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25W

第一篇:《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寒假讀書,我選了一本《朗讀手冊》(版權歸本站:)。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話卻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我以為是指導閲讀技巧的,我們這兩年正在搞閲讀教研,認為他是一本有關閲讀技巧的書。看了幾頁才明白:這是一本指導家長、老師們如何培養孩子閲讀興趣的好書。我是家長,又是教師,我的責任重大。我期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生活,我也希望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他們愛上閲讀,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學習上,卻不捨的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恰恰交給我們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大聲為孩子閲讀。下學期,我想在家長會上建議:愛孩子的父母都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每一張解釋有關閲讀中的一方面的各種問題,則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知道我們怎樣帶領孩子閲讀。他有很多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知道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閲讀有幫助。看完整本書,收穫很多。

第二篇:《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寒假讀書,我選了一本《朗讀手冊》。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話卻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我以為是指導閲讀技巧的,我們這兩年正在搞閲讀教研,認為他是一本有關閲讀技巧的書。看了幾頁才明白:這是一本指導家長、老師們如何培養孩子閲讀興趣的好書。我是家長,又是教師,我的責任重大。我期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生活,我也希望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他們愛上閲讀,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學習上,卻不捨的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恰恰交給我們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大聲為孩子閲讀。下學期,我想在家長會上建議:愛孩子的父母都看看這本書。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每一張解釋有關閲讀中的一方面的各種問題,則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知道我們怎樣帶領孩子閲讀。他有很多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知道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閲讀有幫助。看完整本書,收穫很多。

第三篇:朗讀手冊讀書筆記

朗讀手冊讀書筆記

四月份,連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一本好書《朗讀手冊》,當我拿到了這本書,看了書名以後,覺得這是一本關於提高朗讀技巧方面的書,儘管對此書興趣索然,但為了完成任務還是挑燈夜讀,細細品讀下來,作者吉姆·崔利斯,通過很多具體、生動、可信的案例,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閲讀指導方案,讓我們受益匪淺。

《朗讀手冊》使我認識到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孩子就要有選擇地進行朗讀。比如對要讀什麼樣的書、什麼時候讀、一次讀多少等等都要認真觀察和總結,不能讓孩子感到厭倦,這樣才能達到朗讀的目的。

《朗讀手冊》告訴我:幫助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時間的最好方式是讀給孩子聽。讀故事給孩子聽,並留意他們聽故事時的反應,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因為專家研究指出:孩子的閲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國中二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閲讀能力強。聽故事除了可以增進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外,同時也將較高程度的詞灌輸到孩子們的耳朵裏,他們會把這些詞傳入大腦並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閲讀理解能力。

作者通篇傳達給我們的都是朗讀的重要性。不是嗎?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媽媽就開始給她讀書。15個月時,艾林閲讀量達到30本書左右,21個月時,艾林就可以説出完整的句子,24個月時,艾林已經知道1000個詞。羅伯特艾倫6歲時就成為孤兒。7歲時,他的姑婆開始讀書給他聽。後來,他讀一切他能獲得的書。他從未上過一天學。直到32歲進入一所小型學院就讀。3年後,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接着,他獲得了凡德比大學的英文碩士與博士學位,如今在田那西馬丁大學任教。看,給孩子讀書就是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因為: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為了孩子的明天,讓我們大聲為孩子朗讀吧!

第四篇:教師研修手冊讀書筆記

教師研修——讀書筆記(原創)

——《進入課堂觀察的兩種“角色”》讀後筆記

一、弄清一種觀念

課堂觀察並非教育專家的專利,而應該成為一線教師特殊的教研生活,廣大一線有着特殊的優勢和條件進行課堂觀察。

二、真正進入“學生”角色

以前聽課,重點就是看教師如何教,看教師如何導入課題,如何使用教具,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卻從來沒有到學生的學,近幾年雖説考慮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但對學生學的認識仍然不夠,流於形式現象嚴重。

其實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我們可以從學生角色的角度觀察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效果,關注學生如何學,怎麼學,學的怎麼樣,如何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等等,只要我們觀察者放下架子,蹲下來時刻想到我也是一名國小生,這樣就能客觀地評價課堂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真正進入“教師”角色

作為一名課堂觀察者來説,首先是要虛心,不是帶着刀子來解剖授課老師的,也不是有功利性質地評價老師,而應該虛心地觀察授課者在課堂上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要研究是個案還是共性,對於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首先想到我會怎麼講,我怎麼解決。

觀察者要帶着欣賞地姿態出現在課堂上,欣賞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欣賞教師的創新之舉,欣賞學生智慧的火花,這樣既提高了別人,又昇華了自己。

要知道現在課堂觀察的能力與技巧是當代教師的必備專業素養,也是影響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是活的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是教師蒐集學生資料,分析學生學習有效性,瞭解教與學的有效途徑。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備能力,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它的操作一般都有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團隊精神。

一、進行課堂觀察的目的性

課堂觀察的目的就是提高授課者,也提高觀察者的教育教學能力。

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市圍繞學生的學習。

其次,課堂觀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再次,課堂觀察有利於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但課堂觀察不是靈丹妙藥,它受到觀察時間與長度的限制,也會受到觀察者主觀性的興趣等方面的限制。

二、選好觀察點

課堂觀察是一個複雜地系統工程,需要分工與合作,所以選擇好觀察點很重要。

首先,這個觀察點是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

其次,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來選擇觀察點。當然也可以根據合作需要選擇教學點。

三、注意事項

無論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應該是平等的。

讀了知名特級教師薛法根的文章總有一種心靈的觸動,受益匪淺。尤其是四大關注的轉變。

一、從關注環節到關注細節的轉變

的確這樣,平時我們的課堂觀察無論是平時課、教研課、競賽課、還是特級教師課,我們都市停留在一般的課堂流程的觀察上。細節決定成敗。特級教師的教學風格和藝術都體現在這些教學細節當中,觀察者要有一雙睿智的眼睛,對教學細節細細地琢磨,慢慢地品味,才能領會其中的奧祕,必要時要學會藉助專家的引領和點化,藉助他人的眼睛來透視課堂。

二、從關注他人到關注自身

觀察的是別人的教學行為,反思的是自身的教學行為。從他人的成功與失敗中汲取經驗與教訓。經常這樣想:假如讓我來設計,我會這樣設計……

三、從關注現象到追尋意義

我們經常去批判教學中的一些頑疾,但更缺少一種對策,缺少思考與追尋。

四、從關注成效到關注問題

我們許多時候對課堂觀察缺少一種目的性,課前缺少觀察目標,缺少必要的觀察指導。

第五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兒園裏,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為,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教師這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因為對於幼兒來説,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教師應該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爭吵或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一次户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着手跑過來找我説:“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着説:“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説,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着,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着:“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 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説:“他玩好了,都流汗了。” 琨琨不服氣地説:“我沒玩好,還要玩!” 雨桐説:“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説“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裏,聽在耳裏,只是為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能力,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為什麼搶琨琨的玩具?” 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説:“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接着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説:“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 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着追輪胎去了。

在對幼兒施教時,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平時話少和因教師提問而怯場的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爭吵時,往往面無懼色,變得口齒伶俐,思路敏捷,用語豐富。可見,爭吵有利於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由於幼兒詞彙較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他們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語言的情景性較強;他們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詞語,對於那些雖然具體但表達程度不同的詞語也難以區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擠、碰、踩等詞語統統用“打”來代替,從而誇大了事實。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來只是爭吵,可一幼兒卻向老師報告他們“打架”了。這種誇大事實的現象在幼兒中是常見的,多是由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造成的。爭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是幼兒運用語言的一種實踐,只要老師給予適當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益的。

(二)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兒分組洗手,準備吃午飯。這時,洗手間傳出了哭聲和叫聲。原來,健健將水刷到了小嵐的頸膊裏,把衣服給弄濕了一片。只聽小嵐説“我給老師説,你把我的衣服弄濕了。”健健站在一邊説:“我沒有看見,又不是故意的。”小嵐邊哭邊説:“你看見了,是邊笑邊弄的!”這時,瀲瀲走過來了,邊用手絹給小嵐擦眼淚邊説:“小嵐別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將你的衣服弄濕的,一會讓他給你説對不起。走,咱們去吃飯吧。”老師看到這一情景,沒有去幹涉,因為孩子們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這時,我找了一條幹毛巾,悄悄交給健健,讓他主動給小嵐道歉並把乾毛巾墊在小嵐的濕衣領裏。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生爭吵,是因為起初都認為自己有理,這説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的這種是非觀念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認真觀察分析的情況下,對幼兒給予了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一天早鍛鍊罷回活動室,孩子們都去拿小椅子準備吃早餐。貝貝突然為自己做有記號的椅子和楊軍爭吵起來:“你為什麼搶我的椅子,這個是我的。給我!” 楊軍理直氣壯地説:“又不是你從家了拿來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給!”貝貝央求説:“是我爺爺給我刻的記號,你看。” 楊軍將信將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貝”的小椅子,然後還是不大情願的説:“好吧,還是還給你。”貝貝大概見楊軍沒堅持不給,就説:“現在你先坐,吃罷飯了你還我哦?”楊軍態度堅決地説:“不,給你。”貝貝也便語氣温和地説:“我倆就坐一塊吃好嗎?”於是,兩個小朋友笑笑,一塊去取飯了。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孩子對自己心愛的東西是很感興趣的。一把小椅子應該由誰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標準的,這種標準在爭吵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也正是在這種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學會了觀察和分析,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間始終和平相處,沒有矛盾衝突,反而缺少了這種機會。所以,成人常常發現,有些幼兒一分鐘前是“敵人”,一分鐘後又成了遊戲夥伴。孩子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因利益衝突而長久記恨對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開心、盡興和獲得成功。為了這種利益,孩子可以馬上發生衝突,也可以馬上和好。

如今的幼兒,很少有與人交往的機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孩子進了幼兒園,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交往經驗的缺乏,必然會產生人際衝突,於是其行為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表現為懦弱膽小,二是表現為有攻擊性行為。因而,幼兒間的爭吵現象不時發生。作為教師,應當通過這種現象細心地分析幼兒心理,瞭解發生爭吵和糾紛的原因,正確評判幼兒的行為,注意給予適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儘可能地掌握與夥伴友好相處的方法,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