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矛盾論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8W

學矛盾論的心得體會多篇

學矛盾論的心得體會篇1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兩種宇宙觀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辨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説,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説,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例如機械性的運動)的基礎,更是複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因為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麼也沒有,而物質的運動則必取一定的形式。對於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不論研究何種矛盾的特殊性,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以及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個方面,研究所有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帶主觀隨意性,必須對它們實行具體的分析。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我們必須時刻記得列寧的話:對於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係。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

,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必須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複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9資產階級這兩個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都為這個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規定、所影響。然而不管怎樣,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在起着領導的作用,是完全沒有疑義的。

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着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着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不能把過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須把它們區別為主要的和次要的兩類,着重於捉住主要的矛盾,已如上述。矛盾着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謂矛盾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五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之後,我們必須進而研究矛盾諸方面

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問題。同一性、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着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着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些就是所謂同一性。所謂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説,我們所説的矛盾乃是現實的矛盾,具體的矛盾,矛盾的互相轉化也是現實的、具體的。科學地反映現實變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

六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在人類歷史中,存在着階級的對抗,這是矛盾鬥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無論在奴隸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好,資本主義社會也好,互相矛盾着的兩階級,長期地並存於一個社會中,它們互相鬥爭着,但要待兩階級的矛盾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侯,雙方才取外部對抗的形式,發展為革命。階級社會中,由和平向戰爭的轉化,也是如此。列寧説:對抗和矛盾截然不同。在社會主義下,對抗消滅了,矛盾存在着。這就是説,對抗只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處套用這個公式。

七結論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 o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事物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侯,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區別;當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侯,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鬥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於我們的革命事業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複經驗主義的錯誤。

?矛盾論》這樣一本經典的著作,對當今的中國依然有着較強的指導意義。現在的中國,面臨着諸多矛盾,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二是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與現在的世界霸主美國維護霸主地位之間的矛盾;三是長期高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些矛盾:財富分配不均、環境污染嚴重、高新技術產業的匱乏、部分制度和法律阻礙社會的發展、三農問題。

學矛盾論的心得體會篇2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是毛澤東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作為那個時代的思想指導,它不僅僅幫忙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走向勝利,在現今社會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嚮導,具有無可替代的現實意義。那裏,我着重以我個人生活經驗觀之。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説‘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開篇之句,便是告訴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會涉及廣泛的方面以及諸多哲學問題。這正説明了毛主席的嚴謹:哲學論不可能隨隨便便幾句話便能闡述清楚的,必須綜合事物的各個方面來全面看待。隨後毛主席從對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以及鬥爭在矛盾中的地位這些問題的討論最終很好的闡釋了矛盾論。這其中有很多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當着我們研究必須事物的時候,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據,可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一樣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也就無從辨別事物,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其內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而我們研究事物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同時相互聯結,即統一辯證的看待這些矛盾,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矛盾促成事物的發展,矛盾也同時為我們研究事物供給了方向。

其次,認識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並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而研究問題時,“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們需要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景,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繫,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絡上、在其總體上去看,並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並且主次並非是絕對的。“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僅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着領導的作用。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着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並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着,事物的性質也就隨着起變化。”所以,研究任何過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這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萬千的人們,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總的來説,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差異就是矛盾,無可避免。原定的計劃與未知的偶然相矛盾,遠大的夢想和無情的現實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節奏和碧溪垂釣、靜賞夕照的閒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論》而引發聯想,則知生活之中無處不存在着矛盾,絕對的平和與純淨只是理解上的片面與偏差,存在於夢想國度之中。

譬如進入大學之前總是心存僥倖,以為熬過大學聯考之後世界或便該是一片陽光燦爛,前程無憂,然而行至今日也可是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種矛盾之中排解調和以求平穩生存。學業愈重與之對立的對閒適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後另一方也對應消減。是以甫入大學,時有空虛之感,而又不得不繼續鞭策自我,在壓力之中尋求動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與惡是一對手拉着手旋轉的對立統一體,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一樣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長過程中,一部分人將心底裏的惡念轉化為善,由行為思想上加以引導,而成為善人。然而成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會沒有一念之惡,他們一生將之壓制並幽閉在內心的某個角落,縮至無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則放縱心靈中的各種慾望,違背道德與公理,成為與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陰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陰陽,社會與人生都是由這種兩極對立所組成,人總在試圖轉化矛盾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獲得成長,並將矛盾長久地持續下去,直止死亡。因為有對生的憧憬與嚮往,才有對死的虛枉的恐懼。

矛與盾,其實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動另一方前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為有了諸般念想,人性因而漸趨複雜成熟。換而言之,瞭解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也有助於更清楚地認識世界與生活,對各種矛盾作出正確的確定,採取效的方法,將矛盾之差異的級別化減到最小程度,化解對抗,使生活與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進。

學矛盾論的心得體會篇3

通過對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論述,毛澤東系統闡明瞭關於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即關於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論。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轉化,使事物發生性質的變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轉化,使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矛盾發展不平衡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創造性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實踐意義。

毛澤東明確指出,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中存在鬥爭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個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對的東西里面有着絕對的東西”,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他特別強調,對抗只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但不是矛盾鬥爭的形式。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和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就是鬥爭的形式,則應該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實踐中,必須具體研究各種矛盾鬥爭的具體情況,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論來解決具體問題。

毛澤東在文章最後以精闢的筆調對全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事物矛盾的法則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並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着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矛盾論》從辯證法角度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

學矛盾論的心得體會篇4

我們在中學的政治書裏面,就以往與矛盾的觀點有所接觸,膚淺地學習了一下馬克思主義矛盾哲學的基本觀點。如今又看到了毛主席所寫的《矛盾論》,實在讓我受益匪淺。哲學世界裏的矛盾是一種辯證的思想體現,它能夠有效地剋制形而上學的哲學觀點。

哲學中講到的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矛盾。換句話説,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鬥爭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即是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當堅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矛盾的觀點能夠更好分析我們自身的優缺點,促進我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矛盾的對立統一觀點最早出於偉大的希臘先哲赫拉克利特,他繼承和深入發展了米利都學派的樸素唯物論,並在《論自然》中提出了這一觀點。他認為世界為鬥爭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説,“戰爭是萬有之父和萬有之王”。如果沒有鬥爭和對立,世界就會消亡——停滯或者毀滅。對立和矛盾統一齊來才能產生和諧。“生與死,夢與醒、少與老,是同樣的東西。後者變化,就成為前者,前者便回來,則稱為後者。”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必須應對的現實問題,對矛盾的觀點的理解,更有利於我們去解決這些繁瑣的生活問題。

正如毛主席所説:“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一樣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本準則,才能夠避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等唯心主義的哲學觀。我們國家此刻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許多的發展問題。國家在許多發展的計劃中出現急於求成的傾向,以及為更好處理社會各階層中的矛盾,這時就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事物發展的主流和支流,正確引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祖國經濟健康地發展,讓祖國更加的強大。

我們祖國的偉大先秦哲學家老子,在矛盾這一觀點上就做出了見解。在《老子》第五十八章中,就提出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以及“曲則全,枉則直,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都體現了對立面互相轉化的規律。這些都説明我們掌握矛盾的觀點看問題的重要性。偉大的先哲們已經對這個已經有深刻的認識,我們就應當好好理解。學習毛主席的《矛盾論》,實際就是進一步對華夏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再一次深入理解,我們應當更好地繼承這種優秀的思想意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供給更科學的理論思想。

矛盾分為主次方面。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應對當今的國際形勢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相關的政策也隨之變化,可是在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分清國際的主流發展方向。比如此刻多國要求人民幣升值,我們應當分清那裏面的主流和支流,而不是盲目做出確定。我們國家此刻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就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運用矛盾的基本觀點,能夠更好看清我們當前的社會基本矛盾,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去一一解決這些社會矛盾,而不是“一刀切”的草率工作做法,損害人民羣眾的利益。在國家發展經濟的同時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景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更好發展農村的經濟,才能明白農村羣眾的實際需要,也能避免資源的浪費。

我作為一個立刻就要進入大學三年級的大學生,畢業離我越來越近。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很多人和我一樣,一臉的茫然不明白何去何從。在讀到毛主席的《矛盾論》時,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豐。應對種.種不利於我的現實,我不應當表現得不知所措,而應當是具體分析自我的優劣條件,發揮我的長處,儘量彌補自我的短處,而不是自我抱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應對困難的時候不應當慌忙緊張,而應當表現鎮定自若,用理性的思維去審視,矛盾也是能夠被解決的。斯賓諾莎曾説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顯然説明我們掌握矛盾觀點看問題的重要性。

祖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在許多方面的發展還處在“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這就顯得矛盾觀點的重要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為它供給理論依據,理論與實際結合更有利於我們社會現代化的建設,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好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

學矛盾論的心得體會篇5

近段時間,我閲讀了毛澤東主席所著的《矛盾論》這篇文章,讀後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抗戰極為艱苦的時期,毛澤東同志為了克服黨內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錯誤,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統一了全黨的思想,使黨的實事求是的作風得以發揚和光大……

毛主席的《矛盾論》寫於1937年8月,是繼《實踐論》後的又一篇哲學論文。當時“西安事變”的爆發,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將到來,由於中國共產黨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形成。但是,由於在長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蘇區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使得黨內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這種不良影響一直持續到紅軍長征到達陝北,雖然在長征途中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正確領導地位,但是,對於王明這些人在黨內所造成的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影響,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為此,毛澤東同志寫出了《矛盾論》和《實踐論》這兩篇文章,藉以説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並以此來加強統一全黨的思想。可以説,這兩篇文章是對建黨16年來中國革命經驗和教訓的哲學概括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從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對任何國家的革命提供現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別是中國革命,具有極大的複雜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條式的生吞活剝馬列著作中的隻言片語,更不能照抄照搬蘇聯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堅持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具體的實際出發尋找出適合中國革命的道路來。

不管什麼事物的發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説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的發展中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的時候,那些在蘇聯留過學,住過洋房,喝過洋牛奶,吃過洋麪包的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們,不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一味聽命於共產國際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蘇聯十月革命的某些“經驗”,甚至聘用由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李德來指揮紅軍打仗,結果致使中央蘇區的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所有這些都充分説明,不管幹什麼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形而上學那一套,因為它是不切合實際的唯心主義的理論。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從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麼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問題就存在於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就決矛盾。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的變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從內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主席的這段話説的真好,就拿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來説吧,表面上看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億多農民的力量可以説是不可忽視,但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裏,而農民只能租種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打下的糧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糧是寥寥無幾,根本解決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飽問題,可以説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糧,如果趕上災年就更不用説了。可以説,在遭災的情況下你的糧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麼,那些殘酷剝削壓迫農民的地主老財就要收回你所租種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賣兒賣女,從而導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説是官逼民反,這樣就會產生內部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產生,必然會推動社會進步。難道不是嗎?在舊中國,由於大官僚、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誕生了代表全中國全體受剝削、受壓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它的誕生,給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倒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毛澤東主席所説的“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毛澤東主席所講的這一席話是對的,因為,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只有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毛澤東主席在本文中還着重指出了“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可以説,這段論述可真是精闢極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件事來説吧,是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叛變了革命,這和當時黨內所出現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在當時我們擁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硬起來,不和國民黨妥協,那麼,我們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敗,更不可能發生國民黨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樣,在江西中央蘇區,如果我們不迷信蘇聯的某些“經驗”和聽命於共產國際的那些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指示”的話,就不可能發生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就算失敗也不至於那麼慘!可以説,遠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麪包、喝洋牛奶的共產國際的“頭腦”們沒經過調查研究,擅自發布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惡。如果沒有黨內那些對馬列著作的條條本本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奉若神靈的教條主義者,竊取中央主要領導崗位的話,也就不可能導致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弄得中央紅軍大搬家似的進行史無前例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所以説,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句話,説得可真是太對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武裝力量的鞏固”。

恩格斯説:“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個世界上從古至今幾千年的發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自始至終充滿着矛盾,可以説,按照列寧的説法,那就是“承認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會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趨向”。

不是這樣嗎?就拿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來説吧,封建社會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上是比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強多了,但是,由於體制上和意識形態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學技術發展不起來,這就大大地影響了社會的發展,致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提高,這就產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力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漸漸地就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得到了很大發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視野也有了很大的開闊。但是,由於大官僚大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工人們是一天十幾個小時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個月下來,被資本家七扣八折掙下來的那點工錢根本就沒法養家餬口,於是,就產生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志於社會變革的仁人志士就會首先站出來,試圖探索改變這種現狀的道路。所有這些都充分説明了整個世界幾千年的發展都是在充滿矛盾的過程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發展。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鬥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從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出現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致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到江西中央蘇區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佔據中央統治地位,致使第四、五兩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等,可以説中國共產黨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也是充滿曲折,也是在充滿矛盾和解決矛盾中度過的,不然的話,能有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地從危亡中挽救了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沿着正確的航向駛向勝利的彼岸嗎?這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鬥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鬥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無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產生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於事物發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斷,為我們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指明瞭方向,這大千世界所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質各不相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説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就要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來解決;黨內的矛盾,就要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在改革開放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而絕大部分人才剛剛解決了温飽問題,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處在貧困線上這樣就出現了貧富之間兩極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決這個矛盾,不能靠別的,只能靠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起來了,就業的崗位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決貧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當歷史向前邁進了一步,舊的矛盾解決了,而新的矛盾又產生了,所以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過的,而解決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們所食用的糧油實行的是定量供應,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糧,甚至還不到。特別是象大米白麪這樣的細糧,每個月加在一起也超不過那麼五六斤,可以説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過得是相當的苦,雖然每斤糧的價錢超不過兩三毛錢,價格較低,但是人們卻吃不到更多的細糧,可以説是苦不堪言。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糧食本”,糧油敞開供應,這下子人們的餐桌上可再也見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麪這樣的粗糧了,可這好了,人們卻又開始抱怨了,抱怨什麼呢?原來是買糧食雖然不用糧食本了,可以敞開量地買,但這價格卻上來了,而且這段時間是這個價,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卻又是那個價,弄得人們是人心荒荒。一個勁兒地抱怨説:這還不如有糧食本哪會兒呢!雖然人們對這件事的認識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確實又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的經濟沒有發展起來,人們只好吃定量供應的糧油,而且每個月根本吃不上幾斤大米和白麪;而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這個問題雖然是解決了,但糧油的價格卻又上來了,這雖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在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糧食產量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只要這樣,才能解決老百姓收入的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矛盾。這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更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問題,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國後,我們對城市裏資本家所經營的工廠企業實行和平贖買的政策,這就和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政府對資本家的財產實行沒收充公大不一樣,我黨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毛澤東主席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地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條主義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蘇聯在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樣做的話,就得事與願違,達不到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且沒有不出亂子的,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於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過學習《矛盾論》這篇文章,使我更加認識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存在着矛盾,而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們要做到對症下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條。要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生活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論》這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反對教條主義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它不僅在過去,在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小康生活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同樣有着它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記得自己在讀高中時就已經讀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矛盾,後來又讀了毛主席的《矛盾論》。初學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説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後來才漸漸發現矛盾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意義。

哲學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矛盾。換句話説,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鬥爭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迴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從老子“小國寡民”的構想,到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嚮往,都在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迴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説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原理等,對於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啟發。

首先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説,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正如毛主席所説:“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用哲學語言來説,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曆代文學寶庫中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可謂浩如煙海,但後人卻可以從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環境來。“天倉倉,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化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則是風景迤儷的江南風景。即使同樣寫江南水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則又是另一番風貌了。鴻篇鉅製《紅樓夢》中寫了四百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數十個。這些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讀者完全可以憑藉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分開來,決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試想,如果作者們離開對山河風光和各種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夠創作出這些千秋傳誦,光耀後世的文學瑰寶嗎?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籌兼顧。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國的gdp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我們並沒有因此忽視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我們紮紮實實的加以解決,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所謂:“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着時間、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應該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樣。自從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一場非典突如其來,讓全國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種恐慌之中全國人民談“典”色變。這時黨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適時做出調整,將全國的重心放到抗擊非典上。 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抗擊下,我們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

從矛盾的主次方面來説,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於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同學不應求全責備。只要一個同學的優點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學習。一個同學即使有比較嚴重的缺點,也要團結他,幫助他。只有這樣,才能團結好我們的同學,才能建設好我們的班集體。

毛澤東的矛盾論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但我們並不能搞教條注意,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一樣,要在矛盾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得更好;與此同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