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精彩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88K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精彩多篇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一

《大學生自我認知與發展》課程論文

學院:

班級:

學號:

姓名:

2011-11-2

3論文題目:淺談當代大學生的自我認知

淺談當代大學生的自我認知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什麼是“自我認知”,以及自我認知的發展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自我實際分析當代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現況及其形成原因。關鍵字:大學生,自我認知。

一、什麼是“自我認知”。

準確定義: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和認知。“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就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它包括對物質、對社會、對精神自我的認知。

二、大學生應該學會並注重自我認知及原因。

在我認為,大學時代是一個人形成自我認知的黃金時期。所以大學期間能否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並不斷改進自己,發展自己,對於我們今後的工作、生活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大學生是一羣富有思想、滿含激情、頭腦聰穎、思維鋭利的青年,但是由於閲歷淺、思想不夠成熟等原因還具有思想上的依賴性,理想化,盲目自信、自卑等心理特徵。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正確地自我認識、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作出符合自己、符合社會的認知,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下面我們先了解自我認知的發展過程。

三、自我認知的發展過程。

自我認知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從大腦的記憶力開始起直到記憶力的消失,都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因為一個人的意識的形成來是源於個體對外界環境刺激經由記憶和思想的反應。因此,在形成記憶之前的個體是不會有自我意識的。

記憶是一切思想的基礎,自我認知是個人在思想之上的對於環境的反應。當一個人的記憶和思想達到一定程度過後,個體的自我意識會更加強烈。如我存在,我佔有,我需要,我想的思想就會不斷地經過思維和想象力加強個體對自我的認知,直到個體有機生命體的結束。

與此同時,大學生自我認知的過程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面對誘發事件,大學生自我的認知會對自身狀態和周圍人羣以及自己所處的客觀環境

進行判斷和評價,從而對於周圍環境相處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慣性的結論,這個結論會導致自身的情緒反應,進而強化已有的判斷和評價。

四、當代中國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狀況及其形成原因(以我的自我認知為例)。

自我認知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它是自我認識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調節控制的心理基礎。

對於大學生來講,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羣體,大學階段是處於一個自我意識完善的重要時期。可就當代中國大學生自我認知狀況來看,他們在踏入大學校門後,剛脱離灌輸式的教育,進入一個自我教育的新階段,無論從思想上、行為上,他們明顯處於一個尷尬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開始摸索着建立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必然存在許多突出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各種主觀以及客觀的因素,使得大學生在自我意識完善過程中,有時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我,出現自我認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認知障礙。自我認知的不完善,就會進一步造成大學生不能夠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現在就我進入大學後的這段經歷談一下自我認知。進入大學以後,突然沒有了高中時的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課餘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迷茫二字隨之而來。課餘時間都應該做些什麼,除了考試成績我還應該從哪些角度評價自己、給自己定位,很長一段時間裏這都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東西。大一我做了很多事情,學生會工作、班委、勤工,也聽過很多自己感興趣的講座,參加過不少活動,讀過一些課外書籍,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學習。每天似乎都過得忙忙碌碌,也不全都感到充實。對自己大一一年的評價,我認為總體還可以,成績排在中上,部門和班級工作也能得到他人認可。然而評優使我感到受到很大打擊,一段時間內我甚至否定自己大一一年的付出,感到失去了繼續奮鬥的動力。但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自我剖析,我開始正確的認識自己。成績方面自己並不算差,對專業課的學習也充滿熱情,今後只需繼續保持熱情,不懈怠繼續努力。在學生工作上應該做出一些調整,不能多而不精。自己做過的喜歡做的事也確實讓自己學到了很多,成長了汗多。今後要改進的就是把時間有效率的充分利用起來,不要把時間浪費到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去。經過心理上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和評價,我可以不自卑、不自傲,保持一顆平常心繼續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努力。

很多大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自己遇到的困惑時,經常會出現各種不合理的認知,其主要表現在對於自己、他人周圍環境及事物的“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論”和“糟糕至極”三個特徵。

除此之外,它還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自卑。自卑是由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體驗。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過分看重自身短處,否定自己的長處或長處沒有足夠的認識,因而常表現出膽怯、畏懼、懷疑、擔心被人嫌棄和拒絕,行為中採取逃避方式。形成這種

軟弱無力的心理品質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績不好,能力差、失戀、社會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別人的嘲笑、譏諷、打擊。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曾經有位男同學,身高比一般男生都要矮一些,因此他一直都很自卑,很少跟班裏女同學講話,也不願意參加班級活動,甚至有些自閉,成績也一直不好。

自傲。自傲是過高估計自己的一種自我認知。自傲者以自我為中心,表現出很強的優越感,處處表現自己,對自身的長處無限誇大,炫耀自己、對他人容易指責和怪罪,挑三撿四,盛氣凌人。好象自己全是優點沒有缺點,別人全是缺點沒優點。例如,一位男生,從國小到大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又是幹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時卻被拒絕,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擊,終日深思不得其解,造成精神分裂症。

虛榮。虛榮是指追求虛假榮譽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人把榮譽或引起人們的羨慕、讚賞,作為一種生活目標追求,因而常常不擇手段地去獵取榮譽。這種人很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又嫉妒任何比自己強的人,把別人取的榮譽視為對自己的競爭。因此這種人總是使自身處於較強的自束和更強的情感波動之間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標、願望不能達到,就會背上沉重的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造成精神過度緊張。當下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虛榮心理,尤其是很多女生。從網絡或者電視新聞中經常可以看到女大學生因為錢財等原因作出不好的行為。

造成大學生自我認知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個人理解,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學歷等級因素。學歷等級因素是社會片面的追求高學歷,造成大學生的學習目標茫然,學習目的不明確,造成大學“育才”不“育人”的現象。其次是社會輿論因素:社會本身對大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對大學生的概念認知停留於70年代,對當代大學生的輿論過於偏激,使得現在大學生只注重學習成績,追求“全能”而抑制了個人特長的發展,最終培養出面面不專的廢才。再次就是就業壓力因素:客觀的就業壓力也是使大學生自我認知發生偏差的重要因素。

最後是教育本位因素:中國的教育一貫強調的是“教育本位”,只“育才”,不“育人”,忽略對學生自我認知,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等自我意識的培養和引導。

五、正確的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大學生正處在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能否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看不到自我的長處,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學會吾日三省吾身,敢於剖析自己、否定自己、肯定自己。在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形成自己正確的自我認知和價值體系。

參考文獻:

【1】顏吾佴、孔琳等,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與理想信念,北京(本站☆)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張季屏,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特點及其輔導,寧波大學,2009年第一期。

【3】嶽寶華,大學生自我認知發展和完善的途徑探析,太原科技大學,2010.5。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二

摘要:結合課文,對自我進行深刻的分析與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我實際關鍵字:自我、認知、心理、健康、正文:

鮑勃説“不成功者的自我意識低,因而易受外界影響,尤其是在外界環境消極影響之下,他們會產生高度的焦慮,因而表現不佳,而且自我激勵,自我鑑賞能力不足。”可見,自我認知對一個人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正確、健康的自我認知,才會引領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斑斕。下面我就幾個方面闡述自我認知與心理健康:

(一)什麼是自我認知

弗洛伊德將人的心理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包括了所有原始的遺傳的本能和慾望,“自我”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斷,“超我”則代表一種對本我的道德限制。“意識”是人心裏狀態的最高形式,是人的心理因素世界中的“首腦”,他統治着整個精神世界,使之動作協調。正是在意識的管轄和指揮下,精神生活才具有穩定合理的特點。所謂“自我意識”,是我們對自身存在狀態的認知,即個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環境關係的認識、評價與體驗。進入期以後,我們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發展自我,關心自我的存在上來。而從自我發展進程中,我們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大致會經歷三個階段,即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心理自我階段。生理自我是對如身高、體重、健康的認識。社會自我是個人對自己在各種社會關係中角色、地位、權利、義務等的意識。心理自我是對自己記憶、思維、智力等的認識

(二)我的自我認知歷程

1.國中中學的我變得安靜了許多,有些不自信,不會在和同學們相互追打,不愛説話,並且逐漸走向成熟,學會了剋制自我,實現本我。

2.高中高中的我學會了自立,塑造了性格,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念體系,這個時候的我不光對自我有了一定的認知,還關心起了自己在班級、老師、同學中扮演的角色,這是一種本我的表現。

3.大學進入大學以後,突然沒有了高中時的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課餘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迷茫二字隨之而來。課餘時間都應該做些什麼,除了考試成績我還應該從哪些角度評價自己、給自己定位,很長一段時間裏這都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東西。大一我做了很多事情,學生會工作、班委、勤工,也聽過很多自己感興趣的講座,參加過不少活動,讀過一些課外書籍,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學習。每天似乎都過得忙忙碌碌,也不全都感到充實

(三)進行自我分析的重要作用

在我認為,大學時代是一個人形成自我認知的黃金時期。所以大學期間能否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並不斷改進自己,發展自己,對於我們今後的工作、生活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大學生是一羣富有思想、滿含激情、頭腦聰穎、思維鋭利的青年,但是由於閲歷淺、思想不夠成熟等原因還具有思想上的依賴性,理想化,盲目自信、自卑等心理特徵。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正確地自我認識、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作出符合自己、符合社會的認知,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

與此同時,自我認知的過程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面對誘發事件,自我的認知會對自身狀態和周圍人羣以及自己所處的客觀環境進行判斷和評價,從而對於周圍環境相處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慣性的結論,這個結論會導致自身的情緒反應,進而強化已有的判斷和評價。

(四)自我認知的誤區

不能正確對待自己遇到的困惑時,經常會出現各種不合理的認知,其主要表現在對於自己、他人周圍環境及事物的“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論”和“糟糕至極”三個特徵。除此之外,自卑是由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體驗。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過分看重自身短處,否定自己的長處或長處沒有足夠的認識,因而常表現出膽怯、畏懼、懷疑、擔心被人嫌棄和拒絕,行為中採取逃避方式。形成這種軟弱無力的心理品質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績不好,能力差、失戀、社會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別人的嘲笑、譏諷、打擊。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曾經有位男同學,身高比一般男生都要矮一些,因此他一直都很自卑,很少跟班裏女同學講話,也不願意參加班級活動,甚至有些自閉,成績也一直不好。自傲是過高估計自己的一種自我認知。自傲者以自我為中心,表現出很強的優越感,處處表現自己,對自身的長處無限誇大,炫耀自己、對他人容易指責和怪罪,挑三撿四,盛氣凌人。好象自己全是優點沒有缺點,別人全是缺點沒優點。例如,一位男生,從國小到大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又是幹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時卻被拒絕,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擊,終日深思不得其解,造成精神分裂症。

(五)如何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多看些心理書籍,正確引導自己的心理髮展方向,不偏道,不出軌。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如果意識到自己有什麼心理問題不能解決,就應該找心理老師諮詢,尋求幫助,徹底的解決心理障礙。

通過大學裏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同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和有心理障礙的同學,讓大學充滿健康,充滿快樂和温馨的氣息,遠離心理問題。人大學無憂,讓生活無憂!

(摘自:心理健康網、汪海燕等《心理講課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弗洛伊德》劉燁 編譯 2008年4月中國戲劇出版社)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三

大學生自我認知與心理健康

關鍵詞:自我認知 心理健康 自卑 過度自信 人際關係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經濟的不斷進步,健康對現在的人而言已不僅僅指身體健康了,健康的現在內容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對於我們每個生活在當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經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的質量。怎樣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平衡的狀態呢?怎樣使自己有個不錯的朋友圈子呢?怎樣使自己看起來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樣使自己對自我能力有個良好的評估呢?這些問題是大都是當代大學生迫切想解決的,而這些問號的本質就是怎樣使自己有個好的生活質量。答案正確的自我認知。只有對自己有了正確的定位分析我們才能更能適應大學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們大學生活。

(一)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現狀

大學生活始終是豐富多彩,令人嚮往的,然而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後,由於學習生活的轉變,自身所具備的特長等諸因素的影響,大多數人對自我的評價也在逐漸的發生轉變。這些表現在很多方面。自我認知也會出現兩極振盪,當取得一點成績時容易自負,而遇到挫折時容易自卑,不斷地調整自我認知對每位大學生都非常重要。

處於大學階段的青年人已強烈意識到“自我”,也注意到了自我的脆弱,因而產生出強烈的充實自我、發展自我的需求。有的同學在追求發展自我中顧此失彼,沒能達到期望的目標,從而產生了不良心理反應。還有的同學,在發展自我過程中放大了自我弱勢、忽略了自我優勢,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而採取防禦機制,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甚至產生嚴重的煩惱和恐懼不安等。

目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學業問題

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特點是學習自主性,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因而大學生面臨學習方法、學習內容與學習習慣的巨大轉變,這也包括對自己學習能力的重新評估。

許多學生在中學時代確立自己的學習優勢,有着較高的學業期待。在大學,又面臨着學業期待的變化,及學業優勢的失落及對自己的學業重新定位。如果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不能恰當接受和對待學業成績,就會出現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還會出現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

大學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有別於中學的。隨着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用人標準的轉變,促使很多在校大學生既要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選修一些相關知識,如外語、計算機、汽車駕駛等,考取各類證書,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大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自我約束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反應,同時還會嚴重影響自信心,發生苦惱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問題,導致學業失敗。學業成績不理想以至學業失敗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情感問題

異性交往本來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動。同時也是一個一直令大學生棘手的社交障礙。有一些學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與異性交往時總感到要比與同性交往困難的多,以至於不敢、不願、甚至不能和異性交往。大學生中重要的人際關係是異性交往,這既包括兩性之間友誼的發展也包含愛情的成長。在異性交往

中重新認識與確立自己的方位與座標,有的大學生面對異性的追求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拒絕,也不知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的温度;有的大學生將愛情置於學業之上,甚至認為有愛就有一切,當失戀的打擊襲來時,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知如何策略地面對分手,面對自己。

(三)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生與人交往和相處的經驗相對較少,在短期內建立起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學生們往往只感受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壓力,而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巧。人際關係更多反映人們的一種性格特點和交往模式。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知與認知他人相關。一方面,他們對良好的人際關係報有極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諧、友好、真誠的人際關係。但同時,這種期望又往往過於理想化,即對別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對人際關係狀況的不滿。這種不滿又會反過來對他們的人際關係帶來消極的影響。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與心理閉鎖的矛盾集於一身。

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認識自我由於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變化,一年級大學生需要調整自己,完成角色的轉變,對自我進行重新評價。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重新自我評價,會極大地影響到大學生對學習、生活和各個方面的適應。因此,對新入學的大學生來説,客觀、公正、有效地認識自己,重新自我評價,進行正確的自我設計,建立新的奮鬥目標,對維護適應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心理學家網]

1、客觀地認識自我自知、自鑑是自勵、自勉、自控的基礎,它對人的各種活動和行為起着調節的作用,是建立理想自我的基礎。實踐證明:一個人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水平越高,越能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只有全面而客觀地評價自己,才能使自己有效地健康發展。大學新生對自己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正確的瞭解,客觀地評價自我,對自己的身材和外貌、品德和才能、優點和不足、過去和現在,甚至將來都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做到全面而客觀地評價自己,則有助於適應新的環境。很多大學新生總是看到自己的某一面,而看不到其他方面,一旦碰到不稱心、不如意的事,就開始懷疑自己,產生失落與自卑的情緒。如有一位來自農村的新生,由於在中學,英語課缺乏聽力和口語的訓練,到大學後每當上英語聽力課時,面對老師的問題而不知所措,偏偏老師又記住了她的名字,總提問她,這時她就認為自己不行,變得非常自卑,又怕同學譏笑她,以至一上聽力課就緊張,害怕上聽力課。像這位同學就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時應找到合適的尺度來衡量自己,努力使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一致。應採用類比法,將自己與自己的條件相類似的同學進行比較,看別人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如果與自己條件差不多的同學也如此,那麼就是基礎差的原因,並不是自身固有的能力差,應針對自己的不足,朝着目標努力,改變目前的現狀。

還有一位新生,從一所省重點中學考入了一重點大學的熱門專業,在中學時他是班幹部,班裏的學習尖子,常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讚譽,又考進了重點大學的熱門專業,從他接到入學通知書的那一時起,他就思考如何在大學裏顯示自己的才能。然而進大學第一學期的期會考試,他的成績不理想,只是中等水平。這使他從中學的尖子生,一個自尊心極強,一直受到老師、同學關注的人物,一下子變得極為普通平常,他一 子接受不了,情緒非常低落,心理負擔很重,從自傲變得自卑。其實這位同學就存在着不能調整心理落差,正確認識自己,重新自我評價的問題。這位同學儘管在中學各方面很突出,但入了大學,環境變了、同學變了,大家可能與他都有同樣的經歷,這時他應擺正自己的位置,認識到自己與同學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進步,這時出現成績一般的現象也是正常的。因此他此時最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態度,正確認識自己,逐漸適應大學的學習內容與方法,提高成績。

2、反省自我,正視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反省自我即是運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報告的方法進行自我評價。大學新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等進行耐心觀察,在觀察中加強對實際現象的分析,在合理的自我分析中形成自我報告。通過對自我報告的反省,嚴於解剖自己,達到使自我評價更客觀、更加獨立與穩定。對自己有了客觀的評價,還應接受自己,面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一年級大學生應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現實中的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一個人的能力再強,或者是再優秀,也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超越別人。如果不能正確面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或者只看到自己的優勢,而不願看到劣勢,或者只看到自己的劣勢而看不到優勢,都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帶來適應的障礙。如一位來自農村的女生,自幼刻苦勤奮,成績優秀,考人大學後,由於城鄉環境的差異她覺得自己在服飾、語言、動作以至風度上都不能與城市來的同學相比,內心產生了“先天不如人”的自卑感:上體育課時覺得自己的動作不如別人優美,上課發言時覺得講話不如別人流暢,與別人交往時覺得沒有別人有風度,等等。因此害怕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發展到害怕與別人交往。這位同學的問題就在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視自己的優勢。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來自城市裏的同學與來自農村的同學相比,有一些他們的優勢,如知識面、語言、外語、文體等,但來自農村的同學也有自己的長處,如勤奮刻苦、吃苦耐勞、生活自理能力強等。這位同學應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縮小的,而不是採用迴避的做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自己的學習能力來提高自信心。

3、將“理想我”建立在“現實我”的基礎上

“理想我”,是指個體理想中的個人自我,它包括自己所希望達 到的理想標準,以及希望他人對自己所能產生的看法。“現實我”,即個體實際表現的自我,個體現實存在的水平。如果“理想我”與“現實我”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但如果對理 想我要求太高,反而易喪失信心,出現各種問題。美國人本主義心 理學家羅傑斯的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理想我”與“現實我”的過 分失調往往是產生神經症等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學心理 系學者的研究表明,在大學生中“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差距越大,其抑鬱方面的得分越高。大學新生應將“理想我”建立在“現實我” 的基礎上,建立合乎自身實際情況的“理想我”,即不要將“理想我” 的標準定得太高;否則,“現實我”與“理想我”之間存在太大差距,別人的評價亦達不到自我的期望,易產生失望、抑鬱等消極情緒,帶來適應問題。

4、結合自身的優勢,確立新的奮鬥目標

大學新生還需要在對自我全面、正確地認識與評價的基礎上,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優勢,確立新的奮鬥目標。有了目標,才能形成前進的動力;才不至於無所事事、無所適從,產生空虛無聊等體驗。在確立目標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由近到遠、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原則,一個一個逐步實現。每個目標還應適當、合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動力,取決於他們行動的全部結果的期望值和達到目標的可能性。因此,確立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奮鬥目標,對於實現理想、發揮潛力,適應大學生活都是有益的附:

校心理諮詢中心:a210(020-36076168)

院心理部q羣:185314822

院心理部微博:計算機心理部

院心理部公共郵箱: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心理部

2011/11/23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四

《大學生自我認知與發展》課程論文

學院: 經管土管學院年級: 2008級

學號: 2008306202065姓名: 徐支富

2010-5-1

2論文題目:傾聽青春的聲音—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誤區

傾聽青春的聲音——大學生自我認識的誤區

摘要:文章通過討論大學生在自我認識在社會自我意識,時間序列上的錯位,分析當代大學生迷茫成災的原因,為培養健康的心理體驗提供思維支持。關鍵詞:大學生迷茫自我認識社會認識時間比較

【中圖分類號 】b84【文獻標識碼 】a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説:人是對理性問題能給與理性回答的存在物1。我們就像【】

是為思考整個世界而生的,藝術家思考的是關於藝術的生命,哲學家是思考整個人類最高領域的一切,領袖是思考名族或人類未來的,農民是思考人類最基本生存之路的。現在的我們很少能對一些問題理性的看待,特別是以培養理性的人的大學裏,青年大學生也漸漸迷失在理性的世界。

一、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現狀

大多數人很少能獨立思考。在大部分意見上,他們所接受的都是現成的意見。他們無論生來就有還是受人哄騙而接受這套或那套的信仰,都同樣感到滿意,這些都可能是真實的。2哈耶克在《通往奴欲之路》中這樣焦慮的描寫人,這也是對當代大學生最簡潔【】

和真實的描寫。大學生們被譽為朝陽一代,富有理想,滿含激情,頭腦聰穎,思維鋭利。我們似乎可以用所有最美最富褒揚意義的詞語來形容我們這羣青春年少之人,但是在這後面是無數大學生的迷茫、無助和寂寞。

現在的大學生在心理上就像流浪的孩子,無依無靠,漂泊不定,對外面的世界既牴觸又嚮往。我們希望正確認識社會,但又缺乏辯證思考的能力,或者説我們還不能達到辯證思考的境界。我們追求理想,但動機功利化。我們中某些人的理想帶有濃厚的功利色彩,講究實惠的思想相當普遍,但這也是這個社會所烙上的社會化印記。我們的智力發展達到高峯,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頑強的探索精神。但我們畢竟缺乏社會實踐,思想易脱離實際,有時好走極端,表現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我們的自我設計願望強烈,但自我評價片面。我們常常圍繞自己到底能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而苦惱不已。這都源於我們往往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過高或過低估計自我,使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距離較大,從而影響自我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我們的理想伴隨着

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在需要的滿足和價值判斷時常常搖擺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我們的情緒往往表現得快而強烈,常因一點小事動輒振奮不已,豪情萬丈,或意志消沉,悲觀喪氣。我們要求獨立,需要獨立但又存在依賴心理。在脱離了父母的管束和大學聯考的壓力,自我意識增強。然而,長期以來由於教育導向的弊端,卻都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準備。

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學存在嚴重心理障礙並導致心理疾病的學生佔總數的0.8%-2%,大約25%-30%的學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輕度心理障礙。

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普遍而日益嚴重。在這麼多問題產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一個就是我們對於自我認識的錯位化和精神化。

二、自我認識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係

一切問題簡單化的來説就是我們並沒有客觀、公正的看待自己,實現客觀自我認識。《馬克思恩格思全集》中論述:自由的前提是自我認識。我們似乎在得到正確的自【3】

我認識之前便得到了相對的自由。所以我們在一個寬泛的空間裏對自己天馬行空的幻想,總喜歡把現實中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強加給自己,或者以此為理想。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大學生中相當部分的學生在閲讀時有這方面很強的偏好,要麼傾向閲讀名人或成功人士的傳記,發家史,要麼就是青春言情作品。他們大多是在這裏尋找自我歸屬,自我認識,然而不恰當的方式給與的是錯位的自我認識,並由此帶來錯位的自我體驗。

現在我們需要認清自己這個個體,認清自己與客觀世界的關係。

1、不恰當的社會自我認識帶來扭曲的壓力。

社會自我的意識是以客觀的社會標準、他人標準規範自己,對待自己。社會是客【4】

觀的,但是它同時把所有的事物展現給我們,美好與醜惡交織,繁華與貧困共存。這種社會比教有同化比較和對比比較兩種不同效果【5】。對比比較中對上比較,如與他人的成功相比,是挫折和嫉妒的來源,對下比較,會使自我價值和社會地位提高。同化比較中他人的成功會使我們感到激勵,失敗則使我們感到沮喪或危險。

大學生在自我社會的認識中,並不能完全把握好同化比較和對比比較,也不能把握好其度量。我們可能會過分的擴大同化的度量,給自己帶來崇高理想的壓力,或者只看到這個社會的遭遇,沉溺在同情和消極之中。當然也可能在對比比較中扭曲自己的認識,極度失敗或盲目自大都有可能。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進行社會自我認識時,要找準自己的社會標準,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把同化比較與對比比較相結合,適度量化。同時,我們無法把握“適度”,那麼就把自己的目標細分成多個階段,或許在實現若干個階段性目標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原來所確定的那個理想是崇高的,還是真實的。

大學之所以迷茫氾濫成災,大部分成因就在於此。歪曲的社會體驗給與我們假象,讓我們活在虛幻中。像呆在鏡子做的房間裏,四面反射的是同樣有張狂和空虛的人,而自己的生活,理想就像鑲嵌在鏡子裏的花紋,看的清清楚楚,卻怎麼也摸不到。有時就像站在環形路口,四周都是可以走的路,但是卻無法下腳。我們太在乎社會的目光,所以就站在了這樣的路途,而自己正真該走的就只有一個方向,在適度的社會意識裏,我們是站在只有前方和身後的路上,你知道該怎麼走,或許會迷茫,但你知道,只要沿着路走下去就有彼岸。

2、正確的時間比較才能帶給我們積極適度的心理體驗

時間比較是比較一個人在不同的兩個時期的自我品質【6】。人們在進行時間序列上的自我比較時,易從兩個途徑上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貶低過去的自我或高估現在的自我。在試驗中年輕人報告的自我進步要多,而老年人在不同的個性品質緯度上回答分別有進步、下降、穩定【7】。着或許説明年輕人在自我評價上更容易誇張。過得的貶低過去,拔高現在的自我,有可能使自我陷入盲目之中,會安於現狀,滿足目前所得。現在大學中一部分學生正處於這種狀態,他們對未來的定義只要比過去好就可以,而且這種效果已經達到,所以大學無努力,整日無所事事。

所以我們需要對自己進行適當的時間比較,要看到進步,但不是過分誇大的。要用適度的進步來給自己信心和力量。人生不是一部時長2個小時的電影,你不能在短短2個小時裏把自己的出生到死亡演完,你也不能選擇看哪段而不看哪段,你不能選擇剪切掉哪片,而呈現給觀眾你想給的。我們在不知道何時結局的人生裏,需要接納自己,認清自己。

不知道何時,我們會站在這樣一個身無分文,空懷理想或者不光芒萬丈於人海中或過得比別人不划算的地步,但是你還是要去生活,因為真實的自己會告訴我們:生活就對了。

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我們是誰,總有一件事對我們而言是一樣的:我們沒有停留,我們在旅途中。對比昨天,今天的我們離港口更近了。只要選對方向,即使失敗,本身也是一種作為,總有一天會到達港口的。

傾聽最真實的聲音,來自我們的青春,告訴最真實的自己。認清自己並不那麼容易,但是我們還是要堅持最真實的自己。

人啊,認識你自己!

參考文獻:

【1】雷剛,曾曉慧。現代人自我認識的困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9.地21卷第9期。【2】雷剛,曾曉慧。現代人自我認識的困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9.地21卷第9期。【3】馬丙雲,周海明。大學生自我認識探析。教育長廊2009.9(上月刊)

【4】易偉鬆。自我認識與發展課程。【5】孫炯雯,鄭文文。在社會比較和時間比較中的自我認識心理科學進展。2004.12(2):240-245

【6】孫炯雯,鄭文文。在社會比較和時間比較中的自我認識心理科學進展。2004.12(2):240-245

【7】孫炯雯,鄭文文。在社會比較和時間比較中的自我認識心理科學進展。2004.12(2):240-245

大學生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五

大學生自我認知與心理健康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經濟的不斷進步,健康對現在的人而言已不僅僅指身體健康了,健康的現在內容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對於我們每個生活在當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經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的質量。怎樣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平衡的狀態呢?怎樣使自己有個不錯的朋友圈子呢?怎樣使自己看起來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樣使自己對自我能力有個良好的評估呢?這些問題是大都是當代大學生迫切想解決的,而這些問號的本質就是怎樣使自己有個好的生活質量。答案正確的自我認知。只有對自己有了正確的定位分析我們才能更能適應大學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們大學生活。關鍵詞:自我認知 心理健康 自卑 過度自信 人際關係

自我認知的含義及作用

(一)自我認知的定義

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1、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

2、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二)自我認知的作用

自我認知的心理認知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認知能力。而對於有些人,則能夠超越這種心理認知。心理認知一般來説是一個無限的過程,因為心理活動本身是無限的,它會跟着個人經歷和記憶以及思想和想象力不斷地發展。因此凡是出現和前一階段或者時期不同的心理活動後,個體對自我的心理將會有一個總結和重新的調整。

(三)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現狀

大學生活始終是豐富多彩,令人嚮往的,然而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後,由於學習生活的轉變,自身所具備的特長等諸因素的影響,大多數人對自我的評價也在逐漸的發生轉變。這些表現在很多方面。自我認知也會出現兩極振盪,當取得一點成績時容易自負,而遇到挫折時容易自卑,不斷地調整自我認知對每位大學生都非常重要。

處於大學階段的青年人已強烈意識到“自我”,也注意到了自我的脆弱,因而產生出強烈的充實自我、發展自我的需求。有的同學在追求發展自我中顧此失彼,沒能達到期望的目標,從而產生了不良心理反應。還有的同學,在發展自我過程中放大了自我弱勢、忽略了自我優勢,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而採取防禦機制,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甚至產生嚴重的煩惱和恐懼不安等。

目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學業問題

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特點是學習自主性,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因而大學生面臨學習方法、學習內容與學習習慣的巨大轉變,這也包括對自己學習能力的重新評估。

許多學生在中學時代確立自己的學習優勢,有着較高的學業期待。在大學,又面臨着學業期待的變化,及學業優勢的失落及對自己的學業重新定位。如果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不能恰當接受和對待學業成績,就會出現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還會出現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

大學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有別於中學的。隨着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用人標準的轉變,促使很多在校大學生既要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選修一些相關知識,如外語、計算機、汽車駕駛等,考取各類證書,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大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自我約束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反應,同時還會嚴重影響自信心,發生苦惱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問題,導致學業失敗。學業成績不理想以至學業失敗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情感問題

異性交往本來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動。同時也是一個一直令大學生棘手的社交障礙。有一些學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與異性交往時總感到要比與同性交往困難的多,以至於不敢、不願、甚至不能和異性交往。大學生中重要的人際關係是異性交往,這既包括兩性之間友誼的發展也包含愛情的成長。在異性交往中重新認識與確立自己的方位與座標,有的大學生面對異性的追求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拒絕,也不知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的温度;有的大學生將愛情置於學業之上,甚至認為有愛就有一切,當失戀的打擊襲來時,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知如何策略地面對分手,面對自己。

(三)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生與人交往和相處的經驗相對較少,在短期內建立起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學生們往往只感受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壓力,而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巧。人際關係更多反映人們的一種性格特點和交往模式。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知與認知他人相關。一方面,他們對良好的人際關係報有極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諧、友好、真誠的人際關係。但同時,這種期望又往往過於理想化,即對別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對人際關係狀況的不滿。這種不滿又會反過來對他們的人際關係帶來消極的影響。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與心理閉鎖的矛盾集於一身。

認識自我由於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變化,一年級大學生需要調整自己,完成角色的轉變,對自我進行重新評價。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重新自我評價,會極大地影響到大學生對學習、生活和各個方面的適應。因此,對新入學的大學生來説,客觀、公正、有效地認識自己,重新自我評價,進行正確的自我設計,建立新的奮鬥目標,對維護適應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心理學家網]

1、客觀地認識自我自知、自鑑是自勵、自勉、自控的基礎,它對人的各種活動和行為起着調節的作用,是建立理想自我的基礎。實踐證明:一個人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水平越高,越能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只有全面而客觀地評價自己,才能使自己有效地健康發展。大學新生對自己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正確的瞭解,客觀地評價自我,對自己的身材和外貌、品德和才能、優點和不足、過去和現在,甚至將來都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做到全面而客觀地評價自己,則有助於適應新的環境。很多大學新生總是看到自己的某一面,而看不到其他方面,一旦碰到不稱心、不如意的事,就開始懷疑自己,產生失落與自卑的情緒。如有一位來自農村的新生,由於在中學,英語課缺乏聽力和口語的訓練,到大學後每當上英語聽力課時,面對老師的問題而不知所措,偏偏老師又記住了她的名字,總提問她,這時她就認為自己不行,變得非常自卑,又怕同學譏笑

她,以至一上聽力課就緊張,害怕上聽力課。像這位同學就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時應找到合適的尺度來衡量自己,努力使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一致。應採用類比法,將自己與自己的條件相類似的同學進行比較,看別人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如果與自己條件差不多的同學也如此,那麼就是基礎差的原因,並不是自身固有的能力差,應針對自己的不足,朝着目標努力,改變目前的現狀。

還有一位新生,從一所省重點中學考入了一重點大學的熱門專業,在中學時他是班幹部,班裏的學習尖子,常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讚譽,又考進了重點大學的熱門專業,從他接到入學通知書的那一時起,他就思考如何在大學裏顯示自己的才能。然而進大學第一學期的期會考試,他的成績不理想,只是中等水平。這使他從中學的尖子生,一個自尊心極強,一直受到老師、同學關注的人物,一下子變得極為普通平常,他一 子接受不了,情緒非常低落,心理負擔很重,從自傲變得自卑。其實這位同學就存在着不能調整心理落差,正確認識自己,重新自我評價的問題。這位同學儘管在中學各方面很突出,但入了大學,環境變了、同學變了,大家可能與他都有同樣的經歷,這時他應擺正自己的位置,認識到自己與同學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進步,這時出現成績一般的現象也是正常的。因此他此時最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態度,正確認識自己,逐漸適應大學的學習內容與方法,提高成績。

2、反省自我,正視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反省自我即是運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報告的方法進行自我評價。大學新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等進行耐心觀察,在觀察中加強對實際現象的分析,在合理的自我分析中形成自我報告。通過對自我報告的反省,嚴於解剖自己,達到使自我評價更客觀、更加獨立與穩定。對自己有了客觀的評價,還應接受自己,面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一年級大學生應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現實中的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一個人的能力再強,或者是再優秀,也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超越別人。如果不能正確面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或者只看到自己的優勢,而不願看到劣勢,或者只看到自己的劣勢而看不到優勢,都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帶來適應的障礙。如一位來自農村的女生,自幼刻苦勤奮,成績優秀,考人大學後,由於城鄉環境的差異她覺得自己在服飾、語言、動作以至風度上都不能與城市來的同學相比,內心產生了“先天不如人”的自卑感:上體育課時覺得自己的動作不如別人優美,上課發言時覺得講話不如別人流暢,與別人交往時覺得沒有別人有風度,等等。因此害怕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發展到害怕與別人交往。這位同學的問題就在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視自己的優勢。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來自城市裏的同學與來自農村的同學相比,有一些他們的優勢,如知識面、語言、外語、文體等,但來自農村的同學也有自己的長處,如勤奮刻苦、吃苦耐勞、生活自理能力強等。這位同學應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縮小的,而不是採用迴避的做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自己的學習能力來提高自信心。

3、將“理想我”建立在“現實我”的基礎上

“理想我”,是指個體理想中的個人自我,它包括自己所希望達 到的理想標準,以及希望他人對自己所能產生的看法。“現實我”,即個體實際表現的自我,個體現實存在的水平。如果“理想我”與“現實我”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但如果對理 想我要求太高,反而易喪失信心,出現各種問題。美國人本主義心 理學家羅傑斯的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理想我”與“現實我”的過 分失調往往是產生神經症等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學心理 系學者的研究表明,在大學生中“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差距越大,其抑鬱方面的得分越高。大學新生應將“理想我”建立在“現實我” 的基礎上,建立合乎自身實際情況的“理想我”,即不要將“理想我” 的標準定得太高;否則,“現實我”與“理想我”之間存在太大差距,別人的評價亦達不到自我的期望,易產生失望、抑鬱等消極情緒,帶來適應問題。

4、結合自身的優勢,確立新的奮鬥目標

大學新生還需要在對自我全面、正確地認識與評價的基礎上,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優勢,確立新的奮鬥目標。有了目標,才能形成前進的動力;才不至於無所事事、無所適從,產生空虛無聊等體驗。在確立目標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由近到遠、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原則,一個一個逐步實現。每個目標還應適當、合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動力,取決於他們行動的全部結果的期望值和達到目標的可能性。因此,確立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奮鬥目標,對於實現理想、發揮潛力,適應大學生活都是有益的附:

校心理諮詢中心:a210(020-36076168)

院心理部q羣:185314822

院心理部微博:計算機心理部

院心理部公共郵箱: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心理部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