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機械工程導論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機械工程導論論文(新版多篇)

機械工程導論論文 篇一

關鍵詞 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數控機牀機械裝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0—0082—03

1 引言

數控機牀機械裝配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重點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有很強的實用性。數控機牀機械裝配的質量直接影響數控機牀的加工精度,所以對培養知識技能型的數控機牀機械裝配技術人才至關重要。數控機牀機械裝配是一門工學結合的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是將數控機牀機械裝配的理論學習和實訓結合成一體的課程,它的核心特徵是“理論學習與實訓相結合;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符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與遵循技術、社會規範相結合;職業院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學生通過對數控機牀機械裝配的各個任務和裝配過程所進行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學習的統一。

2 開發工學結合的數控機牀機械裝配課程

開發數控機牀機械裝配課程遵循趙志羣博士提出的課程模式——以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為目標,將完成有教育價值的典型工作任務作為基本教學內容,強調理論實踐一體化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是完全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一門課程。

2.1 工學結合特徵

數控機牀機械裝配課程的工學結合是強調將數控機牀機械裝配的工作過程引入到教學中來,在學習中完成數控機牀部件裝配的工作過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價值。所以工學結合強調的是工作與教學的結合,是指“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工學結合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構建理論知識,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再有,積累工作經驗只能通過重複工作才能得到,企業非常重視數控機牀部件裝配的工作經驗。

2.2 確定數控機牀機械裝配課程的學習領域

姜大源教授指出“所謂學習領域,是指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方案(課程名稱),是一個由職業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工作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和實踐理論綜合的學習時間(基本學時)三部分構成的學習單元。”

1)學習目標。通過數控機牀機械裝配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親自體驗數控機牀機械裝配的工作規範和工作內容,掌握正確選擇和使用裝配工具、正確裝配數控機牀的功能部件,熟悉數控機牀整機的檢測標準和檢測工具的使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協作能力,嚴謹、規範的工作習慣,安全生產、團結合作的意識,使學生具備數控機牀機械裝配工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所謂學習情境,是指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單元,是在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的背景下,將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標和學習內容進行基於教學論和方法論轉換後,在學習領域框架內構成的“小型”的主題學習單元,如項目、任務、案例、產品等。

2)工作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數控機牀機械裝配課程共有5個學習項目,具體學習內容見表1。

3)實踐理論綜合的學習時間。數控機牀機械裝配課程採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方法,在實訓室和裝配車間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有講授理論知識和實訓兩部分,採用講授精、實訓多的教學方式,以“做中學”為主,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動手實操等,調動學習積極性,共同完成實訓任務。本課程學時是66課時,理論、實訓教學比例為1:2,不僅保證理論知識的學習,還為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供充裕的時間。

2.3 編寫特色校本教材《數控機牀機械裝配》

為培養數控機牀機械裝配技術人才,充分發揮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實訓設備的優勢,開發基於工學結合的課程,編寫特色校本教材《數控機牀機械裝配》。在編寫本教材時,採用職業教育的“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工作實踐為主線,以項目為導向,用任務進行驅動,以工作體系為框架的現代課程結構”的推廣方法。下面介紹教材特色與創新。

1)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實踐是實現由知識到能力轉化的重要途徑。本教材的設計原則便於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提升實訓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2)工學結合。編寫本教材的主導思想是依據數控機牀裝調維修工國家職業標準,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企業生產過程,將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訓任務,實施所有任務後就裝配數控機牀的主要功能部件。

3)企業專家鼎力支持。在編寫本教材過程中,不斷與北人股份有限公司侯智寶工程師等多位技術人員交流,深入北京第一機牀廠生產現場。在企業專家的鼎力支持下,本教材已經編寫完成,為課程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2.4 建設一體化課程教學場地

建設數控機牀裝配與機電聯調車間,既能滿足數控機牀機械裝配的理論教學,又具備數控機牀機械裝配技能訓練的一體化教學場地,是將理論教學教室和實訓場地合一,建設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合進行,注重生產性和教學性兼顧,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並重,典型性和靈活性共有,為學生提供體驗實際工作過程的學習條件,保證“做中學”的一體化課程教學。

3 結束語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在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也親身體會了“工有巧,技有法”的真諦。

開發數控機牀機械裝配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筆者深刻感受到,從課程理念角度看,一體化課程強調工作過程系統化;從課程目標看,一體化課程注重實現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目標;從課程內容看,一體化課程基本上是從典型工作任務開發學習任務,注重對直接經驗的體驗和學習;從實施過程看,一體化課程注重實踐理論並行。

上述典型的特徵是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標誌,是本課程開發的根本。

參考文獻

[1]趙志羣。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範文 篇二

關鍵詞: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在技工院校當中開設的機械類專業中,機械類實習教師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重點。現在社會上積極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科技進步水平也越來越高,迫切需要高素質的勞動人員,這對工科院校的師資隊伍特別是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基本情況

通過對各個院校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進行調查顯示:目前工科院校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數量佔國家重點以上技工院校教師總數的一半以上,大多數實習指導教師都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可以獨立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研究成果。

有72%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都具有本科學歷,具有大專學歷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佔94%,其他學歷的只佔很小的一部分比重。一半以上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都獲得了機械類技師和高級技師資格證書,除此以外都具有高級和中級的專業職稱。

二、現在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機械專業的實習指導教師缺乏

雖然國家重點以上技工院校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數量不算少,機械一體化以及質量和高級技師的數量也符合國家重點技工院校、高級技工學校機械類指導教師的標準,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仍然有部分實習指導教師還是比較缺乏的,如機電一體化、鑄造專業,專業的實習指導教師嚴重缺乏,專業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明顯小於相關專業的培養畢業生比例,致使師資和培養規模不匹配。

(二)部分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學歷、技能和職稱等有待提高

通過調查發現一部分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學歷、技能、教師上崗資格、職稱等基本條件不具備,達不到國家重點以上工科院校的教師要求,有一部分實習指導教師還是中專及以下學歷,學歷層次不高,也有一部分指導教師只是中級及以下職稱,甚至有一部分在崗實習指導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這種素質水平無法保證實習指導工作,在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中初級資格以下的比重較大。

(三)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有些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缺乏專業的機械理論知識,實習教學技能較弱,普遍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力,在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中年輕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要有較長時間的專業技能熟悉過程,同時在實習工廠中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較差,只有少部分的教師有企業工作經歷,面對實習工廠中出現的工藝難題感到束手無策,對機械專業的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技能掌握不牢固。

(四)缺乏有力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保障制度

工科院校對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年齡限和學歷限制較嚴,致使一些特色的機械專業的實習指導教師的引進受限,院校的編制標準限制了人才的引進,在編教師與不在編教師的待遇相差較大,使不在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有些院校對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薪酬標準、職稱評定等機制不盡合理,未建立面向企業招聘實習指導教師的制度,對教師進行培訓的機會也較少。

三、加快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要想培養具有熟練機械專業技能的人才,就需要配備達到素質要求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隊伍,要有各個專業技術資格的申報評審標準。在進行隊伍建設時要突出機械技能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要組建過硬的師資隊伍,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是工科院校教師隊伍的特色,工科院校要想獲得發展,必須重視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隊伍建設。

(一)建立健全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制度,對於師資隊伍建設和促進技工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工科院校對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在薪酬、培訓、晉升等方面要有所照顧,要通過激勵機制來調動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職稱的評聘關係着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切身利益,也是院校教師管理制度的中心,要通過發揮職稱的作用來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要加大中高級職稱人員的比例,要鼓勵教師參加實習指導教師的職稱評聘。

(二)對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進行鍼對性的業務培訓,提高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

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進行培訓,每個學期都制訂詳細的實習指導教師培訓計劃,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如在校培訓、研修培訓、出國培訓,提高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業務技能。

(三)建立企業實習基地,組織年輕的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到企業進行學習和實踐

年輕的教師缺乏企業的從業經歷,所以專業技能較差。所以院校要安排年輕教師每年要定期的進行企業生產實踐,要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加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選擇一些與機械專業對應的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組織年輕教師到企業進行實習。

(四)改革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發展保障制度

要改革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人事管理制度,適當核定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的編制,制定合理的實習指導教師准入條件,招聘一些符合專業要求的人才進行實習指導,要建立企業專家聘請制度,吸收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或者是兼職教師,要為機械類實習指導教師創造良好的保障機制,激發教師的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陶書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01.

機械工程導論論文 篇三

關鍵詞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學術型研究生;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2-0085-03

1 前言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體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教育部決定從2010年起減少學術型研究生的招生人數,擴大專業型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因此,對於專業型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的研究成為當今學術界討論的熱點。與發展較好的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還不夠成熟,還需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隨着近幾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關注越來越多,原有的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對現有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已經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以美國、英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因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相比起我國發展較為成熟,他們的先進的理論知識和成功的教學實踐是我國學習的對象。美國對於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一直位於世界前列,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有嚴格的准入制度,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有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等。英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其教育目的就是培養行業需要的高層次專門性的人才,所以英國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具體的實施方案,重點強調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日本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雖然起步比英美等國家晚,但是發展較快,效果較為明顯。日本研究生院設有研究型學位課程和職業型的專業學位課程,強調把專業學位和職業資格聯繫起來。所以日本的畢業生就業狀況較好,符合社會各行業發展的需求。

我國學者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為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和完善做出巨大貢獻。江慧雲[1]從教育實踐性的角度,首先分析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現狀,然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劉紅[2]首先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強調課程在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並提出改進課程建設的對策建議。王燕萍[3]從職業性的角度,分析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認為我國專業學位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矛盾,揭示了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方案。胡玲琳[4]首先比較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在培養模式上的不同之處,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論文評價等幾個方面分析這兩種研究生教育形式的區別,並相應地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較快,學術界對其培養模式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在具體專業上面的研究較少。本文在借鑑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機械工程專業為研究對象,從多方面系統分析我國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策略。

3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機械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一批具有生產製造、機械設計、測試與控制、使用和維修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因此,所培養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掌握先進製造技術、現代機械設計方法、測試技術及控制工程技術等,培養新成品設計和研發能力、生產工藝設計及實施能力、生產設備管理的能力、生產設備使用及其維修的能力。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這一點顯然與學術性研究生有所不同。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我國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和教育質量方面都取得顯著發展,但是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還停留在最初階段,並沒有與招生規模相適應的改觀,仍然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相同,培養目標不明確 培養目標直接體現一所學校的培養方案。雖然專業型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在培養目標方面有明顯的不同,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對於機械工程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還是參照學術型研究生的。雖然有的高校提出明確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與操作中,對這一目標的貫徹和落實做得不夠好,導師和學生本身都沒有真正明確的培養目標。

例如,在畢業要求上,大部分學校對機械專業學術型研究生的有嚴格的要求,不過對於機械工程專業型研究生卻沒有明確的論文要求,甚至對於研究生畢業論文,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也沒有明顯的區別,共同存在的問題是畢業論文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與此同時,很多高校把教育重點仍然放在對學術人才培養上,而對於實用性和實踐的培養缺乏力度。

課程體系缺乏針對性、應用性 課程是研究生教育最基礎的工作,不同類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就體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我國對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突出的特點是專業性和應用性,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也要充分突出所學專業的特點和應用。但是就我國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現狀來看,對於所開設課程還是偏重於理論研究,完全沒有體現出實踐應用能力,有個別高校甚至直接將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方案照搬過來,這樣不僅沒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對其以後的就業產生消極的影響。筆者認為,實踐性是專業型研究生的精髓所在,我國高校應該針對機械工程專業型研究生的特點來開設生產實踐課,沒有去車間生產一線更直觀地學習產品的工藝流程經歷,就體現不出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的特徵。

導師隊伍實踐能力較弱,“雙導師”制度形式大於內容 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領路人,導師自身的學術水平、研究方向和培養方式,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甚至以後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導師的作用是特別重要的。但是,我國高校目前對於專業型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的導師區別沒有明確的概念,基本上專業型研究生的導師都是之前指導學術型研究生的,於是自然而然延續着對學術型研究生的指導方法。

“雙導師”制度是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實施的一種教育方式,即設置兩位導師――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分別對研究生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指導[5]。不過,就目前高校的培養情況來看,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度落實得並不理想。

一是因為校內導師的工作主要是科研工作,缺乏在一線崗位的實踐經驗,所以也就無法對學生進行實踐環節的指導。

二是因為企業導師一般都是企業的中高層領導,本身和學校沒有直接聯繫,工作比較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專業實踐指導。據瞭解,身邊有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甚至在畢業前都沒有見過校外導師,有的學生最多隻是在剛開始給校外導師送聘書的時候見過一面,整個研究生生涯沒有任何聯繫,更別説校外導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因此,許多高校的“雙導師”制度只是形式,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不注重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研究生教育中,尤其對於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實踐部分是重中之重。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了高校必須保障專業型研究生的實踐教學條件。但是,經調查發現,絕大部分高校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沒有得到校方的真正重視,個別高校甚至將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環節直接刪除,或者只是在培養方案裏面規定必須有實習環節,根本沒有真正去落實。校企合作方面,雖然學校和企業建立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模式,但具體實施還是以高校為主,企業只是走個過場,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也沒有讓學生到企業真正實踐。高校為了應付培養方案的完成,企業為了宣傳自身品牌,所以聯合培養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雙贏”,並沒有真正培養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6]。

學位論文沿用學術型研究生標準,缺乏與實踐結合 就目前來看,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學位論文仍然是衡量研究生水平的重要標準,同時也成為評判研究生是否可以順利拿到學位的重要依據。但是經研究發現,很多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形式單一,沒有體現機械專業的應用性。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選題時,沒有考慮實用性特點,沒有充分考慮企業生產實際的需要,對企業的某些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只是為了更容易完成畢業目標而去選題。因此,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實用性較差。在實際指導過程中,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早已習慣了學術型碩士論文的標準,所以他們也很難做到結合專業型碩士的實踐需要,也就無法解決學生在實踐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與此同時,校外導師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用性得不到保障。

4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幾點建議

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大量補充各領域的專業型和技能型人才。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和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區別開來,更加註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明確培養目標 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大多是到企業工作,社會用人單位更加註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針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要緊隨國家的政策導向,使培養的學生能夠儘快進入行業角色,其培養目標應着眼於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作為典型的理工學科,機械工程專業注重培養研究生紮實的機械工程理論功底和傑出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本領域的前沿和動態,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探索能力,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有獨立開展項目研發和科學探究工作的能力,具備團隊協作的精神。學校應着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其積累工作經驗,縮短就業適應期,提高職業素養,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就業創業優勢。

優化課程體系,保證課程教學質量 課程要結合教學內容來設置,應確立理論學習的中心地位,同時加強實習任務的佈置。專業課應重點強調職業性,結合行業需求靈活規劃設定課程體系,學以致用。針對專業基礎課程,優先聘請擁有豐富工作和教學經驗的教師授課,針對實踐培訓課,可結合具體條件組織學生到企業接受現場教學。

中國礦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為三個部分,分別為基礎課、專業課和公共課,每部分課程都設有最低學分要求,學生只有修夠了規定的學分才能合格。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要嚴格按照學校培養目標,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適當降低理論學習的學時,代之以相應的應用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5]。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在研究生階段,導師是和學生聯繫最密切的人,導師的學術水平和責任意識決定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甚至以後的人生道路。對於培養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言,不僅需要理論型導師,還需要有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首先,學校在確定導師時,不僅要對導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進行考察,還要考察導師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在聘用校外導師時,要選定多個候選人,並對每個候選人進行業務水平和實踐技能的考核,聘用那些技術水平高、責任意識強的人。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 篇四

年齡:57歲

籍貫:江蘇徐州

畢業學校:江蘇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職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現任: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州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最愛衝鋒打仗

王民身材不高,目光犀利,笑容卻總掛在嘴角,坦率與親和力總能恰到好處掩飾他的精明。雖然並非人人都喜歡他,但集團內外都公認他是徐州的“能人”。

“有人喜歡坐鎮指揮,有人愛帶兵打仗。我就是個愛衝鋒打仗的。” 這成為王民領導企業的座右銘。

“在一個大型集團中,帥就應該制定方向、戰略,並安排好將;將則要加強執行力和戰鬥力。只有分工明確,公司才能正常運轉。”這是王民執掌徐工這樣大型國企的心得體會

樑穩根

年齡:55歲

籍貫:湖南漣源

畢業學校: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材料學專業

職稱:高級工程師

現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日之計在於晨

當每天第一道曙光照射下來時,樑穩根早早地起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從1989年掘到的第一桶金9000元到現在成為中國首富,樑穩根仍然未改早起的習慣。“一日之計在於晨”,他認為一天中最好的工作時間就在早上。因此,三一集團高管們邊吃早餐邊彙報工作的早會也成了外人眼中的一大亮點。公司的日常工作決策大都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

先哲曾説: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説,人到了50歲,從過去人生所經歷的種種過程,也慢慢領悟了上天所賦予的使命。而對於已經步入天命之年的樑穩根,或許他被賦予的使命還未完成。

詹純新

年齡:56歲

籍貫:湖南常德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高級研究員

現任:董事長

為中國人爭地位

詹純新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家裏特殊的一個。

他最早主導研發工程機械產品――混凝土機械,他擁有最高的學歷――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他榮獲中國和意大利兩個國度的企業家最高榮譽――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和萊昂納多國際獎。

在中國企業家行列,他是柳傳志和張瑞敏的結合體。詹純新像他們一樣長於佈道,強調企業的文化精神軟實力,在本行業內扮演類似教父的角色,同時在海外實施大體量併購擴張。

“我給自己定了一個進度表,再用四年左右的時間,中聯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前五強。其實中聯的奮鬥目標應是進入前三,這可能會需要一兩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就是詹純新心中的雄圖霸業。

王曉華

年齡:59歲

籍貫:山東臨沂

畢業學校:武漢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

職稱:高級經濟師

現任: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亮劍”世界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人。王曉華就是這樣一個總是能夠成功抓住機遇的人。他的理想一直很明確,就是要讓中國裝備製造業在世界舞台上“亮劍”,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發出中國的聲音。

“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柳工的今天。柳工之所以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在其規模有多大,關鍵是成功地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在王曉華的眼中,創新是柳工“亮劍”世界的最有利的招式。

蔡奎全

年齡:62歲

國籍:韓國

畢業學校:漢城大學工程機械學院

職稱:未知

現任: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韓國“醫者”

事實上,這兩年來關於“韓籍CEO蔡奎全+機械工程業60年老國企廈工=?”的議論已在工程機械業內口水多時,最後答案是快速下課?四不像?成功進化?不得而知,只有時間能證明這場聯姻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這是一場無硝煙的戰鬥,一場外籍CEO與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體制產物――地方老國有企業的博弈。

今年廈工年滿60,也正是蔡奎全兩年任滿之期,作為外籍CEO,考核其任職是否合格、令團隊信服的唯一硬標準只能是業績,而2011年的業績對蔡而言不僅是一次階段性會考,也是遮擋各類有色目光的關鍵。

王志中

年齡:57歲

籍貫:山東臨沂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未知

現任: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江控股副董事長

讀懂中國特色

大學畢業後從普通工人到技術員,再從生產調度到車間主任,又從支部書記到廠長、黨委書記,更由總經理到董事長,總之,你能從王志中個人的履歷中讀懂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再由國內市場經濟迸向全球一體化市場,直至融入全球化團隊的極具中國特色的歷史進程。

王志中見證了山東臨工與沃爾沃的合資。在王志中看來,相較於沃爾沃的高端市場而言,山東臨工所面對的主要市場需求是簡單耐用、可靠性好。

何清華

年齡:61歲

籍貫:湖南嶽陽

畢業學校:中南大學

職稱:博士生導師

現任: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夢想“大裝備”

只要沒有出差,何清華幾乎每天都會把公司的生產車間巡視一遍。這位大器晚成的企業家在工程機械行業摸爬滾打近30年,是國內最早接觸工程機械的專家之一,從早年在中南大學就與業內的客户建立起密切關係,到53歲水到渠成下海創辦公司,再到上市,何清華帶領山河智能走過的是一條產學研一體化的獨特路徑。

何清華眼中的山河智能目前主營小型挖機和樁工機械,接下來將向工程機械其它產品領域進軍。

王金富

年齡:55歲

籍貫:山東濰坊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企業管理學碩士、高級經濟師

現任: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重操舊業

兩年前,作為福田雷沃國際重工的董事長兼CEO王金富離開了經營十餘載的福田雷沃,來到北汽福田做副總經理。兩年後,他又離開了北汽福田加盟奇瑞重工做總經理,重操舊業。

如今的王金富依然激情不減,甚至可以説胃口更大。按照奇瑞重工的戰略規劃,該公司將利用5年時間,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

不久的將來,奇瑞重工勢必會與福田雷沃重工同台競技。今天的王金富,又將如何面對昨天的自己?

張秀文

年齡:51歲

籍貫:山東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高級工程師

現任: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新是永恆

創新是一種永恆,不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種永恆的追求。在張秀文看來: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而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學習與合作,是使企業始終成為行業領跑者的“制勝法寶”。

譚旭光

年齡:51歲

籍貫:山東

畢業學校:天津大學動力工程

職稱:高級經濟師

現任: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 篇五

作為職業中學《機械製圖》課程專業課教師,機械製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把握機械製圖的基礎知識、基礎投影理論和有關國家標準。機械製圖課程着重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能看懂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機械類各專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課程,也是學生進校後涉足工程領域的第一門課。故人們將其稱為未來技術人員的啟蒙課,被喻為“工程上的語言學”。《機械製圖》課程的學習方法與其他課程相區別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運用形象思維方法對物體的空間形狀進行分析和想象。這是大多數學生以往不曾接觸過的,也是中職學生最為薄弱的環節,學生倍感學習之困苦,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興趣完全償失,再不不願提筆製圖,更不願去做任何思維分析。

改善現有的教學模式,利用多種教學工具以提高製圖課的教學水平,完成製圖課程的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隨着教學設置的完善,學校硬件環境的提升,多媒體等現代教育形式引入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技術和教學課件優勢得到了展現。課件中渲染後的形象逼真的例圖,三維空間轉換至二維平面的動畫演示,不但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空間想象力,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對於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以及計算機軟件的表現能力也發生濃厚的興趣。

事實上,機械製圖課程,從用實物模型輔助教學到利用CAI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僅用圖片或課件演示,重複地播放看似直觀、明瞭,但學生還是反映這門課程難學,老師認為這門課程難教。問題出在那?由於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只是替換了原來的黑板,不能表達機械製圖的思想,更不能説明二維圖形與三維零件的關係,不能説明機械圖樣中相關規定的由來,就無法引導學生的思路在三維空間與二維平面之間轉換,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愛好,特別是生源素質差、學生基礎差、不願意自覺、主動學習的中職生。

這些都是《機械製圖》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困難。我認為如能直觀地表達二維圖形與三維實體的關聯關係,賦予三維實體模型以機械屬性,使數字三維模型成為實際機械零件,機械製圖的學習將會變得相對簡單,參雜各類型實踐任務和設計比賽,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主動地的投入學習。通過對多種三維CAD軟件的對比試用,在機械製圖等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只要掌握CAXA實體設計軟件的簡單操縱方法,藉助CAXA機械製圖三維實體模型庫,利用CAXA實體設計軟件獨特的可視化造型方法和三維球等工具,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不僅可以將“機械加工廠”搬到課堂中來,現場完成零件加工,零件拆裝,圖紙的生成。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交互式教學平台,使《機械製圖》課程易教易學。

在教學中我綜合了多種版本的《機械製圖》教材為基礎建立CAXA機械製圖三維實體模型庫。該實體模型庫應包含基本體、組合體、各種典型(常用)零件、各種裝配件、常用標準件等製圖教材和生產中的各種實體模型。這些數字模型應按製圖教學思路製作。在基本體的基礎上用切割或疊加方法天生組合體,零件,部裝件或裝配件。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按工作原理設計零件或整體裝配件的動作,利用CAXA的動畫功能播放動畫,展示部裝件或整體裝配件的工作原理、裝配過程。

在CAXA實體設計軟件中,三維圖形與二維圖形是關聯的。三維模型庫創建好後,利用CAXA實體設計二、三維關聯性,與之對應的二維圖形庫也同時建立。三維設計環境修改後,軟件會立即詢問二維圖紙是否需更新,確認後,原有的二維圖形立即按三維設計環境的修改進行更新。同時,在二維繪圖環境中,可以進行各種標註、生成明細表。二維佈局圖可以由一張圖紙,也可由多張圖紙構成,可以包含一個視圖,也可以包含多個視圖。

在CAXA機械製圖三維實體模型庫中,利用CAXA實體設計可輸出零件、圖紙、圖像、動畫四種格式的文件,可將各模型轉到使用者熟悉的其它CAD/CAM應用程序使用,也可作為製作CAI課件的素材。這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為讓不熟悉CAXA軟件的使用者也能在教學中用該模型庫,建立CAXA實體模型庫時應考慮設有必要的使用簡介,且做成文字或 *格式的文件。使用簡介包括軟件界面、主要工具(設計樹、三維球、操縱手柄)的操縱方法、多視窗顯示這三部分,使用者只需幾分鐘就可藉助CAXA機械製圖三維實體模型庫學習機械製圖了。

機械工程導論論文 篇六

隨作“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技能專門人才”;“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職業教育辦學思想轉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後,近幾年來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職業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質量卻依然無法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的崗位需求變化,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顯,突出表現在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素質、崗位適應能力、職業素養均達不到企業行業要求的水平。職業教育教學已迫切需要進行全面、深入進入的改革。根據職業、行業、區域、學生情況等的不同特點,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應體現為適應性的創新和特色。

現以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為例,探索一種具有特色教學方法。隨着我國製造業的飛速發展,機械行業企業急需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一線的技術人才。機械類職業教育必須圍繞和針對職業崗位技能的需求組織和實施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以實際技術技能應用為重點,確定典型崗位工作任務,並以此為導向設計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

一、典型工作任務的挖掘

首先以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第三方調查報告等形式獲取各類數據,然後利用數據挖掘、統計分析等方法得到各類崗位職業能力需求情況,再細分為典型工作任務,最後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其流程:職業能力調研―綜合能力分析―崗位工作任務細分―典型工作任務。

經過調研、分析,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根據從業過程不同,其職業能力和主要工作任務分為:初次就業崗位,典型零件分析―工藝路線擬定―工件裝夾―刀具準備―零件加工―零件檢驗和設備計劃維修―設備安裝與調試―設備驗收試驗、故障分析―檢驗測試―故障排除;發展崗位,較複雜程度的零件分析―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擬定―工裝(刀具、夾具)選用―現場工藝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加工質量控制和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分析與優化―專用夾具(或刀具)設計―專用夾具(或刀具)的安裝、調試―工作現場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加工質量控制;拓展崗位,市場調研―產品優化設計―新產品開發與設計和生產訂單―組織生產―質量管理。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

基於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及特點,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根據專業特點推行“職業能力導向,三層遞進式工學交替,素質教育並行”的人才培養模式。

深度分析從業崗位所需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要求,以此為導向(職業能力導向),通過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專業認識實習等環節的教學,使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第一層);以專業技術課程學習、各項綜合技能訓練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具備基本職業能力(第二層);通過專業技術、專業拓展課程學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具備核心崗位職業能力(第三層)。如圖:

在教學過程實施中,以典型工作任務驅動、實際生產工作過程為載體,在工作中學習,實現有效的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在各類教學活動中,融入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人文教育、健康教育等的學習與養成(素質教育並行)。

三、教學方法設計

通過上述過程,確定典型機械產品(項目或任務),提取多項工作任務,圍繞工作任務構建課程體系,以項目制教學使學生完成各工作任務。教學方法採用“理實一體”、“理論與實踐交替”、“團隊化教學”的方式實施。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崗位工作任務的軸類零件加工為例,説明課程的構建和教學方法的實施。各階段均安排實踐教學項目,與理論教學交替進行。

1.典型零件分析

融合《機械製圖及計算機繪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藝》、《機械產品創新設計與製造》、《機械零件質量檢測》、《機械加工工藝方案設計》等課程相關知識,在講授理論的同時,完成典型軸設計,掌握軸類零件的常見加工表面、主要技術要求及相應機械加工要求和零件的工藝分析。

2.工藝路線擬定

在進行《機械加工工藝方案設計》課程教學的同時,規範的完成零件工藝規程制定。

3.工件裝夾

通過《機械加工工藝方案設計》、《機牀夾具設計》等課程教學,學會正確使用通用夾具對軸類零件進行裝夾,全面完成至少一道工序的專用夾具設計。

4.刀具準備

在《金屬切削及刀具》、《機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藝》等課程中提取相關知識,通過“零件的機械加工”的實踐教學,正確選擇切削刀具,完成刀具的安裝與調整。

5.零件加工

學習《設備控制技術應用》、《機械設備及維修技術應用》、《機械零件數控加工》等課程,通過“典型零件的機械加工實訓”、“零件數控加工實訓”等實踐教學,完成零件製造。

6.零件檢驗

融合《機械零件質量檢測》、《機械設備及維修技術應用》、“機械結構及維修實訓”、“機械產品設計與製造”等理論與實踐教學,全面評定零件各項技術和性能要求。

教學方法的實施

1.動態調整

行業先進製造技術正快速取代傳統的製造技術,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繫生產實際,動態調整典型工作任務,確保培養的人才能跟隨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

2.以人為本

機械行業是不斷髮展進步的,先進製造技術日新月異,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圍繞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創業能力、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貫穿先進製造技術,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適應技術的不斷更新。

3.教學過程團隊化

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各教學環節基本處於相互獨立的狀況。在整個專業教學過程中,專業課程相互之間沒有建立一種融合、銜接的關係,專業教學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各課程教學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絕大多數是相互獨立的,很多理論課教師沒有實踐經驗,缺乏操作技能,理論教學脱離實踐,甚至落後於實踐的需要,而實踐教師又不具有系統化的理論知識,僅以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傳授,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都不能適應現實崗位的需求。因此,教學過程必須有分工協作的專業教學團隊。

4.理論實踐相結合

注重將理論、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培養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分工協作,加強溝通與交流,強化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充實理論的觀念,建立理論與實踐分工負責又高度統一的緊密合作關係。典型工作任務應該是企業真實的產品,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繫實踐,緊密聯繫行業企業,緊跟技術進步的潮流。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 篇七

關鍵詞:高等院校;機械工程;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8-0035-03

當今社會,工程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在構建創新型國家和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對工程學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工程技術人才的短缺正成為全球性問題。我國雖然建立了龐大的工程教育體系,在校的工科學生數量為世界第一,且已培養了大量工程技術人才,但是由於培養目標不清,工科院校培養模式失衡,企業角色缺位,使得工程教育培養結構和體系存在問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工程意識淡薄,一方面有大批工科大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企業又難以找到大量急需的工程技術實用人才。為了培養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強調學用結合、學做結合、學創結合、致力於生產實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培養學生的適應性、實用性、技能性等綜合能力,除了制定相關的培養方案和建立相關的培養體系之外,在這一體系中,教師作為高校的教育主體之一,其本身的工程實踐能力的高低必將直接影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如果一位教師本身就不具備工程實踐能力,沒有具體專業實踐經驗,他們不可能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引入工程實踐的知識,培養學生工程意識並使學生加以運用來分析和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工程問題。因而,增強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是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近些年,為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各個高校從國內外引進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青年教師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他們多數從國內外高校畢業後,直接到學校任教,他們學歷高、理論基礎紮實、科研能力強,但是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工程實踐能力欠缺,這也制約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分析青年教師工程能力缺乏原因的基礎上,從師資隊伍的工程化建設入手,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

一、高等院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6]。

1.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基本上遵循的是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多地注重課堂教學,傳授書本知識,忽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儘管在培養計劃中設有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但因重視程度不夠,造成流於形式,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鍛鍊。由於高校人才培養體制的弊端,使得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和提高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實踐教學能力偏弱,往往只會紙上談兵,不能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2.青年教師參與工程實踐能力鍛鍊的機會少,缺乏學校政策導向的支持。青年教師參與工程實踐鍛鍊的機會太少,目前,我國高校的青年教師絕大部分都是研究生畢業就開始任教,難有接觸實際生產和參加工程實踐鍛鍊的機會,同時,他們進校後要承擔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無暇顧及自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建立教師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鼓勵機制,沒有對教師參加工程實踐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很多老教師往往是通過自己和企業建立的長期合作關係才能獲得實踐經驗,而對於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這樣的機會很少。

3.高校教師考核和職稱評審機制的影響。國內高校普遍存在“看重科研成果,輕視教學效果”的現象,、經費數目、發明專利等成果成為教師工作量考核和職稱晉升的硬性指標,青年教師為了能夠儘快發展,在教學中投入精力不夠,更不願意主動去進行工程素質鍛鍊。在很多高校,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匱乏,教學效果不佳,並不影響他們的職稱晉升,這些機制加深了青年教師對工程實踐能力的忽視。

二、提升高等院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大連理工大學在建設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進程中,提出了“實施精英教育,培養精英人才”的辦學思路。以機械工程專業為例,通過了國家質量工程項目“面向工程的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的建設和實施,並在高校“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引領下,加強了機械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為了增強師資隊伍建設,機械工程學院從國內外引進了多名高層次人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70餘人,其中40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超過了40%,學院針對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普遍缺乏的問題,採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調整師資隊伍結構,建立新引進教師上崗前工程實踐培訓制度。在引進人才過程中,既注重了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科研型人才,也適度引進一些有豐富工程實際經驗的工程型人才,教師間取長補短、相輔相成,促進了師資隊伍的均衡發展,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在聘任新教師時,除了注重他們的理論層次和教學技能以外,還充分考慮了他們的工程實踐經驗,將工程實踐背景作為入職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於沒有工程背景的新引進教師,在正式上崗獨立擔任教學任務前,必須到相關企業學習進修一段時間,或承擔一定的實驗準備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驗準備經歷並跟班實訓一定時間後方可獨立承擔教學任務。對於博士畢業不久尚且欠缺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鼓勵他們去企業博士後工作站,深入企業,瞭解行業、企業最前沿的信息和技術,補充他們欠缺的工程實踐知識,回來後再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這些措施使青年教師在思想上清楚認識到提高自身工程實踐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了青年教師參與工程實踐的意識。目前,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具有半年以上企業工程實踐經驗以及和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係的教師比例超過了90%,此外,學院優先選擇具有多年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主講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幹課程,這些措施為實踐教學和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礎。

2.重視產學研合作,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推進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機械學院建立了教師定期到企業、行業學習進修制度。由學院牽頭與友好企業達成協議,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規定,如每位教師一個聘期安排一次到企業學習進修,其間免除對教師教學任務的考核。用制度保障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使教師始終保持與生產實際不脱節,學生所學教學內容始終保持與生產發展同步。通過校企合作,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攻關課題,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並且在參與工程實踐項目的同時,拓展工程視野,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學院在機械專業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與企業的合作,先後建立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輪胎有限公司、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等產學研基地,以及包括大連華錄集團、大連冰山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大連機牀集團、瀋陽機牀集團、長春一汽集團等固定的實習基地10餘個。利用產學研基地增加了專業課教師參加工程實踐的機會,安排青年教師去實習基地,結合企業任務,進行實踐鍛鍊。教師深入企業,有利於開闊視野、增強感性認識,有利於熟悉生產環節、瞭解目前生產技術和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有利於教師工程實踐動手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及時補充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和新方法,有利於結合生產實際進行案例教學,使教學更為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融入到生產實際中。近幾年,機械學院多名專業教師參加了工程實踐,每年為基地企業完成多項基礎工程設計或技術服務,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很好地解決了理論和工程實際結合的問題,促進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效果,同時也為相關企業創造了較大的技術和經濟效益,提高了大連理工大學的社會知名度,進一步拓寬了實踐教學途徑。

3.加強教師培養機制建設,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不長,教學經驗、科研經驗、工程實踐能力都很欠缺。青年教師健康成長需要有效引導,老教師在各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分發揮老教師治學嚴謹、責任心強、工程實踐經驗多的優勢和積極性,形成了老青教師傳幫帶模式。由老教師帶頭,帶領青年教師從事各項科研工作,逐步增強青年教師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機械學院以“機械設計與製造基礎課程”部級教學團隊為龍頭,以各個研究所的教學團隊為單元,建立了老青教師互動的機制,使青年教師的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高。而且,老教師為了更好地起到引導作用,也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大家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

4.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帶動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吸引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來校兼職任教,從而提升教師工程能力的整體水平。另外,學院還設置訪問學者等一些助理崗位,吸引一批行業專家、技術骨幹、高級工程師到學校短期上崗,定期聘請他們來校對專職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或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此外,還允許一些符合條件的兼職教師參與教師職稱的評定,並給予適當的報酬或榮譽稱號。這些成功的技術、管理專家可以通過辦講座或學術交流會等方式,為學校教師、學生帶來工程上的新動態、新需要,帶來新的知識和思維方式。既可以擴展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視野,也加強了學校與工程單位的聯繫,在此基礎上學校可有選擇地建設一批實踐基地,不僅有利於深入地、持久地培養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更促進了高校和企業在人才、技術和文化上的溝通與交流。目前,機械學院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執行了“雙導師制”,由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題目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需求,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帶動了校內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

5.改革教師考核和職稱評審機制,將考核、評價與培養措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機械學院加強對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制定了有關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激勵、約束、考核機制。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效果進行定期考核和評價,進一步完善培養措施。改進了教師考核和職稱評審機制,營造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良好氛圍。在教師考核上,建立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成果並重的評價體系,同時建立教師參與工程實踐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稱評審上,把工程實踐技能作為晉升職稱的評審條件之一,沒有現場實踐經歷不能參加職稱評定,嚴格將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另外,教師到現場實踐,學院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確保教師安心踏實地完成實踐鍛鍊。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不再單純看重其發表的學術論文與獲獎等級,兼顧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同時建立了相應的激勵機制,教師的考核結果與其獎金、福利及進修機會等因素直接掛鈎,進而積極引導教師加強自身工程素質的培養。

通過機械學院幾年的實踐和努力,已經取得了可喜的回報。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在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意識,並逐漸成為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主力。教師指導的本科生畢業選題90%以上結合工程實際和科研任務進行,使學生受到更為系統的工程訓練,促進了實踐性教學水平的提高。近幾年對畢業生狀況的調查和分析表明,機械工程專業相當比例的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後不久,便能參與甚至獨立承擔工程項目的設計與施工等任務,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工程意識、創新意識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深得用人單位的好評。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學的中堅力量,也是高校未來發展的希望,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是關係到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續科學發展的大事,是一項需要政府、學校、企業、教師協同作戰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高校加強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的意識,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為青年教師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青年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工程實踐工作,增強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餘純麗。高等院校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途徑和機制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42.

[2]王豔娜,李錦華。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3:250-251.

[3]張雁。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60-61.

[4]韓世洪。論工科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建設[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1):85-88.

[5]惠曉麗,吉莉,徐鵬。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研究[J].教育科學,2010,26,(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