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范仲淹宰相全傳》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99K

第1篇:讀《范仲淹宰相全傳》有感

讀《范仲淹宰相全傳》有感

讀《范仲淹宰相全傳》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范仲淹宰相全傳》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出自偉大的民族英雄——范仲淹之口。范仲淹一生為了國家的興旺,百姓的幸福,社會的安定,直到死也要將自己的俸祿給窮苦百姓開荒種地。今年寒假,我讀了《范仲淹宰相全傳》這本書。

我從書中瞭解到:范仲淹一生為人樸素,在南都學舍,每天只吃一塊凍粥,好友劉子杭給他送好酒好菜,他怕吃了好的,以後就咽不下粥了,拒絕好友的好意。他為人清廉,當了通判卻不收老百姓、官員的一兩銀子,還要知州認自己收刮老百姓錢財之罪;他先天下後自己,他冒死去建築大壩,修築水利,只為老百姓不再流離失所;他不畏權貴,三番四次的冒死相諫皇上還怒斬皇侄,不怕死也要向皇上獻上《百官圖》,以揭露官場之歪風;他威震邊關,建城堡、種糧食、操練兵與民同樂,打得西夏元昊只能向大宋稱臣。可惜范仲淹建立起的改革新政卻失敗了,他在惋惜中去世。

從范仲淹的故事我聯想到我國曆史上還有很多很多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英雄人物,像正直廉潔的.包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為公的孫中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他們把個人的利益置之度外,一心想着國家。

正因為有許許多多的英雄,才迎來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可是我們身邊卻有一些官員不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坑害人民,最終成為階下囚。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都應該像范仲淹一樣,一定要遵守此信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我們長大了也要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有益的行動,為人正直、服務人民,做一個范仲淹式的好公民

第2篇:讀《范仲淹宰相全傳》有感

這篇讀《范仲淹宰相全傳》有感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讀范仲淹詞有感

國中時學到了范文正公的文章《岳陽樓記》,至今不忘,每每背誦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時,都不禁產生一種崇敬的感覺,范文正公真是太偉大了!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盪滌着我的靈魂。

這期間也曾接觸過范文正公的其他詩文,如《漁家傲》等,這些也讓我背的朗朗上口。

昨天,我看了一本叫做《宋詞鑑賞辭典》的書,對《漁家傲》內中的含義也重新温習了一遍。多次咀嚼,卻讓我對范文正公產生了一絲懷疑。范文正公真的有那麼偉大嗎?

詞被稱為“詩餘”,在宋代是不被人所看重的,因而許多人在重視詩歌和文章的社會教育意義的情況下,對詞則顯得隨便的多。 因而在宋代的詞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人們的真實面孔,體現了人們的真情實感。如歐陽修,作為宋代的一代文宗,他的詩文是嚴肅的,正統的。但在他的詞中,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歐陽修。如《生査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温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當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覺得正是因為在詞中體現了有宋一代詞人的真情實感,而宋詞才成為宋代文學的象徵。

因而,在這首《漁家傲》中,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范仲淹。第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説,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峯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説:“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詞裏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説而來。“無留意”是説這裏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在這裏面我覺得也包含了作者對延州這個地方毫無留戀的意思。而後面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則更體現了作者希望早日回到京都或家鄉的心情,而在這裏面,我卻沒有看到范文正公慷慨報國的心情,也沒有看到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只是因為不得已而留下罷了。(注:幸虧那些當兵的不認識字,他們要是瞭解了範公這首詞裏面的意義的話,那可不得了,要軍心大亂啊,范文正公這是明目張膽的擾亂軍心啊!這可是軍中很大的罪過啊!作為軍中最高將領,竟然厭戰,竟然心生退意,怠慢軍心,砍頭也不為過。)

我又返回來反思范文正公《岳陽樓記》裏面的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多次琢磨之下,我覺得范文正公的話有點問題。范文正公一直在憂,一直忙着在憂,他何時去幹呢?為什麼不“居廟堂之高則致其君於堯舜,處江湖之遠則教其民以忠孝”呢?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這難道不是對君對民最好的報答嗎?為什麼不能經過自己長期的奮鬥之後像陳摶老祖那

樣喜聞趙匡胤登基摔下驢背而先天下之樂而樂呢?

《岳陽樓記》中的那些名句體現了范文正公的虛偽嗎?還是范文正公尚未通達呢?

管窺之見,請諸位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