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W

【引言】《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共含3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第1篇:《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給你一篇《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華應龍的《我這樣教數學》吸引了我的眼球,翻閲起來。再結合自身在教學中的感受,總感覺自己練習課不是那麼會教,因此一開始我就看了其中有關“多位數減法練習課”的.教學實例。想從華大師那裏學到一些有關練習課教學的“功夫”。

在這篇文章裏,華大師首先寫了課前慎思:練習課的質量取決於什麼。文中是這樣説的:練習課的質量取決於在一定的題量的基礎上,關鍵看思維的含量,看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確實,練習課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在枯燥的數學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神奇和魅力。在華大師的《多位數減法練習課》教學實錄中,在課開始就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小明將要參加一個夏令營活動,他爸爸給他買了一個帶密碼的旅行箱。他很高興,但過後他又想:萬一我把密碼忘了,可怎麼辦哪?我設什麼密碼好呢?而後爸爸和兒子就玩起了設密碼的遊戲。密碼箱上需要設三個不同的數字,開始設密碼,一步步引入新課的教學。學生便饒有興趣的設起密碼,通過想三個不同的數字,再組成最大數,最小數,最大數減最小數;再用減出的得數的三個數字,再組成最大數,最小數,再減——一步步深入教學,學生不但學會了三位數減三位數,還對這樣的練習課不是顯得那麼枯燥,而是興致勃勃,有一直想算下去的衝動。看了這篇,我深感佩服,練習課能上的如此精彩,甚至下課了,學生都是戀戀不捨的離開教室。也開始深思:為什麼自己上練習課總是顯得那麼枯燥乏味呢?總是感覺是為着知識的教授而在教授呢?確實,自己在以後的練習課教學中也要多注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要的是要創設一個比較好的情境,能讓學生如走迷宮一樣感興趣的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乾巴巴的走着小道,通過情境中的設疑讓學生一步步深入,從迷宮中走出,這樣學生也會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悦,對數學學習越發感興趣。

第2篇:《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範文。

”我的指導方法,顯得很籠統,而華老師的指導方法很具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於是,我也把這樣的讀題方法介紹給了學生,結合本班學生讀題時經常有跳讀的現象,這是讀0.7、0.8遍的現象,以及遇到學生做錯題時,就問學生是否認真讀題?

讀了幾遍,用實例教育學生,相信效果會比直説道理更有效。另外,波利亞説過:“對你所不理解的問題作出答覆是愚蠢的,為你所不希望的目標工作是悲哀的。”這一句名言也很適合教育本班學生,因為他們經常在老師提出問題後,就看似轟轟烈烈地回答問題,可是這其中卻有一部分學生濫竽充數,實際上他們説的話語該問題沒關係,而不能達到真正理解的效果,所以把這句名言跟學生分享後,不斷提醒,要對理解的問題作出答覆才是聰明的。通過這個事例逐漸達到改正“亂回答問題”的目標。

我覺得這三個標準很實在,簡單明瞭。第一個標準“吸引學生”,我很認同,每次我們外出聽課時,凡是能吸引在座老師聽得津津有味的課,都會受到老師們和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

所以,在課堂上,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從學生眼神中可以判斷這節課是否成功,當學生的眼神能緊緊圍繞你轉的時候,學生正聽得入神,當大部分同學的眼神是呆滯的,那麼作為老師要趕緊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有一次,學校裏的主任來巡堂,當是我站在教室的後面,學生都轉過身面向我,很有熱情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她很驚訝,還以為我在講故事呢!其實,我當是在講一道“解決問題”的題目,把這道題與生活聯繫起來,讓他們身臨其境,想象後再理解,那麼學生會對這些題感到很熟悉的。

所以,要調動學生的興趣,跟學生的眼神溝通、肢體語言的恰當應用和對知識的講解方法是否到位都很重要。也就是説,一節好課的關鍵詞可以總結為:老師的人格魅力、數學知識的魅力、數學思維方式的巧妙。

第3篇:《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範文,送一篇給你。

《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聽過華應龍老師的課,他的課總給人一份啟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學創新讓學生進行富有思考的學習。2009年,我在一次“千課萬人”活動中買了華應龍《我這樣教數學》這本書。我又有幸仔細學習了華老師高超教學藝術,其中《角的度量》一課,相當精彩,給了我們一線老師很大的啟示。在本節課中,華老師主要組織了以下教學活動:

1、有效的情境創設

從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師問:角怎麼量?你會嗎?會量的請舉手!

2、角與量角器

華老師沒有讓學生馬上量角,也沒有讓學生來認識量角器,而是組織學生在“紙”的量角器上畫角。在畫的過程中不段引發學生思考:怎樣畫?要注意什麼?為什麼有不同畫法?讓學生明白角的頂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邊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

3、認識量角器

師:量角器上那麼多東西是幹什麼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應用

球門的設計與量角、風箏飛的高低與量角、椅子的靠背與量角,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無窮魅力。 給我的啟發:

1、我的數學課堂缺乏思考,總是為了教書而教。通過學習我明白,教和學是一回事,應當追問四個問題:第一,教(學)的是什麼?第二,為什麼教(學)?第三,怎麼做?第四,為什麼這麼做?也許通過這樣的思考,我們的專業才得以提高,我們的學生才會收益。

2、本色的課堂就是要使課堂教學顯得紮實和有效,本節課教師沒有隻侷限於用量角器來“教”學生學會用量角器,而是讓學生先溝通角與量角器的關係,接下來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就更深層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們發明的,量角也就不成問題了。本節課中,學生的練習也較豐富,該練的還是要練,體現了本色不改。當然,要上出數學課的本色,我們必須要有良好的教學素養,要有真的教學功底。

3、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們要不斷進行創新。他讓我們明白:堅守教學陣地的最好途徑就是不斷地研究,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想學生所想,不斷地讓學生學會思考。《角的度量》一課,情境創設(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應用(射門、放風箏、椅子)這些都不是華老師的首創,但華老師卻能在他的課中很好的運用,用得比我們好!更讓我們沒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過讓學生在“紙”的量角器上畫角來溝通角和量角器的關係。

看完全書,對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慚愧,華老師的專業奉獻,理論素養,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歷程中不斷錘鍊自己了。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3篇《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範文。

Tags:讀後感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