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觀後感800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7W

電影觀後感800字(多篇)

電影觀後感 篇一

上星期我看了一部十分好看的大片,名字叫《戰馬》。

《戰馬》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好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最終靈性的喬伊真的領會了艾爾伯特的苦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翻耕了出來,第一次表現出其出人意料的潛力。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參軍了的喬伊因為體格強健,温順聽話,很快就成為了上尉的座騎。然而戰爭慘烈,喬伊開始不由自主的更換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人生起伏,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與戰爭帶來的苦痛創傷。而對喬伊難以忘懷的艾伯特,也參軍來尋找它。儘管身處在這淒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温暖和希望。

《戰馬》這部電影不僅好看,還十分的感人,男孩與戰馬的感情、軍官的壯烈犧牲、二兄弟對戰爭的厭惡而被槍斃、老爺爺對自己孫女的愛護、戰友對戰馬的友好,但整部影片最令我認為有教育意義的情節的是英軍士兵與德軍士兵放下仇恨,放下敵對的關係一起營救戰馬。當他們救下戰馬而不知道這匹馬屬於誰時一士兵提議打一架誰贏了就歸誰,但另一名戰士説還是投硬幣來決定吧,不然又會引發一場戰爭的。從這可以看出士兵也十分厭惡戰爭,也看得出戰爭的殘酷。

從《戰馬》中我們可以看出戰爭的殘酷,也可以看出人類對動物的友誼。讓我們祈禱這世界一直持續和平吧!

電影觀後感 篇二

走出影院,我還沉浸在電影《戰馬》的劇情中,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它本非戰馬。它只是英格蘭德文郡一户農家的牲口。它是一匹好馬,有矯健的身姿,自由的天性,它和小主人阿爾伯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不久,戰爭爆發了,戰火逐漸波及這個小鎮,它應徵入伍,從此流轉戰場,成為一匹戰馬。第一場戰役,它的軍官不幸陣亡,它淪落到德軍手裏。在那裏它和一匹大黑馬成為了好朋友。它們曾暫時遠離戰火,住進一個小女孩家裏,得到悉心照顧。但不久又重新被拉回軍營,去拉輜重,在險惡的戰火中顛沛流離。大黑馬終於倒下,再也沒有起來,戰馬痛苦欲絕,在戰火中不停地狂奔衝突,最終被防線鐵絲緊緊纏住,困在其中奄奄一息。夜幕下,硝煙漸散,戰場難得片刻寧靜,兩邊的士兵都發現了它。他們放下了槍,試探着向對方領地接近,最後通力合作,解救了戰馬。不是通過武力而是拋硬幣決定,戰馬歸屬了英軍。戰爭最終結束了,奇蹟發生,它竟然與參了軍的阿爾伯特重逢。他們回到了自己的農場。

戰馬身陷鐵絲網的一幕令我難以忘懷。馬本是力量、自由與美的化身,然而戰爭卻一點點地將它拖入泥潭幾乎毀滅,實在令人痛心!馬是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呢?農場的生活儘管貧窮,但和平寧靜,無論是人是馬還是作物,自有大自然在安排每個生命的生長。然而戰火卻無情地剝奪了生命的權利,眼看戰馬難逃厄運,幸而交戰的雙方同時作出了停火的決定。當兩邊的士兵默契地解救戰馬時,我的內心被觸動了,這是多麼和諧的一幕!沒有炮火,沒有槍聲,硝煙散去,霧靄如紗輕柔地覆蓋在受傷的大地上,人的本性自然流露——聽從內心的召喚,愛惜生命。既然馬的生命能喚醒良知,那麼人呢?

影片中戰馬與阿爾伯特之間的情誼帶給我們無限的温馨!他們是同伴,他們更是親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沒有因為戰爭讓彼此分開而淡忘。他們最終能重逢,一定是承諾給了他們堅定的信念,他們曾約定要回到農場。這種超越尋常的情誼,讓我想起課文《老人與海鷗》,更讓我堅信人與動物之間那份心靈的默契,因為我們都是自然之子。

感謝《戰馬》,它帶給我人性本善、友情至上的感動!讓我感覺世界真的很美好!

電影觀後感 篇三

作為首部心靈環保微電影,《霾沒了》直面社會敏感話題,深挖現代都市強人的內心脆弱,用觸人心扉的聖誕故事,呼喚純真的心。

從物質層面上看,我國尤其是北京這類大城市,已經被環境污染折磨得遍體鱗傷。尤其是近兩年最肆虐的霧霾,已經讓人們達到了談之色變的程度。從精神層面上看,許多都市強人們,都像周迅在片中飾演的女高管錢雪漫一樣,表面強勢內心空虛,由於對身邊人缺乏足夠的信任,所以下意識用自私和冷漠保護着自己。物質的霧霾和精神上的霧霾,讓我們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出現了匪夷所思的離場。比如那個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動,從另一個立場看過去,就是陰險狡詐的騙局。

面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霧霾,大眾往往感到無從下手。在個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強大。把一個個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顯不足。對抗霾的侵襲,我們就究竟該做些什麼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這種“無從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們的鬥志。絕大部分人在霾中,都處於繳槍投降的心態。“霾沒了”,真的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寄望麼?抗擊霧霾,真的是隻有國家那樣的“大”才有責任能力去完成麼?

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整個氣候的霾化,源於成百上千的工廠煙囱、成千上萬的汽車尾氣、成萬上億的“不注意”。正是這百千萬億的匯聚,才形成了如今強大無比的霾。那麼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奉獻一點一滴的好,理論上就可以實現物理變化的逆運行。《霾沒了》就是希望通過一個小故事,讓人們明白這個道理。

周迅飾演的錢雪漫面對如今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霧霾,心態和大眾一樣,都有着無從下手的感覺。可是“惡境之南”要剝奪她美貌的威脅,是她不得不比其他人先行動一步。由於上文所述的心態阻礙,她的這一步走得極為艱難————她真切地感受到了“無從下手”。然而,就在她依然為無從下手而苦惱的時候,她之前不經意間付出的一點一滴,在經過了數個人一點一滴的加持後,匯聚成了足以掃除一個人精神層之霾的力量。看到了這個連鎖反應,眾人在聖誕鐘聲敲響的時刻,看到了以小個體解決大難題的希望。

當一點一滴的光芒匯聚在一起的時候,別説是霾了,連徹夜的黑暗都能照亮啊!

電影觀後感 篇四

《飛馳人生》影片講述了一代車神張馳因五年前深夜飆車事件被禁賽又經歷千辛萬苦復出比賽的故事。這部電影讓我不得不感慨沈騰大叔的幽默感簡直是天下無敵,正如預告片中所説的一樣“上一秒笑翻,下一秒超燃”。就是在這樣一部喜劇類的電影中,我看到了千萬人的模樣。

主角張馳是一個有極高駕駛天賦的人,因為小時候偶然看到的賽車拉力賽,從而一生為其奉獻努力着。這是多少人曾經的樣子啊!年少的時候,覺得警察除暴安良,所以也想成為一名人民警察;覺得軍人保家衞國開太平,所以也想參軍打仗立功勛;覺得科學家智慧非凡,所以也想加入科研工作,發揮聰明才智……我們總是容易被別人的故事打動,卻忘了自己也有一腔熱血在沸騰、在燃燒。

因為一個瞬間,讓它成為自己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事物。即使身處困境,張馳五年來並不因為禁賽無法碰車、急速破產而消極,五年,一千八百二十五天,每天在腦海中熟悉駕駛步驟並進行模擬二十多次,這是一代車主的風采,更是一個有心人的信仰。不論面臨什麼樣的危險和逆境,我將永遠向前,不回頭不停歇,熱愛我的熱愛,直到生命完全耗盡,直到我呼出的最後一口空氣與煙雲融合。

生命只有一次,就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告訴自己的:“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辨論的問題,這是上帝交給他的事實,同時上帝也保證了這件事實的結果,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所以人生要活就要活得精彩,活得驚心動魄,這樣才不辜負自己到這人間走一趟。把自己壓在心底已經蒙灰的熱愛拿出來擦拭一遍,曬曬太陽,帶着它去做自己想做的,去拼一回博一回,奇蹟總是伴隨在那些勇敢追夢的人身邊,畢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真理。

“我沒見過四點的洛杉磯,但我見過五點的教室。”未來的路很漫長,但只要我知道,前方有我的熱愛,有我的一切,再艱難又何妨?你知道當鯨魚越出海平面時會滑下一串有弧線的水珠嗎?你知道寂靜園林裏亙古不變的橙色日落嗎?你知道極光總鋪在北極熊白色毛髮嗎?你知道秋雨後樹枝下散發着惆悵卻香甜的味道嗎?不知道也沒關係,我所熱愛的生命終將帶我去往每個美麗的瞬間。這一生,我必拼盡全力,熱愛我的熱愛。

電影觀後感 篇五

《飛馳人生》近乎一多半的故事儼然都是乏善可陳的廢戲,對於沈騰來説,他在電影中也根本沒能去駕馭一個落魄的車手,但那最後半小時的巴音布魯克競技,卻出人意料的用賽車將夢想呼之欲出。

看《飛馳人生》給人最為直觀的感受便是仿若看了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分水嶺便是賽前與賽時。

賽前沈騰所飾演的張弛,是一個因非法賽車被禁賽5年,身敗名裂的賽車手,5年後為了延續夢想重返賽場,他不得不歷經磨難拉贊助,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賽車。電影也將所有的段子全部放在了這一過程中,於是從脱衣安檢到重拿駕照,從偷拉車架到四處謀求贊助,接踵而至的包袱使電影中的張弛根本不像一個賽車手,而就是那個善於搞笑的沈騰自己。

那麼這些包袱在電影中逗人捧腹嗎?顯然並沒有。完全不貼合人物,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包袱所造成的,不但是核心主角的不倫不類,更使電影其餘的角色都變的極盡蒼白,甚至是虛假。而對於一部其實僅只是98分鐘時長的電影來説,佔據了三分之二時長的段子拼湊,使電影整體變得既宂長又尷尬。作為導演的韓寒在這賽前唯一所做的便是將這些可有可無的廢戲剪輯在了一起。

在歷經了一個讓人如坐鍼氈的賽前後,電影也終於步入了正軌,作為職業賽車手的韓寒,他對如何呈現賽車驚險鏡頭,以及賽車手對賽車的專注神情上,是具有極高水準的。而伴隨着巴音布魯克險象環生的天然賽道,關於夢想的純粹和熱血,在“我沒有想贏,我只是不想輸。”的目標中變的真摯真實了起來,這也使張弛的生死在電影中變的具有了意義。

電影最後結局是開放式的,在贏得比賽的同時張弛的車衝出了賽道,從領航員孫玉強丟掉麥克風騎着摩托痛哭的傷痛,到張弛答應兒子同飛行員競賽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彩蛋,面對衝出賽道的張弛,一個面向陽光的慢鏡頭,是電影也是韓寒對夢想的致敬,而這樣的結局其實遠比大團圓式的圓滿收尾,也多了一份讓人遐想的意藴。

《飛馳人生》不禁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阿郎的故事》,如若這部電影能擁有一個如前者珠玉般的故事,未嘗不會是一部打動人心的經典。然而一味將自己包裝成賀歲喜劇,窮盡搞笑的尷尬,最終使電影不倫不類,雖有一腔夢想,卻無從真正用夢想領人飛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