1

今天,我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這個歷史片是寫了中日兩國在海上大打仗,主角是鄧世昌。鄧世昌領隊打日本鬼子的四艘軍艦,最後鄧世昌英勇的為祖國犧牲了。就是因為鄧世昌的犧牲,我們才懂得了應該愛國。

大家認識鄧世昌嗎?應該都認識吧!其實鄧世昌是一位海軍將領,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在和敵人的戰爭中倒在了海上,我們怎能不難過!怎能善罷甘休?又怎能放得下對敵人的仇恨呢?一提到鄧世昌和我們中國同胞的死,大家憤怒的心情就不由而生。大家都被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1894年,日本侵略軍襲擊我軍,一次緊張的戰鬥又開始了。戰鬥中的鄧世昌依然十分鎮定,冷靜的向日本侵略軍發起了攻擊。日本侵略軍也不甘被打,費盡心思的想要打敗我軍。我軍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戰鬥開始了,鄧世昌指揮軍艦用彈藥先把日本侵略軍的船打破,再等到他們把子彈用完,我方再把炸藥傳到日本侵略軍那邊去,一個彈藥比一個彈藥高,彈藥爆炸後,海面頓時水射八方,煙霧繚繞,冒出一串又一串的黑煙,很難找到方向,這讓日本侵略軍和我方均是措手不及,在船裏直跺着走,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漸漸地,煙霧慢慢地散開,我方又繼續攻打,日軍也在攻擊,戰鬥中我方彈藥用盡了,這使得我們更是火上澆油,我方決定用槍來對付敵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敵人終於被打敗了。

甲午風雲觀後感2

中日甲午戰爭,對我們文科學生來説,一點都不陌生。從國中到高中,關於這場戰爭的背景、大致過程、結果和影響我們都曾背得滾瓜爛熟,可是也都僅僅是對這場戰爭宏觀的認識。《甲午風雲》這場電影,卻是以一種立體的方式,通過視覺聽覺的相互作用,好像帶我們真正回到了那年戰爭前後時,讓我們不僅看到勞動人民和愛國官員的熱血,還有清朝後期的腐朽、貪生怕死的走狗的醜惡嘴臉。

方伯謙貪生怕死,謊報戰功,得了2000兩賞銀,卻想用20兩打發真正的功勛所得者炮手王國成,王國成斷然拒絕,顯示了勞動人民的錚錚鐵骨。王國成想為國家效力,卻因官員的私慾被無情開除,求一不得求二,去找鄧世昌,這不僅顯示了其精忠報國的決心,也顯示了他的智慧,識得鄧世昌為一個可以信賴的好官,以言語説服鄧世昌收留他,二者共有衞國保家之心。相反,方伯謙做出了失顏辱國的事情,卻還敢冒領功勞,在慶功宴上談笑風生,被鄧世昌揭穿後依然臉不紅心不跳信口雌黃,可謂厚臉皮之至。

鄧世昌不懼章程軍法,思量過後毅然收下王國成,得知真相後在參加方伯謙的“慶功”典禮時與其嗆聲,揭露他的真面目。鄧世昌懷着一腔愛國熱血,在海戰中對敵人的攻擊無所畏懼,乘勝追擊卻發現炮彈用盡,欲與敵艦玉石俱焚。船上的士兵們無一人臨陣脱逃,已知無法生還,臉上帶着慷慨就義的凜然,立如鬆。被敵艦魚雷擊中的那一刻,鄧世昌最後的音容相貌在屏幕上淡淡散去,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間。

甲午風雲觀後感3

看着致遠號上海軍戰士們一張張目光堅毅的臉,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勇敢正直視死如歸的人存在。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民族應該有的精神和氣節,是他們讓我知道無論西方列強怎樣的侵略,封建統治階級怎樣的壓迫,中華民族是不會被打敗的。

但是,在這種驕傲背後,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致遠的沉沒是一個悲劇,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甲午海戰的失敗,它更是封建統治階級腐朽沒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紀60年代,對中國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個時刻。在中國以曾國藩為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階級接受了“施夷長計以制夷”的觀點,開始了風風火火的洋務運動。而此時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強的壓迫後也走上了變法求存的道路,開始明治維新。同樣的背景,同樣的運動,卻面臨着完全不同的結局。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是中日實行變法三十年後的第一次交鋒,然而封建統治階級的強國夢徹底被摧毀了。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那些所謂的統治階級在面臨改革的時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憐的權利而是千萬中華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幾千年封建思想文化薰陶的士大夫在面對外來侵略者時能更多的保持他們欺辱勞苦大眾時的氣焰,而不是低聲下氣,搖尾乞憐……也許結果就會是另一種樣子了。然而歷史永遠都是留給後人去歎息和緬懷的,又有誰能真切的改變什麼嗎?

甲午風雲觀後感4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作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任何一箇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儘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鬥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前的中國曾經是大國、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鉅的困難:擺脱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脱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鉅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着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甲午風雲觀後感5

今天,我看了甲午風雲,裏面的故事很感人,也讓人憤怒,裏面的清政府太腐敗了,鴉片戰才過去的,也沒有給他們敲個警鐘,還是那麼貪生怕死,裏面的慈禧太后,大手大腳的花錢,將海軍的經費用來辦壽辰還説辦完壽辰再買也不遲,害的鄧世昌和他的弟兄們到最後沒能換個新船,連炮彈都沒得用了,只能拿船去撞擊敵人,到最後被敵人用魚雷炸死,為祖國光榮的獻身了,而其他艦隊也被敵軍炸沉了,全軍覆沒,集體光榮獻身了。

裏面的大臣也貪生怕死,貪污,在掛旗時,故意掛錯,還掛白旗,導致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炸死。日本人的總統帶領大家一起捐款,為海軍出力,去買最新的軍艦。中國人卻大手大腳花錢,到處貪污,貪生怕死,連炮彈都不給,不敢打仗,以保存我軍實力為藉口,向日本人求和,向英國等求救,讓他們來幫忙解決事情,自己躲在老窩裏不敢出來。

這裏面的清政府一點也沒有中國的氣魄,像一隻小肥羊,任人宰割。

甲午風雲觀後感6

《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為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到現在這部展現以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還時時刻刻震撼着我的心靈!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歷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發生在一個世紀前的甲午海戰,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他看到歐美殖民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

甲午風雲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