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我這樣教數學》有感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05K

讀《我這樣教數學》有感1

讀《我這樣教數學》有感4篇

幾年前我有幸在通遼市鐵路二小聽了華應龍老師的一節觀摩課及講座,在主持人介紹華老師時,我瞭解到華老師是全國特級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副校長,先後出版了《我這樣教數學》、《我就是數學》、《個性化備課經驗》等著作。華老師講授的是“我不是笨小孩”,在整堂課中,華老師通過“投石問路”的方法,讓學生知道,遇到不會的,等是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投”才是唯一的辦法,要大膽的去嘗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子。這種教育教學理念,讓我茅塞頓悟,反思了很多,需要進步的也很多。而後我拜讀了《我這樣教數學》這本書。

書中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在授課中用跟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體會、經歷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在過程中找到樂趣。

“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只有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學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在華老師的12個課例裏,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無論是引課導語、課堂小結、還是習題的設計,字裏行間透着如何對待生活、對待自己、對待人生,積極的去面對錯誤。正如書中所説:“教育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可能性”,一切奇蹟都可能在課堂上發生,其背後的哲理是:人,尤其是兒童,就是一種創造性、超越性存在。”

讀《我這樣教數學》有感2

暑假裏,我讀的是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這本書。該書詳細地記錄了華老師的12個精典的課例“角的度量”、“多位數減法練習課”、“中括號”、“長方體的認識”、“百分數的認識”……等把我們帶入了數學的神祕神奇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世界裏。每個例子都配以課前慎思、課堂實錄、課後反思及專家評析,讓人親歷專家的精品課是如何雕琢出來的。書中既有華老師的教,也有專家對他執教的課的評;既有他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人生的感悟。讀完後我的內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與敬意之情。

讀華應龍《我這樣教數學》有感

一、 精彩的課堂評價語言

我們平常的評價語言停留在“你真聰明”、“你真棒”等。在12節課中,華老師的精彩語言隨處可見,下面我摘錄一些與大家分享。

“呦,真會動腦子,雖然沒學過,有的人還真量對了,有的人雖然不會,但在動腦子,我覺得也挺好的。小夥子,帶你的量角器,到投影這兒來,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還沒學,不會很正常,但敢於嘗試,值得表揚。我提議大家為這樣敢於嘗試的精神鼓掌!”

“我想剛才舉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樣的。佩服!不過,我覺得要感謝這位同學,是他畫的角提醒了我們。”

“如果有一雙數學的眼睛,我們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麼用量角器來量角呢?想一想”

“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話,你會對同學們説些什麼呢?把你想説的話寫出來,好不好?”“有的問題華老師也不怎麼清楚。”

“那是怪華老師沒有給大家更多的時間。”……

二、別緻的教學設計

在他的課堂上,常常能看到“與眾不同”的教學設計。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這節課。如在教學《角的度量》這一課時,華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的情境。上課前華老師做了一個有心人:一開始,他認真地搜索了生活中的角,但發現都不需要度量的,因為大多數都是直角。後來,他發現衣櫃裏衣領的角千差萬別,進而發現牙刷也有非常講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後傾斜形成一定的角……經過反覆搜尋、思考和討論,最後選取了“滑滑梯”這樣既有趣又能引發學生學習需求的情境作為課題的引入。而情境中三個不同傾斜度的滑梯,既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又體現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響下滑速度(即刺激的程度)的重要因素。雖然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但現實中的滑梯幾乎都是標準的、安全的`,學生沒有思維上的對比和衝突,就不會有意識的去思考下滑速度與角的大小之間存在本質聯繫。“滑梯的角度多大才算合適?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度量角的大小了。”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願望和需求,“像呼吸一樣自然”地被激發了。接下來教師創設了一連串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在紙製量角器上畫角,用量角器量角;然後通過應用情境:誰放的風箏高?椅子的靠背多彎舒服?在哪個位置射門進球率高?……體會量角的作用。正是在這樣一種探究、質疑、推測的數學學習氛圍中,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像呼吸一樣自然”地被習得和掌握了。

有位專家評價道:“華應龍對數學操作活動別出心裁的設計與指導,對學生思維的有層次的開發,對探究體驗數學的本質、方法和數學學習過程的把握,對數學史料的靈活駕馭,以及在教中巧妙滲透情感、價值觀的做法,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是啊,我們每位熱愛教育的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堅持,堅持必定有收穫。正如華老師的體會是:要想從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裏所説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堅持思考、堅持創新。因為“創新思維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對每個問題進行長時間的反覆思考”,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達到“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第三境界了。到了這樣的境界,你也會説出“我是這樣教的”,別人在聽完你的課後,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怎麼沒想到”的。

借用華老師的一段話結尾華:“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意想不到地存着微妙的聯繫,關鍵是發現那份聯繫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當你深愛着這片大地,真愛着生活、摯愛着數學,你才會多情善感。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麗,才能看到感動我們的數學”、“我上出了一些專家認可的課,有人説我‘勤奮’、‘刻苦’,其實我自己不認為是‘勤奮’、‘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數學對我的青睞有加,享受生活對我的‘無微不至’”。

讀《我這樣教數學》有感3

讀華應龍《我這樣教數學》有感

這本書籍是開學初到圖書室精心挑選的一本好書籍,書名是華應龍的《我這樣教數學》。説到書籍我校教科室朱主任每次都在會上説到,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教師們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我們作為教師要活到老學到老,只有多讀書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吸取各種各樣知識的經驗,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和目標 。

最近我一直在認真地拜讀華應龍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的這本書,從中吸取他課前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 整本書來看給我的感覺就是華老師勤奮好學。找到俗語自己的數學教學方法,有獨特的色彩和光亮,有豐富而深層的意藴。我認為最成功的就是他把學生真正推到教學的核心地位,“讓學生像呼吸一樣自由。”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只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學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華老師的數學課,學生興奮,有激情,思維活躍,有創見。教學中體現着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注重學生的自主討論和活動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這本書展示了華老師的12節數學課,以及與這些課有關的課堂教學實錄、課前慎思、課後反思與專家評價。看了這些課,馬上想到了老師們説了千百遍的一個話題,要上好一堂課應做到什麼樣的特點。我覺得對課的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沒有固定的標準。結合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理解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我認為好的數學課是學生感興趣的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和在數學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往往是對數學感興趣開始的。好的數學課不避違出現差錯;好的數學課是引發人思考的課;好的數學課要體現數學的本質;好的數學課時自然流露的課。數學的自然不能脱離教學的總目標,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是自然的、流暢的。在華老師的這本書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研究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中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層。今後,我將會把華老師的這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將不斷的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追尋好的數學課,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讀《我這樣教數學》有感4

華應龍教授在我的眼中就是數學教育界的泰斗,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曾有幸在西安的一次國小數學教師培訓會上聽了華老師的一節數學課,感受頗深。當時就在想什麼時候能成為像華老師這樣的專家,把數學課上的出神入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這次有幸加入鄢幫會區級學帶工作坊,鄢老師讓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讀華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書的封皮上寫着:“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只有找準問題,才能做正確的事。找準問題,實際上是要在無疑處有疑,要突破思維定式,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正如這句話所説,華老師這本書正是指引我在數學的課堂上做正確的事。

《我這樣教數學》這本書展示了華老師的12節數學課,以及與這些課有關的課堂教學實錄、課前慎思、課後反思與專家評價。每一節課看着看着情不自禁的就走進了華老師精彩的課堂,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學生是真正的探究者、發現者,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發現方法,在嘗試中形成技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掌握方法,就像春風細雨,潤物無聲。華老師每一節課都能夠把學生推到教學的核心地位,“讓學生像呼吸一樣自由。”

看了華老師這本書有這樣一個問題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怎樣上好一節數學課呢?不正是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學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華老師的數學課,學生興奮,有激情,思維活躍,有創見。教學中體現着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注重學生的自主討論和活動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不就是一節成功的課嗎?一節真正的好課嗎?回過頭再看看我的數學課堂,經常都是我一個人的獨演,孩子們經常都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總是在批評學生和命令學生的狀態中結束自己的課堂,華老師課堂上的“歡聲笑語”也只是偶爾出現那麼一兩次,我這樣的課和一節好課真的是相差甚遠。

學校是放飛夢想的劇場,不管是國小、中學,還是大學。而學校正是給學生提供一個使得學習像呼吸一樣子自由的場所,我們教師正是把學生的學習掌控在自己的手裏。那麼如何才能像華老師説的那樣,讓教學像清溪那樣歡暢地流暢,像登山一樣拾級而上,去高峯欣賞更闊大的美景,這才需要真正的智慧。教學是有生命力的,教學的生命力不是“複製”而是“刷新”。這是華應龍老師常説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來矢志不渝的追求。其實,這也正是新課程對廣大教師的要求,也正是我們教師應該給自己提的要求。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把學習當做每日必乾的事,把每一節課都當做不可重複的表演去排練,可能我的教育生涯永遠不可能達到像華老師的境界,但我可以執有像華老師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熱情,去面對我的每一節課每一位學生。

Tags:有感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