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讀書筆記4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4.3K

第一篇:教師讀書筆記4篇

教師讀書筆記4篇

教師讀書筆記之讀《班主任大全》有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們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們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為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國小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由於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第三方面,聯繫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幹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幹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幹部。第一,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對於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幹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衞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後,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第二,鼓勵小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第三,嚴格要求小幹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第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於人人都能管人,而在於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1. 讀《悲慘世界》有感 在某天午夜,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

果的又一佳作。 這本書敍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牢裏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

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説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是一本多麼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瞭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瞭解 。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歎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飢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後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並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並且他偷了主教德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並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於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着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並沒有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麪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為一個徹底的好人,作為市長。這是多麼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能創造我們的生活,

《呼嘯山莊》讀後感 《呼嘯山莊》 ,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沒的傑出作品, 《呼嘯山莊》 ,唯一一部有着永 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 我用了一個星期多的時間看完了《呼嘯山莊》 。我合上書,不禁驚歎,這個久居深山,幾乎 從不和外界接觸的未婚女子怎麼能寫出愛的如此深刻, 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説呢?這個一生都 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獨淒涼,沒有笑聲,沒有朋友的女子,怎麼能寫成這樣一部富有獨創 性和超前性的偉大作品呢?其實不管怎麼樣, 不管是因為什麼這部極其富有內涵的奇書, 已 經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諦了! 《呼嘯山莊》到底憑藉什麼成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沒有受到城市裏大眾化的 影響和控制, 完全描繪出了一個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 使人們領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 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後果。這一切的 一切在我們這些長期受到傳統禮儀的約束的人們看來就顯得非常特別, 非常有新鮮感。 有人 説《呼嘯山莊》是“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要我説這都要歸功於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極豐富 想象力;極強烈的激情;極深刻的內心體驗和她那把主題昇華的才華和能力。我認為這些也 就是為什麼《呼嘯山莊》能如此暢銷的原因了。 當我回味着這本書的深刻內涵和本質時, 我發現在 《呼嘯山莊》 中我學到了許許多多, 其中另我

感觸最深的是它教會了我保持人性的尊嚴和心靈的自由。 無論我們面臨着多麼嚴峻 的挑戰或是多麼殘酷的考驗,我們都應該向往自由。 呼嘯山莊》讀後感 《呼嘯山莊》是一部完全不同於當時流行的作品,他沒有經過城市的薰陶和浸染,是完全用 山鄉荒原的自然協調繪成的。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風呼嘯的山原, 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 的風貌和原始的本性:質樸,粗纊,剛強,感情奔放不羈,舉止瘋狂無度,不過一切地愛, 又不計後果的恨,這在温文爾雅的慊慊君子看來,自然顯得野蠻而奇特。 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躊躇滿志,身份第一,金錢至上,人們的精神受到壓制,人性被 殘酷的扭曲,於是具有強烈的反派意識,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過作品,對罪惡現象給 予揭露,把自己的正義,激情,憤怒溶入作品。最終,希思克利夫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 的恨,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時,他並沒有勝利的喜悦,還是在茫茫草原上漫遊,最終安 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與屈辱的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 讓人讀來一陣蒼涼與悲壯。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 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 , 《藥》 , 《孔乙己》等等 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 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 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因此他 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 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 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 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 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 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 在 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 酷的劊子手康大叔, 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 和 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 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 最後用自己的血 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 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 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 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 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 會的黑暗, 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 早日甦醒, 重整我中華雄威!

《雙城記》讀後感(原創) 這是一個以兩百多年前的兩個偉大的城市為背景的故事。濃霧瀰漫,車燈搖曳不定的倫敦,絕望、頹廢的巴黎的最底層。 對於當時那場發生在巴黎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太多人花了太多的筆墨去描述它。這對法國來説是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甚至對於歐洲,對於整個世界來説也是如此。作者狄更斯,是英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批判作家之一。雖然他沒有親眼目睹,卻依靠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看到的當時的景象。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鋭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温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為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彷彿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 作為一個優秀的作家,在狄更斯的作品裏,語言的精彩是必不可少的。各種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對比、幽默、嘲諷,被運用自如,而作品的藝術性也被送上巔峯。“??於是,克倫徹先生只得再聽檢察長先生怎樣把史蒂夫先生套在陪審團先生們身上的緊身衣又一件件脱下來,翻個底朝天;??最後法官大人站了起來,把那件緊身衣裏裏外外搗騰了一遍,看得出來,他想為犯人裁剪壽衣。??”諸如此類精彩的段落,作品裏比比皆是。於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每一箇中心,都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了。我相信這對我們平時的學習,必定是大有幫助的。 有人説,《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説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 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 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 的水準,那麼《雙城記》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呢?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 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為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 主題就是剖析這場大革命與民眾之間的關係, 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 到底這場血雨 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 聖母院裏的鐘次第地敲響,咚咚,咚咚??沉重地,悽婉地,好像在陳述着一個故事。 那是些濃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獨眼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美麗善良的愛斯梅 拉達,還有淵博卻邪惡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場彷彿給我投射了一個醜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 他的巨大和醜陋都讓我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 嬰兒時, 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 燒死的醜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表面風光但人人唾棄的“愚人王”。他的臉彷彿註定了他就 是惡魔的化身。到後來,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 克洛德忠心耿耿, 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曾經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 用盡全部生命的 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愛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 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着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醜陋的外表下 就一文不值了嗎? 相比而言,如果説伽西莫多的外表醜陋,那麼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一開始,良 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了醜陋的伽西莫多, 他是人人敬畏的 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擇手段地 “愛”,讓他卑鄙地,變態地劫持愛斯梅拉達,並且因“愛”成恨地要置她於死地。這是一種自 私的,低微的,霸道的“愛”,充滿了病態的“愛”,那不算是愛,只是傷害?? 然而,那書中最美的筆墨都傾注在了愛斯梅拉達身上:她美麗,因為她有一張天真清純的 臉孔;她善良,因為她的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愛心。她可以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給他, 她給飢渴難堪卻無人理睬的敲鐘人送水??她有菩薩一般無人能及的心腸, 她有傾國傾城的 美貌,她是善與美的化身! 怎麼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麼複雜卻簡單: 儘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 沒有完全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書 中説得那樣: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當滅燈鐘響徹在巴黎聖母院裏,所有故事都結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將永恆地被傳 誦??

第二篇: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4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隨筆四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條建議引發了我對以往教學行為的深刻反思。

在學困生方面,以往,面對學生的“不會”,我經常會責怪學生:“都已經講過了,你為什麼還不會呀!”、“同坐在一個教室裏,別的學生都會了,你為什麼不會呀!”等等。有時候想想,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認為這是不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呀,國小這麼簡單的數學知識,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會的。但是看了第一頁到第二頁的一段話,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蘇霍姆林斯基説:“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讀完這段話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學困生更多的關心和愛,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與學生談心,讓他們體會到老師是真心幫助他進步,並通過談心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制訂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然後從基礎的內容學起,一步一步地幫助孩子,並讓孩子從中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消除對學習的畏懼,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這樣慢慢便成達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那樣:“學生就不會把教師單純地看成嚴厲的監督者,也不會把評分看成一種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對教師説:某某地方我沒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會做。他的良心是純潔的,他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作業或者考試時搞夾帶。他想樹立起自己的尊嚴。”

此外,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調皮、做小動作等現象,在以後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學生,而要學會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而學生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電視、打電腦、玩遊戲時卻那麼專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課堂不夠生動,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學生不滿意,從而引起學生對自己的課堂的討厭等等。寫到這裏,我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記得在一次數學課上,一位平時表現一直不錯的女孩子竟然看起了課外書,在課後找這位學生談話時,她竟然無辜地説:“老師,我一直舉手,你都不讓我發言。”多麼單純的想法,竟然想到用這種方法來引起老師的注意。但是,班級那麼多人,老師也不可能一一叫到,當我向她解釋這種情況並告訴她舉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告訴老師自己會了以後,這位學生在接下來的數學課堂中一直表現優秀,而且對待作業也更加認真了。因此,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注重關注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面對學生的問題,要善於蹲下身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並及時、認真地反思並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每個孩子都把上數學課看作一種樂趣,並能在課堂中獲得發展。

最後,在這條建議中我對提到的分層教學和分層作業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也一直努力嘗試,但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課堂中,完成基本知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在作業中,呈現思考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練習。反思這些方式,好象都是使優等生更優。怎樣在課堂中採取分層教學,使得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書中所提到的分組方法會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一直是困惑我的問題,還急需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摸索。

第三篇:讀書筆記4

讀書筆記

——《建築空間組合論》

在通過一個學期對建築學專業的學習,我對建築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閲讀一定的建築書籍以及這次的立方體空間設計作業,對於建築學的學習有了自己的體會與理解,接下來我就來談談這本書以及對於立方體空間構成自己的體會。

本書從空間組合的角度系統地闡述了建築構圖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書的第一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了建築形式與內容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第二、三章着重闡述功能、結構對於空間組合的規定性與制約性;第四章從美學的高度論證了形式美的客觀規律,並分別闡述了與形式美有關的建築構圖基本法則;第

五、六、七章以大量實例分別就內部空間、外部體形及羣體組合處理等方面分析説明形式美規律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本書的修訂第二版在原章節的基礎上增加了第八章當代西方建築拭目以待審美變異。

當翻開這本書時,首先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故老子的話:“??鑿户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古人早就有體會,也是對我們建築學的學生來説必須認識到的一點就是建築對於人來説,具有使用價值的不是圍成空間的實體的殼,而是空間本身。

在緒論中,首先講到的是功能。建築的功能就是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也要滿足社會的需要。這也就是説建築必須實用,必須符合人們對其的需求。所以看待建築的合理性絕對不能脱離實際!

然後是從精神和審美要求來看待建築,一般的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和工業建築都必須同時滿足人們對它提出的物質功能和精神感受這兩方面的要求,並且以這兩方面作為基本內容而謀求與之相適應的建築形式。古典與現代的結合固然很好,但是一定要應用得當,建築本身的表達以及周邊環境所結合!建築的氣息也結合的得當着,所以建築的美觀程度絕對不是評價建築好壞與否的唯一標準!

最後就是技術了,當一切設計完備,符合精神與審美的要求後就是對技術的要求了。功能對於結構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而結構的發展一方面取決於材料的發展,另一方面則取決於結構理論和施工技術的進步。但建築,不能一味的追求技術結構上的更新與進步,藝術的創造和對人文精神的追求也是至關重要的!

而這本書中最讓我收益匪淺的就是“形式美的規律”這一章節,因為建築不僅要賦予它以使用的屬性,而且還應當賦予它以美的屬性。應當指出,形式美規律和審美觀念是兩種不同的範疇,前者應當是帶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恆性的法則;而後者則是隨着民族、地區和時代的不同而變化發展的、較為具體的標準和尺度。

韻律與節奏,有人把建築比作“凝固的音樂”,本學期我們也聽過這一命題的主題講座,很對,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他表達的是建築師的思想,就像作曲家一樣,建築師把音符用凝固的磚瓦表示,建築的每一個變化,連續、漸變、起伏、交錯,無不隱藏着動人的韻律!

主從與重點,在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中,各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區別而一律對待的,不分主次,會削弱整體的完整性。次要部分是為了突出主體部分,在做墨線的繪製和平面切割的時候,我也深有體會,必須突出重點部分。

形式美的規律,以簡單的幾何形狀求統一,在這一學期學習建築學的一些初步的東西的時候,我也深有體會,比如做立方體切割模型的時候,就要做到保留切割的體塊幾何形體的完整性。

書中這句話令我影響深刻,史上每出現一種新結構,都為空間形式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這不僅滿足了功能發展的新要求,使建築的面貌為之一新,而且又促使功能朝着更新、更復雜的程度上發展。最為新人,我們必須學會適應時代的發展!

而在這學期中我也瞭解到了一些建築大師:

勒·柯布西耶現代建築大師。原名 charles-edouard jeunneret。1887年10月 6日出生於瑞士。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倡導者,著有《走向新建築》(1923)。在美學上強調機械美,成為機械美學理論的奠基人。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薩拉茲發起"現代建築國際會議",成為國際風格現代建築的中心組織。代表作品:佛萊別墅、薩伏伊別墅、馬賽公寓大樓。

密斯凡德羅二十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代建築大師之一。密斯堅持“少就是多”的建築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他的設計作品中各個細部精簡到不可精簡的絕對境界,不少作品結構幾乎完全暴露,但是它們高貴、雅緻,已使結構本身昇華為建築藝術。

理查德·邁耶美國建築師,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當代最有影響力

的建築師之一,現代主義建築“白色派”教父,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的“普立茲克”獎最年輕的獲得者。曾就學於紐約州伊薩卡城康奈爾大學,早年曾在紐約的s.o.m建築事務所和布勞耶事務所任職,併兼任過許多大學的教職;1963年自行開業。

邁耶的作品以“順應自然”的理論為基礎,他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綠色的自然景物襯托,使人覺得清新、脱俗。他善於利用白色表達建築本身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係。在建築內部運用垂直空間和天然光線在建築上的反射達到富於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觀點解釋舊的建築語彙,並重新組合於幾何空間。他特別主張回覆到20年代荷蘭風格派和勒.柯布西耶倡導的立體主義構圖和光影變化彼得·埃森曼

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生於紐約,在康奈爾大學獲建築學學士學位,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建築碩士學位,在劍橋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校在任教,並主編“反對派”雜誌opposi tions。1980年自行開業,他的作品多次獲獎。

有: moving arrows, eros and other errors, houses of cards等。彼得·埃森曼是當今國際上著名的前衞派建築師,美國建築界對他的評價很高。代表作品有辛辛那提設計、建築、藝術與規劃(daap)學院與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藝術中心。埃森曼自稱是後現代主義,他的設計理論早期受結構主義哲學影響,後受解構主義影響。

這些是我這學期對建築讀書的一些心得。

第四篇:讀書筆記4

讀書筆記

書名:《愛麗絲夢遊仙境》上“愛麗絲奇境歷險記”

主要內容: 愛麗絲和姐姐在河邊看書時睡着了,夢中她追逐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來到另個世界,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旅行。在這個世界裏,她時而變大時而變小,以至於有一次掉進了由自己的眼淚匯成的池塘裏。她還遇到公爵夫人、柴郡貓、格里芬和假海龜......最後與撲克牌王后、國王發生頂撞,急得大叫一聲。愛麗絲終於從夢境中醒來。

背景介紹:

優美詞句:

我的收穫:夢中的愛麗絲天真、可愛、惹人喜愛,並且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心給了她不斷探險的勇氣、給予了她發自內心的勇敢;她還富有同情心、十分的善良,明辨是非、從不顛倒黑白。我在愛麗絲身上,發現了屬於我們孩子的那種天真、純潔的天性和心靈。分享了愛麗絲美妙的夢,這個夢使我明白了:我們都只是一個孩子,不應該要向大人那樣,兒童就需要純真、可愛、活潑和善良以及獨有的好奇心,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真、善、美”。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愛麗絲,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奇幻夢

境 。

讀書筆記

書名:《愛麗絲漫遊仙境》下“愛麗絲穿鏡奇幻記” 主要內容:愛麗絲剛下完一盤國際象棋,對鏡子裏的東西十分好奇,於是進入了鏡子中的象棋世界。在這裏,整個世界是大棋盤,愛麗絲只是棋盤中的個小卒。她從自己所處的棋格開始,一步步向前走,每一步棋都有奇妙的遭遇。等到愛麗絲走到第八格,當了王后,為所有人準備了一次宴會,盛宴最終成了一片混亂。愛麗絲最後在搖晃中醒來,追問這是自己的夢呢,還是紅國王的夢?

背景介紹:

優美詞句: 我的收穫:

第五篇:讀書筆記4月

善待幼兒的錯誤

——《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之感

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建構抽象數學知識時會遇到困難。因此,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不能很好地理解數概念,搞不清序列關係,不能正確區分辨別空間方位等問題。我們班就有那麼幾位孩子,每次做數學題目的時候總搞不清數數和排列,有一個孩子是老師怎麼教他都不會。讓我們很是頭疼。今天我看到了這篇文章,很受啟發。對待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允許孩子用更多的時間自我糾正。“讓別人糾正是痛苦的,讓自己糾正是快樂的。”因此,在幼兒操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等待,給予幼兒更多操作、探索的機會和時間,使其通過反覆的操作和感知去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自我糾正。

我們進行了一個“接着往下排”的數學活動,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幼兒能發現已有實物的排列規律,並能按照這種排列規律進行繼續排列。任課老師在講解完後讓幼兒操作,為他們準備了每人一張大的紙是已經排列好的實物,還有小紙上是該實物的若干圖片,讓幼兒把小紙上的實物剪下來按照大紙上的排列順序粘貼上去,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幼兒一拿到紙就開始剪,往往只顧手裏剪卻忽略了上面的排列順序,而導致最後粘貼錯誤。我並沒有即使糾正他們的錯誤,而是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等到做完了交上來時,有的幼兒會在操作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即時糾正,但還有

個別幼兒會做錯,我就問那個做錯的幼兒,讓他説説他是怎麼做的,應該怎麼做?然後再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去做。

第二,瞭解幼兒的思維,給予具體的幫助。幼兒在操作活動中,常常會因沒有搞清楚數量之間的關係而出現錯誤。因此,教師一方面要給幼兒創設多種數學操作活動的環境,積極應對;另一方面,也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錯誤,分析其錯誤的思維根源,如此才能對症下藥,給幼兒以適當的幫助。

就如在上述的數學操作活動中,如果我即時去糾正那個做錯的幼兒,幫助他做對,那這樣對該幼兒是毫無幫助的,只會養成他遇到困難就不肯動腦,只想等別人來幫助的壞習慣。

由此可見,我們教師要注意善待幼兒的錯誤,積極有效地去引導他們,而不是沒有耐心,全部包辦。有時候我們只為一小步的失誤就會導致孩子的一生髮展,所以孩子的發展和教師有着必然、直接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