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傷仲永》有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讀《傷仲永》有感(多篇)

傷仲永讀後感 篇一

《傷仲永》是我前幾天學的課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傷仲永》是北宋時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方仲永的神童,5歲時就能隨口作詩,後來因為不學習,最後成了普通人的故事。

我讀了這篇課文,忽然想起了前幾年網上廣為傳播的一些十幾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現在已經默默無聞了。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神童就不好好學習了。這些事使我感到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天資再好的人,不努力學習,那還是不能成才;天資再差的人,只要好好學習,也能成才。天資的好壞只是一個次要的條件,學習的努力程度才是主要的。先天條件的好壞,不能阻止你成為一個偉大的或有能力的人,只要你後天努力學習,你就能成功。

如果傷仲永努力學習了的話,那麼北宋的史書上一定會有一個叫傷仲永的賢臣,或文學家,或科學家。而他卻被父親拉來拉去四周拜訪鄰居,荒廢了學業,成了個普通人,消失在人山人海中。

父母啊!讓你孩子學習吧!這樣他們才能成大器呀!

有天資的人啊,努力學習吧!否則你也會成了個普通人,毫無蹤跡。 沒天資的人啊,更努力的學習吧!竟然你已經是個普通人,跟有天資的人相比落下一大塊了,如果你不學習,不僅追不上他們,你自己不就比普通人更差了嗎?

讀傷仲永有感 篇二

《傷仲永》一文通過敍寫方仲永從年幼時天資過人,到長大之後“泯然眾人”的變化過程,並點明方仲永是因為後天的不努力,不爭取學習機會,及最後一絲希望也沒了的事。我認為人的才能知識決不是可以單單的去依靠天賦,而且要注意培養後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學習能力,強調了後天的培養比自身的天賦重要的多。

對才能的發展也很重要。比如説:李賀,李賀七歲就能寫文章,這不是天賦嗎?但是李賀後天也非常努力。他每天日出之時,就騎着小馬兒,和書童一起,揹着書,看見一事一物,便作一詩,到了太陽下山時,一篇詩就寫好了,這不是後天的學習嗎?再比如説:王安石,王安石小時候住在臨川城內,離他家不遠就有一個麪館,王安石每天上學都要從這家麪館面前經過,並經常在這裏吃早點,久而久之,與麪館的老闆和夥計都相識了。一天,王安石又到那家麪館吃飯。進門後,挑了一個位子坐下來。老闆和夥計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給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見後進門的人都吃上了面,便問跑堂的夥計:“師傅,我的面好了嗎?”跑堂的夥計答道:“就來。”不一大會兒,只見跑堂的夥計手裏面拿着一雙筷子交給王安石讓他自己去端。王安石一不計較,他走到廚房,只見灶墩上放着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麪,滾燙的麪條快要溢流碗外。

大師傅笑眯眯得對王安石説:“你要是可以把這碗肉絲麪端到外面去,而且一滴不灑,算你白吃,不要錢。”王安石問:“此話當真?”“一定”大師傅説。王安石用筷子輕輕往碗裏一伸把麪條挑了起來,碗裏自然就只剩下一半的湯了。這樣,王安石左手端起湯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麪條,順當當的把一碗麪條端到了大廳前,吃了起來,麪館裏的人都翹起大拇指稱道:“王安石真神童啊!”王安石長大後更加酷好讀書,勤于思考,吃飯和睡覺的時候都捨不得放下書,而且他讀完書後還經常默默地思考他讀過的內容,有時和別人在一起,也還在想着書中的內容。

因此很少有人看到他笑。他在常州做太守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宴會,酒席宴上有一個人歌舞取樂。忽然,王安石大笑起來,大家不懈其意。猜測是那個名伶表演的實在太好了,使得太守很高興,於是重重的賞賜了那個名伶,説:“你能讓太守高興。值得獎勵!”只有一個人感到懷疑。認為太守不是因為這個而笑的,於是找了個機會,問王安石當時為何發笑。王安石回答:"我那幾天在想道家的《常卦》,怎麼都不理解,吃飯的時候突然想明白了,實在是太高興了,不由得笑了起來。

最後王安石成為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這些都與他後天的努力與培養密不可分的。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我認為後天的培養與教育比天賦要更重要!

傷仲永讀後感 篇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今天正在上語文課,老師讓背誦《傷仲永》,同學們都在認真的背誦,因為我早就背過了,於是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文言解釋,懂得了文章的意思後,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仲永小時候,由於出生在一個家境貧寒的家庭中,沒有書具,想學習都不能學習,五歲時哭着要求,才得到了父親借來的書具。不像現在的我們,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習用具更是應有盡有,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良好的條件,認真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可神奇的是仲永剛一開始“即書詩四句”竟然“指物作詩立就,其紋理皆有可觀√本站★√者”,於是“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但是仲永後來卻成了“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仲永變成這樣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可見人不管有多麼聰明,如果不用知識來填充頭腦是不行的。如果仲永的父親讓他去讀書,而不是貪財,每天拉着他“環謁於邑人”,仲永的聰慧肯定能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可是他的父親不可理喻,他害的仲永變成了“泯然眾人矣”。可見其父因貪圖小利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王安石説的不錯,“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有先天智慧的人,不能“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沒有先天智慧的人,要“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沒有先天聰慧沒關係,只要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照樣優秀!

總之,我們應該為仲永的遭遇感到惋惜,更應該汲取其教訓,好好利用當前的優良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更大貢獻的人,而不是像仲永一樣,最後“泯然眾人矣”。

讀《傷仲永》有感 篇四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的是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他智慧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非常好的文章詩句。方仲永的父親為此天天帶着他去別人家炫耀,卻沒有意識到要讓方仲永進一步接受更多的學習教育。結果方仲永的詩詞才華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麼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眾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差不多一樣了。

這件事情,揭示了天分與勤奮的關係。天分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好的天分必然是重要的,有天分的人,只要付出比平常人少一點的努力,就能輕易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如果一個人有天分,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容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但是,有天分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有再多的天分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的。

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分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他們的天分可能很是一般,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為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是後人的榜樣,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些成功的背後,就是他們的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有天分的人,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沒有天分,也不一定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再有天分也好,但如果自己不勤奮,必幹不成大事,甚至養活自己都非常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沒有什麼天分,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也一樣可以成功!

讀傷仲永有感 篇五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傷仲永》。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五歲時,就會做 出頗有文采的詩,成名後,父親為了貪圖名利,讓方仲永放棄了學習,帶着他到處 拜訪、題詩,因為他不再努力學習,最終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讀了這篇文章,我既替一個有着極好天賦的人沒有成才感到惋惜,又受到了 深深的觸動。l‘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一個有着輝煌成就的人,他們無 一不是通過刻苦學習才取得成就的。如果你從小就有着非常聰明的頭腦,可仗着 自己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優點而不去努力學習,最後你不會比普通人強到哪 JL去。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寫出了告誡我們努力學習的句子:“書山有路 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又有 多少名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在學校,被老師稱為笨 小孩,最後退學。可他沒有放棄學習,最終成了大發明家。一個人不一定小時候 學習好,就可成為名人;也不一定小時候學習不好,就成為普通人。只有你不斷 努力地刻苦學習,才有可能達到輝煌的頂點,方仲永、愛迪生不就是一個很好 的例子嗎?

方仲永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們要向那些有成就的偉人學習,學習他們 那種刻苦精神。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利用好時間,奮發努力,掌握本領。只有這樣, 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傷仲永讀後感300字 篇六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文言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味“神童”最終淪落成為常人而惋惜。我覺得仲永之所以變化為常人有幾個原因:

1、仲永沒有遇到有利於他的成長學習的環境。

2、父親貪圖小利,目光短淺,鼠目寸光,不讓仲永學習。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汗水。只有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才能得到回報。天才如果不學習,最終就連常人也不如。

第一次月考也快到了,我要認真複習資料,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我們付出心血,付出努力,才能收穫回報。我雖然只是普通人,但我希望,我會克服一切學習上的困難的。

我要努力,再努力,爭取拿下一個好名次,加油吧,我一定會成功的!

傷仲永讀後感 篇七

小時候才華橫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眾人”了!

讀罷此文,我不禁為之心“傷”。

我“傷”愚昧無知、貪圖蠅頭小利的方父,正是他的“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讓不學能詩的天才神童過早地夭折了!

我“傷”盲目起鬨、推波助瀾的邑人,正是他們的“稍稍賓客其父”“錢幣乞之”,讓少年早慧的英才溺亡於眾人的吹捧聲中!

我更“傷”毫無主見、不思進取、整日隨其父“環謁於邑人”的方仲永,正是他自己“不受之人”,而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天賦異稟,直接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俗話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會落後”。道理再明白不過了———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再好,後天不琢不學不勤不練,也會成為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因此,方仲永由神童而才能喪盡的故事,不單令人惋惜,更令人警醒。如果方仲永能立場堅定地對他父親的“環謁於邑人”説聲“NO”,變“不使學”為 “我要學”,如果方仲永能抵制住邑人“錢幣乞之”的誘惑,變四處招搖為潛心學習,如果方仲永能變“受於人者不至”為勤學苦練學貫古今,那一定是另一番結局,今天人們也不再是“傷仲永”,而是要“贊仲永”“學仲永”了?

因此我認為,仲永的衰退無聞責任更多的在自身。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會充分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自己有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會牢記“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把“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當作座右銘,時刻警醒自己,努力學習,讓後天的勤奮與先天的天賦完善結合,做一個國之棟樑;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即便小有成就,也決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自我滿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使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不斷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讓我們都從方仲永的故事中成長起來吧:不貪圖安逸,不滿足於現狀,做學習的主人,勤奮上進,志存高遠,不斷超越自我,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之材。

《傷仲永》讀後感 篇八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方仲永》,它是一篇簡短的文言文,可它卻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故事……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如果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舉世聞名的才子,成為國家的棟樑。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後天的努力。

方仲永變成了普通人,責任全在他的父親,因為他不讓方仲永接受後天的教育,這樣,儘管方仲永的天賦是多麼的高,他所掌握的知識只不過是那麼點,而他不再更新這些知識,不再添加,當人們聽多了,對他的知識透徹了,他也就變成普通人了相反,那些天賦很差,不是神童的人,經過刻苦的學習,比別人多的付出,一定會從不是神童的人,變成神童。所以説,天才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落成普通人,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就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的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的學習和工作,終於打下了相對論的基礎,所以,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就。

天資,是上天給我們的恩惠。上天不一定公平——一些人天資聰穎,一些人卻一點也不聰明。但是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學習,好好學習,不論自己的天資是否聰穎,總有一天,你終能成功!

《傷仲永》讀後感 篇九

讀《傷仲永》有感,我不由感慨:千奇奇才毀於一旦。文章講敍了一個天才神童由於不學習變成普通人的故事。

在這件事上,仲永並不是不負責任,但他的`父親要負主要責任。如果不是“父利其然也”,如果他沒有“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相信十年之後,朝野必又添一前無故人後無來者的曠世奇才。其實仲永的身世便是不幸的,方家“世隸耕”其父母必是無甚文化。也不知道讀書有用,只為眼前鄉鄰的一點小小利益,就放棄了兒子的前途。

再説仲永,仲永十二三矣,尚不知學,以至其泯於眾人。因為他從小就不知道需要學習。

我似乎是明白了王安石為何而傷,仲永之才千古罕見,只因不學泯然眾人矣。

想起我的兒時,我雖不算天才,可天資不差。記得四年級,那一整個學期我都在打鬧,不知認真讀書。後來,期末考試,我發揮失常了,這是個深刻的教訓,雖説我現在還是有一點那什麼,不過好多了。

説到最後,不得不説仲永是個好老師,他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教會我們要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