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4W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精彩多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一

從《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可以得知,自律是人們心靈淨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麼,我們為什麼願意通過自我約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

是因為愛,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愛到底有多重要呢?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喜歡你、認同你,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會覺得生命沒有意義,生活沒有樂趣,你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你的每一天似乎都毫無光彩。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

所以,為了得到更多的喜歡和愛,有的人絞盡腦汁,甚至不惜放棄自我去討好別人,就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至於那麼黯然失色。也有另外一種人,他們自帶動力。努力工作,積極生活,不需要用妥協來獲取任何東西,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更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好友,生活過得井然有序。

愛幫助他們找到自我:

什麼是真正的愛?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呢?是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還是朋友之間的仗義之情,又或是陌生人之間的慷慨解囊?斯科特·派克對愛下了一個自認為不是很完美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真正的愛,不是浪漫的愛情神話,也不是依賴,而是一種強化自身和他人成長的力量,是通過努力不斷拓展自我的一個過程。以前的我總是不明白,杜子建國中畢業,在監獄待了六年,但是卻寫出了《活罪難逃》這樣的作品。在非你莫屬的舞台上,全國著名的眼科專家、美國眼科學會會員葉子隆還在一場面試中表示,自己比較喜歡杜子建隨性的風格。

我想,杜子建能得到這些評價,並不是靠取悦他人,而是卻取決於感受到了關懷和愛。在監獄裏,楊指導員理解並尊重他,並且為了救他不惜被砸成重傷;在出獄後,他的妹妹借錢為他開餐館,支持他寫作,只希望他堅強地活下去。

真正的愛,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而無關於我們成功與否,但是它會鼓勵並引導我們突破自我界限,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消極性依賴:

生活中,我們也常見那麼一類人。他們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做什麼,卻從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多少,他們苦思冥想如何獲得別人的關注和愛,卻沒有精力去關注和愛別人。

很遺憾,曾經的我就是這一類人之中的一個。在缺乏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內心也始終缺乏安全感,在他們心裏,世界無情並且混亂,別人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這種不正確的感知方式讓他們並不能為自己的價值找到準確的定位。沒有獲得足夠的愛也學不會自尊自愛,更沒有辦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和關懷,這樣的人找不到自我,他們將自己的價值寄希望於他人,如果沒了與他人的關係,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幹什麼。

患有消極性依賴的人大多都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做的事情都是別人認為對的、好的事情,或許在某一個時段裏面,他們可以為了去獲取關注而盡力將事情做好,但是都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更不能一不小心遇到困難,因為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決心和意志去解決困難。你們誰見過,能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極致的人是被迫的呢?可能有,那他肯定要付出多幾倍的精力,可精力是有限的。

自尊自愛:

追求獨立自主是自尊自愛的表現。因為愛自己,尊重自己,我們才放棄外人對自己的看法,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並不會因為別人的否認就懷疑自己的價值,也不會因為遭遇低谷,就自暴自棄。對一件事情,我們敢於持有自己的看法,也無條件地接受可以促進自己成長的意見。因為我們愛自己呀!我們希望自己更好。

自尊自愛也是接受挑戰的動力,是勇氣的來源。因為能感受到周圍的人給予的愛,我們不懼怕去探尋未知的領域,也不懼怕失敗降臨,我們只需要去經歷就好,我們在經歷中總結經驗,拓展自我界限,從而完善自己。

現在我很感激我遇到的一位老師,他曾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告訴我:你去經歷就好了。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二

春節放假值班,閒下來閲讀了我的生日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於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讓自己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實脱節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於作繭自縛。“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應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取逃避,而是就應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動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現實、持續平衡。對於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持續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後易,徹底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己的滿足感;而對於承擔職責,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職責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對於尊重事實,2022對於各個行業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合我們自己的特點,找到2022年屬於我們的機會;最後就是持續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應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22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22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説“狹路相逢,勇者勝”,2022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三

《少有人走的路》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編寫,它是一本關於心智成熟的心理學著作。派克運用大量的心理學治療案例來啟發讀者學習愛、學習獨立,讓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成為一個更完善、更好的自己。

書中開篇就是以"人生苦難重重"最為闡述的根本,人們只有瞭解到這點,並接受這點,才能從苦難中解脱出來。遇到困難,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連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時間,希望問題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難的、坎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心靈就會得到真正的成長。自律和隨心所欲之間是以相互矛盾的,隨心所欲的結果常常是苦果,後悔過後又忘記,再次品嚐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擔起責任,然後才獲得相對的自由。

在自律部分,有講到父母的過錯,父母的關注與重視,將給予孩子自尊自愛,也就是建立良好的價值感。一個有強烈價值感的人才會去更好的約束自我,實現自律。

忽視問題的存在,反映出人們不願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使人感覺痛苦。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只有通過我們從小培養的好的自律方式去解決。

很多人都有書中所提到的輕微神經宮能症和人格失調,所謂神經宮能症就是把問題都歸結於自身,而人格失調者則把問題都推到別人或者其他環境等等上面。這裏面還提到了,缺少關愛的孩子自慚形愧,認為自己不夠可愛、缺點大於優點,他們從來不會想到,這是根源於父母缺乏愛和照顧。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經驗,讓心智不斷成熟,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神經宮能症患者讓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調者卻讓別人活得痛苦。"

我們越是瞭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瞭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而我們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地圖,才能循地圖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對於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反省內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於觀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選擇後者。人不僅對別人撒謊,也對自己説謊。但很多時候我們又需要限制性地表達個人意見。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實也就成了壓抑,所謂自律其實是一種彈性的應對方式,正如對孩子的教育,懲罰性引導和關注同樣重要,這樣才可以建立正確的規則。萬物無不是一種柔性平衡。也許《道德經》中的無為才是一種最高境界,沒有控制與被控制,不強加個人的偏見,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揚要過簡單的生活,但是,你體味過什麼是複雜,什麼是簡單麼?這種無思考的吃飯、睡覺、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種無知呢?你無知,又怎知這種簡單生活是最快樂的呢?這種選擇僅僅表明你沒有選擇罷了。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讀《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四

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個人的工作和學習壓力都很大,我們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去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同時不斷充實自我提供正能量,為此,我發現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活得很好,周圍人、事、物更和諧。

工作之餘,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少有人走的路》,它是由美國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著作。在書中作者寫到:“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看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句話:“先苦後甜,苦也是甜;先甜後苦,甜也是苦”。

我們總在説我們的子女,我們的學生,你們現在不吃苦,以後有你們吃苦的時候。其實,這個現象並非只是發生在孩子身上,很多的成年人也是如此。比如書中説到我們上班總是先處理容易做的工作,然後剩下棘手的問題,即使處理這個問題只需要一個小時。我們通常選擇花費七個小時去擔心這個棘手的差事,然後在最後一個小時去完成它,而非最先處理這個問題,然後享受剩下的七個小時。

為何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自制力,能避免一時安逸的惡果,卻有相當數量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最終成為失敗者?其中的原因,目前醫學界尚無定論,但大部分跡象表明,在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當大的作用。

無法推遲滿足感實際是缺乏自律。在我看來,自律就是自我約束,約束什麼,怎麼約束其實是沒有實際的概念。而在作者派克看來,自律包含很多的內容,這本書幫助我深入瞭解了“自律”,並且讓“自律”具有可操作性。自律應該是認清問題所在(尊重事實),以解決問題為首要(推遲滿足感),不能趨利避害、逃避責任,然後做出取捨(保持平衡)。“要使心智成熟,就須在彼此衝突的需要、目標、責任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這就需要我們利用機遇,不斷自我調整。”

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了解自己,也讓我們誤認為我們很瞭解自己,而事實並非如此,正如作者派克所述,尊重事實,為自己畫個清晰的地圖,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周圍的環境,反省自我並不斷修正自己的位置。

少有人走的路的讀後感 篇五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應對苦,應對餓,應對困境,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困難,對於弱者來説是一個萬丈深淵,對於強者來説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應對這麼一個巨大的財富,我們當然要撿起來,人生就是積累的過程嘛。期盼成長就要應對所謂的生活煩惱,看過這本書,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應對,然後理解。

作者首先讓我們認識到問題,應對問題,並研究問題的根源,慢慢地教會我們愛的方式,鼓勵我們堅定信仰,真正的愛,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執着於痛苦,而是微笑,應對然後理解,樹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生活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教會我們讓心靈成長,讓心智成熟。

並且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忙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温一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前程,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温一暖的名字,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

讀《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覺就想起這樣的詩文,做一個幸福的人其實很簡單,給我們的心塗上幸福的顏色,應對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樣的胸懷,應對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一温一暖的一一光下。

書中反覆強調真正的愛,我們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一樣,有過愛才能瞭解愛,有過執着才能放下執着,有過應對,才能夠真正無畏。

少有人走的路並不必須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條充滿幸福快樂充滿愛的指引人心靈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六

最近有幸拜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當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

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精神寄託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

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須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説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知道而已。

當你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可能達到“神”的境界的。

很感歎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

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説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必須如此。

現在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

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

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麼難,讓心靈成長有多麼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過於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於現在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侷限於自己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