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精品多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一

你一定不會想象我正在聽一堂關於財務戰略的培訓課,而此刻卻是左手一本書,右手一個本,一支筆。昨天衞老師帶領大家的討論太熱烈了,我迫切地希望把讀書會的一些心得加以整理。

哈哈,這本書你一定知道。是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我們一起走,走的艱難,走的不知所措,卻也逐漸走出了自己的腳步。《少有人走的路》開篇直接點題,人生苦難重重,而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迴避問題,逃避痛苦,要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通過自律,解決人生問題,消除人生痛苦。

所謂自律,其原意是常人理解的自己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而在本書中所理解的自律是昇華的,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根據自己的善良意志,按自己頒佈的道德法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看似簡單的概念卻引發了書友們的不同理解,而昨日讀書會的一個詞打開了我的一些思考——地圖。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是一張地圖,每個人都有一張自己的地圖。我們希望這張地圖抑或完美,抑或有缺撼,都是屬於自己的地圖,都由自己來完成繪畫。但現實中,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或成長環境的不同,工作性質的需要,尤其還會受到時代的變革、各種文化理念的演變和社會不斷進步的衝擊,地圖本身又需要不停修改。

當我們用已形成的地圖,已形成的處事模式,已形成的潛意識理念對待世界、對待身邊人和事的時候,就會面臨一些痛苦,而自律自然就成為個人成長的一項重要課題。我們一旦用適合自己的自律規則去面對世界,面對生活,我們就擁有了一張屬於自己的地圖,這張地圖會發生移動和變化,最終變得豐滿而又充滿力量。

讓我們值得關注的是,現實中幾乎沒有一張地圖是完美無缺的,通過自律不停地去修復屬於自己的這張地圖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所以這裏我們再次回到參加該書會的初衷,大多數媽媽都是帶着問題、帶着希望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甚至是如何能改變、改正孩子目前的不足和問題前來的。

我們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媽媽和孩子各自擁有自己的地圖,各自描繪和修改自己的地圖,不能越界。在需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相對成熟的顏料色彩引導孩子去繪製他的地圖。彼此的努力加在一起繪成一張更加美麗的地圖,這樣的自律使我們的內心不再焦燥,也讓孩子充滿自信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自由。

老師正在敲黑板,關於企業的本質,傳統意義是以獲得利潤、企業最大化為目標,而現代管理中企業的本質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組織,為社會創造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以客户和員工為中心。

哈哈,是不是聽起來有些道理?當我們的目光不再緊盯着孩子的成績,不再敏感地發現孩子的各種問題,而是聚焦自己的成長,甚至學着去幫助、影響他人的時候,共贏的效應自然而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二

在素質班的要求下,我翻開了一本以前從未聽説的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傑出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後才出現在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共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説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説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時間不同而已。規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但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勇敢面對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病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困難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個習慣,比如説在吃一碗雞蛋麪的'時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愛的雞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選擇都是把蛋留到最後,即使吃麪的時候有點勉強,但是有蛋在後面等着我,所以最終的感覺大多還是滿足。這不也是一個推遲滿足感的過程嗎?呵呵……

很幸運有機會了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會自律,學會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的主宰,用積極平和的心態迎接生活!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三

我想我恐怕患了拖沓症,買了很多的書,下載了很多的資料,可是時間和精力都沒有完全用在書上,我想也算是一種心理疾病吧,只是有這種毛病的人多些罷了,所以在20xx即將來臨的時刻,好好的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一年來哪些習慣是值得堅持發揚的,哪些習慣是必須摒棄改變的。我想在一年間把買的書收集的資料好好的消化掉是最應該做的事情,20xx年我讀了很多書進步很大,後來就差勁很多,這個讀書還是要堅持好的。

《少有人走的路》是08年買的書,也是看了很多遍都沒有看完的書,主觀原因是做事情缺乏堅持,虎頭蛇尾,淺嘗輒止。客觀原因是因為心理學的著作讀到後面,難免枯燥,學術詞過多,抑制閲讀樂趣,然而就如同偏食不利於身體成長,偏學也不利於一個人整個知識體系的建立,所以第一本必須拿下的書就是《少有人走的路》。

之前我讀了《金字塔原理》學習了金字塔寫作邏輯,也希望用這種思維邏輯去寫寫讀後感,看看效果如何。

“問題與痛苦”這個話題作為該書之作多少讓人有些詫異,畢竟在這個世界中,大部分宣揚的都是美好的積極的向上的,給讀者帶來美好的憧憬,催人上進,諸如什麼偉大的復興之類的,而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卻是不多的,然而細細讀來卻是茅塞頓開,有種醍醐灌頂的大悟。

當今國人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中,人人都渴望成功,卻又找不到成功的真諦,相反一些所謂中國特色式的成功經驗卻被人們傳頌,卻不知這些所謂的經驗與普世價值相距深遠,格格不入。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給我們指出一條成功的正確的方向--自律。

人生中兩點之間直線未必最短,同樣人生中不可能靠投機取得一切,面對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唯一可以依賴的方法就是自律,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帶領自己走向未來。

做管理的三年中,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就是想成長的不用你去管理,不想成長的你管理也用處不大,一切都看自己,看自律。自我成長也看自律,別人終究是外人,如果內心深處不去改變,則一切外力都是徒勞的,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壞了大事。

曾經的我非常的痛恨源源不斷的問題,就比如工作,一個問題去掉後一個又接踵而至,讓人心煩不已,所以我經常自嘲,男人也總有那麼幾天不舒服,心情煩躁,食慾下降。自律可以讓我們對問題有新的認識,看問題的眼界與眾不同,我們可以發發牢騷,但是我們知道那只是讓我們發泄的一種小手段,不會因為問題和痛苦讓我們沉淪,不會破罐子破摔,去樂觀面對問題和痛苦,擁有一顆強大的心。

現在看來既然人生苦難重重,所以心態也就順了很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一切都會不錯!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四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靈活運用傳統心理分析方法去解決人生的衝突和難題的書,讀完本書給我最直觀的的感受就是心靈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本書的作者是斯科特·派克,畢業於哈佛大學。書中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

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自律這部分。書中開篇就是以“人生苦難重重”最為闡述的根本,人們只有瞭解到這點,並接受這點,才能從苦難中解脱出來。遇到困難,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連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時間,希望問題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難的、坎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心靈就會得到真正的成長。

自律和隨心所欲之間是以相互矛盾的,隨心所欲的結果常常是苦果,後悔過後又忘記,再次品嚐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擔起責任,然後才獲得相對的自由。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

讀《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五

最近有幸拜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當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

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精神寄託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

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須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説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知道而已。

當你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可能達到“神”的境界的。

很感歎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

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説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必須如此。

現在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

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

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麼難,讓心靈成長有多麼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過於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於現在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侷限於自己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麼難。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六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能夠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夠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鋭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説: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用心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持續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願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此刻正在寫這篇讀後感,其實已經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應對現實,放下搞笑的遊戲和小説,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但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簡單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簡單,當我寫完之後,感到情緒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常會出現,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用心的態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後告訴他們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夠。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麼就能夠再得到一塊糖。然後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並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後,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後都獲得了成功,成為傑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應對糖的誘一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潛力在今後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僅是付出,不僅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願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職責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潛力的退化。“付出真愛的人,就應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因此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闢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後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務必持續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個性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着永不恐懼,而是應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一習一,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選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到達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而且值得一精一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