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研究性學習論文優質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研究性學習論文優質多篇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篇一

我們開始做這個課題研究時,説實話,我心裏沒有底,不知行不行,自己平時在班上又總是那麼默默無聞,現在突然做什麼“研究”,是不是有點出瘋頭或譁眾取寵呢?不過,好在同學們都比較有熱情,整個課題研究小組的同學都精誠團結,並沒有表現絲毫的排它性。我逐漸融合和沉浸在小組這種團結協作、友愛互助、勤奮工作、熱情求知的氛圍中,我開始自信,我開始堅強……

在老師的指導和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儘量發揮每一個人的優勢,合理分工協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在收集資料的時候,我們儘量廣泛地收集與中西方文化有關的任何信息,然後共同精選與課題相關的素材。其中對電腦比較熟悉的,我們就讓他上網查找資料,做網絡資料收集員;長於博覽羣書、一目十行的,我們就讓他擔任圖書資料收集員;而長於文章辭句的,我們就讓他作記錄員和報告撰寫執筆員。然後再利用集體的智慧,將資料彙總、分析,討論報告初案。每一位成員在集體的熔爐中都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力量,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養了自己的能力。

在採訪過程中,儘管我們參加人員比較多,但都有各自的分工,有的扮演記者,有的攝像,有的記錄,有的錄音,有的為採訪過程做其它服務。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使我們最終形成了這份理論性結題的報告,使我們的報告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理論性。

課題研究的順利結題,使我們每一位都很高興,但我更高興的是:通過實踐鍛鍊,使我更自信,更堅強。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篇二

本學期,我組織了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主要以鄉土地理作為研究對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是對本期活動的總結。

研究型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

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因此,研究性學習是最能培養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學習方式之一。怎樣指導學生利用鄉土地理進行研究性學習呢?下面以學生的研究課題《澧縣葡萄產業的發展狀況研究》為例來闡釋。

首先,指導學生利用鄉土地理科學選題。一般,研究性學習選題

的思路,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第一,從課本闡釋的基本原理出發。第二,從鄉土地理環境出發。學生以澧縣葡萄產業作為研究對象,既聯繫了課本知識,又聯繫了鄉土實際。在我國,葡萄的分佈主要集中在北方,著名的分佈區有新疆的吐魯番盆地、黃河下游平原。在地理書中從未提到我國南方也能種植葡萄。那麼,澧縣為什麼能種植葡萄?又為什麼把葡萄作為產業來抓呢?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2006年8月12日,澧縣首屆葡萄節舉行,蘭江職業中專學校派出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作為導遊接待來賓,整個縣城張燈結綵,這更激發了學生探究澧縣葡萄產業發展狀況的慾望。

其次,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學生的興趣被調動後,

成立了研究小組,小組由六人組成,他們利用休息日進行資料的收集。由兩名成員負責網上資料的收集,兩名成員負責到縣農業局葡

萄產業辦公室查資料,還有兩名成員到縣農康公司採訪。

第三,實際調查。資料收集以後,學生又到澧縣朱家崗葡萄園基

地進行田野調查,與當地農民座談,給葡萄園拍照。

第四,對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我告訴學生:結論可以是對

課本所闡述的地理規律的驗證,也可以是自己發現的新的觀點。

最後,進行成果交流。下面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的集體研究成果。

澧縣朱家崗葡萄園基地帶給我們的思考

朱家崗葡萄園基地在縣城西約5千米的處,總面積61.2畝,主

要種植日本優質紅提“美人指”。前幾天,到朱家崗調查,使我們認識很深:

一、農業也可使農民致富

從事農業能發家致富嗎?朱家崗葡萄園基地的38個農户認為,

農業結構調整隻要走對了路,也可以使農民致富。他們算了一筆賬:優質提子栽培每畝約5500元的成本,以後每年在肥料、生物農藥、避雨膜等上投入2000元,可產30年。提子進入豐產期後,畝均純收入可達2萬元左右。以前,這38位農户上百畝耕地都種植棉花,畝均純收入不到1000元。比如,農户蔡業貴的4.2畝棉地最好年景收入近5000多元,全部改種提子後,近兩年收入已近10萬元,除去成本後,純收入也是以前的10多倍。這38個農户經營葡萄園以來,年户均純收入在2-3萬元以上。

二、農業需要現代科學技術

要使農業生產由經驗轉向科學,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廣泛應用現

代先進科學技術。“美人指”以前只能在北方栽培,畝產僅500公斤左右,在澧縣畝產達2000-3000公斤。這是朱家崗葡萄園基地技術人員和農户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精心培植的結果。每年都聘請農業專家和教授多次給農户現場上課,平時由澧縣的“葡萄大王”王先榮具體指導,完全採取無公害新技術栽培。

三、農業的出路在產業化經營

由於葡萄保鮮期短,不耐儲,不宜長途運輸,一旦賣不出去,就

會腐爛變質,使農民利益受損。澧縣要擴大生產規模,使之真正成為南方地區的葡萄大縣,就必須發展以優質葡萄為原料的深加工產業,生產高級葡萄酒、葡萄飲料等,帶動冷庫、包裝等行業的發展,形成優質葡萄產業鏈。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基地的大規模生產,既能增加就業崗位,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壓力,又能引導農民走上現代農業致富之路。

紅地球紅寶石無核高妻粉紅亞都蜜美人指

澧縣優質葡萄主要品種

澧縣葡萄發展規劃區及百畝園分佈圖

鄉土地理活動的場所主要是室外廣闊的天地。一些地理概念、地

學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形成、發展和分佈規律,往往可以通過鄉土地理的研究活動使其具體化、形象化,形成學生真實的地理觀念和地理概念以及正確的地理判斷。如在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判斷地形要素,這是令一般學生感到頭痛的問題。

豔州基地的電子廠豔州基地的地貌景觀

教師把學生帶到地形要素比較齊全的地方看一看,什麼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緩坡就會一目瞭然。為什麼山谷等高線要向高處彎曲,而山脊的等高線卻向低處凸出,看一看,比一比,就會迎刃而解。這樣,把理性知識和感性知識結合起來,既弄清了概念,又加深了印象,從而鞏固了記憶。這不是課堂裏“紙上談兵”所能解決的。有了鄉土地理活動場所,就能使地理教學從傳統的封閉性向開放型轉化。鄉土地理活動場所的選擇要符合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就近性。澧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縣,大部分學生家庭的收入不高,若選擇遠離學校的地方作為活動場所,勢必要一筆不菲的交通費用,增加了家長的經濟的負擔,不符合經濟性原則,所以基地距學校不宜太遠。一般以學校為中心,方圓5千米的範圍之內最宜。在這個範圍內,步行不超過一小時,騎自行車不超過30分鐘,安全隱患小。乘車前往,費用也不多。二是綜合性。鄉土地理活動場所應該涉及地理學科多方面的知識,即基地是一個小型的地域綜合體。這樣的場所既符合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中應遵循的經濟性原則,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三是開放性。作為鄉土地理活動場所,必須是對公眾開放或部分開放的,允許學生參觀、調查、訪問的地方。四是與課程內容的相關性。開發鄉土地理活動場所不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校外娛樂場所,而是提供一個增長知識和能力的平台,因此選擇基地時要考慮學生來這裏的目的,通過什麼方式達到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以上原則,筆者重點選擇了這樣一些活動場所。列表如下:

表澧縣職業中專學校鄉土地理活動場所

澧縣工業園主幹道湖南盈成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盛大紡紗有限公司

常德諾雅蠶絲製品有限公司湖南嘉利塑業有限公司湖南平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澧縣工業園位於澧縣縣城以西,距市中心約3千米處,地處207國道兩側,現已有5家企業入住。把此處作為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基地,帶學生在此處參觀學習,不僅可使學生了解澧縣工業的發展概況,加深對家鄉的瞭解,而且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知識。比如,在此處可引導學生分析澧縣工業園為什麼要選擇在207國道旁?為什麼工業區距城區有一定的距離?湖南盈成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的原料來源於哪裏?諾雅蠶絲製品有限公司的原料來源?澧縣工業園選在207國道旁,交通便利,既便於原料、設備和產品的運輸,也便於工人的上下班,如澧縣縣城的第2路和第3路公交線均把工業園作為起止點。“工業區與城區之間隔開一定的距離,在帶內加以綠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居住環境免受直接污染。而且,城市建設發展總有一些預見不到的變化,在功能組織上需要留有發展餘地,或者説要有足夠的‘彈性’。”課本上的這些基本原理在此找到了很好註解。澧縣不僅是湘西北的糧倉,還是雙低油菜的生產基地,盈成油脂在此投資30萬噸的油菜籽深加工項目是看中了澧陽平原充足的原料來源,這是典型的原料指向性佈局。常德諾雅蠶絲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蠶絲製品產業為主體,集科研、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企業,成立於2003年5月,註冊資本150萬美元,是澧縣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主

導產品是採用日本專利技術,以桑蠶繭為原料生產的諾雅牌波絲被、波絲服飾及牀上用品等三大系列產品。2004年1月開始試生產,當年年產波絲被1.5萬件,實現年產值3870萬元,實現利税350萬元。諾雅蠶絲在此投資建廠是因為澧縣植桑養蠶歷史悠久,原料豐富,該企業在此佈局也屬於原料指向性。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篇三

通過五個月的研究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

我們研究了近五個月,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畢竟要做一個調查報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時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鼓勵我們,並且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內容,調查的具體對象是誰,調查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終於,我們完成了,期間遇到的困難不少:調查的學校多,待分析的內容多,分析的難度大。困難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們依然挺了過來!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比如這個組去這幾個學校,那幾人去那個學校,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為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找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我覺得這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層次的疑問。通俗點説就只為了應試,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而這一門課程恰恰是填補了我的這一不足之處。研究性學習必須包含對資料的蒐集、編輯與整理,還包括實驗的沒計,數據的記錄等等。使我們必需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能力被訓練出來了。其次,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的動手能力。研究性學習的每一項學習內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來解決。而當我對我自己感興趣的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時,不管是記錄數據;或是做一個有關這一課題的模型時,都非常投入,無意識地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一個動手能力強的人是很容易立足於社會的,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動手能力,我雖然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但是,也接近於這一程度。研究性課程的開設是為了我們能夠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基礎,最後,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我的創新意識。以前的我,總是老師講什麼,我就聽什麼,從來不會多想幾個為什麼,而上次研究課後,我漸漸地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

在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後,我們的研究性學習終於走到一個盡頭,在這個學期的研究性學習中,我雖然貢獻不大,但在我們這個小組組員的努力下,我們還是完成了這次學習。在這期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學習了許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因此這次學習讓我增添了政治的課外知識,激發了我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可以説對我的影響很大。 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經常要查閲一些相關資料,經常半天也得不出任何結果,我幾次想要放棄查閲,經常認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少我一個的資料也不要緊。但我想一想,應以大局為重,所以堅持查閲了下來,最終查到自己想要查的東西,心裏很激動,時常大舒一口氣,一陣莫名的書爽迴盪在心中。從中我得到了磨練,得到了“堅持就是勝利”“苦近甘來”這些道理。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困難時,我就敢於迎難而上,並最終戰勝困難。 當然,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教訓,我也做得有些不足,如我經常不做事,經常把重的、難的工作交給別人做,而自己經常坐享其成,而養成了不勞而獲的習慣。因此,我知道了做事要認真、不能馬虎,要有耐心,這樣才能把每件事做好。雖然研究性學習結束了,但我還會應用研究性學習當中的經驗,把它有用的部分應有與我的學習當中,助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謝謝大家,謝謝我的團隊。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篇四

一、活動開展的目的和好處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學習隨之產生。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取和確定主題,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透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二、《人與環境》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動員、確定課題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學生對此比較陌生,所以活動的第一步即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及其優點、特點、開展的過程,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剛剛進入高一,所學知識較少,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從而選取學生比較熟悉而又與之息息相關的水作為研究的課題。

2.制定,分組調查

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題,根據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以及關於環境保護的一些熱點問題,經過師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課題細化為幾個子課題:一水污染問題;二水的淨化問題;三飲水與健康;四珍惜水資源。班級成員自由組合分別承擔四個子課題。制定子課題的研究後,有小組成員查找和收集相關資料,為課題的研究尋求證據。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論證結果

小組成員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篩選有用的材料,從多角度,以多種方式對相關課題進行具體的研究,同時針對有關問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研討,以求對其地研究更深入。

4.評價審核

(1)各課題小組彙報研究狀況,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結論。

(2)撰寫實驗報告,構成有必須學術價值的論文或經驗。

三。研究資料

首先進一步研究“人與環境”的基本內涵和外顯行為,再透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實驗,探索中學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地理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原則和方法。課題研究的基本資料如下:

不同的課題組採用不同的方式對本課題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一、水污染問題

介紹水污染的涵義、類型,併到馬家溝進行實地考察。拍攝的照片充分體現了馬家溝的污染狀況,並對馬家溝的水質進行測定,同時對解決水污染問題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二、珍惜水資源

從身邊説出,介紹水污染和浪費的現象,提出水危機的問題,漫畫設想未來的銀行存入的不是錢而是水,呼籲同學們珍惜和愛護水資源,強調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節約能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瞭解天氣預報,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你會像關心天氣那樣來關心我們空氣的質量嗎?

近些年來,在我國一些主要城市實行了空氣質量公報制度,此刻,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機會了解我們每一天呼吸的空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四。建立綠色社區

隨着人類社會進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世界性的環保潮流正朝着社區層面深入,各個國家紛紛尋求建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綠色社區”成為一個新的時尚名詞。環境狀況的嚴峻,呼喚着人們關注環境,參與環保。公民參與環保正成為世界環保的主要特點,它與生態建設、污染治理構成了完整的環境保護體系。

三。研究方法

系統學習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發揮本人探索性教學的特長,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藉助地理課堂教學和課外研討活動等形式,透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用心探索培養中學生地理素養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為個案分析法、調查法和觀察法。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於:

第一,選題富有挑戰性。培養學生地理素養,是中學地理教育中極具挑戰性的課題,探索其方法,是中學地理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當前中學地理教學領域的一個新穎課題。

第二,大膽打破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務必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地理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第三,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學習空間和用心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實踐潛力和創新潛力,構成基本的地理素養。

四。研究成果及其鑑定方式

研究成果的形式:

1、論文;

2、建立相關環境保護網站;

3、結題報告;

4、學生課題研究論文集;

由學校組織專家、教師給予鑑定。

五。課題研究進度

1.20XX年9月-20XX年10月: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研究,閲讀參考文獻資料,制訂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2.20XX年10月:開始第一輪實驗。

3.20XX年10-12月:教學實驗,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20XX年1月:完成第一輪實驗,提交中期成果:《》(論文)。

5.20XX年3月-20XX年5月:進行第二輪實驗

6.20XX年6月:完成結題報告和相關地理環境研究網站建設,出版學生地理環境研究論文集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篇五

一、調查背景

很多初來乍到的寄宿生對我校的食堂總是不太滿意,無論是高校或是中小校園,學生對食堂的笑料或評判層出不窮,近年來食堂問題也接連不斷,十分有必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二、引子

20xx年,國內各地上半年校園接二連三發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連續發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校園食物中毒佔7起,校園中毒人數佔了中毒總人數的七成;暑假開學前後,江蘇省共有10所校園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達300餘人有消息説,今年衞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報告在發生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方面呈明顯上升趨勢,個性是校園食物中毒時有發生。幾乎每一次校園食物中毒的調查結果,都會出現“食堂衞生存在多種隱患”類似的字眼。校食堂引進社會化管理後,飯菜的品種確實豐富了,這是現實。對食堂飯菜質量的不滿,導致了不少校園的學生外出“覓食”,這使得許多校園周圍的小飯店和小飯攤繁榮昌盛,生意異常紅火。然而,這些飯店和露天小飯攤,大部分的衞生狀況極其糟糕,也許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資料

1、透過寄宿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本校食堂的評價;

2、透過縣裏的學生了解各縣食堂作為比較;

3、上網搜索相關資料。

四、研究過程

(略)

五、推薦

1、衞生管理待加強;

2、清理校內小賣部,校外飲食小檔應嚴管;

3、投入資金改造硬件,加強衞生檢查。

4、每週制定科學、合理的膳食食譜,既要適合學生的口味,又要保證各種營養素的攝取和吸收。

5增加花色品種,提高學生的食慾。

6、不斷推出新款菜餚。

7、面向全體、照顧個別。

六、總結

校園無小事,校園食堂衞生關係到每個學生的健康,相對於他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其它都務必退居其次。一次校園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就等於敲響一次警鐘:改變校園食堂“營養不良”的狀態,加大對食堂衞生的監管力度,已變得異常緊迫。

讓全社會都關心校園食堂吧!我們只從小方面上進行調查研究,不到之處或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指出!謝謝!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篇六

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讓我學會了組員的團結的力量等。例如我們上街發調查問卷、採訪時,遭到了許多人的白眼與不理解,但我們並沒有放棄,我們檢討了自己的錯誤,選擇更加合適的話語與人交流。當天下午就發出了50到60份(三個人)。這次的活動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鍛鍊了我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次的時間較為緊湊,使我們覺得課件還不夠完美,我相信如果再有時間的話,大家會完成的更好!

參加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我很榮幸,我們忙活了很久,選擇我們組的題目時就吵了好久,才將調查題目定下來,期間可謂一波三折,一開始發調查問卷時,個個臉都特別紅,特別不好意思,發完並收完了之後,便長舒一口氣,我和湯涵是統計調查問卷的,我們兩個搞了好幾天,忙得升入天堂了,忙完之後,手好酸,後背好疼,到了組長寫調查報告時,總是喜歡抱怨,她就是有點刀子嘴豆腐心,但還是把它寫完了,到了最關鍵的步驟時就要靠我們的老闆——李真了,我們幾個也未能幫上大忙,但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更多的是在心中為他們加油鼓勁,參加了這個組,讓我體會到了組內的團結是多麼的重要,在我們組長丁月和李真的帶領下,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更加好了,我們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收穫了太多太多,使我們小組組員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更收穫了友誼。

對於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學會了付出,讓我體驗了一回真正的成長曆程,從最初的確定研究課題,到後來的發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做課件,研究報告,我們在一步步的走來,我們漸漸的體驗自己的汗水播撒的種子種出的瓜果最甜。為此我會更加的努力體驗社會中必要的鍛鍊,從付出中快樂與收穫。

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本來害怕陌生人的我,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改變了這個不太好的性格,另外這次活動也讓我從食品安全這一方面瞭解了社會的情況,我和其他組員之間也加強了關係,使得友誼之花開得更加漂亮。

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知道了團結是一個組的必要條件,正是因為團結,我們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險阻,所以這是一次終生受益的活動。

在這次的研究性調查學習活動,我們利用了課餘時間,進行了小規模的採訪與發放收回調查問卷,這讓我們瞭解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情況,通過這些方式,我們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還加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既對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方面有了初步瞭解拓寬了我們知識與視野又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生活,這些成果使我們每一個組員都珍惜這一次鍛鍊的機會,在這些日子裏,我們互相幫助,積極進取,在任務分工上分工明確,盡職盡責,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組員都受益匪淺。

另外,在課題上,我們通過調查的方式,知道了我國食品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問題,這也有助於我們踏入社會,去獨立的生活。

總之,這一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通過這次調研,讓我學會了團結合作得到重要,我們利用假期的休息時間一起搞調查,我們開始時還知道怎麼搞,通過一起討論後正式開始了我們的調查。這次調研不僅讓我們的友誼得到加強,還讓我們了結了現在社會的重大問題,鍛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一起調查的時候我很開心,我相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加入進來。

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學習,提高能力,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這次研究性學習讓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能力,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篇七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語文學科之現狀與困境

進入新世紀,我們語文教學的現狀就普遍而言,仍然是沒有大的改觀。僅以我們學校及接觸的周邊學校為例——新安中學地處深圳市南頭關外,是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直屬學校。就生源水平而言,屬區內二類學校。經過深入調查瞭解,學生的閲讀潛力和寫作水平,多處於中等甚至中下水平。如閲讀量少,閲讀面窄;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寫作資料空洞、幼稚,字裏行間充斥的或“風花雪月”般的柔弱無物,或“新新人類”樣的無病*……此種現象,在我們這類學校以至往下的三、四類學校比比皆是,往上的一類的學校也絕不少見。筆者曾多次參與過各種級別的語文統考改卷工作,作為一個有二十年教齡的一線教師,看到學生“閲讀理解”答卷,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領;作文表達資料膚淺、空洞無物,內心極為焦慮。一句話,閲讀和表達缺少甚至沒有“文化含金量”,教育家於漪比之為“缺鈣”乃至“失語”。

2、語文“新課程”教育理念之要求

本次語文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讓學生在已習慣了的理解性學習之外,學會探究性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其“基本理念”第二條“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潛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就明確提出:“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必須的閲讀表達潛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潛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決定潛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用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勢的迅猛發展

李克東教授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我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潛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潛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江*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潛力建設高峯會議”上的講話)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着密切聯繫和繼承性,又具有必須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的精神和實踐潛力具有重要好處。

二、理論依據

1、依據建構主義的認知發展的理論

專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構架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利用建構主義能夠比較好地説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説明學習如何發生、好處如何建構、概念如何構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構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認知結構。當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

所謂“認知結構”是指學科知識的實質性資料在學習者頭腦中的組織。它是由有組織的、穩定的概念組成。認知結構的構成遵循“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的原則,使其構成一個按層次高低和縱橫聯繫組織起來的“金字塔”式的結構。處於結構頂端的是最抽象和概括性的知識或概念,下面是逐級向下分化的從屬概念、命題或具體信息。(張奇,《學習理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頁)

專題研究性學習就是要幫忙學生建構個人的認知結構。這是整個閲讀和表達過程的最終目標。所要建構的好處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在學習過程中幫忙學生建構好處就是要幫忙學生對當前學習資料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到達較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在大腦中的長期存儲形式就是關於當前所學資料的認知結構。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好處潛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潛力的函數。換句話説,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好處的潛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資料的潛力。專題研究性學習就是期望能集中給學生語文素養所務必的資料,以構成穩定的認知結構。

2、依據教育心理學中的同化理論

要想有效的獲得就務必加大刺激,單篇課文的力度顯得蒼白,只有把同話題或同主題的文章,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才會觸發學生個體經驗、發散學生思維潛力、擴大言語表述的可能。並有效地構成言語潛力。這種類屬似的學習是教育心理學中同化論的一個理論。所謂類屬,是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概念與所學概念之間的關係。同化論認為,如果二者是上位與下位、下位與上位等關係,那麼所學的概念就容易被同化,那麼學習者對所學概念的記憶與持續也容易完成。類屬學習是藉助於有待學習的概念與學習者自身已有概念之間所存在的關係來完成的一種學習。

人類的認識總是依循着從“個”到“類”的過程。那裏的“個”,是具體的事物,具有具象性;而“類”是具有相同屬性的具體事物的概括,具有抽象性。這種不同水平的“個”與“類”,不僅僅證明人的認知的發展,而且預示着教育空間所在。這就是説,學校教育作為新生一代第二次歸屬的中介,應當在促使其認知的類屬性獲得較高水平的發展上有所作為。這種“作為”,具體説就是學會深刻認識“個”、學會從“個”到“類”的概括,學會從已知“個”的“類”的特點推測未知的“個”、學會創造新的“個”等等。有專家指出:

類屬化閲讀是將閲讀活動中獲得的案例文本信息歸入到必須的“類屬”之中,使案例文本信息的“個”在這個“類”的層面上構成聯繫,或者將若干“個”的案例文本信息進行歸併,構成新的“類”及類屬關係。(魏國良,《現代語文教育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62頁)

有識之士強烈呼籲“現代語文教育更需要,也更有條件編排更重視類屬化系統化的教材。”(區培民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29頁)也充分認識到專題學習的重大好處。“從信息論、方*、認識論好處上看,類屬化學習是信息處理、策略運用、認識深化與昇華發展的統一,是一種高水平的活動。”

3、依據自身長期的教學實踐的反思

記得有人説過: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基本是文字型教育。及至上世紀初,轉變為文字——語言型教育。而近十多年來,又出現了第二次重大轉變,即語言——思維型教育。但這次轉變,並未改變我國語文教育沉痾日重的現狀。進入本世紀,筆者想,該不該出現第三次重大的轉變呢?轉變為“思想——精神型教育”,即構成一條以“思想”鑄就為核心,“專題研究”為手段,讓精神和言語共生的學習主線,循序漸進,逐步攀升。我們總覺得,我們的高中語文學習之所以突破不了“少慢差費”的瓶頸,原因就在於我們“文字——語言型教育”的痕跡太重,要明白,這是國小至國中階段就應完成的任務,即“蒙學階段”的教育資料;而十多年來我們進行的“語言——思維型教育”因為沒有“思想”的支撐又顯得無序和乏力。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什麼年齡讀什麼書,什麼學段做什麼事。高中階段,我們就應多去研究精神和思想注入學生靈魂骨髓的方法和過程。

什麼是思想呢?劉再復説:“精神生命流動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沒有思想,生命只是一片沼澤。”所謂“精神生命流動着的血液”就是對現實有真見,對人生有*,對歷史有深知,對宇宙有參悟。如果説國小至國中是以言語技能的學習去領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藴,培育其用心健康的情感態度,即側重於先技後道、由技悟道這一學習過程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則務必把價值觀的鍛造,精神家園的構建放在首位,務必先道(精神、思想層面)後技(技巧、技能層面),由道悟技,以道御技,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試想一下,沒有了思想,你能説或者寫出些什麼呢?我國古代文藝理論主張“文以意為主”、“意在筆先”、“以意役法”不正是此理嗎?而要在短時間內使沒有或者缺乏直接人生體驗的中學生漸進為一個會思考、有思想、有見地、有創意的人,就務必選取“專題研究性學習”。

三、研究目標

(一)語文學科層面

1、“專題研究”

“專題”為的是集中,“研究”為的是深入。一個人專注於某一個“專題”(或一個人物,或一部著作,或一段歷史,或某個話題),材料不斷積累,認識逐步加深,體驗點點匯聚,思想層層積澱,分解化合,發酵蒸餾,就會凝結成一種對社會、人生獨一無二的個體認識;就會去陳言、留真意,除粗穢、存精氣,由博返約,厚積薄發。

2、“讀寫一體”

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説:“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其實,你“讀”什麼就決定了你寫什麼。我們努力探究讀與寫、輸入與輸出這一現象的過程和機制。

3、“言意互轉”

語文修養絕不是一個單純的言語技能問題,而是一個人的心智活動和人文素養的綜合反映。語文學習如果不顧及心智的開發,個性是思維訓練、文化教養和精神世界的培育,孤立地就“工具”抓運用,那無異於緣木求魚、捨本逐末。能夠這樣説,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只有兩個,一是語言,二是思想。一個人言語世界的拓展,同時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實。我們努力實現言意互轉,精神和言語共生。

(二)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層面

1、整合後的課堂形態

2、整合後的課型形式

四、研究方法

1、實驗法

2、案例研究法

3、調查法

4、觀察法

五、研究過程

1、課題申報

2003年4月,中央電教館批准我校申報《家園——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網站建設及應用》的子課題立項。與此同時,我們也購進深圳潤萬年公司的後台管理系統,開始“自己課程”網站的開發和建設。

2、組織機構

《家園》專題學習網站由深圳市新安中學特級教師吳泓主持。參加人員:陳運桂、羅宗填、鄒小新、嚴太波、倪崗、李擎、鍾誠、劉翠蘭、馬金蘭、陳志剛、吳鋭榮、陳秋影、潘冬雲。後續加入人員:深圳教院附中特級教師陳繼英老師,深圳市寶安中學高級教師唐寶康老師。聘請學術顧問:湖北大學鄒賢敏教授,廣西師範大學黃漢清、黃麟生教授,蘇州大學陳國安博士,山西師範大學桑建中教授。

3、建設網站

①取名。網站取名“家園”,源於2000級高一(6)班做“專題研究性學習”時所辦的班刊名,意在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構建精神家園”、“精神和言語共生”是我們網站的主題詞,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②設定了網站欄目的功能構成:即專題文粹精讀;專題資源拓展;題外天地延伸;習作展示評價;師生討論社區;步驟方法探索;評價活動思考。③定題。建成的有28個系列的專題課程:如感受其芬芳,理解其哺養——讀《詩經》;南方的天空——詞章華美與屈子行吟;寂寞聖哲——感悟諸子的言説;日月清朗,千古風流——讀《世説新語》;桃源夢境與歸去來兮——解讀陶潛;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與杜甫;東林悲風——明代士子的脊骨和喉骨;末世悲歌傷紅樓——讀《石頭記》;百年尋夢——讀蔣廷黻《中國近代史》;走進魯迅世界——讀《吶喊》、《彷徨》;生與憂患——解讀蘇軾;科學的巨擘,人類的良知——愛因斯坦;永遠的校園——北大、清華與西南聯大;我的朋友——胡適之先生;神話《邊城》——讀沈從文等。④上傳與專題課程相關的文章1000多篇。經過較長時間的摸索,《家園》網站的欄目得到了完善,資料得到極大的充實。

4、操作實踐

(1)整理出專題學習的操作順序:

①師生共商選定專題(定題),或由師確定專題,充分發揮教師“聞道在先”的引導者、啟發者和諮詢者的作用;②師生圍繞專題迅速收集材料,熟練上傳材料。這既需要較熟練的操作技術(如熟悉後台操作、前台協調配合等),也務必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如檢索、捕捉重要信息或有效信息);③師生高效閲讀上傳材料,研究他人對此專題的研究路徑及方向;④師生共商確定各自的研究路徑及方向(定向);⑤師生圍繞專題的路徑及方向精讀材料:一是欣賞、分析、理解他人的思想或見解;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歸納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換、共享思維成果;⑥學生寫出(即歸納、整理、表達)自己的研究性成果(或小論文或隨筆、散文等);⑦教師閲讀學生的研究性成果,與學生共商成果的優劣、長短。原則是不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有個性、有見解的文章,即便結構欠完整,闡述欠周密,都予以褒獎和鼓勵並使之完善;對思想欠成熟,見解尚偏頗的,只要有一閃光處,也予以表揚和激勵;對借鑑他人過多的,我也名之為“重新組合就是創造”。我們反對抄襲,但對於重組得好、能化為個人的一種特殊表達的文章,也予以肯定和保護;⑧修改或重寫是作者重新認識、重新發現、重新創造(包括思

想、思路、文體、樣式、遣詞、造句等)的過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環節不容忽視;⑨學生成果修改成冊或上傳網站,為的是便於相互的交流、溝通、借鑑和評價,以產生輻射效應和體驗成功的愉悦。

(2)摸索出網絡學習的管理方法:

①保證每週二至三課時的上網學習時間;②規定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如閲讀量、摘錄量)、學習方式(或搜索,或討論,或寫作)和學習區域(或師生討論區,或具體評論欄);③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或圖片動畫,或音頻視頻,或設置問題;④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那裏特指教師主角的定位或轉換:要及時引導,即時評價,參與學習,平等探究等。