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陳立博士《重構高效課堂》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9W

暑假期間,我再次讀了陳立博士所著的《重構高效課堂》,讀完第三章的“高效課堂核心關係”後,我的腦海裏不知怎的想起了北宋張先的《千秋歲》一詞中兩句:“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兩句詞寫的是男女在他們的情網裏,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繫住,誰想破壞都是徒勞的。

讀陳立博士《重構高效課堂》有感

我會聯想起這兩句詞,可能是因為陳立博士在文中總是在拿戀愛中的男女來舉例子吧。例如,陳立博士在講到“講”和“教”的關係時,她就説教師總問的“為什麼我教了,他不學?”“我教了,他不學我有什麼辦法?”就像是“我表白了,但是他不愛我。”一樣,雖然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這種沮喪卻毫無道理,也沒有辦法讓別人同情。

我在教學後也總是發出這樣的慨歎:我盡力教了,他們不學,那問題一定都出在孩子們的身上。其實,我們真該捫心自問:為什麼那麼認真地教他們,他們卻不學?我們是不是做的每一件事,講的每一句話只是從自身出發的?到底有沒有真正地把我們所要教的對象——學生放在首位?有沒有打從心底認同他們和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平等的?

我想正是由於以上原因,陳立博士才將“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放在了“高效課堂核心關係”的第一位。教師必須要承認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人與人的關係。“這對平等關係在相處中,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全盤接受,尊重學生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存在感、價值感。”

這與習大大在2014年9月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説的“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何其相似。習大大強調老師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他認為離開了尊重、理解、寬容就談不上教育。“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寬容,是每一個人在人生各階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兒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好老師應該懂得既尊重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昂首挺胸,又通過尊重學生的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尊重他人。”

我想,如果想解決“為什麼我認真教了,他卻不學”諸如此類的問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建立其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用細心發現每一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關心拉近與學生心靈上的距離;用肯定和鼓勵温暖學生脆弱的心靈;用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當然,只是理清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還是不能徹底解決之前的問題的。陳立博士還提出了“講”和“教”的關係。她認為“講”並不等於“教”,一個完整的“教”應該包括:目標設定——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過程管理——評價反饋——自我改進。而“講”只是教師完成“教”這個工作採用的多種方式的一種。可能有的教師不用“講”也能很好地完成“教”這項工作,而有些教師一直講,累倒在講台上,也並不一定將“教”的工作完成。陳立博士説這就像光是説句“我愛你”就讓人以身相許一樣,都是不講道理的。只有做足了“我愛你”的行為,才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愛意。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教學行為構建學生的學習,學生才會“學”才會感激。

“聽”和“學”的關係亦如此。不是“聽”就能學會。“聽到”不能等同於“聽懂”,更不能等同於“學會”。陳立博士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分成了六步:學習目標設定——圍繞目標搜尋信息——形成獨立見解——分享獨立見解——根據反饋調整認知——內化形成趨近目標的獨立見解。所以教師不能僅僅寄希望於學生的聽,更應該讓學生通過不斷地操練、反思、改進才能越來越接近當初所定的學習目標。

陳立博士也提出“教”和“學”也應該梳理清楚。必須要確定的是教師的“教”和“學”必須得有機統一起來,才能從中找到提高教學效益的方法。“教師教的內容其實就是學生學生的內容,教師教的步驟就是學生學的環節”。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是,學生“學會”的標準並不是簡單地會背、會寫字詞等基礎性的知識,而應該是以知識為載體,具備學會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時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到底要學什麼?怎樣才算學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與“學”的統一。

我們作為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只有將這些關係搞清楚,並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把該打上結的打緊些,把該散開的結儘早鬆開,讓自己心網上的“千千結”更有條理性,才能從內在支撐着高效課堂儘早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