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童年》有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13K

讀《童年》有感精彩多篇

讀《童年》有感 篇一

爸爸媽媽常對我説:“窮人的孩子早 當家”,可我卻把它當做耳旁風,從來都沒有去想過它的意思。直到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才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高爾基出生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裏,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跟隨母親來到了外公家。外公的家在一個專門做染布的小鎮上,街道上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在這個又破又小的家裏,住着七、八個人。因為家裏窮,高爾基一直沒上學。後來等家裏的經濟條件好了一些後,他終於上了學。

可是,好景不長,沒多久,高爾基的媽媽離開了他。等媽媽再回來的時候是和一個叔叔在一起,高爾基很不喜歡這個人,但高爾基還是個孩子,不能説服媽媽。最終,他不得不承認這個繼父。

有一天,高爾基從學校回來後發現家裏有一本書,在那時,他的家裏能有一本書已經很好了。於是,高爾基便拿起它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當讀到其中一頁時,他高興極了,因為裏面夾着一張10元的戈比和一張15元的戈比。高爾基小心翼翼的拿了那張10元錢,因為他知道:雖然家裏不富裕,但10元錢在這個家裏還是可以經常見到的,而且,這些錢足夠買許多面包、火腿腸,還能買一本最近班級裏很火的《魯濱遜漂流記》。

第二天,他回家的時候媽媽問他是不是偷家裏的錢了,高爾基承認了,媽媽沒收了他的書和食物。高爾基就這樣度過了他的童年:許多人擠在一間小屋裏,好久沒上學,媽媽失蹤,想買東西不能劇買。而我們的童年呢?城市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家都被嬌生慣養,沒吃過一點兒苦。想要東西只要一張嘴,就行了,可即使這樣,仍有許多人不滿足。這樣一對比,我們是不是很地主幸福?應該學會感恩呢?父母給了我們許多的關愛,不就是想讓我們過得更好,學的更優,將來飛的更遠嗎?為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呢?因為他們吃過苦,不怕艱難。我們一遇到事就依賴父母,不會自已學着去承擔。這本書告訴我遇到困難自己解決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長大才能獨立,才能更好的適應生活環境。高爾基的童年還讓我知道,我們是幸福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應該好好珍惜我的童年!

讀《童年》有感 篇二

《童年》讀書筆記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些書籍,並讓我們寫一篇讀後感。我讀了兩本,一本是《少兒孫中山》,另一本是高爾基所寫的《童年》。我覺得這兩本中《童年》比較吸引人。

《童年》是一本自傳體小説,這本書使我瞭解了高爾基的童年生活。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脣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譁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裏溜出去了。可見,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為教師都不喜歡他,後來老師讓他退學,不過這並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上的幾條骯髒的街上閒逛,細細地察看鎮上的喧鬧的生活。後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裏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阿廖沙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得很好。

我讀了這本書後,十分敬佩高爾基的精神,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童年》有感 篇三

寒假裏,我認真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感觸很深。

高爾基在4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便和母親去外公家住。高爾基的兩個舅舅心狠手辣,經常欺負他。外公十分貪財,嫉妒好心人。因此,他和母親天天被罵。而外婆卻是一個善良、好心腸的老人,她經常護着高爾基,不讓外公找他的麻煩。外婆還經常給高爾基講故事。可最後,高爾基依然被狠心外公趕出了家門,出去流浪。

讀完這本書,我真為這悲慘結局而傷心。想想高 爾基的生活環境,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一個好似地獄,一個好似天堂。高爾基當過跑堂,當過看門人,當過搬運工,拾過破爛等。而我們生長在蜜罐裏,什麼事兒都不用操心,連家務活都懶得做。高爾基在冷酷的舊社會裏登了一篇短小説,他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如果換成我們當中的一個人,誰敢那樣做?不敢!高爾基從出生的那一刻到十一歲之間,捱了許許多多打、罵,但他都沒有哭,很鎮定。他10歲前死了父母,他想過死嗎?我們現在的兒童,一遇到解不開的事兒,就哭爹喊孃的,有的甚至想過自殺。高爾基的童年是苦難的,但正是苦難磨練了他頑強的意志和剛毅的性格。看來,苦難有時也是一筆財富。再看現在的我們,有父母的關心愛護,有老師的指導教育,也不受其他人的欺負,不用當搬運工就有書看、有衣服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聽父母老師的話,上課專心聽講,長大報效祖國。

讀後感精選 篇四

《童年》是一部自傳體小説,作者高爾基通過自身永年的經歷深刻反映了——不幸夭折的小茨岡,早年喪父的作者本人等俄羅斯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歌頌了善良的外祖母、彼得伯伯等俄羅斯下層人物,同時也鞭策了那些醜陋無知的小人物。整個《童年》就是一部外祖母養魚、影響、塑造高爾基的人生紀實。這也就是他的藝術特色所在之處。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高爾基那種熱愛學習的精神,而外祖母就是他文學天賦的啟蒙人。1878年,下諾夫哥羅德當時的主教來講課時,高爾基僅憑記憶,便以詩歌的形式給他講出許多民間故事,使人們都對他刮目相看。外祖母以自己做人的道德力量對人生真摯的熱愛,從小就為高爾基墊下了不懼邪惡,追求真理的精神的“根”,這一切都使高爾基終生難忘。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高爾基從小就受到靠自己的雙手戰勝困難的訓練。他為了交學費,不惜承認同學的歧視,沿街撿破爛兒換錢。當他因學業出眾受到學校獎勵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將得來的嶄新的一本書送給當鋪,換回五十戈比交給外祖母維持生活。由此可見,高爾基學習時那種刻苦的精神及他孝敬長輩的孝心是多麼可貴呀!

和高爾基一比,我們這些生活在好的條件下而又不努力學習的孩子豈不臉紅?我們豈能不佩服高爾基的這種精神。而我們呢,則應該努力奮進,朝着我們各自的目標“衝”呀!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惡劣的環境下,因為外祖母的影響而養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是難能可貴!由此,我們應該向外祖母説聲:“謝謝你,賦予了世界一個這樣優秀的文學家。”

讀《童年》有感 篇五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爾基寫的一本書。這本書中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生活。高爾基是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他三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帶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這裏,家庭成為了爭奪利益的地方。幾年後母親患病去世,外祖父破產,他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書中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知,湧動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父親的離去這章讓我印象深刻。父親的去世對家庭影響巨大。但這時阿廖沙還不知道父親去世了。外祖母和母親都在哭。這時母親告訴他,他才知道父親離去了。

高爾基通過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生活中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只要我們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黑暗終將過去,美好的未來終將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