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93K

目錄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四世同堂》讀後感第二篇:四世同堂讀後感第三篇:四世同堂讀後感第四篇:四世同堂讀後感第五篇:四世同堂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四世同堂》讀後感

記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國小時代第一次讀的,不過那時候體會不是很深,很多情節已經不記得了。現在中央電視一台正在熱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許多感想,決定重讀一遍原著。花了3天時間,終於把《四世同堂》讀完了,很受感觸。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那麼固執,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説辭會那麼偏激。儘管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想要從我嘴裏吐出一句讚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裏,我從沒説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想我們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

第二篇:四世同堂讀後感

讀《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能磨練毅力的時光。

這段歷史中的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麼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裏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衚衕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這本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就她出去,一直做着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後她還是慘死在獄中。冠曉荷,我一直覺得他對日本人照了魔,無論何時何地,他對他們永遠是必恭必敬,鞠大於九十度的腰,對他們笑臉相應,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對皇帝,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一等良民”。祁瑞豐,藍東洋,胖菊.,這些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而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後,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裏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更會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這樣便奠定了中國漢奸前赴後繼的情況。“君.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腐敗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貪”字,便可至人於死地!

如果説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麼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為大赤包的女兒,招弟註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愛國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中,她墮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幹這種事很在行。套用一句老舍先生的話:她不光能盯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意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古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體已經國際化了。 ”正所謂“時代

造英雄”,同樣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所謂的愛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國志士,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子散,自我墮落,錢先生説得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就連金三爺這種打過漢奸的人,也因為自己的生意漸漸好轉而喜歡起日本人……錢與權對人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隨着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歎人的本性在經歷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衚衕,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本站)影,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為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麼多震驚、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慢慢吁了一口氣,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揹負着歷史的厚重,彷彿自己正置身於這個顛倒是非,硝煙瀰漫的北平;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厚善良的天佑老人,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熱血青年瑞全,任勞任怨的大嫂韻梅,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毒辣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 雖然老舍先生並沒有花太多的筆墨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但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

老舍先生在揭示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日本欺辱?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裏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後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世同堂》再一次讓我臣服於老舍先生的文字駕馭能力,不得不説,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第三篇:四世同堂讀後感

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故事

————讀《四世同堂》有感

關於老舍

早在國中時就知道“老舍”這個名詞,知道他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代表作《駱駝祥子》,但我也僅知道這些。正如老師所説的,中學時期的語文更多的是對文學史的學習而不是針對文學作品本身。後來,接觸到老舍的第一部作品並不是他最出名的《駱駝祥子》,而是《斷魂槍》這篇短篇小説 。《斷魂槍》給的我感覺是幽默中透着悲涼(後來陸續又看了些老舍的作品,比如《我這一輩子》,《不成問題的問題》等,發現,儘管老舍是要表達一個悲的事實,也在儘量用幽默的語氣敍述,在笑裏帶着同情講述一個個的悲劇,這種不純粹的悲比單純的悲更能感染我)。至今還記得《斷魂槍》裏對孫老者的描寫“小乾巴個兒,披着件粗藍布大杉……肩上扛着條小黃草辮子,有筷子那麼細,而絕對不像筷子那麼直順。”略帶戲謔語氣的描寫讓孫老者的形象頓時躍然紙上。《斷》中的悲涼情感是無法被人忽視的,當沙子龍撫着槍,輕聲説“不傳,不傳”時,是悲涼的。更深層次的悲是“中國”這個昔日的泱泱大國被踐踏,被輕視。目前為止,老舍作品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世同堂》,首先是因為它龐大的字數:50萬字。總覺得看長篇小説是一件十分費精力的事,但《四世同堂》卻讓我看得很輕鬆,儘管它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作品。輕鬆是因為它語言的幽默但更緣於它對於抗日的不同視角,這個視角使《四》似乎又遊離在抗戰之外,因為在我印象中的抗日作品的主題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對於中日戰爭本身的描寫,一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平民的迫害,但在《四》裏兩個都不靠邊:沒有一個真正的戰爭場面的描寫,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甚至,裏面還有一個善良的日本老太太,這一切因素都使《四》不像一部抗日題材的作品。但是後來聽了老師對於老舍的分析,知道他的創作都是發自內心,受他少年時代經歷影響,而不是來源於五四,不是來源於革命。這些奇怪就不奇怪了,甚至於老舍要是不這麼寫《四》才是奇怪的。

關於《四世同堂》

一直以來,對於抗日戰爭,瞭解的而且被介紹得對多的是四種人:戰場上的英雄;戰場上的敵人;生活裏向敵人叛變的漢奸以及那些被敵人殘害的平民。那些既做不了英雄又成不了漢奸的人似乎被歷史遺忘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那個年代,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是佔絕大多數的。忽略了他們所思所想的歷史是不完整的(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四世同堂》彌補了我關於抗日曆史所殘缺的那一大塊。

《四世同堂》裏沒有大人物,寫的全是些低到塵埃裏的小人物。其中最典型的小人物:祈老太爺。祈老太爺是老北京的代表。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小日子,所以當國將亡了,傳言北京城將陷落了時,祈老太爺關心的不是日本鬼子是否打得進城,而是自己家中的鹹菜等食物是否準備了三個月的。笑,是他們保護自己的面具,逆來順受是他們為自己鑄造的安全島,這是北京人也是中國人固有的奴性,但如果真的就一味忍受,那麼中國也不會有朝代的更替了,是的,儘管逆來順受已經根深蒂固,但反抗仍然是存在的,大部分中國人就如兔子,只有被逼急了才咬人。所以不管祈老太爺如何和氣做人,在認清了不管如何謙讓仍然會被無理地欺負後,他也會憤怒,也會正面同日本人發生衝突。《四》裏最讓我欽佩的是錢默吟。錢默吟是《四》裏性格轉變最大的一個人。一開始他給小羊圈以及讀者的感覺都是神祕的,經過故事的層層推進,才發現他的神祕的真面目:只不過是一個迂腐的中國老式詩人,生活清貧,每天閉門在家就是吟詩作對,擺弄花草。但從不問世事的他卻是小羊圈最先被“世事”波及的一個,下獄,出獄,轉變,成了一個最“新式”的革命者。因為有了他的鼓勵,瑞全的出走才不顯得那麼盲目,因為有了他的教導尤桐芳才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價值所在(不是供人玩弄,任人擺佈,而是做一個真正的國民),也因為他的頑強鬥爭瑞宣才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似乎他做的並不多,是的,這些事要是一個至始至終為革命而努力奮鬥的人做的,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只是小打小鬧,並不敢正面同敵人較量。但錢默吟不是,他從來都沒想過要做一名英雄(儘管後來他被小羊圈的人們被看做是英雄),他的一系列“革命行為”是被動的,是忍無可忍的反擊。就如古老的中國,打仗並不是因為好鬥,只是為了生存而戰。

《四》的平民化還在於對那些小小人物的刻畫上。比如七號大雜院裏那些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的人,他們因窮而讓人覺得可憐,但也因窮逼出的刻薄而讓人生厭 。在為人上,這些人是“健忘”的,他們從不記得他人的好,所以儘管李四爺平時不計回報地幫過他們,但在交鐵這件事上,他們並沒有對李四爺口下留情,

他們罵他,如潑婦罵街般。看着書中他們對善良熱心的李四爺的詆譭,同情李四爺,但卻又對他們恨不起來。都是一羣為生活所迫的人,對與錯一旦沾上俗事就永遠不再是單純的“right” 或者“wrong”了。

書中有一個情節是很“不符合革命的”。小文夫婦是滿清貴族,但書中對他們的描寫卻並不刻薄,甚至可以説有一種隱晦的讚揚: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但在小羊圈好心人給錢默吟辦喪事時,卻拿出了他們當時手上所有的錢。唱戲是他們的全部,能唱就好好地唱,不能隨心所欲的唱,就有尊嚴的死,不帶絲毫的猶豫。

書中有一羣讓人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情看待。恨麼?談不上,比起歷史上最“著名”的漢奸汪精衞的賣國行為,他們是何等的可悲,汪精衞起碼有做漢奸的自由,但他們做漢奸都得像選美似的——必須長得有漢奸樣,否則“不予錄取”書中的藍東陽是最有資格做漢奸的:“藍東陽的相貌首先引起試官的注意,他長得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日本人覺得他的相貌是一種資格與保證——這樣的人,是地道的漢奸胎子,永遠忠於他的主人,而且最會欺壓良善。東陽的臉已足以引起注意,恰好他的舉止與態度又是那麼卑賤得出眾”至於大赤包這類人卻是連漢奸都做得不是那麼通透(想要賣國,想要為日本人做事都找不到門路)尤其是冠曉荷,整日念着日本人的好,連死了都在吹捧日本人,但事實上,他連一個日本人也不認識。這就是小人物,賣國無門,漢奸無路。

《 四世同堂》就是老舍笑裏帶着同情地講述抗戰時期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這就是我眼中的《四世同堂》

第四篇: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

姓名:餘麗華班級:09普(2)學號:39號

花了幾個星期,斷斷續續讀完了《四世同堂》。腦中滿是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 ... 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麼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裏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衚衕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就她出去,一直做着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後她還是慘死在獄中。冠曉荷,我一直覺得他對日本人照了魔,無論何時何地,他對他們永遠是必恭必敬,鞠大於九十度的腰,對他們笑臉相應,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對皇帝,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洋,胖菊子,這些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而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後,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

亡的陷阱裏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更會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這樣便奠定了中國漢奸前赴後繼的情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腐敗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貪”字,便可至人於死地! 如果説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麼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註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愛國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子中,她墮落了,她不在懂得愛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幹這種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意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古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體已經國際化了。 ”正所謂“時代造英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多少所謂的愛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愛國志士,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子散,自我墮落,錢先生説得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就連金三爺這種打過漢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漸漸好轉而喜歡起日本人?

錢與權對人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老舍在揭示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日本欺辱?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裏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後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四世同堂是傳統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歷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誇耀的資本。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他對祁瑞宣未經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日驅逐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飢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他在忍無可忍之際終於站起來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結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説,"只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麼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讀罷此書,蕩氣迴腸,心潮澎湃,實為一本好書!

第五篇: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

讀完《四世同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面對亡國北平城各社會階層不同人物的反應(小説以小羊圈作為整個時代中國的縮影),以及在樸實的文字中折射出人物的鮮明個性。

小説中既有不甘屈服的民族氣節,也有封建思想的禁錮下封閉、愚昧、妥協、敷衍、無聊、自私等社會心理中的陳腐部分。如: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其中,漢奸形象的塑造尤為成功。他們既無德也無能,卻寄希望於日本,他們渴望中國被他們早點吞噬,渴望日本的領導,渴望擁有日本人一樣的生活模式。渴望總而言之,他們已然忘了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他們想當日本的走狗——“心甘情願”的。他們如同中了日本人的蠱惑一般,即使到了臨死也仍執迷不悟。其中,受蠱惑最深要數大赤包了,她就連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就她出去,一直做着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後她還是慘死在獄中。然後是冠曉荷,我一直覺得他對日本人照了魔,

無論何時何地,他對他們永遠是必恭必敬,鞠大於九十度的腰,對他們笑臉相應,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對皇帝,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洋,胖菊.,這些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他們的名字配不上和中國扯上關係,他們可恥的行為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全然不顧他們頭頂中華民族的偉大旗幟,血液裏流淌着的是中華民主的血。 古語説得好:“君.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如果説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更會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這樣便奠定了中國漢奸前赴後繼的情況。,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就的,那麼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註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國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中,她墮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幹這種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國

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意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古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體已經國際化了。 ”正所謂“時代造英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多少所謂的.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國志士,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散,自我墮落,錢先生説得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就連金三爺這種打過漢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漸漸好轉而喜歡起日本人…他們中的蠱不是別人下的,而是他們自己的貪念在作祟,隨着貪念的日益加強,故從心臟“蔓延”至全身,到最後,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篇末革命者的勝利,小羊圈又重回八年前的平靜,瑞宣又可以向學生們傳播愛國思想,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美好。

我們向您整理了更多文章:

《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