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51K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精品多篇】

如何寫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 篇一

1、企業必須確保經費投入,不斷改善企業食堂衞生設施與條件,使食堂建築、環境與設備符合衞生標準和要求。

2、食堂應按照“生進熟出”的原則合理安排工作程序,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食堂應設有食品原料儲存、原料初加工、烹飪加工、備餐、用餐、餐具工用具清洗消毒等相對獨立的專用場地,其中,備餐間必須單獨設立。

3、食堂應建有通暢的污水排放系統和有效的防蠅、防塵、防鼠設施,配備專用冰箱,配備足夠的工具、容器,安裝機械通風設備。

4、食堂各專用場地應配置以下設施:

(1)食品原料儲存場地應當安裝機械通風設備,配備有效的防鼠、防蠅設施。應分別佈置主食、副食品和調味品置放區域,各區域應相對獨立。

(2)原料初加工場地應分別設有蔬菜、水產品、禽肉類等食品清洗池、切配加工操作枱,並有明顯標誌;設置存放廢棄物的容器。

(3)烹飪加工場地的灶台和蒸飯間應當安裝有效的排氣罩;應當設有烹飪時放置生食品(包括配料)、熟製品的操作枱或者貨架。

(4)備餐間應設有二次更衣設施、空調、備餐枱、能開合的食品傳遞窗及清洗消毒設施,並配備紫外線滅菌燈等空氣消毒設施。

(5)用餐場地應設有就餐桌椅、餐具存放和洗刷、洗手等設施,並應置有存放泔腳的容器,就餐出入口應有防蠅設施。

(6) 餐具工用具清洗消毒場地應配備專用清洗池、消毒池;配備餐具工用具專用保潔櫃。

5、食堂要保持內外環境整潔,10米內無廁所、垃圾堆等污染源,並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

6、企業要為食堂全體從業人員配備兩套以上的專用工作服裝和帽子。

7、企業食堂要配置防盜門、窗等安全設施。

1、企業食堂必須取得衞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衞生許可證,並積極配合當地衞生行政部門的衞生監督與指導

2、企業實行食堂衞生現場管理負責制,並配備食堂管理員、食堂衞生監督員,建立企業食堂及員工集體用餐衞生管理制度,相關的衞生管理條款應在用餐場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監督。

3、企業要切實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的管理和教育,不斷提高食堂從業人員隊伍素質。

4、食堂從業人員及集體餐分餐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工作。

5、食堂從業人員及集體餐分餐人員在出現咳嗽、腹瀉、發熱、嘔吐等有礙於食品衞生的病症時,應立即脱離工作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害食品衞生的病症或治癒後,方可重新上崗。

6、要加強食堂安全保衞工作,嚴禁食堂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隨意進入企業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間及食品原料存放間等,以防止投毒事件的發生,確保員工用餐的衞生與安全。

7、要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報告制度和應急處理機制。

1、企業實行食堂衞生管理員負責制度,並建立分級責任制度,將相應職責落實到人。

2、作為企業食堂衞生第一責任人,現場管理員承擔以下具體責任:

(1)修訂完善涉及在廠員工集體飲食的各項規章制度與管理規範。

(2)建立分級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

(3)建立學生食品衞生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制度,食物中毒預防制度,責任追究制度。

(4)建立企業食堂檔案,管理員對員工食堂的檢查每週至少一次,加強食堂的檢查和指導工作。

(5)堅決杜絕沒有通過體質健康檢查的相關從業人員無證上崗現象,保障員工用餐的安全。

3、作為企業食堂衞生第二責任人,企業衞生保健教師對企業食堂及員工集體用餐方面承擔如下衞生監督、指導的職責:

(1)組織企業食堂從業人員進行每兩月一次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業務素質,每次培訓有準備,有記錄。

(2)執行企業食堂每日檢制度,每天對食堂的食品採購、清洗加工、烹製和餐具清洗、消毒以及從業人員操作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和管理,發現問題應立即整改,並做好相應記錄。

(3)督促、檢查企業食堂長假後的清掃消毒工作,做好檢查記錄。

(4)食堂衞生監督員要加強自身政治和管理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

如何寫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 篇二

尊敬的貴公司:

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審閲我的 求職 信,謝謝!我叫,是一名即將畢業於桂林理工大學07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經過數載的潛修、漫長的苦練,我終於即將以一名合格的大學專科畢業生的身份站在時代的陣前,接受着您的挑選,並時刻準備着將自己的所學奉獻給您我共同的事業。

我不敢自詡自己是個 人才 ,但我相信我的拼搏精神和進取精神。通過母校的培養和自身的努力,我不僅具備了中文專業所要求的聽、説、讀、寫等基本能力,現在正向更高目標努力。

同時,社會激烈的競爭使我深知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本着向複合型 人才 發展的原則,我廣泛閲讀了各種有益書籍,知識結構日趨完善。同時,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競爭激烈的學習氣氛,使我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鍛鍊和考驗。大量的社會實踐使我的能力得到了很高的提高,也增強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了我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度的責任感,樹立了我忠職守紀的工作觀念。“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一直是我執着的觀念;“努力”是我不變的準則。在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我還注重自己思想的修養。

誠然,我不具備最高的學力,但我有達到最高學力的好學勤奮與務實,“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匣內待時飛”渴望學成之後的大手施展,更急盼有伯樂的賞識與信任。我會用我的實際行動回報您對我的選擇,用我的青春與才智為社會的快速發展作出貢獻!不必在乎我取得什麼,請關注我的未來!我將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燦爛的明天!

十多年的寒窗苦讀,現在的我已豪情滿懷、信心十足。事業上的成功需要知識、毅力、汗水、機會的完美結合。同樣,一個單位的榮譽需要承載她的載體——人的無私奉獻。我懇請貴單位給我一個機會,讓我有幸成為你們中的一員,我將以百倍的熱情和勤奮踏實的工作來回報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迴音!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審批這份自薦材料。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 篇三

近年來,隨着電力建設市場的拓展和項目建設科技水平的提高,電力建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除了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外,對員工是否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已經逐漸演變為企業甄選人才、評價人才的第一準則,員工的責任感也上升到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新形勢下,電力建設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取得穩定、長足的發展,就需要具有全員的、全過程的、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的職工。而職工責任感的培養、鞏固和提高是一項長期的連續的工作,要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達到上下同欲、實現雙贏的目的。

一、人本身的惰性

惰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性之一,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措施或者制度的約束,員工在工作中就會出現拖延、依賴、逃避等現象。責任感需要員工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人自身的惰性導致了在工作中得過且過,不會對工作傾注更多的熱情。

二、從眾心理

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必然會受到其他人的行為影響,當他與多數人的行為或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他會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就會採取與他人一致的行為或意見。所以當集體中多數人不具備責任感或責任感表現不明顯的時候,有些人為了維持和他人的一致性,潛意識裏就會放棄自己所具備的責任感。

三、公平心理

如果在一個集體中,沒有明確的分工或績效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勵,員工就會認為工作中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那麼員工就會產生逃避心理,對工作不負責。

四、自身條件的束縛

員工認為自己的能力、素質無法與其他員工相比,故而在工作中不敢承擔責任。

提高員工責任感的途徑:

一、構建和諧企業,倡導員工進行責任意識重塑

首先,企業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則,成為有效帶動責任的傳遞者。現代企業的管理者自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事事為企業着想,積極主動地工作,並且在工作中勇於承擔責任,只有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令員工信服,感染下屬員工,從而帶動員工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其次,要讓員工積極應對企業面臨的不和諧情況,引導員工感受肩負責任的份量,使員工主動承擔責任,共同創造公司和項目部的和諧氛圍。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每年都會召開職代會和年中會,通過各部門、項目部學習宣貫會議精神,既可以讓廣大職工瞭解公司面臨的形勢和公司下一步的工作任務,也能讓員工感受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進而激發出強大的工作潛力。

二、以企業文化推動員工責任感的塑造

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是“誠實、創新、高效、責任”。要把企業文化體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員工的共同價值觀,讓職工認同接受,使這種責任文化深入人心,同時要多方位、多層次的推動企業文化建設,通過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使員工自覺地把個人行為統一到企業行為的共同方向上,把個人目標匯聚到企業的整體目標上,從而凝結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公司和項目部一直都在積極進行企業文化的宣傳和貫徹,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公司之前牽頭舉辦的各類活動如做事做到位徵文活動、責任徵文活動及責任演講比賽等,都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強化了員工的責任意識。

三、通過宣傳,將員工責任感與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聯繫起來

員工的責任感與職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個負責的員工,有高度的敬業心、積極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可以有效克服惰性,那麼他在職業發展中的競爭力就會很高;如果員工不願意對企業負責,在工作中不願意承擔責任,員工就缺乏積極進取的態度,自身競爭力就會下降,他的職業發展也不會有太高的前景。

企業應要求員工主動承擔以下主要責任:一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責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考慮完成工作的其他有效途徑,要從整體看待部門各職能工作,做到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部門、部門與部門的協調配合;二是忠誠企業、維護企業的責任。員工是企業的一員,企業的興衰決定了員工的發展,所以對於員工來説,只有對企業忠誠、積極維護企業的責任,才能保證企業的良好發展,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也會得到發展。

四、強化考核監管制度,完善激勵機制

有效的激勵機制能正確引導員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績效考核的公平合理性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企業的考核制度公平合理,員工才能對企業有責任感;另一方面,把績效考核和獎勵掛鈎,能讓員工真正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工作更加努力。

責任感是一種精神,是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培養全員的、全過程的、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企業還可以發揮工會和團支部的作用,加強與職工的溝通交流,分析部分職工缺乏責任感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同時,企業除了做好自身的文化建設,還要對員工責任感的培養傾注較大的熱心,更要在制度上,尤其是績效考核制度和激勵制度上為提高員工的責任感提供必要的保障。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 篇四

摘要:

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正在沿着“價格競爭—產品競爭—服務競爭—關係競爭”的軌跡演變。在關係競爭時代,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新增長點。為此,企業必須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實施社會責任戰略,培育社會責任文化,優化社會責任關係,從而提升長期盈利能力,增強持續競爭優勢。

關鍵詞:

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優勢關係競爭

縱觀企業競爭方式演變的軌跡,不難發現,競爭的焦點正不斷從價格競爭向非價格競爭轉移、從產品本身向產品以外延伸。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正逐漸成為企業競爭優勢新的增長點,從而越來越受到理論界和企業界的關注和重視。

市場競爭主導方式的演變及趨勢

伴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也在沿着“價格競爭—產品競爭—服務競爭—關係競爭”的軌跡發生轉移。

(一)價格競爭

價格競爭是依靠低廉的價格或靈活的定價與其他企業展開競爭,獲取競爭優勢。在早期的市場競爭中,生產力水平低,產品同質性強,消費者對產品價格關注,其個性化需求還未得到顯現,因此,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產品的價格上,價格競爭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然而,這是一種易為競爭對手所仿效的競爭方式;而且,太低的價格導致質量下降、顧客流失;隨着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其所關注的利益也不再侷限於產品價格。因此,價格競爭逐漸為其他非價格競爭手段所取代。而今雖然靈活的價格策略仍然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雖然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價格戰還時有發生,但價格競爭已不再是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

(二)產品競爭

產品競爭是通過產品的差異化與其他企業進行競爭,獲得競爭優勢。隨着生產力水平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競爭方式的轉變首先體現為從同質產品的價格競爭轉向產品差異化競爭。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產品差異化創新提供了條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帶來了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從而驅使企業不斷在產品差異化方面進行創新。產品的差異化導致了市場的細分化,企業通過發現並佔領一些細分市場,在滿足顧客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獲得了較單純的價格競爭更大的利潤空間。因而,這種以差異化為基礎的產品競爭越來越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從而取代了價格競爭而一度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而且至今仍然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服務競爭

服務競爭是通過向顧客提供產品以外的一系列附加服務而與其他企業進行競爭,獲取競爭優勢。隨着產品差異化競爭的日趨激烈,“創新—仿效—創新”的循環周而復始,而且循環週期逐漸縮短。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差異化創新必然從產品本身向產品以外延伸,服務競爭成為繼產品競爭之後企業競爭的又一重要手段。根據顧客需求差異設計、提供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優質服務,成為現代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服務競爭已取代了產品競爭而成為當前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

(四)關係競爭

關係競爭是通過與利益相關者建立和發展良好的關係,構建競爭優勢。隨着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和升級,產品及服務的差異化程度越來越小,一些企業開始從產品及服務以外尋求新的差異。通過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係,企業可以更好地獲得顧客的信任和忠誠,可以增強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建立良好的產品形象和企業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可以建立有利的內外部競爭環境,而且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通過建立良好的`關係網,使得競爭不再是在企業之間進行,而是在網絡之間進行,一個建立了更好的關係網的企業將比競爭對手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目前這一競爭方式已初現端倪,而且可以斷定,它必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新增長點

從企業競爭方式的演變中可以看出,關係競爭將逐步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形式,良好的關係網正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為此,企業越來越重視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在此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Oliver Sheldon於1924年提出,其後,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和爭論一直不休,到20世紀90年代,眾多學者和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趨於認同和支持。但目前學術界對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還沒有統一的表述,國內學者比較認可的是盧代富的觀點,即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公益的義務,也就是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要兼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營利或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應當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這些社會利益應該包括僱員利益、消費者利益、債權人利益、中小競爭者利益、當地社會利益、環境利益、社會弱者利益及整個社會利益等內容。

儘管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必要性的爭論至今還未停止,但通過分析國內外眾多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獲得商業上成功的實踐可以看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可以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銷售額和市場份額的增長;品牌定位得到鞏固;企業形象和影響力得到提升;吸引、激勵和保留員工的能力得到提高;運營成本降低;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企業社會責任在全球的實踐證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利潤的增長並不矛盾。

事實上,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其一,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利於優化生存環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可使其免受政府部門、公益團體、社會公眾的譴責、懲罰與限制,使決策和經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而且還可能因此受到政府的獎勵享受優惠政策等。其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改善公眾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增強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度,吸引消費者,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廣闊的市場。其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跨越國際壁壘。當前,在國際上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對一流企業“高標準、嚴要求”的公認指標。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將有助於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減少社會責任運動的衝擊,提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其四,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吸引人才。經常參與到社會責任事業中的企業更具知名度,當然也就更易招聘到並留住優秀人才。其五,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提升財務業績,因為有責任感的企業永遠是投資者青睞的目標。

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力的策略建議

眾多理論研究和企業實踐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當前,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已成為一種世界潮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企業要跟上國際社會發展的節奏,必須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及早做出應對策略。

(一)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企業必須提高對履行社會責任必要性的認識,增強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充分認識到,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的義務,而且對企業競爭力具有潛在的和長期的影響,切不可把企業盈利與企業社會責任對立起來,忽視或故意逃避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要認識到企業是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企業必須與社會環境系統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社會大系統是企業利益的來源,是企業的生長環境,企業需要從社會環境中汲取營養,同時也必須反哺社會,在推動社會進步、關心環境和生態、維護市場秩序、扶助弱勢羣體、參與社區發展、保障員工權益、解決就業等方面承擔一定的義務,企業只有與社會形成和諧互動的關係,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從社會整體的角度和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審視企業目標,不僅要考慮股東的利益,還必須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把社會責任主動納入企業目標體系。要從關注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和增強持續競爭優勢的角度看待企業社會責任,眼光不應該僅僅侷限於本身眼前的利益,還應該考慮與社會、環境的和諧關係,以謀求長久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二)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

企業必須在綜合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社會責任戰略,通過社會責任戰略管理活動,將履行社會責任落到實處並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競爭力。首先,要做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定位。能力和優勢源自於對資源的有效利用,源自於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因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內部資源及所關注的重點,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定位。其次,要制定並實施社會責任戰略計劃。通過調研,列出各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需求,據此規劃企業社會責任的遠景和目標,制定短期和長期戰略,根據戰略制定行動方案並組織實施。再次,要做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實施效果的反饋和評價。要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執行情況的監督和報告體系,加強戰略執行過程的跟蹤管理,用恰當的評價標準、科學的評價方法來衡量戰略實施效果,如果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要通過戰略控制來進行適當調整。

(三)培育企業社會責任文化

要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力,必須培育優秀的企業社會責任文化。為此,企業必須從自身長久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考慮本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提煉出適合本企業的經營理念,建設有特色的企業文化。要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切入點,將承擔社會責任視為自身發展的一種內在需要,將社會責任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中,使其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企業的一種主導價值觀。要圍繞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理念來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文化體系,指引、約束、激勵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將企業社會責任付諸實踐,並形成為制度守則、貫穿於行為舉止、養成為習慣風氣、內化為精神信念、彰顯為形象特色。

(四)優化企業社會責任關係

要有效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企業必須加強與各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妥善協調各方關係。要處理好與投資者的關係,在不損害其他相關者利益的前提下,保障投資者的收益權,促進資產保值增值,為投資者提供較高的回報;要處理好與內部員工的關係,堅持以人為本,關心、理解、尊重員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切實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和正當利益,在不損害其他相關者利益的情況下努力實現員工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要處理好與消費者的關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保護消費者權益;要處理好與供應商、經銷商、競爭者的關係,合作共贏,誠信經營,公平競爭,恪守商業道德,維護市場秩序;要處理好與社區、政府的關係,優化發展環境,依法經營、照章納税、發展生產、促進就業、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積極參與和支持社區建設與公益事業,關心弱勢羣體,關注慈善事業;要處理好與輿論媒體、行業協會及其他社會團體的關係,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的廣泛監督,全力打造、宣傳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譽度,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文川,盧勇,張羣祥。西方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對我國的啟示[J]。改革與戰略,2007(2)

2、衞敏娟,付波。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思考[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8)

3、劉藏巖。芻議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J]。商業時代,2005(23)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五

一、企業社會責任概述

企業社會責任的説法最早起源於西方國家,國外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研究較早,最具權威性的就是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的觀點: “企業有且只有一種社會責任——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合理利用其資源來增加它的利潤”我國相關人士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經濟效益,尋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應當維護和促進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主要包括: 通過法律進行規制的法律責任,通過道德約束的道德責任,以及介於二者之間協調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現實的軟法責任。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內容的釐定,不難發現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包括獲取利潤,即具有了經濟責任的屬性; 同時法律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的規範要求企業必須遵守使得企業社會責任具有了法律責任的屬性; 再者道德對企業的約束使得企業需要履行社會公眾對其的普遍性要求,即具有了道德責任的性質。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現狀

我國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起步較晚,相關立法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中,首次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制是在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的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規章,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當然,除了公司法和商法典外,其他強行性規範也同樣間接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了規定,如自然資源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中的相關強行性規範。

2005 年修訂的《公司法》的第五條對公司從事經營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遵守社會公德進行規定,這是我國首次在法律中確立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主體地位,意味着對傳統企業的角色或目標定位的突破,無疑是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化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果。但是第五條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其在法律後果方面並沒有形成完備的規制,對在內容、性質等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解釋。

三、企業社會責任立法的域外探究

( 一) 美國社會責任立法考究

企業社會責任最早由美國提出,其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主要是針對於企業形式之一的公司,所以在美國稱之為“公司社會責任”。美國的公司社會責任立法主要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法法律體系,如: 《公司法典》、《商業公司法》; 第二部分是保護利益相關者的法律體系,如《反歧視公約》、《同工同酬公約》、《最惡劣形勢的童工公約》; 第三部分是社會保障體系,如《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公司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等。美國企業社會責任立法較為完善,但是因為美國是普通法系國家,其實際上整個國家的企業社會責任立法並非是統一的,所以制定的一些內容對每個州的操作意義並不是很大。對我國的借鑑意義也是有限的。

( 二) 德國社會責任立法考究

在德國,聯邦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央部門主管機構。該部從對內對外的角度負責企業社會責任在德國和在全球範圍內推進。德國於2009 年率先將企業社會責任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立法層面和政策層面都給與了高度重視。

通過考究不難發現,域外代表性國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比較早也比較系統,立法水平比較高,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制具有時效性和前瞻性。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始於20 世紀90 年代,經濟發展的不充分導致研究不足,使得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立法理論體系儲備缺位。企業社會責任立法理論的發展依賴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實踐,而以往我國理論界對於企業社會責任思想的關注着墨頗多的是對於企業社會責任合理性的證成,而對於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體系理論仍較為缺乏。美國法學家霍姆斯曾説過: “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我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順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注重實例分析,才能在對企業社會責任立法理論研究中上升新高度。

四、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立法路徑的選擇

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的立法模式有三種—一元立法、多元立法、綜合立法。一元立法是指將所有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定都集中在一部企業社會責任法法典之中,將企業社會責任法列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多元立法是指把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規定分散到各個相關的法典之中,如對職工的責任可以歸入公司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等法律部門之中,對環境資源的責任則可以歸入環境保護法系之中,對消費者的責任則歸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部門之中,而不再製定一部統一的企業社會責任法典。綜合立法是指既進行專門的企業社會責任立法,又不排斥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規範散見於其他單行法之中。

筆者認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立法應當選擇綜合立法模式,加大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學理研究,並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制定一部統一的《企業社會責任法》為綱,又在其他有關法律中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補充,以實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的全面保護。結合前文中所認定的企業社會責任的範圍,在制定的《企業社會責任法》中應當包含以下內容:職工權益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債權人權益保護。而特定的社會公益事業則可以由一些提倡性規範、政策等來調整。一般意義上的慈善事業則屬於道德責任的範疇,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提升企業自覺履行的意識。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六

11月初,筆者前往美國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全美經紀人大會。和每年一樣,在開幕大會上,首先隆重表彰了五位全美選出的年度經紀人。一同參加大會的中國房地產經紀人都是首次參加這個大會,甚至是首次接觸美國的房地產經紀人,所以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感到詫異:這五位房地產經紀人並不是根據經營業績選出來的。而在我們國家,評選優秀房地產經紀人幾乎都是經營業績或者是職業技能的競爭。

每年全美經紀人大會號稱參會總人數都在2萬人以上(包括與大會同期舉行的展會人數),在這樣盛大的聚會上能夠走上領獎台的這五位房地產經紀人獲得的稱號是什麼呢?是“好鄰居”。在講述獲獎經紀人故事的短片中,我們看到的全是這些經紀人為鄰里社區服務的各種場景和事蹟,幾乎完全不涉及他們的房地產經紀業務。

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認為:倫理道德是現代企業的核心價值構件。並不是倫理道德有助於企業的經營,而是倫理道德本身就應該是和企業同時存在的,或者説:企業的價值追求本身就應該包含了倫理道德的建樹。

倫理道德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構件,而倫理道德的外在表現就是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傳統的經濟學觀點認為:為股東實現組織利益的最大化是企業的天職,否則就不成其為企業,增進和保護社會福利是政府和非贏利組織的責任。而現代社會經濟學的共識則是:企業不只是對股東負責的獨立實體,它們還要對社會負責,企業不只是創造利潤,還應包括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企業的目標從最初期的股東利潤最大化發展到企業整體利潤最大化,再到兼顧員工利益,進而發展到追求企業相關利益者價值最大化,最終還要同時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企業追求的目標在不斷擴展。

今年以來政府主管部門嚴管嚴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很多房地產經紀人感歎生意不好做,但很多有見識的房地產經紀人則認為這才是行業發展的方向。現在感覺難受,正是因為過去的經營太不規範。國內一些同去參會的房地產經紀公司老闆和高管表示:“要我來把員工管起來,規範他們,我也做不到,我也只能用業績指標來考核他們。政府嚴查嚴管,就能幫我把這些經紀人管住。”

用企業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尺子來衡量這些話,當然仍然是不合格的,但從積極的一面看,他們至少不是行業淨化的阻力。從制度變遷的角度來看,儘管這些年已經有不少房地產經紀公司通過內部制度建立了真房源查驗等誠信經營的模式,房地產經紀行業內部正在發生誘致性制度變遷,但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社會公眾還是房地產經紀業界,都希望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能夠持續下去,並由此進一步激發和激勵行業內部的誘致性制度變遷,使房地產經紀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使房地產經紀人成為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裏的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就是內部會計控制。從狹義上來看,企業內部控制實質上也就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按照《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風險》的解釋,內部控制是管理當局為了確保以有序和有效方式實現管理目標,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防範和發現錯誤與舞弊、確保會計記錄的準確和完整、及時編制可信的財務信息而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從這個定義所涵蓋的內容也可以看出,這裏的內部控制與我們所理解的內部會計控制或內部會計監督的涵義不謀而合。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道德自律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道德自律兩者之間評價要求、標準不同,內部控制制度要求的是“必須”、“硬性的”規定,客觀上規範着會計人員及其他當事人的工作行為,會計道德自律要求是“應該、“軟性的”約束,是靠理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繫的。但要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得以落實,還必須依靠會計道德自律的力量。執行制度的是人不是物,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好壞與否,重要的還取決於會計道德自律水準的高低。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道德是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證。

正確處理傳統內部控制方式與新型內部控制方式的關係

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用,會計技術手段全面更新,使得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準確性、效率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傳統的核對、計算、存儲等內部會計控制方式都被計算機這個新型內部控制方式輕而易舉地替代。但任何先進手段都是被人所指揮、所掌握,一些傳統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如職務分離控制、業務程序控制等仍有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仍將有效地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在採用新型內部控制手段時,要結合堅持傳統有效的內部控制方式。否則,已經出現多起的利用高新技術和電腦舞弊犯罪之類的活動還會繼續在我們身邊發生。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效果與控制成本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效果與成本應該是正相關的,但也並非絕對。如按職務分離控制要求,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業務程序控制要求每項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從發生到終結都要按照事先規定的授權——執行——記錄——複核等互相牽制的程序進行辦理,特別是執行、記錄、複核不得由一人包辦等等。所有這些控制效果,是建立在一定的內部控制人員成本和其它相應成本基礎之上的。但也並不是內控人員愈多,耗費成本愈大,效果就愈佳,關鍵在於內控人員職責要明確,權限要清晰並要盡責盡力。要在實踐中逐步探尋一個內控效果與內控成本的合理結構比例,同時藉助於企業“外控”(外部審計和外部其它控制手段)的壓力與動力支持,既取得良好的內控效果,又能儘可能地節約內控所耗費的成本。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層次與工作效率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人員、層次增加一成,從理論上講,企業內部經濟舞弊犯罪的可能性就減少一成,內控效果就會好一些。企業內部控制經過決策、授權、執行、審批、報賬、記賬、出納、審核、複核、稽核等等一系列層次(或人員),只要這些內控層次(或人員)守土有責,經濟舞弊犯罪活動若想擺脱這一層層內控機制的監控,決非易事。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僅僅過於追求企業內部控制的層次形式,企圖以增加層次的“人海戰術”來獲得較好的內控效果,結果可能因此貽誤“戰機”,得不償失。而須以高效、有用為出發點,合理設置內控層次(或人員),明確各個層次的職責權限,強化各相應層次的責任心,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